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车前安全检车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1
车辆一日三检制度车辆一日三检制度1、出车前检查(1)出车前检查机油、燃料油和冷却水是否量足、各部管道和接头有无渗油和漏气现象。
(2)检查电瓶装头、导线、高低压线路有无松动。
(3)检查发动机、各仪表的工作情况。
(4)检查制动器、照明信号,喇叭、雨刮器的工作情况。
(5)检查转向装置,各连接部位是否牢固可靠,工作是否良好。
(6)检查轮胎半轴、传动轴、钢板卡等处螺丝是否有松动现象。
(7)检查轮胎气压是否符合规定。
(8)检查人员乘坐、货物装载及拖挂是否合乎规定,牢固可靠。
(9)检查随车工具和随件,检查“三照一单”。
2、行驶中的检查(1)在行驶中要观察各仪表的工作情况是否正常。
(2)细心倾听发动机变速箱、减速箱、传动轴、差速器等有无不正常的响声,并注意是否有焦臭味。
(3)行驶中转向系、制动系有无失常现象。
(4)中途停车时检查前后轮鼓、变速箱、减速箱是否正常,以不烫手为宜。
(5)检查机轴冷却水的液面高度和有无渗漏现象。
(6)检查转向和制动装置,各拉杆部位是否有松动现象。
(7)检查钢板有无折断现象,传动轴螺丝,轮胎螺丝有无松动,轮胎气压是否正常。
(8)检查所载货物的捆绑和拖挂的牵引装置情况。
3、回场后的检查保养(1)清洁车辆,补充燃料油、机油、刹车油、冷却水(冬季必须放净水箱及发动机内的水)。
(2)检查水泵、打气泵的皮带松紧度。
(3)检查电瓶液面高度。
(4)检查扭紧各部连接螺丝,并排除行驶中所发现的故障。
(5)根据规定对各润滑点进行润滑。
(6)检查所载物资和随车工具及附件。
出车前收车后的车辆、设备安全检查制度车辆和设备安全检查对于保障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也是确保车辆和设备长期正常运行的基础。
因此,出车前和收车后的车辆、设备安全检查制度必不可少。
下面将详细介绍出车前收车后的车辆、设备安全检查制度。
一、出车前的车辆、设备安全检查制度:1. 车辆外观检查:a. 检查车身是否干净整洁,有无明显的刮痕、凹陷等。
b. 检查车辆标识、车牌是否完好、清晰可见。
c. 检查车窗、后视镜等是否干净,视线是否良好。
2. 车辆内部检查:a. 检查座椅、安全带、车门等是否正常,没有松动、损坏等问题。
b. 检查空调、音响等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c. 检查挡风玻璃、后视镜等是否清洁,视线是否良好。
3. 车辆机械部分检查:a. 检查刹车系统是否正常,刹车片是否磨损严重。
b. 检查灯光是否正常,大灯、示宽灯、刹车灯等是否亮度合适。
c. 检查转向系统是否灵活,转向角度是否符合要求。
4. 车辆安全装备检查:a. 检查车辆灭火器是否合格,压力是否正常。
b. 检查车辆安全锤、安全带、警示三角标等是否齐全,没有丢失或损坏。
5. 设备安全检查:a. 检查导航设备、对讲机、车载监控设备等是否正常运行。
b. 检查车载急救箱、防护设备等是否齐全,没有过期或损坏。
6. 文件准备:a. 检查行车证、保险单、执照等相关文件是否齐全。
b. 检查驾驶员的身份证、驾驶证等是否有效。
7. 司机身体状况检查:a. 检查司机是否精神状态良好,没有喝酒、疲劳驾驶等问题。
b. 检查司机是否按时服用药物,有无影响驾驶安全的疾病。
以上是出车前的车辆、设备安全检查制度的主要内容,具体操作可根据车辆类型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二、收车后的车辆、设备安全检查制度:1. 车辆外观检查:a. 检查车身是否有新的刮痕、凹陷等。
b. 检查车辆标识、车牌是否完好、清晰可见。
c. 检查车窗、后视镜等是否完好。
2. 车辆内部检查:a. 检查座椅、安全带等是否正常,没有损坏。
出车检查制度出车检查制度是指企业为了确保员工出车安全、车辆正常运行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车辆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下面是出车检查制度的标准格式文本:一、制度目的为确保员工出车安全、车辆正常运行,规范出车流程和操作,提高出车效率,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二、适合范围本制度适合于所有需要使用公司车辆出车的员工。
三、制度内容1. 出车前准备1.1 员工应提前了解出车目的、行程和路线,并按照出车申请流程向相关部门提交出车申请。
