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冲压工艺模具课程设计

冲压工艺模具课程设计

冲压工艺模具课程设计
冲压工艺模具课程设计

目录

一、止动件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3)

二、止动件冲裁工艺性分析 (4)

三、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类型确定 (5)

四、排样设计 (6)

五、计算材料的利用率 (7)

六、冲裁力与压力中心的计算 (8)

七、凸凹模刃口计算 (11)

八、模具设计及其它零件设计 (13)

九、模具装配图及零件图 (17)

一、止动件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止动件”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内容及任务:

一、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见产品图;

二、设计任务:完成该产品的冲压工艺方案、设计说明书、模具装配图及工

作零件图;

三、设计工作量:

●制定冲压工艺方案

●模具总图一张,凸模及凹模零件图2张

●设计说明书一份,20页左右

四、设计要求:

1.图纸用CAD绘制并交纸质图及电子档

2.本任务书应与说明书、图纸一同装订成册,并加封面,装入资料袋中,

否则不接收

3.设计必须认真仔细,允许讨论,但严禁抄袭、复制或复印

名称:止动件批量:大批量材料:Q235 厚度:2mm

二、止动件冲裁工艺性分析

①材料:该冲裁件的材料为Q235普通碳钢,具有较好的可冲压性能。

②零件结构:该冲裁件结构简单,形象应力也较为简单,并在转角有四处R2圆角,没有凸角,比较适合冲裁。同时,在零件中部有两个对称的规则圆孔Φ10,并且圆孔直径满足直径落料冲裁最小孔径:min d ≥1.2t(查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表3-8),min d =2.4mm 的要

求。另外圆孔和工件外形之间的距离为7mm 。满足冲裁最小间距min l ≥1.5t=3mm 的要求,所以该零件的结构满足冲裁要求。

③尺寸精度分析:零件上所有未标注的尺寸,属于自由尺寸,按照规定按照IT14级确定工件公差。孔边距12mm 的偏差为-0.11mm ,属于11级精度。查公差表可得各尺寸为:

零件外形尺寸: 6574.0-mm 、24052.0-mm 、30052.0-mm 、R30052.0- mm 、R2025.0-mm

零件内形尺寸: Φ1036.00+ mm

孔中心距:3731.031.0+

-mm

结论:此零件适合运用普通冲裁的加工。

三、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类型确定

该零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案:

①先落料,再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②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③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①: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套模具才能完成零件的加工,生产效率较低,难以满足零件大批量生产的

需求。由于零件结构简单,为提高生产效率,主要应采

用复合冲裁或级进冲裁方式。

方案②:只需要一套模具,冲压件的形位精度和尺寸易于保证,且生产效率也高。尽管模具结构较方案一复杂,但由于

零件的几何形状简单对称,凸凹模壁厚大于最小壁厚,

为便于操作,所以复合模结构采用倒装复合模及弹性卸

料方式。

方案③:也只需要一套模具,生产效率也很高,但零件的冲压精度较复合模的低。

所以,欲保证冲压件的形位精度,通过以上三种方案的分析和比较,采用方案②为佳。

四、排样设计

查表确定搭边值得:

两工件间的搭边:

1

a=2.2m;

工件边缘搭边:a=2.5m;

步距为:32.2m;

条料宽度B0

?

-=(

max

D+2a) 0?-

=65+2x2.5=70mm;

偏差值查P50表3-10得?=0.50 确定后排样图如图2所示

五、计算材料的利用率

一个步距内的材料利用率η:

裁单件材料的利用率(按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3-15)计算,即

BS

A =ηx100%=1550/(70x32.2)x100% =68.8%

式中 A —冲裁面积(mm 2);

B —条料宽度(mm );

S —步距(mm)。

查板材标准,宜选900mmx1000mm 的钢板,每张钢板可剪裁为14张条料(70mmx1000mm),每张条料可冲378个工件,则总η为:

总η=BL

nA 1×100% =

100090015503785??×100% = 65.1%

试中:n ——一张板料(或带料、条料)上的冲裁件总数目; A 1——一个冲裁件的实际面积(mm 2);

B ——板料(或带料、条料)宽度(mm );

L ——板料(或带料、条料)长度(mm )。

六、冲裁力与压力中心的计算

1、冲裁力

6.1.1落料力 总F = F 1=b KLt τ=1. 3×215.96×2×450

=252.67(KN )

式中:

F 落——落料力(N );

L ——冲裁周边的长度(mm );

T ——材料厚度;

b τ——材料的搞剪强度(Mpa ),查表退火Q235材料钢为

450Mpa,未退火时为350MPa ;

K ——系数,一般取K=1.3。

6.1.2冲孔力 冲F =KLt b τ=Lt b σ =1.3x27x3.14x10x2x450

=74.48(KN)

其中:d 为冲孔直径,27x3.14为两个孔圆周长。

2、卸料力

落卸卸F F F =

式中:K 卸—卸料力因数,其值由[2]表2-15查得K 卸=0.05。

则卸料力:F 卸=6×0. 055 ×37.24

=12.30(KN)

3、推件力

推件力计算按公式:F 推=nK 推F 冲

式中:K推—推件力因数,其值查表得K推=0.05;

n—卡在凹内的工件数,n=4。

推件力则为:

F推=6×0.055×37.24

=12.30 (KN)

其中n=6是因有两个孔.

4、模具总冲压力为:

F总= F落+

F F卸+F压

=252.67+74.48+12.30+12.30

=351.75KN

5、压力中心为:

模具压力中心是指冲压时诸冲压力合力的作用点位置。为了确保压力机和模具正常工作,应使冲模的压力中心与压力机滑快的中心相重合。否则,会使冲模和压力机滑块产生偏心载荷,使滑块和导轨间产生过大的磨损,模具导向零件加速磨损,减低模具和压力机的使用寿命。冲模的压力中心,的按下述原则确定:

(1)对称形状的单个冲裁件,冲模的压力中心就是冲裁件的几何中心。

(2)工件形状相同且分布位置对称时,冲模的压力中心与零件的对称中心相重合。

(3)形状复杂的零件,多孔冲模,级进模的压力中心可用解析法求出冲模压力中心。

6.5.1如图3所表示

由于工件x 方向对称,故压力中心X0=32.5mm ;

由于工件x 方向对称,故0y =876543218877665544332211L L L L L L L L Y L Y L Y L Y L Y L Y L Y L Y L ++++++++++++++ 其中:mm L 241= mm y 121=

mm L 602= mm y 02=

mm L 243= mm y 123=

mm L 3.114= mm y 244=

mm L 605= mm r y 97.21sin 5==α

其中r=32,a=445.13225.465==r l ,

a 为弧度,转换度数为008.82)28.6445.1(360=?

