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章习题以及答案

各章习题以及答案

各章习题以及答案
各章习题以及答案

第一章

习题:

一、填空题

1.数据处理的首要问题是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是指如何【1】、【2】、【3】、【4】及【5】数据。

2.在人工管理数据阶段,应用程序完全依赖于数据,需要应用程序规定数据的【1】,分配数据的【2】,决定数据的【3】,因而导致数据变化时,相应需要修改应用程序。

3.文件系统的三大缺陷表现为:【1】、【2】以及【3】。

4.应用程序开发中存在的"数据依赖"问题是指【1】与【2】的存储、存取方式密切相关。

5.【1】年美国IBM公司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它的英文名是【2】,缩写为IMS。它的数据模型属于【3】模型。

6.面向计算机的数据模型多以【1】为单位构造数据模型。

7.数据库系统的控制功能表现在如下几点,分别是【1】,【2】,【3】和【4】。

8.数据库中数据的最小存取单位是【1】。文件系统的最小存取单位是【2】。

9.目前使用的数据模型基本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1】,另一种是【2】。

10.数据模型一般来说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1】、【2】和【3】。

11.数据库系统中是按数据结构的类型来组织数据的。由于采用的数据结构类型不同,通常把数据库分为【1】、【2】、【3】和【4】四种。

12.联系通常有两种:一种是【1】,即实体中属性间的联系;另一种是【2】。

13.实体间的联系是错综复杂的,但就二个实体的联系来说,主要有三种:【1】、【2】和【3】。

14.数据库系统的结构,一般划分为三个层次:叫作【1】,分别为【2】、【3】和【4】。

15.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s,简记DBS)是一个实际可运行的系统。通常由【1】、【2】、【3】和【4】4个部分组成。

16.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开发和使用人员主要有:【1】、【2】、【3】和【4】。

二、选择题

1.按照数据模型分类,数据库系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A. 大型、中型和小型

B. 西文、中文和兼容

C. 层次、网状和关系

D. 数据、图形和多媒体

2.下列所述不属于数据库的基本特点的是:

A. 数据的共享性

B. 数据的独立性

C. 数据量特别大

D. 数据的完整性

3.下边关于数据库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A.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

B. 数据库系统避免了一切数据冗余

C. 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是指数据类型的一致

D. 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管理更多的数据

4.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及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DBS包含DB和DBMS

B. DBMS包含DB和DBS

C. DB包含DBS和DBMS

D. 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5.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A. 数据库

B.操作系统

C. 数据库管理系统

D.文件

6.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主要区别是:

A.数据库系统复杂,而文件系统简单。

B.文件系统不能解决数据冗余和数据独立性问题,而数据库系统可以解决。

C.文件系统只能管理程序文件,而数据库系统能够管理各种类型文件。

D.文件系统管理的数据量少,而数据库系统可以管理庞大的数据量。

7.数据库系统是由__A__、__B__、__C__和软件支持系统组成,其中__A__是物质基础,软件支持系统中__D__是不可缺少的,__B__体现数据之间的联系,__C__简称DBA。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多种,目前使用较多的数据模型为__E__模型。

A~D ①计算机硬件②C语言③CPU ④数据库管理系统⑤数据库⑥主菜单⑦人⑧网络管理系统

E:①层次②网状③关系④拓朴

8.N元关系的性质:

A.关系相当于一个随机文件。

B.每个元组可最多有n个属性。

C.属性名称可不唯一。

D.不可能存在内容完全一样的元组。

9.关于关系模型,叙述正确的是:

A.只可以表示实体之间的简单关系。

B.实体间的联系用人为连线表示。

C.有严格的数学基础。

D.允许处理复杂表格,如一栏包括若干行。

10.关系数据库与其它数据库比:

A.存储的内容不同B.查询的方式不同

C.理是过程化的D.程序与存储联系紧密

11.关于分布式数据库:

A.对于数据是物理分布的,而处理和应用是不分布的。

B.尽量减少冗余度是系统目标之一。

C.除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与物理独立性外,还有数据分布独立性。

D.在物理上是分布的,在逻辑上也是分布的。

12.关于DBMS的叙述:

A.DBMS是介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组软件。

B.不具有开放性。

C.DBMS软件由数据定义语言与数据操作语言构成。

D.数据字典多数要手工进行维护。

三、简答题

1.简单叙述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

2.什么是数据库?

3.什么是数据结构?数据字典?

4.数据库有哪些主要特征?

5.试阐述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区别和联系。

6.叙述数据库中数据的独立性。

7.关系型数据库与其它数据库相比有哪些优点?

8.数据模型包括哪三个部分?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9.什么是网状模型?网状模型有什么特点?请举出一个网状模型的例子。

10.什么是层次模型?层次模型有什么特点?请举出一个层次模型的例子。

11.什么是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有什么特点?请举出一个关系模型的例子。

12.数据库管理员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13.定义并解释以下术语:

实体、实体型、实体集、属性、属性域、键

模式、内模式、外模式

DDL、DML、DBMS

14.什么是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什么是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15.模式与内模式的映像有什么作用?

16.模式与子模式的映像有什么作用?

四、综合题

1.请按照下述两种情况分别建立银行---储户---存款单之间的数据模型

(1)一个储户只在固定的一个银行存款

(2)一个储户可以在多个银行存款

这两个模型有什么根本区别?

2.分别指出事物间具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联系的三个例子。

3.表间关系可以分为哪几类?定义关系的准则是什么?

4.学校中有若干个系,每个系有若干个班级和教研室,每个教研室有若干个教师,其中有的教授和副教授每人各带若干个研究生。每个班有若干个学生,每个学生选若干课程,每门课程可有若干学生选修。用EER图画出该校的概念模型。

5.某工厂中生产若干产品,每种产品由不同的零件组成,有的零件可用在不同的产品上,这些零件由不同的原材料制成,

不同零件所用的材料可以相同。这些零件按所属的不同产品分别放在仓库中,原材料按照类别放在若干仓库中,用E-R 图画出此工厂产品、零件、材料、仓库的概念模型。

6.收集尽可能多的关于你和你的学院或大学的关系的表格或报表,例如录取信、课程表、成绩单、课程变化表和评分等级。使用E-R模型,建立你和你的学校的关系中的基础实体的数据模型。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答案:【1】分类【2】组织【3】存储【4】检索【5】维护

2.答案:【1】逻辑结构【2】存储空间【3】数据存取方法

3.答案:【1】数据冗余【2】不一致性【3】数据联系弱

4.答案:【1】应用程序【2】数据

5.答案:【1】1968年【2】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3】层次

6.答案:【1】记录

7.答案:【1】数据的完整性【2】数据的安全性【3】并发控制

【4】数据库的恢复

8.答案:【1】数据项【2】记录

9.答案:【1】概念模型【2】数据模型

10.答案:【1】数据结构【2】数据操作【3】数据的完备性约束条件

11.答案:【1】层次数据库【2】网状数据库【3】关系数据库

【4】面向对象的数据库

12.答案:【1】实体内部的联系【2】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

13.答案:【1】一对一的联系【2】一对多的联系【3】多对多的联系

14.答案:【1】三级模式【2】子模式【3】模式【4】存储模式

15.答案:【1】数据库【2】硬件【3】软件【4】数据库管理员(DBA)

16.答案:【1】数据库管理员【2】系统分析员【3】应用程序员【4】用户

17.答案:【1】表【2】查询【3】窗体【4】报表【5】Web页【6】宏

【7】模块

18.答案:【1】行【2】记录【3】列【4】字段

19.答案:【1】QBE(Query By Example)

20.答案:【1】它的数据是活数据而不是死数据,即数据是可变的

21.答案:【1】声明【2】语句【3】过程【4】标准模块【5】类模块

【6】类模块

二、选择题

1.C 2.C 3.A 4.A 5.C

6.B 7.①⑤⑦①④⑤⑦③8.D 9.C 10.B

11.C 12.A

三、简答题

1.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如下的4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高级数据库技术阶段。2.答案一:数据库是集中、统一地保存和管理某一单位或某一领域内所有有用信息的系统。这个系统根据数据之间的自然联系结构而成,数据较少冗余,且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能为多种应用服务。

答案二:数据库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能为多个用户共享的、具有尽可能小的冗余度、与应用彼此独立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

3.数据结构指数据的组织方式,包括物理方式与逻辑方式。数据字典(简称DD)是对系统中数据的详尽描述,是各类数据属性的清单,在RDBMS中数据字典通常采用和普通数据同样的表示方式,DD在需求分析阶段建立,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不断修改、充实、完善。

4.(1)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结构化的;(2)数据库中的数据是面向系统的,不是面向某一应用的,减少数据冗余、实现数据共享;(3)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4)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或应用提供较方便的接口;(5)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提供并发控制和数据恢复等功能;(6)数据库中最小的数据单位是数据项。

5.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相比,克服了文件系统的缺陷。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结构化的。在文件系统中,从整体上来看,数据是无结构的,即不同文件中的记录型之间没有联系,它仅关心数据项之间的联系。数据库系统不仅考虑数据项之间的联系,还要考虑记录型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通过存储路径来实现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是面向系统的,不是面

向某个具体应用的,减少了数据冗余,实现了数据共享。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接口。

6.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分为3级:用户的数据逻辑结构、整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数据的物理结构。当整体数据的逻辑结构或数据的物理结构发生变化时,应用不变。

7.1)使用简便,处理数据效率高

2)数据独立性高,有较好的一致性和良好的保密性。

3)数据库的存取不必依赖索引,可以优化。

4)可以动态的导出和维护视图。

5)数据结构简单明了,便于用户了解和维护。

6)可以配备多种高级接口。

8.数据模型包括一组目标型的集合(数据结构)、一组算子(数据操作)和一组通用的完整性规则(数据完整性约束条件)。

(1)一组目标型的集合(数据结构)是研究存储在数据库中对象的属性的集合。包括应用所涉及的对象和对象具有的特征,对象间的联系,是对数据静态特性的描述;

(2)一组算子(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实例的操作。包括检索、插入、修改、删除等,反映了数据的动态特性;

(3)一组通用的完整性规则(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是指在给定的数据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所遵守的一组通用的完整性规则,他保证数据库数据的正确性、一致性,是对数据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限定。

9.在网状模型中,结点间的联系可以是任意的,任何二个结点间都能发生联系。

在网状模型中,允许:

·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双亲结点;

·多个结点无双亲结点。

中的每个结点代表一种实体类型。这些结点满足:

·有且仅有一个结点无双亲,这个结点称为根结点;

·其它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双亲结点。

在层次模型中,根结点处在最上层,其它结点都有上一级结点作为其双亲结点,这些结点称为双亲结点的子女结点,同一双亲结点的子女结点称为兄弟结点。没有子女的结点称为叶结点。在双亲结点到子女结点间表示了实体间的一对多的关系。

