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崛起的因素浅析
- 格式:pdf
- 大小:151.30 KB
- 文档页数:4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原因浅析历经战争洗劫后的日本经济处于瘫痪状态.1946年,它的工业生产只相当于战前的28%。
1950年,日本的经济基本达到战前水平,但远远落后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这一年它的国民生产总值仅有109亿美元,只是美国的3.8%、英国的2.9%、法国的38%。
但是日本很快赶了上来,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973年上升到4170亿美元,其发展速度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最快的,在1966年超过法国,1967年超过英国,1968年超过原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何以在短短的18年内如此迅速地发展呢?1945年10月,战后一年,日本首相币原下达了实行五大制度的改革指令,拉开了日本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改革的序幕。
包括否定天皇制度、修订新宪法,农地改革,解散军阀和对军国主义分子进行整肃。
这些政策不同程度上打击了日本原有的垄断资本和军国主义势力。
但这些改革,对于战后经济呈瘫痪状态、极度缺乏资本与物资的日本来说并不多大改善,日本的经济在1945年到1949年之间仍是“蜗牛爬行式”恢复。
到了1949年,日本在美国的帮助下得以抑制通货膨胀,却又出现了货物大量的积压,工厂相继倒闭、事业增加、银根紧缩,出现“稳定恐慌”。
至1950年初,日本经济阴云密布。
正逢此时,美国对朝发动了侵略战争。
这场战争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给日本经济带来了第一次“军需繁荣”(第二次是指60年代的越南战争),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出口贸易的增长;工农业生产指数大幅回升;企业利润大幅度增加,反过来又促进了垄断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这以系列良性循环,使得日本经济走出死胡同。
1951年,签订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公开宣布了美国对日本的公开占领结束,开始了美国对日本半占领状态的“旧金山体制”时期。
这项条约使得日本摆脱了战时沉重的军费负担。
得以把资源、劳动力技术开发与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于和平发展经济。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在文化、民族心理以及社会风俗上有较强的相似性。
对我们而言,日本自近代以来的崛起和进入现代以来的复兴也能给中国今后的发展带来一些启示与影响。
(一)初次崛起——日本近代化开端一、外部因素日本近代化初期西方列强都在加强对远东地区,尤其是中国的掠夺,西方列强采取的是通过向外扩张来促动经济发展及国力的增强。
他们在亚洲毕竟不是轻车熟路,所以需要一个导航者,一个马前卒。
此时的日本就自告奋勇的当上了西方列强侵略亚洲的马前卒,开始了对向亚洲其他国家的对外扩张。
虽说西方列强都各自有各自的利益取向,但总体来说,日本对外扩张的相关政策符合欧美列强在远东地区扩张的需要,得到列强的支持。
此时西方列强激烈争夺着远东地区,无暇顾及日本,给日本向外扩张造成了可趁之机。
二、内部因素1、地理环境造就品格地理环境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依托的自然条件,对国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对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特有的作用,因为它是一个火山众多的国家,对日本最有危害的自然灾害就是火山和地震。
它不仅使日本民族具有东方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牢固的劳动观念,而且也锻炼了他们在各种困难之后重建家园的巨大能力。
日本海岸线蜿延曲折,西北部沿日本海一侧,悬崖多,良港少,而东北部临太平洋的一侧,特别是本州东南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这为日本的海上运输、国际交流、经济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民族精神带来的强大凝聚力日本民族的凝聚力与他们的天皇制有着莫大的关系。
对于当时大多数日本民众来说,天皇就如同宗教,是日本传统之魂。
当时的明治政权也是充分利用这点,从而学习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并用德意志的法律精神组成日本帝国宪法,奠定日本近代天皇的法律基础。
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方面,多数是物质层面而非思想层面的,日本依然保持了大和民族传统的精神。
这种忠君爱国的精神超越了利益诉求的层面,上升到光荣与忠诚的高度,是大和民族民族性的体现,增强了日本民族的凝聚力。
考点:20世纪50—70年代初年代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表现1.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20 世纪50 年代,美国出于对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扶持日本。
当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2.表现:1955 年,经济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20 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经济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在钢铁、汽车、船舶、电器等领域均名列世界前列。
例题11951-1973年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0%。
日本经济快速发展,除自身因素爱,还得益于A.美国的大力扶持B.亚太经合组织的促进C.欧盟提供的广阔的市场D.经济一体化的推动答案:解析:()例题2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是:A.日本B.欧盟C.英国D.法国答案:解析:1. 在1950年6月日本的丰田卡车产量总共只有300辆,几乎到了关门歇业的边缘。
而朝鲜战争的头一个月,他们就接到了超过5000辆的军事订单,这直接使丰田公司起死回生。
这份订单最有可能来自于A.美国B.中国C.朝鲜D.英国1956年日本政府在《经济白皮书》中宣称:“今后的增长将由现代化来支撑。
