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十章
- 格式:ppt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122
第十章界面化学 课后作业题解10.3 计算373.15K 时,下列情况下弯曲液面承受的附加压力。
已知373.15K 时水的表面张力为58.91×10-3N.m -1。
(1)水中存在的半径为0.1μm 的小气泡;(2)空气中存在的半径为0.1μm 的小液滴;(3)空气中存在的半径为0.1μm 的小气泡。
解:10.4 在298.15K 时,将直径为0.1mm 的玻璃毛细管插入乙醇中。
问需要在管内加多大的压力才能防止液面上升?若不加任何压力,平衡后毛细管内液面的高度为多少?已知该温度下乙醇的表面张力为22.3×10-3N.m -1,密度为789.4 kg.m -3 ,重力加速度为9.8m.s -2。
设乙醇能很好地润湿玻璃。
解:乙醇能很好地润湿玻璃,可看作cos θ=0,所以r=r 1(曲率半径与毛细管半径相等)需要在管内加892 Pa 的压力才能防止液面上升。
若不加任何压力,平衡后毛细管内液面的高度为0.115m 。
kPa 2356Pa 2356400101091584r 4p 3kPa 1178Pa 1178200101091582r 2p 217373==⨯⨯=γ=∆==⨯⨯=γ=∆----..)())((Pa 892100.051022.32r 2p 33=⨯⨯⨯=γ=∆--m 1150100.0589789.41022.32gr 2h 33..=⨯⨯⨯⨯⨯=ργ=--10.9 已知在273.15K 时,用活性炭吸附CHCl 3,其饱和吸附量为93.8dm 3.kg -1,若CHCl 3的分压力为13.375 kPa ,其平衡吸附量为82.5 dm 3.kg -1。
试求:(1)朗缪尔吸附等温式中的b 值;(2)CHCl 3的分压为6.6672 kPa 时,平衡吸附量为若干?解:(1)朗缪尔吸附等温式(2)根据朗缪尔吸附等温式10.14 293.15K 时,水的表面张力为72.75mN.m -1,汞的表面张力为486.5mN.m -1,而汞和水之间的界面张力为375mN.m -1,试判断:(1)水能否在汞的表面上铺展开?(2)汞能否在水的表面上铺展开?解:(1)水能在汞的表面上铺展(2)汞不能在水的表面上铺展bp 1bp V V m +=b 375131b 37513893582....+=0m 38.75mN 72.75-375-486.5--S -1->⋅==γγγ=水水汞汞0m -788.75mN 486.5-375-72.75--S -1-<⋅==γγγ=汞水汞水1-3m kg 73.58dm 6.66720.54591 6.66720.545993.8bp 1bp V V ⋅=⨯+⨯⨯=+=1kPa 545901-82.593.8375131b -=⎪⎭⎫ ⎝⎛⨯=..10.17 292.15K 时,丁酸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可以表示为)bc 1(a -0+γ=γln ,式中0γ为纯水的表面张力,a 和b 皆为常数。
第十章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儿童青少年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其躯体和心理都在不断地成长变化,趋向成熟。
容易受到遗传、环境、社会及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发育障碍、行为偏异或心理精神障碍。
由于此期各类精神障碍往往表现不典型,易被忽视,尤其是幼年儿童的精神障碍,如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会影响下一阶段的精神健康,并可能继发其他精神障碍。
因此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目前受到特别关注。
提高对儿童精神障碍的认识、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目前,在国内外的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一般分为精神发育迟滞,心理发育障碍,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障碍以及其他类型:1、精神发育迟滞分为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不全及智能损害。
2、心理发育障碍①特殊发育障碍:学习能力障碍,也称学习困难或学习障碍,包括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特定学习技能如阅读、拼写、计算发育障碍、特定运动技能发育障碍等。
②广泛性发育障碍:典型儿童孤独症和非典型孤独症等。
3、童年与青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障碍有多动障碍、品行障碍、特发于童年的情感障碍,儿童社会功能障碍及抽动障碍等。
4、其他起病于童年及少年时期的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器质性精神障碍,儿童性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及情感障碍,特殊症状包括遗尿症,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等。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精神发育迟滞,心理发育障碍中的孤独症,行为与情绪障碍中的多动症。
一、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发育迟滞是指在个体发育阶段(通常指18岁以前)精神发育不全或受阻。
临床特征为智力发育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可同时伴有其他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
