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旅游发展历程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3
云南景区的发展历程
云南景区的发展历程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国家对旅游业
的发展提出了重要的战略意义。
1984年,云南省成立了旅游局,随后开始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并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管理经验。
1985年,丽江古城成为云南省首批开放的旅游景点之一,这标志着云南旅游业的起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云南的旅游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1988年,五华楼景区在昆明市建成开放,成为当时云南省最
大的旅游项目。
此后,云南省陆续开放了许多著名景点,如大理洱海、西双版纳等,吸引了大量游客来此观光和度假。
进入21世纪后,云南景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为了
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吸引更多游客,云南加大了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修建了更多的高速公路、机场和火车站,方便游客的交通。
同时,云南还积极推广自然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加强景区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近年来,云南景区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014年,丽江
古城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旅游业的一张名片。
此外,泸沽湖、石林等景点也相继获得了国家级或世界级的认可。
云南的旅游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渐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览。
对于未来,云南旅游业仍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云南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和合作将更加便利,为旅游业的互联互通提供了便利条件。
同时,云南还将继续加
大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投入旅游项目,提升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打造更多的特色景区,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丽江古城的历史与文化丽江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瑰宝的城市,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
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东方威尼斯”、“世界之花”。
丽江古城具有浓郁的纳西族特色,是纳西族文化的重要代表。
一、丽江古城的历史丽江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拥有上千年悠久历史。
根据史料记载,丽江是世界上唯一的弥勒道场。
明初,丽江古城成为纳西族世袭土司的驻地,至今传承了20余代。
后来,丽江成为重要的商业交通枢纽和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商人、官员和学者前往。
在明朝时期,丽江古城建成了石头城墙,城墙高达四米,周长約六公里,于是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保存至今最完整的古城之一。
丽江古城是全国唯一一座未经战争毁坏的明代古城。
二、丽江古城的文化1.纳西族文化丽江古城是纳西族文化的代表,而纳西族是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
在古城内拥有众多的纳西族风情景点,如古城南门里吉阿妈祠、黑龙潭公园、玉龙雪山、束河古镇等等。
这些景点展示了纳西族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在历史、建筑、习俗、服饰等多方面有着卓越的表现。
2.中外融合文化丽江古城位于滇池以北,地处滇中、川滇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是南北文化的交汇点。
丽江古城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客进入。
这种中外融合的文化交流,使丽江古城成为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宝藏。
三、丽江古城的保护丽江古城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其文化遗产价值世界闻名。
为了保护丽江古城的文化遗产,丽江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古城进行了全面修复和保护。
目前,丽江古城是中国最具特色、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城市之一。
四、丽江古城的现状丽江古城目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包括旅游开发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的问题。
但是,在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丽江古城得以得到合理发展和可持续保护。
未来,丽江古城希望能够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秀文化,成为一个更加繁荣、美丽的城市。
总之,丽江古城是一座充满活力和文化内涵的城市,这里充满了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丽江旅游发展历程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丽江旅游业发展开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1990年~1994年上半年是丽江旅游业发展的起步阶段,1990年到丽江旅游的海内外游客仅有9.8万人次,到1994年也只有21.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100万元。
?1994年9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在丽江召开滇西北旅游规划会议,明确了“发展大理,开发丽江,启动迪庆,带动怒江”的旅游发展思路,并提出把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在会议结束时提出的12条意见中,积极准备工作、将丽江古城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列为其中的工作重点之一。
会后,丽江市提出并实施了“旅游带动”发展战略,加强了机场、公路、玉龙雪山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落实省长现场办公会议的诸项工作,把旅游业作为骨干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植。
丽江旅游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到1995年游客人数增加到了84.0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增加到了2.4亿人民币。
? 1995年上半年,省政府正式同意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政府提出的申报要求,并上报国家有关部门。
同年6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主持会议,召集国家8位A级专家进行论证,正式确定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园林为我国1997年度世界遗产申报项目。
丽江古城为首选项目。
同年12月25日,丽江县政府决定成立申报工作组,申报工作全面展开。