mm L 3.116= mm y 246=

mm L 4.317= mm y 127=

mm L 4.318= mm y 128=

计算时,忽略边缘4-R 2圆角。

故:y=14.17mm

由以上计算可知冲压件压力中心坐标为(32.5,14.17)。

七.凸凹模刃口计算

7.1 落料模具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

落料部分以落料凹模为基准计算,凹模磨损后,刃口部分尺寸都增大,因此均属于A 类尺寸。零件图中落料部分的尺寸偏差如下:

mm 0

74.065- mm 052.024- mm 052.030- mm R 052.030- mm R 025.02- 查(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表3-4)可知:

凸模和凹模最小间隙为:mm Z 22.0min =

凸模和凹模最大间隙为:mm Z 26.0max =;

查(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表3-5)可知因数X 为:

5.050.0=≥?x 时,当

当?<0.50时,x=0.75

查(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表3-8)可知:

()40

max ?+?-=x A A d ()185.00

74.00max 63.6474.05.06565++=?-=d ()13.004/52.00

74.2352.05.02424++=?-=d ()13.004

/52.0074.2952.05.03030++=?-=d ()063.00

4/25.00281.125.075.02++=?-=d R 落料部分相应的凸模尺寸按凹模尺寸配制,保证其双面间隙为:0.22mm ~0.26mm 。

7.2 冲孔模具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

冲Φ10的孔时,凸模外形为圆孔,故模具采用凸、凹模分开的

加工的方法制造,以冲孔凸模为基准计算,其凸、凹模刃口部分尺寸计算如下:

查(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表3-4)可知:

凸模和凹模最小间隙为:mm Z 22.0min =

凸模和凹模最大间隙为:mm Z 26.0max =

查(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 表3-5)得因数x 为: x=0.5

查(互换性及其测量技术 标准公差表)得:凸模按IT6,凹模按IT7级查,可知:mm p 011.0=δ mm d 018.0=δ

校核:mm Z Z 040.0220.0260.0min max =-=- mm d p 039.0018.0011.0=+=+δδ 满足:d p Z Z δδ+≥-m in m ax 条件

查(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 表3-6)得:

凸模尺寸计算:()0min p

x d d p δ-?+= =(10+0.5x0.36)0011.0- mm

=10.180011.0-mm

凹模尺寸计算:d

Z d d p d δ

++=0min )( =(10.18+0.22)018

.00+mm

=10.40018

.00+mm

孔心距尺寸计算:

两圆孔之间的位置公差?为0.62mm

查(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表3-5)可知因数X 为:x=0.5 查(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 表3-6)得:

2)2/(min d

d L L δ±?+==(37-0.31+0.5x0.52)± 0.125x0.52mm

=37±0.078mm

八、模具设计及其它零件设计

8.1 工作零件结构尺寸

落料凹模板尺寸:

落料凹模厚度:H=ks (≥8mm )

式中:s ——垂直于送料方向凹模型孔壁间最大距离 K ——由b 和材料厚度t 决定的凹模厚度系数 则:s=65mm

查表3-15知,k=0.28 H=0.28x65=18.2mm

落料凹模壁厚:C ≥(1.5~2)H

=(1.5~2)x18.2

=(27.3~36.4)mm

则取:C=30mm

查标准JB/6743.1-94: 凹模板宽B=125mm

送料方向的凹模长度:L=212s s +

式中:1s ——送料方向的凹模刃壁间最大距离;

2s ——送料方向的凹模刃壁之凹模边缘的最小距

离,其值查(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 表3-14)。

得:2s =30mm A=65+2x12=89mm

查表(GB/T2863.2-81)

确定凹模板外形为:125x125x20(mm )

凸凹模长度为:L=h h h ++21=16+10+16=42(mm )

其中:1h ——凸凹模固定板厚度,取16mm

2

h ——弹性卸料板厚度, 取10mm

H ——增加长度(包括凸模进入凹模深度,

弹性元件安装高度等),取16mm 凸

凹模外刃口间薄壁校核:查表可知

冲裁结构的凸凹模内外刃口最小壁

厚7mm,根据强度要求查表可知,该

壁厚为4.9mm<7mm,故该凸凹模强度

足够。

冲孔凸模高度尺寸: L=321h h h ++=14+10+25=49mm

其中: 1h ——凸模固定板厚度,14mm

2

h ——卸料板厚度, 10mm 3

h ——附加长度(包括总修模量,凸模进入凹模深度,模具

闭合下的安全距离),25mm 凸模板强度校核: 该凸模长径比为:9.41049==d L <10

所以此凸模不属于细长杆,强度足够。

8.2 其他模具零件结构尺寸和模架的选定

根据倒装复合模形式特点:凹模板尺寸并查标准JB /T-6743.1-94,确定其他模具模板尺寸列于表中:

根据模具零件结构尺寸,查表GB/T2855.5-90选取后侧导柱125X125标准模架一副。

8.3 弹性元件选择

由于卸料力为7.96KN

采用四根螺旋压缩弹簧作为弹性元件

则每根弹簧承受的力为1.99KN

采用螺旋压缩弹簧,查标准(GB/1089-80)可知:

我们可选用10X45X130的弹簧

材料为60Si2MnA,热处理硬度为HRC 43~48,弹簧两端拼紧并磨平。

主要尺寸: 10——簧丝直径,mm

45——弹簧中径,mm

130——弹簧自由度,mm

其他参数为:

工作极限负载F f :5170N

工作极限负荷下变形量h f :35.3mm

弹簧圈数n :7.5

设置工作行程:h 工作:15mm

弹簧每圈最大压缩量:mm n h f 73.45.7/5.35== 弹簧每圈预压缩量:1990/5170X4.73=1.82mm 弹簧每圈剩余压缩量:4.73-1.82=2.91mm 弹簧的预压缩量:1.82Xn=1.82X7.5=13.65mm

弹簧的剩余压缩量:2.91Xn=2.91X7.5=21.83mm

>工作h =15mm

弹簧总的压缩量:修模工作预总h h h h ++=

=13.65+15+6=34.65mm

校核:总h h f >=3.35 在卸料力的作用下弹簧未压死,

所以选的弹簧尺寸合适。

弹簧的安装长度: 预自由安h h h -=

=130-13.65=116.35mm

8.4 冲床的选定

根据总冲压力F 总=358.52KN ,模具闭合高度,冲床工作台面尺寸

等,并结合现有设备,选用J23-63开式双柱可倾冲床,并在工

作台面上备制垫块。其主要工艺参数如下:

