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前教育史第六章
- 格式:ppt
- 大小:147.50 KB
- 文档页数:14
中国学前教育史《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函授作业教材:《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何晓夏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任课教师:孟红艳作业题:一、名词解释1、外象内感说2、行为课程3、整个教学法4、艺友制5、五指活动二、简答题1、什么是“教以正、守以常”?2、“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有哪些?3、老解放区托幼机构的主要形式有哪些?4、张雪门提出“有系统组织的实习”内容是什么?三、论述题1、中国学前社会教育机构产生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是什么?2、简述陶行知的六项教育运动及其在这些运动中的主要活动事迹?《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自学重点第一编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前)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本章重点:一、古代胎教定义及实施二、胎教理论的萌芽―外象内感说三、古代胎教的经验和局限四、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五、保傅制度与“备三母”制六、古代学前教材概况第二章中国古代的早期教育本章重点:一、关于幼儿教育重要性的论述二、对学龄前儿童特点的分析三、古代的神童教育四、颜之推的早期教育思想五、论学前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六、论婴幼儿保育的原则和方法第二编中国近代的学前教育(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第一章清末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实施本章重点:一、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经济基础二、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思想基础三、蒙养院章程的制定四、蒙养院制度的实施五、清末蒙养院设立情况第二章中华民国时期学前教育的演进本章重点:一、辛亥革命的发生及其教育改革二、蒙养园制度的规定三、“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四、幼稚园制度的确定五、幼稚园课程标准的规定六、幼稚园制度的实施第三章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活动本章重点:一、利用不平等条约夺取在华办学前教育特权二、设立学前教育机构三、培植师资兴办幼稚师范四、任教于中国幼稚园翻译教材出版幼儿读物五、办理慈善事业摧残中国儿童六、收回教育主权的斗争第四章学前教育中国化、科学化的探索本章重点:一、康有为《大同书》中有关幼儿教育的思想二、康有为有关学龄前教育的主张三、鲁迅关于幼儿读物及其幼儿教育的思想四、学前教育的一些实验与探索第五章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本章重点:一、老解放区托幼机构的主要形式二、老解放区保教队伍的建设第六章学前教育家的幼儿教育思想与实践本章重点:一、陶行知:六项教育运动;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艺友制二、张雪门:有关幼稚师范教育的研究;“有系统组织的实习”;幼稚园课程;行为课程三、陈鹤琴:有关儿童心里发展的研究;五指活动;“活教育”理论;整个教学法第三编中国当代的学前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89年)第一章宋庆龄的儿童教育活动与主张(自学)本章重点:一、论儿童教育工作的意义二、论儿童教育的目的三、论幼儿园(学校)、家庭、社会的三结合教育四、论儿童读物和儿童戏剧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第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一节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至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学前教育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至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学前教育(1949年10月—1956年9月)1949年10月19日,教育部成立,在初等教育司下设幼儿教育处,张逸国为第一任处长(一)、明确新中国学前教育的任务、性质和工作方针根据《共同纲领》和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首先贯彻向工农开门的方针,废除原幼儿园招生考试的制度,优先录取劳动人民的子女,延长幼儿园儿童在园的时间。
新中国幼儿教育一方面担负着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任务,同时又要帮助劳动妇女摆脱家庭负担。
1952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暂行规程》规定: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教养幼儿,使他们身心在入学前获得健全的发育;同时减轻母亲对幼儿的负担,以便母亲有时间参加政治生活、生产劳动、文化教育活动等。
”(二)、确定学前教育在学制上的地位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础。
在幼儿教育阶段,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叫幼儿园。
幼儿园发展的重点首先是工厂地区、企业部门,其次是机关、学校及郊区农村。
