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电力事故案例分析陈亚鹏
- 格式:doc
- 大小:114.00 KB
- 文档页数:36
2015年3月24日供电所组织学习了2014年全国电力安全生产事故事故案例。
全国通报了电力人身伤亡事故52 起,死亡或失踪93人(包括10 名境外当地劳务人员),电力设备事故4 起,电力安全事故事件17 起。
较2013 年人身伤亡事故起数减少了8 起,但死亡或失踪人数增加了16 人。
由图一看,高处坠落、触电、坍跨塌压埋、打击挤压事故仍是2014 年电力人身伤亡事故的主要类型。
由图二看,四月、七月、八月、九月、十二月份事故多发,在春检、设备检修改造和基建施工高峰期、年底生产冲刺阶段,发生的人身事故较多,从图三看,4 月、9 月,触电事故多发,4 月、6 月、7 月、8 月、9 月,高处坠落事故多发;4 月、10 月,打击挤压事故多发。
虽然电力事业是个充满危险的工作,但只要掌握电力运行规律、时刻保持安全生产的警惕性,防微杜渐,认真对待每一次工作任务,这只凶恶的“电老虎”当然是可以驯服。
通过学习,我主要有以下几点心得:1、安全生产,不是口号安全生产,这是我们电力工作者每时每刻都能听到或者看到的警句。
但是这不仅仅是个口号,更是我们工作的第一准则,是我们人身安全保障的唯一措施,不能因为以前的安全就忽略了以后的危险。
忘记了这个准则,就是把自己加上作料送到“电老虎”的笼子里。
2、服从指挥、听从调度如果没有各项安全保障措施,电力工作的危险程度要远远大于战争。
因为战争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牺牲,而电力生产如果没有安全生产措施的保障,任何人都躲不过“电老虎”的魔爪。
打仗如果没有运筹帷幄、如果没有灵活指挥、没有各兵种、各单位协调配合,就要输掉战争。
电力工作也一样,如果没有安全生产措施为武器、如果没有严格的指挥,松松散散、各自为战、不服从指挥,就很有可能造成自伤、误伤事故,甚至发生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同时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绝不亚于输掉一场战争造成的后果。
因此电力工作就要象军队那样,纪律严明,指挥到位。
3、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随着新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安全生产上升到法律的高度。
2024年电力安全事故学习总结2024年,电力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作为电力企业的一员,我深感责任重大,必须深刻反思事故原因、加强安全意识、改进管理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在这次电力安全事故学习总结中,我将从事故原因分析、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以及改进管理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反思。
首先,对电力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通过对历年来电力安全事故的案例研究和对2024年电力安全事故的讨论分析,我发现电力安全事故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是人为因素,包括操作不当、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安全意识等。
另一方面是设备故障和缺乏预防措施,比如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等。
此外,管理不严格、安全意识薄弱也是导致电力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
其次,强调了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在操作和管理环节中存在着安全意识不足。
在本次事故中,很多事故都是由于操作人员对安全意识的轻视导致的。
因此,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纪律是防止电力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
通过对事故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只有当每个员工都将安全放在首位,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并遵循相关安全规程,才能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因此,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在工作中不断强化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是避免电力安全事故的关键措施。
最后,总结了改进管理措施的必要性。
从本次事故中,我们可以看到,管理不严格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改进和加强管理措施是预防电力安全事故的关键一步。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安全标准。
其次,要加强对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工作,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设备故障导致事故的发生。
此外,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使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这次事故为教训,深入学习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加强安全意识培养,严格遵守安全规程,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海南电网儋州市6.4事故学习心得篇一:学习人身触电事故体会学习人身触电事故体会201X年10月23日下午,aa供电所所长bb组织全所员工学习《红河供电局“11.9”人身触电死亡事故》、《海南电网公司万宁供电局、琼海供电局“9.17”两起人身死亡事故》、《海南三亚“8.27”外施工单位人身触电等事故事》、《“10.17”35kV舍块变人身触电死亡一般事故》等几起安全学习材料,学习中主要分析事故的原因及暴露出的问题。
大家对触电死亡事故进行了反思,结合永丰供电所的工作情况,主要针对现场作业的安全管控、运行维护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深入仔细的梳理。
