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与氧气的反应教案 - 副本
- 格式:doc
- 大小:70.00 KB
- 文档页数:3
314教育版使用教材:人教版化学 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授课学段:高一年级。
说课内容: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环节与教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与评价。
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 高中化学 必修一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钠和氧气反应基于教材实验的创新实验:学生处于高一开学两个月的时间,做过的实验不多,但是对于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有所了解,对实验有很高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基于此将本实验设计成学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培养学生对实验的探究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钠和氧气反应的实验操作,坩埚的正确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不同实验操作,根据现象的对比,引出实验创新的意义,同时总结出创新实验的的不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实验创新能力。
教学环节与教法:通过学生实验,进行对比,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进行评价实验方案的优缺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的对比,进而更好的对实验进行创新,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
教学过程:根据教材实验;实验3-2:把一小块钠放在坩埚里,加热,有什么现象?(图略)基于以往教学经验,钠在空气中加热,燃烧的现象,在坩埚中进行实验时,学生远距离观察时现象不明显,基于此,我将本实验进行改进,将坩埚中实验改为石棉网上进行操作,进行对比实验。
总结两种实验的优缺点:石棉网上进行的实验:优点:反应速度快,现象明显,易于观察;缺点:石棉网上出现了异常的黑色物质;坩埚中进行实验:优点:产物淡黄色固体颜色纯净,便于观察产物颜色;缺点:反应速度慢,不便于学生在远处观察现象。
教学反思与评价:用石棉网加热金属钠,速度快,现象明显,易于观察,但是石棉网上出现了异常,石棉网变黑。
实验出现异常可能的原因:1.石棉网加热会变黑;2.石棉网和钠发生了反应;3.钠上的煤油没有被滤纸除尽,煤油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碳而变黑;4.钠在空气中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
钠与氧气的反应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钠与氧气在不同温度下反应的两种氧化物Na2O、Na2O2。
(2)掌握Na2O、Na2O2的理化性质并学会区分比较二者。
(3)学会熟练书写有关方程式。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训练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的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3)完善学习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3:教学重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理化性质及二者的比较。
4:教学难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二者的比较。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讲述]大多数蛇类的孵化温度都是23--33度之间。
当温度在23--29度之间就是雄性,温度在30--33度之间就是雌性,如果温度在30度之间徘徊,则雌雄各占一部分。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会不会因为温度不同而导致的产物不同呢?思考,并作出预测新课讲授[讲述]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猜测,我们先做两个小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请两位同学近距离仔细观察)[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从试剂瓶中用镊子取出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割,观察切面。
(现象:切面为银白色,但很快变成灰暗)从试剂瓶中用镊子取出钠块,然后将切好的钠块放在坩埚中加热。
(现象:钠块先熔化成闪亮的金属小球,后燃烧,火焰呈黄色,色,生成淡黄色固体)[讲述]请同学们回忆钠在常温下和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和产物的差异。
回忆,汇报答案,听讲[讲述并板书](最好是学生讲述老师板书)常温下:4Na+O2=2Na2O(白色);钠表面变暗;加热下:2Na+O2=Na2O2(淡黄色);发出黄光。
[设问]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是钠的两种氧化物,都只含有钠和氧两种元素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是否都是氧化物?如果是氧化物那么是酸性还是碱性呢?补充实验:往装有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试管中滴入适量的水,充分反应后,滴入2滴酚酞试剂。
[引导学生对比观察上述实验,板书现象]试管1,加水无明显现象,滴酚酞后变红;试管2,加入水,剧烈反应,有气泡放出,溶液变红。
教案钠与氧气反应教案标题:教案-钠与氧气反应教案目标:1. 了解钠与氧气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化学方程式。
2.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能够安全地进行钠与氧气反应实验。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有关化学反应的知识,如反应物、生成物等概念。
2. 提问:你们知道钠和氧气反应会发生什么吗?预测一下可能的化学反应。
