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纽约高线公园材质运用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77 MB
- 文档页数:3
以美国纽约市高线公园为例论公共空间种植设计纽约市高线公园是一个经过回收、改造和再利用高架铁路而建成的城市公园。
作为一个优秀的公共绿色空间种植设计案例,它已经成为一个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旧城改造和更新的成功范例,即设计工作综合考虑了保护和创新2个方面。
这条都市绿色廊道不仅可对市政方面的各种要求进行满足,还可为野生动植物创造理想的庇护所,为城市居民提供一处理想的休闲场所。
1案例概况位于曼哈顿中城西侧的高线公园,属于线性空中花园。
它始建于1930年,作为一条货运铁路专用线使用,连接肉类加工区和34街的哈德逊港口之间。
高线通过了曼哈顿西区在美国工业社会时期最繁荣的工业区,即肉类加工街区、西切尔西街区与克林顿街区等。
高线公园项目的改造建设一共分为3期:一期涉及到甘瑟弗尔街至20街,其中大部分为原来的肉类加工街区,其余位于西切尔西区;二期包括20街至30街,绝大部分位于西切尔西街区内的艺术展览区;三期包括30街至哈德逊河与34街的铁路站场,与筹建中的新中城商业发展区的滨河公共空间相结合。
自从开园以来,高线公园始终游人如织,被市民亲切地称为纽约市的“公共大阳台”,也因此获得了2010年美国景观师协会(ASLA)综合设计荣誉奖[1]。
2设计策略高线公园整体设计的核心策略是“植—筑”,主题是“发现高架铁路之美”。
它打破了植被与步行道的传统式的布局,巧妙地结合了建筑材料与植物材料,按变化不一的比例将两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空间感受。
植—筑的概念是指为了营造出变化丰富的表现形态,相互穿插、相互渗透柔性的种植系统与硬质铺装,将软硬质之间的比率随机地呈现出来,带给游览者多样的身心体验[2]。
3植物景观营造手法与传统公园相比,高线公园的园林景观设计和管理模式均有所不同,设计师试图对原生生态环境进行模仿和再现。
自生植物是园区内植物种植设计的灵感来源。
园区内的自生植物有20种左右得到了有效保护,因长势疯狂而威胁到其他植物生存的物种遭到清除,改选引入本土物种中在颜色、质感、抗寒性、寿命等方面独具特色和优势的植物,植物最终扩展的种类达到210种。
国外工业遗产改造艺术设计手法案例一、案例概述工业遗产改造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话题。
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将废弃的工业遗址转化为具有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公共空间。
本文将介绍国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改造案例,分析其艺术设计手法,并探讨其成功经验。
二、案例分析1.德国杜伊斯堡风景公园杜伊斯堡风景公园位于德国鲁尔工业区,前身是一个钢铁厂。
经过改造,公园如今已成为一个集生态、景观、文化于一体的公共空间。
设计者利用原有的工业设施,如高炉、铁轨等,创造出一个富有历史感的景观。
同时,通过植被绿化和自然水体的引入,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2.美国纽约高线公园纽约高线公园前身是一条废弃的高架铁路。
设计师保留了原有铁路的特色元素,如铁轨、枕木等,将其融入公园的景观设计中。
高线公园如今已成为纽约市的文化地标,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游览。
3.英国利物浦港湾改造利物浦港湾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重工业区。
经过改造,港湾地区变身为一个集商业、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城市中心。
设计者保留了原有的工业建筑和设施,如船坞、码头等,并将其与现代建筑和景观设计相结合。
同时,通过引入艺术装置和文化活动,提升了区域的文化价值。
三、艺术设计手法分析1.保留和再利用原有工业元素在工业遗产改造中,保留和再利用原有的工业元素是关键的艺术设计手法之一。
这些元素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能为新的空间增添独特的魅力。
设计者可以通过巧妙地运用这些元素,创造出富有创意的景观和空间。
2.引入自然元素和生态设计将自然元素和生态设计引入工业遗产改造中,可以改善区域环境,提升空间品质。
植被、水体等自然元素的加入,能够软化硬质空间,提供宜人的休闲环境。
