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及其化合物(按Cd计)】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精编版)
- 格式:doc
- 大小:163.00 KB
- 文档页数:1
镉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有毒刺激粉体会爆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码及CAS号镉CadmiumCdCAS号:7440-43-9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320.9 闪点:无资料沸点(℃):765相对密度(水=1):8.64饱和蒸气压(kPa):0.13(394℃)危险特性本品为呈银白色,略带淡蓝光泽,质软,富有延展性。
其粉体遇高热、明火能燃烧甚至爆炸。
接触后表现健康危害:吸入镉燃烧形成的氧化镉烟雾,可引起急性肺水肿和化学性肺炎。
个别病例可伴有肝、肾损害。
对眼有刺激性。
用镀镉器调制或贮存酸性食物或饮料,食入后可引起急性中毒症状。
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汗、虚脱、甚至抽搐、休克。
长期吸入较高浓度镉引起职业性慢性镉中毒。
临床表现有肺气肿、嗅觉丧失、牙釉黄现场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给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切断火源。
戴好口罩和手套。
收集回收。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浓度MAC(mg/m3):0.05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市消防队:119市人民医院:120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消防队:119人民医院:120危险性标志镉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作业场所存在镉,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镉Cadmium健康危害理化特性吸入镉燃烧形成的氧化镉烟雾,可引起急性肺水肿和化学性肺炎。
个别病例可伴有肝、肾损害。
对眼有刺激性。
用镀镉器调制或贮存酸性食物或饮料,食入后可引起急性中毒症状。
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汗、虚脱、甚至抽搐、休克。
长期吸入较高浓度镉引起职业性慢性镉中毒。
临床表现有肺气肿、嗅觉丧失、牙釉黄色环、肾损害、骨软化症等。
无资料其粉体遇高热、明火能燃烧甚至爆炸。
应急处理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重金属类)告知事项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法规,特此向从业人员告知以下职业病危害相关事项:1. 重金属类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和特点。
2. 相关重金属类职业病的致病因素和主要症状。
3. 职业病的预防措施及个人防护措施。
4. 如发现相关症状或异常,应及时报告工作单位安全管理人员或医疗机构。
重金属类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和特点重金属类职业病危害主要包括铅中毒、汞中毒、镉中毒、砷中毒等多种类型。
这些重金属物质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多由吸入、摄入或吸收通过皮肤直接进入人体。
这些重金属类职业病危害的特点包括潜伏期长、毒性积累性强、病情发展隐匿、致病率高等特点。
相关重金属类职业病的致病因素和主要症状重金属类职业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高浓度的重金属颗粒、蒸汽、粉尘等存在于工作环境中。
当从业人员长时间接触这些有害物质时,可能出现职业病。
不同重金属类职业病的主要症状有所不同,但常见的表现包括头晕、乏力、食欲减退、呼吸困难、消化不良、皮肤瘙痒等。
职业病的预防措施及个人防护措施为预防重金属类职业病,从业人员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1.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如正确佩戴防护设备、合理利用通风设备等。
2.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3. 加强工作场所的卫生管理,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
4. 掌握相关知识,了解有害物质的特点和危害程度。
5. 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勿吃、喝、抽烟等。
注意事项1. 遵守工作单位的相关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
2. 定期参加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 如有职业病相关症状或异常情况出现,应及时报告相关安全管理人员或医疗机构。
以上事项仅为参考,具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场所情况执行。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化学物质类)危害告知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我司对从事与化学物质相关的工作岗位的员工提供以下的职业病危害告知:1. 化学物质的危害: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您的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如刺激性、腐蚀性、毒性等。
请您根据工作需要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这些化学物质。
2. 吸入危害:一些化学物质可能会以气体、烟雾或粉尘的形式存在,当您吸入这些物质时,可能会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伤害。
请您在工作环境中保持通风良好,配戴有效的呼吸防护设备。
3. 接触皮肤危害:部分化学物质可能会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可能会引起过敏、刺激、炎症等问题。
请您在与这些化学物质接触时佩戴适当的防护手套、工作服等。
4. 急性中毒危害:某些化学物质在短时间内会对人体产生急性毒性作用,如意外泄漏、误食等。
请您保持警惕,严禁将化学物质接触到口腔、食物等。
防护措施为了保护您的健康和安全,降低职业病危害的风险,请您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 了解化学品:了解您所使用的化学品的性质、危害程度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根据工作需要,正确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防护设备、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3. 工作环境卫生:保持工作环境清洁,防止化学物质的积聚和泄露。
