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缺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儿科医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一)病因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的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婴幼儿发病率高,为小儿贫血中最常见者。
小儿缺铁的常见原因包括:1,先天储铁不足 2.铁摄入量不足 3.生长发育快 4.铁吸收障碍 5.铁的丢失过多。
(二)临床表现:6个月至2岁最多见。
缺铁通常经过以下三个阶段才发生贫血:铁减少期:此阶段体内储铁已减少,但供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的铁尚未减少;红细胞生成缺铁期:此期储存铁进一步耗竭,红细胞生成所需的铁亦不足,但循环中血红蛋白的量尚未减少;缺铁性贫血期:此期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还有一些非造血系统的症状。
1. 一般表现2.髓外造血表现: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肝、脾可轻度肿大,年龄越小、病程越久贫血越重,肝、脾肿大越明显。
3.非造血系统症状:(1)消化系统症状:异食癖(2)神经系统症状(3)心血管系统症状(4)其他:因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常合并感染。
指趾甲可因上皮组织异常而出现反甲。
(三)实验室检查1.血象: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减少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多,中央淡染区扩大。
网织红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减少。
2.骨髓象:幼红细胞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3.铁代谢的检查:(1)血清铁蛋白(SF): SF值可较灵敏地反应体内贮铁情况。
测定值低于12 u g/L提示缺铁。
(2)红细胞游离原口卜琳(FEP):增高。
(3)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缺铁性贫血时SI降低,和度增高及TS降低。
(4)骨髓可染铁:缺铁时细胞外铁粒减少,铁粒幼细胞数亦可减少(小于15%),是反映体内贮存铁的敏感而可靠的指标。
(四)预防和治疗:1.预防: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吸收率高的辅食;婴幼儿食品可加入适量铁剂进行强化;早产儿、低体重儿2个月给予铁剂预防。
2.治疗:口服铁剂为主,选用二价铁易吸收。
儿童饮食中的铁摄入问题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近年来研究表明,儿童饮食中的铁摄入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儿童饮食中的铁摄入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儿童铁摄入不足的原因儿童铁摄入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吸收问题:儿童的铁吸收能力相对较低,尤其是在食物中的非血红蛋白铁的吸收率更低。
2. 饮食偏好:许多儿童偏好食用经过精加工的食品,这些食品中的铁含量较低。
同时,儿童喜欢吃甜食和零食,这些食品中缺乏足够的铁元素。
3. 饮食习惯:有些家长过于追求口感和味道,导致儿童饮食中的肉类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数量减少。
4. 膳食结构不合理:儿童饮食结构中蔬菜和粗粮的比例不足,导致摄入的铁元素不足。
二、儿童铁缺乏的危害儿童铁缺乏会对其生长发育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贫血: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铁元素会导致贫血,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免疫力。
2. 免疫功能下降:铁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儿童缺铁易感染疾病,且对某些疫苗的免疫效果下降。
3. 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铁是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维持的必需元素,儿童缺铁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使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
4. 发育迟缓:铁参与身体各个器官的发育和功能维持,儿童缺铁易导致身高和体重发育迟缓。
三、提高儿童铁摄入的方法为了保证儿童足够的铁摄入,家长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法:1. 多食肉类和动物内脏:肉类和动物内脏是儿童最佳的铁来源,家长应尽量鼓励儿童多食用瘦肉、鸡蛋、鱼虾等富含铁的食物。
2. 合理搭配膳食:儿童饮食应合理搭配,包括适量的蔬菜、水果和粗粮等,以提高铁的摄入量。
3. 补充铁制剂:在儿童铁摄入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补充铁制剂,但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 避免过度依赖补品:补充铁制剂只是暂时的补救措施,不能长期依赖。
家长要引导儿童通过良好的饮食习惯获得足够的铁元素。
结语:儿童饮食中的铁摄入问题是个严肃的话题,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
儿童患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和吃什么补血效果好呢?
