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教师用书:第2章 3 外国消息两篇 配套练习题含试卷分析详解
- 格式:doc
- 大小:220.50 KB
- 文档页数:12
基础夯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恸.哭/彤.云崎.岖/绮.丽遵.照/酒樽.B.栖.身/起讫.醍.醐/堤.坝蒙.骗/蒙.昧C.通牒./喋.血遒劲./干劲.叨.扰/唠叨.D.谙.练/按.语谩.骂/隐瞒.纤.尘/光纤.项,tòng/tóng,qí/qǐ,zūn/zūn;B项,qī/qì,tí/dī,mēng/méng;C项,dié/dié,jìng/jìn,tāo/dao;D项,ān/àn,màn/mán,xiān/xiān。
2.(2017·全国卷Ⅲ)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他们。
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了。
A项,“承蒙”属于客套话,受到,不能用于说话人自己;B项,“高足”属于敬辞,称呼别人的学生,此处应为“学生”;D项,“恭候”,恭敬地等候,不能用于对方。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日前,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文,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要求各地各部门解除对小排量汽车的各种措施。
B.在高考制度的设计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高考对基础教育的巨大影响作用并有效利用这一作用来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C.有谁会想到,这位托福考了630分的张立勇,竟是一位只念过初中,从15岁起就到清华大学食堂当农民工出身,而完全靠自学成功的人呢?D.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教育教学艺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从而达到把学生培养成21世纪的栋梁之材。
项,“解除”与“措施”搭配不当;C项,句式杂糅,应该删去“出身”二字;D项,成分残缺,应在“栋梁之材”后面加上“的目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二章之《外国消息两篇》质量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踌躇侥幸不容质疑顺理成章B.颤抖嚣张插科打浑目无法纪C.通牒泥淖轻歌慢舞治国安邦D.恸哭虔诚扭扭捏捏面面相觑解析A项,质—置;B项,浑—诨;C项,慢—曼。
答案 D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凭借不满19岁的小将叶重秋终场前35米开外一脚石破天惊....的世界波远射破门,南昌衡源队昨晚在八一体育场拿下了颇具实力的对手杭州绿城队。
B.“检查组耳濡目染....了云南‘两基’工作的辉煌成就,深切地感受到云南义务教育的历史巨变。
”检查组一位成员的真情话语,道出了云南实现“两基”的不易。
C.制造噱头的相亲节目、言不及义....的搞笑小品、冗长拖沓的肥皂剧集……我们不得不思考:在影视节目等文化产品中如何划清通俗和低俗的界限?D.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代表宣称,如果伊朗遭到攻击,伊朗将投桃报李....,以色列城市特拉维夫和海湾地区的美国军舰将成为报复行动的首批目标。
解析A项,石破天惊:指文章议论新奇惊人,对象错误。
B项,耳濡目染:濡,沾湿;染,沾染。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误解语意,应为“耳闻目睹”。
C 项,言不及义:指说些无聊的话,不涉及正经道理。
D项,投桃报李:报答他人好处,误用为表示报复。
答案 C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即使今后低碳技术获得长足进步,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还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