(三)、接管外国在我国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接办一批私立幼稚园1950年12月,政务院通过《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的方针的决定》,随之,政务院又发布了《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之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登记条例》,依此,“决定”和“条例”,各地先后接管了美国和其他外国教会在我国开办的幼稚园、孤儿院、育婴堂、慈幼院等幼儿教育机构200余所,收回了儿童教育、儿童福利事业的主权。
(四)、制定幼儿园的暂行规程和纲要教育部于1952年先后颁发《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为我国幼儿教育正规划发展提供了纲领性的依据。
(五)、学习苏联的幼儿教育理论和经验1950年9月,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幼教工作者学习苏联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一书。
第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一节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至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学前教育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至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学前教育(1949年10月—1956年9月)1949年10月19日,教育部成立,在初等教育司下设幼儿教育处,张逸国为第一任处长(一)、明确新中国学前教育的任务、性质和工作方针根据《共同纲领》和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首先贯彻向工农开门的方针,废除原幼儿园招生考试的制度,优先录取劳动人民的子女,延长幼儿园儿童在园的时间。
新中国幼儿教育一方面担负着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任务,同时又要帮助劳动妇女摆脱家庭负担。
1952年3主义教育方针教养幼儿,使他们身心在入学前获得健全的发育;同时减轻母亲对幼儿的负担,以便母亲有时间参加政治生活、生产劳动、文化教育活动等。
”(二)、确定学前教育在学制上的地位1951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等,确定了幼儿教育在学之上的地位,成为小学教育的基础。
在幼儿教育阶段,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叫幼儿园。
幼儿园发展的重点首先是工厂地区、企业部门,其次是机关、学校及郊区农村。
(三)、接管外国在我国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接办一批私立幼稚园1950年12月,政务院通过《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的方针的决定》,随之,政务院又发布了《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之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登记条例》,依此,“决定”和“条例”,各地先后接管了美国和其他外国教会在我国开办的幼稚园、孤儿院、育婴堂、慈幼院等幼儿教育机构200余所,收回了儿童教育、儿童福利事业的主权。
(四)、制定幼儿园的暂行规程和纲要教育部于1952年先后颁发《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为我国幼儿教育正规划发展提供了纲领性的依据。
(五)、学习苏联的幼儿教育理论和经验1950年9月,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幼教工作者学习苏联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一书。
第6章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简答题1 . 请列举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几种类型的学前教育机构。
(1)寄宿制的保育院、托儿作,如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
(2)单位间托儿所,如陕甘宁边区机关托儿所。
(3)母亲变工托儿所、哺乳室,如边区银行托儿所。
(4)化整为零的托幼组织,在一些局势不稳定、敌情变化较大的敌后解放区较多。
(5)小学附设幼稚班(园),在陕甘宁边区米脂、绥德分区的三所小学及清涧城关完小都曾举办过这种形式的幼稚班。
论述题2 .如何继承和弘扬我国老区学前教育的基本经验?试结合实际加以论述。
(1)坚持为革命战争和生产建设服务的方向;(2)贯彻依靠群众和勤俭办园的原则;(3)实施“保教结合”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4)建立一支“一切为了孩子”的保教队伍。
(联系实际回答的适当加分,直至满分。
)第7章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名词解释1 . 陶行知所指的幼稚园“新大陆”:陶行知针对当时幼稚园只建在大城市,建在富人集中的地方等弊病,提出要发现幼稚园的新大陆。
他认为最需要幼稚园的、最欢迎幼稚园的是工厂和乡村;工厂和乡村就是幼稚园的新大陆。
幼儿教育最应该服务的对象是工人和农民。
因此他号召应该开展一个幼儿园下厂、下乡的运动。
2.“五指活动”:陈鹤琴所指的儿童相互联系的、灵活的、连贯的五个方面的教育活动。
他说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
他指出,依据儿童身心发展,五指活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地、合理地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
五指活动的五个方面是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和语言活动。
3 .“整个教学法”:陈鹤琴课程理论之一方面。
他认为幼儿园分科教学违反儿童的生活和心理,主张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
他认为,儿童是整个的,教材也必然是整个的,互相连接不能四分五裂。
他主张最好由一位老师去教,以体现整体性,而不致割裂。