4. 定期健康检查: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早发现和预防职业病危害。
5. 应急处置: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如泄漏事故、急救知识等,确保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状况。
职业健康保护责任公司将为从事与化学物质相关的工作岗位的员工提供以下职业健康保护责任:1. 提供必要的职业健康培训和指导,包括化学品的安全使用方法、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佩戴方法等。
2. 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其使用和维护的有效性。
3. 定期检查工作环境,保障工作场所符合相关的职业卫生标准。
4. 监测和评估员工职业病危害的暴露情况。
5. 提供相关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设备,如通风设备、防护洗眼器等。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MSDS)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噪声)作业可能产生噪声,对听力有损害,提请注意防护。
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会使听力减弱、下降,时间长可引起永声强和频率的变化都无规律,久性耳聋,并引发消化不良、呕吐、头痛、血压升高、失眠等全身性疾病。
因此,噪声有害,应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粉尘)作业可能产生粉尘,对呼吸系统有害,提请注意防护。
长时间吸入粉尘,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矽肺等呼吸系统疾病。
因此,应采取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开展通风换气等。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苯等有毒气体)作业可能产生苯等有毒气体,对身体有害,提请注意防护。
苯等有毒气体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等都会造成损害,严重者可能致癌。
因此,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毒面具、开展通风换气等。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高温)作业可能产生高温,对身体有害,提请注意防护。
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会引起中暑、热衰竭等疾病。
因此,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穿透气性好的衣服、及时补水等。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电离辐射)作业可能产生电离辐射,对身体有害,提请注意防护。
长时间接触电离辐射,会对人体的生殖系统、免疫系统、造血系统等造成损害,严重者可能致癌。
因此,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服、保持距离等。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紫外线)作业可能产生紫外线,对皮肤有害,提请注意防护。
长时间接触紫外线,会引起皮肤癌、色素性皮肤病等疾病。
因此,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眼镜、涂抹防晒霜等。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铅烟)作业可能产生铅烟,对身体有害,提请注意防护。
长时间接触铅烟,会引起中毒、神经系统损害、贫血等疾病。
因此,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口罩、开展通风换气等。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乙醇)作业可能产生乙醇,对身体有害,提请注意防护。
长时间接触乙醇,会引起中毒、神经系统损害等疾病。
因此,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手套、保持通风等。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溴素)作业可能产生溴素,对身体有害,提请注意防护。
重金属-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背景信息
重金属是工作环境中常见的危险物质,长期接触重金属会对人
体健康造成危害,导致职业病。
为了保护职工的权益,提高职业健
康安全意识,特制定此告知卡。
重金属危害列表
1. 铅:长期接触铅会导致中毒,损害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
2. 汞:汞蒸气会对大脑和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影响智力和记忆。
3. 镉:长期接触镉会导致肾脏病变,增加患癌风险。
4. 铬:长期接触六价铬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和皮肤病变。
5. 镍:长期接触镍会引发过敏反应,导致皮炎和哮喘。
6. 砷:长期接触砷会造成多种器官损害,包括皮肤病变、肺癌等。
预防重金属危害的措施
1. 职业防护装备:在接触重金属的工作环境中,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面具、手套、护目镜等防护装备。
2. 定期检查:职工应定期接受体检,以监测重金属在体内的积累情况。
3. 防护设施:工作场所应配备合适的通风设施,及时排除重金属污染物。
4. 教育培训:向职工提供关于重金属危害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
急救措施
1. 中毒表现:出现头痛、呕吐、恶心、嗜睡等中毒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接触危险物质,并就医。
2. 紧急处理: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冲洗、吸氧、人工呼吸等措施进行急救。
其他注意事项
1. 重金属危害告知卡应摆放在工作场所明显位置,方便职工查阅。
2. 若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信息,请向责任人咨询。
希望此重金属-职业病危害告知卡能起到提醒和保护职工的作用,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与健康。