”为此日本大量引进美国和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生产技术,扩大投资,扩建新企业,采用最新技术设备,迅速形成电机、电子、汽车、石油化工、合成纤维和合成树脂六大新兴工业部门,从而为日本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打下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由此可知,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重视发展教育。
B.政府大力扶植私人企业C.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D.美国的经济援助◆(2015·四川雅安)16. 日本政府实行“教育先行”战略,教育经费1950年为1599亿日元,1972年增至40244亿日元,占当年政府预算的20%。
日本崛起的原因范文首先,日本崛起的政治原因主要是源于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明治时期维新者推翻幕府政权,恢复天皇制度的一系列措施,其目的是通过学习西方国家的政治、法律和军事等制度,使日本实现现代化。
这一系列的措施为日本政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使国家迅速崛起。
其次,经济因素也是日本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如推行市场经济、实行改税、建设铁路和修建现代化港口等,这些政策促进了农业、工业和贸易的发展。
日本政府还通过鼓励外国投资、引进外国技术和知识等方式,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此外,日本还通过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开放市场和促进出口,取得了经济的迅速增长。
社会因素也是日本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旧式的家族、等级和封建制度逐渐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
这种现代化进程使社会变得更加开放和多元化,为个人成就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同时,教育也成为了明治政府的重要任务,普及了教育,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日本的崛起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
最后,文化因素也对日本的崛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积极引进西方的文化和知识,通过翻译、学习和模仿,快速地吸收和消化这些外来文化。
同时,日本也注重本土文化的振兴和传承,通过整合和发展传统文化元素,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日本文化。
这种既保有传统特色又吸收外来文化的文化融合,为日本的文化输出和软实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总而言之,日本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政治上的明治维新、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开放政策、社会上的现代化和教育、文化上的吸收和创新等,都对日本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促进,使得日本成为一个现代化、富强的国家。
日本能够在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神游古今我们都知道日本在二战时期对我国造成的伤害,是难以形容的。
作为一名国人,始终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但更要找出历史的终结点,中国当时为什么会受到日本的入侵?无非就是自己太虚弱。
为此日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比如两颗原子弹和战后的一片废墟,这绝对是咎由自取。
然而日本为什么能够在战后迅速崛起呢?第一个原因,就是日本自身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一个小国,岛国。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一样是一个落后挨打的国家。
看看古代的日本,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吗?而且日本的国土又处在地震带上,动不动就是地震和海啸,所以日本人很崇拜死亡之美。
因为在古代的日本,来一次大地震或狂风,就让日本彻底玩完了。
加上岛国意识的局限性,所以日本人只有在相互协作之下,才能够在这种物资贫乏,多灾多难的地区生存下来。
他们团结性很强。
虽然在战后日本国内一塌糊涂,日本公民连吃饱饭的能力都没有,怎么发展国家呢?但他们有的是日本人特有的倔强和执着。
加上战前的日本已经是一个工业强国了,后来虽然战败了,但是人才没有流失多少,机器还在,人还在,这就是最大的基础了。
加上日本人那种“死脑筋”,刷一个马桶都刷得锃光瓦亮,这种一丝不苟的做事风格,为日本后来精密仪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质量基础。
再加上日本人很重视科学和教育,他们再苦再难也没有苦孩子。
看看日本的钱币上印的什么?印的是科学家和思想家。
他们对科学和教育的尊重,达到了一种变态的程度,这种情况下,能不发展吗?还有就是日本方向制定的正确。
他们把发展汽车作为首要任务,只能说他们赌准了。
随着战后各国强烈的恢复欲,日本看准了这一国际变化,大力发展出口产品。
尽管日本本身资源很少,却利用了自身的工业优势和质量保障,在国际上换来了大量的资源和美金。
对于这些勒着裤腰带赚来的钱,日本人并没有大吃二喝过上土豪的日子,而是把它快速地在投资,不断优化和重组国内的大企业,更进一步在国际上瓜分海外市场。
这一点上,和日本侵略海外时一样,都是贪婪无比的。
对于日本,或许很多热血的中国青年都会想起中国被其欺压凌辱的那段不堪回首历史,为何 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民勤劳智慧的中国会被一个只有弹丸之地、曾经蒙昧落后的日本欺压半个世纪之久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在看了《大国崛起》之后,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首先日本的崛起,得益于日本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创新。
日本从建国以来就是一个善 于学习的民族,从我们中国的唐朝开始,日本就开始到中国来学习儒学,医学,佛学,茶道等等, 吸收了中国的大量文化成果,从而走上了以中国为师,仿效中国发展的道路。