实验准备:1. 分组实验,每组3-4名学生。
2. 准备实验材料:钠片、干燥剂、试管、点燃棒、安全护目镜等。
3. 强调实验安全,提醒学生佩戴护目镜,并注意实验室的通风。
实验操作:1. 将试管内放入少量干燥剂。
2. 将一小片钠片轻轻放入试管中。
3. 快速将试管口封闭,摇晃试管,观察反应现象。
4. 使用点燃棒点燃试管口,观察是否有火焰燃烧。
数据记录与分析:1. 记录反应前后试管内的变化,如钠片的颜色、试管内的气体变化等。
2. 分析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和结论等。
讨论与总结: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解释钠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机制。
2. 总结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以及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其他因素对钠与氧气反应的影响。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培养其科学研究和表达能力。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2. 评估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能力。
3. 评估学生在讨论和总结环节中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教案延伸:1. 将钠与氧气反应与其他常见化学反应进行对比,探究不同反应的特点和应用。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拓展其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教学资源:1. 钠片、干燥剂、试管等实验材料。
2. 实验报告模板和评估表格。
3. 相关化学反应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对您有所帮助,如有需要请随时提问。
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4Na+O2=2Na2 O2、钠在氧气中燃烧:2Na+O 2 = Na2O23、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 2=2NaCl4、钠和水反应:2Na+2H 2O=2NaOH+H 2↑5、钠和盐酸反应:2Na+2HCl=2NaCl+H 2↑6、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2NaOH+CuSO4=Cu(OH) 2↓+Na2SO47、表示钠露置空气中变化过程:Na----Na 2O----NaOH----Na2CO 3?10H 2O---Na2 CO38、氧化钠和水反应:Na2 O+H2O=2NaOH9、过氧化钠和水反应:2Na2 O2 +2H2O=4NaOH+O 2↑10、氧化钠和 CO2 反应: Na2O+CO2 =Na2CO311、过氧化钠和CO2 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12、氧化钠和盐酸反应:Na2O+2HCl=2NaCl+H2O13、过氧化钠和盐酸反应:2Na2O2+4HCl=4NaCl+2H2O+O2↑14、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15、碳酸钠溶液和足量盐酸反应: Na2CO3+2HCl=NaCl+H2O+CO2 ↑16、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17、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Ca(OH) 2+Na2CO3=CaCO3 ↓+2NaOH18、碳酸氢钠溶液和足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Ca(OH) 2+NaHCO3=CaCO3 ↓+NaOH+H2O19、碳酸氢钠溶液和少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Ca(OH) 2+2NaHCO3=CaCO3 ↓+Na2CO3 +2H2O20、硫酸铝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 Al2 (SO4) 3+3Na2CO3+3H2O=2Al(OH) 3 ↓+3CO2↑+3Na2SO421、硫酸铝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Al2 (SO4) 3+6NaHCO3=2Al(OH) 3 ↓ +6CO2↑+3Na2SO422、加热法鉴别固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反应原理:2NaHCO3=Na2CO3+H2O+CO2 ↑23、沉淀法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CaCl2+Na2CO3=CaCO3↓+2NaCl24、稀盐酸滴加法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CO32-+H+=HCO3- HCO3-+H+=H2O+CO2 ↑25、向苯酚钠溶液通入少量CO2 气体: C6H5ONa+H2O+CO2=C6H5OH ↓ +NaHCO326、过氧化钠和氢硫酸溶液反应:Na2O2+H2S=2NaOH+S ↓27、铝在氧气中受热:4Al+3O2= 2Al2O329、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 ↑30、铝和四氧化三铁高温下反应: 8Al+3Fe3O4 = 9Fe+4Al2O331、金属铝的制备:2Al2O3=4Al+3O2 ↑32、氧化铝和盐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33、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 Al2O3+2NaOH=2NaAlO2+H2O34、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Al(OH) 3+3HCl=AlCl3+3H2O35、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 Al(OH) 3+NaOH=NaAlO2+2H2O36、氢氧化铝的制备:AlCl3+3NH3 ?H2O=Al(OH) 3 ↓+3NH4Cl37、明矾净水原理:Al3++3H2O Al(OH) 3+3H+38、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Al3++3OH-=Al(OH) 3↓ Al(OH) 3+OH-=AlO2-+2H2O39、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铝溶液至过量:Al3++4OH-=AlO2-+2H2O 