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与燃烧课程简介
- 格式:pdf
- 大小:49.20 KB
- 文档页数:18
第七单元燃料与燃烧第一节燃烧与灭火【设计理念】本节教学设计是第七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课节《燃烧与灭火》的内容,包括“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三部分内容。
教学中突出学生个人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有意识的设计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将一些枯燥和难懂的问题放在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中解决。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从燃烧的条件、认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泡沫灭火器的原理,了解常见的几种灭火器的适用范围.(3)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过程: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于通过实验得出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从两个方面认识事物【教学重点】1.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
2.促进燃烧方法。
【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的应用。
2.爆炸的原理及防范爆炸的措施。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归纳法、演示实验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大烧杯、开水、红磷、白磷、薄铜片、酒精灯、镊子、药匙等。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身边有关灭火及促进燃烧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作业二、新课引入自从天上的火,来到人间,让愚昧化作文明,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
火,它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使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
为什么火能推动人类历史前进?今天让我们对火,即燃烧作一个初步的科学的解释。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钻木能取火?当我们改用石头时石头能燃烧吗?学生交流讨论并回答:钻木是克服摩擦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便会燃烧;而石头本身不能燃烧。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说明:我们把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可燃物。
课题1燃料的燃烧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与调控灭火原理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本课题内容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一级学习主题“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和“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知识难度较小,但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化学学科知识与社会知识紧密联系,内容涉及能源、环境等社会问题,突出化学在科技、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体现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在第一、二单元中学生已经对燃烧有所了解,具备了对燃烧现象及灭火原理进行深入研究的能力。
本课时将对燃烧的意义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教会学生如何将知识用于生活实际之中。
另外,本课时可以对将要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及方法: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一些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所出现的不同的现象;生活中关于燃烧的常识。
未知知识及方法:学生对“着火点”“可燃物”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比较模糊,知道灭火的方法,但不知道原理,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教学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具体方法。
2.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4.利用实验学习对比的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5.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具体方法。
难点: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提问:1.由上述实验中试管内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由试管内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4.总结: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追问:怎样使水中的白磷,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要着火点。
重庆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燃料与燃烧》一、课程名称及代码中文:燃料与燃烧英文:Fuel and Combustion课程代码::21015830二、课程性质及专业的学时学分三、开课单位及课程负责人简介开课单位: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课程负责△简介—姓名:阳东教龄:4年学位:博士职称:副教授能承担此课程的教师:彭世尼黄小美四、课程内容简介五、课程预备知识1、先修课程:普通化学、流体力学、传热学2、后修课程:燃气应用、冷热源工程。
六、课程教学目标(需明确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七、课程教学大纲(括号内为参考学时数)六、课程知识单元、知识点及教学要求(sms 熟练掌握;1•绪论(1学时)• 燃料燃烧学的基本内容、研究方向及主要课题,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O]2. 燃料特性概论(3学时)燃料特性概述,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及气体燃料的种类、化学组成、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使用性能:表掌握;n 表理解)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及气体燃料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
