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透视和构图
- 格式:ppt
- 大小:2.99 MB
- 文档页数:41
七年级美术《透视》课件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七年级美术教材中关于“透视”的内容。
具体章节为第五章“空间与透视”,其中详细内容包括透视的基本概念、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以及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本概念,理解透视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的能力,提高空间表现力。
3. 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透视原理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重点: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的绘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透视示例图、绘画工具。
2. 学具:铅笔、橡皮、画纸、画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具有透视效果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特点。
2. 知识讲解:a. 介绍透视的基本概念。
b. 讲解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的绘画方法。
c. 分析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
3. 示例讲解:以一幅绘画作品为例,讲解如何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练习。
5.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具有透视效果的绘画题目。
六、板书设计1. 《透视》2. 内容:a. 透视基本概念b. 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c.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教室一角为题材,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画面具有透视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透视原理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透视现象,激发创作灵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
5. 作业设计。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透视原理的理解与运用,特别是对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的绘画方法的掌握。
第一节构图在画面中如何摆放物体,符合视觉生理的规律。
应突出主题思想,画面完整、丰富;感觉生动、和谐、轻松、紧张、安稳等,都与画面有关。
作画时把真实的自然景色加以取舍。
1.要使物体充满画面:物体在画面中的布置适宜,太大、太小、太靠边、太集中都不好。
2.空白处要注意上下左右:几件东西安排,要统一有变化,有主有次、有聚有散、重点突出、鲜明生动。
3.突出重点:物体中心突出,一看就知主题。
第二节构图的一般法则1.对称:物体左右两侧的大小数量相同,各个对应物与中央距离间隔相等。
若对称要找出它的中线,以中线为基准左右两边可同时画。
一般构图上的对称,多属近似,粗看相同,近看有别。
2.均衡:是指左右上下相应的物象的一方,以若干物象换置,各个物象的量和力臂之积,左右相等,又称“代替平衡”。
构图中均衡的内容还包括形象、情感的联系,线条布局的交错关联,形体大小聚散的比重,明暗色彩的呼应等。
3.对比:指一种造型因素、某一特性在其画面程度上的比较。
如:明暗色调:深和浅的对比,黑和白的对比。
线条:虚实、疏密、长短的对比,也有曲直的对比。
形体:大小、主次、远近的对比,也有粗细、方圆的对比。
技法:枯润、巧拙等的对比。
色彩:冷暖、强弱变化和色块大小对比等。
均衡与对比是构图中的主要法则。
4.多样与统一:是构图法则最根本的,即: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基本线的组合法:基本线是一幅画的骨骼,很重要,最易识别的基本线是动物、人造物、自然物和地面分界处。
有N字型、S字型、X字型、A字型、C字型、K字型、V字型、十字型、W字型、L字型、波纹、直线等。
透视透视有三种: 1 .色彩透视 2. 消逝透视 3 .线透视.1.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
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2.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就是任何一面都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
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摄影技巧知识:透视构图技巧,让照片更加有层次感透视构图技巧的应用可以让照片更加有层次感,带给观众不同的空间感受,从而增强照片的艺术效果。
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和大家分享透视构图技巧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希望能够帮助您提高摄影构图的水平。
一、什么是透视构图?透视构图是指借助透视原理将物体的形态和空间展现出来的一种构图手法。
透视原理是指物体在远近距离的位置变化中,其形态和空间关系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例如,在平面上画一个正方形,如果向远方逐渐缩小,最终它会变成一个点,这种变化就是透视原理的表现。
在摄影中,运用透视构图技巧可以将成片的画面分成前景、中景和后景。
透视构图可以将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完美地展现出来,从而给观众带来更丰富的感官体验。
二、透视构图的基本原理透视构图的基本原理是远近原理,也就是说,透视关系与物体与拍摄者的距离有关。
