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计年鉴2019台湾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 格式:xlsx
- 大小:12.28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社会办医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历经多年发展,我国社会办医已成为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
社会办医对促进管理理念和先进技术的引进、医疗卫生人才的有序流动、服务效率和医疗质量的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允许、鼓励、支持社会办医的存在和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加强的,尤其是新医改之后各类明确社会办医发展的政策文件集中出台,中国社会办医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但社会办医发展至今,数量和质量明显不匹配,整体发展不均衡,诊疗能力、服务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短板。
为推进社会办医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伟大蓝图,对社会办医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其在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积极引导社会办医由数量向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本报告通过统计年鉴等宏观数据、问卷调查反馈数据和典型案例调研结果系统分析了社会办医的发展现状,梳理了目前社会办医领域存在的共性和难点问题,研究问题成因及解决办法,力求进一步明确社会办医在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定位,为构建我国社会办医产权多元化、服务多样化、管理科学化的发展方向提供思路和依据。
一社会办医发展现状(一)民营医院数量2019年底,我国共有34354家医院,其中民营医院22424家,占全国医院的65.3%。
2016~2019年,我国民营医院增加了5992家,机构数量占比由56.4%上升到65.3%,相反公立医院的数量却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2016~2019年累计减少778家(见图1)。
图1 2016~2019年我国医院数量统计(二)床位数量2019年底,我国民营医院病床共有189.1万张,占全国医院病床数的27.5%。
随着国家对社会资本办医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民营医院病床数量的增长速度有明显提升,2016~2019年,民营医院床位数累计增加了65.7万张,床位数占比由21.7%上升到27.5%,增长数量超过了公立医院,同期公立医院床位数增加了52.04万张(见图2)。
年诊疗87.2亿⼈次,卫⽣总费⽤6.5万亿2019卫⽣健康公报来源:IVD资讯前⾔6⽉6⽇,国家卫⽣健康委发布《2019年我国卫⽣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
新医改⼗年后,我国卫⽣健康事业都有哪些变化?⼀起来看看吧!⼀、居民⼈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及婴⼉死亡率均有改善近三年的《公报》中,居民⼈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及婴⼉死亡率,都在报告⾸段被提及。
通过对⽐发现,从2016年到2019年,这3项数据都有所改善。
2016年,我国居民⼈均预期寿命为76.5岁;2019年,该指标已上升⾄77.3岁。
孕产妇死亡率从2016年的19.9/10万下降到17.8/10万,婴⼉死亡率也从7.5‰下降到5.6‰。
表1:全国居民⼈均预期寿命、孕产妇、婴⼉死亡率制图:医学界⼆、医疗卫⽣机构总数上升,公共卫⽣机构数量逐年下降据《公报》数据显⽰,截⾄2019年末,我国医疗卫⽣机构总数为1007545个,⽐去年增加10112个。
2016年,我国医疗卫⽣机构总数⽐上⼀年减少了134个,从2017年开始,这项指标实现了正增长,且逐年增加,2017年增加了3255个,2018年的增长量破万——10785个。
2019年,我国医疗卫⽣机构中,医院34354个,基层医疗卫⽣机构954390个,专业公共卫⽣机构15924个。
与去年相⽐,医院增加1345个,基层医疗卫⽣机构增加10751个。
相较于前两项数据,从2016年⾄2019年,专业公共卫⽣机构数量逐年下降,⼏年间,共减少了8942个。
具体数据可参见下图。
表2:全国医疗卫⽣机构及床位数制图:医学界图1:全国医疗卫⽣机构数图⽚来源:国家卫健委三、每千⼈⼝床位数达6.3张《公报》显⽰,我国医疗卫⽣机构床位已达880.7万张,其中,医院686.7万张(占78.0%),基层医疗卫⽣机构163.1万张(占18.5%),专业公共卫⽣机构28.5万张(占3.2%)。
构28.5万张(占3.2%)。
20XX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篇一:20XX中国卫生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XX中国卫生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一、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机构数二、卫生人员妇幼保健院(所、站)人员数三、卫生设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五、医疗服务医院诊疗人数医院病床使用情况医院病床使用率(%)八、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儿童保健情况九、人民健康水平城市7岁以下儿童身体发育情况篇二: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XX)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XX)20XX-20XX年全省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篇三:20XX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XX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编者说明一、《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是一部反映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和居民健康状况的资料性年刊。
本书收录了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和目前居民健康水平的统计数据,以及历史重要年份的全国统计数据。
本书为《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XX卷,收编的内容截止20XX年底。
二、全书分为15个部分,即:卫生机构、卫生人员、卫生设施、卫生经费、医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妇幼保健、人民健康水平及营养状况、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卫生监督、医疗保障制度、人口指标,另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世界各国卫生状况。
各篇前设简要说明及主要指标解释,简要说明主要介绍本篇的主要内容、资料来源、统计范围、统计方法以及历史变动情况。
三、资料来源:(一)本资料主要来自年度卫生统计报表,一部分来自抽样调查。
