中日竹文化比较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13
中日文化比较带来的思考(提纲)刘德有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中日文化比较带来的思考》。
我想讲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重视中日文化的差异与不同文化背景;第二,不要把日本人的审美观绝对化;第三,文化研究与科学态度。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为了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
相互理解看似容易,实际做起来很难。
中日两国在文化上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
东西方之间很难沟通的事情,中国和日本之间就比较容易沟通。
引用李白诗《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除了共同点外,我们还要如实地承认中日两国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存在着难以理解的一面。
我们应该如实地承认两国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简直就是“异文化”。
从反映民族感情和心理状态的文学作品——日本的俳句,也能看出中日两国文化的相同和差异。
著名俳人正岡子規曾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俳句。
柿食へば鐘が鳴るなり法隆寺已故日本文学研究者李芒先生生前把它译成了非常漂亮的中文:方啖一颗柿,钟声悠婉法隆寺。
另一位著名俳人——与謝蕪村也有一首著名俳句:易水にねぶか流るる寒さかな。
根深(ねぶか)就是葱(ねぎ),大葱的意思,我国著名诗人林林同志把它译成:青葱飘流去,易水今犹寒从上流漂下来的大葱跟易水寒之间到底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中国人是难以理解的。
我认为这就是文化差异带来的困难。
此俳句是作者根据燕国太子丹派荆轲行刺秦始皇的典故写的。
引用: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江户中期有一个女俳人,叫加賀千代(かがのちよ Kaga-no Chiyo),她也有一首非常著名的俳句:朝顔につるべ取られてもらひ水李芒先生译作“吊桶盘缠牵牛花,索水乞邻家”。
还有的人译作“井筲缠上牵牛花,晨起汲水乞邻家”。
中国人有时很难理解。
我列举了这些俳句的例子,是想说明要加强相互理解,就要特别重视不同的文化背景。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知己知彼。
介绍在日本给中国演员吃盒饭引起不满和误解的故事。
中日文化比较心得第一篇:中日文化比较心得中日文化心得体会这一学期选修了贾老师的中日文化课程,由于课程冲突,好多次没有去成,但我觉得通过这次课程让我认识到了中日文化的区别。
我们为什么总是讨厌日本人,也许是因为日本文化几乎全是中国传过去的,本来就是个蛮夷之地,蕞尔一岛;但它后来却又侵略中国,进行大屠杀这种惨无人道的行径。
最重要的是那种不认罪的态度——否则,我也说不清中国人为什么要仇日不仇英法美。
八国联军烧了我们的圆明园、屠杀了义和团。
其实关于国际关系,国家利益才真正左右一个国家的态度,本来就变得比狗脸还快,翻脸不认人常有。
象我们这样持久地排日并不理智。
我也无意为日本辩护,它有自己的民族劣根性,但日本文化和众多文化一起冲进中国大门,与年轻一代人紧密融合,再拒绝出去,绝不可能。
日本文化的确在影响这一代人,中国文化必然有比不上它的地方——没有什么文化和制度完美,任何文化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我国改革开放不是去挑别人的毛病,而是学别人的优点,我们必须清醒。
中国人行事以中庸著称,但做道德判断却相当偏激。
或者说二元化,不是君子一定是小人,不是好人一定是坏人,不是清官就是贪官;有句迎合皇上的话就是奸佞弄臣,非得抬着棺材死谏才叫忠臣。
清官如岳飞、海瑞,要么被陷害死,要么与整个官场为敌。
再比如,父母死了要守三年孝,什么事都不准干,一门心思地悲哀。
当时,有个“大孝子”倒是守了二十年的孝——在这期间生了五个孩子,传为笑谈,但此人除此之外,没有杀人放火,没有违法勾当,孔融却一声令下就把他杀了,中国人虚伪得可以。
孔融还以“不孝”的罪名杀了另一个他认为在父亲坟前哭得不悲的人——最后,曹操仍借着“不孝”的罪名杀了孔融,倒算首尾呼应。
而且似乎日本文化是更为灵活的,从物语文学可以看出,很早就可以抒发个人的情感。
而中国,文人似乎永远是不得志的,活象一群怨妇。
苏轼和辛弃疾并称苏辛,但辛不如苏,苏是士大夫兼文人,辛的范围就窄多了,几乎是职业“词人”,而填词不是正业,是野狐禅,只有科场和官场不得志,才去搞这种杂学,试想辛的心态会好吗?柏杨先生说:“日本虽然几乎吸收了中国的一切,但没有吸收科举,所以在明治维新可以一下完全崛起。