目录1、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高温) (2)2、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粉尘) (3)3、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石灰石粉尘) (4)4、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电焊烟尘) (5)5、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噪声) (6)6、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一氧化碳) (7)7、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氨) (8)8、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硫化氢) (9)9、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呋喃) (10)10、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二氧化硫) (11)11、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汞) (12)12、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镉及其化合物) (13)13、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铅及其化合物) (14)14、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锰及其化合物) (15)15、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氯化氢) (16)作业场所产生高温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高温High Temperature健康危害理化特性对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等生理功能产生影响的同时,还可导致中暑性疾病,如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热辐射注意高温应急处理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服,用毛巾或冰块敷头部、掖窝等处,并及时送医院。
防护措施隔热、通风;个人防护、卫生保健和健康监护;合理的劳动休息。
标准限值:℃检测结果:℃合格超标检测日期:年月日急救电话:120 公司应急电话:职业卫生咨询电话:作业场所会产生粉尘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粉尘Dust健康危害理化特性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当吸入的粉尘量达到一定数量即可引发尘肺病,还可以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疹、眼结膜损害等。
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混合性粉尘注意防尘应急处理发现身体状况异常时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防护措施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按时、按规定对身体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对除尘设施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除尘设施运转正常。
标准限值: mg/m³检测结果: mg/m³合格超标检测日期:年月日急救电话:120 公司应急电话:职业卫生咨询电话:3、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石灰石粉尘)作业场所会产生粉尘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石灰石粉尘Limestone Dust健康危害理化特性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当吸入的粉尘量达到一定数量即可引发尘肺病,还可以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疹、眼结膜损害等。
一、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镉及其化合物(按Cd计)检测作业指导书镉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镉的原子吸收光谱法,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镉及其化合物的浓度检测。
2 引用标准GBZ/T 300.6—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6 部分:镉及其化合物3 工作目的与要求3.1 确保操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设备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3.2 熟知、熟练运用本操作规程内容并严格执行。
4 工作原理及条件4.1 原理空气中气溶胶态镉及其化合物用微孔滤膜采集,酸消解后,用乙炔-空气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228.8 nm波长下测定镉的吸光度,进行定量。
4.2 仪器4.2.1 微孔滤膜,孔径0.8 μm。
4.2.2 大采样夹,滤料直径为37 mm 或 40 mm。
4.2.3 小采样夹,滤料直径为25 mm。
4.2.4 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 L/min~2 L/min 和 0 L/min~10 L/min。
4.2.5 烧杯,50 mL。
4.2.6 控温电热器。
4.2.7 具塞刻度试管,10 mL。
4.2.8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具乙炔-空气火焰燃烧器和镉空心阴极灯。
4.3 试剂4.3.1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酸为优级纯或高纯。
4.3.2 消解液:1 体积高氯酸(ρ20=1.67 g/mL)与 9 体积硝酸(ρ20=1.42 g/mL)混合。
4.3.3 盐酸溶液,1%(体积分数)。
4.3.4 标准溶液:用盐酸溶液稀释国家认可的镉标准溶液成10.0 μg/mL 镉标准应用液。
5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5.1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 执行。
5.2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装好微孔滤膜的大采样夹,以 5.0 L/min 流量采集 15 m in 空气样品。
5.3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装好微孔滤膜的小采样夹,以 1.0 L/min 流量采集 2 h~8 h 空气样品。
列入GBZ2.1-2007的确认人类致癌物(G1类)种类
序号中文名
OELs(mg/m3)
备注MAC PC-TW A PC-STEL
1 苯- 6 10
2 镉及其化合物(按Cd计)- 0.01 0.02
3 环氧乙烷- 2 -
4 甲醛0.