?1996年2月3日,丽江发生了全国瞩目的7.0级大地震。
丽江又抓住“2.3”大地震机遇,加大丽江的对外宣传,让世界了解丽江,让丽江走向世界;利用恢复重建的机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旅游业发展;同时利用恢复重建的条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同时,加快了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步伐,并取得成功,游客大幅增加。
?1997年12月4日,意大利那布勒斯世界遗产大会上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填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尚无文化遗产的空白。
丽江旅游发展历程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1990年~1994年上半年是丽江旅游业发展的起步阶段,1990年到丽江旅游的海内外游客仅有9.8万人次,到1994年也只有21.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100万元。
1994年9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在丽江召开滇西北旅游规划会议,明确了“发展大理,开发丽江,启动迪庆,带动怒江”的旅游发展思路,并提出把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在会议结束时提出的12条意见中,积极准备工作、将丽江古城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列为其中的工作重点之一。
会后,丽江市提出并实施了“旅游带动”发展战略,加强了机场、公路、玉龙雪山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落实省长现场办公会议的诸项工作,把旅游业作为骨干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植。
丽江旅游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到1995年游客人数增加到了84.0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增加到了2.4亿人民币。
1995年上半年,省政府正式同意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政府提出的申报要求,并上报国家有关部门。
同年6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主持会议,召集国家8位A级专家进行论证,正式确定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园林为我国1997年度世界遗产申报项目。
丽江古城为首选项目。
同年12月25日,丽江县政府决定成立申报工作组,申报工作全面展开。
1996年2月3日,丽江发生了全国瞩目的7.0级大地震。
丽江又抓住“2.3”大地震机遇,加大丽江的对外宣传,让世界了解丽江,让丽江走向世界;利用恢复重建的机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旅游业发展;同时利用恢复重建的条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同时,加快了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步伐,并取得成功,游客大幅增加。
1997年12月4日,意大利那布勒斯世界遗产大会上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填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尚无文化遗产的空白。
随后,丽江游客大幅增加。
经过1996年至1998年三年的地震恢复重建,丽江由云南改革开放的末端走向前沿,成为中国西部极具发展活力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
丽江市文化旅游发展概况一、丽江市经济社会发展简要情况丽江市总面积2.06万平方公里。
2002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辖一区四县:即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
总人口120万,超过3000人以上的世局少数民族有12个,少数民族占57%以上。
丽江是一个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发展中旅游城市,是全国唯一拥有三项世界遗产桂冠的地级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核心区域、世界记忆遗产——纳西东巴文献古籍。
近年来,丽江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结合丽江实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
2008年,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
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0.8%,实现了两年翻一番的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6%。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管理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
现已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旅游文化名城,被列入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
二、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一)丽江旅游业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后,丽江历届党委、政府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把党的基本路线与丽江实际结合起来,立足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确立和实施旅游先导战略,逐步走上了一条旅游业主导的第三产业优先发展的路子。
1994年11月,省政府在丽江召开滇西北旅游规划现场办公会,提出了“发展大理,开发丽江,带动迪庆,启动怒江”的发展思路,正是在这次会议以后,确立了丽江发展旅游业的方向。
1996年丽江“2.3”大地震后的恢复重建给丽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成功申报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提高了丽江的知名度。
丽江旅游发展历程丽江作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丽江旅游发展的历程。
20世纪80年代初,丽江迎来了旅游业的起步阶段。
当时,丽江作为滇西的一座小城,还未被大多数人所熟知。
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国内游客开始涌向丽江,探寻这座古城的独特魅力。
丽江的旅馆、餐饮等旅游配套设施逐渐完善,一些涉及旅游的民营企业相继兴起,标志着丽江旅游业的初步发展。
1997年,丽江古城被列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这一荣誉使丽江的知名度大大提升。
随着丽江古城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开始涌入丽江,使其旅游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丽江的酒店、民宿等旅游接待设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丽江古城的复原工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旅游体验。
随着丽江旅游业的发展,一些旅游景点也相继兴起。
雪山风景区、大研古镇等景点的开发,给丽江的旅游业带来了新的亮点。
雪山风景区以其雪峰、冰川等自然景观吸引了大批登山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成为了丽江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大研古镇则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浓厚的民族风情,吸引了大量的文化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