然后在中国的鸦片战 争失败和日本被美国的黑船打开国门以后, 日本就意识到闭关锁国只能导致国家日益衰落, 只有敞 开国门,才能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走上强国之路。
在 1853年,当时美国海军将军 佩理 强迫日本开港通商,他对前来交涉的日本使者说,你们最好不要抵抗,因为一旦开战,结局只有一 个,那就是美国必胜。
尽管当时日本国内对选择开国还是开战有过争论, 但最后还是做了很实际的 考虑,日本人几乎是以欢迎的态度接受了佩理的要求 。
敞开国门,使日本能够和当时西方先进的国 家有了充分的接触和交流,也使日本深切懂得只有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才能救国的道理, 于是就派 遣了一批有志青年到欧洲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 继而爆发了标志着日本崛起的 明治维新 运动。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划时代的资阶改革运动, 它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 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而今,日本已然一个世界强国,但它的学习和创新的 精神却从未停止过,它的国民支柱企业 三菱公司,丰田公司,松下公司等,都是从美国等西方国家 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然后再不断地尝试和创新,至今都成为饮誉世界的跨国公司。
在企业管理理 念方面,日本人不是第一个创立自己的,他们是在 6SIGMA 管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企业的优劣,发展了 段到统计质量控制阶段(SQC ),然后发展到现在的全面质量控制阶段(TQC ),现在已经成为世 界范围内企业的管理的必用法则。
(二)日本
1、崛起
(1)第一次崛起原因:①明治维新使之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②善于学习西方先进文化。
③重视教育和科技,充分利用两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④一战中大获其利。
⑤在国家的扶植下,日本垄断组织建立并迅速发展。
⑥建立法西斯专政,疯狂扩张,势力急剧膨胀。
(2)第二次崛起: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努力想成为政治大国。
原因:
①战后进行改革,清除了封建残余.。
②充分利用美国的援助;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③重视教育和科技,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④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⑤利用朝鲜战争美国的订货,经济迅速发展。
2、一度衰落
原因:①二战中损失惨重。
②二战后成为战败国。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1] 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
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但是也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2] 道路,给亚洲邻国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众所周知,二战期间日本在经济上受到重创。
可是为什么二战后日本可以迅速崛起呢?以下就是店铺整理的二战之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希望对你有用。
二战后日本崛起的原因(一)从外部环境方面来看。
一、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经济上、政治上的援助。
由于战败,不能再对侵略国进行各种资源的掠夺了,战后日本的对外贸易几乎完全中断。
这样,战前和战时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资都失去了供应。
这时,为了援助日本的经济,美国提供了大量的援助性进口物资。
在日本整个进口总额中,1945年9月至1946年占63.2%,1947年占77.2%,1948年占了67.4%,1949年占了58.4%,1950年则为36.9%。
这些物资主要包括小麦、食物、化肥、棉花等,对当时处于绝境的日本经济渡过难关,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另外,美国对日本的态度,因其全球化战略的需要不断转变。
刚开始,美国对日占领政策为打击日本,使其军国主义永远不能抬头。
但是,后来的朝鲜战争、北约与华约的两极对峙以及越南战争等,日本都成了美国国际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棋,所以,其对日的政策,也就变为了扶持和利用日本,在经济上、政治上、科技上、军事上等重要方面,都给予了非常重要的支持。
这对于日本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朝鲜战争对日本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
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对于朝鲜和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场沉重的灾难,但是对于日本来说,却因其有利的地理、政治因素,借些大发战争财。
由于朝鲜战争,离战场最近的日本不仅成了美军大量军用物资的生产工基地和供应基地,而且还成了为美军提供各种服务的基地。
为了战争的需要,美国出钱直接向日本订购大量的物资和劳务服务。
据统计,从1950年到1953年战争和停止,美国对日本的特需订货一共为23.9亿美元,占日本总出口额的50.6%;其中1951年占总出口额的43.7%、1952年则为66.1%、1953年为63.5%。
三、和平而稳定的国际环境。
日本二战后崛起的原因是什么二战期间日本在经济上受到重创。
可是不久后就迅速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那么,日本二战后崛起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告诉大家吧!日本二战后崛起的原因是什么?一是日本有良好的教育。
日本非常重视教育,到今天也是如此,有这么几个事例可见日本对教育的重视,一是日本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占gdp的11%,我想很多国家达不到吧;二是所有的教师都是公务员,在我们国家教师的地位可没有这么高;三是对教育的基础投资非常到位,在日本,很多学校修筑的非常好,很多时候是发生灾害的避难所;四是绝对的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全面免费,甚至专门为穷人的孩子提供学前教育。