4 .简述陈鹤琴的幼儿心理特点论:好动;好模仿;好奇;好游戏;喜欢成功;喜欢合群;喜欢野外生活;喜欢称赞。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第1节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一、原始人群时期的教育内容原始人群:巫山人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教育内容:制造石器“教民以鱼”用火农业生产特点:公养公教二、氏族公社时期教育内容(一)生产劳动教育(二)生活习俗教育(三)原始的宗教教育(四)原始的艺术教育(五)体格和军事训练三、儿童公育机构最早的儿童学校(虞舜时期)——庠四、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的主要特征(一)公养公育“天下为公…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二)内容简单、多样(三)没有专门场所和教师(四)言传身教第2节奴隶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一、家庭教育是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一)家庭教育替代社会儿童公育是历史的必然夏代以后家庭的出现,教养子女责任落到父母身上。
(二)古代不可能出现学前社会教育机构古代儿童教育无学前和学龄之分,学前儿童在家庭里接受教育,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二、学前教育计划:西周已经形成按年龄安排的计划《礼记·内则》的记载:我国教育史上最早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三、古代宫廷的儿童教育(一)意义:政治与教育两方面意义1.宫廷儿童教育的核心是对未来帝王的教育,所培养君主合格与否,影响国家命运。
它是特殊家庭教育,但有国家的意义。
2.宫廷儿童教育是为维护皇帝的统治,太子教育好坏总会于国于民有利。
(二)教育制度:1.保傅制度“三公”:太师太保太傅“三少”:少师少保少傅2.三母制度:子师慈母保母称“三母”四、古代的胎教思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和实施胎教的国家,三千多年前西周,最早是周文王的母亲太任。
(一)胎教的作用、目的作用:“正本慎始”,为后代成长有好的起点目的:才德过人、健康长寿、形貌端正、选择男女(二)胎教的内容和方法1.内容:精神:注意精神因素影响和陶冶(心情平和)饮食:重视饮食影响和调摄(营养、戒酒、忌食)环境:选择良好外界环境(安静、美感)起居与生活习惯(卫生、生活规律)2.方法:监督法(太师)小劳法(轻微体力)瘦身法(控制饮食)(三)评价: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一分为二看待第3节封建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一、封建社会儿童的学前家庭教育(一)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1.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2.齐家治国的基础3.光耀门楣(二)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1.思想品德教育:①孝悌②崇俭③诚信④为善2.生活常规教育:①礼仪常规的训练②养成卫生习惯3.文化知识教育:识字、学书、听解《四书》、学诗“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4.注重幼儿的身体保健:穿勿过暖、食勿过饱、任其啼哭、安全、免惊吓二、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一)原则1.教儿宜早2.教子义方教子以正3.信而勿诳4.潜移默化孟母三迁(坟墓-街市-学宫)5.量资循序(循序渐进)6.有教有爱(二)方法1.游戏2.讲故事3.体罚总结:封建社会学前教育总的特点:1.打破了过去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使学前教育成为普通平民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象)2.学前教育的内容大为丰富,涵盖了德、智、体诸方面,并出现了许多专为幼儿编写的用于思想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等方面的教材;3.学前教育界的实施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在实施过程中,总体上是重教轻养;4.儒家思想规范指导着学前教育的实施。
第一章中国古代学前教育1.大约在五帝时期产生了名为“庠”的教育机构。
(“庠”是虞舜时代学校的名称)2.西周设置有太师、太傅和太保的官职称为“三公”,少师、少傅和少保称为“三少”。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1.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①提倡及早实施②主张慈严结合③要求均爱勿偏④主张博学致用⑤重视风化陶染2.风化是指家庭中父母或其他成年人对年幼者的示范作用。
3王守仁,明代中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军事家。
第三章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1490年初,颁布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合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
2.《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近代学前教育的第一个法规。
3.吴朱哲女士在上海公立幼稚舍创办了保姆讲习所,这是中国第一个私立保姆讲习所。
4.帝国主义对中国教育的影响①吸引留学生出国,接受幼稚专业训练。
②在中国创办幼稚师范学校或女学③外国教员任教于中国幼稚园,翻译材料,出版幼儿读物④办理“慈善”事业,摧残中国儿童。
5.康有为的著作《大同书》第六章中国现代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1.陶行知秉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
2.解放儿童的创造力①解放儿童的头脑②解放儿童的双手③解放儿童的双眼④解放儿童的嘴⑤解放儿童的空间⑥解放儿童的时间3.艺友制是指学生(艺友)在幼稚园(非师范学院)中通过学习成长成为一名教师。
4.1923年春,陈鹤琴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
5.“活教育”理论①目的论②课程论③方法论④教学原则6.张雪门与著名的陈鹤琴有“南陈北张”之称。