1.2 员工应在出车前检查车辆的燃油、机油、刹车液等液位,并确保车辆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1.3 员工应检查车辆的轮胎气压、胎面磨损情况,并确保轮胎符合安全使用标准。
1.4 员工应检查车辆的灯光、雨刷器、安全带等安全装置是否正常工作。
2. 出车操作2.1 员工应按照规定的行车路线和速度出车,并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行车安全。
2.2 员工应保持车辆内的整洁,不得在车内吸烟、乱丢垃圾等,保持车辆内部环境的良好状态。
2.3 员工应遵守公司车辆使用规定,不得私自改装车辆、擅自使用车辆进行个人事务。
2.4 员工应保持通讯畅通,随时与公司保持联系,及时报告行车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3. 出车事故处理3.1 如果在出车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员工应即将拨打紧急电话报警,并按照公司规定的事故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3.2 员工应及时向公司汇报事故情况,并配合公司进行相关调查和处理。
3.3 员工应配合保险公司进行理赔手续办理,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四、责任与处罚1. 员工违反本制度的规定,造成事故或者损失的,将承担相应的责任,并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2. 员工应积极配合公司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如有隐瞒、不配合等行为,将视情节轻重赋予相应处罚。
五、制度宣传和培训公司将定期组织出车检查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员工对该制度的认知和理解,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当班安全员对车辆出车前的检查流程车辆出车前的检查流程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涉及到车辆的安全性和出行的顺利进行。
作为班安全员,负责车辆出车前的检查流程是非常重要的职责之一、下面是车辆出车前的检查流程的详细介绍。
一、外观检查:1.检查车辆是否有显著的损伤或划痕,如有需要及时报修或更换;2.检查车辆的灯光是否正常工作,包括前照灯、后尾灯、刹车灯、转向灯等;3.检查车辆的轮胎胎压是否正常,轮胎是否磨损严重,如有需要及时充气或更换;4.检查车辆的玻璃是否完好,如有需要及时修复或更换。
二、机械检查:1.检查车辆的发动机油量、冷却液、制动液、转向液、雨刮液等液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2.检查车辆的制动系统,包括刹车片、刹车盘和制动液是否正常工作,如有需要及时维修;3.检查车辆的悬挂系统和底盘部件是否有松动或异常磨损的迹象;4.检查车辆的排气系统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噪音或异味需要及时检修;5.检查车辆的电池电量是否充足,并检查底盘电路和车载电子设备是否正常工作;6.检查车辆的传动系统,包括离合器、变速器和传动轴等是否正常工作。
三、内部检查:1.检查车辆的仪表板是否显示正常,包括速度表、转速表、水温表和燃油表等;2.检查车辆的座椅、安全带和车窗等是否正常工作;3.检查车辆的空调和暖风系统是否正常,并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4.检查车辆内部的紧急设备,如灭火器和急救箱等是否在适当的位置,并确保其有效性;5.检查车辆的车门和行李箱等是否关闭牢固。
四、其他检查:1.检查车辆的行车证和挂靠证是否有效,并确保随车携带;2.检查车辆的保险是否符合要求,并确保随车携带;4.检查车辆的车牌是否完好,并确保清晰可见。
综上所述,车辆出车前的检查流程包括外观检查、机械检查、内部检查和其他检查。
通过认真仔细地检查每一个环节,能够确保车辆在出行前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提高行车安全性,并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班安全员应该严格按照这个检查流程进行工作,确保车辆安全出行。
司机出车前检查制度一、概述司机出车前检查制度是对驾驶员在开车前进行车辆检查的一项规范和制度。
合理的出车前检查制度可以确保车辆在出车前达到正常运行状态,提高驾驶员出车时的安全性和车辆的可靠性。