B.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量刑不够判处死刑的刑事案件被告人,如果能积极赔偿被害人的损失,法院可以酌情从轻判决。
C.科技创新应以民为本,这就要求科技工作者改变“公益类科技就是低端技术”的偏见,从态度上大力支持“民生科技”。
D.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任务,必须以壮大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发展和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第2课综合消息两篇对应学生用书P7《上课能否晚一点儿》很长时间以来,中国的学生存在着负担过重的问题,起床早,睡觉晚,书包重,作业多。
出于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北京青年报》在2002年12月刊发了记者邓兴军、张颖、张桂函采编的新闻《上课能否晚一点儿》。
据有关资料介绍,这篇消息见报的当天上午,编辑部就接到30多名读者打来的电话,表达了对此问题的共鸣。
为促使问题的解决,该报又先后派出7名记者,围绕这一问题连续作了追踪报道,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议论。
北京市教委最终下发通知,对中小学生早晨到校时间作了硬性规定。
《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考察历程1902年,英国贝利上尉从印度进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探险考察,回去后出版了《无护照西藏之行》一书。
20世纪20年代,美国植物学家沃德到大峡谷地区考察,采集了大量植物标本。
20世纪50年代,为修筑墨脱公路,西藏自治区公路局和水利局曾组织有关人员对大峡谷进行路址勘察。
1973年,由关志华、杨逸畴等6名中国科学家拉开了中国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科学考察的序幕。
1993年,以何希吾、温景春等为首的中日联合雅鲁藏布江科学考察队进入大峡谷考察,因日方队员落水失踪,考察活动中止。
1998年4月至12月,中国科学探险队两度进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并首次成功地徒步穿越了大峡谷核心地段,进一步取得科研成果,实现了中国科学家多年的夙愿。
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剖.面(pōu)(2)迦.巴瓦(jiā) (3)踏勘.(kān)(4)峭.壁(qiào) (5)田畴.(chóu) (6)姓郝.(hǎo)(7)郁.郁葱葱(yù) (8)侵蚀.(shí) (9)围绕.(rào)(10)颐.和园(yí) (11)羚.羊(línɡ) (12)枫.叶(fēnɡ)(13)妍.媸(yán) (14)咨询(zī)(二)多音字1.因词而异(1)藏⎩⎪⎨⎪⎧ 矿藏.(c áng )宝藏.(z àng ) (2)率⎩⎪⎨⎪⎧ 效率.(l ǜ)统率.(shu ài ) (3)间⎩⎪⎨⎪⎧ 相间.(ji àn )中间.(ji ān ) (4)便⎩⎪⎨⎪⎧ 即便.(bi àn )便.宜(pi án ) (5)奔⎩⎪⎨⎪⎧ 奔.腾(b ēn )奔.头(b èn ) (6)栖⎩⎪⎨⎪⎧栖.息(q ī)栖栖..不安(x īx ī) 2.一言辨异(7)芯片太薄.(b áo ),是这个产品的薄.(b ó)弱环节。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二章2《综合消息两篇》教学设计杨华当教学目的1、了解综合音讯的定义及其种类。
2、了解综合音讯怎样组织资料的。
3、了解综合性音讯的导语的特点。
教学重点:1、了解综合音讯怎样组织资料的。
2、了解综合性音讯的导语的特点。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进程:一、综合音讯的种类综合音讯按其不同的综合方法,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横向综合音讯把一个地域、一个系统内发作的有特性的多个旧事理想综合起来,反映全局性的总体趋向。
所综合的旧事理想之间是并列关系。
结构的基本方式是总分式,即总摄性导语后,并列假定干详细的旧事理想,有的还有总括性开头。
在写法上,可以按地域并列,被学者们视做开我国综合音讯之先河的报道—«本国军队四处横行»,就属此类综合。