7.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8.张宗麟成为中国第一个男性幼儿教师。
第七章21世纪初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1.《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3个维度:专业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第九章外国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1.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学前教育思想①教育应由法律规定②教育要适应自然③重视胎教④重视婴幼儿体育训练⑤重视音乐教育⑥注重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3.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系统著作第十一章近代学前教育思想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开始。
第一编:中国学前教育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1、奴隶社会建立的保傅教育制度中,设有“三公”“三少”教育子女,三公是指什么太保、太傅、太师;少保、少傅、少师2、慈幼机构的建立开始于何时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宋代当时建立的主要慈幼机构有哪些慈幼局、举子仓、育婴社3、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l思想品德教育1 孝悌;2崇俭;3诚信; 4为善2生活常规教育1礼仪常规的训练;2养成卫生习惯;3文化知识教育——识字、书写、听解四书、诗、赋、格言等;4身体保健教育4、封建社会用作幼儿识字启蒙教育的教材主要有哪些周兴嗣作的千字文、宋代王应麟的三字经,以及无名氏的百家姓5、封建社会用作伦理道德教育的主要教材是什么四书五经6、封建社会用做诗赋教育的主要教材有哪些唐诗三百首千家诗和北宋汪洙的神童诗古代学前教育思想1、贾谊的早期教育包括哪些内容早谕教;选左右;重儒术2、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提倡及早施教;主张慈严结合;要求均爱勿偏;主张博习致用;重视风化陶染;3、“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是谁的语言4、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是什么——颜氏家训5、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重视蒙养教育;要求慎择师友;强调学“眼前事”;提倡正面教育为主;6、朱熹为儿童编写的教材有哪些小学与童蒙须知7、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知行合一”、顺导性情,鼓舞兴趣;循序渐进,量力而施;因材施教、各成其材;全面诱导,不执一偏;8、评王守仁的“自然教育论”;9、述评张履祥的“耕读相兼”理论的积极意义; 第三章中国近代的学前教育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是什么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简称“章程”,它是清政府1903年命张百熙、张之洞、容庆等人制定并于1904年颁布实施的;我国第一所学前儿童教育机构是由谁在哪里开办的名字叫什么1903年9月,时任湖北巡抚端方在武昌寻常小学堂内创办了湖北幼稚园,3、儿童公养公育思想最早是由谁提出的康有为第四章现代学前教育的演进1、最早在中国传播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是谁蔡元培、陶行知、胡适等人;2、民主进步人士对教育的主张有哪些一反对封建的儿童观,主张尊重和发展儿童的个性二反对照搬外国经验,主张学前教育中国化;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是什么儿童中心论儿童中心论的实质是什么就是反对传统的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主张从儿童的本能、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自身的活动为教育过程的中心;5、我国第一部幼稚园课程标准是由谁负责制定的在哪一年颁布实施的陈鹤琴和胡叔异,1932年10月由教育部正式公布;6、教育部正式公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共分几部分第一部分为幼稚教育总目标,其内容是:1增进幼稚儿童身心的健康;2力谋幼稚儿童应有的快乐和幸福;3培养人生基本的优良习惯包括身体、行为等各方面的习惯;4{协助家庭教养幼稚儿童,并谋家庭教育的改进;第二部分为课程范围;包括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常识、工作、静息、餐点共七项,每项均列有目标、内容及最低限度要求.第三部分为教育方法要点,共十七条;7、幼稚园规程是哪一年颁布的1939年12月24日8、我国第一所独立的公立幼稚师范学校设在哪里校长是谁——江西省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诞生于江西泰和县的文江村,校长是陈鹤琴第六章现代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1、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论;“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倡导学前儿童的美育;2、蔡元培提出的“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是什么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 