一个如此重视教育的国家,必定有大量可用之才,有大量人才则必定兴起。
战争最残酷的阶段,日本国内的男人已经很少,甚至十四五岁的孩子也要去参加战争,可是这些孩子只是念文科专业的,甚至文科的老师也要到前线战争,但是日本却雪藏了几万名理科学生,就是为战后日本可以在工业发展上有自己的人才。
二是日本的民主改革。
日本在二战以前虽然进行了明治维新,但是是很不彻底的资本主义,保留很多的封建传统,所以在二战以前的日本基本上还是专制国家,真正的民主制度并没有建立。
在战争后,美国介入日本,可以说在日本拥有绝对的权威,由美国来改造日本,美国当然建立一种和他的制度相仿的国家体制,所以日本的民主制度确立起来。
实际上,市场和计划仅仅是经济手段,和国家制度无关。
资本主义实际上是民主制度,并不是说资本主义就是市场经济,只不过是大多数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罢了。
所以,我的观点,资本主义就是民主国家。
至于是实行市场经济还是实行计划经济,那是国家体制的选择。
在民主国家,老百姓拥有更多的发言权,也就是说每个人是平等的,大家都是平等的所以就很可以相互制约,而这种制约又可以减少社会的腐败和浪费,促进国家的健康发展。
所以,日本经济的崛起,不能不说是体制的因素。
三是仍然有比较完备的工业基础。
大国崛起日本崛起的原因是什么二战后的50年,日本由一个战败国,资源贫乏的岛国,迅速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不能不令人惊讶和深思。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大国崛起日本崛起的原因,希望对您有用。
大国崛起日本崛起的原因一、美国实施全方位的扶植的政策,是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之一。
1、对日政策的全面调整:根据“杜鲁门主义”的战略,美国原想通过扶助蒋介石并使之统治中国,再以它为据点进行反共的战略。
由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国革命的胜利,使美国远东的战略而破产。
于是,日本在美国的亚洲战略中变得重要起来,即美国打逄使日本替代原来拟想中的蒋介石政权,而成为其亚洲的反共据点,为了实施这一新战略,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苏联和中国,美国重新调整了对日政策,放宽了对日本的惩罚,即从削弱日本,转为扶植日本。
建设“远东工厂”就是最好例证。
为了遏制苏联和中国革命的胜利,1948年1月美国提出了一个占领日本的新方针——“建设自主国家”,这个所谓的“自主国家”,实际上只不过是美国在亚洲的“远东工厂”的代名词。
为了建设“远东工厂”,美国积极制定使日本早日自主的方案,主张解除对多数军需工厂的指定赔偿,为了实现日本的复兴,美国力主缓和战争赔偿,允许日本保留赖以恢复生产特别是军工生产的资设备基础。
建设“远东工厂”的重要一步就是使日本尽快摆脱战后的通货膨胀和粮食危机,美国于1948年12月,提出了“稳定经济九原则”,1949年2月还派底特银行董事长道奇到日本担任占领军当局的最高财政顾问,对日本经济进行整顿,制定了“道奇计划”把“稳定经济的九原则”加以具体化。
道奇的紧缩财政措施实行后,通货膨胀被抑制住了,日本经济也稳定下来。
开始向自由经济过渡。
2、侵朝战争的“特需”订货战后美国为了争做世界霸主,1950年6月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
这场战争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日本立时成了美烟的后方军需物资供应基地和武器、军械的修理厂。
日本由此得到了大量的“特需”收入,高达36忆美元。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分析摘要二战后,日本经济在短短的几十年就复苏,并很快超过了战前水平。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日本结合本国优越的历史文化,并利用有利的国境正文二战后,日本经济逐步从废墟走向复兴。
1948年时,日本的工业生产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出口贸易占 1.6%,黄金外汇储备量占2.2%,而在1970年时已经分别上升至9.5%,6.9%和5.2%,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强国。
而到1985年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究其原因,主要分为国际外部条件和日本政府内部政策调整俩大方面的因素。
1.国际外部条件1.11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突飞猛进主要原因就是爆发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纵观历史,每一次科技进步的高潮都能是经济出现一次较高的飞跃。
而战后的日本也正是搭上了这趟“顺风车”,很好的把科学技术于生产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真正的第一生产力。
1.12 利用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平与发展在战后各国将竞争的重点转向经济和科技理所当然的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
科学技术已经取代战争成为最好的获利方式,因此在这一段时间,各国都在积极调整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日本作为战败国,更是全心全意的谋求本国经济发展。
1.13资本主义经济相互依存程度及协调的加强1.131美国的支持美国在战后对日的支持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是美国在日驻军为日本节省了大量的军费,将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和平建设中。
第二,美国为了冷战的需要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索赔。
第三,在大量的美国私企也涌入日本的同时,美国政府也向日本提供大量的贷款和援助。
总之,美国的大力扶持为日本经济发展提供了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
1.132七国首脑会议所产生的影响所谓的齐国首脑会议就是成员国各国政府首脑出面,定期对其相互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协调,从而处理和解决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矛盾的激化,保证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正常运行。
日本崛起的文化因素日本的崛起可以追溯到古代时期的文化因素,这些因素塑造了日本独特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
本文将讨论日本崛起的文化因素,并以1200字以上的篇幅进行阐述。