公称压力:630KN

滑块行程:130mm

行程次数:50次/分

最大闭合高度:360mm

连杆长度:80mm

工作台尺寸(前后X左右):480mmX710mm

九.零件总装配图

模具装配图

模具零件图冲孔凸模

落料凹模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范例

【范例】 (1)题目:东风EQ-1090汽车储气简支架 (2)原始数据 数据如图7—1所示。大批量生产,材料为Q215,t=3mm。 图7-1零件图 (3)工艺分析 此工件既有冲孔,又有落料两个工序。材料为Q235、t=3mm的碳素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工件结构中等复杂,有一个直径φ44mm的圆孔,一个60mm×26mm、圆角半径为R6mm的长方形孔和两个直径13mm的椭圆孔。此工件满足冲裁的加工要求,孔与孔、孔与工件边缘之间的最小壁厚大于8mm。工件的尺寸落料按ITll级,冲孔按IT10级计算。尺寸精度一般,普通冲裁完全能满足要求。 (4)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①方案种类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孑L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冲孔,后落料。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一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三:采用落料一冲孔同时进行的复合模生产。 ②方案的比较各方案的特点及比较如下。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副模具,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效率低,且更重要的是在第一道工序完成后,进入第二道工序必然会增大误差,使工件精度、质量大打折扣,达不到所需的要求,难以满足生产需要。故而不选此方案。

方案二:级进模是一种多工位、效率高的加工方法。但级进模轮廓尺寸较大,制造复杂,成本较高,一般适用于大批量、小型冲压件。而本工件尺寸轮廓较大,采用此方案,势必会增大模具尺寸,使加工难度提高,因而也排除此方案。 方案三:只需要一套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要求都能满足,模具轮廓尺寸较小、模具的制造成本不高。故本方案用先冲孔后落料的方法。 ③方案的确定综上所述,本套模具采用冲孔一落料复合模。 (5)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复合模有两种结构形式,正装式复合模和倒装式复合模。分析该工件成形后脱模方便性,正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下模,需向上推出工件,取件不方便。倒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上模,只需在上模装一副推件装置,故采用倒装式复合模。 图7 2粗画排样图 (6)工艺尺寸计算 ①排样设计 a .排样方法的确定根据工件的形状。确定采用无废料排样的方法不可能做到,但能采用有废料和少废料的排样方法。经多次排样计算决定采用直对排法,初画排样图如图7 2所示。 b .确定搭边值查表,取最小搭边值:工件间a l =2.8,侧面a=3.2。 考虑到工件的尺寸比较大,在冲压过程中须在两边设置压边值,则应取。a=5;为了方便计算取a l =3。 c. 确定条料步距步距:257.5mm ,宽度:250+5+5=260mm . d .条料的利用率 21752052.35%257.5260 η?==? e .画出排样图根据以上资料画出排样图,如图7-3所示。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一

第一章概述 内容简介: 本章讲述冲压冲压模具设计的基础知识。涉及冲压和冲模概念、冲压工序和冲模分类;常见冲压设备及工作原理、选用原则;冲压成形基本原理和规律;冲压成形性能及常见冲压材料;模具材料种类;模具制造特点、模具零件加工方法及应用等。 章节内容: 1.1冲压的定义 1.2冲压工序分类 1.3冲压工艺的特点及其应用 1.4冲压变形的理论基础 1.5冲压用板料 1.6冲压设备简介 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冲压和冲模概念、冲压工序和冲模分类; 2.认识常见冲压设备,掌握选用原则; 3.了解屈服准则、塑性变形时应力应变关系、体积不变条件、硬化规律、等冲压成形基本规律; 4.了解冲压成形性能与机械性能关系; 5.认识模具制造特点,掌握模具零件加工方法。 重点内容: 冲压成形基本概念、冲压设备及选用、冲压成形基本规律及应用、冲压成形性能与机械性能关系、常用模具零件加工方法及应用。 难点内容: 冲压成形基本规律、冲压成形性能与机械性能关系。

主要参考书: [1] 王同海.实用冲压设计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 冯炳尧.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下载> 1-1什么是冲压加工? 1-2 冲压加工又何特点? 1-3冲压加工又哪几种类型? 1-4什么是分离工序? 1-5 什么是塑性变形工序? 1-6 我国冲压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怎么样的? 1-7 常用的冲压设备有哪几种? 1-8 通用曲柄压力机的工作原理是怎么样的? 1-9 选用冲压设备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10怎样根据冲压工艺来选择压力机的种类? 1-11怎样选择压力机规格大小? 1-12如何正确使用压力机? 1-13使用时如何正确地调整压力机? 1-14冲压材料常用的备料设备有哪些? 1-15剪板机由哪几部分组成? 1-16如何正确使用剪板机? 例题与解答: [1]冲压塑性变形辅助分析 [2]拉深变形中的变形趋向:注意变形过程、变形区与传力区、变形缺陷 电子教材 1.1 冲压的定义 冲压是利用冲模在冲压设备上对板料施加压力(或拉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制件的加工方法。冲压加工的对象一般为金属板料(或带料)、薄壁管、薄型材等,板厚方向的变形一般不侧重考虑,因此也称为板料冲压,

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模具课题设计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引言 在工业产品中,板材件占据了一个大比例。许许多多的机械零件,产品覆盖件都是用板料加工而成的,因此,研究板料的成形方法对产品的设计与加工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在的板材成形方法有许许多多种,其中冷冲压占据很大的一部分。冷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冲模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要的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冷冲压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分离工序是指使板料按一定的轮廓线分离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切断面质量的冲压件的工序;成形工序是指使坯料在不破裂的条件下产生塑性变形而获得一定形状和尺寸冲压件的工序。 冷冲压过程主要依靠冲模和压力设备完成加工的,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生产率很高,操作简单。而且产品壁薄、质量轻、刚度好、可以加工成形复杂的零件,小到钟表的秒针,大到汽车纵梁,覆盖件等。 冷冲压与其他加工方法相比具有独到的特点,所以在工业生产中,尤其在大批量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 本课程即将结束之时,为了了解冲压工艺的基本原理,掌握冲压工艺的编制和模具的设计,我将选择了一个垫片零件。通过设计冲裁模实现零件的大规模的生产与制造。

目录 引言 .............................................................................................................. I 一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1) 1.1 零件要求 (1) 1.2 冲裁件的工艺性分析 (1) 1.3 冲裁工艺方案的设定 (2) 二冲模设计相关计算 (2) 2.1 排样的相关设计与计算 (2) 2.2 冲裁力的计算 (3) 2.3 冲裁压力中心的计算 (4) 2.4 冲裁模刃口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4) 2.5主要零件的尺寸计算 (5) 三定位装置的设计 (7) 3.1 横向送料定位装置设计 (7) 3.2 纵向送料定位装置的设计 (8) 四标准件的选用 (9) 4.1 模座选用 (9) 4.2 压力机选用 (10) 4.3 紧固件选择 (10) 五模具加工工艺 (11) 5.1 凸模加工工艺 (11) 5.2 凹模加工工艺 (11)