例如大学行政机构模型,大学是根结点,也是院、处的双亲结点,院、处是兄弟结点,在大学和院、处两个实体之间分别存在一对多的联系。同样,在院和教研室、班级之间也存在着一对多的关系。

11.所谓关系模型,就是将数据及数据间的联系都组织成关系的形式的一种数据模型。在关系模型中,基本数据结构被限制为二维表格。

特点:

①结构单一化是关系模型的一大特点。

②对关系模型的讨论可以在严格的数学理论基础上进行,这是关系模型的又一大特点。

例:图书管理

表1:借书人的统计表表2:图书资料登记表

编号分类号书名作者价格位置

DBA决定的。他们确定应用的实体,实体包括的属性及实体间的联系,完成数据库模式的设计,并同应用程序员一起,完成用户子模式的设计工作。

②决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取策略。确定数据的物理组织,存放方式及数据存取方法。

③定义存取权限和有效性检验。用户对数据库的存取权限、数据的保密级别和数据的约束条件都是由DBA确定的。

④建立数据库。DBA负责原始数据的装入,建立用户数据库。

⑤监督数据库的运行。DBA负责监视数据库的正常运行,当出现软硬件故障时,能及时排除,使数据库恢复到正常状态,并负责数据库的定期转储和日志文件的维护等工作。

⑥重组和改进数据库。DBA通过各种日志和统计数字分析系统性能。当系统性能下降(如存取效率和空间利用率降低)时,对数据库进重新组织,同时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不断改进数据库的设计,以提高系统性能,满足用户需要。

13.实体(Entity):实体是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分的事物。例如人、部门、雇员等都是实体。实体可以指实际的对

象,也可以指抽象的对象。

实体型:某些属性的集合所表征的实体的类型。

实体集:具有相同属性(或特性)的实体的集合为实体集。例如全体教师是一个实体集,全体学生也是一个实体集。

属性(Attribute):属性是实体所具有的特性,每一特性都称为实体的属性。例如学生的学号、班级、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等都为学生的属性。属性是描述实体的特征,每一属性都有一个值域。值域的类型可以是整数型、实数型或字符串型等,如学生的年龄是整数型,姓名是字符串型。 属性域:属性的取值范围。

键(key ):键是能唯一标识一个实体的属性及属性值,键也可称为关键字。例如学号是学生实体的键。 模式:也称为概念模式或逻辑模式。它是数据库的总框,是对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

辑结构和特性的描述。在模式中,有对所有记录类型及其联系的描述,还包括对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等方面的定义。 内模式:也称为存储模式,是对数据库在物理存储器上具体实现的描述。它规定数据在介质上的物理组织形式和记录寻址方式,定义物理存储块的大小和溢出处理方法等。它与模式是对应的。 外模式:也称为子模式,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它体现了用户的数据观点,是对用户数据的逻辑描述。其内容与模式描述大致相同。子模式通常是模式的一个子集,也可以是整个模式。所有的应用程序都是根据子模式中对数据的描述而不是根据模式中对数据的描述编写的。子模式也可以共享,在一个子模式上可以编写多个应用程序,但一个应用程序只能使用一个子模式。根据应用的不同,一个模式可以对应多个子模式,子模式可以相互覆盖。子模式对于数据的描述包括结构、类型、长度等(它们可以与模式不同)。

DDL :DBMS 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 ),定义数据库的外模式、模式、内模式、数据的完整性约束和用户的权限等。DBMS 把用DDL 写的各种源模式翻译成内部表示,放在数据字典中,作为管理和存取数据的依据。例如DBMS 可把应用的查询请求从外模式,通过模式转换到物理记录,查询出结果返回给应用。

DML :DBMS 提供的数据操纵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 ,简记DML )可实现对数据的插入、删除和修改等操作。DML 语言有两种用法:一种方法是把DML 语句嵌入到高级语言中,如C ,COBOL ,FORTRAN 等高级语言;另一种方法是交互式地使用DML 语句。

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的职能是有效地实现数据库三级结构之间的转换,它建立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把相应的数据操纵从外模式、模式转换到存储文件上操纵,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并维护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DBMS 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14.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发生变化,可通过模式/内模式间的映象做适当的改变,使模式不变,从而使数据库的全局逻辑结构不变。

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当数据库的全局逻辑结构发生变化,可通过外模式/模式间的映象做适当的改变,使外模式不变,从而使应用程序保持不变。

15.模式与存储模式的映象定义了数据逻辑结构和物理存储间的对应关系。当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结构改变时,需要修改模式与存储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而保持模式不变。使全局逻辑数据独立于物理数据,提供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16.子模式与模式之间的映象定义了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通常包含在子模式中。当全局逻辑结构因某种原因改变时,只要修改子模式与模式间的对应关系,而不必修改局部逻辑结构,相应的应用程序也可不必修改,实现了数据的1(1) (2)

2 一对多:一个教室有多个学生

多对多:一个教师教多个学生,一个学生有多个教师

3.在关系数据库中,根据两个表内记录的匹配,可以将表间关系分为三类:一对一关系、一对多关系及多对多关系。 定义关系准则如下:

1)如果两个表中的相关字段只有一个是主键或唯一索引,则定义为一对多的关系; 2)如果两个表中的相关字段都是主键或唯一索引,则定义为一对一的关系;

3)如果两个表都能通过第三个表创建一对多的关系,第三个表的主键包含来源于这两个不同表的两个字段的外部关键4

5

第二章

习题: 一、填空题

1.设n D D D ,,21为n 个集合,称

()}{n i D d d d d D D D i i n n ,2,1,,,2121=∈=???

为集合n D D D ,,21的【1】。其中每一个元素

()n d d d ,,21叫作一个【2】

,元素中第i 个值d i 叫作第i 个【3】。 2.笛卡尔积D 1×D 2×?×D n 的子集叫作在域D 1,D 2,…D n 上的【1】。记作:R (D 1,D 2,…D n )。其中R 表示

【2】,n 表示【3】。

3.关系模型包括三个部分,它们为【1】、【2】和【3】。 4.关系运算分为两类,一类是【1】,另一类是【2】。其中【1】中常用的有【3】、【4】、【5】、【6】、【7】、【8】和【9】;而【2】又可分为【10】和【11】。

5.关系模型的完整性有三类,分别是【1】、【2】和【3】。

6.在一个公式中,一个元组变量的前面如果没有存在量词?或全程量词?,称这个元组变量为【1】元组变量;否则称为【2】元组变量。

7.关系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分为三级,即为【1】、【2】和【3】。 8.关系数据库中每个关系的形式是【1】,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在关系模型中都用【2】 来表示,对关系进行选择、投影、联接之后,运算的结果仍是一个【3】。

9.数据模型不仅反映事物的本身的数据,而且表示出【1】。 10.用二维表的形式来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叫做【1】。二维表中的列称为关 系的【2】;二维表中的行称为关系的【3】。

11.在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操作中,从表中取出满足条件元组的操作称为【1】;把两个 关系中相同属性值的元组连接到一起,形成新的二维表的操作称为【2】;从表中抽取属性值满足条件的列的操作称为【3】。 二、判断题

1.两个关系中元组的内容完全相同,但顺序不同,则他们是不同的关系。【1】 2.两个关系的属性相同,但顺序不同,则两个关系的结构是相同的。【1】 3.关系中的任意两个元组不能相同。【1】

4.关系模型中,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均可用关系表示,数据结构单一。【1】 5.实体完整性要求基本关系的主键属性不能取空值。【1】 6.自然连接只有当两个关系含有公共属性名时才能进行。【1】 三、单项选择题

1.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的专门关系运算包括:

A. 排序、索引、统计

B. 选择、投影、联接

C. 关联、更新、排序

D. 显示、打印、制表

2.关系数据库的任何检索操作都是由三种基本运算组合而成,这三种基本运算不包括 A. 联接 B. 比较 C. 选择 D. 投影

3.关系数据模型是当前最常用的一种基本数据模型,它是用__A__结构来表示实体类型和实体间联系的。关系数据库的数据操作语言(DML )主要包括__B__两类操作,关系模型的关系运算是以关系代数为理论基础的,关系代数最基本的操作是__C__。设R 和S 为两个关系则

R S 表示R 与S 的__D__。若R 和S 的关系分别图示如下: R :X Y Z S:Y Z W X y z y z u u y z y z w z x u x u y

则R 和S 自然联接的结果是__E__。 供选择的答案

A :①树②图③网络④二维表

B :①删除和插入②查询和检索③统计和修改④检索和更新

C:①并、差、笛卡尔积、投影、联接②并、差、笛卡尔积、选择、联接

③并、差、笛卡尔积、投影、选择④并、差、笛卡尔积、除法、投影

D:①笛卡尔积②联接③自然联接

E:①②

X W X Y Z W

x u x y z u

x w x y z w

u u u y z u

u w u y z w

z y z x u y

X Y Z Y Z W X Y Z W

x y z y z u x y z u

x y z y z w x y z w

x y z x u y x x u y

u y z y z u u y z u

u y z y z w u y z w

u y z x u y u x u y

z x u y z u z y z u

z x u y z w z y z w

z x u x u y z x u y

X Y Z W

X y z u

u y z w

z x u y

4.关于关系:

A.是笛卡尔积的任意子集。

B.不同属性不能出自同一个域。

C.实体可用关系来表示,而实体之间的联系不能用关系来表示。

D.关系的每一个分量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

5.有关实体完整性:

A.实体完整性由用户来维护。

B.实体完整性适用于基本表、查询表、视图表。

C.关系模型中主码可以相同。

D.主码不能取空值。

6.对于关系操作的叙述:

A.是高度过程化的。

B.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各有优缺点,是不等价的。

C.操作对象是集合,而结果不一定是集合。

D.可以实现查询、增、删、改。

7.运算不仅仅是从关系的“水平”方向进行的是:

A.并B.交C.广义笛卡尔积D.选择

8.运算不涉及列的是:

A.选择B.连接C.除D.广义笛卡尔积

四、多项选择题

1.传统的集合运算包括:

A.并B.交C.差D.广义笛卡尔积

2.专门的关系运算:

A.选择B.投影C.连接D.除

3.对于实体完整性的说明:

A.一个基本关系通常对应现实世界的一个实体集。

B.现实世界中实体是可区分的。

C.关系模型中由主码作为唯一性标识。

D.由用户维护。

4.关系模式包括:

A.关系名。

B.组成该关系的诸属性名。

C.属性向域的映象。

D.属性间数据的依赖关系。

5.关系模型的三类完整性:

A.实体完整性。

B.参照完整性。

C.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D.系统完整性。

6.基本关系R中含有与另一个基本关系S的主码K相对应的属性组F(F称为R的外部码)A.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可以取空值。

B.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可以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

C.关系S的主码K和F定义在同一个域上。

D.基本关系R、S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

7.两个分别为n、m目的关系R和S的广义笛卡尔积R╳S:

A.是一个n+m元组的集合。

B.若R有k1个元组,S有k2个元组,则R╳S有k1*k2个元组。

C.结果集合中每个元组的前n个分量是R的一个元组,后m 个分量是S的一个元组。

D.R、S可能相同。

8.关于自然连接:

A.自然连接只有当两个关系含有公共属性名时才能进行。

B.是从两个关系的笛卡尔积中选择出公共属性值相等的元组。

C.包括左连接和右连接。

D.结果中允许有重复属性。

9.设有关系R和S,R是(m+n)元关系,S是n元关系,且S的属性是R属性的一部分,关于除法R÷S:A.结果是一个m元的新关系。

B.关系R的第(m+I)个属性与关系S的第I个属性定义在同一个域上。

C.结果关系中每一个元组包含属于R而不属于S的属性。

D.S中的元组在P中有对应的元组存在,并且余留的属性相同。

10.关于关系演算:

A.分为元组关系演算和域关系演算。

B.关系运算都可以用关系演算来表达。

C.在定义关系演算的运算时,可同时定义“自由”元组变量和“约束”元组变量的概念。

D.自由的元组变量类似于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局部变量。

五、简答题

1.什么是实体完整性?什么是范围完整性?什么是引用完整性?举例说明。

2.简述在关系数据库中,一个关系应具有那些性质?

