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项目五--涉外民俗礼仪.汇编
- 格式:ppt
- 大小:132.00 KB
- 文档页数:13
涉外礼仪常识1.涉外迎送需要注意哪些问题(1)迎送车辆应事先安排好,不可临时调遣,给人以仓促之感。
(2)对于身份较高的客人,事先应在机场或车站、码头安排贵宾休息室,准备饮料。
(3)客人的住处、膳食应事先安排好,如有条件,在客人抵达之前就应将住房地点、房间号码、用膳方式、日程活动安排、联络方式、联络人等事宜通知到具体客人,如做不到,也可将上述内容打印成文字材料,在客人到达时分发给每位客人,或通过对方的联络秘书传达,这既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混乱,又可使客人心中有数,主动配合。
(4)客人到达后一般不要立即安排活动,应给客人留下一定的休息时间或适应时差的时间。
(5)指派专人协助客人办理入境手续及机票或车票、船票和行李提运、托运手续等事宜,客人到达后,应尽快进行清点并将行李取出,送到住处。
2.涉外交往中的称呼礼仪人与人见面,首先就是如何称呼。
一个得体的称呼,可以使人心情愉悦,愿与之交往。
特别是在涉外交往中,称呼在某种程度上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各国、各民族由于语言的不同、风俗习惯的不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称呼上差别很大。
国际上的称呼要求有:(1)一般对男子统称“先生”;对已婚女子称“夫人”或“女士”;对已婚年纪较大的女士称“太太”;对未婚女子统称“小姐”;对不了解其婚姻状况的女子可泛称“小姐”或“女士”。
这些称呼前均可冠以姓名、职称、头衔等。
(2)对地位较高的,一般为部级以上的官方人士,可称“阁下”,或职衔加先生,如“部长先生”、“总理先生”等。
对有高级官衔的妇女也可称之为“阁下”。
(3)对来自君主制国家的贵宾,习惯上称国王、王后为“陛下”,称公主、王子为“殿下”。
对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既可称其爵位,也可称“阁下”,一般也称“先生”。
(4)对医生、律师、法官、教授、博士等,均可单独称其职称或学位,也可加上姓氏和“先生”,如“法官先生”、“约翰教授”等。
(5)对军人一般称其军衔加“先生”,知其姓名的,可加上姓与名。
涉外礼仪常识涉外礼仪常识(通用14篇)涉外礼仪常识11、讲究仪表与衣帽整洁,面、手、衣履要洁净。
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
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
衣着要整洁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
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
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需要着装。
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戴端正,并备洁净手绢与梳子。
皮鞋应擦亮。
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不雅的小动作。
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餐巾纸捂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响。
举止大方得体,态度和蔼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
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为有失体面。
说话客气,注意身份。
说话时神情衿持和蔼,面带微笑。
随便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后方可交谈。
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搅、影响别人,尊重别人。
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
发表议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
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安静。
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