以事故的教训并结合各自的安全生产实际,发表自己对这几起事故的看法和体会。
最后,所长bb就触电死亡事故教训,对全所员工提出以下工作要求:一、今后要加强《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及相关工作规定的学习力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二、坚决与“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三大敌人作斗争。
三、工作中要认真查找危险点、不安全因素及存在的风险,并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增强自保能力,确保人身、电网和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四、今后的工作中始终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五、永丰供电所今后要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严守安全底线,确保安全工作,做到真正的万无一失。
六、加强安全防护用品正确使用的安全意识。
aa供电所201X年10月23日篇二:大停电事故分析和经验总结电力系统研究性实验报告组长:王笠伊学号:12291017组员:韦棕澜学号:12291018大停电事故分析和经验总结引言从1832年,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从此电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事实证明,电是人类进入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然而停电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不便,甚是危害。
电力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及预防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为大家带来一场题为“电力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及预防”的演讲。
作为一名从事电力行业的工作者,我对电力安全管理深有感触。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我们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让我们倍感关切。
因此,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电力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及预防的相关知识。
我想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电力安全事故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电力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以下是几个典型案例:1、2015年天津港爆炸事故:这场事故导致了173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其中,电力故障导致了仓库内大量挤压氨气的压缩机失去电力供应,而导致事故爆炸。
2、2014年福建龙岩生态园输电塔坍塌事故:受台风影响,输电线路断裂导致输电塔倒塌,造成8人死亡,2人受伤。
3、2019年湖南株洲烟花厂爆炸事故:这场事故由于电气设施设计不合理,水管路堵塞,防渗裂纹未修补,导致压缩机过热起火,最终导致烟花爆炸,造成至少16人死亡,34人受伤。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电力安全事故的种类是非常多的。
它们可以是由于电气设计不合理、设施老化、领导决策失误、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的。
这些事故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巨大的财产损失,更重要的是带来的是人们的不幸和伤痛,给社会和经济带来重大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措施,防止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1、加强电气设施维护:定期对电气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始终处于正常的行状态,以避免因为电气设施老化和故障导致事故的发生。
2、完善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培训,让员工对于安全问题能够有迅速有效的应对措施,在遇到危险时能够从容应对。
3、优化领导管理方案:制定安全管理规定和安全应急预案,认真实施,并加强领导对于安全工作的重视和监督。
4、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可穿戴设备、智能摄像头、无人机等,对电力工作场所进行实时监测和巡检,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以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
2024年电力人身伤亡事故反思总结电力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反思和警醒。
对于我们来说,这不仅是一次痛苦的经历,更是一次我们必须认真总结教训,加强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生命安全的机会。
下面,我将对____年电力人身伤亡事故进行反思总结,以期能够从中汲取教训,不断提高我们的安全管理水平。
一、事故原因分析首先,我们必须认真梳理和分析事故的原因。
经过调查和分析,该事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人员管理不到位事故发生前,涉事员工没有接受到充分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一些员工对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的理解不够,对危险源的认识不足,没有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习惯,从而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2. 设备维护不良部分设备由于长时间运行没有得到及时的维护和检修,导致设备故障频繁发生。
在事故发生时,设备出现了严重故障,增加了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危险。