音讯综合报道了上海虹口地带日本海军陆战队逾巡示威,海宁路及杨浦、闸北等地美国兵行凶,中国闸北捍卫团拘捕美国兵等旧事理想。
«拉宾遇刺举世震惊»〔人民日报»2021年11月6日〕也属此类综合,在导语后并列了结合国、巴勒斯坦、约旦、埃及、阿曼、美国等二十多个国度指导人宣布的声明或说话。
还可以按构成旧事理想的几个正面并列,«说说温州的衣食行»就是按各个正面组织资料的。
2、纵向综合音讯这类音讯不但反映事物在全局范围内发作开展的总体趋向,而且反映事物开展变化的阶段性。
所综合的各个旧事理想既是构成旧事总体的几个正面,又内含递进关系,每添加一重理想,就反映着事物开展的几个阶段,关于主题的提醒也就深一个层次。
这类音讯的结构犹如彩线穿珍珠,彩线就是旧事理想的内在逻辑和内在意义,珍珠就是一个个旧事理想。
«太行山老区土地革新后经济生活迅速上升»就是纵向的综合音讯。
外表看来,食、畜、住、衣是说明经济生活上升的几个并列正面,实践上它们反映着经济生活上升的递进性、阶段性。
首先是吃饱饭,在吃饱饭的前提下,对翻身农民来说最要紧的是添加耕畜,扩展消费。
3.外国消息两篇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通牒.(dié)恸.哭(dòng)开门揖.盗(yí) 色厉内荏.(rěn)B.拎.起(līng) 沉浸.(qìn)呱.呱坠地(gū) 矫.枉过正(jiǎo)C.押解.(jiè) 剖.析(pōu)安步当.车(dàng) 顺藤.摸瓜(ténɡ)D.投奔.(bēn) 血泊.(pō)悄.然无声(qiǎo) 严惩.不贷(chénɡ)解析:A项,“恸”应读“tòng”,“揖”应读“yī”;B项,“拎”应读“līn”,“浸”应读“jìn”;D项,“奔”应读“bèn”。
答案: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4题。
有人说,短视频是互联网行业的又一个风口。
其中固然不乏积极、健康、阳光的作品,但也有很多浮夸的表演、出格的搞怪、偏激的嘲讽。
一些短视频作者为了博取用户的关注和转发,不惜,以声光电的方式对用户进行感官刺激,传播及时行乐、违反秩序、离析传统等非主流观念,在“审丑”而不是“审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有人认为,这样的视频,看一看、笑一笑就过去了,应该无伤大雅。
其实不然,(),如果任由负能量蔓延,就会造成、扰乱思想的严重后果。
实际上,这些“非主流”短视频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有人效仿“恶搞”视频,将透明胶带横在门前绊倒他人,用整蛊小道具惊吓孩子。
类似事件,使得逾越底线的娱乐陷入伤己伤人的境地。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而言不会是“无感”的。
而且短视频主要目标用户正是“80后”“90后”,青年对之产生兴趣,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短视频作品泥沙俱下,,如果不加甄别、丧失警惕,就可能在一次短暂的视觉冲击中,让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受到无形冲击,甚至在跟风模仿中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另辟蹊径耸人听闻数见不鲜良莠不齐B.剑走偏锋混淆视听层出不穷参差不齐C.另辟蹊径混淆视听数见不鲜参差不齐D.剑走偏锋耸人听闻层出不穷良莠不齐解析:另辟蹊径:指另外开辟一条路。
2 综合消息两篇[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1)单音字 峭.壁( ) 田畴.( ) 踏勘.( ) 剖.面( ) 栖.息( )侵蚀.( ) (2)多音字埋⎩⎨⎧( )埋怨( )埋藏 秘⎩⎨⎧( )秘鲁( )秘密 曲⎩⎨⎧( )弯曲( )歌曲 溜⎩⎨⎧( )溜达( )水溜薄⎩⎨⎧( )薄纸( )薄弱藏⎩⎨⎧( )矿藏( )宝藏【答案】 (1)qiào chóu kān pōu qī shí (2)mán mái Bì mì qū qǔ liū liù báo bó cán ɡ zàn ɡ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海diàn ( )破zhàn ( )金dìn ɡ( )⎩⎨⎧咨xún ()嶙xún ( )xùn ( )职 ⎩⎨⎧kān ( )探难kān ( )kān ()乱⎩⎨⎧范chóu ( )chóu ( )划chóu ()躇⎩⎨⎧岩石峭bì( )金bì( )辉煌完bì( )归赵 ⎩⎨⎧qì( )今为止现金付qì( )yì( )立不动【答案】 淀 绽 锭 询 峋 殉 勘 堪 戡 畴 筹 踌 壁 碧 璧 迄 讫 屹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抱怨 报怨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面对郁郁葱葱....的山林,他欣喜地告诉记者:“真没想到,这片林地的使用权让我们创业更有了奔头!”(√)请说明理由:【答案】该句是用“郁郁葱葱”形容山林,意指山林茂盛。
