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控专业课程体系调研报告(修改版)

数控专业课程体系调研报告(修改版)

数控专业课程体系调研报告(修改版)
数控专业课程体系调研报告(修改版)

数控专业课程体系调研报告

数控技术是数字程序控制数控机械实现自动工作的技术。它广泛

用于机械制造和自动化领域,较好地解决多品种、小批量和复杂零件

加工以及生产过程自动化问题。随着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控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数控机床、机器人以及各类机电一体化

设备上。同时,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数控装置和数控机械要求在

理论和应用方面有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中职学校作为生产一线人才的

培养基地,应针对数控专业的发展方向与企业对数控人才的要求、面

针对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及时合理的调整教学计划,快速高

效地为现代社会培养高质量的数控技术人才。为了更好的发展我校的

数控专业,我们深入企业进行了相关调研工作。

一、调研活动的开展情况

从2012年月7月起我们对重庆地区及我区的企业进行

了调研,调研方向主要为:

1、企业现有数控装备构成

2、企业数控人才现状

3、企业当前及未来数控人才结构

4、企业对数控人才要求

5、数控专业中职学生在企业的就业情况

二、我校数控专业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教学体系结构不能满足数控用人企业需求

学校原来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基本上都是秉承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论做法。从整个课程设置来看,教学目标明显有欠佳。一方面,学生与教师均缺少一个短期

目标的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目的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则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平时与一些学生闲聊,不少一年级的学生提到中职课程,大体上的看法都是好象跟初中学习时相差无几,并没有一种步入社会前的职业培训的感觉。而二、三年级的学生则说从一年级升上二三年级后,明显感到巨大的反差,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很难适应。不少学生更因此产生了厌学情绪。另一方面,长远目标定位不清晰,虽说与高职生、普高院校等目标表述略有差异,但很难区分。

2、学校数控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数控技术专业是一种新专业,能够承担数控教学工作的“双师(教师、工程师)型”很少。学校虽然也招聘了很多专业教学的外聘教师,但师资仍然十分缺乏,导致许多老师的课程负担很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实训的效果产生了制约。同时,由于老师的缺乏,在实训管理的时候也造成一定的困难。

3、数控实训设备条件不足

实训基地的模式多种多样,但基本上包括或认为应包括以下数控设备: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成型机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加工设备,以及数控机床典型部件装拆、数控系统调试和维护维修综合实验台。但由于每台数控设备非常昂贵,这对学校的经费投入压力很大。由于所能购买的工业数控机床的价格昂贵,数量有限,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机会少,制约了实训效果。

4、实训时间安排不合理

我校的实训课程一般都是每周3次左右,每次两课时,

由于学生较多,但机床数量及指导老师却很少,有很多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学生基本上都不会动手操作。而教师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进行操作,不得不等大部分学生都会操作了才进行新知识的传授。与此同时,安全操作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每次新课教授的时候,往往是老师讲完,示范完成了,就到下课时间了,而下次课可能是三四天后,等到下次上课的时候,很多学生已经忘了老师上次课程的教授内容。

三、对我校数控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1、师资队伍的建立

(1)学校从机电一体化专业、自动控制专业,以及与

数控技术相关的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或硕士生中录用。从正规学校毕业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一般都比较扎实,他们缺乏的是实际应用经验,为此学校可将刚上岗的青年教师有计划送到企业去锻炼,根据对数控技术的教学需求进行实战培训,重点放在工艺知识、故障诊断和故障排除等方面。

(2)学校从数控设备多的企业招聘有丰富的现场经验、组织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员,这样的人才在数控技术实训中

能很快把握实训要点。

(3)直接在企业聘用数控人才,作为兼职教师由学校

列出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按计划要求来学校授课,这样才能保证数控教学的需要。

2、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建议

(1)建立与教学相适应的金属切削实习基地

传统的金属切削理论与实践技能,仍是学习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有此人认为,现在有了自动化的数控机床,就可以不要传统的车、铣,刨、磨,钳的金工实习了。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现代制造技术是在传统基础理论上发展的,而且仍然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可以设想一下,一个数控加工人员,如果不懂得刀具角度,不懂得切削用量的选择,不懂得制造工艺,不懂得安装与定位的知识,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数控人员。所以在建立现代制造技术基地时,也应重视传统金属切削基础的建设。

(2)坚持教学与培训的大方向,量力而行选择培训设备

尽量多配备一些小型数控机床,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动手实训课时,必定会达到更好的实训效果。同时,适当配备工业高档机床。