3.给出下列术语的定义:关系模型,关系模式,关系子模式,关系,属性,域,元组,关系数据库,外键。

4.请给出下列各种术语的定义,并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并,差,交,迪卡尔积,选择,投影,连接,自然连接,左连接,右连接,除法。

5.公式中运算符的优先次序是怎样的?

6.试用关系代数的五种基本运算来表示交、连接(包括自然连接)和除等运算。

7.給出关系并兼容的定义,并分别举出两个是并兼容和不是并兼容关系的例子。

六、综合题

1.有数据库的关系模式如下:

S(S#,SNAME,AGE,SEX)

SC(S#,C#,GRADE)

C(C#,CNAME,TEACHER)

用关系代数表达式表示下列查询语句:

(1)检索LIU老师所授课程的课程号、课程名。

(2)检索年龄大于23岁的男学生的学号、姓名。

(3)检索W ANG同学所学课程的课程号。

(4)检索至少选修2门课程的学生学号。

(5)检索至少选修LIU 老师所授全部课程的学生姓名。 2.设有关系R 和S (如图)

计算:(1)R ∪S (2)R -S (3)R ×S (4)∏3,2,1(S) (5)σ

B<5 (R)

(6)

) 3.有数据库的关系模式如下: 供应商关系S (S#(供应商号),SNAME (供应商名),status (供应商年龄),city (供应商所在城市)) 零件关系P(P#(零件号),PNAME

(零件名),color (零件颜色),weight (零件重量)) 供应关系SP(S#(供应商号),P#(零件号),qty (供应量)) 用关系代数表达式表示下列查询语句: (1)给出供应零件p2的供应商名。

(2)将新的供应商记录<'s5','tom',30,'athens'>插入到s 关系中。 (3)将供应商s1供应的p1零件的数量改为300。 (4)求供应红色零件的供应商名。 (5)给出供应全部零件的供应商名。

(6)给出供应s2供应的全部零件的供应商名。

4.有以下三个关系:

SALESPERSON(销售人员)

ORDER (定单)

CUSTOMER(顾客)

(2) 给出下列查询的关系代数表达 a. 所有销售人员的姓名

b. 具有ORDER 行的销售人员的姓名

c. 不具有ORDER 行的销售人员的姓名

d. 具有order 为ABERNATH CONSTRUCTION 的销售人员的姓名

e. 具有order 为ABERNATH CONSTRUCTION 的销售人员的年龄

f. 所有和销售人员JONES 有定单(order )的所有客户所在的城市

R

S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答案:【1】笛卡尔积【2】元组【3】分量

2.答案:【1】关系(relation)【2】关系的名称【3】关系的度或目

3.答案:【1】数据结构【2】关系操作【3】关系的完备性

4.答案:【1】关系代数【2】关系演算【3】并【4】交【5】差【6】除法

【7】选择【8】投影【9】连接【10】元组关系演算【11】域关系演算

5.答案:【1】实体完整性【2】参照完整性【3】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6.答案:【1】自由的【2】约束的

7.答案:【1】关系子模式【2】关系模式【3】关系内模式

8.答案:【1】二维表【2】关系【3】关系

9.答案:【1】数据之间的联系

10.答案:【1】关系模型【2】属性【3】元组

11.答案:【1】选择【2】联接【3】投影

二、判断题

1.答案:【1】错

2.答案:【1】对

3.答案:【1】对

4.答案:【1】对

5.答案:【1】对

6.答案:【1】对

三、单项选择题

1.B 2.B 3.④④③③④4.D5.D6.D7.D8.D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D3.ABC4.ABCD5.ABC6.ABCD7.ABCD

8.ABC9.ABCD10.ABC

五、简答题

1.实体完整性要求基本关系的主键属性不能取空值,空值是没有定义的值。例:学生关系S(S#,Sname,Age)中,学号S#为主键,则在记录输入时系统对S#为空的记录拒绝输入。

参照完整性:若关系R2包含一个与关系R1的主码相匹配的代码,则关系R2中代码的某一个值都必须满足:a.等于R1中某元组的主码值。或b.为空值。例:雇员关系和部门关系emp(e#,dep#…),dept(dep#…),emp 中的dep#的值必等于dept中某个dep#(表示此雇员在某部门)或为空值(表示此雇员还未分配部门,故没有部门号)。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是针对数据库中具体数据的约束条件,是由应用环境决定的。它反映了某一具体的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必须要满足的语义要求。例:关系S中Age的输入必须满足年、月、日的范围,否则视为非法。

2.数据库中关系的性质

①列是同质的,即每一列中的分量是同一类型的数据,来自同一个域。

②不同的列可来自相同的域,每一列中有不同的属性名。

③列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

④关系中的任意两个元组不能相同。

⑤行的次序如同列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

⑥每一个分量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

3.关系模型:是建立在数学概念上的,与层次模型、网状模型相比较,是一种最重要的数据模型。所谓关系模型,就是将数据及数据间的联系都组织成关系的形式的一种数据模型。在关系模型中,基本数据结构被限制为二维表格。该数据模型包括三个部分:数据结构、关系操作和关系的完备性。

关系模式:是对数据库中数据的一些特征的描述。每一个被定义的关系模式包括关

系名、属性名、值域及主键,它不涉及物理存储方面的问题。关系模式是二维表的表框架,相当于文件记录中的记录格式。设关系名为REL,其属性为A1,A2,…A n,则关系的关系模式可以记为REL(A1,A2,…A n)。

关系子模式:同数据库的体系结构中定义的子模式一样,是用户的视图,是模式的子集。关系子模式是由实表产生的。产生子模式时,除了指出用户所用的数据之外,还要指出子模式与模式的关系,即指出模式与子模式之间的映像。

关系:某一时刻对应某个关系模式的内容称为相应模式的状态,它是元组的集合,称为关系(模式中的关系又称为实表)。

属性:属性是实体所具有的特性,每一特性都称为实体的属性。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

元组:关系数据库:许多二维表组成的相关的关系的集合。

外键:设X是关系R的一个属性集,X并非R的键,但在另一个关系中,X是键,则称X是R的一个外键。在两个关系建立联系时,外键提供了一个桥梁。

4.有关系R(A,B,C)={(a,b,c),(d,e,f),(c,b,d)} 和S(A,B,C)={(b,g,a),(d,e,f)},以下以这两个关系为例。

并:关系R和S的并是由属于R或S或同时属于R和S的元组组成的集合,记为R∪S,关系R和S应有相同的目,即有相同的属性个数,并且类型相同。

R∪S={(a,b,c),(d,e,f),(c,b,d),(b,g,a)}

差:关系R和S的差是由属于R而不属于S的所有元组组成的集合,记为R-S,关系R和S应有相同的目,并且类型相同。

R-S={(a,b,c),(c,b,d)}

交:关系R和S的交是由同时属于R和S的元组组成的集合,记为R∩S。

R∩S={(d,e,f)}

笛卡尔积:设R为n目关系,S为m目关系,则R和S的笛卡尔积为n+m目关系,记为R×S。其中,前n个属性为R的属性集,后m个属性是S的属性集,结果关系中的元组为每一个R中元组与所有的S中元组的组合。

R×S={(a,b,c,b,g,a),(d,e,f,b,g,a),(c,b,d,b,g,a),(a,b,c,d,e,f),(d,e,f,d,e,f),(c,b,d,d,e,f)}

选择:选择运算是根据给定的条件对关系进行水平分解,选择符合条件的元组。选择条件用F表示,也可称F为原子公式。在关系R中挑选满足条件F的所有元组,组成一个新的关系,这个关系是关系R的一个子集,记为:σF(R)或SL F(R)

其中:σ表示选择运算符,R是关系名,F是选择条件。

σB='b'(R)={(a,b,c),(c,b,d)}

投影:设R是一个n目关系,A i1,A i2,…A im是R的第i1,i2,…i m(m≤n)个属性,则关系R在A i1,A i2,…

A im上的投影定义为:

∏i1,i2,…im(R)={t|t =(t i1,t i2, …t im)∧(t i1,t i2,…t im)∈R}

其中:∏为投影运算符,其涵义是从R中按照i 1,i 2,…i n的顺序取下这m列,构成以i 1,i 2,…i n为顺序的m目关系。

∏A(S)={b,d}

以下以这两个关系为例R(A,B,C)={(1,2,3),(4,5,6),(7,8,9)} S(B,D)={(2,7),(8,1)}

连接:是从关系R与S的笛卡尔积中,选取R的第i个属性值和S的第j个属性值之间满足一定条件表达式的元组,这些元组构成的关系是R×S的一个子集。

设关系R和S是K 1目和K 2目关系,θ是算术比较运算符,R与S连接的结果是一个(K 1+K 2)目的关系。

R∞S={(1,2,3,2,7),(4,5,6,2,7)}

C

自然连接:是连接运算的一种特殊情况。自然连接只有当两个关系含有公共属性名时才能进行。其意义是从两个关系的笛卡尔积中选择出公共属性值相等的那些元组构成的关系。

R∞S={(1,2,3,7),(7,8,9,1)}

左连接:“R左连接T”的结果关系是包括所有来自R的元组和那些连接字段相等处的T的元组。

右连接:“R右连接T”的结果关系是包括所有来自T的元组和那些连接字段相等处的R的元组。

除法:设有关系R和S,R是(m+n)元关系,S是n关系,且S的属性是R属性的一部分。R与S的除法运算表示为:

