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汾一曲言采其藚美如玉殊异乎公族-汾沮洳国风诗经
- 格式:ppt
- 大小:339.00 KB
- 文档页数:9
《国ɡuó 风fēnɡ ·魏wèi 风fēnɡ 》葛ɡě 屦jù纠jiū 纠jiū 葛ɡě 屦jù ,可ké 以yǐ 履lǚ 霜shuānɡ ?掺chān 掺chān 女nǚ 手shǒu ,可ké 以yǐ 缝fén ɡ 裳chán ɡ ?要yào 之zhī 襋jí 之zhī ,好hǎo 人rén 服fú 之zhī 。
好hǎo 人rén 提tí 提tí ,宛wǎn 然rán 左zuǒ 辟pì ,佩pèi 其qí 象xiàn ɡ 揥tì 。
维wéi 是shì 褊biǎn 心xīn ,是shì 以yǐ 为wéi 刺cì。
译文:脚上这一双夏天的破凉鞋,怎么能走在满地的寒霜上?可怜我这双纤细瘦弱的手,又怎么能替别人缝制衣裳?做完后还要提着衣带衣领,恭候那女主人来试穿新装。
女主人试穿后觉得很舒服,却左转身对我一点也不理。
又自顾在头上戴象牙簪子。
正因为这女人心肠窄又坏,所以我要作诗把她狠狠刺。
汾fén 沮jǔ 洳rù彼bǐ 汾fén 沮jǔ 洳rù ,言yán 采cǎi 其qí 莫mò 。
彼bǐ 其qí 之zh ī 子zǐ ,美měi 无wú 度dù 。
美měi 无wú 度dù ,殊shū 异yì 乎hū 公ɡōnɡ 路lù 。
彼bǐ 汾fén 一yì 方fānɡ ,言yán 采cǎi 其qí 桑sānɡ 。
彼bǐ 其qí 之zhī 子zǐ ,美měi 如rú 英yīnɡ。
诗经诗歌赏析5篇精编推荐《诗经》常常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可以借此强化感情的抒发,所以在《国风》和《小雅》的民歌中使用最普遍,《颂》和《大雅》,以及《小雅》的政治诗中几乎没有。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经诗歌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诗经——《猗嗟》1猗嗟昌兮,颀而长兮。
抑若扬兮,美目扬兮。
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
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
舞则选兮,射则贯兮。
四矢反兮,以御乱。
注释:猗嗟:吁嗟,叹词昌:形容身体健壮。
抑:懿的借字,美的意思。
扬:即:“阳”字,此指额头。
巧趋:轻巧地疾走跄:趋步摇曳生姿名:通作“明”,此形容面目明亮有神。
仪:射箭的仪式,古人射击队箭有一套规定,地位、身份不同,仪式就有不同内容。
侯:射侯。
古代贵族举行射仪,放置一个木架,架上加一个方形兽皮,就叫侯。
再在侯上加一块小的圆形白布,就叫“正”或者叫“的”。
展:诚然甥:古女子亦称夫为甥,四矢反:四箭都从一洞穿过赏析:《猗嗟》赞美射手英俊神武,射艺高超,足以御乱卫国。
诗重物形象的描写,从外貌、动作、行为,由外到内,层层深入,刻划出一个足以抗击乱世的的射手的英雄形象。
诗经·魏风——《葛屦》2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
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注释:《魏风》是魏国地区的诗歌,共七篇,魏国具体分封的时间不详,相传是周初分封的同姓。
公元前661年为晋献公所灭,故城在今山西省芮城县东北。
魏国其地狭隘,生活贫困,风俗节俭。
诗风“大而婉,险(俭)而易。
”屦:音具,鞋纠纠:形容破烂不堪掺掺:音三,同纤纤要:音妖,钮襻襋:音机,衣领提提:安祥文雅。
左辟:左避揥:音替,发篦褊心:偏心。
刺:讽刺赏析:《葛屦》讽刺心胸狭隘,缺少宽容待人之度。
诗写缝制新衣,请人试穿而遭拒绝这一细节场面,画龙点睛似地划了“好人”傲慢无礼,而以“可以缝裳”,所以帽“葛屦”可以履霜的缝裳女对比,判然反映二人不同的一位。
诗经《国风·魏风·汾沮洳》原文译文赏析《国风·魏风·汾沮洳》先秦:佚名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彼其之子,美无度。
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
彼其之子,美如英。
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
彼其之子,美如玉。
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译文】在那汾河湾里低湿的地方,有个小伙子采水面野菜忙。
你看那个勤劳的小伙子啊,长得是那样英俊无法衡量。
他长得那样英俊无法衡量,和王公家的官儿太不一样!在那滔滔汾河水的另一方,有个小伙子采撷桑叶正忙。
你看那个勤劳的小伙子啊,长得那样英俊如鲜花怒放。
他是那样英俊如鲜花怒放,和王公家的官儿太不一样!在那滔滔汾河拐弯的地方,有个小伙子采撷泽泻正忙。
你看那个勤劳的小伙子啊,品行如美玉一般纯洁高尚。
他品行如美玉般纯洁高尚,和王公家的官儿太不一样!【赏析】《魏风·汾沮洳》全诗共为三章,各以“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汾一曲,言采其藚”起兴。
这“沮洳”、“一方”、“一曲”词语的变换,不仅显示这位民间女子劳动内容的不同,还表示空间和时间的变换。
也就是说,不论这位痴情女子干什么活儿,也不论是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
她总是思念着自己的意中人,足见其一往钟情的程度了。
把这位女子思慕情人的痴情之状描摹得栩栩如生。
接着又用“彼其之子,美无度”、“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来赞美男子的仪容。
“美无度”是“美极了”,“美得无法形容”之谓。
“美如英”,是说男子美得像怒放的鲜花;“美如玉”,是说男子容光焕发,有美玉般的光彩。
这些是关于男子美貌的描写。
诗的最后。
以“美无度,殊异乎公路”、“美如英,殊异乎公行”、“美如玉,殊异乎公族”作结。
也就是说,这位女子的意中人,不仅只长相漂亮,而他的身份地位,连那些“公路”、“公行”、“公族”等达官贵人,也望尘莫及的。
此诗女主人公不只是对勤劳男子良好形象的赞叹不已,更重要的在于他美得“殊异”乎公路、公行、公族。