冷冲压模具设计实例

A冷冲压模具设计实例 工件名称:手柄 工件简图: 生产批量:中批量 材料:Q235-A钢 材料厚度:1.2mm 1、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此工件只有落料和冲孔两个工序。材料为Q235-A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工件结构相对简单,有一个φ8mm的孔和5个φ5mm的孔;孔与孔、孔与边缘之间的距离也满足要求,最小壁厚为3.5mm(大端4个φ5mm的孔与φ8mm孔、φ5mm的孔与R16mm外圆之间的壁厚)。工件的尺寸全部为自由公差,可看作IT14级,尺寸精度较低,普通冲裁完全能满足要求。 2、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两道工序两副模具,成本高而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中批量生产要求。方案二只需一副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都较高,但工件最小壁厚 3.5mm 接近凸凹模许用最小壁厚3.2mm,模具强度较差,制造难度大,并且冲压后成品件留在模具上,在清理模具上的物料时会影响冲压速度,操作不方便。方案三也只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工件精度也能满足要求。通过对上述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该件的冲压生产采用方案三为佳。 3、主要设计计算 (1)排样方式的确定及其计算 设计级进模,首先要设计条料排样图。手柄的形状具有一头大一头小的特点,直排时材料利用率低,应采用直对排,如图8.2.2手柄排样图所示的排样方法,设计成隔位冲压,可显著地减少废料。隔位冲压就是将第一遍冲压以后的条料水平方向旋转180°,再冲第二遍,在第一次冲裁的间隔中冲裁出第二部分工件。搭边值取 2.5mm和 3.5mm,条料宽度为

冲压工艺与模具课程设计——垫片倒装复合模

说 明 书 设计题目:倒装复合模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10材料***** 学号:*********** 设计者:Yeshuai 指导老师:****** 井冈山大学

2013年4月19日

目录 摘要 0 前言 0 第一章设计任务及确定工艺方案 (1) 1.1 零件设计任务 (1) 1.2 零件工艺性分析 (1) 1.3 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2) 第二章排样图设计及材料利用率分析 (3) 2.1 排样设计 (3) 2.2 材料利用率分析 (3) 第三章计算冲压力、压力中心和冲压设备的选用和校核 (4) 3.1 计算冲压力 (4) 3.2 冲压设备的选用 (5) 第四章刃口尺寸计算 (6) 4.1 落料(外形) (7) 4.2 冲孔(内形) (8) 第五章冲裁模具零件及结构的详细设计 (9) 5.1凹模设计: (9) 5.2 凸模设计: (10) 5.3 凸凹模计算 (12) 5.4 模座的选用及标准件的选取 (13) 5.4.1模架的选用 (13) 5.4.2 凸模固定板 (13) 5.4.3 卸料板 (13) 5.4.4 垫板的确定 (13) 5.4.5 模柄的选择 (13) 5.4.6 螺栓销钉的选择 (14) 5.4.7 卸料装置中弹性元件的选择 (14) 第六章模具零件制造加工 (14) 6.1 模具零件的加工 (14) 6.2 模具的装配 (19) 参考文献 (20)

摘要 本次设计的内容为冲裁模,完成落料、冲孔两道工序。模具为倒装复合模结构,由打杆推动顶件块从而顶出制件,橡胶垫驱动的卸料板卸除条料。排样方式为单斜排,由挡料销和导料销定位、导向。模架为后侧导柱矩形模架,凸缘式模柄。选择典型组合,查国家标准GB2873.1,生成装配图和相关的零件图。 关键词:落料冲孔倒装单斜排 前言 冷冲模毕业设计是在理论教学之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会用课堂学到的知识解决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冲压工艺理论知识,分析解决一般的冲压过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和掌握冲压模具设计的一般过程、方法、步骤及零件加工工艺,进一步熟悉冲压模具的类型及结构和零件加工方法,在熟悉相关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基础上,提高学生正确查找、判断、选择相关技术参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标准及规范意识,归纳出与相关的冷冲模工作岗位对职业的能力要求,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优秀]

前言 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模具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模具是冲压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冲压件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等,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直接关系.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我国的冲压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与市场需要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些主要表现在飞行器钣金件、高档轿车和大中型汽车覆盖件模具及高精度冲模方面,无论在设计还是加工工艺和能力方面,都有较大差距.覆盖件模具,具有设计和制造难度大,质量和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可代表覆盖件模具的水平.虽然在设计制造方法和手段方面已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模具结构功能方面也接近国际水平,在模具国产化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但在制造质量、精度、制造周期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模具品种.有代表性的是集机电一体化的铁芯精密自动阀片多功能模具,已基本达到国际水平. 因此我们在学习完《飞机钣金成形原理和工艺》等模具相关基础课程后,安排了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以帮助我们掌握模具设计的过程,为以后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设计内容 一、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图1 零件图 1)零件的尺寸精度分析如图1所示零件图,该零件外形尺寸为R11,19;内孔尺寸为R3,6,均未标注公差,公差等级选用IT14级,则用一般精度的模具即可满足制件的精度要求. 2)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零件形状简单,适合冲裁成形. 3)制件材料分析制件材料为45钢,抗剪强度为432~549米pa,抗拉强度为540~685米pa,伸长率为16%.适合冲压成形. 综合以上分析,得到最终结论:该制件可以用冲压生产的方式进行生产.但有几点应注意: 1)孔与零件左边缘最近处仅为2米米,在设计模具是应加以注意. 2)制件较小,从安全方面考虑,要采取适当的取件方式. 3)有一定批量,应重视模具材料和结构的选择,保证一定的模具寿命. 二、工艺方案的确定 由零件图可知,该制件需落料和冲孔两种冲压工艺,设计模具时可有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再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三:落料和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范例

【范例】 (1)题目:东风EQ-1090汽车储气简支架 (2)原始数据 数据如图7—1所示。大批量生产,材料为Q215,t=3mm。 图7-1零件图 (3)工艺分析 此工件既有冲孔,又有落料两个工序。材料为Q235、t=3mm的碳素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工件结构中等复杂,有一个直径φ44mm的圆孔,一个60mm×26mm、圆角半径为R6mm的长方形孔和两个直径13mm的椭圆孔。此工件满足冲裁的加工要求,孔与孔、孔与工件边缘之间的最小壁厚大于8mm。工件的尺寸落料按ITll级,冲孔按IT10级计算。尺寸精度一般,普通冲裁完全能满足要求。 (4)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①方案种类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孑L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冲孔,后落料。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一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三:采用落料一冲孔同时进行的复合模生产。 ②方案的比较各方案的特点及比较如下。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副模具,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效率低,且更重要的是在第一道工序完成后,进入第二道工序必然会增大误差,使工件精度、质量大打折扣,达不到所需的要求,难以满足生产需