符合语境。
(2)在任何困难面前,他总是表现得从容不迫....,所以他成了大家的“主心骨”。
(√)请说明理由:【答案】“从容不迫”,指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语言运用层]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听说办理出国手续________,他便打消了出国的念头。
②他________不开这样的玩笑,但却是一个很随和的人。
③________的散文风格,表明我国的文学已经开始出现繁荣的局面。
A.冗杂从来万紫千红B.冗长历来万紫千红C.冗长从来姹紫嫣红D.冗杂历来姹紫嫣红【解析】冗杂:(事务)繁杂。
冗长:(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
“从来”和“历来”意思差不多,但否定句一般用“从来”。
“万紫千红”和“姹紫嫣红”都有“形容鲜花色彩丰富、美丽”的意思;但“万紫千红”还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或繁荣兴旺,“姹紫嫣红”则无此意。
【答案】 A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两项是()A.根据对英文向中文借词的研究,我发现,其中音译词最多,一枝独秀;定语修饰词在数量上与音译词相差不大,算得上瞠乎其后。
B.《我是歌手》首播后,黄绮珊迅速引起关注,网友们评价她的歌声是“姗姗来迟的天籁之声”,她穿云裂石的嗓音极能感染听众。
C.汲黯见无法驳倒张汤就大骂:人说刀笔吏不可担任公卿,果然!让国法繁苛到令天下人比肩接踵、侧目而视的程度,也就他们做得出!D.王渊明被控利用“联盟一号”诈骗钱财1 000多万元,不过他并不认罪,他认为自己在案件中只是起着穿靴戴帽的作用。
E.其实,很多时候,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困难,看似高山,实际上不过是座小山丘。
能否迈过去,关键就看我们能否拿出坚韧不拔的意志。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项,“瞠乎其后”指在后面干瞪眼,赶不上。
用于句中不合语境。
B项,“穿云裂石”指声音穿过云层,震裂石头,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
用于句中正确。
C项,“比肩接踵”指肩挨着肩,脚挨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用于句中不合语境。
D项,“穿靴戴帽”比喻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说教,因多在开头和结尾部分,所以说穿靴戴帽。
用于句中不合语境。
E项,“坚韧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
符合语境。
【答案】BE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日,对于部分高端白酒塑化剂含量严重超标一事,引起了民众的普遍关注。
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已介入调查。
B.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学生个人素质能否得到稳步提升,关键在于我们的教育部门教育改革的力度。
C.近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造成此次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污染源的排放量大造成的。
D.各环境保护督查中心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继续深入开展实践创新和理论研究,成立环保综合督查机制,适时拓展综合督查工作。
