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大学生道德修养的缺失与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184.97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当代大学生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荐五篇)第一篇:浅析当代大学生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当代大学生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章摘要] 去年,江总书记明确的提出了必须坚持“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同年十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些对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以这些重要文献为指导,通过对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四个方面问题的调查分析,从五个方面就如何加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提出应策。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分析对策2001年1月,江总书记明确的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同年十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些文献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高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审视大学生思想道德具体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为指导,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通过针对我国多部研究刊物及数位德育工作者所做的有关大学生的调查、测验和各类统计资料的汇集与研究认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存在的问题主要呈现以下四个方面。
1.道德目标自我化如何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最能反映一个人思想道德状况的主要内容。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校学习动力的来源,有47.3%的学生认为“为谋求自己美好生活”,高于认为“报效国家”的学生比例13个百分点。
大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动机中“信仰共产主义”、“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让位于“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并早日成才”,而择业标准中“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与“服从国家需要”二者之和所占比率不足10%,“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却占31.7%之多。
就连“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这一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青年的人生话题,在今天的大学生中持“赞成态度”的同学仍有30%之多,还有近20%的人表示“难以判断”。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
1、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思想观念欠缺,缺乏正确的道德操守。
一些大学生缺乏责任感,任性、自私,本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管”,其后果则是给家庭,社会造成负面效应。
它是由于他们缺乏了正确的教育和现实的思考,没有认真规划和总结,对未来无能力立足,少了正确的指引。
(2)大学生道德观念浮动,道德混乱,有的家教不严,侵权成风,社会价值观
不断降低,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多家庭“虎妈”“狼爸”教育,孩子懦弱无能,放纵懒散,存在违反尊严、肆意破坏的情况,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浸在流行文化中,习惯与真实的教育也越来越相差甚远。
2、教育对策
(1)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培养良好的思想观念,懂得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要把理论学习和现实相结合,使学生接触到现实,参与现实,培养学生自觉地践行主体思想。
(2)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首先,学校要制定科学的道德教育管理制度,建
设符合自身特点的良好的道德品格,积极推行普及良好道德习惯活动教育。
其次,应建立明确的考核机制,营造考核的良好氛围,来调动学生对师生道德素质的心理愿望。
第三,应强化学生之间的关系,倡导学生相互尊重,坚持原则,关心德行,为强调道德规范提供基本参考价值。
论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缺失及其构建【摘要】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缺失问题日益凸显,表现在行为不端、为人处世不当等方面。
本文旨在分析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缺失的现象及原因,探讨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进一步提出构建大学生道德观的途径和具体措施,如加强道德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总结现状并展望未来发展,强调道德观建设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引起社会对大学生道德观的重视,促进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念,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缺失、构建、原因分析、重要性、途径、具体措施、现状、未来发展、重要意义。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缺失问题是当前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大学生在道德观念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范的现象,引发了人们的深思和警惕。
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道德观念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气和文明程度。
探讨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现状、原因及建设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道德观念逐渐受到挑战和冲击,道德观的建设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尤其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广泛和多样化,道德观念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和引导。
一方面,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和道德沦丧行为,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大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和思想觉悟不足,道德观念容易受到媒体和网络的误导和诱导。
由此可见,大学生道德观的缺失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共同建设良好的道德风气和社会文明。
1.2 问题意识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缺失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道德观的缺失现象愈发突出。
许多大学生存在着道德认知混乱、行为不端、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社会责任感。
