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测控仪器通信第四章 共享存储区通信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2.44 MB
- 文档页数:40
概念题:1、数据传输时,一个数据编码字符的所有位同时发送,并排传输,又同时被接收,这种传输方式叫并行传输。
优点:收、发双方不存在码组的同步问题,不需要采用其他特殊的方式来实现收、发双方的码组同步。
2、数据传输时,一个数据编码字符的所有位不是同时发送,而是按顺序,一位接一位地在信道中被发送和接收,这种传输方式叫串行传输。
优点:只需一条传输信道,简单经济,容易实现。
3、凡按数字信号原码进行的传输称为基带传输。
一条物理信道上,把要传输的一路数字信号依附在另一载波信号上进行传输,这样的传输方式称为载带传输。
在一条物理信道上顺序传输多路数字信号,每种要传输的数字信号依附在指定频率的载波信号上,用不同频率段进行多路数字信号的传输,这样的传输方式称为宽带传输。
4、根据分割对象的不同,多路复用主要有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波分复用三种术。
5、频分复用是把一条物理信道的频带作为分割对象,这样就使一条物理信道变成若干条信道,从而实现了复用。
原理:整个传输频带被划分为若干个频率通道,每路信号占用一个频率通道进行传输。
频率通道之间留有防护频带以防相互干扰。
时分复用是把时间分割成小的时间片,每个时间片分为若干个时隙,每路数据占用一个时隙进行传输。
在通信网络中应用极为广泛。
波分复用是把一条物理信道的使用权按若干码元波形分割开来,一段波形对应一对通信双方。
6、在数据通信中通常采用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和报文分组交换三种数据交换方式。
7、在线路交换方式中,通过网络中的结点在两个站点间建立一条临时的专用通信线路。
8、报文分组交换有数据报和虚电路两种实现方法。
9、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有星形结构、总线型结构、环形结构和网格形结构四种。
10、I/O信道可以采用单I/O接口信道和双I/O接口信道两种基本形式。
11、共享存储区从物理结构上可以分为公用总线方式、矩阵开关方式、多端口公用方式和总线窗口方式四种。
12、共享存储区的逻辑结构形式有虚拟结构、信箱结构和通信池三种。
武汉大学光纤通信论文浅谈光纤通信在各学科的应用卢庆亮国际软件学院2010302580233指导教师: 何对燕专业名称: 光纤通信完成日期: 武汉大学2011年11月目录1 引言 (1)1.1 科技名词定义 (1)1.2 光纤通信简介 (1)1.3 光纤通信特点 (1)1.4光纤通信原理 (2)1.5 光纤通信发展 (2)1.6 光纤通信应用领域 (2)2 光纤通信在配电网自动化上的应用 (2)2.1 前言 (2)2.2 配电网自动化对通信的要求 (3)2.3 正文 (3)2.4 光纤通信在配电网上的实现方案 (4)3 新一代光纤通信——光波分复用技术 (5)3.1 光波分复用技术 (5)3.2 WDM系统基本构成 (6)3.3 双纤单向WDM系统组成 (6)3.4 光波分复用器和解复用器 (6)3.5 WDM技术的主要技术特点 (7)4 结论和建议 (7)4.1 结论及认识 (7)4.2 结语 (7)致谢 (8)主要参考文献 (8)1 引言1.1 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光纤通信英文名称:optic-fiber communication;fiber-optic communications定义1:以光导纤维为传输介质的通信方式。
应用学科:电力(一级学科);调度与通信、电力市场(二级学科)定义2:以光纤作为光信号传输媒介的通信。
应用学科:通信科技(一级学科);光纤传输与接入(二级学科)1.2 光纤通信简介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一种通信方式。
从原理上看,构成光纤通信的基本物质要素是光纤、光源和光检测器。
光纤除了按制造工艺、材料组成以及光学特性进行分类外,在应用中,光纤常按用途进行分类,可分为通信用光纤和传感用光纤。
传输介质光纤又分为通用与专用两种,而功能器件光纤则指用于完成光波的放大、整形、分频、倍频、调制以及光振荡等功能的光纤,并常以某种功能器件的形式出现。
1.3 光纤通信特点(1)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远;一根光纤的潜在带宽可达20THz。
通信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 绪论1、模拟通信系统模型模拟通信系统是利用模拟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 2、数字通信系统模型数字通信系统是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 3、数字通信的特点 优点:(1)抗干扰能力强,且噪声不积累 (2)传输差错可控(3)便于处理、变换、存储(4)便于将来自不同信源的信号综合到一起传输 (5)易于集成,使通信设备微型化,重量轻 (6)易于加密处理,且保密性好 缺点:(1)需要较大的传输带宽 (2)对同步要求高4、通信系统的分类(1)按通信业务分类:电报通信系统、电话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图像通信系统 (2)按调制方式分类:基带传输系统和带通(调制)传输系统 (3)按信号特征分类: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4)按传输媒介分类:有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 (5)按工作波段分类:长波通信、中波通信、短波通信(6)按信号复用方式分类: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 ★★5、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效性和可靠性有效性:指传输一定信息量时所占用的信道资源(频带宽度和时间间隔),是“速度”问题; 可靠性:指接收信息的准确程度,也就是传输的“质量”问题。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数字通信系统模型(1)模拟通信系统:有效性:可用有效传输频带来度量。