对教学培训来讲,不论选择小型数控机床和工业生产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主要的教学工作是围绕数控系统的功能和操作展开的。因此,对数控系统应要求功能齐全,C、M、T代码和PLC指令丰富、固定循环和宏指令功能强大;可设置的系统参数、轴参数、补偿参数丰富,能支持开环、半闭环和全闭环控制方式,能连接步进电机、伺服电机和主轴系统(变频和伺服主轴),能覆盖国外主要系统的绝大部分功能。最好应有加工轨迹三维图形仿真校验和动态显示,局域网扩展接口,以便学生更好、更方便、更安全的掌握数控编程和操作。软件应能方便升级,以保持数控

系统的先进性。对于基于单片机的经济型数控系统,已开始在国内市场逐步淘汰,其指令、功能非常有限,不符合国外流行数控系统的规范,虽然价格便宜,建议学校慎重选用。

3、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编写教材

目前,适合数控系统原理、数控机床机电控制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维修和数控人才实训等课程的教材

还有限。即使有,其内容较成旧,结构上也有一定缺陷,不适合用于培训市场急需的高水平实用人才。因外,为了更好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编写自己的教材,特别是实训教材。

4、采用模块化课程

数控加工技术将逐步引航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企业急需大量的数控机床操作技术,中职学校作为生产一线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应针对数控技术的发展方向 ,面对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计划,快速高效地

为现代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技术人才。模块化课程是目前

我国高职教育普遍认可的教育模式,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成

功经验。

5、核心技术与技能

数控车床操作及编程技能、公差与测量技能、机械制图技能、CAD技能、读图技能、普通车床操作技能、普通铣床

操作技能、数控铣床编程操作技能、数车数铣安装调试技能、数车数铣简单维护检修技能、CAM技能。

六、结束语

经过本次调查我们清楚认识到,企业当前及未来急需大量数控机床操作技工,学校在培养数控人才时应定位于培养蓝领层数控人才,部分优秀学生可达到灰领层。另一方面,本次调查也显示了中职学校在现行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

数控专业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因此我们要进行课程改革,高效地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数控人才。

(完整版)职业院校数控专业现状调研分析报告

职业院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现状调研分析报告一、序言 (一)调研背景 近年来,数控机床及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柔性、精确性、可靠性等方面越来越完善,广泛应用于机车、汽车、农机等机械制造领域,随着装备制造业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应用的日趋广泛,迫切需要大量掌握数控加工、数控编程高技能人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精神,了解兄弟院校的办学情况、课程设置体系和教师的教学能力,掌握本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对接,做好示范校建设工作,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学校组织调研小组,从2013年4月到12月间深入省内和行业内多家兄弟院校,采用问卷、走(信)访和座谈的形式,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跟踪调查,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汇总。 1、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及相关政策为抓手,以国企办学的扎实基础和丰富经验为底蕴,以质量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实现四个转变:在培养模式上,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实现从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培养模式,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转变;在教学模式上,实现从注重理论和课堂教学模式,向以生产过程为主线、学生技能为主体分阶段递进式的教学模式转变;在教学内容上,实现从关注知识、关注理论,向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的方向转变;在评价模式上,实现从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理论、实习考试,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模式转变。 2、产业背景 “十二五”期间,国家要建设以“五纵五横”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铁路运营里程将增加到12万公里左右,预计全国铁路还需购置动车组610组、普通客车10000 辆、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内燃机车7500 台、货车20 万辆,城市轨道车辆19870辆。铁路的快速发展为铁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需求,增加了对装备制造业技术人才尤其是数控加工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多年来学校与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二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关于改革实施情况的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 新课程是在大量的调查研究、经验研究与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众多的学者、专家、行政人员、教科研人员、校长与教师代表以及部分社会人士持续对话的过程中产生的,也是在处理国际化与本土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中产生的。 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一个高节奏、高科技、高竞争的社会,教育只有着眼于未来,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这一新形势。对此,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就特别强调,课程既要实现儿童的“认知”与“情意”的整合,还要实现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情意发展与文化发展的整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必须超越现行的“学科”课程典范,实现课程典范的重构。 1、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评价体系的改革等等,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它不只是课程内容的调整,而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即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具体说来,有这样几点:一是新课程规定了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体现了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新世纪的发展积极准备的素质教育观念。二是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体现了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三是突破学科中心,基于“四基”选择课程知识,体现了面向全体,切实关怀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素质教育理念。四是建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六是调整现行课程政策,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合理设置课程门类和课时

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 调研报告 201 年月日

摘要 为了掌握本地区及周边地区装备制造行业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型人才规格和数量的需求,为了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和职业发展情况,在示范校建设中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对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产业升级发展,特开展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及毕业生就业调查。 调查对象:一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可能服务的相关行业企业;二是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近3年的毕业生。 调查目的:一方面为了了解企业对数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数量、规格要求以及招聘途径、内部人才培养途径以及与学校合作意向等问题;另一方面为了摸清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薪金水平、岗位职责、职业生涯发展情况等。 由于调查范围较广,本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在对毕业生跟踪调查中,共发出60张调查问卷,收回54张;在对行业调查中,共发出22张调查问卷,收回22张。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汇总和分析,得出了调研结论,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目录 1引言 (3) 2调研方案设计 (3) 3调研实施 (5) 4数据分析 (6) 5调研结果与结论 (11) 6说明和建议 (13) 附件部分 (15)

