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完整版)
- 格式:doc
- 大小:907.50 KB
- 文档页数:6
优秀教案模板(完整版)1.教案和教具:准备课件和幻灯片,以及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2.教学环境:准备好教室,保证教室整洁、安全、舒适。
3.教师知识储备:熟悉本节教材的内容和教学要点,了解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或实验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学生研究的积极性。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物质的分类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包括按元素组成分类、按化学性质分类、按物理性质分类等。
2.分散系的分类教师讲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方法,引导学生了解胶体、溶液、浊液等混合物的特点和分类方法。
三、实验探究(15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分类的过程,加深对分类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四、讨论交流(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自主研究和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探究法和合作研究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类方法和分散系的概念,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通过幻灯教学和实验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交叉分类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
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
2.树状分类法可以继续分类,如单质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可以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等。
3.树状分类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清楚地表示物质间的从属关系。
4.分散系是将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其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5.液态分散体系是最为常见和重要的分散体系,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都属于此类分散体系。
教案模板(通用13篇)模板篇1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知道蟋蟀选择住宅的时候,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
现在让我们到蟋蟀的住宅去作客,去看看这住宅究竟是什么样的。
二、精读住宅特点,加深感悟1、自由读3~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住宅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2、反馈交流,并指名在黑板上板书。
(向阳、倾斜、隐蔽、像隧道、弯曲、九寸深、一尺宽、有门、有平台、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3、这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这么出名呢!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4、现在,我们就来当蟋蟀的建筑师,为它画一张住宅剖面图吧!(把画好的图贴在黑板上。
)5、你怎样评价蟋蟀的住宅?带着赞赏的语气读3~6段。
三、转换角色,练习说话1、现在,你们就是蟋蟀工程师本人,要去参加昆虫建筑经验交流大会,请你们马上做好准备,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建筑住宅,你的住宅有什么特点!2、学生自由准备后发言。
3、有感情地朗读5、6两个自然段。
四、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1、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吗?(因为它的挖掘工具太简单了!)课文是怎么写的呢?指名分节读7~9小节。
画出蟋蟀挖掘动作的词。
2、用前足挖巢穴容易吗?巢穴挖好了还要干什么呢?(整修)3、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五、阅读资料,深入认识蟋蟀1、看资料(课前同学们搜集的有关图片及其他资料)谈体会。
2、看了图片、资料,你又懂得了哪些不知道的知识。
六、总结全文1、齐读全文。
2、读了蟋蟀的住宅的介绍,你喜欢蟋蟀吗?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赞美它吗?3、练写。
4、交流。
七、安排课后作业1、把你认为最喜欢读的句子抄一抄。
2、看谁先把5、6两节背出来。
教案模板篇2教材简说: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
非常适宜孩子朗读,孩子在朗读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行为的感染,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备课教案模板(共8篇)一、教案模板一:语文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语法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生词和语法点。
2.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生词的记忆和应用。
2.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预习指导: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圈出生词和难句,提出问题。
3. 讲解课文:逐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释生词和语法点。
4.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阅读练习: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案模板二:数学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和公式。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
教学重点:1. 数学概念和公式的理解。
2.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数学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概念:逐个讲解数学概念和公式,重点解释其含义和用途。
3.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数学问题。
4. 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数学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案模板三:英语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英语单词和语法规则。
2.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1. 英语单词和语法规则的理解。
2.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英语单词的记忆和应用。
2. 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歌曲、故事等方式引入英语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单词和语法:逐个讲解英语单词和语法规则,重点解释其用法。
3.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口语练习等活动。
4. 阅读练习:让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练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案模板(完整版)教案模板(完整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适用于【学科/年级】教学。
在本教案中,我们将介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等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具体知识内容】,培养学生【具体技能】。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具体过程与方法】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具体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重点一】,【重点二】等。
2. 教学难点:【难点一】,【难点二】等。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教材、PPT、录音等】。
2. 教具准备:【实物、图片、视频资料等】。
3. 环境准备:【教室布置、设备调试等】。
五、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的具体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教学导入【教学导入内容】2. 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2.1 【知识点一】【详细教学步骤及示范】2.2 【知识点二】【详细教学步骤及示范】3. 拓展延伸【相关知识拓展及延伸训练】4. 综合应用与实践【综合应用与实践环节】5. 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教学内容并提出问题引导讨论】六、教学方法及手段1. 讲授法: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进行知识讲授。
2. 互动法: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