同时,生态设计还能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结合文化和艺术装置文化和艺术装置是提升工业遗产改造空间品质的重要手段。
通过引入文化活动、艺术展览等,能够丰富空间内涵,吸引更多人流。
同时,艺术装置的运用还可以为空间增添视觉冲击力,提升空间的艺术美感。
现代著名园林景观设计案例
那我给你说一个纽约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的案例吧。
你能想象吗?以前啊,这就是个废弃的铁路高架桥,就那么荒废在纽约城里面,像个没人要的大铁架子,破破烂烂的。
但是呢,有一帮超有创意的家伙,他们看着这个大铁架子就想啊,这要是能变成一个公园,那得多酷啊。
于是,就开始动手改造。
他们在这个高架桥上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就像是给这个铁家伙穿上了一件花花绿绿的大花衣。
那些花啊,五颜六色的,春天的时候就像一条彩色的飘带悬在半空。
而且啊,他们还保留了原来铁路的一些元素,比如说铁轨啊,枕木啥的,巧妙地把这些融入到景观设计里。
你走在公园里,一会儿看到旧铁轨从脚边穿过,旁边还开着娇艳的花朵,这种新旧结合的感觉特别奇妙。
沿着高线公园走,你还能看到好多超酷的艺术装置。
有些奇奇怪怪的雕塑就那么摆在花草中间,像是从外星来的一样,特别吸引人的眼球。
再说说这个公园的布局吧,它不是那种规规矩矩的设计。
一会儿这儿有个小广场,你能坐在那儿休息,看看周围的高楼大厦,看看下面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车流,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世界里,但是又和整个城市紧密相连。
一会儿那儿又有个弯弯的小道,两边的植物长得郁郁葱葱的,就像走进了一个绿色的小隧道。
高线公园就像是纽约这个繁华都市里的一个绿色精灵,它把废弃的东西变得超级有用又超级美,给城市里的人提供了一个特别的休闲去处,简直就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超级明星案例。
园建工程经典案例分享小伙伴们!今天来给大家分享几个超有趣的园建工程案例,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一、纽约高线公园。
这个高线公园可不得了,就像城市里的一条绿色空中走廊。
以前啊,那就是一条废弃的铁路线,在纽约高楼大厦之间孤独又破败地躺着。
但是呢,一些超有创意的设计师就想:“这铁路线可不能就这么荒废着呀。
”于是,他们就脑洞大开,把它打造成了一个线性的公园。
他们在上面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从本地的野花野草到那些造型奇特的小灌木。
沿着高线走,你就像穿梭在一个空中花园里。
而且,这里还保留了一些铁轨的元素,比如那些生锈的铁轨,不但不显得破旧,反而有一种工业风的美感,和周围的绿色植物搭配起来,简直酷毙了。
这里还设置了很多休息区,那些长椅的设计也很贴心,有的可以让你舒服地躺着看蓝天白云,有的就在最佳观景位置,可以俯瞰整个纽约的街景。
高线公园建成后啊,一下子就成了纽约的热门景点,周边的地价都跟着涨了起来,还带动了整个社区的活力呢。
二、新加坡滨海湾花园。
新加坡这个滨海湾花园,那简直就是一个植物的梦幻王国。
一到那儿,你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未来世界的植物园。
这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些巨大的超级树。
这些超级树可不是普通的树哦,它们是由混凝土和金属框架打造而成的,高度有十几层楼高呢。
超级树的外表覆盖着各种各样的植物,远远看去,就像一棵棵巨大的绿色圣诞树。
而且啊,这些超级树可不仅仅是用来观赏的,它们还具有环保功能。
树顶的那些叶子形状的结构,其实是太阳能板,可以收集能量。
在滨海湾花园里,还有两个巨大的植物冷室。
一个冷室模拟的是地中海气候,里面种满了各种仙人掌和多肉植物,那些仙人掌的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像人的手臂,有的像小塔。
另一个冷室则是云雾林,一走进去,就像走进了一个云雾缭绕的仙境。
里面有一个超级大的瀑布,水从高处倾泻而下,周围全是郁郁葱葱的热带植物。
这里的植物都是精心布置的,仿佛每一棵植物都在讲述着一个关于生命和自然的故事。
三、苏州园林。
2021·04一、机会主义景观机会主义表现为较强的目的性和实践性,体现在为达成目标可采取一切可用方式和途径,以非常规手段来实现最终目标。
机会主义景观理念倡导在一切可用于塑造、表现生态景观的城市场所内,依托时代背景而就地取材塑造“城市山水”,意在展示自然、社会、人类所共处的大同环境与融合之美。