1. 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经济发展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能力,把握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服务区域机械加工行业对数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特开展此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型人才调查。 近年来,基地大力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为劳动力就业和当地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设备的更新换代,这些企业拥有大批先进的数控车床、数控镗床、数控铣床、数控切割、数控加工中心等机械加工装备,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解本地区制造企业对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以及本校毕业 生就业情况,XXXX学校组织了教师调研小组,深入珠三角地区多家企业,采用问卷、走(信)访和座谈的形式开展企业人才需求和毕业生跟踪调查,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社会调研,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汇总。 2调研方案设计 2.1 调研目的 此次调研主要针对当地装备制造业大中小企业和本校数控技术 应用专业毕业生。通过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对数控技能型人才的能力要求、需求层次、招聘途径、内部人才培养途径以及与学校合作意向等问题。通过对本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的调研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薪金水平、岗位职责、知识技能应用情况、对学校人才培养的

课程体系改革总结报告

课程体系改革总结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在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在专业教师、企业专家、课程开发专家等共同参与下,以市场人才需求调研为前提,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更新了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形成较为完善的项目课程体系,为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提供依据。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克服传统的以“学科本位”课程论为主导的课程体系的弊端,建立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瞄准职业岗位实际需要,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既有较强针对性又有一定适应性的课程体系。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的具体目标是: 第一,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课程体系重构的基础,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习得的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 第二,强化基本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训,提高学生对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力。 第三,解决职业教育课程中长期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切实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特别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第四,增加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项目化的课程体系,在整体上适应行业和社会对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二、项目课程体系改革的要点

1.以项目结构的课程模式为主导。新的课程体系是以项目课程模式为主导,广泛吸取现有多种课程观之所长,考虑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为价值取向。项目课程模式主要体现在:①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内容的依据,努力摆脱“学科本位”课程思想的束缚,按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需要来精减课程内容。②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农业生产项目为载体重组课程内容,重新整合课程内容。 2.提高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在改革旧课程体系、开发新课程体系时,我们强调课程的针对性,克服旧课程体系存在的内容太多、程度偏深、陈旧落后、脱离实际的弊病。课程内容紧扣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对应职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定位在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所覆盖的就业岗位,如果树生产工、蔬菜生产工、花卉生产工、植物保护员、农资营销员、物业绿化管理员等岗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课程内容能结合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各门项目课程及时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信息,能力训练的范围比以往有所拓宽。 3.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改革同步推进。把项目课程体系改革与行动导向教学方式改革结合进行,项目课程以一个个真实的农业生产项目整合工作过程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工作任务完成的全过程,把以应用技术为主体的理论教学同以实践能力培

数控折弯机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咨询报告

▄核心内容提要 产业链(Industry Chain) 狭义产业链是指从原材料一直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各生产部门的完整链条,主要面向具体生产制造环节; 广义产业链则是在面向生产的狭义产业链基础上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展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市场规模(Market Size) 市场规模(Market Size),即市场容量,本报告里,指的是目标产品或行业的整体规模,通常用产值、产量、消费量、消费额等指标来体现市场规模。千讯咨询对市场规模的研究,不仅要对过去五年的市场规模进行调研摸底,同时还要对未来五年行业市场规模进行预测分析,市场规模大小可能直接决定企业对新产品设计开发的投资规模;此外,市场规模的同比增长速度,能够充分反应行业的成长性,如果一个产品或行业处在高速成长期,是非常值得企业关注和投资的。本报告的第三章对手工工具行业的市场规模和同比增速有非常详细数据和文字描述。 消费结构(consumption structure) 消费结构是指被消费的产品或服务的构成成份,本报告主要从三个角度来研究消费结构,即:产品结构、用户结构、区域结构。1、产品结构,主要研究各类细分产品或服务的消费情况,以及细分产品或服务的规模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2、用户结构,主要研究产品或服务都销售给哪些用户群体了,以及各类用户群体的消费规模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3、区域结构,主要研究产品或服务都销售到哪些重点地区了,以及某些重点区域市场的消费规模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对消费结构的研究,有助于企业更为精准的把握目标客户和细分市场,从而调整产品结构,更好地服务客户和应对市场竞争。 市场份额(Market shares) 市场份额,又称市场占有率,指一个企业的销售量(或销售额)在市场同类产品中所占的比重。市场份额是企业判断自身市场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无数大中型企业讨论和制定市