5 - -
5 焦炉逸散物(按苯溶物计) - 0.1 -
6 硫酸及三氧化硫- 1 2
7 氯甲甲醚0.005 - -
8 氯乙烯- 10 -
9 煤焦油沥青挥发物(按苯溶物计)- 0.2 -
10 镍及其无机化合物(按Ni计):
金属镍
和镍合
金除外金属镍与难溶性镍化合物- 1 -
可溶性镍化合物- 0.5 -
11 铍及其化合物(按Be计)- 0.0005 0.001
12 三氧化铬、铬酸盐、重铬酸盐(按Cr计) - 0.05 -
13 砷化氢(胂)0.03 - -
14 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按As计)- 0.01 0.02
15 双氯甲醚0.005 - -
16 羰基镍(按Ni计) 0.002 - -
17 木粉尘总尘:3
18 石棉(石棉含量>10%):
粉尘
纤维
总尘:
0.8
0.8f/ml -
19 矽尘:
10%≤游离SiO2含量≤50%
50%<游离SiO2含量≤80%
游离SiO2含量>80%
总尘:
1
0.7
0.5
呼尘:
0.7
0.3
0.2
结晶型。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镉)一、危害概述- 镉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性。
- 镉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也可以通过皮肤接触而进入。
长期接触镉可能导致职业病。
- 镉主要对肾脏、骨骼系统和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可引起各种职业性疾病,如镉中毒、肾功能损害等。
二、职业病防护措施- 镉工作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镉暴露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 应加强个人防护,如佩戴防尘口罩、防护手套等防护用品,减少镉的吸入和接触。
- 工作场所应实施良好的通风系统,及时清理和处理镉污染物。
-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可能的职业病症状。
-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对镉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三、职业病危害告知注意事项:- 在从事含镉作业前,请务必详细阅读以下内容,并按照要求执行工作措施。
- 如有相关症状或疑问,请及时向负责人或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咨询。
1.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镉可引起各种职业病,如镉中毒、肾功能损害等,严重时影响生命健康。
- 镉对肾脏、骨骼系统和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可能导致肾功能障碍、骨质疏松、肺功能异常等。
2. 镉的工作环境- 镉作业场所必须设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告知工作人员有关职业病危害的信息。
- 工作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状况,减少镉的积聚和滞留。
3. 个人防护措施- 从事含镉作业时,必须佩戴防尘口罩、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减少镉的吸入和接触。
- 需要定期更换或清洗个人防护装备,并做好消毒和存储工作。
4. 职业健康管理- 每位从事含镉作业的员工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及时发现潜在的职业病症状。
- 如发现任何与镉接触有关的异常情况,应立即汇报负责人或职业健康管理部门。
5. 职业技能培训- 作业人员应接受相关职业技能培训,了解镉的危害特性、防护措施等内容,提高职业健康意识。
四、紧急处理措施- 如出现镉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工作,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安静。
- 立即向负责人或职业健康管理部门报告,寻求急救并送往医院治疗。
重金属职业病危害告知卡1. 告知内容重金属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是为了向从业人员告知与重金属相关的职业病危害情况和相关防护措施,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与安全。
是为了向从业人员告知与重金属相关的职业病危害情况和相关防护措施,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与安全。
是为了向从业人员告知与重金属相关的职业病危害情况和相关防护措施,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与安全。
2. 重金属职业病危害情况- 重金属污染是指重金属元素在生产、加工、使用和废弃物处理等环节中的释放和积累,对人体及环境造成的危害。
- 重金属职业病主要包括铅中毒、汞中毒、镉中毒等。
这些疾病可以通过职业接触重金属粉尘、烟尘、蒸气等途径引起。
- 长期职业接触重金属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肾脏、骨骼等多个器官受损,与此相关的症状包括慢性疲劳、贫血、肾功能损害、神经系统受损等。
3. 相关防护措施- 预防为主,控制重金属污染源,降低重金属的含量和排放浓度。
- 采取良好的工程控制措施,如使用装置密闭、通风良好的工作环境,减少重金属粉尘、烟尘、蒸气等的产生和扩散。
- 从业人员应佩戴相关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口罩等,以减少直接接触重金属的可能性。
-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及必要时进行重金属中毒相关检查,早期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4. 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有责任保障从业人员的劳动安全与健康,包括对重金属职业病危害进行风险评估、采取预防措施和提供相关知识培训等。
- 从业人员也要遵守相关安全生产规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参与安全生产培训,提高自身安全意识。
>注意:本告知卡旨在提供相关信息,具体防护措施应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制定。
请不要将本告知卡作为法律依据。
注意:本告知卡旨在提供相关信息,具体防护措施应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制定。
请不要将本告知卡作为法律依据。
注意:本告知卡旨在提供相关信息,具体防护措施应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制定。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要求说明:1 .以上所涉及人员数量均是指达到考核评估合格要求的人员数量。