世界各国竹资源分布和发展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世界各国竹资源分布和发展竹产业成为全球公认的绿色产业,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日渐为人们所重视。
作为一项重要的非木质资源,在当今关注全球气候变暖,木材短缺的背景下,研究的发展有着切实的现实意义。
世界竹类资源分布状况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70多属,12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少数竹类分布在温带和寒带。
全球森林面积急剧下降,竹林面积却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
目前全世界竹林面积已达2200万公顷,占森林面积的1%左右;年竹材产量1500万~2000万吨。
世界竹子可分为亚太竹区、美洲竹区和非洲竹区。
亚太竹区是世界最大的竹区,有竹子约50多属,900多种。
主要产竹国家有中国、印度、缅甸、泰国、孟加拉国、柬埔寨、越南、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斯里兰卡等。
印度有竹林面积约万公顷;缅甸有竹林面积有217万公顷;泰国有竹林面积81万公顷左右;孟加拉国有竹林面积60万公顷;越南有竹林面积100万公顷;美洲的竹产区南至阿根廷南部,北至美国东部,共有18个属,270多种在北美,主要集中在东部。
亚马孙河流域有34,000万公顷森林中,有1,020万公顷的竹林,占森林面积的3%;非洲竹区范围较小,南起莫桑比克南部,北至苏丹东部:欧洲没有天然分布的竹种,北美原产的竹子也只有几种。
近百年来,英、法、德、意、比、荷等欧洲国家和美国、加拿大等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产竹国家引种了大量的竹种。
世界各地竹产业的发展状况亚太竹区是世界竹子的分布中心,竹林面积占世界竹林面积的45%,竹种资源占全世界竹种资源总数的80%。
1、中国竹产业。
历史悠久,树立了产业榜样中国竹类资源丰富,栽培利用历史悠久。
英国着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东亚文明过去被称作“竹子文明”,中国则被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
中日文化的异同中日文化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密切的文化交流,同时也存在一些差异。
下面从文化角度来介绍一下中日文化的异同。
一、历史文化中日两国历史文化有着非常深厚的联系。
古代时期,中国是日本的文化传承者,中国的绘画、书法、文学、建筑等文化形态都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到了近代,随着中国的衰落和日本的崛起,日本也吸收了不少西方文化的东西,形成了自己的现代文化。
二、礼仪习俗中日两国的礼仪习俗也存在差异。
中日两国的吃饭方式差异比较大,中国人喜欢用筷子,而日本人则偏爱使用料理用勺。
而在拜访别人的时候,日本人在依次相互敬酒后,会提出"干杯",表达对友谊、感情的尊重。
而中国人则曾因为这个传统引起争议,因为它的存在被一些人认为是一种陋习,注重礼节却忽视了内容。
三、节日文化中日两国的节日文化差异也比较大。
在中国,春节被称为"年",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而在日本,奠基节假日被称为正月里的一项特别节日,节日里的活动包括另外的选择百句菜单、一起向神人祈求等。
在另一方面,则是新年庆典、八月节庆典、神田庆典等,以及传统农事典礼。
四、风味文化中日两国的风味文化有着不同的特点。
中国菜系丰富多样,烹饪方法繁复,讲究颜色、香味、口感的统一协调;而日本菜则比较精致,多讲究清淡、自然、新鲜的口感,比如说寿司、生鱼片、和食等,不同的海鲜和蔬菜都有着不同的意义。
但不管是什么菜系,饮食文化都是中日两国实现友好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五、传统文化中日两国的传统文化都非常丰富。
中国传统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包括了诗、书、画、酒、茶、瓷器、戏曲等多种美术形式;而日本的传统文化,则更注重于"和风",包括了茶道、花道、剪纸、传统戏曲、武术等艺术形态。
无论是哪种传统文化,都体现出中日两国的文化传承和创新精神。
综上,中日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交流,尽管存在一些差异,但在交流和包容的基础上,依然可以促进两国互相了解,实现更深入的文化交流。
现代商贸工业中日“竹子姑娘”传说对比研究—以《斑竹姑娘》《竹取物语》为中心唐植君(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205)摘要:在中日两国流传着《斑竹姑娘》与《竹取物语》的传说,两位神奇“竹子姑娘”的故事不仅同属于“竹中 出生”母题,在故事情节及构造上还有着惊人的相似性,都有巧用难题拒绝五位贵公子求婚的环节,中日两国的 文学作品中不乏“神奇出生”的故事及代表作,然而这两则“竹子姑娘”的故事在两国传承和发展的情况却不尽相同。
