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损失取证明细表
- 格式:docx
- 大小:47.30 KB
- 文档页数:15
资产损失申报明细表第一篇:资产损失申报明细表附件:企业所得税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表表一:资产损失清单申报明细表填报时间:年月日纳税人识别号:表二:资产损失专项申报明细表填报时间:年月日纳税人识别号:经办人(签章):法定代表人(签章):表三:汇总纳税企业资产损失申报汇总表填报时间:年月日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名称:单位:元经办人(签章):法定代表人(签章):注:汇总纳税企业填写此表。
未设下属机构的分支机构不需填写此表。
表四:资产损失专项申报报告表注:1、本表一式二份,报主管税务机关一份,纳税人留存一份。
2、汇总纳税企业机构级次:按总机构、二级分支机构、三级分支机构……填写。
3、专项申报项目:按照资产损失内容逐项、逐笔填写,如“固定资产一报废”、“存货一被盗”等逐一填写。
第二篇:资产损失申报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办税指南日期: 2011-11-01 来源:所得税科作者:SD一、业务概述1、本业务适用于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的资产损失,包括现金损失,存款损失,坏账损失,贷款损失,股权投资损失,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被盗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的税前扣除申报工作的管理。
2、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用于经营管理活动相关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各类垫款、企业之间往来款项)等货币性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以及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权益)性投资。
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在实际处置、转让上述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损失(简称实际资产损失),以及企业虽未实际处置、转让上述资产,但符合《通知》和本办法规定条件计算确认的损失(简称法定资产损失)。
下列资产损失,应以清单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一)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公允价格销售、转让、变卖非货币资产的损失;(二)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三)企业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四)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发生的资产损失;(五)企业按照市场公平交易原则,通过各种交易场所、市场等买卖债券、股票、期货、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
表2: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应提供相关合法证据资料清单
(资产损失类)
清查基准日:2015年12月31日
人赔偿后的部分)
(包括转让、调剂、置换)
(包括桌、
注:一、资产损失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清查基准日有账面记载,但实际发生的短少、毁损、被盗或者丧失使用价值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货币资金损失、坏账损失、存货损失、对外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无形资产损失等。
其中:1、货币资金损失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清查出的现金短缺和各类存款损失等。
2、坏账损失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清查出的不能收回的各项应收款项造成的损失。
3、存货损失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动植物等因盘亏、毁损、报废、被盗等原因造 成的损失。
4、固定资产损失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及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等因盘亏、毁损、报废、被盗等原因造成的损失。
5、无形外资产损失是指无形资产因被其他新技术所代替或者已经超过了法律保护的期限、丧失了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等所造成的损失。
二、行政事业单位清查出的资产损失应当逐项清理,取得合法证据后,对损失项目及金额按照规定进行认定。
对已取得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而无法确定损失金额的,根据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进行认定。
三、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是指具备与所承担工作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和专业胜任能力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专业鉴定机构等社会中介机构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对单位的某项经济事项出具的专项经济鉴证证明或鉴证意见书。
类别序号资产损失类别资产类别附件6:企业资产损失专项申报税前扣除证据资料一览表51234 3.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4.涉及与其关联企业发生的坏帐损失,应同时出具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及其相关的证明材料。
4.司法机关出具的相关材料;5.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
债务人停止营业的1.企业存款类资产的原始凭据;2.金融机构破产、清算的法律文件;3.金融机构清算后剩余资产分配情况资料;(若金融机构应清算而未清算超过36个月,需要有法院或破产清算管理人出具的未完成清算证明。
)4.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
1.应收、预付账款发生的原始凭据,包括相关事项合同、协议或说明,以及会计凭证;2.应有工商部门注销、吊销营业执照证明或政府部门有关撤销、责令关闭等的行政决定文件;证据资料现金短缺1.现金保管人确认的现金盘点表(包括倒推至基准日的记录);2.现金保管人对于短缺的说明及相关核准文件;3.对责任人由于管理责任造成损失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的说明;4.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
假币收缴 1.对责任人由于管理责任造成损失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的说明;2.金融机构出具的假币收缴证明;损失原因存款金融机构清算涉及现金的刑事犯罪 3.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
1.现金盘点表(包括倒推至基准日的记录);2.对于短缺的说明及相关核准文件;3.对责任人由于管理责任造成损失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的说明;9678 2.应当具有法律效力的债务重组协议。
如企业进行债务重组的批准文件、债务重组方案,法院判决书、裁决书和相关资料;3.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等证明材料;4.债务人重组收益纳税情况说明;5.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的经济鉴定证明;6.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
2.气象、消防、地震等政府职能部门出具的直接相关的灾害情况证明,专门机构或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文件,或者中国驻外使(领)馆出具的有关说明;诉讼案件3.债务人受灾情况说明;4.债权人放弃债权申明;1.应收、预付账款发生的原始凭据,包括相关事项合同、协议或说明以及会计凭证;1.应收、预付账款发生的原始凭据,包括相关事项合同、协议或说明以及会计凭证;2.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对债务人个人的死亡、失踪证明,不含外出务工证明;3.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4.涉及与其关联企业发生的坏帐损失,应作专项说明,同时出具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及其相关的证明材料。
资产损失取证明细表一、货币资金损失
二、坏账损失
三、存货损失
四、待摊费用损失
五、投资损失
(一)短期投资损失
自己保管的有价证券的损失,比照现金短缺。
(二)长期股权投资损失
*1在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工作规则文件中,对于有控制权的投资项目损失认定的情况未予提及,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建议可参考国资委统计评价局局长孟建民同志在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培训班上的讲话,“关于清产核资范围”,“清产核资工作范围与年度财务决算范围不一致的,要将决算范围以外的所属企业包括在清产核资工作范围中,或者在长期投资中进行清理,以长期投资结果进行申报,或者作为特殊问题,单独申报,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在上报的清产核资工作方案中作专项说明”。
对于清产核资工作范围与年度财务决算范围不一致的情况,主要为按1995年财政部颁布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可以不纳
入合并范围的控股企业,如:准备关停并转、已宣告破产等。
对于该部分所属企业,如果已经清算完毕,或虽未清算完毕,但根据目前初步清算结果,能够依据现有文件和破产法规定的清偿顺序等资料通过专业判断,出具经济鉴证意见书后,能够认定为投资损失的,按原制度申请核销;如果只是处于停产状态、经审计后确认为资不抵债的,可考虑按权益法核算,以长期投资账面价值为零为限;若除股权投资外,还有其他的债权等,可考虑全额计提减值准备来预计损失。
(三)长期债权投资损失
比照坏账损失
(四)委托贷款损失
企业委托金融机构向其他单位贷出的款项,对贷款单位不能按期偿还的,比照本规则投资损失的认定要求,进行损失认定。
六、固定资产损失的认定
七、在建工程和工程物资损失(一)在建工程
(二)工程物资
比照存货损失
八、无形资产损失
九、其他资产损失
(一)对外提供担保损失
被担保人由于不能按期偿还债务,本企业承担了担保连带还款责任,经清查和追索,被担保人无偿还能力,对无法追回的,比照本规则坏账损失的认定要求,进行损失认定。
(二)抵押损失
由于企业没能按期赎回抵押资产,使抵押资产被拍卖或变卖,其账面价值与拍卖或变卖价值的差额部分,依据拍卖或变卖证明,认定为损失。
(四)国家特准储备物资损失
按有关规定的审批程序另行报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