W=R÷S

除法操作的结果产生一个m元的新关系,关系R的第(m+i)个属性与关系S的第i个属性定义在同一个域上(i=1,2,3,…n)。

结果关系W由这样的一些元组组成:每一个元组包含属于R而不属于S的属性;S中的元组在P中有对应的元组存在,并且余留的属性相同。

例:R(X,Y)={(x1,y1),(x2,y2),(x1,y3),(x2,y4),(x1,y5)} S(Y)={y1,y3}

R÷S={x1}

5.公式中运算符的优先次序是:算术比较运算最高,存在量词和全程量词次之,逻辑运算符最低,且按﹁、∧和∨的次序排列。如果有括号,则括号中的运算优先级最高,利用括号可以改变优先次序。

6.交:R∩S=R-(R-S)连接:R∞S=δRAθSB(R*S)除:

AθB

7.若两个关系的属性的度相同,且每个关系的第I个属性(I=1,2,3…)取值于同一个域,则称之为并兼容的关系。例R1(A1,A2,A3) 与R2(B1,B2)不可做并兼容的关系,而R(A,B,C)与S(A,B,C)可做并兼容的关系。

六、综合题

1.(1)∏C#,CNAMEδTEACHER='LIU'(S)

(2)∏S#,SNAMEδAGE>23∧SEX='男’(S)

(3)∏C#δ S.SNAME='WANG'(S∞SC)

(4)∏S#δsc1.c#>sc2.c#(SC1∞SC2)

(5)∏SNAME((∏S#,C#(SC)÷∏C#δTEACHER='LIU'(C))∞S)

2.(1){(3,6,7),(2,5,7),(7,2,3),(1,1,3),(3,4,5)}

(2){(3,6,7),(2,5,7),(1,1,3)}

(3){(3,6,7,3,4,5),(2,5,7,3,4,5),(7,2,3,3,4,5),(1,1,3,3,4,5),(3,6,7,7,2,3),(2,5,7,7,2,3),

(7,2,3,7,2,3,),(1,1,3,7,2,3)}

(4){(5,4,3),(3,2,7)}

(5){(7,2,3),(1,1,3)}

(6){(7,2,3)}

3.(1)∏SNAMEδSP.P#='P2'(S∞SP)

(2) S∪{<'s5','tom',30,'athens'>}

(3) SP-{<'s1','p1',_>} ∪{<'s1','p1',300>}

(4) ∏SNAME(∏S#(∏P#δcolor='red'(P)∞sp) ∞S)

(5)∏SNAME ((∏S#,P#(SP)÷∏P#(P))∞S)

(6) ∏SNAME((∏S#,P#(SP)÷∏P#δS#='S2' (SP))∞S)

4.(1)

(2) a. ∏Name(SALESPERSON)

b.∏Nameδhttps://www.doczj.com/doc/445307362.html,=ORDER.SalespersonName (SALESPERSON∞ORDER)

c. ∏Name(SALESPERSON)-∏Nameδhttps://www.doczj.com/doc/445307362.html,=ORDER.SalespersonName (SALESPERSON∞ORDER)

d.∏NameδORDER.CustName='Abemathy Construction'∧https://www.doczj.com/doc/445307362.html,=ORDER.SalespersonName (SALESPERSON∞ORDER)

第三章

习题:

一、填空题:

1.数据依赖的类型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1】和【2】。

2.实体类型的【1】之间相互依赖又相互限制的关系称为数据依赖。

3.被F逻辑蕴涵的函数依赖的集合称为F的【1】。

4.如果一个关系模式R的每一个属性的域都只包含单一的值,则称R满足【1】。

5.如果关系模式R满足【1】,而且它的所有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候选键,则R满足【2】。

6.如果关系模式R满足【1】,并且它的任何一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任何候选键,则R满足【2】。

7.关系模式R中,若每一个决定因素都包含键,则关系模式R属于【1】。

二、判断题:

1.函数依赖是指关系模式R的某个或某些元组满足的约束条件。【1】

2.如果在同一组属性子集上,不存在第二个函数依赖,则该组属性集为候选键。【1】

3.如果一个关系模式∈3NF,则该关系模式一定∈BCNF。【1】

4.如果一个关系数据库模式中的关系模式都属于BCNF,则在函数依赖的范畴内,已实现了彻底的分离,消除了插入、删除和修改的异常。【1】

5.规范化的过程是用一组等价的关系子模式,使关系模式中的各关系模式达到某种程度的“分离”,让一个关系描述一个概念、一个实体或实体间的一种联系。规范化的实质就是概念的单一化。【1】

6.规范化理论为数据库设计提供了理论的指南和工具。规范化程度越高,模式就越好。【1】

7.一个无损连接的分解一定保持函数依赖。【1】

8.一个保持函数依赖的分解一定具有无损连接。【1】

三、单项选择题:

1.有关函数依赖错误的是:

A.函数依赖实际上是对现实世界中事物的性质之间相关性的一种断言。

B.函数依赖是指关系模式R的某个或某些元组满足的约束条件。

C.函数依赖是现实世界中属性间关系的客观存在。

D.函数依赖是数据库设计者的人为强制的产物。

2.对于键的描述错误的是:

A.键是唯一地确定一个实体的属性的集合。

B.主键是候选键的子集。

C.主键可以不唯一。

D.主键可以包含多个属性。

3.对于第三泛式的描述错误的是:

A.如果一个关系模式R不存在部分依赖和传递依赖,则R满足3NF。

B.属于BCNF的关系模式必属于3NF。

C.属于3NF的关系模式必属于BCNF。

D.3NF的”不彻底”性表现在当关系模式具有多个候选键,且这些候选键具有公共属性时,可能存在主属性对键的部分依赖和传递依赖。

4.关系模式的规范化错误的是:

A.规范化的关系消除了操作中出现的异常现象。

B.规范化的规则是绝对化的,规范化的程度越高越好。

C.关系模式规范化的过程是通过`对关系模式进行分解来实现的。

D.对多数应用来说,分解到3NF就够了。

5.关于函数依赖和多值依赖错误的是:

A.都描述了关于数据之间的固有联系。

B.在某个关系模式上,函数依赖和多值依赖是否成立,由关系本身的语义属性确定。

C.函数依赖是多值依赖的特殊情况。

D.X->Y、X->->Y在R(U)上是否成立仅与XY值有关

四、简答题:

1.要使一个表成为关系,必须施加什么约束?

2.定义函数依赖。给出一个其两个属性间有函数依赖的例子,给出一个其两个属性间没有函数依赖的例子。

3.给出一个有函数依赖的关系的例子,其中的决定因素有两个或多个属性。

4.什么是删除异常?举例说明。

5.什么是插入异常?举例说明。

6.定义第二泛式,举出一个在1NF但不在2NF中的关系的例子,并把该关系转化到2NF中。

7.定义第三泛式,举出一个在2NF但不在3NF中的关系的例子,并把该关系转化到3NF中。

8.定义BCNF,举出一个在3NF但不在BCNF中的关系的例子,并把该关系转化到BCNF中。

五、应用题:

1.某工厂需建立一个产品生产管理数据库,管理如下信息:

车间编号、车间主任姓名、车间电话,车间职工的职工号、职工姓名、性别、年龄、工种,车间生产的零件号、零件名称、零件的规格型号,车间生产一批零件有一个批号、数量、完成日期(同一批零件可以包括多种零件)。

(1) 试按规范化的要求给出关系数据库模式。

(2)指出每个关系模式的候选键、外键。

2.关系模式S-L-C(S#,SD,SL,C#,G),其中S#为学生号,SD为系名,SL为系住址(规定一个系住在一个地方),C#为课程号,G为课程成绩,写出可能的函数依赖,并将此关系模式规范化为2NF,3NF。

3.考虑如下的关系定义和样本数据:

PROJECT(ProjectID,EmployeeName,EmployeeSalary),其中ProjectID是项目的名字,EmployeeName是该项目的姓名,EmployeeSalary是名为EmployeeName的雇员的薪水。

a.ProjectID?EmployeeName

b.ProjectID?EmployeeSalary

c.(ProjectID,EmployeeName)?EmployeeSalary

d.EmployeeName?EmployeeSalary

e.EmployeeSalary?ProjectID

f.EmployeeSalary?(ProjectID,EmployeeName)

回答如下问题:

g.PROJECT的关键字是什么?

h.所有的非关键字属性(如果有的话)都依赖于整个关键字吗?

i.PROJECT在哪个泛式中?

j.描述PROJECT会遇到的两个更新异常。

k.ProjectID是决定因素吗?

l.EmployeeName是决定因素吗?

m.(ProjectID,EmployeeName) 是决定因素吗?

n.EmployeeSalary是决定因素吗?

o.这个关系包含传递依赖吗?如果包含,是什么?

p.重新设计该关系,消除更新异常。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答案:【1】函数依赖(Functional Dependency简记FD)

【2】多值依赖(Multivalued Dependency简记MVD)

2.答案:【1】属性

3.答案:【1】闭包

4.答案:【1】第一范式

5.答案:【1】第一范式【2】第二范式

6.答案:【1】第二范式【2】第三范式

7.答案:【1】BCNF范式

二、判断题

1.答案:【1】错

2.答案:【1】对

3.答案:【1】错

4.答案:【1】对

5.答案:【1】对

6.答案:【1】错

7.答案:【1】错

8.答案:【1】错

三、单项选择题

1.B2.C3.C4.B5.D

四、简答题

1.列是同质的,即每一列中的分量是同一类型的数据,来自同一个域;不同的列可出自同一个域;列的顺序无所谓;任意两行不能相同;行的顺序无所谓;每一分量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

2.函数依赖是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它意味着,如果我们给定了一个属性的值,我们就可以获得(查到)另一个属性的值。在关系(S#(学生号),SD(系名),MN(系负责人),CN(课名),G(成绩))中,一个系有若干个学生,但一个学生只属于一个系,有S#->SD,一个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每门课程有若干学生选修,每个学生学习每一门课程有一个成绩。则S#-/—>G。

3.如上例,(S#,C#)->G。

4.在2题中,有一组函数依赖{S#->SD,SD—>MN,(S#,CN)—>G},若某个系的学生全部毕业了,则在删除该系学生选修课程的信息的同时,把这个系及其负责人的信息也丢掉了,为删除异常。

5.在2题中,有一组函数依赖{S#->SD,SD—>MN,(S#,CN)—>G},如果一个系刚成立,尚无学生,或虽有了学生,还未安排课程,则无法把这个系及其负责人的信息存入数据库,为插入异常。

6.若R∈1NF,且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码,则R∈2NF。如关系S-L-C(S#(学号),SD(系别),SL(系所在住处),C#(课程号),G(成绩)),规定每个系只住一个地方,则函数依赖有{(S#,C#)->G,S#->SD,S#->SL,SD—>SL},此关系属于1NF,转为2NF为SC(S#,C#,G),S-L(S#,SD,SL)。

7.关系模式R〈U,F〉中若不存在这样的码X,属性组Y及非主属性Z(ZY)使得X->Y,Y—>Z,Y—/—>X成立,则称R<U,F>∈3NF。接上题转为3NF为S-D(S#,SD),D-L(SD,SL)。

8.关系模式R〈U,F〉∈1NF,若X->Y且YX时X必含有码,则R<U,F>∈BCNF。

如关系模式STJ(S,T,J)中,S表示学生,T表示教师,J表示课程,每一教师只教一门课,每门课有若干教师

五、应用题:

1.(1)workshop(wid,wname,wtel)、emp(sid,sname,sex,age,type,wid)、

part(pno,pname,wid,specno,groupno,manu-time,qty)

(2)workshop候选键wid; emp候选键sid、外键wid; part候选键pno、外键wid

2.函数依赖(S#,C#)-f->G, SD→SL, S#→SD, S#→SL, (S#,C#)-p->SD, (S#,C#)-p->SL

2NF:SC(S#,C#,G), S-L(S#,SD,SL)

3NF:S-D(S#,SD), D-L(SD,SL), SC(S#,C#,G)

3.g) ProjetctID,EmployeeName

h) 否

I)1NF

j)修改EmployeeName时要改多个ProjectID,雇员没参加项目则没有项目的名字,则无法插入记录。

k)不

l)不

m)是

n)不

o)不

p)(EmployeeName,EmployeeSalary)?