本文将从出车前检查内容和操作流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出车前检查内容1.外观检查(1)检查车身有无明显刮擦、凹陷等损伤;(2)检查车窗、灯光、反光镜等部件有无损坏;(3)检查轮胎的磨损状况和气压是否正常;(4)检查车牌是否齐全、清晰,是否与行驶证相符。
2.内部检查(1)检查座椅、汽车玻璃等有无损坏;(2)检查安全带、脚垫等有无松动、缺失;(3)检查仪表盘各指示灯是否正常;(4)检查刹车、离合器、油门等操纵部件是否灵活。
3.机车检查(1)检查发动机油、水位是否正常;(2)检查刹车油、助力转向油等液体是否充足;(3)检查电瓶是否正常;(4)检查变速箱、传动轴、发动机支架等部件有无异常声响。
三、操作流程1.登记车辆信息在出车前,驾驶员需要将车辆的基本信息登记,包括车牌号、车辆型号、里程数等。
2.外观检查按照出车前检查内容,仔细检查车辆外观是否有损坏,确保车辆外观完好。
3.内部检查检查车辆内部设备,确保座椅、安全带、仪表盘等部件完好,正常工作。
4.机车检查按照出车前检查内容,检查发动机、刹车、液体等机车部件,确保车辆正常运行。
5.检查行车工具与备品备件检查车辆上的行车工具是否齐全,并随车准备好备品备件,如备用胎、备用燃油等。
6.检查文书准备检查车辆上的行驶证、保险单等文书是否齐全,确保车辆合法出车。
7.书面记录将出车前检查的结果记录在行车日志或出车单上,以备日后查询和追责。
8.出车确认出车前,驾驶员应确认车辆外观、内部设备及机车状况均正常后,方可出车。
四、出车前检查制度的重要性1.保障驾驶员安全出车前检查制度有助于发现车辆的故障、损坏等问题,防止在行车过程中因车辆故障导致事故发生,保障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2.提高车辆可靠性经过出车前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车辆故障,及时进行处理维修,提高车辆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出车前收车后的车辆、设备安全检查制度范文车辆、设备安全是保障出车安全的重要环节,为了有效管理车辆、设备的安全,确保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公司制定了出车前和收车后的车辆、设备安全检查制度。
以下是该制度的范文,共计____字: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车辆、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出车质量,确保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根据公司的相关规定和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驾驶员和车辆,包括出租车、客车等各类车辆。
第三条车辆、设备安全检查是指驾驶员在出车前和收车后对车辆、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车辆、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四条车辆、设备安全检查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车辆外观、车内设备、润滑油、刹车系统、轮胎、灯光、电气设备等方面的检查。
第五条驾驶员是车辆、设备安全检查的责任主体,公司管理人员有权对驾驶员进行检查验收,并对结果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
第二章出车前车辆、设备安全检查制度第六条出车前车辆、设备安全检查是指驾驶员在每次出车前进行的车辆、设备的安全检查。
第七条出车前车辆、设备安全检查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车辆外观检查:包括车身是否有变形、刮蹭、破损等情况;车窗、车门是否完好无损。
(二)车内设备检查:包括座椅是否稳固、安全带是否完好、挂钩是否牢固等。
(三)润滑油检查:检查发动机机油、变速器油、制动液、冷却液等的液位是否正常。
(四)刹车系统检查:检查刹车片的磨损情况,制动踏板是否正常,制动灯是否正常亮起。
(五)轮胎检查:检查轮胎的胎压是否正常,胎纹是否磨损严重,轮胎的螺丝是否松动。
(六)灯光检查:检查车辆的大灯、示宽灯、刹车灯、转向灯等灯光是否正常工作。
(七)电气设备检查:检查车辆电瓶电量、蓄电池连接线等是否正常。