3AlO2-+Al3++6H2O=4Al(OH) 3↓40、向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AlO2-+H++H2O=Al(OH) 3↓ Al(OH) 3+3H+=Al3++3H2O41、向盐酸中滴加偏铝酸钠溶液至过量:AlO2-+4H+=Al3++2H2O 3AlO2-+Al3++6H2O=4Al(OH) 3 ↓ 42、铁在纯氧燃烧: 3Fe+2O2 = Fe3O443、铁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 = 2FeCl344、铁和硫粉共热:Fe+S = FeS45、铁和水蒸气高温下反应: 3Fe+4H2O = Fe3O4+4H246、铁和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 ↑47、铁和过量稀硝酸反应:Fe+4HNO3 ( 稀)=Fe(NO3) 3+NO↑+2H2O48、过量铁和稀硝酸反应: 3Fe+8HNO3 ( 稀)=3Fe(NO3) 2+2NO ↑+4H2O49、氧化铁和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50、氧化亚铁和稀硝酸反应: 3FeO+10HNO3 ( 稀)=3Fe(NO3) 3+NO ↑+5H2O51、四氧化三铁和盐酸反应:Fe3O4+8HCl=FeCl2+2FeCl3+4H2O52、氢氧化亚铁和盐酸反应: Fe(OH) 2+2HCl=FeCl2+2H2O53、氢氧化铁受热:2Fe(OH)3 = Fe2O3+3H2O54、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被氧化:4Fe(OH)2+O2+2H2O=4Fe(OH)355、铜在潮湿的空气中被氧化: 2Cu+O2+H2O+CO2=Cu2 (OH) 2CO328、铝和盐酸反应:2Al+6HCl=2AlCl3+3H2 ↑56、铜在氯气中燃烧:Cu+Cl2=CuCl257、铜和硫粉共热:2Cu+S = Cu2S58、铜和浓硫酸共Cl2+ H2O = HCl+HClO 2HClO = 2HCl+O2 ↑热: Cu+2H2SO4( 浓) = CuSO4+SO2+2H2O93、漂白液的制取原理: 2NaOH+Cl2 = NaCl+NaClO+H2O 59、铜和稀硝酸反94、漂白粉的制取原应: 3Cu+8HNO3( 稀 )=3Cu(NO3) 2+2NO+4H2O理: 2Ca(OH) 2+2Cl2 = CaCl2+Ca(ClO) 2+2H2O60、铜和浓硝酸反95、漂白粉漂白原理:Ca(ClO) 2+CO2+H2O=CaCO3 ↓应: Cu+4HNO3( 浓)=Cu(NO3) 2+2NO2+2H2O+2HClO60、氧化铜和盐酸反应:CuO+2HCl=CuCl2+H2O96、漂白粉在长时间放置过程中发生的变化:61、氢氧化铜和盐酸反应:Cu(OH) 2+2HCl=CuCl2+2H2O Ca(ClO) 2+CO2+H2O=CaCO3 ↓+2HClO62、氢氧化铜受热 : Cu(OH) 2=CuO+H2O2HClO= 2HCl+O2 ↑ CaCO3+2HCl=CaCl2+CO2 ↑+H2O63、碳在 CO2 气体中加热: C+CO2 = 2CO97、氢气和硫粉共热:H2+S = H2S64、硅在氧气中加热: Si+O2 = SiO298、铁粉和硫粉共热:Fe+S = FeS65、硅和氟气反应: Si+2F2=SiF499、铜粉和硫粉共热:2Cu+S = Cu2S66、硅在氯气中高温反应:Si+2Cl2 = SiCl4100、硫在氧气中燃烧:S+O2 = SO267、碳和氧化铜高温反应:C+CuO = Cu+CO ↑101、硫和氢氧化钠溶液共68、碳和二氧化硅高温反应 : 2C+SiO2 = Si+2CO ↑热: 3S+6NaOH=2Na2S+Na2SO3+3H2O69、硅和氧化铁高温反应:3Si+2Fe2O3=3SiO2+4Fe102、SO2 和水反应: SO2+H2O=H2SO370、碳和浓硫酸共热:C+2H2SO4( 浓)=CO2 ↑+2SO2↑103、SO2 和氧化钠反应: Na2O+SO3=Na2SO3+2H2O104、少量 SO2 通入 NaOH 溶71、碳和浓硝酸共热:C+4HNO3( 浓)=CO2 ↑+4NO2 ↑液: 2NaOH+SO2=Na2SO3+H2O+2H2O105、过量 SO2 通入 NaOH 溶液: NaOH+SO2=NaHSO372、硅和氢氟酸反应: Si+4HF=SiF4 ↑ +2H2↑106、SO2 通入 Na2CO3 溶73、硅和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液: Na2CO3+SO2=Na2SO3+CO2Si+2NaOH+H2O=Na2SiO3+2H2 ↑107、SO2 的催化氧化: 2SO2+O2 =2SO374、CO 的燃烧: 2CO+O2 = 2CO2108、氯气通入 SO2水溶75、CO 还原氧化铜: CuO + CO = Cu + CO2液: SO2+2H2O+Cl2=H2SO4+2HCl76、少量 CO2 通入 NaOH 溶液109、H2S 通入 SO2水溶液: 2H2S+SO2=3S↓+2H2O中: 2NaOH+CO2 = Na2CO3+H2O110、过量 SO2 通入澄清石灰水:77、过量 CO2 通入 NaOH 溶液中: NaOH+CO2 = NaHCO3Ca(OH) 2+2SO2=Ca(HSO3) 278、SiO2 和 NaOH 溶液反111、SO3 和水反应: SO3+H2O=H2SO4应: 2NaOH+SiO2 = Na2SiO3+H2O112、SO3 和 CaO 反应: CaO+SO3= CaSO479、SiO2 和纯碱共热: Na2CO3+SiO2 = Na2SiO3+CO2 ↑113、SO3 和 NaOH 溶液反应: 2NaOH+SO3=Na2SO4+H2O80、CO2 和 Na2O 反应: Na2O+CO2 = Na2CO3114、铜和浓硫酸共热:Cu+2H2SO4( 浓)=CuSO4+SO2↑81、SiO2 和 Na2O 反应: Na2O+SiO2=Na2SiO3+2H2O82、钠在氯气中燃烧: 2Na+Cl2 = 2NaCl115、碳粉和浓硫酸共热:C+2H2SO4(浓 )=CO2↑+2SO2↑83、铜在氯气中燃烧: Cu+Cl2 = CuCl2+2H2O84、铁在氯气中燃烧: 2Fe+3Cl2 =2FeCl2116、S 粉和浓硫酸共热:S+2H2SO4(浓)=3SO2+2H2O85、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2 = 2HCl117、实验室制取乙烯:C2H5OH= C2H4 ↑+H2O86、氯气和水的反应: Cl2+ H2O = HCl+HClO118、氮气与氧气的反应:N2+O2 = 2NO87、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119、氮气与氢气的反应:N2+3H2 = 2NH3应: Cl2 +2NaOH= NaCl+NaClO+H2O120、氮气与金属镁的反应: 3Mg+N2 = Mg3N288、和碘化钾溶液反应:2KI+Cl2 = I2+2KCl121、氮化镁和水反应:Mg3N2+6H2O=3Mg(OH) 2 ↓+2NH389、和氯化亚铁溶液的反应: 2FeCl2 +Cl2 = 2FeCl3↑90、和 Na2SO3 溶液的反应:122、NO 的氧化: 2NO+O2=2NO2Na2SO3+Cl2+H2O = Na2SO4+2HCl123、二氧化氮和水反应:3NO2+H2O=2HNO3+NO91、氯气通入 SO2 水溶液: SO2+2H2O+Cl2=H2SO4+2HCl124、二氧化氮、氧气和水的反应:92、氯水中所存在的化学反应:4NO2+O2+2H2O=4HNO3125、一氧化氮、氧气和水的反应4NO+3O2+2H2O=4HNO3 126、氨气和水反应:NH3+H2O=NH3 ?H2O + NH4++OH-127、氨气和盐酸反应:NH3+HCl=NH4Cl128、向 AlCl3 溶液中通入氨气:AlCl3+3NH3 ?H2O=Al(OH)3 ↓ +3NH4Cl129、氨气的催化氧化:4NH3+5O2 = 4NO+6H2O130、实验室制取氨气: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131、工业合成氨:N2+3H2 =2NH3132、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NH3+HCl133、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NH3 ↑ +H2O↑+CO2↑134、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共热: NH4NO3+NaOH=NaNO3+NH3 ↑+H2O135、硝酸不稳定性:4HNO3 = 2H2O+4NO2 ↑+O2 ↑136、铜和浓硝酸反应;Cu+4HNO3( 浓 )=Cu(NO3) 2+2NO2↑+2H2O137、铜和稀硝酸反应: 3Cu+8HNO3( 稀)=3Cu(NO3)2+2NO ↑+4H2O138、碳和浓硝酸反应:C+4HNO3( 浓) = CO2↑+4NO2 ↑+2H2O139、氧化亚铁和稀硝酸反应: 3FeO+10HNO3( 稀 )=3Fe(NO3) 2+NO ↑+5H2O140、少量铁和稀硝酸反应:Fe+4HNO3( 稀)=Fe(NO3)3+NO ↑+2H2O141、过量铁和稀硝酸反应: 3Fe+8HNO3( 稀)=3Fe(NO3)2+2NO ↑+4H2O。
第2课时 钠与氧气的反应及过氧化钠和氧化钠性质的研究方法[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会设计实验探究钠与氧气的反应,并能依据钠的性质理解钠的保存方法,增强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
2.通过比较的方法认识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促进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实验法的应用——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1)金属钠通常是怎样保存的?为什么?提示 少量的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大量的金属钠可保存在石蜡油中。
金属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故在保存金属钠时,应隔绝空气和水。
利用煤油的密度比钠的小,可将钠保存在煤油中。
(2)反应物相同,其化学反应的产物是否一定相同?请举例说明。
提示 反应物相同,化学反应的温度、溶液的浓度等条件不同时,反应产物可能不同。
这是因为同样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例如钠与氧气反应,常温下生成氧化钠,加热或点燃条件下生成过氧化钠。
(1)钠的化学性质①与非金属单质(O 2、S 、Cl 2等)反应;②与酸(如盐酸)反应:2Na +2HCl===2NaCl +H 2↑; ③与水反应:2Na +2H 2O===2NaOH +H 2↑;④与盐溶液(如MgSO4溶液)反应:2Na+MgSO4+2H2O===Mg(OH)2↓+Na2SO4+H2↑。
(2)相关规律遇酸酸优先,遇碱消耗水,遇盐水优先,遇氧看条件。
二、比较法的应用——研究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1.氧化钠的性质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氧化钠与水反应:Na2O+H2O===2NaOH。
(2)氧化钠与盐酸反应:Na2O+2HCl===2NaCl+H2O。
(3)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Na2O+CO2===Na2CO3。
2.过氧化钠的性质(1)实验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2)根据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及过氧化钠的性质分析推测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是Na2CO3和O2,化学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
《钠的性质》【教学过程】:[引言]: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辛苦了同学们好!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看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认真的去看去听---燃烧的金属师:好视频看完了下面我提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钠遇到潮湿的地面会着火甚至发生爆炸?2.为什么火越烧越旺?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钠的性质师:下面我们下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为什么钠遇到潮湿的地面会着火甚至发生爆炸?师:有同学推测1.钠与水发生了反应,而且该反应放热。
还有同学推测2.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可燃性气体。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下面请大家分组实验来证实你们的推测。
在做实验时,大家要按学案上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同时把看到的实验现象写到学案上:操作步骤:1.用镊子取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
2.在玻璃片或滤纸上切下绿豆大的一小块钠,将剩余的钠放回原试剂瓶中。
3.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加几滴酚酞溶液4.用镊子将钠放进盛水的烧杯中。
5.从烧杯侧面观察实验现象。