2 .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同等能力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认定:①博士研究生,从取得毕业证书之日起从事职业卫生相关工作满1年;②硕士研究生,从取得毕业证书之日起从事职业卫生相关工作满4年;③大学本科毕业,从取得毕业证书之日起从事职业卫生相关工作满6年;④大学专科毕业,从取得毕业证书之日起从事职业卫生相关工作满8年。
3 .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同等能力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认定:①博士研究生,从取得毕业证书之日起从事职业卫生相关工作满7年;②硕士研究生,从取得毕业证书之日起从事职业卫生相关工作满10年;③大学本科毕业,从取得毕业证书之日起从事职业卫生相关工作满12年;④大学专科毕业,从取得毕业证书之日起从事职业卫生相关工作满14年。
4 .职业卫生检测、评价专业技术人员指从事职业卫生检测、评价相关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5 .放射卫生检测、评价人员指从事放射卫生检测、评价相关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6 .职业卫生工程技术人员指所学专业为职业卫生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劳动保护、暖通空调、供热与通风等相关专业或具有相关专业能力的技术人员。
7 .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指所学专业为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劳动卫生、职业卫生等相关专业或具有相关专业能力的技术人员。
8 .相关专业能力可通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学术专著(主编或副主编)、科研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国家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发明专利(署名前三)、科技进步奖(排名前三)等从业经历证明材料认定。
9 .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的人员可以认定为职业卫生工程技术人员,按照注册专业的类别可以认定为相应行业工程技术人员。
取得“注册核安全工程师”资格的人员可以认定为“核工程类专业”行业工程技术人员。
10 .各类人员可重复认定。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主要仪器设备要求注:1.机构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置干燥箱、压力计、温湿度计、离心机等辅助设备。
【100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全网最全(精编全套版)1,2-二氯乙烷一氧化氮一氧化碳丁酮丁醇三氯乙烯三氯甲烷(氯仿)丙烯腈(皮)丙烯酰胺丙酮乐果乙腈乙苯乙酸丁酯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锡二氯乙烷二氯甲烷二甲基苯胺二甲苯二硝基甲苯(皮)二硫化碳吡啶噪声四氢呋喃四氯化碳壬烷异丙醇异佛尔酮手传振动木粉尘松节油柴油棉尘正己烷正庚烷正戊烷氟化氢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氧化锌氨氯丁二稀氯丙烯氯乙烯氯气氰化氢(皮)氰化物(皮)水泥尘汞及其无机化合物汽油溴甲烷滑石粉尘激光炭黑粉尘烟草尘环己烷环己酮环氧乙烷甲苯-2,4-二异氰酸酯甲苯(皮)甲酚甲醇(皮)甲醛电焊烟尘电离辐射白炭黑粉尘百草枯盐酸石墨尘石棉粉尘矽尘砂轮磨尘砷化氢(胂)硝酸硫化氢硫酸碳酰氯(光气)碳酸钠(纯碱)磷化氢粉尘紫外线臭氧苯苯乙烯苯胺(皮)过氧化氢酚醛树脂铅及其化合物铍及其化合物铝尘锰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镍及其化合物间苯二酚陶土粉尘高温*以上共精编100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标准限值已校对准确,敬请放心你的时间如此昂贵,为什么要徘徊在平庸文档中工作场所存在1,2-二氯乙烷,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1,2-二氯乙烷1,2-Dichloroethane理化特性健康危害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有类似氯仿的气味,微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氯仿。
用作蜡、脂肪、橡胶等的溶剂及谷物杀虫剂。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反应,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并放出有毒气体。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闪点:13℃爆炸下限:6.2%危害因素分类:化学因素类。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属高毒类。
对眼睛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吸入可引起肺水肿;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刺激胃肠道和引起肝、肾和肾上腺损害。
急性中毒:其表现有二种类型,一为头痛、恶心、兴奋、激动,严重者很快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而死亡;另一类型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发生肝坏死和肾病变。
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与对应的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部分)朱志良整理(20151125)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与对应的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部分)朱志良整理(20151125)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与对应的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部分)朱志良整理(20151125)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与对应的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部分)朱志良整理(20151125)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与对应的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部分)朱志良整理(20151125)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与对应的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部分)朱志良整理(20151125)