3. 实践法:通过案例分析、实际操作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实践。
七、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评价方式】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评分。
八、教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总结与反思,包括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分析与改进措施】以上是本节课教案模板的完整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编辑和调整。
希望本教案能够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标准教案模板(共8篇)标准教案模板(共8篇)教案一:语文教案模板教案目标:1. 学习认识汉字“爱”的读音和写法;2. 学习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了解“爱”的意义;3. 训练学生正确书写“爱”字的笔顺和结构。
教材与资源准备:1. 课本P3-4页;2. 图片或卡片,图示“爱”的意义;3. 黑板、彩笔。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显示一幅描绘爱的图片或出示一张“爱”的汉字卡片,引发学生对“爱”的认识和了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步骤:1. 学习“爱”的读音和写法:a. 教师指读“爱”字,并让学生模仿跟读;b. 通过教材P3-4页的学习,进一步熟悉“爱”字的读音和写法。
2. 认识“爱”的意义:a. 出示图片或卡片,图示“爱”的意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中体现的“爱”;b.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爱”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关于“爱”的相关事物和行为。
3. 训练正确书写“爱”字:a.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正确的写字笔顺和结构;b. 学生模仿教师的演示,用彩笔在作业本上正确书写“爱”字。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对“爱”的认识和写法。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汉字“爱”的读音、写法和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成功掌握了“爱”字的正确书写方法。
教案二:数学教案模板教案目标:1. 学习理解和使用分数的概念;2. 掌握将分数转化为小数的方法;3. 进一步巩固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
教材与资源准备:1. 课本P20-23页;2. 黑板、彩笔;3. 分数小数转化的实例题。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提问学生最喜欢吃午饭的哪种食物,引发学生对分数的概念和认知,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做铺垫。
教学步骤:1. 复习分数的概念:a. 复习课本P20页上关于分数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回顾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b. 提供一些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理解和使用分数的概念。
2. 小数与分数的转化:a. 教师通过黑板上的示意图和示例,介绍将分数转化为小数的方法;b. 学生通过课本P22页的练习题,巩固分数转小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教案模板(有说明)(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学生能够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学生能够提高……方面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2)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归纳等,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2)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努力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程背景: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意义及其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2. 课程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
3. 教学重点:指出本节课需要重点讲解和学习的知识点。
4. 教学难点:分析本节课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出解决方案。
5. 教学方法:说明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情境创设、回顾导入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知识讲解:(1)讲解基本概念、原理,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2)通过举例、图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3)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3. 课堂互动:(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2)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4. 实践操作:(1)安排适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2)指导学生操作过程,关注学生的操作细节;(3)引导学生总结操作经验,提升实践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四、课后作业1.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作业要求:明确作业的完成时间、质量要求等,提醒学生认真对待。
教案怎么写教案模板(共6篇)教案怎么写教案模板教案是教师备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教学的详细计划和指导文件,有助于教师系统、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编写教案,以下是六篇教案模板,供参考使用。
篇一:教学目标明确的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的兴趣和热爱,加强他们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
2. 提出问题: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3. 知识讲解:对所学知识点进行讲解,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4. 练习与巩固: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和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6. 形成性评价:通过各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总结。
篇二:问题导入的教案模板问题导入:1. 提出问题:通过提问或呈现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知识。
2. 激发兴趣:针对问题的答案,引导学生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3. 学习目标: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教学过程:1. 知识讲解:对关键概念和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与说明。
2. 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阅读理解、归纳总结等。
3. 练习与巩固:通过练习题,巩固已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激发他们的想象和创新能力。
5. 形成性评价: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篇三:案例分析的教案模板案例分析:1. 引入案例:通过一个真实或虚构的案例,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2. 分析问题: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方案探讨。
3. 学习目标: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教学过程:1. 案例剖析:对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问题和原因。
2. 知识点讲解:根据案例的需求,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与说明。
(完整版)教案模板(完整版)教案模板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适用年级:
教学时间: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二、教学准备
教学资源:
教学工具:
教学环境:
学生前置知识:
三、教学内容
1. 教学步骤一:
a) 引入活动/导入内容:
b) 探究/讲解/示范:
c) 操练/练习:
2. 教学步骤二:
a) 引入活动/导入内容:
b) 探究/讲解/示范:
c) 操练/练习:
3. 教学步骤三:
a) 引入活动/导入内容:
b) 探究/讲解/示范:
c) 操练/练习:
四、教学方法
1. 指导教学法:
2. 合作学习法:
3. 情景教学法:
4. 案例教学法:
5. 问题解决法:
五、巩固和拓展
1. 巩固:
2. 拓展:
六、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要求:
作业提交时间: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发现学生的...,我可以尝试改进的地方是...