守约遵时。
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
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
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让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
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
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
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
失约和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须讲“信用”,按时做好。
2、礼貌用语礼貌用语是礼仪的表现形式,能传达爱心与礼节,使说话人更被人敬重。
“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在国际交往中要经常使用:“请”。
几乎任何需要麻烦他人的事情,都应该说“请”。
“谢谢”。
只要别人为你做了什么,都应该说声“谢谢”,包括家人或关系密切的朋友。
涉外礼仪常识篇一:涉外礼仪知识点《涉外礼仪》知识点汇总????????????????????????????????社交中的基本姿势社交中的仪容仪表社交中的表情社交距离着装遵守的基本原则男士正装的内涵和穿法女士正装的内涵和穿法介绍的礼仪握手的礼仪名片使用的礼仪称呼的礼仪其它见面礼的方式及礼仪求职应聘的礼仪参加工作的礼仪工作来访的礼节办公室日常工作礼节同事相处的礼仪公务约请的礼节电话交往的礼节乘坐轿车的礼仪会议接待礼仪会议座次的安排迎送礼仪馈赠和受赠的礼仪中餐礼仪西餐礼仪用茶的礼仪喝咖啡的礼仪涉外交际中的基本原则涉外交际的常用礼仪涉外交际中的禁忌书信礼仪《涉外礼仪》情景模拟策划文案(模板)参加人员及角色分配:(3-5人)a——学生姓名(学号)——公司总经理B——学生姓名(学号)——秘书c??活动名称:例如:大型会议会务接待活动内容简介:(300字左右)场景:(如需分不同场景,还需分场次介绍)场景一:场景二:??情景模拟涉及礼仪知识点:(不少于5+3项)说明:其中5项知识点是基础礼仪项目,包括仪容仪表、个人举止、个人表情、服饰礼仪及自我介绍;另3项知识点或者更多是个人自由选项组合。
情景模拟所涉及知识点越多,“情境设计”环节得分越高。
篇二:涉外礼仪知识:涉外礼仪文化涉外通则是指中国人在接触外国人时,应当遵守并应用的有关国际交往惯例的基本原则。
它包括以下十一个主要内容:1.维护形象。
首先是个人形象,都真实的体现个教养和品味。
比如:一名男子身穿深色西服套装时上衣左袖口上的商标必须拆掉,而且不能穿白色的袜子。
其次个人形象还反映个人的精神风貌与生活态度。
第三,个人形象展现他对待交往对象所重视程度。
第四,个人形象代表其所在单位的整体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五,在国际交往中个人形象往往还代表其所属国家、所属民族形象。
所以我们在涉外交往中必须时时刻刻主意维护个人形象,特别是在正式场合留给外国友人的第一印象。
在维护个人形象时,注意这样六个要素1,仪容2,表情3,举止4,服饰5,谈吐6,待人接物。
【涉外礼仪】知识大全,涉外礼仪知识【2】【接触与交谈】我们对于参加对外礼宾活动,应抱一个积极的态度。
过去有的人信奉“少开口是银、不开口是金”的方针。
他们认为,在对外场合只有“免开尊口”当“闭口道士”,才不会犯错误。
这是一种消极的、无所作为的思想。
当然,有时候,在某一种特定的情况下,运用“沉默”的策略也是可以的。
但是,这不能归结为一般情况下所应有的态度。
特别是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十分有利,“对外开放”的政策为我们提供了极为广泛的各种机遇。
在对外场合,我们不应拘谨,也不要只是中国人扎堆聊天,而应当广泛接触、多交朋友、按照我国对外工作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接触交友,即通过直接约会的方式,会见有关方面的人士。
例如新任使节到任,按惯例应进行到任拜会。
通过到任拜会,可以结交驻在国的领导人、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友好的社会知名人士以及驻当地的各国使节等。
到任拜会是一种礼节性拜会,拜会的范围可根据当地条件酌情拟定。
通过拜会交谈,可以了解不少情况,有的使节还要进行回拜。
这样,可以使相互关系很快建立起来。
各业务部门的人员到任时,也可提出拜会相应的人员。
在社交场合介绍朋友,要亲切自然。