要。故而不选此方案。 方案二:级进模是一种多工位、效率高的加工方法。但级进模轮廓尺寸较大,制造复杂,成本较高,一般适用于大批量、小型冲压件。而本工件尺寸轮廓较大,采用此方案,势必会增大模具尺寸,使加工难度提高,因而也排除此方案。 方案三:只需要一套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要求都能满足,模具轮廓尺寸较小、模具的制造成本不高。故本方案用先冲孔后落料的方法。 ③方案的确定综上所述,本套模具采用冲孔一落料复合模。 (5)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复合模有两种结构形式,正装式复合模和倒装式复合模。分析该工件成形后脱模方便性,正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下模,需向上推出工件,取件不方便。倒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上模,只需在上模装一副推件装置,故采用倒装式复合模。 图7 2粗画排样图 (6)工艺尺寸计算 ①排样设计 a.排样方法的确定根据工件的形状。确定采用无废料排样的方法不可能做到,但能采用有废料和少废料的排样方法。经多次排样计算决定采用直对排法,初画排样图如图7 2所示。 b.确定搭边值查表,取最小搭边值:工件间a l =2.8,侧面a=3.2。 考虑到工件的尺寸比较大,在冲压过程中须在两边设置压边值,则应取。a=5;为了方便计算取al =3。 c. 确定条料步距步距:257.5mm,宽度:250+5+5=260mm . d.条料的利用率 21752052.35%257.5260 η?==? e.画出排样图根据以上资料画出排样图,如图7-3所示。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冲压模具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设计课题:工件如下图所示,材料Q235,板料厚度1mm,年产量8万件,表面不允许有明显的划痕。设计成型零件的模具。 技术要求:未注圆角为R1;未注公差为IT14级;材料厚度t=1mm 一、冲压工艺分析 1、该零件的材料是Q235,是普通的碳素工具钢,板厚为1mm,具有良好 的可冲压性能。 2、该零件结构简单,并在转角处有R1的圆角,所冲的三个孔都是Φ5的 尺寸,工艺性比较好,整个工件的结构工艺性好。 3、尺寸精度,零件上的三个孔的尺寸精度为IT12~13级,三个孔的位置 精度是IT11~12级,其余尺寸的公差为IT12~14,精度比较低。 结论:适合冲压生产。 二、工艺方案确定 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有以下3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采用单工序模具生产。 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幅模具,成本高而生产率低,难以满足中批量生产需求。

方案二只需一副模具,工件精度及生产效率都较高。 方案三也只需要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但位置精度不如复合模具冲裁精度高。 通过对上述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成型该零件应该采用方案二复合模具成型。 三、确定模具类型及结构形式 1、该零件质量要求不高,板的厚度有1mm, 孔边距有6mm,所以可以选用 倒装复合模。 2、定位方式的选择:控制条料的送进方向采用两个导料销,控制条料的 送进步距采用挡料销。 3、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采用弹性卸料。下出件,上模刚性顶件。 4、导向方式的选择:为了方便操作,该模具采用后侧导柱的导向方式。 冲压件的形状简单、精度要求不高、生产批量为中批量,为了使得模具寿命较高,采用有导向、弹性卸料、下出件的模具结构形式。 四、工艺计算 1、确定最佳排样方式,并计算材料利用率,选择板料规格。 该零件为近似矩形零件,设计排样1、排样2三种排样方式,如图:排样1: 排样2:

冷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冲模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4年

一、课程设计目的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借助于图册和相关的设计资料培养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得到: (1)巩固和扩大本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 (2)掌握设计冲压模的一般程序; (3)学习制定中等复杂冲压件的工艺规程; (4)学会绘制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 (5)培养设计、计算、制图(包括计算机绘图)、查阅资料的能力。 二、任务 依据一张给定的冲压件零件图,完成如下工作: (1)分析冲压件的生产工艺过程,选择最佳的工艺方案; (2)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 (3)设计所给零件的冲压成形模具一套,给出总装配图一张,主要零件图若干张; (4)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5)填写工艺卡片一份。 三、要求 (1)工艺分析要合理,方案选择即要满足技术要求,又要考虑经济效益; (2)图纸设计要采用计算机绘图,按国标设计,图纸规范、清晰;

(3)设计说明书要计算机打印,层次清楚,语句通顺,计算数据要完整、准确; (4)工艺卡填写完与说明书一起装订(放在最后一页)。 四、设计过程 (一)工艺设计过程: 1、工艺性分析:包括对零件图分析(零件形状,尺寸精 度,材料要求等)、工艺性分析; 2、对总体工艺方案分析:基本工序分析,工序顺序与数 目分析,工序组合及模具型式选择分析,进行方案比 较; 3、工序设计和工序尺寸计算(画出必要的工序简图); 4、工艺计算: (1)材料排样和裁板宽计算; (2)弹性元件计算; (3)冲压工艺计算; (4)压力中心计算; (5)冲模工作零件尺寸计算; (二)确定模具总体结构 1、确定模具结构形式; (1)模具类型选择; (2)操作方式选择; (3)材料送进、定位方式选择;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设计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冲孔模具设计 课程名称: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王宇学号:20114526 学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班级:材型一班指导教师:宋继顺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2) 二、工艺分析 (2) 2.1.1材料分析 (2) 08#钢为极软的碳素钢,强度、硬度很低,而韧性和塑性极高,具有良好的深冲、拉延、弯曲和镦粗等冷加工性能、焊接性能。但存在时效敏感性,淬硬性及淬透性极低。大多 轧制成高精度的薄板或冷轧钢带用以制造易加工成形,强度低的深冲压或深拉延的覆盖 零件和焊接构件。 (2) 2.1.2结构分析 (3) 2.1.3确定精度 (3) 三、工艺计算 (4) 刃口尺寸计算 (4) 3.2对于孔φ730+0.08 (5) 3.3冲裁力 (5) 对于直径为φ73的孔 (6) 3.4压力中心的计算 (7) 四、设备选择 (7) 4.1压力机的选择 (7) 4.1.1依据滑块的驱动力分类 (7) 4.1.2依据滑块的数目分类 (8) 4.1.3依据滑块的驱动机构分类 (8) 4.1.4依据滑块驱动机构的配置分类 (8) 4.1.5依据机架的形式来分类 (8) 4.2其他零部件的选择 (8) 五、装配图及零件图绘制 (9) 六、参考文献 (10)