3. 安全设施不完善事故发生时,相关安全设施没有起到预防和控制事故的作用。
比如,防护栏松动、安全标识不清晰、应急通道受阻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安全。
4. 管理责任不落实事故发生时,相关管理人员没有履行管理职责,没有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
对于事故发生后的善后处理,也没有及时采取措施,给事故的后果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反思教训在对该事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重要的教训,以供参考:1. 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对于事故的发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2.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员工生命安全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责任人的职责和义务,加强对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检查。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事故应急预案,提高事故应对能力。
3. 加强设备维护与管理设备的正常运行是保障员工安全的前提,我们要加强设备维护与管理,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修复和更换老化和损坏的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从陕西丹凤县“7·3”事故谈县级供电企业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发布时间:2021-04-16T06:25:05.122Z 来源:《云南电业》2020年9期作者:(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宿州市城郊供电公司安徽省宿州市 234000)[导读] 为提升县级供电企业电力工程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进一步探索管理的新机制、新方法,本文通过对陕西丹凤县“7·3”事故分析,结合目前县级供电企业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现状,对县级供电企业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及建议,实现安全事故全过程管控,从源头控制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
蒋涛陈萍武警赵垒(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宿州市城郊供电公司安徽省宿州市 234000)摘要:为提升县级供电企业电力工程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进一步探索管理的新机制、新方法,本文通过对陕西丹凤县“7·3”事故分析,结合目前县级供电企业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现状,对县级供电企业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及建议,实现安全事故全过程管控,从源头控制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安全管理;"7.3"事故;1 “7.3”事故分析2019年7月3日,在陕西丹凤县竹林关镇八龙庙村,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陕6标段,发生一起劳务人员意外事故。
(1)事故发生经过7月3日6时,沈阳山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组织施工人员对位于竹林关镇八龙庙村西坡输电线路工程N6263号塔基坑进行基础开挖作业,该公司雇佣的当地民工刘某某带马某某、王某某前往工地施工,后因柴油机发生故障,短时间内不能恢复正常作业,因此工地施工人员富裕,于是刘某某留下王某某继续在工地搅拌混凝土,自己和马某某离开了工地。
16时18分刘某某电话告知王某某N6262号塔基工地出事了,抓紧过来。
王某某随即从N6263号塔工地赶到N6262号基工地,发现刘某某和马某某在N6262号工地直径3米、深9米的D腿基坑中,D腿基坑边挂一软梯,底部刘某某蹲着从后面抱着马某某。
2024年电力安全事故反思总结引言:电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2024年,我国发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电力安全事故,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通过对这些事故的反思和总结,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电力安全的重要性,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强电力安全管理,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电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事故原因分析1. 技术问题部分事故是由于电力设备老化、维护不到位,存在隐患未及时排查发现,导致设备故障引发事故。
2. 人为失误一些事故是由于操作人员对电力设备的操作规程不熟悉,操作不当或违章操作而引发。
此外,缺乏安全意识和责任感也是人为因素。
3. 管理不善部分事故是由于企业对电力安全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因素,导致事故发生。
二、经验教训总结1. 技术问题(1)加强电力设备维护和更新换代,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隐患。
(2)建立健全设备操作规程,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3)加强电力设备的检测和监测,采取预防性维护措施,避免设备老化引发事故。
2. 人为失误(1)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2)建立健全违章处罚制度,对于违章操作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以起到警示作用。