八、教学评估
评估方式:
评估标准:
评估结果:
九、延伸与拓展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下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可以进行以下主题的延伸与拓展:
十、补充说明
如有其他需要注意或补充的内容,请在此处添加:
十一、教学反馈
学生学习情况反馈:
其他反馈意见:
这是一个教案模板的完整版,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各部分进行适当修改和扩充。
在编写教案时,应尽量简明扼要,清晰明了地描述各个环节和要点,以便教师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
教案的编写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进行调整。
教案怎么写教案模板〔共6篇〕第1篇:《人琴俱亡》教案模板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情。
一、课堂学习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3、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二、课外拓展:结合材料探究魏晋风度材料一:《伤逝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郎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
〞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材料二:《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
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假设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
——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冲动的重要时刻越平静,才是超脱的风度。
明确:《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表达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
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表达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
为此,尽管子敬很悲哀,却还是要强自抑制。
二、课后学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乙〕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缺乏雄远国,使崔季硅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标准教案模板〔共8篇〕第1篇:钢模板标准钢模板标准汇编本标准说明了钢模板的组成,构造形式,规定了钢模板的设计要求,加工制作要求、检验方法及标志、保管和运输等。
一、钢模板组成根本规定1、钢模板由面板系统、支撑系统、操作平台系统及连接件等组成。
2、组成模板各系统之间的连接必须平安可靠。
3、钢模板的支撑系统应能保持钢模板竖向放置的平安可靠和风荷载作用下的自身稳定性。
4、钢模板应能满足现浇混凝土体成型和外表质量效果的要求。
5、钢模板构造构造应简单、重量轻、巩固耐用、便于加工制作。
6、钢模板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应能整装整拆,组装便利,在正常维护下应能重复周转使用。
二、钢模板的设计要求1、钢模板应根据工程构造形式、荷载大小、质量要求及施工设备和材料等结合施工工艺进展设计。
2、钢模板中的钢构造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017«钢构造设计标准»。
大模板、滑升模板等设计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113«滑动模板工程技术标准»的相应规定。
3、钢模板设计时板块规格尺寸宜标准化。
4、钢模板各组成部分应根据功能要求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进展设计计算。
5、钢模板设计时应考虑运输、堆放和装拆过程中对模板变形的影响。
6、钢模板设计时应考虑组装方便便捷,连接处采用定位销孔。
7、钢模板设计最终应考到达的要求有:签字齐全的设计图纸、工装图、排料图、工艺图、技术标准、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必要时。
应有刚度、强度、稳定性的核算。
8、在材料选用上,为保证模板构造的承载才能,防止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脆性破坏,应根据模板体系的重要性、荷载特征、连接方法等不同情况,选用适宜的钢材型号和材性,且宜采用Q235钢和Q345钢。
9、模板的钢材质量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规定:10、详细要求:①钢模板的面板应选用厚度不小于5mm的钢板制作,材质不低于Q235A的性能要求。
②钢模板的法兰采用钢板或角钢,横筋、竖筋采用型钢或钢板制作,材质宜与钢面板材质同一牌号,以保证焊接性能和构造性能。
(请根据具体课程内容填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2)培养学生(本节课需要培养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采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需要培养的技能或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需要培养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2)培养学生(本节课需要培养的能力)。
2. 难点:(1)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本节课的难点知识);(2)培养学生(需要在难点知识上培养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取长补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3.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备好课件、教案、教学素材等;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准备好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导入方法),引起学生兴趣;(2)简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问题),交流心得;(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互相评价。
4. 课堂讲解:(1)讲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2)通过实例,演示(知识点的应用)。
5. 练习与巩固:(1)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点评练习成果,指出不足之处。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2)强调(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或注意事项)。