来源:/p/1862528466
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初生时体内铁储备不足
新生儿期体内总铁量的75%以上在血红蛋白中,因此新生儿体内铁的含量主要取决于血容量和血红蛋白的浓度,而血容量与体重成正比。
因此出生体重越低,体内铁的总量越少,发生贫血的可能性越大。
此外,胎儿经胎盘输血给母体,或双胎中的一胎儿输血给另一胎儿,以及分娩中胎盘血管破裂等情况,都可能影响新生儿体内铁的含量,引起缺铁性贫血。
2、生长速度过快
小儿生长迅速,血容量增加很快,正常婴儿长到5个月时体重增加1倍,1岁时增加2倍,早产儿增加更快,1岁时可增加6倍,因此早产儿对铁的需要量远超过正常婴儿,早产儿生后1年内铁的需要量比足月儿多177%,如不及时
供应足量的铁,势必发生贫血。
3、饮食缺铁
儿童以乳类食品为主,此类食品中铁的含量极低。
如果没有及时补铁,吸收功能较弱的孩子很难从饮食中摄取到足够的铁。
4、长期少量失血
常见的慢性失血有胃胀道畸型、膈疝、息肉、钩虫病、鼻衄等,长期少量失血也是造成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
儿童患上缺铁性贫血会严重影响到呼吸、消化、循环系统功能以及体格和智力发育,因此要格外注意补铁。
儿童补铁,首先要加强膳食营养,多吃动物肝、动物血、深绿色蔬菜等含铁丰富的食物。
此外,服用适当的补铁制剂,铁剂最好用二价铁,二价铁比三价铁更容易吸收。
由于口服铁剂对胃肠刺激比较大,所以最好在两餐之间或者饭后服用。
体恒健铁之缘,主要含富锌蛋白粉、阿胶、乳酸亚铁,能较好的为儿童补铁,有效辅助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是儿
童补铁的首选。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生活中大多数宝宝发生贫血,主要是由于饮食摄入的铁不足而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那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哪些呢?这是很多家长想知道的。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
1、孕妇体内铁的储备量不足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体内贮存的铁足够供应新生儿出生后3~4个月的造血需求,但是如果妈妈在孕期铁摄入不足,就无法把足够的铁贮存在宝宝的体内,宝宝出生后就容易患上缺铁性贫血。
2、铁的摄入量不足
我们都知道人体内的铁来源主要是食物,但是出生不久的婴儿,只能以乳类食物为主,然而乳类含铁量较低,每100毫升母乳含
铁1毫克,而且中国妈妈的母乳普遍含铁量偏低,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每100毫升牛奶仅含铁0.1~0.5毫克,而且牛奶在肠道的吸收率远远低于母乳,所以人工喂养的宝宝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生长发育快
铁是血红蛋白形成的必需的原料,宝宝在生长发育期,血容量增加快,需铁量也随之增加。
所以就会导致铁供不应求的现象。
4、铁的丢失或消耗过多
生活中还有很多情况会引起宝宝体内铁的大量丢失或消耗,如宝宝对牛奶过敏可发生慢性失血导致铁不足;宝宝患上慢性腹泻等胃肠道疾病影响铁吸收、增加铁流失;宝宝生病反复感染发炎会使铁消耗增多。
5、食物因素影响铁的吸收
食物中的植酸、草酸及高磷低钙膳食能抑制铁的吸收。
如果妈妈在食物制作过程中没有掌握科学的烹饪方法,则容易使宝宝患上缺铁性贫血。
如何能看出宝宝缺铁?教你如何看症状带过娃的家长肯定有过这样的疑问:总听说宝宝缺铁,但是不检测我怎么才能看出来啊,有什么症状吗?宝宝为什么容易缺铁?说到这些,我们还得先从“铁”开始了解:铁,是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和其他酶系统的主要成分,它能帮助氧在身体里的运输。
通俗地讲,如果铁元素含量异常,就会影响以上物质合成,而最终导致相关疾病的出现。
例如我们平时所熟知的缺铁性贫血、生长发育迟缓等等。
宝宝为什么容易缺铁?通常,造成缺铁的原因,主要有5点:1、先天储备不足早产;双胎或多胎;胎儿失血和妈妈在孕期严重缺铁等原因,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导致宝宝在出生前储备的铁不足。