与《竹取物语》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及辉夜姬故事在当今日本的传承与发展相比,《斑竹姑娘》的故事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广度相去甚远6从文学审美的视角出发,对比两个故事的文本语言,从文本语言的生动性、隐喻性、内涵性与蕴藉性来看《竹取物语》文本及辉夜姬人物形象的艺术性,继而重新审视文学文本对民俗文化传播、传承的影响。
关键词:竹子姑娘;文本语言;审美;文化传承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〇前言在中日两國民间分别流传着两则“竹子姑娘”的传 说,一位是中国民间故事中的斑竹姑娘,一位是日本物语中的辉夜姬。
斑竹姑娘的故事目前主要收录在田海燕所编辑的《金玉凤凰》的I斑竹姑娘》篇中,《金玉凤凰》是田海燕将在藏族地区流传的民间故事加以收集、整理,最后编纂成书的民间故事集。
该书主线是大王子追取金玉凤凰鸟,由多个连环小故事组成,《斑竹姑娘》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
《金玉凤凰》最早在1957年 出版,因社会、作家等各种因素影响目前存在多个版本,由少年儿童出版社1961年出版的I金玉凤凰》第一 册是田海燕独自编纂的较早的版本,且收录故事数最多(41个),其中包含了《斑竹姑娘》的故事,本文的研究主要以此为蓝本。
辉夜姬也称赫夜姬等,以其为原型的故事在日本有多种文学体裁和版本,最常见于日本物语中,目前收 录故事比较完整的是《竹取物语》。
《竹取物语》是日本最早的物语,又叫《竹取翁物语》或《辉夜姬物语》,是以 女文字(假名)写作的作品,作者与创作年代均不详a 《竹取物语》中辉夜姬的故事从平安时代发展至今,也 存在着各种不同版本,由日本讲谈社出版、北杜夫•俵万智编纂的《竹取物语•伊势物语》以现代日文写作,故事情节丰满,对故事中出现的人物、物品、风俗习惯等均有详细注释,利于读者深人、全面理解辉夜姬的故事,因此本文所引故事内容基于此版本翻译。
有趣的中日文化差异总结中日两国是亚洲两个重要的文化大国,两国文化有着相似之处,但也存在许多差异。
本文将通过有趣的中日文化差异总结来探究这些差异。
一、交际礼仪差异中日两国在交际礼仪上的差异是比较明显的。
在日本,人们习惯于鞠躬表示敬意。
鞠躬的深浅和角度也有所不同,表示不同的含义。
而在中国,人们则更多地使用握手、拥抱等方式表示敬意。
此外,日本人还有“名刺”文化,即在交际时向对方递交名片。
而在中国,人们更多地使用微信、QQ等方式进行交流。
二、饮食文化差异中日两国的饮食文化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日本,人们喜欢吃海鲜、寿司等轻食,而在中国,人们则更喜欢吃热食,如火锅、热干面等。
此外,日本人还有“饭团”文化,即将米饭和其他食材捏成球状。
而在中国,人们则更多地吃米饭和面食。
三、礼仪差异在礼仪方面,中日两国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日本,人们非常注重礼仪,如在开会时要先鞠躬致意,吃饭时要用筷子,喝汤时不能发出声音等。
而在中国,人们则更注重亲热和自由,如见面时要互相拥抱,开会时可以随意发言。
四、节日文化差异中日两国的节日文化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日本,人们非常注重春节和新年,会在这两个节日里进行大规模的庆祝活动。
而在中国,人们则更喜欢庆祝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
此外,日本还有一些特别的节日,如“樱花节”、“盂兰盆节”等,而中国则更多地庆祝春节和中秋节等传统节日。
五、娱乐文化差异中日两国的娱乐文化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日本,人们非常喜欢动漫、游戏等,而在中国,则更喜欢看电影、听音乐会等。
此外,日本人还有“秋叶原”文化,即喜欢去电器城购买电子产品和动漫周边产品。
而在中国,人们则更多地去商场购物、逛街等。
六、工作文化差异中日两国的工作文化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日本,人们非常注重劳动纪律和效率,一般会在公司里加班完成工作。
而在中国,人们则更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一般不会在公司里加班。
此外,在日本,人们还有“一生一世”的工作观念,即要一直在同一家公司工作;而在中国,人们则更多地追求个人发展,不断跳槽来提高自己的薪资和职位。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中日两国是东亚地区的两个重要国家,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虽然两国在地理位置上相邻,但在文化传统、民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却存在着许多差异。