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与对应的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部分)朱志良整理(20151125)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与对应的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部分)朱志良整理(20151125)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与对应的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部分)朱志良整理(20151125)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与对应的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部分)朱志良整理(20151125)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与对应的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部分)朱志良整理(20151125)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与对应的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部分)朱志良整理(20151125)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与对应的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部分)朱志良整理(20151125)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与对应的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部分)朱志良整理(20151125)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与对应的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部分)朱志良整理(20151125)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与对应的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部分)朱志良整理(20151125)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与对应的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部分)朱志良整理(20151125)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与对应的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部分)朱志良整理(20151125)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与对应的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部分)朱志良整理(20151125)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与对应的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部分)朱志良整理(20151125)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与对应的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部分)朱志良整理(20151125)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与对应的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部分)朱志良整理(20151125)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与对应的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部分)朱志良整理(20151125)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与对应的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部分)朱志良整理(20151125)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与对应的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部分)朱志良整理(20151125)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与对应的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部分)朱志良整理(20151125)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与对应的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部分)朱志良整理(20151125)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与对应的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部分)朱志良整理(20151125)。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工作场所存在镉及其化合物,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镉及其化合物
(按Cd计)
Cadmium and compounds
(as Cd)
理化特性健康危害
镉,呈银白色,略带淡蓝光泽,
质软,富有延展性。
不溶于水,
溶于酸,硝酸铵和热硫酸。
用于
电镀工业,也用于制造合金、电
池、焊料及半导体材料等。
熔点:320.9℃沸点:765℃
危害因素分类:化学因素类。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重复暴露于银细粉或烟雾中,会引起眼、口、鼻、喉、内部器官和皮肤的蓝灰斑,整个
过程很缓慢,有时要几年时间,一旦形成,永不消褪;接触银会嵌入皮肤内,形成永久性花纹。
危害后果:职业性慢性镉中毒、金属烟热。
当心中毒
应急处理
皮肤接触:用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用水冲洗。
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施行人工呼吸。
食入:给饮大量水,催吐(昏迷患者除外)。
就医。
防护措施
使用时应避免吸入本品的灰尘。
穿戴适当防护服及护目镜,每天更换工作服,选用适当呼吸器。
配备应急眼药水。
定期对眼睛、皮肤、
鼻子及咽喉进行检查
标准限值:PC-TWA 0.01mg/m³,PC-STEL 0.02mg/m³检测数据:检测日期:
急救电话:120 消防电话:119 职业卫生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