大家在实验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五个反面仔细观察,一会儿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1.钠所在的位置2.钠的状态变化3.钠的运动情况4.周围水雾的产生以及响声5.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生:学生分组实验下面我找一位同学说一下你看到的实验现象,师:总结归纳钠与水反应现象浮——钠浮在水的表面说明了什么呢----密度比水小熔——熔化用说明了什么----放热,钠熔点低游——游说明了什么----有气体生成 ?响——响说明了什么----反应剧烈红——溶液变红说明了什么----有碱生成(NaoH)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首先总结钠有什么物理性质[板书]:一.物理性质:钠刚切开时是银白色,密度比水小,熔点低,质软。
思考与交流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有同学推测1.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2.钠与水反应产生氧气 3.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通过理论来分析一下理论分析:师: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Na由0价变成+1,化合价升高,水中的元素化合价必定要降低,而水中的H是+1价O是+2价所以必定。
钠与氧的反应的教案教案标题:钠与氧的反应教学目标:1. 理解钠与氧的化学反应过程;2. 掌握钠与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 能够描述钠与氧反应的观察现象;4.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1. 钠片;2. 氧气气体;3. 水;4. 钳子;5. 火柴;6.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点燃器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金属与非金属的特点,引出钠的性质。
2. 展示钠片,并让学生描述钠的外观、触感等特点。
实验操作:1. 将一片钠放入试管中。
2. 使用钳子将试管倒立放入水槽中,确保试管中的钠片完全浸泡在水中。
3. 观察并记录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 钠片与水反应时,钠片会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
2. 火焰熄灭后,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固体残留物。
实验解释:1. 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
2. 生成的氢气燃烧产生明亮火焰。
3. 氢氧化钠溶解在水中,形成白色固体残留物。
化学方程式:2Na + 2H2O → 2NaOH + H2讨论与总结:1. 引导学生讨论钠与氧反应的观察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2. 引导学生总结钠与氧反应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拓展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钠与氧反应的应用,如在制备氢氧化钠等方面的用途。
2.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实验设计,进一步探究钠与氧反应的性质。
评估方式:1. 学生对钠与氧反应的观察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的描述能力;2. 学生对钠与氧反应特点和应用领域的理解程度;3. 学生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的表现。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
在评估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方式,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钠的教学设计一.二.教学重点:1.钠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时生成不同产物;2.钠与水的反应;三.教学难点:钠与水反应的探究,延展出钠与盐溶液的反应实质及方程式书写。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2.实验探究及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课堂导入:让学生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写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从而引出钠的相关知识。
实验1和实验2:观察钠与氧气不同温度时,实验现象不同,得出钠的物理性质及反应后生成的不同产物。
学生自主探究:(2)钠与水的反应学生得出结论,从而回答问题:浮;小;低;H2;红;NaOH;NaOH;2 Na+ 2H2 O== 2NaOH+ H2↑活学活用:1.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很大B.将钠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钠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过氧化钠C.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D.金属钠的熔点很高2.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溶液中有蓝色沉淀生成B.有气体生成C.有红色物质析出D.钠熔化成小球浮在液面上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A.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B.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Cu2+===Cu+2Na+C.钠与盐酸反应:Na+2H+===Na++H2↑D.钠与氯化钾溶液反应:2Na+2H2O===2Na++2OH-+H2↑学生回答: 1. B 2. C 3.D课后作业:六.板书设计: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一.活泼的金属单质--钠1.物理性质: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软,熔沸点低,密度比水小。
2.化学性质:(1)钠与氧气反应:4Na+ O2 == 2Na2O2 Na+ O2Na2O2(2)钠与水反应:2 Na+ 2H2 O== 2NaOH+ H2↑3.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七.教学反思:。