2、铁摄入量不足这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母乳、乳制品、谷物含铁量都比较低,如果不适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宝宝就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生长发育较快婴儿期,宝宝生长发育较快,需要及时添加含铁丰富、易吸收的食物,不然也容易出现缺铁。
4、铁的吸收障碍如果宝宝存在慢性腹泻,那么不仅会造成铁的吸收不良,而且铁的排泄也增加,从而出现缺铁。
5、铁的丢失过多长期慢性失血可致缺铁,例如宝宝存在过敏问题,有肠道出血的症状。
(要注意的是,宝宝长期过敏会带来身体的各种损耗,基本上不只是缺铁这一种了,还可能有其他微量元素的缺失,要引起注意)宝宝还是胎儿的时候,就通过胎盘从妈妈身体里获取铁了。
如果宝宝是早产儿,因为从妈妈这里获得的铁较少,所以容易发生缺铁。
足月出生的宝宝,如果妈妈孕期没有缺铁的问题,宝宝在胎儿期获取了充足的铁,那么储备的铁能满足宝宝出生后6个月的需要。
而宝宝6月龄以后,胎儿期储备的铁逐渐消耗,加上此时期生长发育迅速、造血活跃,因此对膳食铁的需要大幅增加。
这时如果铁摄入不能满足身体所需,就容易发生缺铁。
这也就是6个月到3岁的宝宝缺铁性贫血几率高的原因。
如何能看出宝宝缺铁?缺铁最早出现的表现就是贫血。
有家长问“如何看出宝宝是否有贫血”,其实,如果到了家长都能直观地“看出”贫血了,那么情况通常已经非常严重了。
宝宝缺铁常见的六大原因宝宝缺铁、补铁是妈妈们谈论得最多的话题之一,那么宝宝缺铁的常见的原因有哪些呢?为什么4个月后的宝宝容易发生缺铁呢?本文将为您详细地分析一下这其中的原因。
1、食物摄入影响。
食物中的草酸、植酸及高磷低钙膳食能抑制铁的吸收。
经常听好多做母亲的说到:孩子有点缺铁,给他弄些木耳、菠菜剁碎了加到饭里。
这样做不是不可以,木耳、菠菜确实含铁量比较高,但是它们吸收率是相当低的。
因此可以多了解一些知识,摄入一些含铁量高而且容易吸收的食物,有效地保证铁的吸收。
2、铁的摄入量不足。
人体内的铁主要来源于食物。
出生不久的婴儿以摄入乳类为主,乳类含铁量较低,每100毫升母乳含铁1毫克,每100毫升牛奶仅含铁0.1~0.5毫克,而且牛奶在肠道的吸收率比母乳低,所以人工喂养的宝宝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食物铁的吸收率。
一般来说,在植物性食物中铁的吸收率较动物性食物低。
如鱼为11%,大米为1%,面粉、小麦为5%,黑豆和玉米为3%,水果蔬菜为3~4%,血红蛋白为25%,动物肝、肉为22%,蛋类仅达3%。
相信通过这一组比较直观的数据,大家就会知道要补铁应该要选择哪些食物了吧。
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对有效缓解缺铁情况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4、宝宝生长发育加快。
铁是形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原料,宝宝生长迅速,血容量增加就会加快,铁的需求量也就会快速增长。
这个时候如果不能及时达到供求平衡,就容易发生缺铁的情况了。
5、铁的消耗或丢失过多。
关于这一点,也是我们需要加强的地方。
很多情况都会引起宝宝缺铁,比如牛奶过敏可发生慢性失血而导致铁不足,慢性腹泻等胃肠道疾病也会影响铁吸收;另外,由于疏忽而让宝宝反复感染也会使铁消耗不断地增多。
这些情况都会造成铁质的大量减少和需求增多,从而引起宝宝缺铁。
6、体内铁的储备量不足。
我们知道,宝宝刚出生的时候,体内的铁量主要是靠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积累下来的,正常新生儿体内贮存的铁量足够供应出生后4~6个月间的造血需求,假如妈妈在孕期铁质摄入不足,就不能把足够的铁贮存在宝宝的肝内,宝宝出生后易患缺铁性贫血。
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措施
小儿缺铁性贫血又叫小儿营养性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贫血,两岁以下小儿发病率最高。
引起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因素主要有:1、初生时的体重。
初生时
机体的体重与铁的含量成正比,体重低的小儿或早产儿更易发生贫血;
2、生长速度。