面对这一现象,我们急需认识到道德观的缺失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教育的一大隐患,亟需加强大学生道德观的建设。
论大学生道德缺失原因及对策摘要:大学生道德缺失现象令人担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重要课题。
本文综合分析了大学生道德缺失的类型及原因,从社会,家庭和个人的角度提出了如何预防及改正大学生道德缺失的问题。
切实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重塑当代大学生的新形象。
关键词:大学生;伦理;道德;诚信;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承载着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水平;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更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将来的前途和命运。
新形势下,有少数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导致伦理道德缺失现象的发生。
如何有效地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是摆在所有高校学生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的类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
但仍有少数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近年来,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主要有以下类型:1.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高等学校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建立的一种贷款制度。
按照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丁学校所在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这一标准,高等学校中困难生的比例高达20%以上。
确保不让一名困难生固家庭经济困难入不了学和辍学是国家的一项既定政策,相比“奖、助、补、减”等助困措施,助学贷款具有资助面广、资助彻底和能够培养大学生自立自强的品质等优点,所以国家丁1999年开始试点并于2000年在全国推开了国家助学贷款。
其特点:一是免担保,利用大学生个人的信用获取贷款;一是国家贴息,大学生在学期间的贷款利息由国家负担。
然而,国家助学贷款的推行,却不尽如人意。
2002年全国已签订贷款合同的学牛仅占申请学生的31%,广东省高校截至2003年7月仅16782人签订了贷款合同,某学生总数达10000人的高校2003年仅100人签订了贷款合同,占全校困难生总人数的5%。
浅析大学生日常行为中的道德缺失问题及对策张秀琴内容提要:当代大学生日常行为道德的缺失在高校校园已成普遍现象,对高校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战。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具体表现、产生的原因以及消除这些不良道德行为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缺失;对策大学生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道德发展主流是积极向上的,这是无庸置疑的。
但是,其道德状况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日常行为中出现了大学生道德滑坡的趋势。
其实,大学生成长过程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既需要主观的努力,更需要多种客观条件的配合。
一、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具体表现1、功利性强,缺乏理想。
“小学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中学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大学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评论是对部分大学生缺乏远大理想的现实写真。
过去对宏大理想的追求,代之以对更加现实、更加具体的目标选择,这样虽有增强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作风和减轻心理压力等积极的一面,但其生活缺乏动力、格调不高、得过且过等消极因素的影响也不可掉以轻心。
学生参加活动不是以锻炼提高能力为目的,仅仅是为了综合测评加分;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理论功底不强,一部分同学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处在一种茫然混沌的状态中。
2、学习不认真,弄虚作假。
考试作弊是当代大学生诚信度降低的一个很好的见证,无论是国家级的考试还是学校的结课考试,都存在着违纪、作弊的现象。
因为考试成绩都是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为了眼前的利益,许多学生在考试之前做夹带小抄准备,理由是“以备不时之需”。
论文的剽窃与抄袭更是家常便饭。
老师布置了一项课后作业,上交后,发现雷同现象严重。
一些学生经常旷课,当被老师或有关部门查到后,他们采取欺骗方式编造各种理由开脱。
3、强调自我,忽视他人。
一些大学生为了实现自我,部分学生对国家集体利益漠然置之;为了实现自我,部分学生喜欢独来独往,同学关系淡漠甚至紧张;为了个人利益,部分同学出现偷盗、借财物不还等损害他人利益;自我意识的膨胀使个别学生“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缺失现状分析及对策【摘要】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使命。
要求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有高尚的道德素质。
但是在一些大学生群体中还存在着缺少社会公德、贪图安逸、缺乏诚信、以自我为中心等道德缺失的现象。
这些问题主要由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大学生自身方面等原因造成。
因此应采取加强社会道德建设、重视道德教育、改进校园管理、提升家庭的教育作用、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等措施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素质;缺失;对策1.当前大学生道德缺失的现状1.1缺乏社会公德意识当前一些大学生缺乏社会公德意识,可以从大学校园里的一些现象中体现出来,乱扔垃圾、乱涂乱画、铺张浪费、破坏公共设施等现象随处可见。
1.2价值观扭曲,功利思想强改革开放以后,“个人主义”和“金钱至上”的思想竟成为一些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念。
许多学生没有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攀比之风越来越重,自己拿着家里的钱却盲目高消费,甚至还有“卖肾买苹果手机”、“上大学买苹果三件套逼哭家长”这样的事情存在。
这反映了当前大学生浮躁盲目的心理,想着别人没有的我得有,别人有的我更要有。
1.3行为失范,缺乏诚信大学生忘记了学习的初衷,把时间用在逛街和玩网络游戏上,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
上课睡觉、玩手机、大声喧哗、东张西望、迟到早退、旷课的情况屡屡出现。
还有一些大学生在公共场合也存在行为失范,大声喧哗、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给旁人造成了不良影响。
有些大学生没有诚实信用观念。
在学习方面表现为考试作弊、抄袭作业和论文。
在日常行为方面则表现在同学之间说话做事不守信用,借钱不还等。
1.4以自我为中心,缺少集体观念当代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
从小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到了大学这个集体环境仍然带着这样的思想,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和团结同学,缺少集体观念。
2.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对策由于大学生道德素质缺失由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因素造成,因此提出以下相应对策:2.1推进社会道德建设,培育良好道德风尚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我们要将传统文化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引导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加快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存在哪些问题大学生的任务不仅要学习掌握科学知识,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但是当前很多高校大学生都存在很多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文章内容。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一)诚信的问题。