重难点一、钠与氧气的反应【要点解读】1、钠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1)金属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终完全转变为 Na2CO3粉末,此过程中的主要变化与现象有:(2)发生主要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①4Na+ O2=2NaO②Na2 O+ H2 O=2NaOH④2NaOH+ CO2=Na2 CO3+ H2 O, Na2CO3+10H2O=Na2CO3·10H2O ⑤Na2 CO3·10H2O=Na2CO3+10H2O(3)钠露置在空气中发生反应的类型有:反应①、②及④中的第 2 个反应为化合反应,④中的第 1 个反应为复分解反应,⑤为分解反应,①还是氧化还原反应。
2、加热条件下钠在空气中的变化(1)实验及现象: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中加热,现象为钠先熔化后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
(2)原因及解释:钠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剧烈反应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
【重难点考向一】钠露置在空气中【例 1 】将一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在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表面迅速变暗――→“出汗”――→变成白色固体( 粉末 )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过氧化钠B.“出汗”是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H2O在表面形成了溶液C.最后变成碳酸钠粉末D.该过程中的所有化学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重难点考向二】反应条件对产物的影响【例2】钠放入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生成Na2O 和 Na2O2,这是下列哪些因素决定的()A.反应温度B.空气的量C.钠粒的大小D.钠的状态【例 3】现有一块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为检验该固体是否部分变质为碳酸钠,先将固体样品溶解于水得到溶液,并采取下列措施,其中可以实现实验目的是() A.测所得溶液的pHB.取溶液少量,向其中滴入酚酞观察溶液是否变红C.取溶液少量,向其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D.取溶液少量,向其中加入CuSO4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重难点考向四】钠燃烧现象【例 4】取一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观察到下列现象:①金属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花;③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描述正确的是()A.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④ D .①④⑤【趁热打铁】1.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氧气( 常温 ) 中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块钠失去电子多B.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C.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最大D.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2.下列物质的贮存方法错误的是()A.金属钠存放于煤油中B.硝酸贮存在避光低温处C.在盛溴的试剂瓶中加一定量的水液封,防止溴的挥发D.单质碘贮存在棕色的细口瓶中3.下面关于金属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自然界中不能以游离态存在B.钠是电和热的良导体C.将一块钠放置在空气中最终会变成NaOHD.钠和钾的合金于室温下呈液态,可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4.下列物质在空气中不易变质的是()A.钠B.氧化钙C.食盐D.石灰水5.下列两种物质发生反应① Na 和 O②AlCl3与氨水③水玻璃与 CO④Fe与22Cl 2⑤Fe和稀HNO3,因反应物用量或反应条件的不同而生成不同产物的是()A.①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⑤D.①③⑤重难点一、钠与氧气的反应【要点解读】1、钠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1)金属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终完全转变为 Na2CO3粉末,此过程中的主要变化与现象有:(2)发生主要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①4Na+ O2=2NaO②Na2 O+ H2 O=2NaOH④2NaOH+ CO2=Na2 CO3+ H2 O, Na2CO3+10H2O=Na2CO3·10H2O ⑤Na2 CO3·10H2O=Na2CO3+10H2O(3)钠露置在空气中发生反应的类型有:反应①、②及④中的第 2 个反应为化合反应,④中的第 1 个反应为复分解反应,⑤为分解反应,①还是氧化还原反应。
钠与氧气的反应教案教案标题:钠与氧气的反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钠与氧气反应的基本原理和产物。
2. 掌握观察和描述钠与氧气反应过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和材料:钠片、干燥器、点燃棒、试管、试管架、安全眼镜、实验报告表格等。
2. 教师准备:了解钠与氧气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熟悉实验设备的使用和安全操作。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钠与氧气反应的主题,并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提问:“你们知道钠和氧气可以发生什么样的反应吗?”,“你们知道这个反应有什么应用吗?”等。