第四章

1.简述数据库设计的总体思路

2.SQL SERVER的4个基本服务是什么?核心服务是什么?

3.在C盘根目录创建Student文件夹,用于保存试验数据库和SQL脚本文件,使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创建一

个学生成绩系统的数据库,数据库名称为Student,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保存在C:\Student文件夹中。

(提示:学生成绩系统可以用下面两个数据表来处理学生基础数据和成绩数据。)

1——第一次月考4——期末考

2——第二次月考5——第一次小考

3——第三次月考6——第二次小考

4.使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创建一个零件供应系统数据库,数据库名称为Product,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保存在

C:\Student文件夹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建立如下的三个数据表:库存零件表PART、报价表QUATATIONS和供应商标SUPPLIERS。具体表结构和数据如下所示:

5.打开“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数据库系统,看看它的设计结构和特色,体会本章内容,(请您保存这三个数据表,以

供后面习题使用)。

答案:

6.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提供两种创建数据库的方法创建以上的表

7.在数据表中,必须为每个字段指定一个数据类型。SQL SERVER字段的数据类型有哪些?。

8.在字符型字段中,Char类型与Varchar类型有何区别?这两种类型适用于哪些数据环境?

9.DateTime类型与SmallDataTime有何区别?

10.货币型字段一般精度为小数点后几位?

11.简述SQL SERVER中物理表和临时表的区别,临时表的类型有哪些?有何区别?

12.数据库设计中最难处理的步骤是确定需要哪些数据表,这种理解是否正确?

13.命名字段名称时是否可以使用大写、小写、大小写混合的英文或中文?

14.数据表的结构和名称确定以后,如何修改表结构,增加或者删除列?如何改变列的数据类型。

15.请使用T-SQL语句为学生表增加性别(Sex)字段,数据类型Bit。

16.使用T-SQL语句删除学生表中的照片(Photo)字段。

17.在成绩表中增加“学生编号”(ScoreID)字段,类型为Int,设置改字段为自增类型。

18.修改数据表字段的属性,在什么情况下可能造成数据的丢失?

19.在数据表设计中,有哪些类型的字段的大小可以增加?

20.思考在草拟每个数据的字段时是否可以包含推导或计算的数据(表达式的计算结果),

21.命明字段时应遵循的规则有哪些?

22.设计一个新的数据库系统一般应该要经过哪些基本的步骤?

23.在设计数据表时,应该按哪些原则对信息进行分类?

24.SQL SERVER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的优点是什么?

25.简单描述SQL SERVER的数据库组成。

26.列举SQL SERVER支持的数据类型?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答案:

?确定新建数据库的目的。

?确定该数据库中需要的表。

?确定表中需要的字段。

?明确有唯一值的字段。

?确定表之间的关系。

?优化设计。

?输入数据并新建其他数据库对象。

2.答案:

基本服务

MSSQL SERVER

SQL SERVER AGENT

MS SEARCH

MS DTC

核心服务MSSQL SERVER

3.答案:

CREATE DATABASE [student] ON

(

NAME = N'student_Data',

FILENAME = C:\student\\student_Data.MDF' ,

SIZE = 1, FILEGROWTH = 10%

)

LOG ON

(

NAME = N'student_Log',

FILENAME = C:\student\student_Log.LDF' ,

SIZE = 1, FILEGROWTH = 10%

)

CREATE TABLE Student

(

StudentCode Char(8),

StudentName Varchar (20),

Phone Varchar (20),

Address Varchar (100),

Parent Varchar (20),

Birthdate Smalldatetime ,

Photo Image ,

Remark Varchar (500),

RegisterDate Datetime

)

CREATE TABLE Score

(

StudentCode Char(8),

ExamType Char(1),

Chinese Decimal (5,1),

Math Decimal (5,1),

English Decimal (5,1),

Physics Decimal (5,1),

Chemist Decimal (5,1)

)

4.答案:

CREATE TABLE PART

(

PNO V ARCHAR(10) NOT NULL,

PNAME V ARCHAR(50) NOT NULL,

QUTY INT NOT NULL

)

CREATE TABLE QUATATIONS

(

SNO V ARCHAR(10) NOT NULL,

PNO V ARCHAR(10) NOT NULL,

PRICE INT NOT NULL,

D_TIME DATATIME ,

DELIQUTY INT NOT NULL

)

CREATE TABLE SUPPLIERS

(

SNO V ARCHAR(10) NOT NULL,

SNAME V ARCHAR(50) NOT NULL,

CITY V ARCHAR(520) NOT NULL,

)

5.答案:无

6.答案:

1.使用企业管理器表设计器

2.使用T-SQL语句

7.答案:

精确数字

整数

bigint

从-2^63 (-) 到2^63-1 () 的整型数据(所有数字)。

int

从-2^31 (-2,147,483,648) 到2^31 - 1 (2,147,483,647) 的整型数据(所有数字)。

smallint

从-2^15 (-32,768) 到2^15 - 1 (32,767) 的整数数据。

tinyint

0 到255 的整数数据。

bit

1 或0 的整数数据。

decimal

从-10^38 +1 到10^38 –1 的固定精度和小数位的数字数据。

numeric

功能上等同于decimal。

money

货币数据值介于-2^63 (-922,337,203,685,477.5808) 与2^63 - 1 (+922,337,203,685,477.5807) 之间,精确到货币单位的千分之十。

smallmoney

货币数据值介于-214,748.3648 与+214,748.3647 之间,精确到货币单位的千分之十。

近似数字

float

从-1.79E + 308 到1.79E + 308 的浮点精度数字。

real

从-3.40E + 38 到3.40E + 38 的浮点精度数字。

datetime

从1753 年1 月 1 日到9999 年12 月31 日的日期和时间数据,精确到百分之三秒(或 3.33 毫秒)。

smalldatetime

从1900 年1 月 1 日到2079 年 6 月 6 日的日期和时间数据,精确到分钟。

字符串

char

固定长度的非Unicode 字符数据,最大长度为8,000 个字符。

varchar

可变长度的非Unicode 数据,最长为8,000 个字符。

text

可变长度的非Unicode 数据,最大长度为2^31 - 1 (2,147,483,647) 个字符。

Unicode 字符串

nchar

固定长度的Unicode 数据,最大长度为4,000 个字符。

nvarchar

可变长度Unicode 数据,其最大长度为4,000 字符。sysname 是系统提供用户定义的数据类型,在功能上等同于nvarchar(128),用于引用数据库对象名。

ntext

可变长度Unicode 数据,其最大长度为2^30 - 1 (1,073,741,823) 个字符。

二进制字符串

binary

固定长度的二进制数据,其最大长度为8,000 个字节。

varbinary

可变长度的二进制数据,其最大长度为8,000 个字节。

image

可变长度的二进制数据,其最大长度为2^31 - 1 (2,147,483,647) 个字节。

其它数据类型

cursor

游标的引用。

sql_variant

一种存储SQL Server 支持的各种数据类型(text、ntext、timestamp 和sql_variant 除外)值的数据类型。

table

一种特殊的数据类型,存储供以后处理的结果集。

timestamp

数据库范围的唯一数字,每次更新行时也进行更新。

uniqueidentifier

高中数学必修3各章节知识点梳理与测试题附加答案.doc

...... 高中数学必修 3 知识点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 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算法的特点 :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 应当是模棱两可 .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 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 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 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 1.1.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 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 必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程序框名称功能 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是任何流程图 起止框 不可少的。 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可用在算 输入、输出框 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 赋值、计算,算法中处理数据需要的算式、 处理框公式等分别写在不同的用以处理数据的处理 框内。 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 判断框 明“是”或“Y”;不成立时标明“否”或“N ”。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考试各章重点题库及答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试题库 第一章基础知识 一、填空 1、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数,尾符用B 表示。 2、西文字符的编码是ASCII 码,用 1 个字节表示。 3、10111B用十六进制数表示为H,八进制数表示为O。 4、带符号的二进制数称为真值;如果把其符号位也数字化,称为原码。 5、已知一组二进制数为-1011B,其反码为10100B ,其补码为10101B 。 6、二进制码最小单位是位,基本单位是字节。 7、一个字节由8 位二进制数构成,一个字节简记为1B ,一个字节可以表示256 个信息。 8、用二进制数表示的十进制编码,简称为BCD 码。 9、8421码是一种有权BCD 码,余3码是一种无权BCD 码。 二、选择 1、计算机中采用 A 进制数。 A. 2 B. 8 C. 16 D. 10 2、以下的 C 编码是一种有权码。 A. 循环码 B. BCD码 C. 8421码 D. 余3码 3、八进制数的尾符是 B 。 A. B B. O C. D D. H 4、与十进制数254等值的数是 A 。 A. 11111110 B. 11101111 C. 11111011 D. 11101110 5、下列不同数制表示的数中,数值最大的是 C 。 A. 11011101B B. 334O C. 1219D D. DAH 6、与十六进制数BC等值的数是B 。 A. 10111011 B. 10111100 C. 11001100 D. 11001011 7、下列字符中,ASCII码值最小的是 A 。 A. K B. Y C. a D. i 8、最大的10位无符号二进制整数转换成十进制数是C 。 A. 51 B. 512 C. 1023 D. 1024 9、A的ASCII码值为65D,ASCII码值为68D的字母是C 。 A. B B. C C. D D. E 10、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 D 。 A. 1KB=1024×1024B B. 1MB=1024B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第章超敏反应.doc