KU 3.燃料燃烧计算(5学时)燃料燃烧所需的空气咼计算,完全燃烧时的烟气量计算烟气的检测与分析讣算;(1学时)燃料的燃烧温度讣算.不完全燃饶时的烟气量及热损失量il •算。
(1学时)4. 燃烧反应动力学基础(6学时)燃烧化学反应速度:(1学时)[CQ]I]可燃气体的燃烧反应机理:(2学时)燃气的热力着火机理与着火过程,燃气的强制点火方法。
5. 燃烧的气流混合过程(3学时)静止气体中的自由射流,平行气流;(1学时) I] 横向气流中的射流运动.旋转射流;(1学时) I]素流扩散过程。
(1学时)6. 燃气燃烧的火焰传播(6学时)火焰传播理论基础,影响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 :[m 预混可燃气体火焰传播速度讣算:紊流火焰传播速度理论;(1学时)[□□] 火焰传播的浓度极限。
7. 气体燃料的燃烧(5学时)气体燃料的扩散式燃烧:(1学时) I]气体燃料的部分预混式燃烧:[C气体燃料的完全预混式燃烧:(1学时) 燃烧过程的强化与完善。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说课稿第一节燃烧与灭火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用途和碳、磷、一氧化碳等物质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在内容编排上更加贴近生活实际,通过学习,使学生再次体会,化学研究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物质,同时对于增强化学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是极其重要的。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对实验事实进行逆向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的形成。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了解易燃物易爆物安全知识●了解常见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激起对化学的学习欲望,通过对易燃易爆物的学习,提高安全隐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通过对实验的再设计,开阔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二、教学策略1、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实验探究”、“对比分析”、“情境创设”等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大课的信息量。
2、学法:1)实验探究2)分析归纳3)自主学习三、实验设计1、课本演示实验通过实验改进,避免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
2、趣味实验。
课前由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粉尘爆炸”及“简易灭火器”的实验装置,展示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出部分实验装置图。
通过实验的再设计,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程序(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利用中央电视台的娱乐节目“挑战群英会”中的片段——双节棍灭蜡,使课堂进入自由探究的环节。
(二)活动与探究一:熄灭蜡烛的方法成果交流:吹灭、用书本扇灭、用坩埚钳将烛芯夹灭、用湿布盖灭、用水浇灭、用一支烧杯将蜡烛罩住、将烛芯剪断、用二氧化碳熄灭……(三)综合学生的方法,结合相关数据,归纳总结出灭火原理1、隔绝空气(氧气)。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四燃料与燃烧》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本专题是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燃料与燃烧》单元。
该单元主要内容为燃料的定义、分类以及燃烧的过程和特征。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学生可以了解燃料的种类和特性,理解燃烧的原理和条件,并且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2. 教材目标本课程旨在达到以下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燃料的分类和特征;•培养学生对燃烧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提问、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安排1. 燃料的定义和分类(1)燃料的定义燃料是指可以燃烧释放能量的物质。
燃料可以分为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两大类。
(2)燃料的分类•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等。
2. 燃烧的基本过程和特征(1)燃烧的基本过程燃烧是指物质在与氧气发生反应时,产生光和热的化学反应过程。
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燃料、氧气和足够的温度三个条件。
(2)燃烧的特征•光明性:燃烧时会产生明亮的光;•热量性:燃烧时会释放热能;•排放气体:燃烧时会产生废气。
3. 燃烧实验通过燃烧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燃烧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1)实验材料和仪器•燃烧装置:如燃烧器、点火器等;•实验材料:如蜡烛、木条等;•实验仪器:如燃烧温度计、燃烧载具等。
(2)实验步骤•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进行燃烧实验;•观察燃烧过程和特征;•总结实验结果。
4. 实践探究活动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燃料的种类和燃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1)燃料的特点比较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种类的燃料进行实际燃烧实验,观察不同燃料燃烧时的燃烧特点,比较不同燃料的优缺点。
(2)燃烧条件的影响学生可以在实验中改变燃烧条件(如温度、氧气浓度等),观察和比较不同条件下的燃烧情况,探究燃烧条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初中化学《燃烧与燃料》课标解读及单元内容分析一、课标解读合理组织化学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大概念来组织单元教学内容,发挥大概念的统摄作用。
“燃烧与灭火”教学单元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物质的变化与转化”大概念,认识燃烧与灭火的本质是可燃物的化学变化,引导学生构建化学变化的能量视角。
进行教学设计时,基于大概念结构化统整“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化石燃料的开发与利用”等单元内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认识发生燃烧和爆炸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这既是课标的要求,更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生存技能。
为使学生更好地达到上述目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趣味引入,激发兴趣;2.充分利用“实验活动”;3.多措并举,让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心中。