其倡导的景观理念和设计思想,在纽约高线公园项目中有着清晰体现。
二、高线公园项目(一)历史背景如图1所示,高线公园前身为建设于1930年的高架货运铁路线,高达30英尺的桥身悬跨于地面之上,消除了铁路道口对地面交通的阻隔,保障了人车安全,提高了货运效率。
1980年高线停止列车通行并被荒废。
1999年非营利性团体“高线之友”成立并与政府、设计公司合作,提出保留高线并改造为跨于街道之上的“空中游园”,为城市带来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既保护了工业遗产,又开发出独特的铁路工业文化景观。
(二)设计理念高线项目旨在保护铁路工业遗址,开拓自然景观,打造都市背景下的“城市山水”。
设计师保留了桥梁主体结构,复原其工业建筑风貌,以存留高线的工业历史气息,并依托铁轨、枕木、石砾、道岔等设施,凸显高线铁路符号。
同时,通过自然景观增强高线生态特色,使其与原有的工业色彩相融合,体现粗狂质朴的自然风貌,塑造以现代城市为背景的“城市山水”景观空间。
此外,通过开放的公共休闲空间吸引游客,带来可观的人气和关注度,推动周边街区更新和经济发展。
(三)设计特色第一,就地取材,展示原生态之美。
高线公园的设计特色在于将景观植被与人工材料“嫁接”在废弃的铁路高架桥面。
通过开发现有的废弃交通建筑物,既节约了城市土地,又使荒废的铁路高架桥得到循环利用,并保留了桥梁特有的工业风貌和历史特色,传承了城市的工业文化。
在桥面设计中,设计师保留铁路设施作为景观小品,以复原高线昔日风貌,展现铁路特有的荒凉、孤寂;在植物选择上,设计师选择当地特有植物(部分植物为自然生长的),以草类和多年生植物为主,进行拼接种植,打造动态的自然景观。
资料查阅与案例分析之纽约高线公园材质运用分析申佳可100507 ·纽约高线公园简介高线是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西区的一段废弃了近30年的高架铁路,经过漫长的改造,于2009年6月9日成为向公众开放的高线公园。
高线公园是基于历时性保护的原则下被改造而成的。
自从1930年发展至今,高线公园经历了“交通生命线”、“荒草地涂鸦”和“保护再利用”等3个时期;对于高线本身,设计师精心保留了3个时期的代表性元素和特征:野草、涂鸦、铁轨、工业建筑以及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景观特征,完整地展现了城市发展在高线上留下的历史文化痕迹。
高线公园再开发项目将高线发展的3个主要历史时期的特征自然地融合到更新设计中,将园林与建筑结合,使高线公园成为一条历史与现代共融、建筑与景观交织的空中绿廊。
它更像是一条海滨木板人行道,静静地躺在城市这片由砖瓦、钢筋和玻璃组成的大海旁。
所以,高线公园创造了一种沉思的情绪,让人们敬畏的同时心存感恩,庆幸自己能在都市中享受到这样的一份宁静。
·纽约高线公园材质运用分析通过查阅高线公园的图片及资料,可以发现,高线公园最大的特色是它的路面材质在保留老铁路的设施、零件,以及废弃铁路沧桑感的基础上,更多运用了混凝土板地面铺装与植物种植交错融合的手法。
设计师将植物与建筑材料巧妙结合,调整设置比例,使其能够满足野生植被、人工培育植物生长,私人休闲,公共使用等多种需求。
保存高架铁路粗犷、荒野的韵味,同时又成就一个颇受欢迎的全新公众空间。
为此,设计师引入新型铺装材料,在其造景材料特性方面,加入环保材料和技术,并且同时在其上设置植物群落,将建筑的僵硬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柔化,将一个高利用率的硬质设施逐级变成植被丰盈的自然生境。
通过资料得知,高线公园的设计采用了——“植—筑”设计策略。
“植—筑”概念是整个设计策略的基础——地面铺装和种植体系的设计,呈现出软硬表面不断变化的比例关系,从高使用率区域(100% 硬表面)过渡到丰富的植栽环境(100% 软表面),为使用者带来了丰富的体验。
城市生态改造案例
那我给你讲个纽约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的生态改造案例吧。
你想啊,纽约这大城市,到处都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
有这么个废弃的铁路高架线,以前就那么荒废着,像个城市里的伤疤一样,又占地方又不好看。
但是呢,有一帮特别有创意的人就想啊,咱能不能把这个废弃的东西变成个好地方呢?于是就开始了这个高线公园的改造计划。
他们没有把铁路拆了重新建个规规矩矩的公园,而是保留了铁路原来的样子。
那些铁轨啊,枕木啊,就像是公园的骨架一样,在上面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
这下可好,本来是个冷冰冰的钢铁架子,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空中花园。