第十七章超敏反应 一、单项选择 1.由细胞免疫介导的变态反应是型: 2.I 型过敏反应可通过下列哪种成分转移给正常人? A. 患者的致敏淋巴细胞 B. 患者的血清 C. 致敏淋巴细胞释放的转移因子 D. 巨噬细胞释放的淋巴细胞激活因子 E. 以上均不是 3.关于Ⅱ型变态反应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属于细胞毒型 B. 有NK 细胞和巨噬细胞参与 C. 没有补体参与 D. 可由病菌与自身组织间的共同抗原引起 E. 是由 IgG 和IgM 介导的 4.下列疾病属于 III 型变态反应的是: A.特应性皮炎 B. 输血反应 C. 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 D. 接触性皮炎 E. 移植排斥反应 5. I 型超敏反应主要是由哪一种抗体介导的 6.参与 I 型超敏反应主要的细胞是: A.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B. B 细胞 C.T 细胞 D.NK 细胞 E.内皮细胞 7.不属于 I 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B.花粉过敏引起哮喘 C.皮肤荨麻疹 D.红细胞溶解破坏导致的输血反应E.过敏性鼻炎 8.不属于 I 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的是: A.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 B .IgE 与致敏靶细胞表面 IgE 受体结合 C.肥大细胞发生脱颗粒 D.组胺等生物活性介质引起相应症状 E.IgG 激活补体溶解破坏靶细胞 9.在抢救过敏性休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药物是: 10.某同学,每年春季便出现流鼻涕、打喷嚏不止,可能的原因是对花粉产生了: A.I 型超敏反应 B.II 型超敏反应 C.III 型超敏反应 D.IV 型超敏反应 E.不属于超敏反应 11.不属于 II 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新生儿溶血症 B.花粉过敏引起哮喘 C.红细胞溶解破坏导致的输血反应 D.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E. 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 12.下列关于 II 型超敏反应错误的是 A.自身组织细胞是受到攻击的靶细胞 B.输血反应是典型的 II 型超敏反应 C.参与的抗体主要是 IgG 和 IgM D.吞噬细胞和 NK 细胞的杀伤是组织损伤的直接原因 E.参与的抗体主要是 IgE 13. II 型超敏反应中的靶抗原不包括 A.ABO 血型抗原 B.链球菌胞壁成分与关节组织的共同抗原 C.改变了的自身抗原 D.结合在自身细胞表面的抗原E.游离的病毒颗粒 14.新生儿溶血症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应 15.Ⅰ型超敏反应不具有的特点是: A.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B.发生迅速,消退也快 C.特异性 IgE 参与 D.无补体参与 E.免疫病理作用以组织细胞的破坏为主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第章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 1. 免疫应答水平过高会引起: A. 超敏反应 B. 持续感染 C. 免疫缺陷 D. 癌症 E. 易衰老 2. 机体免疫防御反应异常增高,可引发: A.严重感染B.自身免疫病C.肿瘤D.免疫缺陷病E.超敏反应 3. 机体免疫自稳功能失调,可引发: A.免疫缺陷病B.自身免疫病C.超敏反应D.病毒持续感染E.肿瘤 4. 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反复感染B.肿瘤C.超敏反应D.自身免疫病E.免疫增生性疾病 5.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免疫耐受E.自身免疫病 6. 医学免疫学研究的是: A.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机体防御能力B.抗原抗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C.人类免疫现象的原理和应用D.动物对抗原刺激产生的免疫应答 E.细胞突变和免疫监视功能 7. 免疫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 自身免疫病 B. 超敏反应 C. 肿瘤 D. 免疫增生病 E. 移植排斥反应 8. 免疫是指: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B.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C.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D. 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9. 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B.有利的C.有害无利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10.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调节 11.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B.免疫缺陷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自稳 12. 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免疫分子是: A.细胞因子B.补体C.抗体D.MHC 分子E.抗菌肽 13. 执行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是: A.γδT 细胞B.αβT 细胞C.NK 细胞D.DC E.巨噬细胞 14. 在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B.B 细胞C.T 细胞D.中性粒细胞E.浆细胞 15. 免疫细胞不包括: A.淋巴细胞B.成纤维细胞C.抗原提呈细胞D.粒细胞E.巨噬细胞 16. 适应性免疫应答所不具备的特点是: A.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B.具有再次应答的能力 C.无需抗原激发D.T/B 细胞库具有高度异质性E.精确区分“自身”和“非己” 17. 固有免疫细胞所不具备的应答特点是: A.直接识别病原体某些共有高度保守的配体分子 B.识别结合相应配体后,立即产生免疫应答

【免费下载】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 第12章

第十二章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一、单项选择 1. 在细胞免疫效应阶段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是: A. Th和Treg B. Th1和Th2 C. CTL和Th1 D. CTL和Th2 E. Th0和Th17 2. 向T细胞提供第二活化信号的重要协同刺激分子是: A. MHC-Ⅰ/CD8 B. MHC- Ⅱ/CD4 C. CD28/B7 D. CD28/CTLA-4 E. 以上均是 3.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部位在: A. 抗原入侵部位 B. 胸腺 C. 骨髓 D. 淋巴结或脾脏 E. 以上都不对 4. 以下哪些分子组合不会出现在免疫突触中: A. TCR/抗原肽-MHC复合物 B. MHC-Ⅰ/CD8 C. CD28/B7 D.LFA-1/ICAM-1 E. TLR4/HSP60 5. TD-Ag诱发抗体反应须由以下组细胞参与: A.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B. 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C. NK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D. 淋巴细胞和NK细胞 E. 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6. CTL细胞活化所需的双信号之一是: A. TCR与pMHCⅠ复合物结合 B. TCR与pMHCⅡ复合物结合 C. TCR与pMHCⅢ复合物结合 D. CD40和CD40L分子结合 E. 与游离抗原肽结合 7. 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是: A. Th1和Th2细胞 B. Th1和Th0细胞 C. Th1和CTL细胞 D. Th2和CTL细胞 E. Th2和Th0细胞 8. 关于T细胞活化正确的描述是: A. APC提呈pMHC给T细胞是活化第一信号 B. CTLA-4与B7的结合是促进T细胞活化重要的第二信号 C. TCR传递信号不需要CD3/CD28的辅助 D. 细胞因子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没有作用 E. 以上均不正确 9. 以下哪项不是T细胞活化的表现: A. 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B. 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受体 C. 表达CD40L D. 表达CD3分子 E. 表达FasL 10. 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A. T细胞特异性识别APC向其提呈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B. 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成熟 C. 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D. T/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E. 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11. 与特异性抗原相遇前的成熟T细胞称为: A. 初始T细胞 B. 效应性T细胞 C. 细胞毒性T细胞 D. 记忆性T细胞 E. 前T细胞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各章知识点总结测试题组全套(含答案)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 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注意:B 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_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含答案)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要点归纳 1.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 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___. 2.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 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对顶角的性质:______ _________. 3.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互 _______.垂线的性质:⑴过一点______________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⑵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在线段中,_______________. 4.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在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角中,⑴如果两 个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方,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 ;⑵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分别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 ;⑶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但它们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旁,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___. 6.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___.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 关系只有________与_________两种.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______.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8.平行线的判定: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 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科学各章节复习重点和试题练习

儿科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 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是 A. 新生儿期 B. 婴儿期 C. 幼儿期 D. 学龄前期 E. 青春期 答案:B 2. 新生儿期保健的重点时间是 A.生后1小时内 B.生后1天内 C.生后3天内 D.生后1 周内 E. 生后 2 周内 答案:D 3. 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在 A. 3 岁前 B. 4 岁前 C. 5 岁前 D. 6 岁前 E. 7 岁前 答案:E 4. 胚胎期指的是受孕后的 A. 8 周以内 B. 9 周以内 C. 10 周以内 D. 11 周以内 E. 12 周以内答案:A 5. 小儿体格发育的两个高峰期是

A. 青春期、学龄期 B. 学龄期、学龄前期 C. 青春期、幼儿 期 D. 青春期、婴儿期 E. 学龄期、新生儿期 答案:D 第二章生长发育 「考纲要点」 1. 生长发育规律。 2. 体格生长。 「考点纵览」 1. 小儿生长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神经系统发育是先快后慢,生殖系统是先慢后快。 2. 体重是衡量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体重的几个值(出生:3kg, 3?5个月:6kg, 1岁:9kg, 2岁:12kg)及三个公式。 3. 身长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身长的三个值(出生: 50cm,1岁:75cm 2岁:85cm)和一个公式。 4. 小儿头围的正常值测量及临床意义(出生:34cm, 1 岁: 46cm, 2 岁:50cm)。 5. 前囟出生时?2.0cm (两边中点连线),12?18个月闭合。临床意义。

6. 出生胸围约32cm,1 岁时与头围相等,约46cm. 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约为岁数加1,10岁出齐,共10个。 8. 乳牙6?8 个月萌出,2?岁出齐,共20 个,2 岁内计算方法(为月龄减4? 6 个)。 9. 运动功能发育的规律。 10. 语言发育与智能发育关系密切,是儿童全面发育的标志。 1. 乳牙最晚于何时出齐 A.1.5 岁岁岁岁岁 答案:C 2. 一男婴,体重7.5kg,身长66cm头围44cm左腕骨骨化中心2个。此婴儿可能的月龄是 A. 4 个月 B. 5 个月 C. 6 个月 D. 8 个月 E. 12个月 答案:C 3. 小儿语言发育三个阶段的顺序是 A. 发音、理解、表达 B. 理解、表达、发音 C. 表达、理解、 发音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 第2章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一、单项选择 1.属于人类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A.阑尾 B.淋巴结 C.骨髓 D.脾 E.扁桃体 2.人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 A.胸腺 B.淋巴结 C.骨髓 D.法氏囊(腔上囊) E.脾脏 3.人类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 A.骨髓 B.胸腺 C.法氏囊(腔上囊) D.淋巴结 E.脾脏 4.人体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胸腺和淋巴结 B.骨髓和黏膜免疫系统 C.淋巴结和脾 D.胸腺和骨髓 E.脾和胸腺 5.人类B淋巴细胞是在下列哪种免疫器官发育成熟的: A.脾脏 B.骨髓 C.法氏囊 D.胸腺 E.卵黄囊 6.属于人造血干细胞标记之一的是: A. C D16B. C D2C. C D3D. C D21E. CD34

7. T细胞分化发育的中枢免疫器官是:A.淋巴结 B.胸腺 C.脾脏 D.法氏囊 E.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8. 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 A.骨髓 B.黏膜免疫系统 C.淋巴结 D.胸腺 E.脾 9.与脾脏不相关的是: A. T、B细胞定居的场所 B.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C.过滤作用 D.存在M细胞 E.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1 0."新生儿先天性胸腺缺陷时: A.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B.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升高 C.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D.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E.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1 1."实验发现鸡切除腔上囊后: A.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B.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C.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升高 D.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E.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1 2."哺乳类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 A.淋巴结和脾脏 B.胸腺和骨髓 C.腔上囊和胸腺 D.骨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E.淋巴结和骨髓 1 3."外周免疫器官包括: A.骨髓、淋巴结、脾脏B.胸腺、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含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 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___. 2.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 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对顶角的性质:______ _________. 3.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互_______. 垂线的性质:⑴过一点______________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⑵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在线段中,_______________. 4.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在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角中,⑴如果两个 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方,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 ;⑵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分别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 ;⑶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但它们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旁,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___. 6.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___.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 系只有________与_________两种.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______.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8.平行线的判定: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 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_______ .