第八条驾驶员在出车前应按照公司的相关要求对车辆、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并填写安全检查记录表,由驾驶员和管理人员共同签字确认。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给公司,并按照公司的相关要求进行处理。
出车检查制度一、背景介绍出车检查制度是指为了确保车辆在出行前进行全面检查,保证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出车检查制度的目的、适合范围、具体要求和执行流程。
二、目的1. 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2. 增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培养良好的驾驶习惯。
3. 降低车辆维修费用,延长车辆使用寿命。
4. 保障乘客和货物的安全,提高客户满意度。
三、适合范围本制度适合于所有公司车辆的出行前检查,包括乘用车、货车、客车等各类车辆。
四、具体要求1. 车辆外观检查- 检查车辆表面是否有明显的划痕、凹陷等损坏。
- 检查车窗、车灯、后视镜等是否完好。
- 检查车牌是否齐全、清晰可辨。
2. 车辆内部检查- 检查座椅、安全带、方向盘等是否正常可用。
- 检查仪表盘、空调、音响等是否正常工作。
- 检查车内是否有异味、杂物等。
3. 发动机检查- 检查发动机舱内是否有漏油、漏水等情况。
- 检查发动机油量、冷却液、刹车液等液位是否正常。
- 检查电瓶是否正常工作。
4. 轮胎检查- 检查轮胎胎压是否合适。
- 检查轮胎磨损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更换。
5. 刹车系统检查- 检查刹车片、刹车盘等是否磨损。
- 检查刹车油是否充足。
6. 灯光检查- 检查车灯、转向灯、刹车灯等是否正常工作。
- 检查灯泡是否需要更换。
7. 其他检查- 检查车辆行驶证、保险单等证件是否有效。
- 检查车辆工具、急救箱等是否齐全。
五、执行流程1. 出车前,驾驶员需提前到达车辆停放位置,并进行出车检查。
2. 驾驶员按照具体要求逐项检查车辆外观、内部、发动机、轮胎、刹车系统、灯光等。
3. 如发现异常情况,驾驶员应及时报告维修人员,并等待维修完成后再出车。
4. 完成检查后,驾驶员应在车辆上标注检查完成的时间和签名。
5. 检查完成后,驾驶员可正常出车,进行工作任务。
六、制度落实与监督1. 公司将组织相关部门对出车检查制度进行宣传和培训,确保驾驶员理解并遵守制度。
出车检查制度标题:出车检查制度引言概述:出车检查制度是指在车辆出车前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准备工作,以确保车辆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这一制度对于保障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详细阐述出车检查制度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法。
正文内容:1. 安全性检查1.1 灯光检查:检查车辆的前后大灯、转向灯、刹车灯等是否正常工作。
1.2 轮胎检查:检查轮胎的胎压、花纹深度以及是否存在磨损或裂纹等问题。
1.3 刹车系统检查:检查刹车片、刹车油以及刹车管路是否正常,确保刹车系统的可靠性。
1.4 车身外观检查:检查车身是否有明显的凹陷、刮擦或漏油等问题,确保车辆的外观完好。
2. 机械性检查2.1 发动机检查:检查发动机的机油、冷却液、皮带等是否正常,确保发动机运行的稳定性。
2.2 底盘检查:检查底盘的悬挂系统、传动系统和转向系统是否正常运行。
2.3 电气系统检查:检查电瓶、发电机和线路连接是否正常,确保电气系统的正常工作。
2.4 空调系统检查:检查空调系统的制冷效果和风扇运转情况,确保车内环境的舒适度。
3. 内饰环境检查3.1 座椅检查:检查座椅的调节功能、安全带是否正常,确保乘客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3.2 空气净化器检查:检查车内空气净化器的过滤器是否需要更换,确保车内空气的清洁度。
3.3 仪表盘检查:检查仪表盘的指示灯和仪表是否正常工作,确保驾驶员能够准确获取车辆信息。
4. 装备器材检查4.1 灭火器检查:检查车辆内是否配备灭火器,并检查灭火器是否在有效期内。
4.2 紧急工具检查:检查车内是否配备紧急工具,如备胎、千斤顶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处理问题。
5. 文件资料检查5.1 行驶证检查:检查车辆的行驶证是否在有效期内,并核对车辆信息的准确性。