小儿生长速度快,机体对铁的需要大,而摄入相对少时,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饮食缺铁。
婴儿以乳类食品为主,此类
食品中铁的含量极低。
母乳铁的含量与母亲饮食有关系,母亲铁摄入不足时也可导致小儿缺铁;4、其他原因。
长期腹泻、呕吐、肠炎等,均可影响营养的吸收。
急性和慢性感染时,患儿食欲减退,胃肠道吸收不好,也能造成缺铁性贫血。
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措施:1、首先应做好婴儿喂养指导。
母
乳中铁虽不够,但其吸收较好。
如不能用母乳喂养时,应选用强化铁配方奶喂养;2、4-6个月后应开始逐步逐量添加含铁丰富、适合小
儿消化的饮食。
如:蛋黄、猪肝、猪血、禽血、海带、发菜、紫菜、木耳、香菇等,其次为各种肉类、肾脏、菠菜、高粱、小米等;3、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或果汁,促进铁吸收;4、做好健康检
查工作,定期进行贫血普查,有异常应及早治疗。
青少年和儿童贫血的原因和治疗方法青少年和儿童贫血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长发育和学习能力。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和儿童贫血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原因分析1. 饮食不均衡:一些青少年和儿童偏食、挑食,导致摄入的营养不均衡。
缺乏重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铁、叶酸、维生素B12等,容易引发贫血。
2. 缺铁性贫血:青少年和儿童生长迅速,对铁的需求量较高,而缺乏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导致铁的储存不足,引发缺铁性贫血。
3. 遗传因素:有些儿童贫血是由遗传疾病引起的,如地中海贫血和先天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
这些疾病造成了红细胞无法正常产生或运输氧气的问题。
4. 慢性疾病:某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肾病、炎症性肠病等,会导致贫血。
这些疾病会干扰身体对铁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二、治疗方法1. 营养调整:青少年和儿童贫血的治疗首先需要调整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
应增加食物中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鸡蛋、豆类和绿叶蔬菜。
2. 补充铁剂:对于缺铁性贫血,医生可能会建议口服铁剂来补充身体所需的铁。
同时还应结合维生素C的摄入,以促进铁的吸收。
但需要注意剂量,避免过量摄入铁剂。
3. 药物治疗: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贫血,如地中海贫血等,可能需要药物治疗。
治疗方法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由医生来决定,不能自行使用药物。
4. 针对慢性疾病治疗:如果贫血是由慢性疾病引起的,治疗应着重解决慢性疾病本身,通过控制疾病进展来改善贫血。
5. 补充营养辅助剂: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适当使用一些补充营养物质的辅助剂,如叶酸和维生素B12片剂,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
6. 积极治疗其他病因:如果青少年和儿童贫血与其他疾病相关,需进行积极治疗,如肾病、炎症性肠病等。
7. 定期复查和监测:在贫血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和铁代谢指标检测,以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预防措施1. 合理膳食:青少年和儿童应均衡饮食,摄入富含铁和其他营养元素的食物。
第1篇一、报告背景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于婴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缺铁会导致贫血,影响婴儿的认知能力、运动能力和免疫系统功能。
