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唐山地震与汶川地震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5
2008年中国的五大重大灾难事件2008年中国的五大重大灾难事件1. 汶川大地震时间: 2008年5月12日影响范围:四川汶川县及周边地区灾害情况: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之一,地震规模达到8.0级。
造成了约7.9万人死亡,数十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无家可归。
许多房屋、学校和基础设施被摧毁。
这次地震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援助。
2. 增城12.4特别重大火灾时间: 2008年12月4日影响范围: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灾害情况:一家玩具厂发生爆炸并引发火灾,导致至少18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这是当时中国发生的最严重的火灾事故之一,也对中国对生产安全和工厂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3. 雅安特大暴雨洪灾时间: 2008年7月17日至21日影响范围:四川雅安市及周边地区灾害情况:因持续的强降雨导致洪水和山体滑坡,造成雅安市许多区域受灾。
这场洪灾导致了至少146人死亡,数十人失踪,千余人紧急转移安置。
此次灾难凸显了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和应对挑战。
4. 西南地区冻灾时间: 2007年至2008年冬季影响范围:贵州、云南、湖南、重庆等西南地区灾害情况:严寒天气导致大范围冻灾,数百万人受灾。
冻灾导致了农作物减产、家畜死亡和农民生活困难等问题。
各级政府采取了紧急救助和重建措施,以缓解受灾地区的问题。
5. 华南暴雨洪灾时间: 2008年6月至8月影响范围: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中国南部地区灾害情况:多次强降雨导致洪灾,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农作物受损,基础设施损坏,发生了许多泥石流和山体滑坡。
这些洪灾给当地居民生活和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政府和民间组织进行了紧急救援和恢复重建工作。
以上就是2008年中国发生的五大重大灾难事件。
这些灾难给人们生命和财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也启示我们加强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急救援能力的重要性。
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一起努力,为减少灾害影响、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地震事件回顾与分析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多起重大地震事件,这些地震不仅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地震事件进行回顾与分析,以便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些地震的特点、原因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唐山大地震(1976年)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中国北方的河北省唐山地区发生了一次里氏7.8级的大地震,这是中国历史上伤亡最严重的地震之一。
据统计,唐山大地震造成了超过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无数家庭破碎,经济损失巨大。
唐山大地震的爆发导致了地表的严重抬升和断裂,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严重受损。
这次地震震中位于唐山市,最强震感范围覆盖了北京、天津等地,破坏程度之大令人震惊。
唐山大地震是一次浅源地震,地震波能量传播距离较近,导致灾害损失更加惨重。
二、汶川地震(2008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汶川县发生了一次里氏8.0级的大地震,这是中国自唐山大地震以来伤亡最严重的地震事件。
汶川地震造成了超过8.7万人死亡、37.6万人受伤,近5000名学生和教职员工在地震中遇难。
汶川地震震中位于四川省汶川县,震中距离省会成都约90公里。
这次地震导致了大范围的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堰塞湖等。
特别是汶川县城的抗震设防程度较低,加上县城人口密集,导致了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唐山大地震与汶川地震的比较分析尽管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地震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发生,但它们都是中国历史上伤亡最为严重的地震事件。
在受灾人数和经济损失方面,唐山大地震略胜一筹,但汶川地震的死亡人数更多。
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地震的共同点是都是浅源地震、破坏性巨大,震中地区抗震设防不足的问题也暴露出来。
而在救援和灾后重建方面,国家和社会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特别是汶川地震后,全国各地纷纷伸出援手,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力量。
四、中国历史上其他重大地震事件除了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地震,中国历史上还发生过其他多起重大地震事件,如嘉定地震、张家口地震、泰兴地震等。
只看该作者了解地震【基本资料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