7. 布置作业:(1)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2)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教案模板(完整版)一、教案模板教案编号:_____课程名称:_____教学内容:_____教学目标:_____二、教学准备教学资源:_____学生素材:_____教学环境:_____教学工具:_____三、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的课堂话题- 与前几节课内容对接,复习前置知识点2. 正文教学(30分钟)- 第一部分:_____- 第二部分:_____- ...- 第N部分:_____3. 深化拓展(15分钟)- 拓展学生的思维,提供进一步学习机会- 鼓励学生多样化思考,激发创造力和分析能力4. 练习与巩固(20分钟)- 针对本节课学习重点的习题讲解- 学生个体练习,小组合作,全班分享5. 课堂总结(10分钟)- 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加深印象四、教学评价考核方式:_____评价标准:_____评价内容:_____五、教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_____学生学习效果评价:_____教学自我评价:_____备注:_____教案模板注释:- 教案编号:填写教案的唯一标识,用于统一管理和归档。
-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兴趣和回忆前置知识,准备学生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 正文教学:按照教学内容的不同部分进行详细的教学安排。
- 深化拓展: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思考。
- 练习与巩固:通过练习巩固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水平。
-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 教学评价:确定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标准和内容。
可以包括作业、测验、小组讨论等形式。
- 教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不断优化教学。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1一、教学目标:1、会认个生字,正确读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3、通过学习,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由教学目标衍生出来的,是依据教材确定,着重让学生掌握什么;难点是依据学情而定的。
)二、教学方法(根据课型来确定教学方法)三、教学时间四、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根据所上课的内容及自己实际情况来准备教具)学具准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课的内容准备)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新课学习1)初读课文,扫清障碍;2)再读课文,了解内容;3)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3、拓展延伸4、师生交流、小结六、作业设计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B自我评析本“教学设计书写模板”主要是根据《备课实务与新技能》中的第五章《如何形成有效的教案》、第七章《备课的一个完整过程分析》中的相关理论指导并结合自己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编写而成的。
1、谈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不同。
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
教学目标不要写得过多,写三点即可,所以我对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三点。
我们的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学目标没有设计好,而造成教学目标没有达成,影响了整体效果。
2、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中,我们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应该确定教学中的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由本节教学目标引出来的,着重让学生应该掌握些什么,明白些什么。
教学难点是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的,要灵活处理。
当然是面向大部分学生而言的“教学难点”。
3、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根据课型来安排。
课型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
教学方法的选用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据具体的目的、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优秀教案模板(完整版)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本教案适用于XX年级的学生,学生应具备基本的XX知识和XX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授课时间本节课计划在XX课时内完成,每课时为XX分钟。
四、授课教师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素养的XX老师进行授课。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XX知识,并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学生能够运用XX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掌握XX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XX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XX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 XX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XX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2、教学难点- XX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XX技能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2、新知讲授(20分钟)3、合作探究(15分钟)4、巩固练习(10分钟)5、拓展延伸(5分钟)八、教学方法和手段九、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十、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十一、结论十二、教学反思请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在教案模板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
希望这份教案模板能为您提供参考和帮助。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实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知讲授(20分钟)- 教师以清晰、简洁的语言对新知识点进行讲解,配合板书、PPT等教学工具,展示实例,使学生对新知识有直观、深刻的理解。