本文将从社会结构、礼仪习俗、饮食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对中日文化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一、社会结构中日两国的社会结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社会等级观念较为明显,家族观念也较为浓重。
在传统观念中,家族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尊重长辈、孝顺父母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
而在日本,虽然也有家族观念,但是社会等级观念较为淡薄,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平等。
在日本,人们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强调集体主义,而在中国,个人主义的观念较为普遍。
这些差异在两国的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上表现得十分明显。
二、礼仪习俗在礼仪习俗方面,中日两国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人们非常重视礼节,尊敬长辈和尊长让贤的风俗在中国十分普遍。
而在日本,人们更加注重细节和规范,对于礼仪习俗要求更为严格。
日本人会在进入别人家中时换上拖鞋,而在中国则较少有此习俗。
日本人在与人相互问候时会进行“bow”鞠躬的礼仪,而中国人则多以握手或者鞠躬来表示问候。
这些细微的差异展现了中日两国在礼仪习俗方面的文化差异。
三、饮食习惯中日两国的饮食习惯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饮食以米饭为主食,喜欢吃煲汤和炖菜,口味重油腻,喜欢吃辣。
在茶文化上,中国人更加注重茶道、茶艺和茶文化,而日本人更注重茶具和茶礼。
而在日本,传统饮食以寿司、生鱼片、烤鳗鱼等海鲜为主,口味偏清淡,偏好吃生食。
在相同的食材上,中日两国烹饪方式和口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吃饭礼仪方面,中国人一般使用筷子,而日本人则使用筷子和碗筷。
这些差异体现了中日两国在饮食习惯方面的文化差异。
四、价值观念在价值观念方面,中日两国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强调忠孝仁爱等美德,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而在日本,强调忠诚、勤劳、谦逊和自律,在人际交往上更加注重规矩与礼节。
浅析中日竹文化异同摘要:中日竹文化关系虽源远流长,但由于地域及民俗差异造成两国人民对竹子有着不同的审美意识和精神追求。
在衣食住和文学方面有着不同的竹文化内容。
关键词:中日、竹文化、比较、审美中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林面积最大、开发利用竹资源最早的国家之一,素有“竹子王国”之称,甚至还被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
竹子因青翠挺拔、奇姿出众,凌霜傲雪,四时长茂受到了人们的称颂。
人们赋予它心虚节坚、坚忍不拔、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
在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竹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悠久的文化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
而中国竹文化在传到日本之后,不仅被很好地传承和发展,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日本竹文化。
日本竹文化源于中国,又不同于中国,在衣食住和文学方面有着不同的竹文化内容。
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体现了两个国家对竹子这种植物不同的审美与精神追求。
一、竹子的开发利用竹子因其生长周期、成才时间短、坚固不易腐烂等特点,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开发利用。
在中国,汉代之前的文字材料,都记录在竹简上。
有史书记载,孔子当年整理“六经”,就是将经书写于竹简之上;魏国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正是因为其用竹简制成而得此名。
我国南方潮湿多雨,少数民族同胞利用竹子和茅草搭建房屋,这一习俗沿用至今。
竹子制作成竹笼放于井下,既可以保证水井周围的泥沙不掺入水中,又可使水质甘甜,这一方法应用在我国大惊南北。
更有记载,竹子被勤劳聪慧的中国先人制作成了各种工具,比如弓箭、毛笔、竹篓、竹筏等等。
以毛竹为原料的竹炭,更是被广泛应用于烹调、美容及净化空气等诸多方面。
而在日本,涂有朱漆的竹梳在绳纹遗址中被挖掘出来,更是引人注意到了日本竹文化。
日本多以竹子制作餐具,并且还是使用竹子制作筷子的最早国家之一,如今竹制筷子甚至被推广到了全球。