平台模块课程体系调研报告总结.docx

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类型。职业教育是与 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新型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镇化速度的提高,职业教育的发展会成为国家教育的奇葩。大力发展 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职业专门人才,是中职 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一些弊端,在课程的价值 取向上,忽视课程本身创新价值,课程目标缺乏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明确要求与具体 规定课程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现实,不注重教师的课程开发核心主体的地位与作用,更不注重 学生作为课程主人的地位和课程开发主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地域经济发 展、行业发展和就业岗位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加强中等职业 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树立能力本位、岗位目标的课程观、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科学合理地 构建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努力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推动与发展,大批量的境外企业进入国内,我国正逐步成为 “世界制造中心”。机加工产业的传统的加工方式,已经逐步被数控技术应用的加工方式 所取而代之,从大批量生产模式到单件小批量生产模式,数控加工均已被广泛投入使用。 为了是学生能够更好的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有深入良好的了解学习,为此进行课程调研。 二、调研目的 初步构建“平台 +模块”的专业群课程体系,保证专业群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行业技 能的工行要求以及实现不同专业人才的分流培养,体现个性。“平台 +模块”课程体系实现可 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使学校的学生既有专业群知识、技能的共性,又有不同 专业的个性发展。解决的问题如下: 1.数控行业现如今的发展趋势? 2.数控技术应用中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有哪些? 3.就业的职业岗位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有哪些要求? 4.数控应用专业的专业课设应如何设计? 三、调研方式 1.深入数控现场与企业经理、一线工人以及技术总监座谈; 2.深入数控现场与顶岗就业的学生进行座谈; 3.通过问卷调查对毕业以及顶岗就业的学生进行调查。 1)数控岗位就业需求调研 用访谈形式对企业老板、人力资源负责人、技术部门负责人进行调研,这部分调研主 要针对中职学生可以就业的数控岗位调研。 主要岗位是数控操作工,主要从事上下工件,放正,换刀以及开启程序等工作。中职 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今后的定位主要是知识型、技能型和实用型的一线员工。对一线员工 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操作维修设备的基本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2)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调研 用企业专家座谈的形式进行,对中职学生就业的工作任务以及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得 出表一结果。

机械加工专业调研报告

机械加工专业调研报告 新泰市职业中专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满足社会对机械加工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把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办成精品专业、特色专业,加快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建设步伐。我校部分机加专业教师深入本地及全国10余家机械类企业,重点考察了纬创资通(昆山)有限公司、苏州罗技电子公司、威海富丽有限公司、深圳富士康公司、昆山恒源机械厂和当地泰山天盾机械、泰丰集团、赛特电工、润通机械、泰山恒信开关、泰安良达机械等企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1、本市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是机械类企业所必需的,无论是简单的机械加工,还是自动化程度高的机电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机械加工。随着入世后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械加工产业有望迎来30%的增长。制造企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而掌 “年薪10万招不到模具技工”握数控技术的设计与加工人才奇缺,“月薪6000难聘数控技工”、 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人员短缺200多万。数控、模具、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短缺已引起中央领导、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亲自关注全国职业学校的学生技能比武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从新泰市劳动部门获悉,目前新泰市的机电产业规模在全省占有相当比例,特别是高新区发展迅速,现每年机械加工专业技术工人的缺口已经超过万人。 为了进一步了解新泰市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行情,专业调研组走访调研了泰山天盾机械、泰丰集团、赛特电工、润通机械、泰山恒信开关、泰安良达机械等企业,上述企业都是新泰市机械设备生产行业的骨干企业,它们均是集产品设计开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企业,均具有一定的规模。它们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约占企业员工的15%,管理人员约占5%,几家企业产品均生产各种机械和机电自动化产品,产品覆盖全国各地,由于企业善于管理,产品开发适销对路,因此企业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几家企业除了具有一批稳定的机械加工人员外,数控设备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各种数控设备约有500多台,占全部加工设备的20%,与机械加工技术有关的技能型人才约有3000人。 2、经济发达地区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为充分满足科技发展及社会诸多企业对机械加工人才的需要,调研小组还走访调研了一些经济开发区的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及机电类企业,如纬创资通(昆山)有限公司、威海富丽有限公司、深圳富士康公司、昆山恒源机械厂等,这些单位大都是以高新技术为增长点,重点发展微数控机床、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仪器仪表、电子专用设备、机器人等主导产业。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械加工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机械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各企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中等技术应用人才,而当地的职业学校根本无法满足这一行业的需求,这也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调研表明,本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职校毕业生需求是巨大的,仅新泰市几个大中型机械类企业每年的缺口不低于1万人,目前用人单位急需的人才主要有:机械产品的制造加工;机电产品的组装、调试;机械设备的操作、维护;机电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维护等;生产一线服务人才;生产现场工艺技术人员等。上述岗位在原有传统行业中融进了高新技术。有些机电产品和大型生产线应用了微机、软件、plc,