3. 管理不善(1)制定和完善电力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2)加强安全监管,对企事业单位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和评估。
(3)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三、应对措施与建议1. 加强制度建设(1)加强电力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明确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责任。
(2)建立健全电力设备维护和更新换代的制度,促进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2. 加强技术支持(1)加强对电力设备的监测和检测,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2)加强电力设备的更新换代,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
3. 提高人员素质(1)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don't give up and don't give in.模板参考(页眉可删)湖南省火电建设公司“7.4”重大人身伤亡事故一、事故经过:根据湖南省火电建设公司生产任务安排,金竹山电厂项目部(2600MW机组新建工程)拆卸现场60t门吊转运其他工程。
2006年7月4日下午2时40分,金竹山电厂项目部机运处会同总调度陈、质安部安监主管谢,组织全体门吊拆卸参与人员在机运处维护租赁班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同时对龙门吊的拆除具体进度作了要求。
交底后,全部参与交底人员均在交底记录上签字确认。
下午下班前完成了主钩拆除及钢丝绳收卷、场地清理等工作,随即门吊定位并上好夹轨钳。
班长孔通知大家准备晚上加班。
晚饭后,作业人员陆续进入施工现场,18:50分左右开始工作。
孔指挥首先吊下主钩小车,然后布置缆风绳、绑扎履带吊吊点道木、电缆拆除。
副班长吴在没有告知起重班长的情况下,带领钳工进行刚性腿螺丝和柔性腿销轴的拆除工作。
19:50分左右,在缆风绳正在布置、两台吊机未挂钩的情况下,60吨龙门吊突然向刚性腿侧倾斜倒下,导致事故发生,造成门吊横梁上16名作业人员七死九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1、现场勘察情况为:60t门吊刚性腿侧4根缆风绳已绑好,但未拉紧;柔性腿侧已拉两根缆风绳,其中一根已拉好,另一根已拉但未受力。
两台吊车均未挂钩。
而门吊刚腿侧32个连接螺栓已基本拆完(现场勘察发现仅剩6个),柔腿侧已卸下2个连接销轴(共4个销轴)。
因此,作业人员违反作业指导书程序及安全技术交底要求,在缆风绳未拉好,两台吊车均未挂钩的情况下,即拆除门吊连接螺栓和销轴,导致门吊失稳、倒塌,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在门吊拆卸过程中,机运处负责人、安全员、班长虽然都在现场,但没有及时发现在缆风绳未拉好,两台吊车均未挂钩的情况下,即拆除门吊连接螺栓和销轴,等于无人监护,导致钳工作业人员将螺栓基本拆完,最后造成门吊失稳、倒塌。
因此,现场失去安全监督也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岱海电厂“4.17”事故分析一.事故概述2007年4月17日20时51分,岱海电厂在进行220kV系统二期厂用电受电时,220kVI母已经充电正常,正准备操作合212-1刀闸时,500kV升压站5012开关跳闸,经18秒后5013开关跳闸,造成#1机组停运。
20时54分,500kV升压站5021、5022开关跳闸,#2机组停运。
二.事故前电厂运行状况及运行方式内蒙古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一期工程为2台600MW燃煤火电机组,通过海万双回500kV线路接入华北电网,电厂500kV升压站采用一个半断路器接线方式,共2个完整串,1号发电机变压器组与海万Ⅰ构成1个完整串、2号发电机变压器组与海万Ⅱ线构成1个完整串。
220kV变电站为双母线接线方式,两回220kV线路到海城220kV变电所,还有两台220kV电厂启动/备用电源。
事故前220kVI母已经充电正常,220kV海岱Ⅰ线运行;500kV升压站Ⅰ、Ⅱ母线运行,第一串5011、5012、5013成串运行,第二串5021、5022、5023成串运行,500kV海万Ⅰ、Ⅱ回线运行;#1、#2机组负荷均为580MW,机组运行正常,500kV系统运行正常,220kV系统正在恢复,机组无备用电源。
三.事故详细经过1、220kV受电操作及恢复经过海岱Ⅰ回220kV线路通过251-6隔离刀闸、251开关、251-1隔离刀闸带Ⅰ母线及Ⅰ母PT运行,母联开关212及其两侧刀闸212-1、212-2均处于断开状态,海岱Ⅱ回220kV线路受电工作结束。
20:28按照乌盟调度令断开252开关及其二次回路开关;20:30按照乌盟调度令断开252-2隔离开关及其二次回路开关;20:32按照乌盟调度令断开252-6隔离开关及其二次回路开关;20:33验明252-6隔离开关线路侧三相确无电压;20:43按照乌盟调度令合上海岱Ⅱ回线岱海电厂侧252-617线路接地刀闸;20:44检查海岱Ⅱ回线岱海电厂侧252-617线路接地刀闸三相确已合好,海岱Ⅱ回线路转为检修状态并汇报乌盟调度。
重大电力事故案例分析宁波市北仑港发电厂“3.10”电站锅炉爆炸事故1993年3月10日,浙江省宁波市北仑港发电厂一号机组发生一起特大锅炉炉膛爆炸事故(按《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界定),造成死亡23人,重伤 8人,伤16人,直接经济损失778万元。
该机组停运132天,少发电近14亿度。
一、事故经过1993年3月10日14时07分24秒,北仑港发电厂1号机组锅炉发生特大炉膛爆炸事故,人员伤亡严重,死23人,伤24人(重伤8人)。
北仑港发电厂1号锅炉是美国ABB-CE公司(美国燃烧工程公司)生产的亚临界一次再热强制循环汽包锅炉,额定主蒸汽压力17.3兆帕,主蒸汽温度540度,再热蒸汽温度540度,主蒸汽流量2008吨/时。
1993年3月6日起该锅炉运行情况出现异常,为降低再热器管壁温度,喷燃器角度由水平改为下摆至下限。
3月9日后锅炉运行工况逐渐恶化。
3月10日事故前一小时内无较大操作。
14时,机组负荷400兆瓦,主蒸汽压力15.22兆帕,主蒸汽温度513度,再热蒸汽温度512度,主蒸汽流量1154.6吨/时,炉膛压力维持负10毫米水柱,排烟温度A侧110度,B侧158度。
磨煤机A、C、D、E运行,各台磨煤机出力分别为78.5%、73%、59%、38%,B磨处于检修状态,F磨备用。
主要CCS(协调控制系统)调节项目除风量在“手动”调节状态外,其余均投“自动”,吹灰器需进行消缺,故13时后已将吹灰器汽源隔离。
事故发生时,集中控制室值班人员听到一声闷响,集中控制室备用控制盘上发出声光报警:“炉膛压力‘高高”’、“MFT”(主燃料切断保护)、“汽机跳闸”、“旁路快开”等光字牌亮。
FSS(炉膛安全系统)盘显示MFT的原因是“炉膛压力‘高高”’引起,逆功率保护使发电机出口开关跳开,厂用电备用电源自投成功,电动给水泵自启动成功。