一、课程设计目的 二、工艺分析 冲压件的工艺性是指冲压件对冲压工艺的适应性。冲裁件的工艺性是否合理,对冲裁件的质量、模具寿命和生产率有很大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对冲压件工艺性影响最大的几何形状尺寸和精度要求。良好的冲压工艺性应能满足材料较省、工序较少、模具加工较容易、寿命较高、操作方便及产品质量稳定等要求。 图1.1 零件 Fig1.1 Parts 2.1.1材料分析 材料:08#钢 材料厚度:0.6mm 生产为大批量生产, 08#钢为极软的碳素钢,强度、硬度很低,而韧性和塑性极高,具有良好的深冲、拉延、弯曲和镦粗等冷加工性能、焊接性能。但存在时效敏感性,淬硬性及淬透性极低。大多轧制成高精度的薄板或冷轧钢带用以制造易加工成形,强度低的深冲压或深拉延的覆盖零件和焊接构件。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垫片(完整版)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题目:垫片复合模设计 黎明大学机电工程系 11模具设计与制造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3.06.18 题目:

完成图示冲裁件的冲裁工艺性分析并确定其冲裁工艺方案。已知材料为Q235钢,材料厚度0.5mm ,生产批量为大批量。 一.冲件冲裁工艺性分析 1,材料分析 Q235为普通碳素结构钢,具有较好的冲裁成形性能。 2,结构分析 零件结构简单对称,外形均有圆弧连接过度,对冲裁加工较为有利。 孔与孔之间、孔与零件之间的最小距离满足c>1.5t 要求。 (25.932 5 .429=--= c 1.5t=0.75) 3,精度分析 零件图上所有未注公差的尺寸,属于自由尺寸,可按IT14级确定工件尺寸的公差。 二.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零件为一落料冲孔件,可提出的加工方案如下: 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采用两套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由于所设计的零件结构简单,为提高生产效率,主要应采用复合冲裁或级进冲裁方式。但为了模具制造方便,最后决定采用复合冲裁进行生产。 由工件尺寸可知,为便于操作,所以复合模结构采用倒装复合模。

三.模具设计计算 1,材料利用率的计算及排样图的绘制 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表2.5.2,确定搭边值: 两工件间的搭边:a=0.8mm; 工件边缘搭边:a1=1mm; 歩距为:29.18mm; 条料宽度B=【Dmax+2a1】°-δ =[29+2×1]°-0.4 =31°-0.4mm 图2排样图 确定后排样图如图2所示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应用

2017-2018-1 学期 XXXX学院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报告 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日期 ____________ 年月—日

冲压工艺与模具的发展应用 摘要:模具是工业生产中积极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特殊的基础工艺装备,工业要发 展,模具须先行。没有高水平的模具,就没有高水平的工业产品。现在,模具工业水平既是衡量一个制造业国家水平高低的重要的标志,也是一个工业国家产品保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之一。本文主要介绍冲压工艺及模具当前的状况以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冲压模具现状发展应用 1概述 1.1冲压的概念 冲压(sheet metal forming;stamping)利用模具在压力机上将金属板材制成各种板片状零件和壳体、容器类工件,或将管件制成各种管状工件。这类在冷态进行的成型工艺方法称为冷冲压,简称冲压。 冲压加工是借助于常规或专用冲压设备的动力,使板料在模具里直接受到变形力并进行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生产技术。板料,模具和设备是冲压加工的三要素。按冲压加工温度分为热冲压和冷冲压。前者适合变形抗力高,塑性较差的板料加工;后者则在室温下进行,是薄板常用的冲压方法。它是金属塑性加工(或压力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也隶属于材料成型工程技术。 冲压所使用的模具称为冲压模具,简称冲模。冲模是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批量加工成所需冲件的专用工具。冲模在冲压中至关重要,没有符合要求的冲模, 批量冲压生产就难以进行;没有先进的冲模,先进的冲压工艺就无法实现。冲压工艺与模具、冲压设备和冲压材料构成冲压加工的三要素,只有它们相互结合才能得出冲 压件[1]。 1.2冲压的特点 冲压是高效的生产方法,采用复合模,尤其是多工位级进模,可在一台压力机(单工位或多工位的)上完成多道冲压工序,实现由带料开卷、矫平、冲裁到成形、精整的全自动生产。生产效率高,劳动条件好,生产成本低,一般每分钟可生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1、冲压件工艺性分析--------------2 2、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2 3、必要的工艺计算---------------3(1)排样的设计----------------3(2)计算凸、凹模刃口尺寸-----------4 (3)冲压力的确定---------------7 (4)压力中心的确定--------------7 4、模具总体设计----------------7 5、模具主要零件结构的设计-----------7 (1)落料凸、凹模的结构设计----------8 (2)卸料装置的设计--------------10 6、模架的设计----------------11 7、冲压设备的选择---------------14 8、绘制模具总装图---------------14 参考文献-------------------16

冲孔落料模具设计 工件名称: 生产批量:大批量 材料:10钢 厚度:1.5mm 工件简图:如图所示 一、冲压件的工艺分析 该零件形状简单,是由圆弧和直线组成,是以拉深件(半成品)为毛坯,经过冲孔落料得到。冲裁件内外形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为IT11-IT14,零件图上尺寸均未标注尺寸偏差属未注公差可按IT14级 确定工件的公差。差公差表各尺寸为:000.30 00.740.7400.2562532R φ+---、、4、。 结论:可以进行冲裁加工。

二、工艺方案的确定 该零件所需的冲压工序为冲孔和落料,可拟定出一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用简单模分两次加工,即冲孔——落料。 方案二:冲孔、落料复合模具。 方案三:冲孔、落料级进模具。 采用方案一,生产率底,工件的累计误差大,操作方便,由于该零件为大批量生产,方案二和方案三更具优越性。复合模具的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容易保证,且生产率也高,尽管结构比较复杂,但由于零件的几何形状简单,模具制造并不困难。级进模随生产率高,但零件的冲裁精度稍差,欲保证冲压件的形位精度需要在模具上设置导正销导正,故模具制造,安装较复合模具复杂。通过对上述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 该零件的冲压件生产采用方案二的复合模为佳。 三、必要的工艺计算 1、由该零件为半成品的冲压件故不用设计排样 2、计算凸,凹模刃口尺寸,查《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表 2.4得间隙值min max 0.1320.24Z mm Z mm ==、 1)孔4φ凸、凹模尺寸计算 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由于制件结构简单,精度要求不高,所以采用凸模凹模分开加工的方法制作凸、凹模。其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如下: 查表2.5得凸,凹模制造公差: 0.020.02mm mm δδ==凹凸、 校核: max min 0.240.1320.108z z -=-=+0.04mm δδ=凹凸而 满足ma x min -+Z Z δδ≥凹凸的条件。 查《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表2.6得:IT14级时磨损系数X=0.5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复合模)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题目:冲孔、落料复合模 姓名:史梁君 指导老师:李** 材料工程系 09模具设计与制造 2011.5.1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2) 二、冲压工艺性及工艺方案的确定 (3) 三、主要设计计算 (4) 四、模具总体设计 (8) 五、主要零部件设计 (8) 六、冲压设备的选定 (12) 七、设计小结 (13) 八、参考文献 (13)