【解析】A项,去掉“对于”;C项,“生活燃煤”不能搭配“排放量大”,“原因是”和“造成的”杂糅;D项,搭配不当,可改为“建立……机制”或“成立……机构”。
【答案】 B4.根据下面一则新闻材料,为该新闻拟一个引标题,拟一个正标题。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网站12月4日报道】根据英国能源大臣克里斯·休恩提出的方案,到2050年,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轿车和商务旅行车将从英国的道路上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从风力发电机和核电站获取能量的电动车辆。
休恩希望,英国全国数量在3 000万辆左右的轿车和轻型旅行车将被新一代电池动力型车辆所取代,这些车辆可以利用低碳电力来源(如风力发电)充电。
这项争议性方案出现在休恩新提出的碳排放削减计划中,该计划描述了英国怎样才能在2050年前实现将温室气体排放削减80%的目标。
这一计划的关键出发点是英国将以风电和核电等利用低碳技术生产的电能来代替矿物燃料,如汽车使用的汽油、柴油以及家庭和企业取暖用的天然气。
如果这一方案得以实施,将意味着到2050年的电力需求将大幅增加到目前的两倍左右。
由于这些电力必须是绿色的,因此碳排放削减计划只能通过新建核电站以及增建数以万计的风力发电机来实现。
最大的影响或许只有驾车者才能感受得到。
休恩在计划书中告诫说,英国道路交通每年产生130兆吨二氧化碳,这几乎是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4。
他希望到2050年这个数字能削减至20兆吨至40兆吨。
不过,更换新技术车辆的工作必须提前很久进行。
而这样的车辆可能会使生产成本提高很多,至少是在技术得到提升之前。
政府还将必须负责对英国的街道和停车场重新进行电路布线,以便提供数百万个电动车充电点——电动车的技术被认为最有可能获得成功。
休恩在报告中表示,英国到2050年将需要至少100千兆瓦的低碳发电能力。
而目前英国的总发电能力也只有大约80千兆瓦,而且其中大多是以煤和天然气为燃料。
这一思路必将引起越来越大的争议,尤其是因为大多数低碳发电系统包括风电和核电在成本上无法与矿物燃料进行竞争,并且只有在通过向消费者征税以提供大量补贴的情况下才可能得到推广。
引标题:正标题:【答案】引标题:增加低碳发电能力,推动电动车辆上路正标题:英国拟在2050年取消燃油汽车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字数在20字以内。
微软Windows XP停止服务正在倒计时,不过,中国2亿XP系统用户终于可以放下自己的担忧了,微软中国在其官方微博宣布,已经安装XP的电脑仍然可以在4月8日以后使用。
微软将与包括腾讯在内的国内领先互联网安全及防病毒厂商密切合作,为中国全部使用XP的用户,继续提供独有的安全保护。
微软在微博中表示:数据显示,70%的中国XP用户,在过去13年中没有选择使用微软定期推送的安全保护服务,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XP退休带来的影响有限。
尽管在停止更新之后,XP系统仍可工作,但可能更容易受到安全风险与病毒的攻击。
微软最新发布的《微软安全情报报告》指出:XP在没有更新的情况下,其病毒感染几率是Win8的6倍。
对此,微软建议“尽快升级到Windows7或Windows8操作系统”。
【解析】答题时,要对提供的材料作全面阅读,辨别一下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即时信息和背景信息等。
阅读材料可知,第一段导语部分是这则消息的主要信息,即时信息,第二段主体部分是背景信息,是对导语部分的补充说明。
整合第一段的关键信息,明确“谁”“做了什么”,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微软宣布XP系统在中国不退休6.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解析】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对画面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从构图的分支关系来看,“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总体分“活动”和“讲座”两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包含几项具体内容。