大学校园里,考试作弊现象普遍存在,已经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作弊也由过去的抄夹带、传答案等形式发展到公开抄袭、集体作弊等等,带手机,发短信,甚至找人替考。
尽管各高校在考试前会发起“诚信教育”等活动,对作弊者也会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但是这种现象并没有被杜绝,学生诚信意识的缺失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也是我们教育制度所导致的。
(二)组织纪律性差,自我求知意识不强。
经过高中的紧张学习,大学环境相对宽松,学生到大学后组织纪律性不强,学习方面不求上进,上课经常迟到,无故旷课,不爱学习,喜欢网游、沉迷网吧、抽烟喝酒,有的甚至夜不归宿,不重视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只注重过分强调自我,互相攀比,甚至有的学生跟风恋爱,在公众场合出现不文明行为,在这其中,有的学生没能处理好恋爱和友谊的关系,最终采取极端的行为方式。
(三)心理承受能力差。
大学生由于一直在学校这个环境,没有经历过社会的磨练,所以心理承受能力一般都比较低,有调查显示,超过六成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少独生子女更是像个“瓷娃娃”。
70%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挫折的时候,都会向父母和身边的朋友求助,仅有30%的学生选择自己想办法解决。
在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因素进行统计时发现,被选率排前三的有“人际关系”、“就业压力” 以及“学习问题”。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缺失的原因分析(一)网络的影响。
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和跨越国界的特性,各类文化交融、传播,产生碰撞,而且网络文化复杂多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
网络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因为内容没有进行及时处理,所以有时候会造成网络污染,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德缺失现浅谈大学生道象根源及其对策内容摘要: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在高校校园已成为普遍现象,对高校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战。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大学生道德水平下降?除了社会转型期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外,更关键的是当前大学生道德观的缺失。
关键字:大学生,道德缺失,根源,对策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当代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只有德才兼备,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但由于种种原因,当代部分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现了缺失,并且由此而引发的不良事件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小到大学生公交车上不让座位、该排队的不排队,大到打架、做二奶、杀人,都引起了社会的大讨论。
我们不能否认我们的很多大学生的道德水准是不敢恭维的,也不能否认那些媒体的报道是真实的,其实只要你到校园里一走,你就会发现道德失范的行为可以说是“信手拈来,满地皆是”。
但是这仅仅是少数的人,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这样,个别学生的道德水准是让人担忧的,但总体上来说,大学生这个群体的思想较以前来说还是有所下降。
我觉得大学生道德观缺失现象可大致归纳以下几点:一是对道德认同感降低,对道德的贬低,对道德缺乏敬畏。
比如,“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等非道德行为已渐渐被青年人默许,反而让座的行为却被视为另类表现。
究其原因,就是个人的本位思想过于严重,对于不利己的事坚决不予实施,哪怕冒些风险。
在现实生活中,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欢完全按自我意愿行事。
不少大学生推崇投机取巧,而对讲原则却持贬低态度。
上课时间跑出去玩游戏已变成司空见惯,考试是否作弊不在于良心是否受到谴责,而是看监考教师是否严格。
偷东西也变成了个别同学的生活来源,而不被认为是可耻的行径……这些行为,无不表现出是对“善”的漠视,对“恶”的纵容,对先进文化的麻木。
其恶劣的影响在于,从个体意识的残缺扩散为群体意识的错位,进而引发道德观的严重扭曲,使得一些错误的价值观以及非道德的行为披上“合理化”的外衣,在大学生中获得普遍的默认、容忍甚至赞同。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缺失问题分析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当代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只有德才兼备,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但由于种种原因,当代部分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现了缺失,并且由此而引发的不良事件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尤其在面临着金融危机之际,受就业压力的影响,许多学生出现了思想波动,在思想道德缺失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缺失问题就显得更有意义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缺失以及表现形式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总体上是积极向上、呈良好发展趋势的。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革,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出现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基础道德观念薄弱道德观念,就是指人们在道德活动中所形成的道德意识、道德信念和道德理论体系的总称。
基础道德观念即人们共同承认和遵守的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一个社会要有效地运行发展,必须要有基本的道德规范、道德观念作为约束其成员的道德基础。
我国的基础道德观念主要包括: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热爱集体等等。
在当代,部分大学生对此认识出现了偏差: 1 诚信意识淡薄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
“诚信”是每个社会成员的立身之本、处世之宝。
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素质的社会群体,也出现了诚信危机,主要表现为:(1)部分学生贷款超期不还或故意拖欠。
我国自1999年开始推行助学贷款制度以来,缓解了一部分学生的经济压力,但却遭遇了“信用瓶颈”。
许多依靠助学贷款完成学业的同学在毕业后没有及时还款,即使他们工作后有能力支付贷款也故意不还;部分家庭并不困难的学生,甚至伪造困难证明,跟风办理助学贷款手续。
这些欺骗行为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可信度,也危及到了那些真正需要贷款的同学。
(2)考试作弊。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比较普遍。
有些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之前也不看书,他们抱着侥幸心理,想利用作弊手段蒙混过关。
甚至有部分学生在考四六级时还找来“枪手”或者利用手机、无线耳机等“高科技”手段作弊,这严重影响了学校的考风、考纪,同时也给其他的同学带来了很恶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