首先,日本的崛起与其独特的宗教和哲学传统密切相关。
日本的宗教传统包括神道教、佛教和儒教等。
神道教是日本最古老的宗教,强调尊崇自然和祖先的精神。
佛教的传入使得日本人对生死轮回和慈悲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而儒教则强调孝道和人际关系,塑造了日本社会的家族价值观和道德道德规范。
这些宗教教义深深影响着日本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并为日本建立了稳定的社会秩序和伦理价值观。
其次,日本的地理环境也对其文化崛起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为一个岛国,日本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因此演化出了独特的文化。
这种限制性环境迫使日本人民形成了团结互助的观念,鼓励他们共同合作来克服困难。
此外,日本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包括水稻种植和渔业等。
这种农耕文化强调团队合作,注重细致和耐心,并培养了日本人民的专注力和工匠精神,帮助他们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取得突破。
文化艺术也是日本崛起的重要因素。
日本文化以其美学和独特的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
例如,日本的传统绘画和陶瓷艺术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日本绘画以其简洁、含蓄的风格而著称,强调用极简的元素和空间来表达情感。
陶瓷艺术则以其精湛的技巧和独特的装饰风格而受到赞誉。
这些艺术形式代表了日本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精致工艺的热爱,也展示了他们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品质的追求。
另外,日本的教育体系也为其文化崛起做出了贡献。
日本一直以来都注重教育的重要性,把培养人才作为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
日本的教育体制强调纪律和自律,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
此外,教育体系还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并培养了日本人独到的组织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这些教育价值观为日本的经济和科技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得日本人才储备充足,成为全球经济竞争中的重要力量。
最后,日本的社会结构也为其文化崛起做出重要贡献。
大国崛起日本崛起的原因_日本的地理环境怎样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在不少技术领域赶上或超过了美国,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但是为什么一个效果会迅速崛起呢?下面店铺给大家分析日本崛起的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大国崛起日本崛起的原因日本第一次崛起1.日本明治维新成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根本原因);2.逐步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民族危机;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日本获得了大量赔款。
国力大增。
日本第二次崛起,即二战后1.日本战后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首要原因);2.美国开始扶植日本;3.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4.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5.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6.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爆发,美军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明治维新后日本崛起的原因一、日本是岛国,资源匮乏,而中国就在旁边,中国好像是要稍早一点,在被鸦片战争打开国门,被迫开埠通商和赔款割地,中国这块肥肉貌似更加吸引西方列强。
二、日本被入侵后积极变革,而变革的成功我觉得还要得益于他的幕府制度。
幕府将军德川家希望继续幕府制度和而明治天皇当然也希望恢复800多年前幕府制度后失去的权利,还有日本分为支持佐幕和倒幕的各派系、各蕃,使得维新不像中国这样,只支持到没有决定性权利的皇帝、亲王,变革成功几率大增!三、维新后短短几年,在甲午海战中以弱胜强,迫使中国赔款好像是两亿多万两白银,借着这笔钱大力发展国力,又在十年后打败沙俄,从此发展一帆风顺,直至太平洋战败,被美国驻军!日本崛起的三个启示日本崛起的启示之一: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技术立国”。
战后初期的日本几乎进入“石器时代”,民生凋敝,物资极度匮乏。
但在二十年后,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人力资本的积累,靠的就是“技术立国”这四个字。
日本政府注意到,要使国家经济迅速恢复,跻身强国之列,必须集中全国的资源优先发展重工业。
20世纪60年代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日本在近现代快速崛起,成为世界的经济强国之一。
那么20世纪60年代日本为什么会迅速崛起?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20世纪60年代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20世纪60年代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首先,日本经济崛起的一个最根本原因是调整生产关系,变革落后封建因素之束缚,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
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改革是日本经济兴旺发达的基础和前提。
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铲除封建残余势力,这无疑将会为本国经济发展打造一片蔚蓝的天空,打通迅速前进的道路,正是有效的措施才使生产力越提高,经济跃居大国之首。
这是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根源。