而中国早在汉代就有了竹制生活器具,甚至多达60余种,到了唐宋时期数量增加到了近二百种。
世界竹产业的发展与比较竹林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被称为“世界第二大森林”。
以竹子资源利用发展的竹产业成为全球公认的绿色产业。
本文介绍了世界各地竹产业的发展现状,从中发现世界各地竹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方向与关注的元素有所不同。
因此世界各地应相互借鉴,共同提升竹产业的发展,树立一个优秀的产业榜样,例如进一步挖掘竹子品牌价值,加强科技进步与创新,通过国际合作共享与传播价值,参与国际林业碳汇等。
竹产业成为全球公认的绿色产业,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日渐为人们所重视。
作为一项重要的非木质资源,在当今关注全球气候变暖,木材短缺的背景下,研究世界竹产业的发展有着切实的现实意义。
一、世界竹类资源分布状况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70多属,12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少数竹类分布在温带和寒带。
全球森林面积急剧下降,竹林面积却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
目前全世界竹林面积已达2 200万hm2,占森林面积的1%左右;年竹材产量1 500万~2000万t 。
世界竹子可分为亚太竹区、美洲竹区和非洲竹区。
亚太竹区是世界最大的竹区,有竹子约50多属,900多种。
主要产竹国家有中国、印度、缅甸、泰国、孟加拉国、柬埔寨、越南、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斯里兰卡等。
印度有竹林面积约209.7万hm2;缅甸有竹林面积有217万hm2;泰国有竹林面积81万hm2左右;孟加拉国有竹林面积60万hm 2;越南有竹林面积100万hm2;美洲竹产区南至阿根廷南部,北至美国东部,共有18个属,2 70多种在北美,主要集中在东部。
亚马孙河流域有34 000万hm 2森林中,有1 020万hm2的竹林,占森林面积的3%;非洲竹区范围较小,南起莫桑比克南部,北至苏丹东部:欧洲没有天然分布的竹种,北美原产的竹子也只有几种。
近百年来,英、法、德、意、比、荷等欧洲国家和美国、加拿大等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产竹国家引种了大量的竹种。
中国笛子和日本尺八的比较笛子和尺八是中国和日本两国传统音乐中常见的乐器。
虽然它们都是吹奏类乐器,但在音色、音域、演奏风格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对中国笛子和日本尺八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两种乐器的特点。
一、音色比较中国笛子是一种竹制乐器,其音色柔和、悠扬,具有独特的中国民族音乐风格。
在演奏时,演奏者通过吹气并摇动指孔,产生不同的音调。
中国笛子的音色饱满而丰富,有着浓厚的中国特色。
而日本尺八是一种竹制的吹奏乐器,其音色清澈、明亮,给人以宁静和悠远的感觉。
尺八的演奏者通过控制吹气和指孔的开合,使乐器发出高低不同的音调。
尺八的音色独特,在日本传统音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音域比较中国笛子的音域较为宽广,一般可演奏两个八度以上的音阶。
演奏者可以通过吹气力度和指孔的控制,在笛子上演奏出高音、中音和低音的音调。
而日本尺八的音域相对较窄,一般可演奏两个八度左右的音阶。
尺八的音域以中音为主,偏向于低音,但也可以演奏出一些高音。
三、演奏风格比较中国笛子在演奏时注重情感的表达,常用于演奏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等。
演奏者通过吹奏、颤音、滑音等技巧,营造出悠扬动人的音乐情感。
日本尺八的演奏风格则更加内敛和克制,强调空灵和宁静的氛围。
尺八的演奏注重呼吸和气息的掌控,演奏者通过轻柔的吹奏和细致的吐音,传达出一种寡言沉思的感觉。
四、地域与文化背景比较中国笛子在中国的各地方都有相应的发展和特色。
例如,南京昆山笛子、北京葫芦丝等都是中国笛子的代表。
中国笛子在中国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中国古代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日本尺八则是日本传统音乐中的重要乐器,深受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禅宗文化的影响。
尺八在日本古典音乐、禅茶道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综上所述,中国笛子和日本尺八都是独具特色的传统乐器。
中国笛子音色柔和悠扬,音域较宽,演奏风格情感丰富;而日本尺八音色清澈明亮,音域较窄,演奏风格内敛克制。