实验操作: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2-3人,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3. 学生佩戴安全眼镜,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操作:a. 将一小块钠片放入干燥器中,确保钠片表面干燥。
b. 用镊子将钠片放入试管中。
c. 将试管倾斜,用点燃棒点燃钠片。
d. 观察并记录试管内的变化,包括颜色、气体的产生等。
e. 注意安全,避免直接观察火焰。
实验结果分析:4. 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结果,回答问题:“钠与氧气反应后产生了什么物质?”,“这个物质有什么特点?”,“这个反应有什么应用价值?”等。
知识总结:5. 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介绍产物为氧化钠,并解释其特点和应用价值。
拓展探究:6. 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例如:“如果我们改变反应物的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我们改变反应温度会发生什么变化?”等。
实验报告:7.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的内容,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操作步骤、观察结果、结果分析和结论等。
评估:8. 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观察记录和参与度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拓展活动:9.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钠与氧气反应的应用领域,例如钠灯的工作原理、氧化钠的用途等,并组织相关的研究报告或展示。
教学延伸:10. 将钠与氧气反应与其他化学反应进行对比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钠与氧气反应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写出Na、A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了解金属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3.通过实验发现化学问题,探索金属性质与金属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学习如何在化学反应现象过程中推导出物质的性质4.通过切钠、烧钠、奇妙的化学现象等精彩的化学实验操作,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变化,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钠与氧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
通过钠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对比分析和产物的对比分析,加深了金属性质与金属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新课介绍【教师提问】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金属吗?它们的属性是什么?【学生回答】我研究过铁、铜等金属,其性质有:固体、金属光泽、不透明、导电、导热、延展性等;能与氧气、酸等反应。
【教师总结】那么,钠、铝等金属与铁、铜的性质有区别吗?在本课中,我们将一起学习“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第二节:新课教学1.钠和O2的反应【教师指导】学生展示煤油中储存的钠,并提供刀具、滤纸等实验用品。
【学生实验】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煤油,用小刀切开,观察新切片的颜色和变化。
【教师问题】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总结出钠的哪些性质?【学生回答】①储存在煤油中隔绝空气,也说明钠的密度比煤油低;②可以用刀切,表示柔软;③断面颜色变化快教案模板化学氧气,说明金属钠在常温下在空气中会发生变化,说明钠比铁等金属活泼得多;……【教师提问】银白色的光泽为什么变暗了?属性变化是否会产生新物质?那么我们可以写出它的化学方程式吗?【学生回答】形成白质,化学方程式为4Na+O2=2Na2O。
【多媒体展示】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坩埚中加热,让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钠首先熔化成银白色的球,然后燃烧。
火焰呈黄色,最后形成淡黄色固体。
[教师讲解]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很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
在不同的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物质。
钠与氧气的反应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钠与氧气在不同温度下反应的两种氧化物Na
2O、Na
2
O
2。
(2)掌握Na
2O、Na
2
O
2
的理化性质并学会区分比较二者。
(3)学会熟练书写有关方程式。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训练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的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3)完善学习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教学重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理化性质及二者的比较。
4:教学难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二者的比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
活动
导入新课[讲述]大多数蛇类的孵化温度都是23--33度之间。
当温度在23--29
度之间就是雄性,温度在30--33度之间就是雌性,如果温度在30
度之间徘徊,则雌雄各占一部分。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金属钠与氧气
的反应会不会因为温度不同而导致的产物不同呢?