由于汽包水位急剧下降,运行人员手动紧急停运炉水循环泵B、C(此时A泵已自动跳闸)。
就地检查,发现整个锅炉房迷漫着烟、灰、汽雾,人员根本无法进入,同时发现主汽压急骤下降,即手动停运电动给水泵。
2024年电厂事故心得体会结论2024年,一起严重的电厂事故发生了。
这起事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作为一个电力行业从业者,我对这起事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反思,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体会和结论。
第一,安全是电厂生产的重中之重。
电厂是一个高风险的工作环境,潜藏着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
对于电厂来说,安全问题是最重要的,绝不能有半点马虎和苟且。
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彻底的排查和整改,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此次事故的发生就是因为在安全监管和管控上存在严重不足,相关责任人应该引以为戒,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重视。
第二,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于本次电厂事故,通过调查和分析可以得知,存在多个因素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包括设备老化、员工操作不当、管理层监管不到位等。
这提醒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关注问题本身,还要从多个角度来寻找潜在的因素,及早进行预防和防范。
只有在多方面的监管和管理下,才能有效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第三,事件的应急响应和处理至关重要。
在任何事故发生的时候,迅速的应急响应和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我在参与电厂事故事后的调查和整改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了应急响应的重要性。
只有快速做出反应和采取措施,才能有效控制事故的发展,减少损失。
而在事故后的处理过程中,也需要科学的方法和专业的团队来进行调查和整改,以确保事故不再重演。
第四,事故教训需要吸取和总结。
每一次事故都是一次宝贵的教训,我们需要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我们的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
在对这起电厂事故的调查和整改过程中,我们不仅仅关注事故本身,还要对管理层和相关人员进行深入的反思和培训。
只有从多个方面入手,才能有效地提升电厂安全管理的水平。
最后,我认为,在电厂事故后,应该加强电力行业的监管和管理。
电力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电力行业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国家应该加大对电力行业的监管和管理力度,提高电厂的安全要求和标准,加强对电力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电厂的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
2024电力安全生产事故反思总结引言:电力安全生产事故是一种十分严重的事故,其后果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
为了更好地总结教训,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我们需要对该事故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总结。
本文将就2024年发生的一起电力安全生产事故进行反思总结,以期给予相关单位和人员教训和启示。
一、事故背景1.1 事故概述:2024年X月X日,某电力公司发生一起重大的电力安全生产事故,导致X人死亡,X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X万元。
该事故是由于电力设备老化和维护不到位导致的。
事故发生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深思。
1.2 事故原因:经过调查,该事故的主要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安全管理不到位。
相关单位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疏漏,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对电力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缺乏规范,没有进行定期的巡查和检修,导致设备老化严重,安全隐患逐渐积累。
第二,技术工人素质不高。
技术工人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较低,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和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对安全操作规程缺乏认识,存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
第三,缺乏应急响应能力。
事故发生后,相关单位对事故的应急响应和处理不及时,没有进行有效的应急措施,导致次生事故的发生,事态进一步扩大。
二、事故反思2.1 安全生产管理意识不足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一方面与管理者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关。
相关单位和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工作认识不深刻,缺乏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的意识。
对于电力设备的维护保养和隐患排查等工作没有积极的解决方案,导致事故发生后才开始重视。
2.2 人员培训不到位技术工人是保障电力生产安全的关键,但在该事故中,技术工人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较低。