沿着这个高线公园走,你能看到各种本地的植物,那些小花小草在城市的半空中随风摇曳,可美了。
而且这个公园还吸引了好多小动物呢,像小鸟就在这儿安了家,蜜蜂和蝴蝶也在花丛中忙个不停。
对于住在附近的人来说,这可真是个大惊喜。
以前是个破败的地方,现在成了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人们可以在这儿遛狗、跑步、晒太阳,还能看看周围的城市风景。
从城市的角度来看,这个高线公园就像一条绿色的丝带,把城市不同的区域给串联起来了,还改善了周边的环境,空气都感觉清新了不少呢。
这就是一个把废弃的东西变得超酷超有用的城市生态改造的好例子。
美国·纽约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项目由纽约建筑事务所james corner fieldoperations和diller scofidio + renfro合作设计,总长约一英里的高线公园位于第10和第11大道之间,并回收利用了Gansevvort 大街到西34大道方向的旧货运铁路线。
最新开放的高线公园二期在西23大街,西26大道和西30大道分别增设了新入口。
整个公园覆盖了完整的无障碍通行道,并在西30大道和西23大道设置了两台升降电梯以补助西14大道和16大道现有的两台电梯。
高线公园中的一系列景观小品也将切实的造福公众,例如“切尔西(Chelsea)灌木丛”,这是一个像草甸一样的景观小品位于西20大道和西22大道之间;“草坪和台阶座椅”则是一个面积为455平米的大草坪,上面的休闲座椅是由西22大道和23大道回收来的柚木制作而成的;“野花花坛”则是一个位于西26大道和29大道之间的直线形人形步道。
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高线公园一期规划设计荣获2010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分析与规划类荣誉奖。
评委会对该项目的评价是:“该项目名至实归,已被公众喜爱和广泛认可!”项目综述“高线工程”开创了一个先例———将原有高架铁路线改造成城市公园。
这是对环境可持续性发展、都市复兴及合理再利用理念的发扬。
把保护和创新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一条城市景观走廊,这是属于这座城市的,也是属于所有生活在城里的野生动植物和居民的。
高线在为纽约市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户外空间的同时,自身也变成了一个经济发动机,随着环境的改善,大笔的投资开始涌入当地文化、商业及住宅等领域。
项目概况场地及背景高线公园一期位于曼哈顿西海岸,面积达到了2.88英亩,长度超过了0.5英里。
这项工程跨越了从Gansevoort大街到West20th大街的9个城市街区,涵盖了具有历史的MeatPacking区域及WestChelsea街区。
修建于19世纪30年代的高架铁路是西部开发计划的一部分,高架线路高出地表30英尺。
位置美国纽约项目名称纽约高线(High Line)公园建筑性质公共设施设计单位/建筑师Diller Scofidio + Renfro建筑事务所规模 6英亩 21公里概念原型法国巴黎的Promenade plantée(绿荫步道)区位概况公园建在高架桥升高的铁轨路基上,高出街道水平面18至30英尺。
沿着10大道从Gansevoort Street开始,到30th Street结束成南北走向,高线公园全长1英里。
共有9个出入口,其中14街、16街、23街、30街有电梯。
开放时间为早7点到晚上11点。
公园有公园警察值勤,不能在花草路上行走,不能随手采撷花草,不能骑自行车、玩滑板等设计概念“植—筑”(Agri-Tecture)概念是整个设计策略的基础——地面铺装和种植体系的设计呈现出软硬表面不断变化的比例关系,从高使用率区域(100% 硬表面)过渡到丰富的植栽环境(100% 软表面),为使用者带来了丰富的体验。
背景 1847年,纽约市政府批准了通往曼哈顿西区的街边铁路工程计划。
为了安全起见,铁路部门租用了许多人(通常这些人被称为“西区牛仔”——"West Side Cowboys")骑着马在火车的前面挥舞旗子以起到警示的作用。
尽管这样,铁路上行驶的货运列车还是和其他的交通工具发生了许多的事故,因而第十大道也一度被称为“死亡大道”。
对这些事故的社会大讨论持续了许多年。
在1929年,市政府,纽约州政府和纽约中央铁路局(New York CentralRailroad)通过了西区改造计划(West Side Improvement Project),其中就包括了High Line,这条13英里(21公里)长的架空铁路工程取代了原本穿越105条街的地面铁轨,并增加了32英亩(130,000平方米)的面积,直达Riverside公园。
整个工程耗资1亿5000万美元,约相当于2009年20亿美元的水平。
资料查阅与案例分析之
纽约高线公园材质运用分析