二、单元思维导图:三、单元教材内容:燃烧与燃料这一单元侧重于培养学生以控制反应条件改变实验的能力,从多角度探寻解决问题方法的素养。
为实现这一目的,在授课中本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原则进行实施教学。
因此本章教学要体现出把知识结合于现实情景,引导学生亲历探索新知的过程,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角,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本单元的内容一共包括四部分。
第一部分:《燃烧与灭火》这一部分以生活中灭火方法举例,从而总结出灭火的三个原理。
以及什么是燃烧,点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总结出灭火的措施都是至少破坏燃烧所需条件之一,从而终止了燃烧反应。
以氧炔焰的形成介绍了促进燃烧的两种方法。
当燃烧在一定空间内发生时有可能发生爆炸现象。
以氢气的燃烧和爆炸为例,介绍了爆炸是如何发生的,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样的现象。
这一节与七年级《安全教育》第四课《突遇火灾,冷静思考》相整合。
对火灾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防火意识,明确防火自救的重要性,冷静对待火灾。
掌握一些消防安全常识及逃生自救方法。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和求助逃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应变能力。
第二部分:《化石燃料的利用》《化石燃料的利用》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三大化石燃料,知道化石然燃料的应用及危害。
燃料及燃烧第二版课程设计前言燃料及燃烧是化学工程领域中常见的一个学科,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燃料和燃烧的基本原理及相关工程应用。
本课程设计中将介绍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理解燃料和燃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燃料和燃烧的相关工程应用;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涵盖以下七个部分:1.燃料的基本概念,包括燃料的种类、性质和分类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2.燃烧的基本概念,包括燃烧的类型、反应原理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等方面的内容。
3.燃料的热力学性质,包括燃料热值、燃烧热和燃烧温度等方面的内容。
4.燃烧的气体动力学性质,包括燃烧过程的速度、温度和压力等方面的内容。
5.燃料的实验分析方法,包括燃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燃烧反应的实验分析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6.燃料和燃烧的工程应用,包括燃料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燃烧产生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7.燃料和燃烧的进展和前景,包括燃料和燃烧技术的发展和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方法本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贴近实际并且注重实践操作。
具体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理论,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应用的要点;2.实验操作,注重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实验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培养;3.课堂讨论,注重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分析能力;4.综合课题,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
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采用学生平时表现、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和终端考试等方式。
具体分数占比如下:1.出勤和课堂表现:10%2.实验报告:30%3.课堂小组讨论:20%4.终端考试:40%参考文献•《燃料及燃烧第二版》,作者:Alan Williams•《燃料与燃烧工程》,作者:M.J.S. Zelinsky•《燃烧学》,作者:William C. Gardiner以上参考文献均为本课程的重要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资料。
燃烧与燃料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主要内容]1.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3. 能正确的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 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新能源的重要性。
5. 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可能产生的危害,形成热爱地球,保护家园的观念。
6. 知道实验室制取CO2所用的药品、发生装置的选取、操作步骤、检验和收集方法,并能初步解释选择所用试剂、装置及收集方法的原因。
7. 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了解它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知识要点]一、燃烧与灭火1. 燃烧的条件: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1)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 燃烧、缓慢氧化、爆炸的比较二、化石燃料及其利用1. 煤煤的综合利用措施:煤的气化、煤的焦化和煤的液化。
2. 石油——黑色黄金。
3.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 4)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沼气、坑气(瓦斯气)CH O CO H O 422222++点燃其他能源 酒精→乙醇氢气→未来的理想能源优点:资源丰富、密度小而燃烧时放出的热量高,相当于燃烧相同质量汽油放出热量的3倍,同时燃烧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
三、化学反应的表示1.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 化学方程式:①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②化学方程式的意义③化学方程式的写法(1)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步骤:一是正确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一短线相连。
二是配平,即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在式子左右两边的化学式前边要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得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并把短线改为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