其培训和教育工作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必要的培训和进修机会,导致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和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
2.3 应急响应机制不完善在事故发生后,缺乏应急响应能力也是造成事故严重后果的原因之一。
相关单位未能及时出动应急队伍,进行有效的应急措施,导致事故后果进一步扩大。
(内部编制安全教育资料)依据国家能源局信息公布的2019年全国电力系统人身伤亡事故简要信息,河南公司组织系统各企业对信息公布的43起人身伤亡事故(造成52人伤亡)进行简要分析,如下:一、“1.1”内蒙呼和浩特京能盛乐热电人身伤亡事故(一)事故简要2019年1月1日,内蒙古京能盛乐热电公司拉煤车在卸煤时,拉煤车司机的1名随行人员被本车卸下的燃煤掩埋,造成1人死亡。
(二)原因分析1.随车人员站位位臵不合理,站在煤车卸煤的下方。
2.未对煤的流动性进行危险点分析,从煤车卸的煤流动太快,造成掩埋。
3.对进入卸煤区的作业人员控制不严。
(三)防范措施1.保持安全距离,卸煤人员应站在卸煤的侧部,避免被卸煤掩埋。
2.开展卸煤危险点分析,辨识卸煤时是否会造成掩埋的安全风险。
3.随车人员不得进入煤场,接卸作业使用机械或专用工具,消除安全风险。
4.认真开展安全风险告知,告知运煤司机安全风险。
二、“1.3”安徽定远光大生物人身伤亡事故(一)事故简要2019年1月3日,光大生物能源(定远)有限公司检修维护单位中国能建劳务分包单位永兴建设公司,在燃料堆场进行燃料草垛拆包时,1名作业人员被卸下的草垛掩埋,造成1人死亡。
(二)原因分析1.作业人员作业站位位臵不合理,被卸下的草垛掩埋,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2.现场危险点分析不到位,拆垛前未分析卸下的草垛是否存在埋人的安全风险。
(三)防范措施1.杜绝交叉作业,燃料堆场作业草垛下部和附近不得有人。
2.规范作业流程,认真落实监护责任,对现场作业是否存在埋人风险进行辨识,落实控制措施。
三、“1.13”新疆国电哈密煤电人身伤亡事故(一)事故简要2019年1月13日,国电哈密煤电开发有限公司运营及维护外包单位山东德源机电设备检修运营有限公司在清理输煤系统1号乙皮带漏煤过程中,1名输煤运行人员被卷入皮带下方,头部受伤,造成1人死亡。
(二)原因分析1.运维人员违章进入运行中的#1乙皮带头部下部清煤,被#1乙皮带和回程支撑滚筒挤压甩出,是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重大电力事故案例分析宁波市北仑港发电厂“3.10”电站锅炉爆炸事故 1993年3月10日,浙江省宁波市北仑港发电厂一号机组发生一起特大锅炉炉膛爆炸事故(按《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界定),造成死亡23人,重伤 8人,伤16人,直接经济损失778万元。
该机组停运132天,少发电近14亿度。
一、事故经过1993年3月10日14时07分24秒,北仑港发电厂1号机组锅炉发生特大炉膛爆炸事故,人员伤亡严重,死23人,伤24人(重伤8人)。
北仑港发电厂1号锅炉是美国ABB-CE公司(美国燃烧工程公司)生产的亚临界一次再热强制循环汽包锅炉,额定主蒸汽压力17.3兆帕,主蒸汽温度540度,再热蒸汽温度540度,主蒸汽流量2008吨/时。
1993年3月6日起该锅炉运行情况出现异常,为降低再热器管壁温度,喷燃器角度由水平改为下摆至下限。
3月9日后锅炉运行工况逐渐恶化。
3月10日事故前一小时内无较大操作。
14时,机组负荷400兆瓦,主蒸汽压力15.22兆帕,主蒸汽温度513度,再热蒸汽温度512度,主蒸汽流量1154.6吨/时,炉膛压力维持负10毫米水柱,排烟温度A侧110度,B侧158度。
磨煤机A、C、D、E运行,各台磨煤机出力分别为78.5%、73%、59%、38%,B磨处于检修状态,F磨备用。
主要CCS(协调控制系统)调节项目除风量在“手动”调节状态外,其余均投“自动”,吹灰器需进行消缺,故13时后已将吹灰器汽源隔离。
事故发生时,集中控制室值班人员听到一声闷响,集中控制室备用控制盘上发出声光报警:“炉膛压力‘高高”’、“MFT”(主燃料切断保护)、“汽机跳闸”、“旁路快开”等光字牌亮。
FSS(炉膛安全系统)盘显示MFT的原因是“炉膛压力‘高高”’引起,逆功率保护使发电机出口开关跳开,厂用电备用电源自投成功,电动给水泵自启动成功。
由于汽包水位急剧下降,运行人员手动紧急停运炉水循环泵B、C(此时A泵已自动跳闸)。
就地检查,发现整个锅炉房迷漫着烟、灰、汽雾,人员根本无法进入,同时发现主汽压急骤下降,即手动停运电动给水泵。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第5期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察部二〇一一年九月八日陕西延安供电局“8•19”330千伏朱家变电站事故通报[按] 2011年8月19日,陕西延安供电局330千伏朱家变电站因雨水进入断路器操作机构箱,引起220伏交流电源串入直流系统,致使主变压器断路器操作屏中非电量出口中间继电器节点受电动力影响持续抖动,引起断路器跳闸,造成330千伏朱家变电站2台主变压器及110千伏母线失压,15座110kV变电站全停,减供负荷14.7万千瓦(延安地区负荷45.7万千瓦),停电用户数44008户(延安地区总用户数174087户),分别占总负荷、供电用户的32.2%、25.3%。
根据电监会《电力生产事故调查暂行规定》和公司《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本次事故为一般电网事故;对照9月1日起施行的《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臵和调查处理条例》,本次事故构成一般电力安全事故。
事故暴露出设备质量不良;变电站运维针对性不强,对机构箱、端子箱等防潮、防雨措施巡视检查不到位;隐患排查不彻底;电网结构薄弱;安全风险和管控措施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
现将事故调查报告书(摘要)转发,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举一反三,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加大对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尤其是对LW29-126/T3150-40型断路器及其他同类型断路器密封结构存在的问题,对传动箱与机构箱之间的电缆穿孔进行可靠封堵,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进一步细化设备运维管理,在日常例行检查、维护项目中增加密封性检查等针对性的项目,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开展电铁、煤矿、化工等高危客户供电方式的风险调查分析,对于不满足供电要求的用户,下发整改通知书,明晰供用电双方职责,研究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对照《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臵和调查处理条例》,进一步研究电网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电网现状与《条例》不适应的薄弱环节,完善网架结构,调整规划和计划,适应发展新形势。