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focus)。
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
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
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
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对整个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地震现象】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是明显的晃动。
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
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
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
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
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造成人畜的伤亡,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
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
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
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能反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征(见浓尾大地震,旧金山大地震)。
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
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垮和崩裂。
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至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
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
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
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
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
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
建国后我国发生过的大地震1、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烈度11度。
此次地震震感范围很广,除四川全省外,宁夏、甘肃、青海、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重庆、贵州、云南、西藏、江苏等地有感。
此次汶川地震遇难者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
四川最严重,占到总损失的91.3%,甘肃占到总损失的5.8%,陕西占总损失的2.9%。
国家统计局将损失指标分三类,第一类是人员伤亡问题,第二类是财产损失问题,第三类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问题。
,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
汶川大地震是中国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的强度、烈度都超过了一九七六年的唐山大地震。
中国地震研究及地质灾害研究专家今天分析了汶川地震破坏性强于唐山地震的主要原因。
首先,从震级上可以看出,汶川地震稍强。
唐山地震国际上公认的是7.6级,汶川地震是8.0级。
其次,从地缘机制断层错动上看,唐山地震是拉张性的,是上盘往下掉。
汶川地震是上盘往上升,要比唐山地震影响大。
第三,唐山地震的断层错动时间是十二点九秒,汶川地震是二十二点二秒,错动时间越长,人们感受到强震的时间越长,也就是说汶川地震建筑物的摆幅持续时间比唐山地震要强。
2、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地震1996年2月3日19时14分,丽江地区发生7.0级地震,造成严重破坏和损失。
主震发生后又发生余震2529次,最大的一次为6级。
地震波及范围相当大。
丽江、鹤庆、中甸、剑川、洱源等地建筑物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丽江县城及附近地区约20%的房屋倒塌。
受灾乡镇51个,受灾人口达107.5万,重灾民有30多万。
人员伤亡人数为17221人,其中309人丧生,3925人重伤,房屋倒塌35万多间,损坏60.9万多间,粮食损失3000多万公斤。
地震案例之728唐山地震基本情况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一带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
造成242769人死亡,435556人受伤。
地震前兆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称为地震的宏观异常。
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异常的种类多达几百种,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地震云、气象异常等。
地震概况公元1976年7月28日,中国北京时间3时42分53.11秒,东经118.1度、北纬39.6度,在距地面16公里深处的地球外壳,比日本广岛原子弹强烈约400倍的猛烈爆炸发生了。
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一带突然发生里氏8.2级强烈地震,23秒钟后,唐山被夷成废墟,682267间民用建筑中有656136间倒塌和受到严重破坏,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4204个孩子成了孤儿。
