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1植物相对含水量的测定.ppt
- 格式:ppt
- 大小:160.00 KB
- 文档页数:13
第二章:植物水分和粗灰分测定第一节植物水分概述一般将样品在101.325 kPa下,100℃左右加热至恒重所失去的质量定义为“水分”,这种定义是狭义的。
因植物组织或农产品中的水分有游离水和结合水之别,其中游离水容易分离,而结合水则不容易分离。
但如果不加限制的长时间烘烤,必然使其它成分发生变化,影响分析结果。
供测定的样品多种多样,其含水量可由百分之几到98%,因此人们一直在多方面研究适合于各种试样性状的精确测定水分子“H2O”含量的方法。
同时,研究能满足不同要求的准确、快速测定方法。
目前常用的水分测定方法可分成以下几类:(1)加热干燥法(2)蒸馏法。
该法特别适用于脂肪类产品和除水分外含有大量挥发性物质的试样。
样品在蒸馏过程中始终受到载体的惰性气雾保护,因而不致发生化学成分的改变。
上述两种方法用于检测水分含量较高(65% ~ 95%)的新鲜样品时效果更好。
(3)化学反应法。
包括卡尔-费歇尔(Karl-Fischer,即K-F法)方法、水与电石(碳化钙)产生乙炔或水与浓酸混合时产生热等为基础的方法。
其中很多分析参考书中将K-F法测定水分定为农畜产品、食品、化工、肥料准确定量水分的一般标准方法。
但该法的缺点是必须防止水分进入滴定容器及试剂吸水,且其校准的程序颇为严格、费时。
农产品的成分中,水分是最容易变化的组分,其含量会因散湿而减少或吸湿而增加。
因此,要精确定量水分并非易事。
一般应根据待测样品特性、分析精密度的要求以及实验室设备条件等选择适当的方法。
本章主要介绍常压直接烘干法、常压二步烘干法、减压加热干燥法和共沸蒸馏法等。
第二节干燥法一、直接干燥法:(GB/T 5009.3—2003,GB 5497—85,GB/T 14489.1—93 )方法原理样品在100~105℃下烘干一定时间至“恒重”,损失的质量被认为是水分的质量。
水分含量是用差减法计算而来,所以这是一种间接测定水分含量的方法。
但在严格控制条件的情况下,对多数试样而言,烘干法仍然是测定水分较准确的标准方法。
实验 2 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测定一、原理植物组织的含水量是反映植物组织水分生理状况的重要指标,如水果、蔬菜含水量的多少对其品质有影响,种子含水状况对安全贮藏更有重要意义。
利用水遇热蒸发为水蒸汽的原理,可用加热烘干法来测定植物组织中的含水量。
植物组织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常以鲜重或干重 % 表示,有时也以相对含水量 % (或称饱和含水量 % )表示。
后者更能表明它的生理意义。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一)实验材料植物鲜组织。
(二)仪器设备分析天平,剪刀,烘箱,铝盒,干燥器,吸水纸,坩埚钳。
三、实验步骤l. 自然含水量的测定( 1 )铝盒的恒重将洗净的两个铝盒编号,放在 105 ℃恒温烘箱中,烘 2 小时左右,用坩锅钳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在分析天平上称重,再于烘箱中烘 2 小时,同样于干燥器中冷却称重,如此重复 2 次( 2 次称重的误差不得超过 0.002g ),求得平均值 W 1 ,将铝盒放入干燥器中待用。
( 2 )将待测植物材料(如叶子等)从植株上取下后迅速剪成小块,装入已知重量的铝盒中盖好,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重量,得铝盒与鲜样品总量为 W 2 ,然后于 105 ℃烘箱中干燥4 ~ 6 小时(注意要打开铝盒盖子)。
取出铝盒,待其温度降至 60 ~ 70 ℃后用坩锅钳将铝盒盖子盖上,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再用分析天平称重,然后再放到烘箱中烘 2 小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再称重,这样重复几次,直至恒重为止。
称得重量是铝盒与干样品总重量 W 3 。
烘时注意防止植物材料焦化。
如系幼嫩组织可先用 100 ~ 105 ℃杀死组织后,再在 80 ℃下烘至恒重。
( 3 )记录及计算表 1-1 植物组织含水量记录表编号铝盒重( W 1 )铝盒 + 样品鲜重( W 2 )铝盒 + 样品干重( W 3 )样品鲜重W f = W 2 – W 1样品干重W d = W 3 – W 12. 相对含水量的测定方法(或称饱和含水量法)此法是以植物组织的饱和含水量为基础来表示组织的含水状况,因为作为计算基础的组织饱和含水量有较好的重复性,而组织的鲜重、干重不太稳定(鲜重常随时间及处理条件而有变化,生长旺盛的幼嫩叶子,常随时间而会显著增加,所以要进行不同时期含水量的对比就不恰当)。
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测定实验植物组织含水量是衡量植物健康状况和生理活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准确测定植物组织的含水量,可以了解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能力,进一步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适应机制。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测定植物组织含水量的实验方法。