(二)人口和社会经济数据摘自《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公安部、教育部、民政部统计资料,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数据摘自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各国卫生状况数据摘自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统计》。
四、统计口径:(一)除行政区划外,书中所涉及的全国性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数据。
(二)卫生部三次修订了《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适当调整了卫生机构和人员的统计口径,导致1996、20XX、20XX年卫生机构和人员数变动较大。
台湾经济与大陆经济的比较研究近年来,台湾经济与大陆经济的比较研究成为了热门话题,不同的观点纷纷涌现,不同的观点和数据也各不相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台湾经济与大陆经济的比较研究,希望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探讨。
一、经济总量对比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台湾和大陆经济的总量对比。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台湾的GDP为5865亿美元,而大陆的GDP则为14342亿美元,大陆的GDP约是台湾的2.4倍。
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呢?首先,它说明大陆经济总体上比台湾更发达、更庞大。
另外,它也反映了大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蓬勃发展,而台湾经济的总量稳定,增长较为缓慢。
然而,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经济总量对比并不能完全反映台湾和大陆经济之间的差异和悬殊。
二、经济结构对比除了经济总量,经济结构也是比较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话题。
事实上,台湾和大陆的经济结构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在台湾,制造业是经济的主力军,贡献了约30%的GDP,而在大陆,制造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约为27%。
另外,在服务业、农业和建筑业等领域,两地的经济结构也存在明显差异。
这一系列数字表明,在两地的经济中,制造业仍然是重要的推动力量。
在台湾,制造业成为了主力军,而在大陆,制造业虽然仍然在经济中占据着主要位置,却并未完全支配着其他产业。
三、人均收入对比人均收入也是比较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数据。
数据显示,2019年台湾的人均GDP为2.4万美元,而大陆的人均GDP为1.0万美元,台湾的人均GDP约为大陆的2.4倍。
然而,这一数据并不能完全反映两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
事实上,两地的人均收入之间的差距在近年来已经变得越来越小。
例如,在2016年,两地人均GDP之间的差距只有1.8倍,而在2000年,差距则高达3.7倍。
四、工作机会和就业率工作机会和就业率也是比较研究中的另一重要话题。
台湾的就业率较高,达到了98%,而大陆的就业率为94%。
在两地的就业市场中,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两地最大的就业来源。
我国医疗机构床位数现状及所存在问题研究摘要:通过对我国现有医疗机构所拥有的病床位数的研究,了解当前医疗机构病床配置现状,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尤其是病床位数做参考。
关键词:医疗机构床位数现状研究医疗机构病床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院的规模、等级和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
制定医院病床配置标准需要依据居民的住院需求、人口规模与结构、疾病谱、标准病床工作日、住院天数等指标。
医疗机构病床配置不合理将会导致卫生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利用率低等问题。
本文主要依靠对《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1》的床位数数据进行分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线索。
1、床位数的配置现状医疗机构床位数现状主要从床位逐年变化情况、床位数的机构分布、各级医院床位使用效率、每千人口医疗卫生床位数、各地区分科床位数这5个方面来分析。
1.1床位数的逐年变化床位数是指年底固定实有床位(非编制床位),包括正规床、简易床、监护床、正在消毒和修理床位、因扩建或大修而停用的床位,不包括产科新生儿床、接产室待产床、库存床、观察床、临时加床和病人家属陪侍床。
①我国医疗机构床位数建国初为11.91万张(其中医院9.71万张),到改革开放的1989年,达到218.44万张(其中医院119.48万张),是建国初的18.24倍(医院为12.31倍),到了2010年,床位数增加到478.68万张(其中医院338.74万张),是1950年的40.19倍。
人口总数由1950年的57482万增长到2010年的133972万,是1950年的2.33倍。
从总体上看,在这60年的时间里,病床位数增长迅速,其速度远大于人口总数的增长,病床数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长的17.25倍。
表一: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万张〉②年份合计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其他机构总人口数(万人)1950 11.91 9.71 57482 1960 97.68 59.14 66207 1970 126.15 70.5 82992 1980 218.44 119.58 98705 1990 292.54 186.89 114333 2000 317.7 216.67 76.65 11.86 12.52 126743 2010 478.68 338.74 119.22 16.45 4.26 1339721.2床位数的机构分布按照卫生机构床位数机构分布来说,床位主要绝大多数集中在医院,占总床位数的70.76%,其他机构依次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24.91%,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3.44%,其他机构为0.89%。