一般情况下,重点在前景,而背景则应该呈现一个渐变过度,从而形成一种远近变化和层次感。
在透视构图中,前景的物体应该比中景和后景的物体更加强调,这样可以使画面更有层次感。
另外,透视构图还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拍摄角度和透视点来产生不同程度的透视效果。
三、透视构图的具体实现方法1.选择合适的角度摄影师需要通过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来达到透视构图的效果。
最常用的角度是低角度和高角度。
低角度可以使物体更有层次感,而高角度可以使画面更加宽广,但是它也可能会使物体看起来变得扁平。
因此,在选择拍摄角度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
2.将物体放置在画面中央将物体放置在画面中央可以使物体更加突出,从而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由于中央物体很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因此在组合画面时,需要注意中央物体的大小和位置。
3.利用线条和形状线条和形状可以帮助摄影师创造透视构图的效果。
使用线条来引导观众的视线可以使画面更有层次感,同时也可以使画面空间更加平衡。
另外,在画面中使用不同的形状可以使画面更加复杂和有层次感。
4.利用深度在透视构图中,深度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素描构图以及透视方法详解素描构图和透视有哪些方法和要求?构图是对画面内容和形式整体的考虑和安排。
构图的原则是,变化中求统一。
构图方法有三个要点:1、画面主题图形的位置。
2、非主题图形的位置以及与主题图形的关系。
3、画面底形的位置以及与图形的关系。
在三个要点中,第一要点是构图的决定因素,它在画面中的位置决定了画面的样式。
构图的样式分为两大类:对称式构图和均衡式构图。
对称式构图:主形置于面面中心,非主形置于主形两边,起平衡作用,底形被均匀分割。
对称式构图一般表达静态内容。
对称构图的变化样式有:金字塔式构图、平衡式构图、放射式构图等。
透视是绘画制造空间感的主要手段。
透视知识对于素描初级学习是非常必要的,造型的准确很大程度上是透视的准确。
视点:即画者眼睛的位置视线:目光投射的直线,是视点与视觉中物体之间的连线。
心点:是视域的中心,也就是画者眼睛正对视平线上的点。
视平线:将心点延长的水平线,随眼睛的高低而变化。
消失点:物体由近及远产生透视变化,集中消失于一点。
主要透视画法有:一点透视、二点透视和三点视法。
1、一点透视。
也叫平行透视。
当一个立方体正对着我们,它的上下两条边界与视平线平行时,它的消失点只有一个,正好与心点在同一个位置。
2、二点透视。
也叫成角透视。
当一个立方体斜放在我们面前,它的上下两条边条边界就产生了透视变化,其延长线分别消失在视平线上的两个点。
3、三点透视。
也叫倾斜透视。
在两点透视现象中,其中上下方向的各边界与我们的视心线不垂直时,立方体各边延长线分别消失于三个点。
在素描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圆形物体,圆形物体的透视变化同立方体的规则是一样的,只是表现上不同,例如圆柱体的弧度随视点的距离和上下、左右的位置产生变化,距离越远弧度、长度越小,偏离视心点越远弧越大。
北京桔子树少儿美术培训班课程内容通常分为:少儿素描培训班、少儿国画培训班、少儿油画培训班、少儿水粉培训班、少儿漫画培训班、少儿创意美术培训班。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美术《第5课风景写生》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的第5课,题目为《风景写生》。
通过学习这一课程,学生将掌握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并学会利用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构图能力以及对透视概念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绘画实践,学生可以培养审美情感,提高艺术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了解透视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表达的能力,通过绘画实践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构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 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包括前景、中景和远景的概念。
2. 运用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教学难点:1. 学生对透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于绘画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
他们能够简单地运用颜色和线条进行表达,但在透视和构图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还相对较薄弱。
因此,本节课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造型能力和构图能力。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教师拿着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进入教室)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风景写生》。
先让我们来欣赏一幅风景画,你们能从画中看到哪些元素呢?请大家仔细观察。
(学生积极观察风景画,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A:我看到了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和蓝天白云,还有远处的山峦。
学生B:我注意到画面中有一片湖水和一棵高大的树,还有几只飞翔的鸟。
教师:非常好!你们观察得很仔细。
这些元素就是构成风景画的重要部分。
在绘制风景画时,我们需要运用透视和构图的知识。
请看这两张图片,它们分别展示了透视和构图的概念。
透视是通过线条和空间关系来表现画面深度,构图则是在画面中合理地安排元素的位置和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