课程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麟游县西街小学课程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2019年2月) 为全面贯彻党得教育方针,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据县教研室《关于组织开展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情况调研报告得通知》要求,现将我校课程实施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课程理念 理念就是行动得先导,对于教育教学先进理念得学习,我校常抓不懈,一就是健全了学习制度,制订了学习计划,为教师制定出一套学习培训方案,先计划,在学习,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多方面齐头并进。二就是制定了明晰得新课程理念学习制度,订阅了《中国教师报》、《教师报》、《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数学教师》等教育刊物,以集体与自学相结合为学习方式,每位老师做到学习有记录,并通过理论测试、论文撰写及课堂实践等形式作为检查学习效果得主要方式,为确保学校顺利且有效地实现课程实施。 (二)课程开设 在课程开设方面,我校认真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

课程得设置与开发,严格落实课程设置方案,课程安排按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安排表》及《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执行得,开齐课程科目并开足课时数。教师个人课程表与学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一致,严格遵守统一得作息时间。近年来,学校特别重视开展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地方等课程得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因地制宜,开发了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成立了舞蹈、书画、足球、篮球等22社团组织,各门课程(社团)都有专(兼)职教师,使学生得特长得到充分得发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得积极性。 (三)课程资源 我校现有教师66人,一线实有教师59人,教师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学历达标率100%。学校按照课程方案要求配齐、配足了各门课程专(兼)职教师。科学合理搭配学科教师,做到老中青结合,职称结构结合,并建立了相应得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从事一线教学,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充分 激发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得积极性与创造性。 为适应现代化教育得需要,我校加大了教育设施得投入力度,图书、实验器材、体育器械、校园网络、心理咨询、书法劳技等室部,极大得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各种设施使用 制度完善,使用率高,收到了较好得教学效果。 合理开发与利用家庭与校外资源。成立了家长学校,负责协调组织家校活动,充分宣传,深入了解,建立了贫困学生

课程调研报告4篇

课程调研报告4篇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本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是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大的戏头是有效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定位于国家课程、地方管理、学校开发,其功能在于: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研究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然而,通过本次对12所中小学调研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在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存在极大盲区和偏颇,实施现状令人堪忧,部分学校形同虚设、名存实亡,课程推进举步维艰。初中尤为突出,村小更加严峻。 公立学校尚且如此,民办教育可想而知。 一、主要问题 “难”,一是难度大,二是困难多。领导认识难,教师认同难,实施过程难,评价方式难,课题开发难,课程管理更难,最终是推进“难上难”,效果“零归零”。体现在: 一差认识:课程认识错位,导致定位不明,课程计划落实不力 国家课程计划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每周 3课时,课时安排遵从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但我县目前实际是小学常1~2课时/周,初中0~1课时/周。同时,绝大多数学校和教

师仍被以往的课程思维定势所束缚,还未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将其视为单纯的活动课程,或等同于学科课程。 1、课程内涵理解偏失 几乎所有学校至今搞不懂啥叫综合实践活动,弄不清综合实践活动包括指定领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非指定领域(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等),把综合实践活动包含的四大指定领域截然分割,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只上劳技课或信息技术课。更没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点在于“无本”,亮点在于“开发”。 2、劳技课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经验性的课程,它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组织学习活动的,是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条主线帮助学生选题展开的。它注重学生的活动过程,强调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互为渗透,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而劳技课是一门学科课程,它主要是传授知识与技能。劳技课仅作为非课改年级,不能作为课改年级中一门独立课程。而绝大多数学校把劳技课作为课改年级的一门独立课程来上,并视为综合实践活动课。 3、信息技术课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 信息技术课是市教委指定的课程,属地方课程,是传授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不论是课改年级还是非课改年级都必须开设。但所有学校均将信息技术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同一化。

2020年数控机床行业分析调研报告

2020 年数控机床行业分 析调研报告 2019 年 12 月

目录 1. 数控机床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 (5) 1.1 数控机床市场规模分析 (5) 1.2 数控机床行业结构分析 (5) 1.3 数控机床行业 PEST 分析 (6) 1.4 数控机床行业特征分析 (7) 1.5 数控机床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 (8) 2. 数控机床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0) 2.1 政策体系不健全 (10) 2.2 基础工作薄弱 (10) 2.3 地方认识不足,激励作用有限 (10) 2.4 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0) 2.5 技术相对落后 (11) 2.6 隐私安全问题 (11) 2.7 与用户的互动需不断增强 (12) 2.8 管理效率低 (13) 2.9 盈利点单一 (13) 2.10 过于依赖政府,缺乏主观能动性 (14) 2.11 法律风险 (14) 2.12 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4) 2.13 人才问题 (15) 2.14 产品质量问题 (15) 3. 数控机床行业政策环境 (16)