两种乐器都与其所属国家的传统文化和音乐紧密相连,为中日两国的音乐艺术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世界各国竹资源分布和发展竹产业成为全球公认的绿色产业,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日渐为人们所重视。
作为一项重要的非木质资源,在当今关注全球气候变暖,木材短缺的背景下,研究的发展有着切实的现实意义。
世界竹类资源分布状况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70多属,12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少数竹类分布在温带和寒带。
全球森林面积急剧下降,竹林面积却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
目前全世界竹林面积已达2200万公顷,占森林面积的1%左右;年竹材产量1500万~2000万吨。
世界竹子可分为亚太竹区、美洲竹区和非洲竹区。
亚太竹区是世界最大的竹区,有竹子约50多属,900多种。
主要产竹国家有中国、印度、缅甸、泰国、孟加拉国、柬埔寨、越南、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斯里兰卡等。
印度有竹林面积约209.7万公顷;缅甸有竹林面积有217万公顷;泰国有竹林面积81万公顷左右;孟加拉国有竹林面积60万公顷;越南有竹林面积100万公顷;美洲的竹产区南至阿根廷南部,北至美国东部,共有18个属,270多种在北美,主要集中在东部。
亚马孙河流域有34,000万公顷森林中,有1,020万公顷的竹林,占森林面积的3%;非洲竹区范围较小,南起莫桑比克南部,北至苏丹东部:欧洲没有天然分布的竹种,北美原产的竹子也只有几种。
近百年来,英、法、德、意、比、荷等欧洲国家和美国、加拿大等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产竹国家引种了大量的竹种。
世界各地竹产业的发展状况亚太竹区是世界竹子的分布中心,竹林面积占世界竹林面积的45%,竹种资源占全世界竹种资源总数的80%。
1、中国竹产业。
历史悠久,树立了产业榜样中国竹类资源丰富,栽培利用历史悠久。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东亚文明过去被称作“竹子文明”,中国则被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
中国现有竹类资源500多种,竹林面积520万公顷,占世界竹林总面积近1/4。
竹产业涉及建筑、建材、家居等多个领域,竹产品形成100多个系列。
智慧树知到《中国竹文化》章节测试答案绪论1、我国竹纸多产于南方吗?A对B:错正确答案:对2、竹产业不是我国林业的朝阳产业。
A对B:错正确答案:错4、竹笋是我国的传统素食品种之一,是“一种全能型营养蔬菜”。
A对B:错正确答案:对5、竹在中华民族的社会习俗中占有着突出的地位A对B:错正确答案:对第一章1、中国被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
A对正确答案:对2、竹服饰历史源远流长,竹布早在()时代就是重要贡品。
A:魏晋B:唐代C:北宋D:南宋正确答案:唐代3、对于中国竹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
A:中国是公认的世界竹类起源地和现代分布中心之一B:中国一千多万年前就有竹子分布C:中国是世界上竹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D:中国素有“竹子王国”之称正确答案:中国是公认的世界竹类起源地和现代分布中心之一,中国一千多万年前就有竹子分布,中国是世界上竹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中国素有“竹子王国”之称4、毛竹是当前日本竹类中经济价值最好、分布最广的竹种。
A对B:错正确答案:对5、中日竹文化交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A:毛竹、汉竹B:汉竹、吴竹C:物语、尺八D:毛竹、尺八正确答案:毛竹、尺八6、坦桑尼亚用来制作酒的竹子叫做酒竹。
A对B:错正确答案:对7、竹子在越南具有多重象征,主要表现在(ACD )等方面。
A:自治象征B:自然象征C:长寿象征D:领土象征正确答案:自治象征,长寿象征,领土象征8、作为佛教载体的宋尺八融入日本文化,从而开启现代尺八文化先河。
其前提条件主要是()。
A日本确立了“和魂汉才”思想B:“和风化”思潮C:适时的社会环境D:“汉风一边倒”的社会环境正确答案:日本确立了“和魂汉才”思想适时的社会环境第二章1、竹子是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吗?A对正确答案:对2、中国竹子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是()A:四川3:浙江C:广东D:云南正确答案:云南3、在亚洲,竹子主要分布在()子分布种类最多、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
A东亚B:南亚C:北亚D:东南亚正确答案:东亚,南亚东南亚4、只有一部分的竹种具有多种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