实验材料和设备:1. 植物样品:可以选择不同的植物组织部位,如叶片、茎、根等;2. 称量器:精确称量植物样品的质量;3. 烘箱:用于干燥植物样品;4. 干燥皿:用于放置干燥后的植物样品;5. 试管:用于装载植物样品;6. 烧杯:用于称量和混合试剂;7. 纱布:用于过滤试剂;8. 隔水浴:用于加热试管。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清洗和消毒所有实验器具,避免干扰实验结果。
b. 预热烘箱至恒温状态,通常设置为70℃。
c. 取适量的植物样品,尽量保持新鲜度,避免样品的水分损失。
2. 称量植物样品的质量:a. 使用称量器,将干净的容器称重,记录容器的质量。
b. 将预先准备好的植物样品放入容器中,并再次称重,记录植物样品和容器的总质量。
3. 干燥植物样品:a. 将称量好的植物样品放入烘箱中,保持一定的时间(通常为24小时)。
b. 取出烘干后的植物样品,放置于干燥皿中,待其冷却至室温。
4. 计算植物组织的含水量:a. 将干燥后的植物样品放入试管中,并记录试管的质量。
b. 加入一定体积的去离子水,使植物样品完全浸泡。
c. 将试管放入隔水浴中,加热至沸腾,保持一定时间(通常为1小时)。
d. 将试管取出,冷却至室温。
e. 使用称量器,将装有试管中植物样品和水的总质量进行测量。
植物组织含水量的计算公式如下:植物组织含水量(%)=(植物样品和水的总质量 - 干燥后的植物样品质量)/ 干燥后的植物样品质量× 100%实验注意事项:1. 在称量植物样品和试管时,要保持精确和准确,避免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2. 干燥植物样品时,要确保烘箱温度的稳定性和适当的干燥时间,以充分去除植物样品中的水分。
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测定【实验目的】1.了解含水量的表示方法;2.了解绝对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的区别3.掌握植物组织鲜重干重的测量方法【实验原理】其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植物组织的含水量是反映植物组织水分生理状况的重要指标,气孔状况,光合功能及作物产量。
在环境胁迫情况下,植物组织的含水量也是反映植物受胁迫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水分含量测定也是农作物产品的品质检定和判断其是否适于贮藏的重要标准。
所以,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测定在植物生理学研究及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植物组织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常以鲜重、干重、相对含水量(或称饱和含水量)来表示。
其中相对含水量可作为比较植物保水能力及推算需水程度的指标。
分别测量植物组织的鲜重Wf,干重Wd,饱和鲜重Wt,依据以下公式可以分别算出植物组织的鲜重含水量,干重含水量,以及相对含水量。
鲜重Wf-干重Wd鲜重含水量= ,100%鲜重Wf鲜重Wf-干重Wd干重含水量= ,100%干重Wd鲜重Wf-干重Wd,100%相对含水量= 饱和鲜重Wt-鲜重Wf【实验材料】蜀葵花瓣【实验步骤】1.将新采的蜀葵花瓣,称取6 份 0.5 g (Wf) ,迅速剪成小块。
2.3份分别于120?烘箱中烘考1~1.5 h,然后称此时的干重(Wd)。
3.3份分别放入蒸馏水中浸泡70 min,当达到恒重时称此时的重量(Wt) 利用所得到的数据:Wf,Wd,Wt分别计算出鲜重含水量,干重含水量,相对含水量注意事项:1.测量干重时,先测出称量瓶的重量W,在测出称量瓶与花瓣重量的总和Wf与Wd。
放入瓶中以后,花瓣不再取出。
烘烤一个小时后取出冷却至室温,称量,再放入烘箱中烘烤10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再次称量。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总重量恒重。
2.放入蒸馏水浸泡的花瓣,可以用吸水纸将其覆盖在水中。
另取两片花瓣同样的方式浸泡在水中。
70min后称量两片对照物花瓣,其恒重可作为实验材料也恒重的标志。
【实验结果】蜀葵花瓣的含水量测定数据记录如下:1 2 3 4 5 6 对照重量(g)份数鲜重Wf 0.5012 0.5024 0.5001 0.5011 0.5036 0.5021 0.2349 饱和鲜重Wt 0.6475 0.6841 0.6733 0.2957 瓶重W 32.1596 30.8047 30.9323 瓶+干重Wd 32.2288 30.8746 31.0024 干重Wd 0.0692 0.0699 0.0701换算成1g鲜重相应的饱和鲜重和干重重量(g) 1 2 3 平均组数鲜重Wf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干重Wd 0.1381 0.1391 0.14020.1391 饱和鲜重Wt 1.2921 1.3584 13410 1.3305计算结果如下:鲜重Wf-干重Wd,100% 鲜重Wf鲜重含水量= =86.09%鲜重Wf-干重Wd,100% 干重Wd干重含水量= =618.91%鲜重Wf-干重Wd,100%相对含水量==72.26% 饱和鲜重Wt-鲜重Wf【结果讨论】1.在测量饱和鲜重时,由于将蜀葵的花瓣剪成了小块,再水中浸泡之后,其伤口处分泌出大量粘液,因此用吸水纸吸去材料表面残留蒸馏水时,受黏液影响很大,有的粘液会被吸附,有的则残留在伤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