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人民币以上。
地震罹难场面惨烈到极点,为世界罕见。
中国首都北京摇晃不已,天安门城楼高大的梁柱痉挛般地"嘎嘎"作响。
从渤海湾到内蒙古、宁夏,从黑龙江以南到扬子江以北,这一华夏大地的人们都感到了异乎寻常的摇撼,一片惊惧。
天津市房倒屋塌、摇晃和震响惊醒了正在该市访问的澳大利亚前总理惠特拉姆!美国阿拉斯加帕默天文台急速响起令人震惊的警钟声,世界各大通讯社当日向全球公告了灾难消息——美国夏威夷地震台宣布:中国发生8.1级地震,震中在北京附近!美国地质调查所宣布:北京东北约100英里,北纬39.6度,东经118.1度,发生八点二级地震。
香港的英国皇家天文台宣布:中国发生8级左右地震,震中在北纬39.6度,东经118.1度,距唐山极近。
台湾"中央气象局"称:大陆北部发生8级地震,震中在北平东部135公里附近。
凌晨四点三十分。
中国国家地震局收到南京、兰州、昆明等十个台的报震急电,其中六个台给出震级,但数据彼此悬殊甚大,有的定在八级以上,有的定在七级以下。
历史上的重大自然灾害与灾难自然灾害是人类历史进程中无法回避的一部分。
无论是因地震、火山爆发、洪水或是飓风等自然原因,这些灾难性事件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伤亡。
下面将回顾历史上一些重大的自然灾害和灾难,以期从中汲取教训。
1. 唐山大地震(中国,1976年)1976年7月28日,中国唐山市发生了一场规模为7.8级的大地震,这是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地震之一。
不幸的是,灾难发生在半夜,大部分人都在熟睡之中,因此众多的建筑物坍塌,造成了242,000人死亡,164,000人重伤,殃及百万家庭。
这次地震给中国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提醒了中国政府和全球其他国家对地震的警惕性。
2. 弗里曼特尔大火(澳大利亚,1834年)1834年,澳大利亚小镇弗里曼特尔(Fremantle)遭遇了一场瞬间爆发的大火。
这场大火几乎将整个小镇化为废墟,造成了十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次灾难提醒了澳大利亚政府和其他国家对火灾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包括建立完善的消防系统和增强社区的火灾意识,以减少悲剧发生的可能性。
3. 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美国)1906年4月18日,旧金山市遭受了一次强烈地震,规模为7.8级。
地震引发了大规模的火灾,几乎整个城市被烧毁,导致3000多人死亡和40多万人无家可归。
这次地震和火灾给美国社会带来了长期的重建工作,并促使政府改善了建筑规范和地震预警系统,以提高城市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 1783年洛克火山喷发(冰岛)1783年,冰岛的洛克火山喷发持续了将近8个月的时间,喷发物覆盖了大片土地,并释放了大量有毒气体。
这场火山喷发引发了一系列的灾难,包括了酸性降雨、洪水和全球气候的变化。
灾难期间,估计有6万人死亡,对于当时的冰岛人口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丧生比例。
这次灾难提醒了人们关于火山活动的风险,并促进了更好的监测和警告系统的发展。
5. 盖拉普战役(美国,1871年)1871年,美国中西部地区经历了一系列的干旱和高温天气,导致了一场严重的森林大火。
历史大地震回顾一、汶川地震(2008.05.12)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了震级为里氏8.0级,最大烈度为11度的大地震。
汶川地震是中国自我国建国以来最为强烈的一次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
影响范围包括震中50km范围内的县城和200km 范围内的大中城市。
北京、上海、天津、宁夏、甘肃、青海、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云南、内蒙古、广西、西藏、江苏、浙江、辽宁、福建、台湾等地等全国多个省市有明显震感。
中国除黑龙江、吉林、新疆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
其中以陕甘川三省震情最为严重。
甚至泰国首都曼谷,越南首都河内,菲律宾、日本等地均有震感。
据民政部报告,截至21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197人遇难,374176人受伤,失踪18222人。
二、陕西华县地震(1556.01.23)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明代嘉靖三十四年十月十二日夜,陕西省华县附近,北纬34.5度,东经109.7度,一场8.0级的地震突然降临。
全国101个县有震灾记载,面积达28万平方公里。
有感范围达15个省(区),200多个县,震撼了大半个中国。
这次地震之后又引起了饥荒和瘟疫造成了空前巨大的人员伤亡,共计死亡83万人,是世界上人员死亡最多的一次大地震。
三、美国旧金山地震(1906.04.18)1906年4月18日凌晨5点20分,美国旧金山市,北纬38.0度,西经123.0度,8.3级强烈地震发生,死亡60000余人,另有数百人下落不明,数千人受伤,震后全城大火蔓延,街区一个个被烧毁,灾后发生秩序混乱,导致34人被打死,更有甚者是灾后有很多人大发国难财,这次地震及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给旧金山市带来巨大的损失,有500多个街区被毁,7.5万人逃离旧金山市,物质损失5亿美元,许多家保险公司为赔偿而破产。
四、日本关东地震(1923.9.1)1923年9月1日,北纬35.0度,东经139.5度,以东京--横滨为中心的广阔都市地带发生强烈地震,本次地震中有14.3万人死亡,20万人受伤,60万座建筑物被毁,50万人无家可归。
其次节地质灾难课标呈现·素养导读主干学问·宏观把握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难的成因。
核心素养,引导同学熟悉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难类型及其分布,提高同学地理实践力和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