蔡元培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3、蔡元培在北大任校长期间,实行的办学方针是什么“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4、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论学前教育为劳苦大众服务的方向;论儿童创造力的培养;论幼稚师范教育的改革;5、陶行知提出的解放儿童创造力的要求有哪些A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够去想、去思考; B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C解放儿童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去看事实; D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有足够的言论自由;E解放儿童的空间,让儿童从鸟笼式的学校里走出来,去接触大自然; F解放儿童的时间,使儿童做支配时间的主人;6、陶行知提出的“艺友制”有什么特点学用结合,理论结合实际;“艺友制”培养师资周期短,比较经济;7、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哪些内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 ;8、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论幼稚教育的目的;论幼稚园的行为课程;论幼稚师范的见习和实习8、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论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学前儿童的发展阶段与教育;幼儿的发展与教育;论儿童的家庭教育和幼稚园教育9、陈鹤琴认为,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哪些1好动 2好模仿3易受暗示4好奇5好游戏 6喜欢成功7喜欢合群 8喜欢野外生活10、陈鹤琴认为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卫生教育;情感教育;智育11、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理论包括哪些内容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以及教学原则、训育原则12、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13、陈鹤琴为幼稚教育师资提出的要求和条件有哪些政治思想方面: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觉悟;要掌握国家的教育政策;要认识教师的任务和责任;要热爱祖国,积极参加政治活动;业务修养方面:第一,要热爱儿童、热爱幼教; 第二,要了解和精通幼教业务;教学技术方面:第一,要掌握教学技术的原则; 第二,要掌握教学技术;优良品质方面:要具有优良的品质;第一,对人,要和蔼可亲,不发脾气,肯帮助别人;第二,对自己,能掌握自我批评的武器,不自私,注意健康;第三,对儿童,要热爱、公平;第四,对同事,必须合作;第五,对工作,有高度热情,富有创造性,决不灰心;第六,对学问,要学习,学习,再学习;第七,对敌人,要憎恨; 张宗麟的学前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幼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论;幼稚教育的症结和发展方向论;幼稚教育的服务对象论;幼稚园的课程论;幼稚园教师的培养论;15、张宗麟认为幼稚园教师的任务包括哪些1养护儿童;最重要2发展儿童身体;3养成儿童相当之习惯;4养成儿童有相当之知识与技能;5与家庭联络并谋家庭教育改良之方;6研究儿童;16、恽代英提出的家庭教育的方法有哪些潜移默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严而有格,扬长补短;任其自由,合宜指导. 适当暗示,积极防范.第二编外国学前教育第一章古代西方的幼儿教育1、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论学前儿童早期教育;论儿童优生优育;论儿童心灵教育和体育教育;2、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论教育的重要性;论教育的进程和年龄分期;论学前教育;亚里士多德认为幼儿教育又可分为几个阶段:儿童出生前的胎教阶段;出生~5岁的婴幼儿教育阶段;5岁~7岁的儿童教育阶段;幼儿教育4、昆体良的幼儿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论儿童早受教育的意义;论儿童的游戏;论社会不良习气对儿童的影响及良好榜样的作用;论体罚论儿童的看护者和教师.5、昆体良对幼儿教师提出的要求有哪些内容第一,教师要热爱儿童;第二,教师要善于观察儿童和了解儿童;第三,教师要正确运用批评和表扬;第六章近代的幼儿教育理论6、夸美纽斯的幼儿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论儿童的本质;论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论幼儿的健康教育;论幼儿的智育和德育;论幼儿教育方法;论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什么是自然教育自然教育就是以发展儿童的天性为目的,适应人的生理、心理的自然本能的教育; 它包括三个方面:①自然的教育;②人的教育;③事物的教育;8、卢梭提出的幼儿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有哪些内容1、幼儿教育的原则:第一,正确看待儿童;第二,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2、幼儿教育的方法:A.给予行动的自由;B.合理的养护和锻炼;C.模仿;D.自然后果法;9、裴斯泰洛齐的学前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论爱的教育;论教育心理化;论要素教育;论儿童早期教育;10、福禄培尔的幼儿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论幼儿园的作用和任务;论幼儿园的课程;11、福禄培尔建立的幼儿园课程体系包括哪些内容游戏与歌谣、恩物游戏、手工作业、运动游戏、自然研究,以及唱歌、表演和讲故事等;12、福禄培尔把游戏分为几种类型第一、身体的游戏;第二、感官的游戏;第三、精神的游戏;13、福禄培尔制作的恩物有哪几种第一种恩物是6个用不同颜色的绒毛做成的柔软圆球;第二种恩物是木制的圆球、立方体和圆柱体;第三种恩物是一个可以分成8个相同的小立方体的木制大立方体;第四种恩物是一个可以分成8个相同的小长方体的木制大立方体;第五种恩物是一个可以分成21个相同的小立方体、6个相同的大三角体和12个相同的小三角体的木制大立方体;第六种恩物是一个可以分成18个相同的小长方体、6个相同的小方柱体和12个相同的小四角体的木制大立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