一、课程设计任务 姓名:叶** 班级:09模具学号: 一、题目:冲孔、落料复合模 二、零件: 材料:Q235 厚度:2.0mm 批量:大批量 三、任务内容: (一)工艺设计 1、工艺审查与工艺分析 2、工艺计算: 毛胚计算 工序件计算或排样图 3、工艺方案的确定 工序的确定 基准和定位方式的选择 (二)模具设计 1、总图 2、零件图

二、冲压工艺性及工艺方案的确定 一、工艺性分析 1、材料零件的材料为Q235普通碳素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 2、结构该零件属于较典型冲裁件,形状简单对称。孔边距远大于凸、凹模允许的最小壁厚(见参考文献 ①表2.9.5),故可以考虑复合冲压工序。 3、精度零件外形:80±0.07属于10级精度,60±0.05属于9级精度。零件内形: 16060.00 Φ+属9级精度。孔间距:42±0.08属11级精度(均由参考文献精度②附录一查得)。因零件边有90o的尖角,应以圆弧过渡,查参考文献①表2.7.1取r=0.5mm。零件精度较高,模具按六、七级制造可达到尺寸精度要求。 4、结论可以冲裁。 二、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该零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①:先落料、再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②: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③:冲孔—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①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套模具才能完成零件的加工,生产效率较低,难以满足零件大批量生

冲压工艺模具课程设计

目录 一、止动件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3) 二、止动件冲裁工艺性分析 (4) 三、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类型确定 (5) 四、排样设计 (6) 五、计算材料的利用率 (7) 六、冲裁力与压力中心的计算 (8) 七、凸凹模刃口计算 (11) 八、模具设计及其它零件设计 (13) 九、模具装配图及零件图 (17)

一、止动件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止动件”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内容及任务: 一、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见产品图; 二、设计任务:完成该产品的冲压工艺方案、设计说明书、模具装配图及工 作零件图; 三、设计工作量: ●制定冲压工艺方案 ●模具总图一张,凸模及凹模零件图2张 ●设计说明书一份,20页左右 四、设计要求: 1.图纸用CAD绘制并交纸质图及电子档 2.本任务书应与说明书、图纸一同装订成册,并加封面,装入资料袋中, 否则不接收 3.设计必须认真仔细,允许讨论,但严禁抄袭、复制或复印 名称:止动件批量:大批量材料:Q235 厚度:2mm

二、止动件冲裁工艺性分析 ①材料:该冲裁件的材料为Q235普通碳钢,具有较好的可冲压性能。 ②零件结构:该冲裁件结构简单,形象应力也较为简单,并在转角有四处R2圆角,没有凸角,比较适合冲裁。同时,在零件中部有两个对称的规则圆孔Φ10,并且圆孔直径满足直径落料冲裁最小孔径:min d ≥1.2t(查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表3-8),min d =2.4mm 的要 求。另外圆孔和工件外形之间的距离为7mm 。满足冲裁最小间距min l ≥1.5t=3mm 的要求,所以该零件的结构满足冲裁要求。 ③尺寸精度分析:零件上所有未标注的尺寸,属于自由尺寸,按照规定按照IT14级确定工件公差。孔边距12mm 的偏差为-0.11mm ,属于11级精度。查公差表可得各尺寸为: 零件外形尺寸: 6574.0-mm 、24052.0-mm 、30052.0-mm 、R30052.0- mm 、R2025.0-mm 零件内形尺寸: Φ1036.00+ mm 孔中心距:3731.031.0+ -mm 结论:此零件适合运用普通冲裁的加工。

最新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学习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学习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学习指南 20 —20 学年第学期 机学生使用 任课教师:王芳 一、课程基本情况、性质、研究对象和任务 总学时:40学时课堂教学:36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 先修课:机械设计金属与塑料成型设备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是高等工业院校材料成型方向开设的一门主干专业技术课,也是制造类其它专业的一门重要选修课。它是一门将冲压成形加工原理、冲压设备、冲压工艺、冲模设计与冲模制造有机融合,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各类冲压成形的变形规律,认识典型冲压成形工艺方法和模具结构,掌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方法。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下列能力培养方面得到锻炼与提高: 1.能应用冲压变形理论,分析中等复杂冲压件变形特点,制定合理冲压工艺规程。 2.协调冲压设备与模具的关系,选择冲压设备的能力。 3.熟悉掌握冲模设计计算方法,具备中等复杂冲模结构选择和设计的能力,所设计的冲模应工作可行、操作方便、便于加工和装配,技术经济性好。 二、教材处理 本课程选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姜奎华主编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本教材内容比较全面,结构编排严谨。但由于学时限制不可能对所有教材内容一一详细讲解。所以应紧

紧抓住本课的重点内容,搞清模具设计的有共性的规律,从而能做到举一反三,逐类旁通,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习参考书 1.刘建超、张宝忠主编.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王孝培主编.冲压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年 3.冲模设计手册编写组编著.冲模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4.模具实用技术丛书编委会.冲模设计应用实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5.冯炳尧、韩泰荣、蒋文森编.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6.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教育丛书编委会.模具制造工艺与装备.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7.国家技术监督局.冲模模架.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1 8.许发越主编.模具标准应用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年 9.李天佑主编.冲模图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8 四、关于考试的说明 期末考试:100% 五、各次课基本内容,重点难点,自我测验及作业