3.1 行业政策体系趋于完善 (16) 3.2 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16) 3.3 “十三五”期间数控机床建设取得显著业绩 (17) 4. 数控机床产业发展前景 (18) 4.1 中国数控机床行业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18) 4.2 中国数控机床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18) 4.3 数控机床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 (18) 4.4 政策将会持续利好行业发展 (19) 4.5 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19) 4.6 数控机床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20) 4.7 数控机床人才培养市场大、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21) 4.8 巨头合纵连横,行业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 (22) 4.9 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 (22) 4.10 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22) 5. 数控机床行业发展趋势 (24) 5.1 宏观机制升级 (24) 5.2 服务模式多元化 (24) 5.3 新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 (24) 5.4 社会化特征增强 (24) 5.5 信息化实施力度加大 (25) 5.6 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25) 5.7 呈现集群化分布 (26) 5.8 各信息化厂商推动"数控机床"建设 (27)

课程调研报告4篇

课程调研报告 4 篇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调研报告本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是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大的戏头是有效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定位于国家课程、地方管理、学校开发,其功能在于: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 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研究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然而,通过本次对12 所中小学调研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在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存在极大盲区和偏颇,实施现状令人堪忧,部分学校形同虚设、名存实亡,课程推进举步维艰。初中尤为突出,村小更加严峻。 公立学校尚且如此,民办教育可想而知。 一、主要问题“难”,一是难度大,二是困难多。领导认识难,教师认同难,实施过程难,评价方式难,课题开发难,课程管理更难,最终是推进“难上难”,效果“零归零”。体现在: 一差认识:课程认识错位,导致定位不明,课程计划落实不力国家课程计划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每周3课时,课时安排遵从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但我县目前实际是小学常1~2 课时/ 周,初中0~1 课时/周。同时,绝大多数学校和教师仍被以往的课程思维定势所束缚,还未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将其视为单纯的活动课程,或等同于学科课程。

1、课程内涵理解偏失几乎所有学校至今搞不懂啥叫综合实践活动,弄不清综合实践活动包括指定领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非指定领域(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等),把综合实践活动包含的四大指定领域截然分割,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只上劳技课或信息技术课。更没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点在于“无本” ,亮点在于“开发”。 2、劳技课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经验性的课程,它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组织学习活动的,是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条主线帮助学生选题展开的。它注重学生的活动过程,强调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互为渗透,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而劳技课是一门学科课程,它主要是传授知识与技能。劳技课仅作为非课改年级,不能作为课改年级中一门独立课程。而绝大多数学校把劳技课作为课改年级的一门独立课程来上,并视为综合实践活动课。 3、信息技术课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信息技术课是市教委指定的课程,属地方课程,是传授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不论是课改年级还是非课改年级都必须开设。但所有学校均将信息技术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同一化。 二差师资:教师来源单一,导致角色不清,任课教师履职不力综合实践活动任课教师差,不仅差在任教者对该课程的理解和活动方案的指导,当前更差在数量上。 1、安排的搪塞化,导致任课教师的质不高由于认识和定位上的偏失,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调研报告

2012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调研报告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的迅速发展,国家对制造装备提出了大量急迫的需求。根据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我国机床拥有量约378万台,但机床数控化率只有约2%。在我国一些制造技术较先进的企业其机床数控化率也只有10%左右,而世界发达国家已超过20%。机床数控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需要近4万台数控机床。如果要实现国家提出的到2010年前数控化率达到10%以上的目标,需要增加大量数控机床及其配套的软硬件。同时需要一大批面向第一线的数控技术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及维修方面的专门人才。 1.军工企业需要大量数控技术人才。90年代前,由于我国军工企业整体形势不太景气,军工企业的数控人才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流失严重。由于数控人才匮乏,军工企业数量有限的数控机床也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军工的投入,军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数控机床的数量和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特别是国防科工委“十五”规划万台设备数控化改造专项实施后,许多机床设备也将进行数控化改造,迫切需要大量的掌握数控技术的各层次人才,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维护维修人才已成为制约军工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国家装备制造企业是数控机床应用大户,也需要大量数控技术人才。这些企业近年来效益较好,任务饱满,但企业技术与设备的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无论是数控机床操作人员、数控加工工艺编程人员,还是数控机床的维修人员都很缺乏。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大多数国有企业职工的收入偏低,对数控人才吸引力不强,这是造成数控人才普遍缺乏的主要原因。有时甚至出现一个数控人才的流失,造成企业数控设备停工,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的现象。 3.随着非国有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数控人才更是供不应求,主要集中在模具制造企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我国加入WTO后,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必须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大量民营、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人员比较精干,更加需要既精通数控加工工艺、编程,又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同时对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有一定基础的复合型的技术人才。 目前,数控技术的应用越趋广泛,如木材加工、纺织等行业也开始大规模采用数控加工技术。可见数控技术人才的就业面会越来越广。在我们所调研的企业中,虽然大部分企业目前只要求操作者能熟练操作机床,程序由专人负责编写,但随着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高效利用和进口数控系统的配置,已有企业对“蓝领层”提出了更高的知识结构要求。部分企业已大规模引进了高职毕业生从事数控机床的操作。可以预见,在企业对“蓝领层”的数控技术人才的数量有很大需求的同时,对其知识和能力要求会越来越高。所以应开设高技能的班级,要既能编程又能进行熟练操作的“灰领层”来操作。未来几年,我国企业对“灰领层”数控人才的需求将明显增加。