例如,在家庭宴请或小型招待会上,主人一般都为后到的客人介绍先到的客人。
但注意不要带着后到的女宾转圈介绍所有的客人。
在大型活动的场合,如果有熟人正在同其他客人闲聊,你便可趋前打招呼,以便朋友把你介绍给大家。
在社交宴会场合,作为同一个主人邀请来的客人,也可主动地、有礼貌地相互自我介绍认识。
在介绍两个人相互认识的时候,总的规矩是:把其他人介绍给更为尊贵的人。
例如,把年龄较小的人介绍给长者,把一般来客介绍给身份较高的人,等等。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进行介绍要慎重。
例如,你知道他们之间过去可能认识,后又长期互不来往;或者在外交场合,两个敌对国家的外交官同时出席,即使他们个人之间无恩怨,也可能不愿在大庭广众之间来往。
这时应昼回避为他们相互介绍。
介绍人们相认识时所用的语言,以简洁、清楚、有礼貌为好。
涉外礼仪的介绍涉外礼仪的介绍(6篇)涉外礼仪的介绍1涉外商务礼仪要点如果是身份较高的客人,应事前在机场(车站、码头)安排好休息室、备好饮料;最好在客人到达前就把房间和乘车表告知客人,若做不到,应在客人到达后立即将住房和乘车表告诉客人,或请对方联络人转达;在安排好外商或外国经济专家(包括家属)的食、宿、行、工作场所、文娱活动的同时,还应搞好安全保卫、环境卫生等工作;指派专人按规定协助客人办理入境手续及机(车、船)票和行李提取等事宜;客人到达住处后,一般不宜立即安排活动,应请客人稍事休息,起码要留给客人更衣整容时间;涉外交往中,不要主动赠送礼品;外商来本单位参观时,对本单位介绍应简明扼要、实事求是;陪同参观人员不宜过多,同时应做好保卫工作;参观时,不仅要照顾好主宾,还应照顾好其他客人,防止队伍首尾不接。
涉外商务见面礼仪在涉外交往中所应遵守的见面礼仪,主要涉及介绍、问好、互换名片以及座次的排列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介绍礼仪:在涉外活动中的介绍礼仪分为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
自我介绍要简单并且介绍内容全面包括本人的姓名、工作单位、所在部门、具体职务等四项内容构成。
介绍他认识要注意即先介绍主人,后介绍客人;先介绍职务低者,后介绍职务高者;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先介绍晚辈、后介绍长辈;先介绍个人,后介绍集体;问好:要注意问候的先后次序。
在交往双方相见时,通常应由身份较低的一方首先向身份较高的一方。
若同时需要问候许多人时,要以由尊而卑或者由近而远,依次而行;一定要面含真诚的微笑;互换名片:参加涉外交往时,应随身必备名片,在外事活动中,一般不宜主动向外国友人索取名片,接受他人名片时,应当毕恭毕敬,起身站立,迎上前去,中称“谢谢”,然后,务必要用右手或双手并用将对方的名片郑重其事地接过来,捧到面前,仔细默念一遍。
涉外商务礼仪拜访原则1、提前预约拜访外商时,一定要提前预约。
拜访的时间一般在上午十点或下午四点左右。
尽量避免前往其私人住所进行拜访。
涉外礼仪常识(集合3篇)涉外礼仪常识1握手是许多国家见面或分别时的常见礼仪。
从体态语角度说,把握这一体态含有感谢、慰问、祝贺、鼓励、亲切等意义。
与外国人见面的握手,握一下以示互敬即可。
过于握紧或用力摇手则是失礼的行为。
同西方女子握手,一般是握一下手尖即可,不可握时间过长或用力过大。
另外,与国外女子握手,一般要等对方先伸出后再握。
如果对方不想握手,可以点头示意。
与外国人见面握手,若自己是主人,应主动伸手,若是客人,应待对方伸出手再握。
上下级之间,一般是上级主动伸手;老小之间,一般是老者主动伸手。
在西方,男子握手时应先摘下帽子或手套,妇女则可以戴手套或帽子。
西方军人戴军帽同别人握手时,应先行举手礼再握手。
在国外,鞠躬礼也十分普遍。
日本人习惯行60度到90度的鞠躬礼以示恭敬对方。
朝鲜的妇女在行鞠躬礼时,一般是一手提裙,一手下垂鞠躬,面对客人微笑而立。
在西方,行鞠躬礼必须要立正、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以上体前倾18度为宜。
涉外礼仪常识21. 宴请外宾时要注意哪些礼仪?(1)确定规格。
涉外交往中宴请的目的有多种,可以是宴请某人,也可以是为某件事宴请。
宴请可以采用家宴、小型宴会、大型宴会。
时间一般安排在主、客双方均较方便的时候。
宴请宾客,不宜铺张浪费。
(2)发出请柬。
请柬上应注明时间、地点,以方便宾客。
若所选的地点不易找到,应在发出请柬时详细向客人说明。
(3)礼貌迎宾。
客人到达时,主人在门口迎接。
如无法抽身离开,也可安排其他人员迎接。
(4)安排菜单。
以本地特色菜为主,可先向宾客介绍特色菜,供其选择;要注意对方的饮食禁忌。
(5)座次安排。
安排客人座上首,由主人陪同;一般以主人右方为尊,可以根据宾客的身份、地位做适当安排。
(6)致祝酒辞。
若双方需要在席上讲话或致祝酒辞,主宾入座后既可发表讲话。