随着丽江旅游的持续发展,一些新的旅游项目也不断涌现。
传统的古城观光、民族文化体验逐渐多样化,丽江古城的夜生活也愈发丰富。
丽江古城的美食、文艺表演等成为了游客的新的选择。
此外,一些休闲度假村、主题公园等也相继建设,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娱乐选择。
现在,丽江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旅游业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大量的游客每年涌入丽江,为当地的旅游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
丽江的旅游产业链逐渐完善,从交通、住宿到餐饮、购物等各个环节都得到了发展。
丽江旅游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品牌,得到了广大游客的认可和喜爱。
总之,丽江旅游的发展可以说是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中。
丽江旅游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和支持,同时也需要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丽江旅游业发展现状丽江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著名旅游城市,自从1990年代以来,丽江的旅游业经历了快速发展。
丽江的独特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使得丽江成为一个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介绍丽江旅游业目前的发展现状。
首先,丽江的旅游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和完善。
大量的酒店、旅馆和民宿矗立在丽江的街道上,为游客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住宿选择。
同时,丽江的交通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丽江有一个现代化的机场,许多国内外的航班直接飞往这里。
此外,陆路交通也相对便利,丽江与周边城市之间有许多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相连。
其次,丽江的旅游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开发。
丽江市政府致力于保护和修复古城区,使之成为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景区。
古城区的石板街道、传统的纳西族建筑和独特的街头巷尾,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丽江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点,如玉龙雪山、束河古镇和纳西族村寨等。
这些景点各具特色,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再次,丽江的旅游服务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许多旅行社和导游公司在丽江设立了分支机构,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
同时,丽江还有一些专门的培训机构,为旅游从业人员提供培训和教育。
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丽江的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创造了良好的旅游体验。
最后,丽江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丽江的旅游业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旅游业也为当地的农民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丽江的旅游业对于当地的文化传承和艺术表演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丽江的旅游业目前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国内外游客对丽江的兴趣持续增加,使得丽江成为一个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然而,丽江的旅游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等方面的挑战。
因此,继续加强旅游业的规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对于丽江的旅游业更好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大典型案例诠释丽江辉煌30年四川省旅游信息中心改革开放30年来,丽江广大干部和群众思想观念的大解放、精神面貌的大变化带来了丽江经济社会大发展。
通过大胆实践,丽江走出了一条自然资源开发与文化资源开发相结合、旅游产业建设与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相结合、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丽江已成为世人瞩目的文化旅游品牌、全国主要的旅游热区和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并逐步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投资创业环境最好、人居环境最佳、民营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丽江已成为世人瞩目的文化旅游品牌、全国主要的旅游热区和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并逐步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投资创业环境最好、人居环境最佳、民营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一、震后精神不倒三项世界遗产申报成功1997年12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正式批准,丽江古城被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是我国第一个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少数民族古城镇。
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更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2003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中国云南省西北部的“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2003年8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咨询委员会第6次评审会上,经评委审议表决,纳西东巴古籍文献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建国后,丽江地方党委、政府作出“保留古城,另辟新城”的城建发展方略,特别是丽江地震恢复重建过程中,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丽江地、县党委、政府全力以赴实施了《丽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大研古城保护工程,使丽江古城建筑风貌和文化特色得以完好保存。
二、东大街的拆迁——丽江古城“修旧如旧”的开端进入20世纪80年代,受当时外地“拆旧城、建新城”之风的影响,丽江古城一度出现了一些新式建筑,1986年7月,云南工学院建工系教授的朱良文给云南省省长和志强同志写了一封题为“紧急呼吁”的信,信中说:丽江古城目前遭到极大的威胁,新街像一把尖刀已经插入古城之中……这些都破坏了古城的和谐与协调,威胁着古城的存亡,建议政府要采取措施,加强管理与保护,千万不要搞建设性的破坏。