其次,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对军国主义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明治维新后,日本军国主义在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使得军国主义浓厚,正是这股势力的膨胀,最终酿成了亚洲文明遭到践踏。
日本人民痛定思痛,大肆消除法西斯主义,虽然难动摇其根,残余犹在,但民主势力已占上风,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军国主义的抬头。
第三,日本重视科技教育事业,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日本本身是一个资源短缺,农业不发达,领土狭小的岛国。
根据本国国情,日本政府把目光转向了科技教育,依靠科技来促进经济的伟大复兴,建立高科技高资本高附加值的新兴企业,通过一系列教育事业,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科技的飞速发展的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使生产率大大提高。
在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只有科技才能兴国,只有科技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日本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也正是这样做的。
第四,明治维新时期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二战后经济的再次崛起奠定了物质基础。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在向帝国主义过程中,日本国家政权还与垄断资本结合在一起,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基础工业和新兴产业的投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日本经济的崛起近几十年来,日本经济一直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引人瞩目。
它从一个战后重建的国家转变成为全球经济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讨论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并探讨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日本经济转型的原因1. 战后重建: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面临着巨大的重建任务。
政府采取了积极的经济政策,通过出口导向的模式迅速恢复了经济。
此外,高效的工业化和改良农业生产也为战后重建奠定了基础。
2. 技术创新:日本在科技产业方面表现出众。
特别是在汽车、电子、机械制造等领域,日本公司通过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来赢得全球市场份额。
丰田、索尼等企业成为了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品牌。
3. 劳动力和教育:日本的高素质劳动力和强大的教育系统也为经济的崛起提供了支撑。
日本人在纪律、专业和技术方面享有盛誉,这使得日本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二、日本经济崛起对全球经济的影响1. 国际贸易:作为一个出口驱动型经济体,日本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通过出口商品和技术,为全球市场提供了高品质产品,同时也为日本本身带来了巨大的贸易顺差。
2. 外国投资:日本成为了吸引外国投资的热门目的地。
外国公司在日本设立工厂和办事处,带动了就业机会的增加,也促进了技术和知识的流动。
3. 全球金融市场: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其金融市场也日益发展壮大。
东京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吸引了全球资本的涌入。
4. 技术创新和研发:日本的技术创新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日本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致力于推动新技术的研发,不断为全球经济注入活力。
三、日本经济崛起面临的挑战1. 人口老龄化:日本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人口老龄化问题。
这给养老保险、医疗、劳动力供应等方面带来了压力,同时也使得经济增长受到影响。
2. 威权主义国家的竞争:中国的崛起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崛起给日本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
日本需要保持竞争力,应对来自其他国家的挑战。
3. 自然资源依赖:日本几乎没有自然资源,对于能源和原材料的大量进口依赖会给经济带来压力,尤其是当全球市场价格波动时。
浅谈近代⽇本迅速崛起的原因 ⼆战后⽇本的经济迅速崛起,从1950年到1990年,国民⽣产总值增长152倍,⼀跃成为世界经济的季军。
战后的⽇本经济奇迹是什么原因呢?下⾯店铺给⼤家分析浅谈近代⽇本迅速崛起的原因,希望能帮到⼤家。
浅谈近代⽇本迅速崛起的原因 ⼀、政治体制改⾰与⽇本经济崛起 众所周知,宪法是⼀个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性质的主要体现。
近代⽇本国家第⼀部宪法,是1889年制定的《⼤⽇本帝国宪法》。
其核⼼是“天皇主权论”。
该宪法规定,“⽇本帝国是由万世⼀系的天皇统治”,“天皇是国家元⾸,纵览统治权”,把天皇的权⼒推到了⾄⾼⽆上的地位。
这有两个好处,其⼀,谁控制了天皇,谁就可以做到“挟天⼦以令诸侯”,军部控制了天皇,把⽇本带到了万劫不复的法西斯深渊当中;其⼆,东窗事发之时,不⽤付任何责任,因为天皇是战时国家的最⾼军事统帅,是国家最⾼领导⼈和最终决策者,同时天皇受到宪法的保护,因此发动第⼆次世界⼤战名义上的罪魁天皇没有判处绞刑,那么为天皇尽忠的⽇本军⼈,更不会认为⾃⼰所作所为有何不妥,因为他们是为天皇⽽战。
战后在美国监督下,⽇本经历了⾮军事化、民主化改⾰。
1946年颁布新宪法——《⽇本国宪法》⾸先对天皇权⼒做了明确规定。
宣布:天皇拥有了和普通⼈⼀样的⼈格,天皇已经不是⼀个神的概念,⽽是作为⼈的形象出现在现代⽇本的社会⽣活中。
同时名义上保留了天皇制,这使⼴⼤国民不⾄于失去长久以来的习惯和精神寄托,使⼈们在经济⽣产中有⾃由民主的精神⼜有精神上的皈依,这⽆疑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同时在宪法序⾔中庄严宣告:“⽇本国民……决⼼消除因政府⾏为再次发⽣战争的惨祸”。