一般是主人先讲,主宾随后。
祝酒时,主人和主宾先碰杯,人多时也可同时举杯示意。
主人或主宾致辞或祝酒时,其他客人注意聆听,以示尊重。
涉外礼仪的主要内容篇一:涉外礼仪重要性及意义涉外礼仪重要性及意义“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时的一种行为规范。
礼是怎么产生的?有人认为:人类在狩猎时代就已经知道要有礼貌,因为在打猎时,打猎者相互间必须保持适当距离。
随着人类历史的前进,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人际交往日趋平繁,社会生活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礼”也不断丰富和发展。
“礼”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以物质生产和社会发展为基础。
自从有了阶级和国家,“礼”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新阶段。
这时候,“礼”已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交往的“私人礼节”,而是成了国家统治的一种手段。
在西方,“礼”一词,也往往指上流社会中的行为规范或宫廷礼仪,以及官方生活中公认的准则。
至于平民百姓,则只要求他们遵循统治阶级的法律,供权贵们奴役驱使就可以了,达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其是不谋而合。
自从有了国家,也就出现了相应的礼仪。
不论是古希腊、古罗马,还是古印度、古挨及,都形成了具有民族特点的礼仪。
由于国家的产生,也就有了国与国的交往。
国际交往也需要有一定的规范与准则,于是就产生了国际礼仪。
在人类历史上,国与国之间充满了矛盾、争斗和战争。
而同时,又不断发生谈判、议和、结盟、互派使节、互通贸易、缔结条约等国际行为。
国际礼仪是国际交往中的一种行为规范。
它较之一个国家内的礼仪规范又发展了一步,而逐步为大多数国家所公认和接受。
人们相互往来,要讲究礼节,注意礼貌,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行事,使社会生活有序地、和谐地进行。
平常生活是这样。
进行国际交往更是如此。
在长期的国际交往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许多国家间通行的国际礼仪。
现代国际礼仪正是历史上国际礼仪的继续和发展。
随着近代工业和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邮电事业的日益发达,人际交往日趋频繁,人们更需要用“礼节”来调整和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
交际礼节成了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乏的东西。
讲究礼节、注意礼貌、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已成了现代文明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标志。
涉外礼节及注意事项1.遵守社会公共道德.2.遵守时间,不要失约.严紧在工作和休闲时间打搅外宾.参加活动要按约定时间到达不守时是失礼的表现.但也不要过早的到达,以免使主人未准备好而难堪.3.尊敬老人和妇女,上下车辆,出入门应让他们先行.4.举止端庄,注意言行,不要做一些异乎寻常的动作;不要用手指指人.不喧哗、不许放大笑、不在远距离大声喊人,走路不要搭肩膀;站、坐姿势要端正,不要坐在椅子扶手上.坐下时腿不要乱跷、摇晃,更不要把腿搭在椅子扶手上,也不要把裤管撩起.手不要搭在临近的椅子背上.女同志不要叉开双腿.5.切勿随地吐痰,不乱扔烟蒂或其他废弃物品.6.公共场合不可以修指甲、挖耳朵、搔痒、摇腿、脱鞋、打饱嗝、伸拦腰、哼小调、打喷嚏、打哈欠时应用手帕捂住嘴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声音.7.吸烟应注意场合,参加活动前不要吃蒜、葱等味大的东西.8.衣着要注意清洁、整齐,特别是衣领和手帕要经常洗换,头发、胡须要经常修整.9.日常生活中见面时要互致问候,谈话时注意勿谈论疾病与不愉快的事.涉外性送礼在涉外性的各种友好交际中,为了向他人表示慰问、祝贺或感谢,往往需要赠送一些物美价廉的小礼物。
在选择礼品时,应考虑到受礼人的爱好、习惯和忌讳,还要考虑到礼品的意义、特色和价值。
一般而言,应邀出席私人家宴时,应向女主人赠送小件土特产、小艺术品、小纪念品、小食品、干鲜果品或花束,也可向主人的小孩赠以糖果或玩具等。
应邀参加他人的婚礼,应赠送小型艺术品、鲜花或其他日用实物。