可靠性:可用接收端解调器输出信噪比来度量。
(2)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用传输速率和频带利用率来衡量。
可靠性:常用误码率和误信率表示。
码元传输速率R B :定义为单位时间(每秒)传送码元的数目,单位为波特(Baud ); 信息传输速率R b :定义为单位时间内传递的平均信息量或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
6、通信的目的:传递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
7、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8、信息量是对信息发生的概率(不确定性)的度量。
一个二进制码元含1b 的信息量;一个M 进制码元含有log 2M 比特的信息量。
9、信息源的熵,即每个符号的平均信息量:)x (p log )x(p I i 2n1i i∑=-=结论:等概率发送时,信息源的熵有最大值。
武汉大学教学实验报告电子信息学院通信工程专业 2018 年 11 月 10 日实验名称基带传输实验指导教师姓名年级学号成绩(2)译码观测使用双踪示波器,同时观测编码前后数据2TP1和译码后数据2TP9,观测编码前数据是否相同。
尝试多次修改编码数据,观测译码数据是否相同。
BNRZ 码”,点击“基带设置”按钮,将基带数据编码开关的值。
用示波器通道 1 观测编码前基2TP4;尝试修改不同的编码开关组合,观测不同数64K”,观测编码前数据 2TP1 和编码数据 2TP4(2)译码观测使用双踪示波器,同时观测编码前数据 2TP1 和译码后数据 2TP9,观测编码前数据是否相同。
尝试多次修改编码数据,观测译码数据是否正确。
4.单极性归零码(RZ码)(2)译码观测使用双踪示波器,同时观测编码前数据 2TP1 和译码后数据 2TP9,观测编码前数据是否相同。
尝试多次修改编码数据,观测译码数据是否正确。
5.密勒码(1)编码观测通过鼠标在编码码型中选择“miller 码”,点击“基带设置”按钮,将基带数据设置为:16bit,64K,然后修改 16bit 编码开关的值。
用示波器通道 1 观测编码前基带数 2TP1,用通道2观测编码数据2TP4;尝试修改不同的编码开关组合,观测不同数据编码数据的变化。
将基带数据设置为:“15-PN”,“64K”,观测编码前数据 2TP1 和编码数据 2TP4并记录波形。
同时观测编码前数据 2TP1 和译码后数据 2TP9,观测编码前数据是否相同。
尝试多次修改编码数据,观测译码数据是否正确。
6.成对选择三进码(PST码)(1)编码观测通过鼠标在编码码型中选择“PST 码”,点击“基带设置”按钮,将基带数据设置为:16bit,64K,然后修改 16bit 编码开关的值。
用示波器通道 1 观测编码前基带数2TP1,用通道2观测编码数据2TP4;尝试修改不同的编码开关组合,观测不同数据编码数据的变化。
课程名称:数据采集与智能仪器 姓名: 王扬学 号: 012100931060 班 级: 电信 1006《数据采集与智能仪器》课程考核(大作业)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学院参考书 赵茂泰 《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 (第三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程德福 《智能仪器》(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 1 章 概述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智能仪器分类、基本结构及特点、智能仪器设计的要 点八\、考试题( 10 分)1 智能仪器设计时采用CPLD/FPGA 有哪些优点?第 2 章数据采集技术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结构、模拟信号调理、A/D 转换技术、高速数据采集与传输、D/A 转换技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考试题(30 分)1 设计一个MCS-51 单片机控制的程控增益放大器的接口电路。
已知输入信号小于10mv, 要求当输入信号小于1mv 时,增益为1000 ,而输入信号每增加1mv 时,其增益自动减少一倍,直到100mv 为止。
(15 分)评分标准:正确设计硬件电路图( 5 分);正确编写控制程序( 5 分);完成仿真调试,实现基本功能( 5 分);2 运用双口RAM 或FIFO 存储器对教材中图2-22 所示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改造,画出采集系统电路原理图,简述其工作过程。
(15 分)评分标准:正确设计硬件电路图(10 分);正确描述工作过程( 5 分);第 3 章人机接口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键盘;LED、LCD、触摸屏考试题(30 分)1 设计8031 单片机与液晶显示模块LCM-512-01A 的接口电路,画出接口电路图并编写上下滚动显示XXGCXY(6 个大写英文字母)的控制程序(包含程序流程图)。