近年来,我国婴儿缺铁现象日益严重,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报告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旨在揭示我国婴儿缺铁的现状、原因及应对措施。
二、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统计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官方机构发布的婴儿营养状况调查报告、婴儿贫血监测报告及相关文献。
三、数据分析方法1. 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婴儿缺铁的发生率、贫血患病率等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相关性分析:分析婴儿缺铁与年龄、地区、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的相关性。
3. 因果关系分析:探究婴儿缺铁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喂养方式、疾病等。
四、数据分析结果(一)婴儿缺铁发生率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015年我国0-6个月婴儿缺铁发生率为21.4%,6-12个月婴儿缺铁发生率为29.6%。
其中,农村地区婴儿缺铁发生率高于城市地区。
(二)婴儿贫血患病率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中国居民贫血状况调查报告》,2015年我国0-6个月婴儿贫血患病率为12.1%,6-12个月婴儿贫血患病率为14.7%。
农村地区婴儿贫血患病率高于城市地区。
(三)婴儿缺铁与相关因素的相关性分析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缺铁发生率逐渐升高。
0-6个月婴儿缺铁发生率为21.4%,6-12个月婴儿缺铁发生率为29.6%。
2. 地区:农村地区婴儿缺铁发生率高于城市地区。
这可能与农村地区婴儿喂养方式、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有关。
3. 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婴儿缺铁发生率较高。
这可能与家庭无法提供充足的营养食品有关。
(四)婴儿缺铁的原因分析1. 遗传因素:部分婴儿因遗传原因导致铁代谢异常,从而引起缺铁。
2. 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是婴儿获取铁质的重要途径,但部分婴儿母乳中铁含量较低,或母乳喂养时间不足,导致缺铁。
缺铁性贫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缺铁性贫血,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一般情况下女性、老年人或者是儿童会出现一些缺铁性贫血的情况,很多种原因都有可能造成缺铁性贫血,出现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就是营养不均衡失血过多所造成的,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找到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下面整理了一些关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内容。
1、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在生长快速的婴幼儿、儿童、月经过多、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铁的需要量增多,如果饮食中缺少则易致缺铁性贫血。
2、铁的吸收不良,因铁的吸收障碍而发生缺铁性贫血者比较少见。
但胃次全切除术后由于食物迅速进入空肠,故食物中的铁没有很好被吸收,手术数年后当体内贮存铁用完时可出现缺铁性贫血。