探视病人,可赠以营养食品、果品或鲜花。
元旦、圣诞节时,可送日历、烟酒、名茶或糖果。
出席各种宴会,可酌情赠送花束或花篮。
涉外礼仪要点礼仪是在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人们共同遵守的品行、程序、方式、容貌、风度等行为规则和形式。
礼仪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它可以沟通人们之间的感情,感受人格的尊严,增强人们的尊严感;其次,它有助于发展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的友谊。
涉外礼仪完整版女性外事礼貌在涉外活动中,女性应保持适度礼节与礼貌,以防男女间某些误解或误会。
对于一般相识的男性,在相见时不宜过于主动热情地行握手礼或拥抱礼,即使须握手,也不宜力握久握。
与对方畅谈时,应适当问及其妻子、孩子,并应谈及自己的男友、丈夫或孩子。
不宜以个人身份向男性赠送礼物,若非送礼不可时,应特别说明礼物是送与对方夫妇的,或是代表自己的单位送与他的。
已结婚或结过婚的女性,应让对方称自己“××太太”。
在欧美的一些饭馆或旅馆里吃饭时,可以让服务员把饭送到自己客房里,也可邀请男朋友或女朋友一同进餐。
到朋友家做客时,不要谈论公务,而应和对方的全家人聊天。
在拉丁美洲许多国家,男子有时可能公开向女性调情,若遇此种情况,女子可不予答理或顾及,适度的礼貌与礼节,可拒之于“千里之外”。
中东商人饮茶礼在中东地区,商人们在办公或社交场合,总要喝茶或咖啡,但每人以不超过三杯为宜。
当喝完之后,要将杯子转动一下再递与主人。
这种礼节动作,意为“够了,谢谢!”交谊舞会礼节参加交谊舞会时,男士的衣装宜庄重整洁,举止大方;女士的衣装宜明快典雅,不宜浓妆艳抹。
礼仪,进入舞厅时应彬彬有礼,熟人旧友要握手致意或点头问好,陌生人也应以礼相待。
话音宜低,步态宜轻。
邀舞,舞曲响起时,男士应主动走到女士面前,可行半鞠躬礼,并轻声说:“请您跳舞”。
女方要点头表示同意,然后由男方陪同并肩走入舞池。
在正常情况下,女方不应谢绝男士的邀请,若不愿接受邀请,可婉言说“累了”或“身体不适”之类的托辞,并致“对不起”的歉意。
被谢绝的男士,不要再向女方强求,更不要表示不满。
共舞,在共舞过程中,男方对女方应多关照、配合。
双方不要互盯着对方的脸,要始终相待以礼,一曲音乐结束时,男方要点头致意或道谢,也可将女方送归原位。
合十礼合十礼,又称“合掌礼”,原是印度古代的一种礼节,后为各国佛教徒沿用为日常普通礼节。
行礼时,两掌合于胸前,十指并拢,以示虔敬。
涉外交往中的礼仪,涉外礼仪常识涉外礼仪,一般指的是中国人在与外国人进行交际应酬时所须遵守的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
作为涉外交往的标准的、规范的作法,它好比“国际交通规则”,是每一位涉外人员均须自觉恪守的。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一些涉外交往礼仪常识,欢迎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涉外交往中的礼仪1. 什么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第一礼俗”?“女士优先”原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第一礼俗”。
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尊重女士、关心女士、保护女士、照顾女士,并且还要为女士排忧解难。
当男士给女士让座时,女士不要过于谦让,更不能把座位再让给其他男士,避免尴尬。
2. 国际上有哪些常用的见面礼节?(1)握手礼。
握手是大多数国家见面和离别时相互致意的礼仪。
握手既是人们见面相互问候的主要礼仪,还是祝贺、感谢、安慰或相互鼓励的适当表达。
如对方取得某些成绩与进步时,对方赠送礼品,以及发放奖品、奖状、发表祝词后,均可以握手来表示祝贺、感谢、鼓励等。
(2)鞠躬礼。
与日本、韩国等东方国家的外国友人见面时,行鞠躬礼表达致意是常见的礼节仪式。
鞠躬礼分为15°、30°和45°的不同形式;度数越高向对方表达的敬意越深。
基本原则:在特定的群体中,应向身份最高、规格最高的长者行45°角鞠躬礼;身份次之行30°角鞠躬礼;身份对等行15°角鞠躬礼。
(3)拥抱礼。
两人正面站立,各自举起手臂,将右手搭在对方的左肩后面,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对方的右后腰。
首先向左侧拥抱,然后向右侧拥抱,最后再向左侧拥抱。
(4)亲吻礼。
长辈与晚辈亲吻的话,长辈吻晚辈的额头,而晚辈吻长辈的下颌。
同辈人或兄弟姐妹亲吻的话,只能相互贴一贴面颊。
(5)吻手礼。
吻手礼即男士亲吻女士的手背或手指。