2.利用地理视频等资料,关心同学解释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培育同学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一、地震1.概念:地壳中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的能量急剧释放,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惊,称为地震。
2.地震构造(1)图中C为震源、B为震中、BC为震源深度、AB为震中距。
(2)D位于等震线上,等震线是指把地面破坏程度相像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3.震级和烈度震级烈度地震能量的大小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3级以下为无感地震;5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直接因素:震级、震源深度等间接因素: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4.危害(1)直接危害: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根底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间接危害:破坏当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严峻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
(3)次生灾难:诱发倒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扩散等灾难。
5.分布(1)从世界范围看,地震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2)我国地震发生频繁的地区有台湾、、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等。
二、滑坡和泥石流类型滑坡泥石流概念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肯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图示形成条件岩体比拟破裂、地势起伏较大、植被掩盖度较差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多发地区山地丘陵区以及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山区沟谷中我国山区面积广阔,尤以西南地区最为多发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多与山洪相伴,能够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一、推断题1.地震灾难只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唐山大地震震害分布研究本文旨在探讨唐山大地震震害分布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整理,我们发现唐山大地震的震害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呈现出了明显的区域差异。
在唐山大地震中,震中位于唐山市区附近,震源深度约为8公里。
由于地震的强度和烈度都较高,造成了大量建筑物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为了深入研究唐山大地震震害分布的规律,我们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和文献,包括历史记录、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我们发现唐山大地震震害分布具有以下特点:区域差异明显:在唐山大地震中,不同区域的震害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
靠近震中的区域受到的破坏最为严重,而距离震中较远的区域则相对较轻。
建筑类型对震害程度的影响:在唐山大地震中,不同类型的建筑物遭受的震害程度也有所不同。
砖混结构和木结构建筑遭受的破坏较为严重,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则表现出较好的抗震性能。
地形地貌对震害分布的影响:唐山大地震发生在山区和平原的交界处,地形地貌的差异对震害分布产生了影响。
山区地形复杂,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崩塌等现象较为严重。
为了进一步支持我们的观点,我们引用了一些具体的案例和数据。
例如,在唐山大地震中,唐山市区附近的一个村庄由于位于山脚下,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导致全村被掩埋,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而距离震中较远的一些城镇则相对较轻,建筑物破坏程度较小,人员伤亡也较少。
本文通过对唐山大地震震害分布的研究,揭示了地震灾害分布的规律和特点。
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地震灾害的本质和影响,也为地震防范和减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唐山大地震震害分布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预测和评估未来地震灾害的可能影响。
唐山大地震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地震事件,对于研究地震灾害和防范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震害分布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震灾害的影响和传播规律,为地震保险、城市规划、工程设计等领域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承灾体分析:
地理环境:唐山地震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区发生在城市集中、工业发达的京、津、唐地区;汶川地震主要发生在山区,汶川地震引发的破坏性比较大的崩塌、滚石加上滑坡等,另外,因为四川水比较多,所以堰塞湖跟唐山地震相比也是不一样的。