ERP原理与应用的复习重点及试题和答案

《ERP原理与应用》的复习重点及试卷和答案 各章重点难点 第1章 重点: ERP的发展历程 ERP概念解读 难点: 对ERP的理解 第2章 重点: ERP系统的总体框架 ERP系统的主要功能 ERP系统的业务流程 难点: 对ERP系统的业务流程的理解 3 第章1 / 16 销售部分 重点: ERP中的销售管理原理; ERP系统中销售管理的基本功能、与其他管理子系统的集成关系和操作流程;ERP系统处理销售日常业务。

难点: 能够借助ERP系统解决销售管理中简单日常处理问题 库存部分 重点: ERP中的库存管理原理; ERP系统中库存管理的基本功能、与其他管理子系统的集成关系和操作流程;ERP系统处理库存日常业务。 难点: 能够借助ERP系统解决库存管理中简单日常处理问题 采购部分 重点: 2 / 16 ERP中的采购管理原理; ERP系统中采购管理的基本功能、与其他管理子系统的集成关系和操作流程;ERP系统处理采购日常业务。 难点: 能够借助ERP系统解决采购管理中简单日常处理问题 第4章 重点: ERP中的生产管理原理; ERP系统中生产管理的基本功能、与其他管理子系统的集成关系和操作流程;ERP系统处理生产管理日常业务。 难点:

能够借助ERP系统解决生产管理中日常处理问题 第5章 重点: ERP中的财务管理原理; ERP系统中财务管理的管理模式及与其他管理子系统的集成关系和操作流程; 3 / 16 ERP系统处理财务日常业务。 难点: 能够借助ERP系统解决财务管理中日常处理问题 第6章 重点: ERP系统实施方法论 ERP与BPR关系。 ERP系统实施方法论 ERP与BPR关系。 难点: 能够理解掌握ERP实施方法论 能够理解掌握ERP实施方法论 第7章 重点: ERP中的财务管理原理; ERP系统中财务管理的管理模式及与其他管理子系统的集成关系和操作流程; 4 / 16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考试各章重点题库及答案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考试各章重点题库及答案

C. 1KB=1024 D. 1MB=1024×1024B 第二章微型机系统概述 一、填空 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4个时代,微型机属于第四代计算机。 2、计算机的发展以集成电路的更新为标志,而微型机的发展是以CPU的发展为特征。 3、微处理器又称为CPU ,是微型机的核心部件。 4、把CPU、存储器、I/O接口等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称为单片机。 5、把CPU、存储器、I/O接口等通过总线装配在一块印刷板上,称为单板机。 6、微机的系统总线是连接CPU、存储器及I/O的总线,AB表示地址总线,DB表示数据总线,CB表示控制总线。 7、软件按功能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8、操作系统属于系统软件,Word属于应用软件。 9、只配有硬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10、衡量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 B ,1kB= 1024 B,1MB= 1024 kB,1GB= 1024 MB,1TB= 1024 GB。 1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 12、微型机中具有记忆能力的部件是存储器,其中用户使用的是外存储器,其存储内容在断电以后将保留。 13、微型机的运算速度一般可以用CPU的主频表示,其单位是MHz 或GHz 。 14、微机硬件系统一般是由五部分组成,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入设备。其中前两部分又合称为CPU 。 15、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可用“四化”来表示,即巨型化, , 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二、选择: 1、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 A 。 A.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B. 编辑软件和应用软件 C. 数据库软件和工具软件 D. 程序和数据 2、下面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单片机题库分章节答案(C语言)

(红色是考试考过的,蓝色是老师给的习题“重点看“) 第1部分单片机概述及数学基础 一、填空题 1、十进制255的二进制是11111111 ,十六进制是FF 。 2、单片机是将CPU、存储器、特殊功能寄存器、定时/计数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电路、以及相互连接的总线等集成在一块芯片上。 3、十进制127的二进制是1111111,十六进制是7F。 4、+59的原码是00111011,-59的补码是11000101。 5、十进制数100转换为二进制数是1100100;十六进制数100转换为十进制数是256。 6、十进制数40转换为二进制数是101000;二进制数10.10转换为十进制数是 2. 5。 7、十进制99的二进制是1100 011 ,十六进制是63 。 二、判断题 (×)1、AT89S51是一种高性能的16位单片机。8位机 (×)2、有符号正数的符号位是用1表示的。 三、选择题 ()1、计算机中最常用的字符信息编码是(A) A. ASCII B.BCD码 C. 余3码 D. 循环码 四、简答题 1、何谓单片机?单片机与一般微型计算机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第2部分51单片机硬件结构、存储系统及 I/O接口 一、填空题 1、AT89S51单片机共有 4 个8位的并行I/O口,其中既可用作地址/数据口,又可用作一般的I/O口的是P0 。 2、若采用12MHz的晶振,则MCS-51单片机的振荡周期为__ 1/12 μS __ ,

机器周期为____1μS __。 3、AT89S51单片机字长是___8___位,有___40根引脚。 4.89S51单片机是8 位单片机,其PC计数器是16 位。 5.若单片机使用的晶振频率是6MHz,那么一个振荡周期是1/6 μS,一个机器周期是2μS μS。 6.89S51单片机是+5 V供电的。4.0-5.5V 7.堆栈是内部数据RAM区中,数据按先进后出的原则出入栈的。8.MSC-51系列单片机具有 4 个并行输入/输出端口,其中_P0_口是一个两用接口,它可分时输出外部存储器的低八位地址和传送数据,而_P1__口是一个专供用户使用的I/O口,常用于第二功能的是P3 口。 9.当单片机系统进行存储器扩展时,用P2口的作为地址总线的高八位,用P0作为地址总线的低八位。 10.半导体存储器分为___ROM___和__RAM__两大类,其中前者具有非易失性(即掉电后仍能保存信息),因而一般用来存放系统程序,而后者具有易失性,因而一般用来存放经常变动的用户程序.中间结果等。 11.MCS-51系列单片机对外部数据存储器是采用_DPTR___作为指针的,其字长为_16__位,因而可寻址的数据存储器的最大空间为_64K_字节。 12. 51单片机有26个特殊功能寄存器,其中11个具有位寻址功能。 13. 当单片机系统需要外扩展存储器时,P2和P0 作为地址总线。 14.AT89S51单片机上电初始化后,将自动设置一些寄存器的初始值,其中堆栈指针SP的初始值为07H ,P0口复位值是FFH。 15.单片机两种节电模式:空闲模式和掉电模式,节电模式是由特殊功能寄存器PCON中的有关位来控制的。 16. 在单片机硬件设计时,31脚一般要接___高电平___,晶振在PCB设计中应尽量___靠近51芯片___。 17.在AT89S51单片机中,RAM是数据存储器,ROM为程序存储器。 18.单片机的复位方式主要有上电复位和按键复位两种。 19.AT89S51单片机的内部RAM的寻址空间为256B,而内部ROM的寻址空间为4K。

心理学各章节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习题《心理学》习题与解答 第一章 一、概念解释 1.反射2.第一信号系统3.第二信号系统 二、填空 1.心理是的机能, 是产生心理的源泉。 2.神经元与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神经元传导功能的实现是靠来完成的。3.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其基本规律表现为。 4.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装置。 5.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等五部分组成的。6.反射分为和。 三、判断 1.大脑是产生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因而大脑可以单独产生心理活动。 2.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区是各负其责,互不相干的。 3.感受器就是感觉器官。 4.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又是心理现象。 5.大脑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6.“谈虎色变”与“谈梅生津”都是无条件反射 四、选择 1.最早对条件反射进行研究的是。 A、谢切诺夫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冯特 2、心理学是研究下列那种选项的科学 A心理过程 B 认识过程 C 个性 D 心理现象 3、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 A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B 能力、气质、性格 C 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D 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4、的心理活动包括下列那两个方面 A 心理过程和个性B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5、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是 A 马斯洛、罗杰斯 B 弗洛伊德 C 华生 D 皮亚杰 6、心理学独立的时间是 A 1789年 B 1879 年 C 1897年 D 1798年 五、问答 1、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是什么? 2、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3、心理的实质是什么? 4、孩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反射是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做的规律性反应。 2、由具体的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称为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最新《国际经济合作》全本各章节知识点题库及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合作》 全本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国际经济合作概述 一、名词解释 1.国际经济合作 指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超越国家界限的自然人与法人为了共同利益,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侧重生产领域)内所进行的以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和重新合理组合配置为主要内容的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 2.生产要素 指使具体的生产过程得以正常进行所必需的各种物质条件和非物质条件,通常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土地、经济信息和经济管理等六种。 3.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有时又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定理”,该理论认为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相对来说是不同的,因此,各国应生产那

些能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进口商品。 4.生产要素的非同一性 每种生产要素都不是同一的,它包含着许多小类或亚种,这些小类或亚种的组合也是千差万别。因此,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不仅有数量供应的差异,还有质量上的差异。 5.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 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是指资本、劳动力、技术、经济管理和经济信息等要素在国与国之间的转移。 二、复习思考题 1.国际经济合作的概念和含义是什么?它有哪些方式? 答:国际经济合作是指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超越国家界限的自然人与法人为了共同利益,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侧重生产领域)内所进行的以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和重新合理组合配置为主要内容的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 具有以下五方面含义:(1)国际经济合作的主体是不同国家(地区)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各国的企业与个人。(2)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原则是平等互利。(3)国际经济合作的范围主要是生产领域。(4)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是不同国家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与配置。(5)国际经济合作是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 其方式主要包括:(1)国际工程承包。(2)国际劳务合作。(3)国际技术合作。(4)国际发展援助。(5)国际直接投资。(6)国