诗经•国风•魏风汾沮洳[jù rù]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彼其之子,美无度。
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
彼其之子,美如英。
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
彼其之子,美如玉。
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翻译:在那汾河低湿地,采来酸迷装筐里。
我瞧那个采菜人,潇洒漂亮没法比。
潇洒漂亮没法比,他跟公路很不一。
在那汾河另一方,采来桑叶装进筐。
我瞧那个采桑人,漂亮更比花儿强。
漂亮更比花儿强,他跟公行不一样。
在那汾河水湾边,采来泽泻多新鲜。
我瞧那个采菜人,美如琼玉光艳艳。
美如琼玉光艳艳,他跟公族不一般。
解释:1、汾(焚fén):汾水。
在今山西省,西南流入黄河。
沮洳[jùrù]:有腐烂植物埋在地下而形成的泥沼,此处指低湿之地。
2、言,动词词头,无实意。
例如,言归于好。
驾言出游,驾车出去游玩。
莫(木mù):野菜名,其味酸。
《正义》引陆玑疏:“莫……五方通谓之酸迷,冀州人谓之干绛,河汾之间谓之莫。
”3、比其,读biqi(二声),也有读biji(去声)的,我倾向于前者。
代词,他,那个等。
之子:《集疏》:“之子,指采菜之贤者。
”4、殊异:《传疏》:“殊亦异也,乎犹于也。
”5、公路:掌管王公车驾的官吏。
6、英:花。
此处意为“英华”,指神采之美。
7、公行:掌管王公军队的官吏。
8、曲:河湾。
9、藚(续xù):泽泻草,亦名水沓菜。
10、公族:掌管王公宗族事务的官吏。
赏析:《汾沮洳》以农家女子口吻赞美一位在汾水河采摘羊蹄菜的男子,美如花、如玉,又以公室贵族官员作对比和陪衬,表现了一种不寻常的眼光和价值观念。
这首诗在篇章结构上,是《诗经》中常见的叠句重章、反覆吟咏的艺术形式。
三章字句变化无多,而诗意却层层递进。
“美无度”是对所思男子之美的概括描写;“美如英”是对所思男子的仪表之赞美;“美如玉”是对所思男子人品的赞美。
而又以“公路”、“公行”、“公族”加以具体映衬,这就更加凸现了“彼其之子”的美的形象。
《诗经》国风·魏风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
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彼其之子,美无度。
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
彼其之子,美如英。
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
彼其之子,美如玉。
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园有桃,其实之肴。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
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园有棘,其实之食。
心之忧矣,聊以行国。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
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上慎旃哉,犹来!无止!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
上慎旃哉,犹来!无弃!陟彼冈兮,瞻望兄兮。
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
上慎旃哉,犹来!无死!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
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
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汾沮洳【原文】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彼其之子,美无度。
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
彼其之子,美如英。
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
彼其之子,美如玉。
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注释】(1)汾〔fén〕:魏国水名,在今山西中部。
(2)沮洳〔jù rù〕:低湿之地。
(3)言:句首语气词,无实义。
(4)莫:一种野菜,赤节,叶厚而长,植物纤维可用以缫丝。
(5)无度:无比。
(6)公路:古官名,掌管诸侯的路车。
(7)一方:一边,多指远处。
(8)公行〔háng〕:古官名,掌管诸侯兵车的行列。
(9)一曲〔qū〕:水流弯曲处。
(10)藚〔xù〕:又名泽泻,多年生沼生草本,可入药,亦可作蔬菜。
(10)公族:古官名,掌管诸侯的属车。
【译文】在那汾河低湿地,采来酸迷装筐里。
我瞧那个采菜人,潇洒漂亮没法比。
潇洒漂亮没法比,他跟公路很不一。
在那汾河另一方,采来桑叶装进筐。
我瞧那个采桑人,漂亮更比花儿强。
漂亮更比花儿强,他跟公行不一样。
在那汾河水湾边,采来泽泻多新鲜。
我瞧那个采菜人,美如琼玉光艳艳。
美如琼玉光艳艳,他跟公族不一般。
【解读】此诗主题,《毛诗序》云:“《汾沮洳》,刺俭也。
其君子俭以能勤,刺不得礼也。
”《韩诗外传》则以为是美隐居之贤者,云“虽在下位,民愿戴之,虽欲无尊得乎哉?”前者是说因君子勤俭,亲自采莫、采桑,有失体统,故作此诗以刺之。
后者是说,汾水沮洳之间,贤者隐居其内,采莫、采桑、采藚以自给,然其才德,实在超乎“公路”、“公行”、“公族”之上。
毛、韩二家之外,还有何楷《诗经世本古义》的“晋人刺其大夫”说、姚际恒《诗经通论》的“诗人赞其公族大夫之诗”说、傅恒等《诗义折中》的“剌遗贤”说、郝懿行《诗问》的“美勤俭”说等。
这些说法在我看来都是不符合文本语义的。
闻一多先生在《风诗类钞》中首先提出“这是女子思慕男子的诗”,其说可从。
《汾沮洳》共为三章,各以“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汾一曲,言采其藚”起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