宪法第九条规定:“⽇本国民中⼼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以武⼒威胁或武⼒⾏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段。
” 新宪法改变了⽇本政体,是军国主义的精神⽀柱——天皇由站前⾄⾼⽆上的国家主宰跌落为“⽇本国的象征”,以天皇专权为核⼼的政治体制转变为⽴法、⾏政、司法三权分⽴的议会内阁制。
2004年4月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Apr.2004第24卷第2期Journal of Yunyang Teachers College Vol.24No.2ΞΞΞΞ日本崛起的因素浅析饶咬成(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湖北丹江口442700) [摘 要]日本的崛起,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各种因素共同促进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的偶然。
日本是一个岛国,海岸线曲折,有许多优良港湾,为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也利于适时吸收外来文化。
日本的主要民族是大和民族,“大和魂”的民族精神激励着日本国民发展本国经济。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成了“帝国主义暴发户”,虽在第二次大战中战败,但战后日本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恢复和发展经济。
目前,日本发展成世界上的经济大国。
[关键词]日本;崛起;战争;“大和魂” [中图分类号]F1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72(2004)02—0061—03在当代社会,无论世界,还是亚洲,“日本崛起”问题已经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
特别是对于今天追寻“和平崛起”的中国,日本崛起的经验和教训具有特别意义。
日本,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在19世纪中期,它的发展水平曾与中国几乎相当,但后来它的发展远快于中国,这是为什么?日本的崛起是历史发展长河的必然,但却是在偶然中崛起的。
它有自身发展的优势,也有机遇和历史条件。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日本崛起的原因。
一、地理环境日本,美丽多山,由列岛组成。
它东濒太平洋,北临鄂霍茨克海,西隔黄海、东海与中国相望,是中国的邻邦。
它的国土由九州、四国、本州、北海道四个大岛及约3000个左右的小岛组成,延伸成一个弧形列岛,共长3800公里,面积为377708平方公里。
[1]日本海岸线蜿延曲折,西北部沿日本海一侧,悬崖多,良港少,而东北部临太平洋的一侧,特别是本州东南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这为日本的海上运输、国际交流、经济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日本是个著名的山国。
主要山脉有北湾山脉(自北海道直贯本州)和南湾山脉(自本州横贯四国、九州)。
这两条山脉于本州中部汇合,形成中央山脉,著名的富士山是这里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
富士山是一座圆锥形休眠火山,山顶终年积雪,像一顶白色的帽子,时常飘忽在朦胧的云雾之中,在富士山北麓形成“富士五湖”,映照着皑皑的富士山峰,湖光山色,风景优美,是日本有名的游览胜地。
同时,日本的山地、丘陵大部分地区覆盖着绵延的茂密森林,狭长的山间有许多令人心旷神怡的温泉和气势磅礴的瀑布,奇异的景色吸引了大量游客,是发展旅游业———无烟工业的天然优势。
极其复杂的地形特点,造成了日本特有的气候优点。
日本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
渔业比较发达,捕鱼技术也很丰富、先进。
1972年,日本捕鱼量首次超过1000万公吨,成为世界上捕鱼量最多的国家。
[2]对日本最有危害的自然灾害就是火山和地震。
因为它是一个火山众多的国家,大小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约占1/3,集中了全世界活火山的1/10。
[3]地理环境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依托的自然条件,对国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对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特有的作用,它不仅使日本民族具有东方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牢固的劳动观念,而且也锻炼了他们在各种困难之后重建家园的巨大能力。
二战后,日本的崛起就是一个实例。
ΞΞΞΞΞΞ[作者简介]饶咬成(1963-),男,湖北云梦人,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执行主编,编辑部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政治问题研究。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十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03q026)[收稿日期]2004-01-28YYSZXB61 二、大和民族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
日本的民族构成比较单一,除了约两万阿伊努族人外,其余都是大和族。
大和族是历史上先后移入日本的居民,包括通古斯族,印度支那族、马来族,印度尼西亚族和汉族等。
其中人数最多的是通古斯族。
这些民族长期生活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才成为今天的大和族。
在日本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日本人的祖先是一个氏族集团,现在被称为大和族。
这个民族集团在公元三、四世纪时逐渐超过其他部落和氏族,取得统治地位”。
[4]大和民族已成今日日本民族的中坚,掌握着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之大权。
日本人常用“大和”代替国名,有时用“大和魂”来代替日本人的精神。
“大和魂”是神道教的内容之一。
神道教系日本统治者以日本的多神教为基础,利用人们的封建思想,吸收外国适合天皇制需要的思想信仰,逐步建立起的以天皇为中心的日式宗教。
日本神道教的派系很多,据日文部省1970年统计,有派系145余种。
它的内容有神道精神、武术精神与大和魂。
此教于二战后日本投降后被废除。
之后,在日本,大多人信奉“天皇教”,这与日本在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有生产、生活、宗教仪式三为一体的特点,其生产、宗教领袖便是天皇,有很深的渊源。