课程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 调研报告 为了制订我校新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指导方案),使指导方案能满足教育部和山东教育厅课程改革的要求,满足潍坊市企业对汽修人才的实际要求,符合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为此,我们开展了企业人才需求和要求的调研。报告如下: 一、调研的目的 使方案能真正符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内涵,具有时代感和先进性。以山东省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岗位要求为基本依据,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分析出本专业学生应具有的专业能力与素质结构,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重点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1.汽修企业的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2.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的职业岗位有哪些? 3. 就业的职业岗位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有哪些要求? 4.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程该如何设置? 二、调研方式 1、深入汽车维修现场与企业经理、一线的维修工、技术总监座谈; 2、深入汽车维修现场与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座谈; 3、通过网络电子邮件等对企业一线员工包括已毕业学生与顶岗实习学生等进行问卷调查; 4、通过上网了解国家示范汽车汽车运用与维修中职院校的建设及调研资料。 表1 被调查的主要企业的基本情况 (1)汽车运用与维修岗位需求调研

用访谈形式对企业老板、人力资源负责人、技术部门负责人的进行调研,这部分调研主要针对中职学生可以就业的汽修岗位的的调研。 主要岗位是汽车维修工,主要从事汽车钣金,汽车喷涂,汽车维护与保养,汽车次要工作岗位是汽车保险、服务顾问、客户服务、配件管理、其发展岗位是维修主管、技术总监和服务经理、中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今后的定位是知识型、技能型和实用型的一线员工。对一线员工的要求是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操作检测维修设备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2所示主要为汽修专业岗位,其中汽车钣喷工包括汽车钣金、汽车喷涂;汽车机修工主要是汽车维修与保养;其他管理岗位包括汽车保险、服务顾问、配件管理、,其后面的发展岗位是维修主管、技术总监和服务经理。在这些岗位中,中职学生主要从事的是汽车钣喷与汽车维修,同时,汽车钣金、汽车喷涂、汽车维修这个三个工种都有明确的分工,企业对人员的需求相对较高,工资也较高。而其他管理岗位就需要员工有足够的从业经验。 (2)职业岗位对专业能力要求调研 通过网络对企业一线员工包括已毕业学生与顶岗实习学生等进行问卷调查,这部分调研主要针对汽修一线人员所需要的专业方面知识的调研。调查问卷专门针对一线汽修员工而设计,列出了汽车运用与维修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题目(见附件1),为了被调查人员方便填写,对每一题目列出了最多应用、较多应用、较少应用和基本不用的四个选项。 充分利用大量分布在潍坊大小汽修企业的我校多年来的毕业生的资源,通过网络电子邮件等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并给予如何填写的简单说明。下面是问卷的发放和回收的情况统计: 我们选择汽车钣喷岗位,在一线工作人员中发放70份问卷,收回了64份。 选择机修工作岗位,在一线工作人员中发放了50份问卷,收回了45份; 选择其他管理岗位,在一线员工中发放了30份问卷,收回了25份。 这些工作人员基本上都在其各自岗位上工作了半年以上,有的已超过2年,我们总共发放了150份调查问卷,总共收回134份。 我们还对5家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车间主任、生产部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进行了相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本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是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大的戏头是有效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定位于国家课程、地方管理、学校开发,其功能在于: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研究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然而,通过本次对12所中小学调研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在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存在极大盲区和偏颇,实施现状令人堪忧,部分学校形同虚设、名存实亡,课程推进举步维艰。初中尤为突出,村小更加严峻。 公立学校尚且如此,民办教育可想而知。 一、主要问题 “难”,一是难度大,二是困难多。领导认识难,教师认同难,实施过程难,评价方式难,课题开发难,课程管理更难,最终是推进“难上难”,效果“零归零”。体现在: 一差认识:课程认识错位,导致定位不明,课程计划落实不力 国家课程计划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每周3课时,课时安排遵从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但我县目