5.2 保险单检查:检查车辆的保险单是否在有效期内,并核对保险金额和保险内容的准确性。
6. 乘客安全提示6.1 安全带提醒:提醒乘客系好安全带,确保乘客在行车过程中的安全。
车辆出车前安全检查制度良好的车况,是安全行车的根保障。
要保持良好的车况、保障安全行车,除了日常的维护工作之外,每次出车前,尤其是长途行车,还应该对全车进行全面、细致、严格的检查,这是保证安全行车的好习惯,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对此,我公司根据实际情况,要求车辆驾驶员严格执行出车前安全检查制度,并遵照执行检查,检查内如下:1、出车前驾驶员必须检查燃油箱的油量接通点火开关看看燃油表,也可用肉眼观察或用量油尺测量油箱的存油量,但观察或测量时严禁用明火照明。
2、出车前驾驶员必须用机油尺检查曲轴箱的机油平面当该平面高于或低于量尺上下刻线5毫米时,应放出或添加机油。
3、出车前驾驶员必须检查冷却水或防冻液的液面高度要求冷却水的液面不低于水箱排气孔10毫米;防冻液的总量为冷却系总容量的95%。
如有冷却水或防冻液泄漏现象应及时检修、排除故障。
4、出车前驾驶员必须检查电气设备蓄电池的安装是否牢固;电液是否合乎要求;与蓄电池电极相连的导线和搭铁线是否牢固;高压线及低压线有无松脱、漏电;照明、信号、喇叭及电气仪表开头工作情况是否良好、可靠;夏季还要着重检查刮水器是否工作正常。
5、出车前驾驶员必须检查转向系在车辆停止时,方向盘的游动角度间隙应小于15度;上下拉压方向盘应无松动的感觉;方向机摇臂及横直拉杆的各部联接应锁定可靠,转动方向盘时应灵活无阻滞现象。
6、出车前驾驶员必须检查离合器和手、脚制动器的技术状况是否正常气、液压制动应一脚有效;制动管路应无漏油、漏气现象;液压制动泵的油面应在上下限之间;手制动操纵杆上的棘爪在齿上移动3到4个齿时,即可制动。
7、出车前驾驶员必须其它各项* 检查各部螺丝、前轮、半轴、传动轴、钢板弹簧的紧固情况及随车工具、备胎、附件是否齐全、可靠;检查个轮胎及备胎的气压是否合乎规范要求,气压不足时应充气,备胎应紧固。
* 驾车的各种证件是否带齐,如行车证、驾驶证、尾气检验合格等。
* 长途行车时,还要带加水壶、轮胎套筒、牵引钢丝索以及一些易损配件,如保险丝、照明灯泡等;有条件的话,还应该带上必要的通讯联络工具,如BP机、手机等。
出车检查制度引言:出车检查制度是指在车辆出车前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准备工作,以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行和驾驶员的安全。
这一制度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非常重要,特殊是对于需要长期驾驶或者运输重要物品的行业来说。
本文将详细阐述出车检查制度的五个重要部份。
一、车辆外观检查1.1 轮胎检查:检查轮胎的胎压和磨损情况,确保轮胎没有漏气或者破损,以及胎纹是否足够深。
1.2 灯光检查:检查车辆的先后大灯、雾灯、示宽灯和刹车灯是否正常工作,确保在夜偶尔恶劣天气条件下能够提供足够的照明。
1.3 车身检查:检查车身是否有明显的刮擦或者凹陷,以及车窗是否完好,确保车辆外观良好,不影响驾驶安全。
二、机械设备检查2.1 发动机检查:检查发动机的油量、冷却液和机油是否充足,以及是否有异常的噪音或者异味。
2.2 刹车系统检查:检查刹车片和刹车盘的磨损情况,确保刹车系统灵敏可靠。
2.3 底盘检查:检查底盘的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和排气系统是否正常工作,以及底盘是否有松动或者异常噪音。
三、安全设备检查3.1 安全带检查:检查司机和乘客的安全带是否完好,并确保能够正常使用。
3.2 灭火器检查:检查车辆内是否配备了灭火器,并确保灭火器的有效期内。
3.3 应急工具检查:检查车辆内是否备有应急工具,如备胎、千斤顶和安全锤等,并确保这些工具都处于可用状态。
四、驾驶员健康状况检查4.1 酒精测试:对驾驶员进行酒精测试,确保驾驶员没有饮酒。
4.2 身体状况检查:检查驾驶员的身体状况,如视力、听力和反应能力等,确保驾驶员身体健康。
4.3 疲劳检查:检查驾驶员是否疲劳,如有需要,应赋予歇息或者更换驾驶员。
五、行车记录仪检查5.1 行车记录仪设置:检查行车记录仪是否设置正确,并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
5.2 数据保存检查:检查行车记录仪的存储空间是否充足,以及数据是否保存完整。
5.3 数据下载和分析:定期下载行车记录仪的数据,并进行分析,以便发现并改进驾驶行为和车辆运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