对此,日本广岛大学教授小林文男有精辟记述:“在这一种形式中有一种阶级,它与自然最近,通过自然,接受天命”[5],反过来统治和领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而这一主持祭祀者便是天皇。
我认为如此产生的天皇毫无变化地一直持续至今。
天皇时而以人民的保护者出现,时而又以人民的统治者出现,具有各种各样的面目。
然而有一点始终不变,即其以受命于天的身份居于人民与天之间,比人民高出一层。
既然他能与自然对话,因而日本人自古以来把他看作是一种近乎“神”的存在。
也可以说,今天日本社会里存在的天皇制,是古代农耕社会传统的残余。
人民与天皇之间的关系,一方是专制统治,一方是崇拜服从,一直延续不变。
天皇是日本人的一种信仰,又是祖传的精神支柱。
日本开始正式沿用天皇的称呼始于公元3世纪。
公元593年至1192年是日本古代天皇制的确立和发展时期。
1868年1月3日,倒幕派发动政变,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君主统治,开始了近代天皇制时期,开始专制主义天皇制。
二战后,日本战败,专制主义天皇制度为象征天皇制。
但作为日本人的精神信仰,它的地位并没有衰弱。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说的好:“日本天皇从古到今,其本质就是现在这种象征天皇制的性格,天皇之所以能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中得以维护,就是因为它不具备实际的政治权力,不卷入政治斗争和势力斗争的旋涡,超然于所有权力之上……这也就是所谓的象征天皇,即没实权而具有精神向心力的天皇。
”[6]日本天皇精神向心力进一步促进了日本的崛起和发展。
二战后初期,日本处在美国占领之下,物资奇缺,物价飞涨,420万户无家可归;特别是美国大军建立了几百处军事基地,占据十几万公顷土地,形成“国中之国”,美国大兵以战胜者自居为非作歹,给日本人民挣扎在饥寒交迫的死亡线上,不断举行集会和抗议示威游行,要求解决失业威胁和粮食危机。
[7]在这种情况下,裕仁天皇发表《人间宣言》,并赴各地视察。
其后,日本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执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实现“经济高度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大国、金融大国,逐步使美缩小在日本的大部分军事基地,收回冲绳的行政权,慢慢摆脱对美的从属地位,成为独立的民族国家,都与天皇作为日本国民及其统一的象征所产生的精神向心力有一定关系,天皇作为日本传统思想文化中的重要人物产生的凝聚力有一定的作用。
天皇在日本人的眼中,始终是至高无上的。
民族凝聚力强,国民团结一致,国民经济才会发展,国家才会进步。
作为二战的战败国日本,能够顺顺当当地爬起来,并成为现代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其天皇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二战前后,在位的天皇是裕仁天皇,同时他还有一个得力助手久迩良子皇后,20世纪70年代,他们访问了英国、比利时、西德、丹麦、荷兰、瑞士和美国等国家,增进了日本与美欧的友好关系。
继裕仁天皇之后,是明仁天皇,被称为平民化的天皇。
明仁天皇和正田美智子皇后于1991年9月26日至10月6日访问了泰国、马来西亚、印尼三国。
国际关系融洽,才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国家强盛与其民族精神和国民信仰密不可分的。
大和族是日本人的骄傲。
三、战争横财19世纪中叶前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陆续东渐,冲击着中国和日本的封建制度。
西方列强逼迫日本实行开国政策,并把不平等条约强加于日本,YYSZXB62使日本也受到了沦为殖民地社会的威胁。
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破除国内封建制度,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以摆脱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在大和魂民族精神的指引下,日本很快就向帝国主义过渡,走上了资产阶级扩张和前武士阶级冒险主义相结合的军国主义道路。
1873年,日本明治维新告一段落,1874年,日本在美国支持下侵占中国台湾。
1879年,并吞琉球,1885年日本进行十年扩军计划于1892年完成。
1894年7月发动甲午战争,打败清军队,强迫中国与其签订《马关条约》,掠夺战争赔偿白银2亿两(折合3亿1100万日元),还迫使清支付辽东半岛归还报偿金3000万两(折合4490万日元)、威海卫守备费150万日元。
这对于刚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日本来说,无疑是一笔财富,即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8]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在战争中发了横财,成为一个暴发户。
在这4年战争中,日本对外贸易总额几乎增加了3倍,由入超变为出超,黄金储备增加了4.5倍,并成为欧洲国家的债权国。
同时,日本仅以伤之2000多人和4艘舰艇的代价,攫取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胶州湾租借地等特权及德属太平洋群岛的委任统治权,大发横财而称霸东亚。
[9]战争给日本提供了发展的条件,在战争中剧揽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来发展本国的资本主义经济。
四、国家政策日本崛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统经济观的崩溃,即重本抑末,同时发展经济,要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这是日本崛起的又一不可忽视的前提。
二战前日本发了战争横财,但二战后,日本投降时,战争经济已经破产,经济完全陷入了悲惨的境地。
据日本经济安定本部1949年报告中统计,日本物质财富损失总额达1057亿日元,损失率达36%。
由于美军的轰炸,日本境内有119年城市被夷为废墟,236万户住房被烧毁。
战争破坏,日本经济几乎临近崩溃。
面对此种情况,日本政府采取措施,政治上实行民主化改革,但是是在美国的控制之中进行的,经济上也实行民主改革。
[10]机遇总是被有准备的人抓住。
二战后,日本能迅速崛起,与当时国际环境、机遇分不开的。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国际关系由东西方两大集团的冷战对峙开始向缓和、竞争方面转化。
苏联与日本于1956年恢复外交,日本还于当年加入了联合国。
这些对于日本经济恢复发展都有利。
同时,为了迎接和引导经济发展的高潮,日本政府还积极制定了一系列经济计划。
具有代表性的计划有《经济自立五年计划》、《新长期经济计划》等。
前者是鸠山内阁1955年制定的,后者是岸信介内阁1957年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