丽江古城形成进步与纳西族文化变迁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期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感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进修资料、教室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进修、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丽江古城形成进步与纳西族文化变迁丽江古城形成进步与纳西族文化变迁丽江古城是中国云南省丽江市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丽江历史沿革:丽江战国时属秦国蜀郡。
汉属越郡。
三国属云南郡。
南朝为遂段县,大约在此时纳西族先民迁于此。
唐时曾为姚州都督府地,后为吐蕃,南诏地,称桑川,属剑川节度。
宋为大理善巨郡地,开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后在此驻兵操练,“阿营”遗址仍在,当时居民已有千余户,至元十三年改为丽江路,丽江之名始于此,以依傍于丽江(金沙江古名)湾而得名。
明末已具规模,日渐繁荣,本地土司木氏所营造的宫室非常华美。
徐霞客在游记中谓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而丽江府“富冠诸土郡”。
《明史云南土司传》则言“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
府城大研之名亦始于明代。
以其位于丽江坝子中心,四周青山环绕,形似一巨砚,故名大研(砚)厢。
清为丽江府。
雍正元年(1723),改土设流,结束木氏土司元代以来的世袭统治。
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丽江县。
1961年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属丽江地区。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成功,填补了中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
城市布局错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风貌,又富于水乡韵味。
丽江民居既融和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
丽江古城包容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
丽江古城“旧瓶装新酒”模式。
古镇以其独特的自然底蕴、文化魅力、历史气息以及迄今为止仍保留着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亦或原住民,吸引着中外游客、令之为之趋之若鹜。
不管是传统古镇还是新建古镇,在其令人瞠目的游客量背后,都离不开成功的开发模式的支撑。
丽江旅游业的异军突起,被旅游界称为“世界遗产带动旅游发展”的“丽江模式”。
丽江地震后重新修整古城,按照新游憩结构和度假体验需求,创新打造外表符合丽江特点、内部舒适现代的一系列古村客栈形态的集观光与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古建筑。
和献中:见证丽江旅游的崛起从要我们谈及丽江旅游业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与丽江最早的旅游景区玉龙雪山紧紧联系在一起,到2021年他与玉龙雪山已结缘近17年之久,他就是丽江玉龙雪山省级旅游外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和献中。
约了很多次采访才约到和献中,时间是在2021年昆明旅交会即将开幕之际,他依然还是有很多的公务在身,一大早就一拨一拨地接见访客。
本以为在如此繁忙的工作节奏中,我们的采访不可能会有太多轻松的话题,没想到我们的谈话却是从前不久一部很红的电视连续剧《暗算》开始的。
从机要员到旅游人的转变很多人认识和献中是在他到玉龙雪山管委会任职后开始的,而在此之前的工作经历除了圈中熟悉他的人士外,可能并不为多数人所知。
而与和献中的谈话之所以会从《暗算》这部红及时的碟战电视剧开始,那是因为与他此前的工作经历有关。
他说“我一直很喜欢的一部片子就是《暗算》,我觉得里面的人物心理描写让我有很大的感触,每次外出或有空的时候,我都会反复地看这部片子。
我仿佛在这部片子中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
”和献中的话一度让我们有些不解,他解释道“我的职业经历其实特别简单,从79年到93年,这前14年我做机要员,之后到2021年算下来,近17年我都是在玉龙雪山工作。
”这的确是一份非常简单的履历,但“机要员”这个身份却很吸引我们,很好奇他从机要员到如今的旅游工作者是如何转变的?他说:“从79年到93年,我一直从事机要工作,从来没有想过可能会去做别的工作,虽然这样的工作让我们失去了很多生活中的小幸福。
直到90年单位派我到省委党校上学时,我才开始对外面的世界有了很大的改观,开始有了想要闯一闯的念头,当时的我就想到经济部门工作,比如银行系统之类。
后来,当政府考虑我们机要人员转业时,正值丽江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成立,我被调到了这里工作,这也就是玉龙雪山管委会最早的前身。
93年4月8日管委会成立,5月1日我就来报道,进来后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一帮人开始摸索着以玉龙雪山为起点的“丽江旅游发展之路”,和献中就是这样踏上了旅游行业之路。
丽江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丽江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云南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最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丽江市的自然景观、民俗文化和独特建筑风格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首先,丽江的自然景观是其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丽江市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拥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如玉龙雪山、拉市海、金沙江大峡谷等。
这些景点以其壮丽的山水、原始的自然环境和特有的生物多样性吸引了大批的自然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
其次,丽江的民俗文化也是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丽江是纳西族的聚居地,有着悠久的纳西文化历史和丰富的民俗风情。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礼仪习俗、音乐舞蹈等都是游客们感受当地文化的重要方式。
特别是著名的丽江古城,这座古城保存完好,保留了大量的纳西族建筑风格,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探索。
此外,丽江旅游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丽江机场的开通和城市内交通的改善,进一步方便了游客的到达和流动。
同时,丽江市的酒店、餐饮、购物等旅游配套设施也不断完善,提供了更好的服务质量,满足游客的需求。
然而,丽江旅游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过度开发和大规模旅游带来的环境破坏、文化冲击以及游客过多带来的交通压力等。
丽江市正在努力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并加强可持续旅游发展,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丽江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蓬勃而多样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在未来,丽江市将继续致力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好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丽江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丽江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著名旅游城市,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丽江的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为云南旅游的重要支柱之一。