申佳可100507 ·纽约高线公园简介
高线是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西区的一段废弃了近30年的高架铁路,经过漫长的改造,于2009年6月9日成为向公众开放的高线公园。
高线公园是基于历时性保护的原则下被改造而成的。
自从1930年发展至今,高线公园经历了“交通生命线”、“荒草地涂鸦”和“保护再利用”等3个时期;对于高线本身,设计师精心保留了3个时期的代表性元素和特征:野草、涂鸦、铁轨、工业建筑以及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景观特征,完整地展现了城市发展在高线上留下的历史文化痕迹。
高线公园再开发项目将高线发展的3个主要历史时期的特征自然地融合到更新设计中,将园林与建筑结合,使高线公园成为一条历史与现代共融、建筑与景观交织的空中绿廊。
它更像是一条海滨木板人行道,静静地躺在城市这片由砖瓦、钢筋和玻璃组成的大海旁。
所以,高线公园创造了一种沉思的情绪,让人们敬畏的同时心存感恩,庆幸自己能在都市中享受到这样的一份宁静。
·纽约高线公园材质运用分析
通过查阅高线公园的图片及资料,可以发现,高线公园最大的特色是它的路面材质在保留老铁路的设施、零件,以及废弃铁路沧桑感的基础上,更多运用了混凝土板地面铺装与植物种植交错融合的手法。
设计师将植物与建筑材料巧妙结合,调整设置比例,使其能够满足野生植被、人工培育植物生长,私人休闲,公共使用等多种需求。
保存高架铁路粗犷、荒野的韵味,同时又成就一个颇受欢迎的全新公众空间。
为此,设计师引入新型铺装材料,在其造景材料特性方面,加入环保材料和技术,并且同时在其上设置植物群落,将建筑的僵硬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柔化,将一个高利用率的硬质设施逐级变成植被丰盈的自然生境。
通过资料得知,高线公园的设计采用了——“植—筑”设计策略。
“植—筑”概念是整个设计策略的基础——地面铺装和种植体系的设计,呈现出软硬表面不断变化的比例关系,从高使用率区域(100% 硬表面)过渡到丰富的植栽环境(100% 软表面),为使用者带来了丰富的体验。
从生态方面看,高线公园这种将硬质材料(沙石、混凝土)和软质材料(植物)交错使用的设计手法,在满足游人步行与游览的同时,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也为野生动物、昆虫、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原有的铅涂料全部被清除,危险设施被彻底拆除。
景观设计师精心挑选包括多年生植物、草类植物、灌木、乔木在内的210种植物材料,建造出乡土特色浓郁,低养护需求,可以完成自播的植物景观;
从景观形态方面看,地面铺装使用有间缝的直线实木板,接口边沿、接缝处逐渐缩小,以便自由流动的水、植物和更硬质的材料混合造景。
减少园路,设置有沟痕纹理的景观表面,这种混杂植物的铺装创建了休闲的氛围和富有纹理质地的景致,与其说是步道,倒不如说是一种犁田式景观。
这种混杂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肌理,行人自然地融入其中,毫无旁观者的距离感,步行期间,让人感觉与景观的接触更加深入、直接。
此外,长长的楼梯、蜿蜒的园路以及掩藏起来的小节点,也让游人能够延长停留时间,慢慢品味其中的玄妙;
从园内小品方面看,公园中不光有清新的花花草草,还有蜿蜒的小径,别具匠心的座椅,带着清凉的喷泉等等。
在其中有一组阶梯座椅,这些座椅的材质是回收的柚木,并锚固在一片面积达4900平方英尺的草坪上。
柚木的浅咖色作为灰色调铺地上的亮点,并且与绿色的植物配色和谐、自然,给人以大自然的感觉;同时柚木作为自然材料,也与以自然和生态为主题的高线公园相得益彰。
同时在形态上,草坪的最北端向上“卷起”,把台阶座椅上的参观者抬升到几英尺高的空中,以享受布鲁克林以东和哈德逊河的美丽风光。
·纽约高线公园材质运用总结
纽约高线公园在原来铁路很结实的钢材材料基础上,将硬质材料和软质材料搭配融合使用,植物在混凝土板之间穿梭生长,既为高线公园的道路增加了肌理感,又在实用的同时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同时在其上搭配让整体更加和谐的小品元素,丰富了视觉与空间体验。
高线公园变废为宝又节约了拆迁费,而且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个城市变迁的历史,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而这样一个与周围楼立面相呼应、同时也给人以亲近自然感受的材质运用,更是给附近的居民一片线性的绿地,让日夜奔走在繁忙大城市的人们在钢筋水泥间有个喘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