评分标准:正确设计硬件电路图(10 分);正确画出程序流程图( 5 分);正确编写控制程序( 5 分);完成仿真调试(10 分)第 4 章数据通信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RS232C、RS485串行总线,USB通用串行总线,PTR2000无线数据传输考试题(30 分)1 设计PC 机与MCS-51 单片机的RS232C 数据通信接口电路(单片机端含8 位LED显示),编写从PC 机键盘输入数字,在单片机的 6 位LED 上左右滚动显示的通信与显示程序。
通信原理在数据共享中的应用在当今信息时代,数据的共享与传输成为了各个领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信原理作为数据共享的核心技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讨论通信原理在数据共享中的应用。
一、数据的共享需求在现代社会中,数据的生成与积累日益庞大。
不同机构、组织和个人之间可能拥有大量重复或相关的数据资源。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决策能力等,数据的共享需求也日益增加。
二、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通信原理是指人们利用无线电、光纤、卫星等媒介以及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技术手段,将信息从发送方传递到接收方的过程。
通信原理包括信号的传输、调制与解调、编码与解码等关键步骤。
三、1. 数据传输通信原理中的信号传输是数据共享的基础。
通过无线电、光纤等媒介,数据可以快速、稳定地进行传输。
例如,企业间可以通过局域网或互联网实现数据的传输与共享,从而实现信息的快速流通。
2. 调制与解调调制与解调是通信原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或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实现数据的传输。
在数据共享中,调制与解调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和质量。
3. 编码与解码编码与解码也是通信原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编码可以将原始数据转换成编码后的数据,从而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
解码则是将编码后的数据重新恢复成原始数据。
在数据共享中,编码与解码技术可有效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4. 数据压缩与解压缩数据压缩与解压缩是通信原理中的重要技术,通过去除冗余信息和采用高效的压缩算法,可以减小数据的体积,从而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在数据共享中,数据压缩与解压缩技术可以节省带宽和存储空间,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5. 错误检测与纠正在数据共享中,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尤为重要。
通信原理中的错误检测与纠正技术可以帮助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例如,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通过使用前向纠错码可以有效地纠正信道中的错误。
四、通信原理在数据共享中的挑战1. 信息安全性数据共享涉及到大量的敏感信息,保护数据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武汉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通信原理》试题答案(A)(共100分)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通信系统原理课程主要讨论信息的传输、交换的基本原理及通信网的组成。
2、数字通信的缺点是,一般需要较大的传输带宽。
3、确知信号在频域中的性质由其各个频率分量的分布表示。
4、随机过程是一类随时间做随机变化的过程,不能用确切的时间函数描述。
5、白噪声通过带限系统后,其结果是带限噪声。
6、利用电离层反射的传播方式称为天波传播。
7、调制是把信号转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形式的一种过程。
8、通常把包括调制和解调过程的数字传输系统称为数字带通传输系统。
9、复用的目的是为了扩大通信链路的容量10、电话网由终端设备、传输线路和交换设备组成。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2分)1、串行通信:答:是将数字信号码元序列按时间顺序一个接一个地在信道中传输。
2、衰落答:散射信号电平不断随时间起伏的现象。
分为慢衰落(长期变化)和快衰落(短期变化)。
3、门限效应答:就是当包络检波器的输入信噪比降低到一个特定的数值后,检波器输出信噪比出现急剧恶化的一种现象。
该特定的输入信噪比值被称为“门限”。
这种门限效应是由包络检波器的非线性解调作用所引起的。
4、眼图答:眼图是利用实验手段估计系统性能的一种方法。
具体做法是:用一个示波器跨接在接收滤波器的输出端,然后调整示波器水平扫描周期,使其与接收码元的周期同步,显示的图形很象人的眼睛,故名眼图。
从中可观察出码间干扰和噪声的影响,从而估计出系统性能的优劣程度。
眼图说明系统的如下性能:最佳抽样时刻、对定时误差的灵敏度、信号畸变范围、判决门限电平、噪声的容限等。
5、ARQ 系统答:即自动要求重传。
接收端在收到的信码中检测出(发现)错码时,即设法通知发送端重发,直到正确收到为止。
这种差错控制方法需要具备双向信道。
6、假同步答:是指同步系统当捕捉时将错误的同步位置当做正确的同步位置捕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