本文将对丽江旅游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丽江旅游的现状。
丽江以其独特的古城区而闻名于世,这个古城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传统文化,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古城区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此外,丽江还拥有许多其他的旅游资源,如玉龙雪山、黑龙潭和拉市海等。
丽江的自然景观和传统文化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
然而,丽江旅游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丽江的旅游资源正面临着过度开发的问题。
这导致了景区的环境恶化和文化破坏。
其次,由于丽江旅游产品的同质性较高,游客对于游览丽江的兴趣逐渐减弱。
最后,丽江的交通设施和基础设施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
在未来,丽江旅游业将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首先,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国内旅游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这将为丽江提供更多的游客来源。
其次,随着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丽江的旅游资源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管理,以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此外,随着旅游科技的发展,丽江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来提高旅游服务和体验,吸引更多游客。
为了应对挑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丽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旅游环境的保护和管理,限制游客数量,减少对景区的人为干扰。
其次,可以通过推广和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兴趣,以吸引更多游客。
此外,应加大对丽江交通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旅游基础设施的水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
在未来,丽江的旅游业将朝着多元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发展。
丽江可以利用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推广和开发独特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
丽江还可以加强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的合作,共同推广旅游线路,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丽江旅游发展历程
丽江旅游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
当时,由于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俗文化,丽江逐渐吸引了一些国内外的旅游者。
1997年,丽江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进一步提升了丽江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向丽江,旅游业开始蓬勃发展,民宿、酒店、餐饮等服务业纷纷兴起。
2005年,丽江成为中国首个国家级旅游经济示范区,这为丽江的旅游产业带来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古城资源,丽江实行了一系列保护措施,限制了车辆通行和商业乱建乱搭,保持了古城的原始风貌。
随着时间的推移,丽江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
2014年,丽江成为中国首个国家级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通过综合改革,促进了旅游业的结构优化和升级。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更加规范有效,旅游服务和产品的质量也明显提升。
近年来,丽江旅游继续朝着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政府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提升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了旅游市场渠道。
丽江还积极发展特色旅游产品,推出了丰富多样的旅游线路和体验活动,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总体来说,丽江旅游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快速发展阶段,再到
现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通过多年的努力,丽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丽江古镇开发成功经验三、丽江模式成功经验丽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西南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国际精品旅游城市,主要得益于文化与旅游的互动,其中“非遗”成了丽江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卖点。
丽江申遗后在旅游业发展上取得的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对国内申遗热潮的出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丽江“以遗产带动旅游业,以旅游发展回馈遗产保护”的策略被看作是一种超前的眼光和宏阔的视角。
通过一系列举措,丽江古城古朴宁静的历史风貌被完好地保留和展现,文化旅游兴起,形成独特的“丽江模式”。
通过回顾丽江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丽江旅游发展之路,可以总结出丽江模式的成功经验如下所列:1、始终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丽江古城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以发展促进保护,在保护中实现发展。
把保护作为发展的基础,以发展作为保护的动力,通过发展提高对资源保护的认识、提高对资源保护的投入,努力做到既发展旅游,又保护资源,创造和谐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实现资源环境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双赢。
早在1951年初,丽江当地政府就做出了“保护古城,另辟新城”的决策。
1983年制订县城总体规划时,首次明确保护古城方略;1986年被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后,加大投入,努力保护和改善环境。
为了保护古城生态环境,坚决关、停城区及古城周围所有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
同时,在国家实施金沙江天然林禁伐之前,就自觉全面停止了丽江县东部林区(即玉龙山周围林区)的森林采伐,以保护古城水源和周围生态植被。
2、重视文化经营,注重民族文化传承从战略高度经营民族文化产业。
比如:打造“纳西古乐”“丽水金沙”“太•阳•火”等文化产业品牌。
长期举办国际性学术交流论坛。
为避免本土文化消亡,建立了东巴文化原始生态保护区,颁布管理条例,并建立东巴文化传习院,传授象形文字和东巴文化。
加强民族文化研究开发,打响东巴文化、纳西古乐、摩梭风情等知名文化品牌。
注重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开发,使文化成为旅游的灵魂,旅游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