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长期严重腹泻也可以引起缺铁性贫血。
3、失血,尤其是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最多见、最重要
的原因。
消化道出血如溃疡病、癌、钩虫病、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痔出血、服用水杨酸盐后发生胃窦炎以及其他可引起慢性出血
的疾病,妇女月经过多和溶血性贫血伴含铁血黄素尿或血红蛋白尿等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是一个较长时间内逐渐形成的。
铁耗竭期,贮存铁耗尽,血清铁蛋白减低,此时并无贫血,若缺铁进一步加重。
贮存铁耗尽,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下降,总铁结合力增高,出现缺铁性贫血。
贫血本身不难治疗,预后决定于原发病是否能治愈。
以上介绍的就是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希望通过的详细介绍之后你对于缺铁性贫血有所了解,提醒您引起缺铁性贫血以后要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另外在治疗期间应该多吃一些含有铁的食物,这样对于辅助治疗缺铁性贫血有好处,希望的介绍对你有所帮助。
宝宝缺铁的症状一般情况下,足月的宝宝体内储存的铁及从母乳或配方奶中来源的铁,能够满足6个月的需要,6个月以后应及时添加强化铁或含铁丰富的辅食。
宝宝如果缺铁就会造成缺铁性贫血,那么宝宝缺铁有什么症状呢?婴儿缺铁的症状是皮肤不够红润,脸色口唇容易发白,不够活泼等。
缺铁的婴儿表情严肃,很少微笑,甚至有些孩子还出现“异食癖”,特别爱吃一些奇怪的东西,如报纸、生大米和生面粉等。
缺铁对婴儿早期的智力发育会带来影响,尤其会影响小儿的注意力及短时记忆力。
严重缺铁者会出现烦躁易怒、智商水平降低。
因此,如果宝宝出现了以上异常的精神表现,应该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如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等,以明确是否存在缺铁性贫血。
如果确诊为缺铁性贫血,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铁剂治疗纠正贫血。
宝宝缺铁的原因一些妈妈带宝宝去体检的时候却被告知宝宝贫血,很多妈妈都百思不得其解,宝宝喝营养丰富的母乳,为什么宝宝还会贫血呢?其实宝宝贫血就是因为铁的摄入量不足,一般来说,宝宝体内储存的铁及从母乳或配方奶中来源的铁,能够满足6个月的需要,6个月以后应及时添加强化铁或含铁丰富的辅食。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宝宝缺铁的原因。
一、存铁量不足宝宝体内的铁在胎儿时期是从母体获得的,离开母体后,宝宝的身体就会把这些铁存储在体内,这些铁在出生5个月内已足够用于血红蛋白的合成。
但是如果妈妈缺铁或者胎儿早产,新生儿的存铁量就会不足,双胞胎的存铁量也会出现不足。
二、摄入的铁不够婴儿主要是从母乳和牛乳中吸收营养,如果母乳和牛乳中铁的含量均较低,那么宝宝也会出现缺铁,这时候需要添加一些含铁的辅食。
三、铁消耗多由于宝宝容易出现腹泻和吸收不良的症状,这些都可造成铁的流失,阻碍铁吸收。
四、铁需求量大婴儿生长发育快也是造成缺铁的一个原因,因为在发育的时候,铁的需求量很大,这时也会造成缺铁。
宝宝缺铁吃什么好宝宝缺铁就会导致宝宝食欲不佳,营养吸收不好,出现睡眠不安稳、爱哭闹的问题,缺铁的宝宝就应该从日常的饮食中来调理,经常吃含铁元素的食物能补充铁,那么宝宝缺铁吃什么好?第一、动物肝脏富含各种营养素,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首选食品。
儿童缺铁原因嘿,你知道吗?儿童缺铁这事儿可不能小瞧,就像汽车没油跑不动一样,孩子缺铁了,身体也会出问题呢。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儿童缺铁的原因。
我有个小侄子,叫童童,那孩子可机灵啦,但有段时间老是没精神,脸色也有点发黄。
我姐就带他去看医生,一检查,原来是缺铁。
这可把我姐急坏了,我们就开始研究这孩子怎么会缺铁呢。
首先啊,饮食不均衡是个大问题。
童童这小家伙,特别挑食。
他就爱吃那些甜的零食,像糖果、巧克力啥的。
每次看到这些,眼睛就放光,就像小老鼠看到奶酪一样。