附件:陕西延安供电局330kV朱家变电站事故调查报告书(摘要)附件:陕西延安供电局330千伏朱家变电站事故调查报告书(摘要)2011年8月19日,陕西延安供电局330千伏朱家变电站因雨水进入断路器操作机构箱,引起220伏交流电源串入直流系统,造成330千伏朱家变电站3332、3330、3311、3310开关跳闸,1、2号主变压器及110千伏母线失压, 15座110kV 变电站全停,减供负荷14.7万千瓦。
回顾丨海南电网公司保亭供电局“4.23”配网人员触电死亡事故快报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推送的各类事故快报、通报、调查报告及事故案例等图文消息均来源于网络,部分未经证实,仅限于电力行业从业人员学习讨论之用。
如有不实之处需要更正或删除,请邮件联系编辑。
该事故最终解释权归事故相关责任单位及事故调查部门。
2016年4月23日,海南电网公司保亭供电局金江供电所员工在杆上用绝缘棒清理搭挂在10kV大崩线番应支线(绝缘导线、2015年基建项目)#33杆中相导线上的椰树叶过程中,发生人身触电事故,造成1人死亡。
一、事故简要经过4月23日14时30分,金江供电所吴某某(配电工)、符某某(死者,抄表工)、李海华(抄表工)根据所长冯某的工作安排,对10kV大新线进行故障巡线。
17时30分,在隔离支线故障、恢复主线送电后,番应村台区责任人符某某接到番应村村民报告10千伏大崩线番应支线靠近村委会房屋旁电线杆上有电线打火现象(实为线路对树叶间歇性弧光放电)。
18时03分,符某某等3人到达现场,发现位于3棵椰子树中间的番应支线#33耐张杆上(长12米、埋深2.5米),有椰树叶搭到中相小号侧绝缘导线上并持续放电,于是吴某某将手机拍摄的现场视频通过微信发给所长冯某。
18时13分,符某某向村民借来一把铁梯登上村委会平房屋顶(房高约3.8米),用5.2米绝缘棒(4节接驳)钩开椰树叶(房屋与#33杆水平距离约4.0米左右,距最近棵椰树水平距离1.8米左右),放电现象消失。
符某某收拾好工具准备离开时,村民反映线路又打火。
符某某于是穿上脚扣登至#33杆离地4米左右,用绝缘棒再次清理另一棵树搭挂在导线上的树叶。
约18时28分,符某某用绝缘棒向下钩椰树叶时,导线上弧光放电加剧造成绝缘胶套着火且伴随烧熔的胶液不断往下滴。
部分胶液滴落至符某某的脸及身上,于是符某某扔掉绝缘棒,用手拍打脸及身上的胶液,并从杆上滑落,到地面时半蹲着,身体在安全带作用下后仰。
重大电力事故案例分析宁波市北仑港发电厂“3.10”电站锅炉爆炸事故 1993年3月10日,浙江省宁波市北仑港发电厂一号机组发生一起特大锅炉炉膛爆炸事故(按《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界定),造成死亡23人,重伤 8人,伤16人,直接经济损失778万元。
该机组停运132天,少发电近14亿度。
一、事故经过1993年3月10日14时07分24秒,北仑港发电厂1号机组锅炉发生特大炉膛爆炸事故,人员伤亡严重,死23人,伤24人(重伤8人)。
北仑港发电厂1号锅炉是美国ABB-CE公司(美国燃烧工程公司)生产的亚临界一次再热强制循环汽包锅炉,额定主蒸汽压力17.3兆帕,主蒸汽温度540度,再热蒸汽温度540度,主蒸汽流量2008吨/时。
1993年3月6日起该锅炉运行情况出现异常,为降低再热器管壁温度,喷燃器角度由水平改为下摆至下限。
3月9日后锅炉运行工况逐渐恶化。
3月10日事故前一小时内无较大操作。
14时,机组负荷400兆瓦,主蒸汽压力15.22兆帕,主蒸汽温度513度,再热蒸汽温度512度,主蒸汽流量1154.6吨/时,炉膛压力维持负10毫米水柱,排烟温度A侧110度,B侧158度。
磨煤机A、C、D、E运行,各台磨煤机出力分别为78.5%、73%、59%、38%,B磨处于检修状态,F磨备用。
主要CCS(协调控制系统)调节项目除风量在“手动”调节状态外,其余均投“自动”,吹灰器需进行消缺,故13时后已将吹灰器汽源隔离。
事故发生时,集中控制室值班人员听到一声闷响,集中控制室备用控制盘上发出声光报警:“炉膛压力‘高高”’、“MFT”(主燃料切断保护)、“汽机跳闸”、“旁路快开”等光字牌亮。
FSS(炉膛安全系统)盘显示MFT 的原因是“炉膛压力‘高高”’引起,逆功率保护使发电机出口开关跳开,厂用电备用电源自投成功,电动给水泵自启动成功。
由于汽包水位急剧下降,运行人员手动紧急停运炉水循环泵B、C(此时A泵已自动跳闸)。
就地检查,发现整个锅炉房迷漫着烟、灰、汽雾,人员根本无法进入,同时发现主汽压急骤下降,即手动停运电动给水泵。
由于锅炉部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柜通讯中断,引起CRT(计算机显示屏)画面锅炉侧所有辅助设备的状态失去,无法控制操作,运行人员立即就地紧急停运两组送引风机。
经戴防毒面具人员进入现场附近,发现炉底冷灰斗严重损坏,呈开放性破口。
二、事故造成的损坏及人员伤亡情况该起事故死亡23人,其中电厂职工6人(女1人),民工17人。
受伤24人,其中电厂职工5人,民工19人。
事故后对现场设备损坏情况检查后发现:21米层以下损坏情况自上而下趋于严重,冷灰斗向炉后侧例呈开放性破口,侧墙与冷灰斗交界处撕裂水冷壁管31根。
立柱不同程度扭曲,刚性梁拉裂;水冷壁管严重损坏,有66根开断,炉右侧21米层以下刚性梁严重变形,0米层炉后侧基本被热焦堵至冷灰斗,三台碎渣机及喷射水泵等全部埋没在内。
炉前侧设备情况尚好,磨煤机、风机、烟道基本无损坏。
事故后,清除的灰渣934立方米。
该起事故最终核算直接经济损失778万元人民币,修复时间132天,少发电近14亿度。
因该炉事故造成的供电紧张,致使一段时间内宁波地区的企业实行停三开四,杭州地区停二开五,浙江省工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间接损失严重。
该起事故发生后,电力工业部及浙江省有关部门组成了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责任认定如下:1.该台锅炉在投入运行以后,在燃用设计煤种及允许变动范围内的煤种时,出现了锅炉结渣、再热汽温达不到设计值而过热器、再热器管壁严重超温的问题;虽然采取了降负荷运行和下摆燃烧器等防止结渣,但积渣日趋严重,最终酿成了事故。
另外楼梯间、平台、过道不畅造成了人员众多伤亡,因此制造厂对事故负有主要责任。
2.在运行管理上,北仑港电厂对引进的设备和技术研究、消化不够,又缺乏经验,在采取一系列常规措施未能改善锅炉运行状况的情况下,未能及时对炉内严重结渣作出正确判断,因而没有采取果断停炉措施。
对事故负有运行管理不当的次要责任。
为了认真吸取事故教训,除积极组织对外谈判外,电力部已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对北仑港电厂厂长给予降职处分;对厂总工程师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对浙江省电力局局长通报批评,生产副局长通报批评;其他有关直接责任人员也做了相应处理。
另对调查组提出的防止事故的对策。
要求ABB-CE公司解决的项目,将通过谈判达到。