前实际是小学常1~2课时/周,初中0~1课时/周。同时,绝大多数学校和教师仍被以往的课程思维定势所束缚,还未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将其视为单纯的活动课程,或等同于学科课程。 1、课程内涵理解偏失 几乎所有学校至今搞不懂啥叫综合实践活动,弄不清综合实践活动包括指定领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非指定领域(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等),把综合实践活动包含的四大指定领域截然分割,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只上劳技课或信息技术课。更没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点在于“无本”,亮点在于“开发”。 2、劳技课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经验性的课程,它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组织学习活动的,是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条主线帮助学生选题展开的。它注重学生的活动过程,强调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互为渗透,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而劳技课是一门学科课程,它主要是传授知识与技能。劳技课仅作为非课改年级,不能作为课改年级中一门独立课程。而绝大多数学校把劳技课作为课改年级的一门独立课程来上,并视为综合实践活动课。 3、信息技术课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

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范本

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国家发展改革示范校专业建设材料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 调研报告 三门峡中专 3月16日

摘要 为了掌握三门峡地区及周边地区装备制造行业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型人才规格和数量的需求,为了解三门峡中专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和职业发展情况,在示范校建设中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对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产业升级发展,特开展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及毕业生就业调查。 调查对象:一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可能服务的相关行业企业;二是三门峡地区及周边相应的中职学校;三是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近3年的毕业生。 调查目的:首先为了了解企业对数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数量、规格要求以及招聘途径、内部人才培养途径以及与学校合作意向等问题;其次,为了了解中职学校培养数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情况、学校生源状况、学生就业及升学情况;再次为了摸清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薪金水平、岗位职责、职业生涯发展情况等。 由于调查范围较广,本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在对毕业生跟踪调查中,共发出60张调查问卷,收回54张;在对行业调查中,共发出22张调查问卷,收回22张。 经过对调查问卷的汇总和分析,得出了调研结论,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目录 1背景分析及调研目的 (3) 2调研方案设计 (3) 3调研实施 (5) 4数据分析 (6) 5调研结果与结论 (11) 6说明和建议 (13) 附件部分 (15)

一、背景分析及调研目的 1. 背景分析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经济发展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能力,把握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在机械加工行业需求情况,特开展此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型人才调查。 近年来,三门峡地区大力推动机械制造业发展,为劳动力就业和当地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全区拥有装备制造业企业2250家,职工1.6万人,资产总额达到42.2亿元,实现产值99.9亿元,利税7.1亿元,利润5.1亿元。三门峡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亿。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设备的更新换代,这些企业拥有大批先进的数控车床、数控镗床、数控铣床、数控切割、数控加工中心等机械加工装备,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解本地区制造企业对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以及本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三门峡中专组织了教师调研小组,深入三门峡地区多家企业,采用问卷、走(信)访和座谈的形式开展企业人才需求和毕业生跟踪调查,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社会调研,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汇总。 2调研目的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 一、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 1.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行业需求为依据、以能力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改革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从事中小型企业网络组建、维护和管理工作,网站开发、建设与维护工作,系统集成工作,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的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职业岗位群 1.培养规格 (1)政治思想方面 在企业访谈过程中,多数公司都毫无例外地谈到了网络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毕业生仅仅掌握已有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综合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专业素质。 尽管企业招聘时比较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但素质与经验二者并不矛盾。招聘时考虑的是工作的关联性、有效性及成本最小化,而一旦进入工作角色后,注重的不仅是曾经做过什么,更是以后能做什么,要求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应对经常变化的客观情况。 加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是一个大家都认为重要但实际上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易被察觉,也无法提供定量的分析和评价;而一旦出现问题,损失则可能很大。不少管理者抱怨有些员工跳槽太频繁,往往更多地考虑个人的待遇,而不太考虑集体和社会利益。可见,价值观的问题已经排在专业技术问题前面了 (2)知识结构方面 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与管理;掌握当前行业中主流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组建及管理和维护的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的基本知识;掌握网页设计、网站开发维护、管理的基础知识;了解相应的法律法规。 (3)职业能力方面

数控车床项目行业调研报告

数控车床项目行业调研报告 行业调研及投资分析

数控车床项目行业调研报告目录 第一章宏观环境分析 第二章行业发展概况 第三章区域内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四章重点企业调研分析 第五章重点投资项目分析 第六章总结及展望

第一章宏观环境分析 一、产业发展分析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 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加快发展 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 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紧孕育兴起,与我国制造业转 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已成为制 造业重要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推动形成 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断推出发展智能制造的新举措,通过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 协同推进,积极培育制造业未来竞争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 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大而不强的 问题突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

阵痛、增长动能转换等相互交织,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 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推进 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新型制造 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 得明显成效,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 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工艺在重点行业不 断普及,离散型行业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 流程型行业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全面普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 率大大提高;在典型行业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智 能制造新模式,为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初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目前 我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阶段。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共性 技术和核心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成熟度不高,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给能力不足, 缺乏国际性的行业巨头企业和跨界融合的智能制造人才等突出问题。 相对工业发达国家,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为复杂,形势 更为严峻,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立足国情、着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