汶川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次生灾害比唐山地震大得多。
因为唐山地震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区,汶川地震主要发生在山区,次生灾害、地质灾害的种类都不太一样,,比唐山地震的次生地质灾害要严重得多。
汶川地震的震级比唐山地震的震级稍微高一点,能量差三倍,地震波及能量越大,地震传得更远,在更远的距离内造成破坏。
另外,汶川地震的位置也非常特殊。
唐山地震发生在中国东部,因为东部地区延迟线比较薄,东部地震波衰减厉害,而四川的延迟线厚,所以地震波衰减慢。
地震烈度:汶川地震的震中烈度高达11度,汶川地震的的10度区面积则为约3144平方千米,呈北东向狭长展布,东北端达四川省青川县,西南端达汶川。
以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和北川县县城两个中心呈长条状分布,面积约2419平方千米。
在龙门山前盆地边缘的过渡带,汶川地震的烈度向东衰减很快,西侧则衰减相对较缓。
同时,汶川地震烈度分布的南北也不对称:8度区和7度区范围向四周扩大,呈现为北东向的不规则椭圆形,且相同烈度的区域在北部比南部大,进入甘肃省和陕西省境内,显示出断层破裂向北东方向传播,最大余震发生在断层北部。
唐山地震7.8级地震极震区的烈度为11度,位于唐山市区,包括京山铁路两侧。
东至女织寨、越河公社,西至郑各庄,南至尚庄,北至新华路以北、小王庄一带,呈椭圆形,长轴方向大致沿北东向延伸。
发震构造裂缝带通过高烈度区,总体走向约为北东30度。
呈雁行排列,总长8公里以上。
各段雁行裂缝均呈右旋扭错,断距从几十厘米到一米多,所有右旋扭动现象十分醒目。
在一些地方尚可看到0.5—0.8米的垂向落差,一般为东盘下降。
沿着发震构造带附近有明显的扭动和颠动现象。
致灾因子:
汶川地震就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发生的碰撞挤压而形成的构造地震。
在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这一带,北面是欧亚板块,南边是印度板块。
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四川龙门山逆冲构造带上,该构造带是青藏高原内部推覆体向东南方向推挤,并伴随顺时针剪切作用的共同结果。
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的隆起。
青藏高原在隆起的同时,也向东运动挤压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虽然龙门山从主体看上去构造活动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
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唐山市位于燕山隆起区的南坡,与南部的断陷盆地相邻,两区之间正是一条活动性断裂。
唐山市又恰好处在东西向阴山、燕山纬向地震带和北东向华北平原扭动地震带的交汇部位。
这些构造带附近常有从地幔侵入的超基性火成岩系,复杂的变质岩系和规模巨大的褶皱断裂系统。
其断裂带有“深”、“大”、“活”三个特点。
“深”就是断开了地壳,“大”就是延伸很长,断裂本身的影响带很宽,断层两盘的落差很大甚至错距达几公里;“活”就是近期还在活动,并且对它所影响的地区在活动强度、活动性质、活动方向上起着控制作用。
从新生代早起开始,本区发生了强烈的断块分异运动,形成了以渤海为中心的垂直下降运动,辽河、渤海、河北平原强烈下沉形成坳陷,在南部平原地表深处潜藏着许许多多古老山头,称为古潜山,而北部燕山地区则上升隆起,其升降幅度差可达12km。
而唐山则位于此山的斜坡上,濒临一条活动断裂带。
因此,区域地壳活动的差异性与唐山地区局部断裂活动的阻滞性使得唐山大地震发生。
孕灾环境:
从震区的资源分布情况来看,四川是中国铀矿资源丰富的省份,且在四川的西部高原区也有地热。
深部地层冷却的热量以及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借用岩石间的热传导作用传给岩石,使岩石的温度升高,在这种加热作用下某些岩石逐渐由脆性转变成韧性,为震区的岩层发生弹性形变提供了条件。
唐山大规模的煤炭开采也是导致地震影响严重的重要原因。
地震的发生还与当时的节气有关。
阳历5月5号是立夏,阳历5月21号是小满,而汶川地震的发震时间正好是阳历5月12号,处于立夏与小满中间。
大气与地层之间的气压差值不稳定,地壳的负荷亦不稳定,促使地层中的气体与外界大气交换频繁,也就是使气—地耦合现象加剧,使地层中岩石之间的应力发生变化,岩石的应变率和粘滞系数发生微变,可能导致地下的一些过热液体暴沸,产生动态应力化学腐蚀,而这种动态的应力化学腐蚀比静态的应力化学腐蚀更易蠕裂扩展,更有利于大震的发生。
四川盆地的油气田构造四川是中国天然气尤其是气田气分布最为集中的省份,石油天然气资源形成以气为主的局面,天然气以中小型油气田为主,在四川盆地的东、南、西南、西北地区以天然气为主,盆中以石油为主,但是这些天然气气田主要为多裂缝结构,储层多具低渗、低孔和裂缝性。
这种特殊的盆地油气田地质构造也促使了地震发生的可能。
地震的发生还与日月引潮力有关。
汶川地震发生在阴历四月初八下午两点左右,这时月亮和地球的连线基本同地球与太阳的连线垂直,也就是在上弦月时,形成小潮,这种引潮力在
一定程度上调制了四川地区局部地层的一些不稳定区域,促使地层局部发生微变,形成对震前震源过程的调制,产生中等主应力效应、围压效应、剪应力效应、张应力效应和最小主应力效应,致使地层中的积累单元与调整单元发生变化,影响下岩石圈中剪切蠕滑断层,形成地震前的能量积聚过程。
人类的活动也是地震发生的一大共同诱因。
近观这几年来的世界范围内的自然灾害,它们的发生都是全球性影响的结果,这种自然灾害不单单是某一局域的地质情况造成的。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加剧,必然会导致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的不协调,自然中的某些生态因子、区域的变化程度加剧。
人类对资源的开采以及随意的建造建筑物,导致局部区域的重力异常,有的地区是正重力异常,有的地区是负重力异常,这种重力异常会促使地区的部分地层隆起或者沉降,四川盆地地处两大板块的交界处,地层活动较频繁,当地居民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地区建设规划的不合理,加剧了重力异常之间的调整速度和应变能的积累过程,从而也促使了地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