诊断学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诊断学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脊柱与四肢、神经系统体[A型] 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正常人脊柱无侧弯 B 姿势性侧凸无脊柱结构异常 C 器质性侧弯改变体位可纠正 D 正常人脊柱有四个生理侧弯 E 脊柱结核可见成角畸形 2.以下除外哪项均可用于腰骶椎的体检 A 摇摆试验B 拾物试验 C 直腿抬高试验D 旋颈试验E 屈颈试验 3.自主神经检查不包括:A 眼心 脊柱与四肢、神经系统体 [A型] 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正常人脊柱无侧弯 B 姿势性侧凸无脊柱结构异常 C 器质性侧弯改变体位可纠正 D 正常人脊柱有四个生理侧弯 E 脊柱结核可见成角畸形 2.以下除外哪项均可用于腰骶椎的体检 A 摇摆试验 B 拾物试验 C 直腿抬高试验 D 旋颈试验 E 屈颈试验 3.自主神经检查不包括: A 眼心反射 B 卧立位反射 C 皮肤划痕反射 D 发汗试验 E 膝反射 4.以下哪种说法错误 A 神经损伤????---腕下垂 B 正中神经损伤---猿手 C 尺神经损伤---爪形手 D 肘关节后脱位---成角畸形 E Colles 骨折---餐叉样畸形 5.以下关于肌力的说法哪项不正确 A 0级:完全瘫痪 B 1级:肢体可在床面上水平移动 C 3级:肢体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 D 5级:正常肌力 E 2级:肢体可在床面上水平移动,但不能抬离床面6.浅反射不包括 A 角膜反射 B 提睾反射 C 膝反射 D 咽反射 E 肛门反射 7.以下哪项属于病理反射 A 跟腱反射 B 角膜反射 C Babinski征 D 脑膜刺激征 E 膝反射 8.以下哪三对颅神经支配眼球运动 A 动眼神经、外展神经、滑车神经 B 三叉神经、面神经、动眼神经 C 外展神经、滑车神经、视神经 D 滑车神经、外展神经、视神经 E 视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 9.以下除哪项外均可用于共济失调的体检 A 指鼻试验验 B 跟随-膝-胫试验 C 闭目难立征 D 跖反射 E 轮替动作 10.以下哪种为复合感觉 A 实体觉 B 痛觉 C 温度觉 D 位置觉 E 触觉 答案: 1、C 2、D 3、E 4、D 5、B 6、C 7、C 8、 A 9、D 10、A 编辑:medxun 未知时间: 2009-06-19 00:18 点击:811次 消化A型题1.腹部检查中哪种最重要:(B)A:视诊B:触诊C:叩诊D:听诊E:嗅诊 2.腹部检查的正确顺序为:(B)A:视诊、触诊、叩诊、听诊B:视诊、听诊、触诊、叩诊C:叩诊、视诊、触诊、听诊D:听诊、视诊、触诊、叩诊E:听诊、触诊、

病理学各章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 1 分,共20分) 1、慢性萎缩性胃炎时粘膜上皮可化生为 A、鳞状上皮 B、软骨 C、骨 D、肠上皮 E、移行上皮 2、风湿性肉芽肿中得坏死为 A、固缩性坏死 B、干酪样坏死 C、纤维素样坏死 D、坏疽 E、液化性坏死 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血栓为 A、延续性血栓 B、混合血栓 C、红色血栓 D、白色血栓 E、透明血栓 4、有关乙脑得主要病理变化错误得就是 A、筛状软化灶形成 B、胶质结节 C、病变以小脑、延髓与桥脑最严重 D、淋巴细胞袖套状浸润 E、神经细胞得变性、坏死 5、在肺组织内,见到含有胆汁得癌巢,应诊断为: A、肝转移性癌 B、肺畸胎瘤 C、肺转移性肝癌 D、副肿瘤综合症 E、肝转移性肺癌 6、诊断恶性肿瘤得组织学依据就是 A、细胞核增多 B、粘液分泌增多 C、细胞异形性显著 D、细胞浆丰富 E、核仁明显 7、栓塞大脑中动脉得血栓可能来源于 A、髂动脉 B、肠系膜静脉 C、髂静脉 D、右心房 E、左心房 8、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查见恶性肿瘤细胞,说明该患者 A、已就是恶性肿瘤晚期 B、已发生广泛转移 C、已发生血道转移

D、并发白血病 E、有可能发生转移 9、下述哪项不就是慢性肾盂肾炎得特点 A、皮髓质界限模糊,肾乳头萎缩 B、肾盂粘膜粗糙,肾盂、肾盏疤痕收缩变形 C、肾包膜增厚粘连不易剥离 D、质地变硬,表面凹凸不平 E、双侧肾脏对称性缩小 1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部位 A、交通支 B、左前降支 C、左冠状动脉开口处 D、右冠状动脉 E、左旋支 11、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增生得细胞就是 A、肾小球间质细胞 B、肾小球球囊脏层上皮 C、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内皮细胞 D、肾小球球囊壁层上皮 E、肾小球周围纤维母细胞 12、有关肺源性心脏病得描述,错误得就是 A、持续性动脉高压就是发病环节 B、大循环淤血 C、左心肥大 D、肺广泛纤维化可引起 E、多由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引起 13、大叶性肺炎咳铁锈色痰出现在 A、充血水肿期 B、红色肝样变期 C、恢复期 D、灰色肝样变期 E、溶解消散期 14、良恶性葡萄胎得相同点在于 A、侵犯肌层 B、可有远隔脏器转移 C、发生阴道结节 D、可见胎盘绒毛组织 E、明显得出血坏死 15、日本血吸虫病引起得肝硬化为

基础护理学试题及答案(各章)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一般病区适宜温度为(B ) A 18~20℃ B 18~22℃ C 20~24℃ D 22~24℃ 2、病室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C ) A 10%~20% B 30%~40% C 50%~60% D 70%~80% 3、医护人员言语及行为不慎可造成(B) A 医院内感染 B 医源性损伤 C 无菌观念不强 D 责任心不强 4、下列不属一级护理的是(A ) A 高热患者 B 瘫痪患者 C 昏迷患者 D 病情较重,生活不能自理者 5、特别护理病人,下列哪项护理内容是错的(A ) A 严格观察病情,设专人24小时护理 B 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 C 备齐急救药品与器材 D 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护理 6、二级护理适用下列哪种病人(C ) A 绝对卧床的病人 B 高热病人 C 大手术后稳定的病人D病情严重而急诊症状消失的病人 7、病人取被迫卧位是为了(B) A 保证安全 B 减轻痛苦 C 配合治疗D预防并发症 8、采用被动卧位的病人是(C ) A 心力衰竭 B 昏迷病人C支气管哮喘D胸膜炎病人的病人 9、腰穿抽脑脊液后,去枕仰卧头偏一侧的主要目的是(A ) A预防脑压B 减低减轻脑缺氧C 增加脑血液循环D预防脑缺血 10、某孕妇妊娠30周,胎位是臀先露,可用于纠正胎位的卧位(C )

A截石位 B 屈膝仰卧位 C 膝胸位 D 头低足高位 11、左心衰竭病人取端坐位的主要目的是(C ) A 使隔肌下降,减轻对心脏压迫 B 使胸腔扩大,肺活量增加 C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C 使冠状血管扩张,改善心肌营养 12、用约束带约束四肢时,可采用(B ) A方结 B 双套结 C 滑结连 D 环结 13、使用约束带时,对病人应重点观察(D ) A 肢体的位置 B 衬垫是否平整 C 约束带是否牢固D局部皮肤颜色有无变化 14、用轮椅接送病员时,轮椅位置应是(D ) A放在床尾,面向床头 B 放在床头,面向床尾 C 放在床旁,面向床尾 D 面向床头,椅背与床尾平齐 15、平车上下坡时,病人头部应在高处一端的主要目的是(C) A 以免血压下降 B 以免呼吸不畅 C 以免头部充血不适 D 以防坠车) 16、下列原则哪项除外是正确的(D) A.无菌操作环境应清洁,宽阔 B.操作者口罩应每4-8小时更换 C.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D.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有菌区,以免无菌物品被污染17.无菌区的定义是(A) A.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 B.经过灭菌处理的区域 C.灭菌处理后被污染的区域D.灭菌处理后可疑污染的区域 18.下列哪项除外属高效消毒剂(A ) A.碘伏B.戊二醛C.环氧乙烷D.甲醛 19.下列哪项是低效消毒剂(D) A.过氧乙酸B.酒精C.环氧乙烷D.新洁尔灭

《思修》各章复习重点,复习题库(涵盖1-8章所有知识点)

《思修》各章复习重点,复习题库 (以各种题型涵盖1-8章所有知识点) 绪论适应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大学的培养目标是()。 A.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人才 B.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C.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D.培养专业化、创新化的人才 2.现代才综合素质的灵魂是()。 A.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 B.人才的文化素质 C.人才的身心素质 D.人才的专业素质 3.现代人才综合素质的核心是()。 A.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 B.人才的专业素质 C.人才的文化素质 D.人才的身心素质 4.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是()。 A.“多极化” B.单边主义 C.两极格局形成 D.一超独霸 5.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德、智、体、美是缺一不可,统一存在的,其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A.德育 B.智育 C.体育美育 6.时代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居于核心地位。 A.艰苦奋斗 B.自强不息 C.团结统一 D.改革创新 7.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所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 B.人道主义 C.科学主义 D.革命英雄主义 8.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澄清( )的界限。 A.是非 B.善恶 C.真假 D.美丑 9.下列名言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艰苦奋斗的民族的有( )。 A.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B.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0.高校“两课”指的是( )。 A.思想道德修养课和法律基础课 B.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时事政策课 C.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D.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和思想道德修养课 11.思想道德修养的最根本方法是()。 A.博览群书 B.社会实践 C.闭门思过 D.向榜样学习 12.健康的新概念是指()。 A.身体没有疾病或虚弱 B.心理没有疾病或变态 C.身体、心理都没有疾病 D.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 13.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 A.民族精神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民族团结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哪种模式是属于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模式()。 A.塔型 B.网络型 C.推理型 D.决断型 2.大学生的素质应当包括:()。 A.思想政治素质 B.文化素质 C.专业素质 D.身体心理素质 3.现代人才的素质规格包括()。 A.思想道德素质 B.专业素质 C.文化素质 D.身心素质 4.学风是指在一定环境的条件下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带有一贯性的学习风格和行为样式,优良的学风要在()上下功夫。 A.勤奋 B.严谨 C.求实 D.创新 5.大学生活特点表现在()。 A 大学是知识的海洋 B 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 C 大学有浓厚的学习氛围 D 大学有浓厚的成才氛围 6.新的学习理念表现在()。 A.自主学习 B.全面学习 C.创新学习 D.终身学习 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 )的一门课程。 A 世界观 B 人生价值观 C道德观 D 法制观 8.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澄清( )的界限。 A.是非 B.善恶 C.真假 D.美丑 9.大学生与中学生相比发生了以下( )变化。 A.学习内容和要求 B.生活环境 C.社会活动 D.物质消费水平 10.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包括()。 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1.思想道德修养课具有以下特点:()。 A.鲜明的政治性 B.较强的理论性 C.很强的实践性 D.较深的哲理性 三、判断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