要按顺序介绍清楚“活动”和“讲座”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方式。
做到内容全面,表达连贯,语言简洁,不要超过字数要求。
【答案】(示例)本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开设旗袍、围棋、国画三个讲座,并开展三项活动:利用体育课体验太极拳,利用手工课体验中国结和剪纸艺术,年终举行太极拳表演和作品展示。
[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在坟墓中的旅行威廉·伯克·米勒新闻背景1925年1月,肯塔基州一个名叫弗洛伊德·柯林斯的山地青年在其父亲的农场上探寻一个能够吸引游客的大洞穴时,不幸陷入困境。
在那个大洞穴中,柯林斯被一块巨石卡住了左脚,动弹不得。
人们想尽办法施以援手,还是未能把柯林斯从困境中解救出来。
19天后,饱受折磨的柯林斯惨死在洞穴中。
在此期间,美国报界对此事进行了大量报道。
当时正在《路易斯维尔信使日报》担任记者的米勒曾冒着生命危险5次进入洞穴,试图帮助柯林斯脱险。
以下摘编的便是米勒系列报道中的一部分,它写于柯林斯被困的第5天,并获得1926年“普利策新闻奖”。
弗洛伊德·柯林斯正在经受着几乎难以描述的折磨,但他对被活着救出去仍然满怀着希望,今晚6点20分我最后一次看他时他这样对我说。
在亲自进到里面之后,我才明白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危急关头,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不能迅速行动起来,但我琢磨出了其中的原因。
我曲着双膝进入洞口,通道的直径大约为5英尺。
走完80英尺远的陡坡后不久,前面就是相当平坦的地面。
从这里开始,我不得不像蛇一样蠕动。
地面上每寸地方都是水,没爬几尺远,周身就湿透了。
每时每刻我都感到愈来愈凉,似乎要这样无休止地爬下去,但是,爬了大约90英尺后,我到达一个非常小的隔间,比隧道剩余的空间稍微大一点点。
片刻的喘息之后,我再度开始爬向那个被困者。
脏水溅在我的脸上,周身麻木,但我不能停下来。
最后,我下滑到一个8英尺远的陡坡上。
少顷,我看见柯林斯,于是喊他,他咕哝着应了一声。
手电光照到了一张脸,那张脸上分明写着长时间的痛苦,因为自从周五上午10点钟陷入这里后,在每一个清醒的时刻,柯林斯都处于极度痛苦之中。
他的嘴唇发紫,脸泛白。
我意识到,要使他能活下去,必须采取某种行动。
在我看清他的脸之前,无论如何,我不得不将盖在他脸上的一块油布掀开。
“放回去,”他说,“放回去——水!”这时,我才注意到,水一滴滴地从上面滴下来,每一滴都打在柯林斯的脸上。
最初的几小时他不曾介意,但持续不断地滴水几乎使他要疯狂起来。
这天的早些时候,他的兄弟将这块油布带给他。
这使我想到了旧时的水牢,我战栗了。
在这趟行程的尽头,我立刻明白了为什么工匠们曾经钻洞穿道到我已到达的地方,但仍然够不着的原因。
像他们曾经经历的那样,我精疲力竭,从头到脚感到麻木,寒气刺骨,空气污浊。
在短暂的这段时间,我逐渐体会到柯林斯经受的痛苦是什么滋味,但我还是不能彻底地理解。
我确信我将出得去,但柯林斯除了希望之外别无他法。
我没有肉体上的痛苦,而柯林斯的一只脚夹在一块6吨重的岩石的天然裂缝里,无时无刻不经受着痛苦。
我试图爬过柯林斯的身体到岩石那儿,但他的身体几乎占据了所有的空间。
我挤进去设法帮他,直到他恳求我下来。
“疼——太疼了!”他说。
柯林斯躺着,向左侧斜着,以至于他的左脸颊触到了地面。
两只胳膊牢牢地卡在他身旁的石头缝隙里,仿佛真的被套上了——自然界的贴身衣。
我跟在路易斯维尔消防署的罗伯特〃伯顿上尉的后边,柯林斯的弟弟霍默〃柯林斯以及盖伊〃特纳跟在我后面。
霍默〃柯林斯带来了全套衣帽,我们终于给他兄长穿上了。
被困者尽可能地挪转,以最大限度地配合我们,最后,我们在柯林斯身上系根绳子准备拖他离开。
我们尽力拉,看上去好像前进了许多,实际上只将他挪动了5英寸远。
也许我们做过这种事,但我几乎回想不起它。
我们中的所有人都处于崩溃的边缘。
片刻之后,我们的力气使完了,再不能做了。
我们看见,柯林斯的弟弟带给他的垫子和盖的东西还在原来的地方,他正在休息(我们尽可能地让他觉得舒服)。
随后,我们在他脑袋附近放了一盏装满了油的灯。
我们道了再见,最后一个人开始后退。
不久我发现出去的路比进来时更糟糕。
开始一段时间我简直向后爬不了,但爬过一阵后,我也能爬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