- 讲解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参与,适时提问,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3、合作探究(15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新课内容提出问题或任务,指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协作的方式共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模板(完整版)一、教案基本信息1.1 学科:语文1.2 年级:五年级1.3 课时:2课时1.4 教材版本:人教版1.5 教学目标:1.5.1 知识与技能:1.5.2 过程与方法:1.5.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内容2.1 文本内容:《草原》老舍草原上,碧草如茵,野花点缀,一望无际。
天空湛蓝,白云飘荡,风吹草低现牛羊。
牧民们热情好客,迎接远方的来客。
欢聚一堂,共度良辰。
2.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悟描绘画面,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三、教学目标3.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与读音。
3.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通过描绘画面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4.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2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3 情景教学法:通过描绘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的美。
4.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五、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草原》,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
提问:你们对草原有什么印象?5.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自查字典理解其含义。
分组讨论,共同解答生字词问题。
5.3 课堂讲解讲解生字词的正确书写与读音。
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5.4 描绘画面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出课文中的画面。
分享彼此的作品,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5.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布置课后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六、教学评价6.1 学生自评: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发现自身不足,提高自我调整能力。
6.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教案模板(精选多篇)第一篇:教案模板课堂基本信息:师范生学号姓名性别教材版本[课题名称]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重点与难点4.1教学重点4.2教学难点二、学情分析三、教法分析四、学法指导五、教辅手段六、教学过程1.教学环节(1)教学过程设计意图2.教学环节(2)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备注:常见的教学环节(不同的课有不同,仅供参考):问题引入,创设情境,探究新知,精讲范例,即时训练,扩展变式,课堂评价,归纳总结,布置作业等.七、板书设计八、教后反思1.你认为本节课讲得最好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2.你认为本节课有哪些不足之处?为什么?九、其它需要补充说明的事项第二篇:教案模板教案模板一、教学目的:二、教学重点难点:级四、教学课时:1课时(45分钟)五、教学方法六、教学设计(这里只是一个例子)(一)课前自主学习过程(3)形成成果:通过本节课,立足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的亲身经历来突破中学生在遭遇困难时应如何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进而让学生形成共识: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二)课堂互动实践过程感悟生活导入新课在批阅学生周记的时候,我读到这样一句话“头发乱了,有梳子;心乱了,有什么?”是啊,心绪烦乱,情绪低落了该怎么办?思索之后我决定就以学生周记中的《高三,我无泪有伤》一文的阅读为切入点,引领学生在聆听中思考:面对学习与考试的压力,我们怎样调控自己的情绪,怎样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
从而自然引出本节课《驾驭情绪主宰自我》的主题。
通过对现实生活经历的感悟来导入,既可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由课外转移到课堂,又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兴奋状态,为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提供了前提。
七、总结第三篇:家长会教案模板家长会教案开场白:教师为主持人:(let"sbeginourclass.1,2.表扬)各位家长朋友,上午/下午好!i"m(老师名字)!首先我代表澳业外语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欢迎大家的到来!我可爱的小朋友们,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爸爸妈妈的到来。
课题名称:物质的分类(1)
基本说明
1、教学时间:45分钟
2、授课人数:60人
3、课时:1课时
4、课型:新授课
5、授课班级:高中一年级3班
6、课题出处:人教版普通高中第二章第一节
教材分析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
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存在溶液、浊液等混合物的观点,进而引进一种新的混合物——胶体,建立分散系的概念,丰富学生对混合物的认识,并使学生了解胶体的一般性质,学会从粒度大小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本节教材的主要特点;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过渡,体现分类思想的应用,为形成元素族奠定基础,并以概念同化的方式引入新概念——胶体。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
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分散系及其分类。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
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幻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好学上进的
情感。
2、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
趣,并培养学生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策略
1、学生准备
要求学生复习初中化学中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关系,复习第一章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为学习本节教材做准备。