思考,
并作
出预
测
新课讲授[讲述]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猜测,我们先做两个小实验,请同学们仔
细观察实验现象(请两位同学近距离仔细观察)
[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
从试剂瓶中用镊子取出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
割,观察切面。
(现象:切面为银白色,但很快变成灰暗)
从试剂瓶中用镊子取出钠块,然后将切好的钠块放在坩埚中加热。
(现象:钠块先熔化成闪亮的金属小球,后燃烧,火焰呈黄色,色,
生成淡黄色固体)
[讲述]请同学们回忆钠在常温下和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和产物的差异。
回忆,
汇报
答
案,
听讲
[讲述并板书](最好是学生讲述老师板书)
常温下:4Na+O
2=2Na
2
O(白色);钠表面变暗;
加热下:2Na+O
2=Na
2
O
2
(淡黄色);发出黄光。
[设问]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是钠的两种氧化物,都只含有钠和氧两种元素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是否都是氧化物?如果是氧化物那么是酸性还是碱性呢?
补充实验:往装有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试管中滴入适量的水,充分反应后,滴入2滴酚酞试剂。
[引导学生对比观察上述实验,板书现象]
试管1,加水无明显现象,滴酚酞后变红;
试管2,加入水,剧烈反应,有气泡放出,溶液变红。
(待反应结束用塞子塞住食管口,为后续气体鉴别实验做准备)
[设问]为何两者同是钠的氧化物,性质会有如此的差异?试分析两化合物中氧元素化合价。
[讲授]氧化钠中O呈-2价,过氧化钠中O呈-1价。
由于两者的差异,导致两者化学性质的差异。
[指导学生讨论并板书]由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以及结合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反应的产物,写出化学方程式。
Na
2O+H
2
O=2NaOH
[指导学生讨论]由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以及结合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反应的产物。
[讲述]由滴入酚酞变红说明有氢氧化钠生成。
根据质量守恒,还可推知气体产物只可能是氢气和氧气。
究竟是那种气体?如何检验?
[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 打开放过过氧化钠的试管并放入带火星的小木条,发现木条复燃,引导学生们给出正确答案。
[讲述]由上述现象可以推知,气体为氧气。
[板书]2Na
2O
2
+2H
2
O=4NaOH+O
2
↑
[讲述,并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①过氧化钠该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请用双线桥表示化合价变化以及电子得失情况;②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④反应中氧化与还原之间量的关系。
[讲解并板书] ①反应为放热反应;②是氧化还原反应,双线桥;
③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④氧化与还原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讲解]过氧化钠同时还会和二氧化碳反应:
2Na
2O
2
+2CO
2
==2Na
2
CO
3
+ O
2
[小结]氧化钠和过氧化钠进行对比
名称氧化钠过氧化钠
化学式Na
2O Na
2
O
2
氧元素化合价-2 -1
物质类型碱性氧化物过氧化物色、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
生成条件与O
2常温与O
2
加热
化学性质与水反应Na
2
O+H
2
O=2NaOH 2Na
2
O
2
+2H
2
O=4NaOH+O
2
↑
与CO
2
反
应
Na
2
O
2
+CO
2
==Na
2
CO
3
2Na
2
O
2
+2CO
2
==2Na
2
CO
3
+O
2
与酸反应Na
2
O+2HCl==2NaCl+H
2
O2Na
2
O
2
+4HCl==4NaCl+O
2
↑+2H
2
O
稳定性不稳定较稳定
漂白性无强氧化性
主要用途制备NaOH 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作
O
2
的来源
布
置
课
后
作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