可是对那些含铁丰富的食物,他却不怎么感兴趣。
你看啊,像猪肝,这可是补铁的好东西呢。
猪肝刚做好的时候,切成一片片的,颜色红褐红褐的,看起来就很有营养。
可童童呢,一闻到猪肝的味道就皱眉头,捂着鼻子说:“哎呀,这是什么味儿啊,我不想吃。
”我姐把猪肝做成各种花样,什么猪肝泥、炒猪肝,可童童就是不买账。
还有菠菜,绿油油的菠菜就像一把把小扇子,煮在锅里的时候,在水里翻滚着,可好看了。
但是童童觉得菠菜有股怪怪的味道,每次吃都像吃药一样痛苦。
这样一来,他从食物里摄取的铁就少得可怜啦。
再有呢,有些孩子的饮食习惯不好,也会导致缺铁。
童童吃饭的时候可调皮了,就像个小猴子一样坐不住。
他经常一边吃饭一边玩玩具,一顿饭能吃好久好久。
我姐在旁边喂他,他就含着饭在嘴里不咽下去,就这么含着,等玩一会儿才想起来嘴里还有饭呢。
这样边吃边玩,不仅吃得少,而且消化也不好,就算吃了含铁的食物,身体也吸收不了多少。
有一次,我姐好不容易喂他吃了几口饭,他突然看到电视里在放他喜欢的动画片,立马就跑去看电视了,饭还在嘴里呢。
我姐在后面喊他,他就像没听见似的,等再回来的时候,饭都凉了,铁的吸收就更不好啦。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些孩子生长发育太快啦。
就像童童,那阵子感觉像吹气球一样,蹭蹭地长个儿。
身体长得快,对铁的需求就更大了。
他身体里本来储存的铁就那么多,新的铁又补不上来,就容易缺铁了。
就像盖房子,材料不够用了,房子就盖得不完善啦。
儿童缺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儿童缺铁的主要问题是饮食上的某种不足。
或者是饮食中含铁不足,或者是不当食用缺铁食物,如消毒牛奶或未加工的牛奶。
世界上许多地区,包括亚洲和发展中国家,都将谷类食品作为铁的食物来源。
其实,谷类并不是很好的含铁食物源,因为它的肌醇六磷酸盐含量高且含有其它对铁的吸收具有抑制作用的成分。
2、正在发育中的儿童,如果缺铁,后果会怎样?
缺铁性贫血在正处于发育时期的儿童中很常见,尤其是在出生后第二个 6 个月一直到第三个6 个月这一阶段。
因此,它会对大脑的成长发育产生重要的、也许是不可挽回的影响。
这极有可能是由于髓鞘形成不充分或不足所造成的,后者可能会导致神经传递和神经传导问题。
许多研究显示,这些新生儿的神经发育及运动发育指标都很差–这种情况会从此时一直持续到至少十岁。
这些缺陷大多数表现为语言能力障碍以及大体精神运动缺陷。
3、缺铁的症状是可逆的吗?
在表现出精神运动发育异常的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儿童中,缺铁症状似乎是不可逆的。
来自智利和哥斯达黎加的Tomas Walter 和Betsy Lozoff 的研究表明,幼儿身上出现的缺乏症似乎会变得影响深远而且不可逆转,这种情况甚至会一直持续到十岁。
有人将这种情况称为为永久性缺乏。
4、铁对大脑发育有何作用?
铁在神经生理学上是一种重要的微量营养素。
它是一种对于髓磷脂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的营养素,如果饮食中缺少足够数量的铁,大脑中的髓鞘就不能充分形成。
髓磷脂是神经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有了它,快速神经传导以及我们所知的所有功能才能够进行。
大脑中的铁主要贮存在海马状突起、锥体外束以及基底神经节中。
现已证明,缺铁与多巴胺合成出现问题有关,从而也与神经传递有关。
这两者都会导致神经传导不充分,并且会不可避免地导致语言能力以及大体运动技巧发育上的缺陷。
5、除了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如脸色苍白、疲劳等)之外,父母如何发现儿童缺铁呢?
缺铁的症状,如行为紊乱、疲劳和脸色苍白,非常难于发现。
实际上,这些症状可能非常模糊且难以分辩。
而且,这些症状也可能是由其它原因所致。
6、一些研究表明,在维生素C 的摄入量与铁的状况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维生素C 对于铁的吸收是一种重要的辅助剂。
研究结果明确显示,维生素 C 的摄入量与铁的吸收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
维生素C 可增强小肠中非血红素铁的吸收。
重要的是,维生素C 要以食物的形式摄取而不是以药片的形式,因为饮食中的维生素C 要比药物中的维生素C 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