2、教师准备
教学媒体及课件;概念图;实验探究的药品及仪器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 (5分钟)
[引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物质形态多样而丰富。
如此之多的东西,如果不进行分类,那对于科学研究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比如到图书馆借书,如果书目没有进行分类,要找一本书简直是大海捞针。
所以说分类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必备的手段,物质进行分类后,同一类物质由于具有相似的性质,故更方便对比。
[投影]图书馆中陈列的图书、超市中的商品摆放。
[导入]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物质的分类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在初中的基础上来进行研究。
第二步:授新课—物质的分类以及分类方法(30分钟)
[板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
[引入]我们知道分类如果从不同角度入手就会有很多不同方法,例如,人类按照年龄分可以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儿童;按性别分分为男性和女性;按职业分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等。
同样的道理,化学物质从不同角度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
[板书]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思考与交流]请尝试对HCl、SO
2、CaO、KOH、Na
2
SO
4
、H
2
SO
3
进行分类。
(氧化物:SO
2、CaO 酸:HCl、H
2
SO
3
碱:KOH 盐:Na
2
SO
4
)
(固体:CaO、KOH、Na
2SO
4
气体:HCl 、SO
2
液体:H
2
SO
3
)
[讲]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
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问]对于Na
2CO
3
,如果从其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 从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阴离子来看,属于碳酸盐。
)
[讲]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因此,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往往采取多种分类方法,比如交叉分类法,就像我们刚才举的
Na
2CO
3
的例子。
[板书] 1.交叉分类法
Na
2CO
3
钠盐
Na
2SO
4
钾盐
K
2SO
4
硫酸盐
K
2CO
3
碳酸盐
[讲]交叉分类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那么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
[板书] 2、树状分类法
[问]如果我们再继续分类的话,还可以怎么分
(单质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可以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酸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碱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盐可以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
(氧化物还可以分成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酸还可以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
) (碱可以分成可溶性碱和不溶性碱。
)
(盐可以分成含氧酸盐和无氧酸盐……)
[投影]
[问]很好,那我们发现树状分类法有什么优点吗
(树状分类法可以清楚地表示物质间的从属关系。
)
[小结]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应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的研究来了解这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
[过]化学物质世界中,与生活接触最密切的是混合物,象空气、溶液、合金等等。
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接触更多的混合物。
今天要与我们见面的是什么样的混合物呢请大家阅读课本P25最后一段。
理解分散系的概念。
[板书] 二、分散系( dispersion system)及其分类
1、分散系
(1) 分散系:将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和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讲]对溶液来说,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对悬浊液和乳浊液来说,其中的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是分散质,所用的溶剂是分散剂。
[思考与交流]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他们之间可以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例。
[投影]
[问]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
[讲]如果分散介质是液态的,叫液态分散体系,在化学反应中此类分散体系最为常见和重要,水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都属液态分散体系。
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近似其直径大小)来分类。
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1nm~100nm的为胶体。
在分散体系中,分散相的颗粒大小有所不同,分散体系的性质也随之改变,溶液、胶体和浊液各具有不同的特性。
第三步:学生练习(3分钟)
[练习]下列物质中:①Na
2SO
4
②Ba(OH)
2
③NaHCO
3
④NaBr ⑤Fe
3
O
4
⑥H
2
O ⑦
HNO
3⑧AgNO
3
⑨H
2
SO
4
中,
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酸的是;属于盐的是 .
第四步:课堂小结(5分钟)
[讲]:化学物质的分类方式分为两种,交叉分类法以及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的优点是可以全面的把物质所属的类别表现出来。
树状分类法则是可以更好的表现从属关
系。
分散系就是一种“大环境”这个大环境中含有两个小体系,一个是分散剂,另一个是分散质。
分散剂中含有分散质,这样理解可以较为清楚的分清这三个概念的关系。
第五步:布置课外作业(2分钟)
课本P29 1,2,5题
板书设计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交叉分类法
Na2CO3钠盐
Na2SO4钾盐
K2SO4硫酸盐
K2CO3碳酸盐
2、树状分类法
二、分散系( dispersion system)及其分类
1、分散系
(1) 分散系:将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PPT同步展示区
第二章化学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