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心理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 (五)心理发展的方向性与不可逆性
• (六)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 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具体表现在:不 同系统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成熟 水平方面不同;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 的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三、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 1.心理学家所讲的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 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 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 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 力的缺失。
• 局限: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偏向滞后; 只注意到普遍性规律,忽视特殊性规律。
• 教育意义: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 征,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心理发展。教育要 照顾儿童的个别差异。
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 列夫·维果斯基(Lev Vygotsky,1896-1934)是前苏 联杰出的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维列鲁 学派)的创始人,前苏联心理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所创立的文化历史理论对心理学发展产生了广 泛而深远的影响。他在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中,对 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学科都 作出了贡献,并留下了186种200多万字的文献著 作。
• (三)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交互作用 • 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并不是孤立的,而
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 首先,遗传是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并奠定
了个体心理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规定了发展的 高低限度,但不能限定发展的过程以及所达到的 水平; • 其次,在遗传所规定的范围内,儿童的发展水平 是由环境决定的。 • 此外,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对作用在个体 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所产生的作用都不一 样:在发展的低级阶段,一些较简单的初级心理 机能受遗传的制约作用较大;而较复杂的高级心 理机能则更多受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