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__研究生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19 MB
- 文档页数:220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1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它旨在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为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一、引言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实践的深入,自然辩证法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旨在帮助研究生系统掌握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他们运用自然辩证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 自然界的普遍联系自然界的普遍联系是指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关系。
这种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研究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自然界的普遍联系:(1)自然界的整体性: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自然界的层次性:自然界具有层次性,从基本粒子到宇宙,各个层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3)自然界的动态性:自然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2. 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指自然界中事物和现象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
研究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自然界的发展规律:(1)自然界的发展具有方向性:自然界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2)自然界的发展具有阶段性:自然界的发展过程呈现出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规律。
(3)自然界的发展具有周期性:自然界的发展过程具有周期性,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等。
3. 自然辩证法的范畴自然辩证法的范畴是反映自然界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的基本概念。
研究生应掌握以下范畴:(1)对立统一: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
(2)质量互变: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自然界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机制。
(3)否定之否定:自然界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旧事物被否定,新事物又会被更高层次的事物所否定,形成否定之否定规律。
自然辩证法概述1.1本学科历史渊源❿西方自然哲学发展的产物3辩证法哲学在古希腊时期已经创立,强调运动发展变化,思想素材丰富3黑格尔唯心辩证法博大精深,是马列哲学的直接来源3马恩共同创建马主义哲学.:.恩格斯撰写《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基本思想.列宁撰写《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发展自然辩证法1.2学科体系构造❿体系构成3“四大块”--自然观、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科技观、科技政策❿学科定位3属于马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高度相关,是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主导学说❿与现代科技的关系3各有侧重、双向互动、相辅相成、与时俱进1.3自然辩证法在中国❿年发展历程起伏跌宕,与当代中国科技事业联袂而行3新文化运动中,掀起科学、民主思潮330年代自然辩证法传入中国,国统区和延安都有传播350年代以后苏联,自然辩证法成为显学,成为中国科技政策基石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自然辩证法的重大发展1.4学习本课程的意义❿亦实亦虚,政策说明和思想认知作用3实用价值(学分、文凭)3科学思维和科学工作原则3了解科学社会化和社会科学化的内在依据3认识国情民意,感受中国发展趋势3化解科学与人文隔阂,为科学生涯的增添情趣本章学习要点❿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定位、体系构造、与科技学科的关系❿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发展及历史渊源,与现代中国的联袂变化2.马恩创立自然辩证法硕士生自然辩证法课程2.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❿古希腊朴素辩证法3核心观念是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把自然界当作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3思维特征是,缺少科学实验和分析,带有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
只是直观地勾画了整个自然界的轮廓,不能说明构成自然界总画面的各个细节2.2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❿中国古代自然哲学自成一派,与古希腊哲学异曲同工3中国古代自然观萌生于商周时期,确立在春秋战国时代3讲求"物我一体、天人合一",注重意会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