冲压模具设计指导示范

冲压模具设计指导 模具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专业教案环节,这个数学环节的目的: (1)帮助学生具体运用和巩固《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及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设计冲压模的一般程序。 (2)是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有关技术资料,如《冷冲模国家规范》、《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冷冲压模具结构图册》及其它有关规范等。 (3)训练学生初步设计冷冲压模具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 1 冲压模设计的准备工作 根据课程设计目的,设计课题由指导教师用“设计任务书”的形式下达,课题难度以轻度复杂《如冲孔落料复合模》为宜。设计工作量根据课程设计时间安排情况,由指导教师酌定。 1.1 研究设计任务 学生应充分研究设计任务书,了解产品用途,并进行冲压件的工艺性及尺寸公差等级分析,对于一些冲压件结构不合理或工艺性不好的,必须征询指导教师的意见后进行改进。在初步明确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冲压总体技术方案的论证。 第一步,酝酿冲压工序安排的初步技术方案,并画出各步的冲压工序草图;第二步,通过工序安排计算及《冷冲压模具结构图册》等技术资料,验证各步的冲压成型技术方案是否可行,构画该道工序的模具结构草图。 第三步,构画其它模具的结构草图,进一步推敲上述冲压工序安排技术方案是否合理可行。 第四步,冲压工序安排技术方案经指导教师过目后,即可正式绘制各步的冲压工序图,并着手按照“设计任务书”上的要求进行课程设计。 1.2 资料及工具准备 课程设计开始前必须预先准备好《冷冲模国家规范》、《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冷冲压模具结构图册》等技术资料,及图板、图纸、绘图仪器

等工具。也可将课程设计全部或部分工作安排在计算机上用Auto CAD等软件来完成,相应地需事前调试设备及软件、准备好打印用纸及墨盒等材料。 1.3 设计步骤 冲压模课程设计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拟定冲压工序安排技术方案、画出冲压工序图、画出待设计模具的排样图(阶段考核比例为15%) (2)计算冲裁力、确定模具压力中心、计算凹模周界、确定待设计模具的有关结构要素、选用模具典型组合等,初选压力机吨位(25%); (3)确定压力机吨位(5%); (4)设计及绘制模具装配图(25%); (5)设计及绘制模具零件图(25%); (6)按规定格式编制设计说明书(5%); (7)课程设计面批后或答辩(建议对总成绩在10%的范围内适度调整)。 1.4 明确考核要求 根据以上6个阶段应该形成的阶段设计成果实施各阶段的质量及考核,从而形成各阶段的考核成绩。其中课程设计面批或答辩不仅有助与当面指出学生的各类设计错例,也是课程设计考核的重要手段。最终的考核成绩在6个阶段考核成绩的基础上,由指导教师结合考勤记录及面批或答辩记录对总成绩在10%左右的范围内适度调整。 2 冲裁模结构设计示范 2.1 排样论证的基本思路 排样论证的目的是为了画出正确的模具排样图。一个较佳的排样技术方案必须兼顾冲压件的公差等级、冲压件的生产批量、模具结构和材料利用率等方面的因素。 1) 保证冲压件的尺寸精度 图1所示冲压件,材料为10钢板,料厚1mm,其未注公差尺寸精度等级为IT12,属一般冲裁模能达到的公差等级,不需采用精冲或整修等特殊冲裁方式。从该冲压件的形状来看,完全可以实现少、无废料排样法。但该冲压件的尺度精度等级决定了应采用有废料排样法。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制造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制造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扫瞄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制造》拆装与测绘指导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制造》 1模具折装测绘的目的关心学生了解模具内部结构及感性知识。( 1 ) 关心学生了解模具内部结构及感性知识。 搞清模具零件的名称结构及常用材料和一样热处理要求。1) 搞清模具零件的名称结构及常用材料和一样热处理要求。 搞清模具零件的相互联接与配合关系。2) 搞清模具零件的相互联接与配合关系。 搞清典型模具的结构及组成。3) 搞清典型模具的结构及组成。培养学 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 )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 3 ) 复习巩固制图知识 2冷冲压模拆装与测绘的任务拆开模具测画模具非标准件的零件图。( 1 ) 拆开模具测画模具非标准件的零件图。 非标准件包括:凸模、凹模,凸凹模、固定板、卸料板、垫板、侧刃及侧刃挡非标准件包括:凸模、凹模,凸凹模、固定板、卸料板、垫板、料(始用挡块、固定挡料) 、导料板、承料板、模柄、推板、打板、上下模座等。始用挡块、固定挡料) 、导料板、承料板、模柄、推板、打板、上下模座等。 )、导料板 画模具装配图。( 2 ) 画模具装配图。 3注意事项 ( 1 ) 不准用锒头直截了当敲打模具,防止模具零件变形。不准用锒头直截了当敲打模具,防止模具零件变形。 ( 2 )分开模具前要将各零件接联接关系做好记号。分开模具前要将各零件接联接关系做好记号。 上下模座的导柱,导套不要拆开,( 3 )上下模座的导柱,导套不要拆开,上模座与导套,下模座与导柱不要拆

开,否则不能还原。否则不能还原。画模具装配图时,应打开上模画下模的府视图。( 4 )画模具装配图时,应打开上模画下模的府视图。 装配图的右上角为冲件工序图,工序图的下边为排样图。( 5 )装配图的右上角为冲件工序图,工序图的下边为排样图。 模具零件可不标公差和表面粗糙度,但要注明零件名称,( 6 )模具零件可不标公差和表面粗糙度,但要注明零件名称,材料及必要的热处理要求。 处理要求。 4冷冲压模具拆装与测绘过程 ( 1 )级进模拆装过程用撬杠或铜棒分开下下模。1)用撬杠或铜 棒分开下下模。拆开下模(凹模部分)2)拆开下模(凹模部分)由 下模座面向凹模方向打出销钉,卸下螺钉,分开凹模和下模座。 (a )由下模座面向凹模方向打出销钉,卸下螺钉,分开凹模和下模座。卸下螺钉,导料板与凹模的销钉,使导料板和凹模分开。(b )卸下螺钉,导料板与凹模的销钉,使导料板和凹模分开。 测画下模各零件。(c )测画下模各零件。 3)拆开上模(凸模部分)拆开上模(凸模部分) (a )卸下卸料螺钉,取下卸料板。卸下卸料螺钉,取下卸料板。 由上模底顶面向固定板方向打出销钉,卸下螺钉、分开上模座、 (b )由上模底顶面向固定板方向打出销钉,卸下螺钉、分开上模座、上垫板和凸模及固定板。和凸模及固定板。将凸模从固定模板中打出。 (c )将凸模从固定模板中打出。 将模柄从上模座中打出。(d )将模柄从上模座中打出。 测画上模各零件。(e )测画上模各零件。 4)组装模具 将模柄装入上模座待用。(a )将模柄装入上模座待用。将凸模装入固 定板待用。(b )将凸模装入固定板待用。组装下模。(c )组装 下模。 ① 将凹模放在下模座上,初步拧紧螺钉,装入销钉后再将螺钉拧紧。 将凹模放在下模座上,初步拧紧螺钉,装入销钉后再将螺钉拧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