吻手礼的接受只限于已婚的女性。
男士以右手或双手轻轻抬起女士的右手,俯身弯腰用微闭的双唇,象征性去轻触一下女士的手背或手指。
涉外礼仪及各国礼仪规范篇一:第五章涉外礼仪第五章涉外礼仪第一节涉外礼仪基本要求第二节涉外工作的一般礼仪面向世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人与外宾交往的机会越来越多。
然而,东西方文化有着重大的差异。
作为一名现代中国人,不仅要了解本国优秀的礼仪文化,还需要了解国际通行的礼仪规范并在涉外活动中体现出来,做到胸有成竹、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在对外交往过程中,以礼仪为桥梁,不仅有助于增进友谊,促进合作,还有助于维护自身形象和国家尊严,体现我“礼仪之邦”的风采。
第一节涉外礼仪基本要求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的一切成就会被人看成是骄傲、无用和愚蠢的。
涉外礼仪是指在对外交往或涉外工作中,用以维护自身和本国形象,并向外宾表示尊重、友好、礼貌的各种礼节、仪式及其惯用形式。
它是在长期的国际交往中逐步形成的,是国际通用的礼仪规范。
一、涉外礼仪原则涉外礼仪的原则,是根据礼仪通则与涉外交往活动实践,从整体性、普遍性高度加以概括形成的,对涉外交际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范要求。
常言道:“小事小非讲风格,大事大非讲原则。
” 周总理说过:“外事无小事。
” 因此,凡从事对外交往或涉外工作的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讲究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
不卑不亢,互相尊重在涉外交往中,我们要热情友好,把握好分寸,以便使对方感到亲切、自然为宜;否则,事与愿违,过犹不及。
“过头”了就会给人一种卑躬屈膝、低三下四的感觉;“不及”,又可能给人留下自大狂傲、放肆嚣张的印象。
对外交往既不能自吹自擂、自我标榜、一味抬高自己,也绝对没必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自轻自贱。
对外国人过度地谦虚客套,反而让他们怀疑你的真实能力。
本着互相尊重的原则。
受人尊重的前提就是自尊,要敢于和善于对自己进行正面的评价和肯定,在言行举止方面做到不卑不亢、从容得体。
平等相待,礼尚往来在涉外交往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对任何交往对象都要给予平等的尊重与友好,做到“上交不谄,下交不骄” 。
涉外活动礼仪礼节基本常识一、服饰与穿戴人的仪表在相当程度上同服饰有关,现代社会服装代表一定的文化。
世界上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在正式礼仪活动时,都要穿着严肃、大方的正式服装。
在日常的社交场合,对服饰也都有所讲究。
国际社交场合,服装大致分为便服与礼服。
服装的种类、样式、花色千差万别,因场合不同,季节变化,个人爱好而在穿着上有所差异。
以下介绍几种服装的穿着。
1、关于男装在正式的、隆重的、严肃的场合,男子多穿黑色或深色西服,白衬衣,系领带,穿黑色硬底皮鞋,黑色丝袜。
衬衣的领子和袖口要干净,领子要挺,袖口要扣好。
喜庆活动时,可在前襟别一朵玫瑰花。
男西服如系双排扣,要将扣子一一扣上。
单排扣的西服可以不扣,也可以只扣其中一个;两个扣子的扣上边一个,三个扣子的扣中间一个。
坐下时,则把扣子解开。
我国的民族服装是中山装。
在隆重正式场合,着黑色或深蓝色的中山装,内穿白衬衣,穿黑皮鞋,扣好风纪扣,就是我们的礼服了。
在国外,当主人要求穿正式礼服时,我们穿着黑色中山装赴会,别人都会表示尊重和接受。
在国内,我国规定,夏天炎热季节,正式场合也可穿硬领短袖衬衫系领带或质地较好的短袖敞领衫。
按不同体型选择西服式样A 、肩宽,腿长,腰围不粗的人,宜穿A 型(掐腰)B 、直线体型,上下心称的人,宜穿B 型。
C 、鹅蛋脸,体型丰满的人,宜穿C 型。
2、关于女装在正式对外活动的场合,应着女装西服(套装)。
着装时,还应注意讲究手包、鞋子、袜子等与所有衣服的协调配套。
应穿长统丝袜和裤袜。
白天可穿肉色或淡色,晚间活动可穿稍深色的裤袜。
穿上与正装颜色相配的高跟皮鞋。
参加正式晚宴或晚会时,我国女同志常常穿着旗袍去参加社交活动。
朴素大方,美观雅致,得到许多外国人的赞赏。
在一般的社交场合,我国妇女可以同外国人一样穿连衣裙或穿中式上衣配长裙。
夏季可穿长、短袖衫配长裙或过膝裙。
在我国国内,妇女穿中式上衣或夏季穿长、短袖衫时,可以配穿长裤,但在国外,正式宴请等场合,一般要配穿裙子,而不配长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