精神发育迟滞是常见的精神疾病,也是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WHO报告在发达国家严重的精神发育迟滞的患病率为3‰~4‰,轻度患病率为20‰~30‰。
1993年我国在七个地区进行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的患病率为2.7‰,男性略多于女性,农村人口患病率高于城市。
第十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药用部位为植物的果实或种子,这类中药称为“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实际上应分为两类,即“果实类中药”和“种子类中药”。
果实及种子在植物体中是两种不同的器官,但在商品药材中常未严格区分。
果实大多包含着种子,与种子一起入药,如马兜铃、栀子等;亦有只用种子,如决明子、沙苑子等;有的以果实贮存、销售临用时再剥去果皮取出种子入药,如巴豆、砂仁等。
这两类中药关系密切,且外形和组织构造又不祠同,故列入一章,分别加以概述。
第一节果实类中药的鉴定药用部位为果实或果实(除种子外)的某一部分,这类中药称为果实类中药。
果实类中药的药用部位通常是采用完全成熟或将近成熟的果实,少数为幼果,如枳实。
多数采用完整的果实,如枸杞子;有的采用果实的一部分或采用部分果皮或全部果皮,如陈皮、大腹皮等。
也有采用带有部分果皮的果柄,如甜瓜蒂;或果实上的宿萼,如柿蒂;甚至仅采用中果皮部分的维管束组织,如橘络、丝瓜络。
有的采用整个果穗,如桑椹。
一、性状鉴定鉴别果实类中药,应注意其形状、大小、颜色、顶端、基部、表面、质地、破断面及气味等。
果实的顶端一般有柱基或其他附属物,下部有果柄或果柄脱淫的痕迹;有的带有宿存的花被,如地肤子。
果实类中药的表面大多干缩而有皱纹,肉质果尤为明显,如乌梅;果皮表面常稍有光泽,如栀子;有的具毛茸,如蔓荆子;有的可见凹下的油点,如陈皮、吴茱萸。
伞形科植物的果实,表面具有隆起的肋线,如茴香、蛇床子。
有的果实具有纵直棱角,如使君子。
完整的果实,观察外形后,还应剖开果皮观察内部的种子,注意其数目和生长的部位(胎座)。
二、显微鉴定果皮的构造,可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及内果皮三部分。
1.外果皮与叶的下表皮相当。
通常为一列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
有的具非腺毛,少数具腺毛,如吴茱萸;或具腺鳞,如蔓荆子。
偶有气孔存在。
有的表皮细胞中含有色物质或色素,如花椒:有的表皮细胞间嵌有油细胞,如五味子。
2.中果皮与叶肉组织相当,通常较厚,大多由薄壁细胞组成,在中部有细小的维管束散在,确的可见石细胞、油细胞、油室或油管等。
第十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一、概述1、社会性和社会性发展的概念(1)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2)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从一个生物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的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
2、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1)亲子关系的发展: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也可包含隔代亲人的关系。
(2)同伴关系的发展:同伴关系是指儿童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3)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4)亲社会行为的发展(5)攻击性行为的发展3、研究社会性发展的意义(1)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目标(2)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二、学前儿童的人际关系1、亲子关系(1)婴儿依恋发展的阶段①出生至3个月:无差别社会性反应的阶段。
在此期间,婴儿对人的反应几乎都是一样的,哪怕是对一个精致的面具也会表示微笑。
②3~ 6个月:有差别社会性反应阶段。
这时期婴儿对母亲和他门门所熟悉的人的反应与陌生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即”认生”的出现。
③0.5~ 3岁:特殊情感连接阶段。
婴儿从六七个月开始,对依恋对象的存在表示深深的关注。
(2)依恋的类型:回避性;安全型;反抗型(3)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作用①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的探索能力②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影响到儿童的同伴关系(4)良好依恋的形成①注意“母性敏感期”的母子接触②尽量避免父母亲与儿童的长期分离③父母对儿童发出的信号要做出反应,并与儿童之间要保持身体接触(5)亲子关系的类型: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6)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①家庭结构②父母的婚姻关系、教养方式和自身素质③儿童自身的发育水平和发展特点(7)亲子交往的引导:①家长必须了解亲子交往的重要性。
②父母应该了解亲子交往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