3.与事故主要责任方美国ABB-CE公司的谈判工作本着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原则,由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水利电力对外公司及华东电管局、浙江省电力局等单位组成谈判组,开展对美国ABB-CE公司的谈判工作。
第一轮谈判于1993年9月9日至9月10日进行,谈判主要内容是双方各自阐述对事故原因的看法。
ABB -CE认为锅炉下部结渣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七种可能的外力造成灰斗失稳引起事故,而灰斗的四道刚性梁及四周角部的焊接质量不良使灰斗强度不够。
我方认为锅炉结构不完善,制造质量不良,冷灰斗设计强度低,在锅炉大量结渣的情况下又无法观察和清渣。
因此受可能发生的外力作用,使灰斗失稳破坏引起事故。
在谈判中我方还与ABB-CE公司就如何使锅炉消除缺陷,尽快达到安全稳定运行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讨论。
为使下一轮谈判顺利进行,ABB-CE公司在10月份提交了正式的事故调查报告及我方需要的炉内温度场、有关部件的强度计算等分析资料;我方提供了煤种资料及事故原因调查报告(第二轮谈判于当年11月初举行,谈判内容及结论暂略)。
三、事故原因及分析该起锅炉特大事故极为罕见,事故最初的突发性过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
以下,仅将事故调查过程中的事故机理技术分析结论综合如下:1.运行记录中无锅炉灭火和大负压记录,事故现场无残焦,可以认定,并非煤粉爆炸。
2.清渣过程中未发现铁异物,渣成份分析未发现析铁,零米地坪完整无损,可以认定,非析铁氢爆炸。
3.锅炉冷灰斗结构薄弱,弹性计算确认,事故前冷灰斗中积存的渣量,在静载荷下还不会造成冷灰斗破坏,但静载荷上施加一定数量的集中载荷或者施加一定数量的压力,有可能造成灰斗失稳破坏。
4.事故发生后的检验结果表明,锅炉所用的水冷壁管材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水冷壁管断口样品的失效分析证实,包角管的破裂是由于冷灰斗破坏后塌落导致包角管受过大拉伸力而造成的。
5.对于事故的触发原因,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3.10”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锅炉严重结渣。
事故的主要过程是:严重结积渣造成的静载加上随机落渣造成的动载,致使冷灰斗局部失稳;落渣入水产生的水汽,进入炉膛,在高温堆渣的加热下升温、膨胀,使炉膛压力上升;落渣振动造成继续落渣使冷灰斗失稳扩大,冷灰斗局部塌陷,侧墙与冷灰斗连接处的水冷壁管撕裂;裂口向炉内喷出的水、汽工质与落渣入水产生的水汽,升温膨胀使炉膛压力大增,造成MFT动作,并使冷灰斗塌陷扩展;三只角角隅包角管先后断裂,喷出的工质量大增,炉膛压力陡升,在渣的静载、动载和工质闪蒸扩容压力的共同作用下,造成锅炉21米以下严重破坏和现场人员重大伤亡。
因此,这是一起锅炉严重结渣而由落渣诱发的机械一热力破坏事故。
另一种意见认为,3月6日~3月10回炉内结渣严重,由于燃烧器长时间下摆运行,加剧了灰斗结渣。
这为煤裂角气和煤气的动态产生和积聚创造了条件。
灰渣落入渣斗产生的水蒸汽进入冷灰斗,形成的振动加速了可燃气体的生成。
经分析计算,在0.75秒内局部动态产生了2.7千克以上混合可燃气体,逐步沿灰斗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由于下二次风与可燃气混合,混合温度在470度左右(未达着火温度)。
突遇炽热碎渣的进入或火炬(燃烧器喷焰)随机飘入,引起可燃气体爆炸,炉膛压力急剧升高,炉膛出口压力达2.72手帕以上,触发MFT动作。
爆炸时,两侧墙鼓出,在爆炸和炉底结渣的联合作用下,灰斗与两侧墙连接处被撕裂,灰斗失稳下塌,包角管和联箱水平相继破裂,大量水汽泄出,炉内压力猛烈升高,使事故扩大。
6.锅炉投入运行后,在燃用设计煤种及其允许变动范围内煤质时出现前述的严重结渣和再热汽温低、局部管段管壁超温问题,与制造厂锅炉炉膛的结构设计和布置等不完善有直接关系,它是造成这次事故的根本原因。
另外,除上述诸技术原因外,北仑电厂及有关单位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导致这起事故发生的原因:该事故机组自3月1日以来,运行一直不正常,再热器管壁温连续超过报警温度。
虽经采取调整火焰中心,加大吹灰和减轻负荷等措施,壁温超限问题仍未解决。
按ABB-CE公司锅炉运行规程规定,再热器壁温的报警温度为607度,3月6日至3月10日,再热器壁温多在640度和670度之间,锅炉负荷已从600兆瓦减至500兆瓦,再减至450兆瓦,到3月10日减至400兆瓦,再热器壁温仍严重超限。
按运行规程规定,再热器壁温严重超温采取措施而无效时,应采取停炉措施。
运行值班长曾多次向华东电管局总调度和浙江省电管局调度请示,但上级部门非但不同意停炉,而且还要求将锅炉负荷再提高一些,要求锅炉坚持运行到3月15日计划检修时再停炉。
结果因结焦严重,大块焦渣崩落,导致该起特大事故发生。
因此,该起事故原因的认定结论为:制造厂锅炉炉膛设计、布置不完善及运行指挥失当;是一起锅炉设备严重损坏和人员群亡的责任事故。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锅炉严重结渣。
锅炉爆炸的分析1、缺水事故这是工业锅炉中常见的多发事故,据统计,全国发生的严重缺水事故,约占锅炉事故总数的56%。
锅炉发生严重缺水事故时,会使锅炉受压部件大面积变形破坏,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导致开裂爆炸。
如:一台DZG2-0.686-WⅡ的锅炉因当班司炉工下半夜睡着发生锅炉严重缺水事故造成锅炉受压部件损坏。
锅炉缺水时,会出现以下现象:(1)水位表看不见水位,水位表的玻璃管(板)发白;(2)水位报警器发出低水位声光报警讯号;(3)有过热器的锅炉,过热蒸汽温度上升;(4)装有流量计的锅炉,蒸汽流量大于给水流量;(5)严重时,锅炉房闻到烧焦味和冒烟;(6)炉膛内受热面变形,以至发生爆管或拉脱胀管。
处理办法是,发生锅炉缺水后,应立即停止供给燃料,停止送风,并应立即查明是轻微缺水还是严重缺水,若是轻微缺水,且不是因给水系统故障、受压泄漏或排污泄漏造成,则可以继续进水到正常水位,投入正常运行。
如果是严重缺水,则必须按紧急停炉办法处理,并严禁再往锅内进水。
锅炉缺水事故的预防措施是:(1)司炉工人应培训后持相应类别证件上岗,有些企业在聘用司炉工时,没有看司炉工操作证件的类别,以及证件是否超期等等。
司炉工必须有较高操作水平和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根据锅炉缺水事故原因分析,70%左右的缺水事故是因司炉工违反劳动纪律或操作失误造成的;(2)必须定时冲洗、保养水位表,防止出现假水位;(3)必须在2T/h以上的锅炉上安装水位报警器,并应定期检修保养,保持灵敏可靠;(4)必须做好锅炉的运行记录和维修保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