《200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目录一、卫生机构简要说明及主要指标解释 1 1-1-1卫生机构数 3 1-1-22008年各地区卫生机构数 4 1-1-32008年各类卫生机构数 6 1-2-12008年医疗机构数10 1-2-22008年各地区医疗机构数(非营利性)11 1-2-32008年各地区医疗机构数(营利性)12 1-3-12008年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院等级情况13 1-3-22008年各地区医院等级情况14 1-4-12008年按床位数分组的医院、妇幼保健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数15 1-4-22008年各地区按床位数分组医院数16 1-4-32008年按床位数分组卫生院数17 1-4-42008年各地区按床位数分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数18 1-5村卫生室数19二、卫生人员简要说明及主要指标解释21 2-1-1卫生人员数23 2-1-22008年各类卫生机构人员数24 2-1-32008年卫生人员数(按市县/经济类型/主办单位分)28 2-1-42005年卫生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9 2-1-52008年各地区卫生人员数30 2-1-62008年各地区卫生人员数(市)31 2-1-72008年各地区卫生人员数(县)32 2-2-1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数33 2-2-2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33 2-2-32008年各地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34 2-32008年医疗机构人员数35 2-4-12005年执业(助理)医师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37 2-4-22005年各地区分科执业(助理)医师数38 2-4-32005年分科执业(助理)医师数及构成40 2-4-42005年医师执业类别构成41 2-4-52005年各地区医师执业类别构成(%)42 2-5-12008年各地区医院人员数43 2-5-22005年医院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44 2-6-12008年各地区乡镇卫生院人员数45 2-6-22005年乡镇卫生院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46 2-7-12008年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员数47 2-7-2200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48 2-8-12008年各地区妇幼保健院(所、站)人员数492-8-22005年妇幼保健院(所、站)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50 2-9-12008年各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数51 2-9-22005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52 2-10-12008年各地区卫生监督所(中心)人员数53 2-10-22005年卫生监督机构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54 2-10-32005年卫生监督员数及构成55 2-11-1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57 2-11-22008年村卫生室人员数57 2-11-32008年各地区村卫生室人员数58 2-12-1医学专业招生及在校学生数59 2-12-2医学专业毕业人数60 2-12-3医学专业研究生及出国留学人数61三、卫生设施简要说明及主要指标解释63 3-1-1卫生机构床位数(万张)65 3-1-22008年各类医疗机构床位数66 3-1-32008年各地区医疗机构床位数68 3-1-4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70 3-1-5医疗机构分科床位数及构成71 3-1-62008年各地区医院分科床位数72 3-22008年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台数74 3-3-12008年卫生机构房屋建筑面积(平方米)76 3-3-22008年政府办医疗机构房屋建筑面积(平方米)78四、卫生经费简要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79 4-1-1卫生总费用81 4-1-2政府预算卫生支出(亿元)82 4-1-3卫生事业费83 4-1-4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84 4-2-12008年卫生机构资产与负债85 4-2-22008年卫生机构资产与负债(按经济类型/主办单位/地区分)87 4-2-32008年医疗机构资产与负债88 4-3-12008年各类卫生机构收入与支出89 4-3-22008年卫生机构收入与支出(按经济类型/主办单位/地区分)91 4-3-32008年医疗机构收入与支出92 4-3-42008年政府办医疗机构收入与支出93 4-4-1综合医院收入与支出94 4-4-22008年五级综合医院收入与支出95 4-5-1综合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96 4-5-22008年各地区综合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97 4-6-12008年30种疾病平均住院医药费98 4-6-22008年五级医院30种疾病平均住院医药费99五、医疗服务简要说明及主要指标解释101 5-1-1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数105 5-1-22008年各类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106 5-1-32008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107 5-1-42008年营利性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108 5-1-52008年政府办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109 5-1-62008年医疗机构分科门急诊人次及构成110 5-2-1医院诊疗人次数111 5-2-22008年各地区医院门诊服务情况112 5-2-32008年各地区政府办医院门诊服务情况113 5-2-42008年各地区医院分科门诊人次数114 5-2-5综合医院分科门诊人次及构成116 5-3-1医疗机构入院人数117 5-3-22008年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118 5-3-32008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119 5-3-42008年营利性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120 5-3-52008年政府办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121 5-3-62008年医疗机构分科出院人数及构成122 5-4-1医院入院人数123 5-4-22008年各地区医院住院服务情况124 5-4-32008年各地区政府办医院住院服务情况125 5-4-42008年各地区医院分科出院人数126 5-5-12008年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128 5-5-22008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129 5-5-32008年营利性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130 5-5-42008年政府办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131 5-6-1医院病床使用情况132 5-6-22008年各地区医院床位利用情况133 5-7-12008年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与效率134 5-7-22008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与效率135 5-7-32008年营利性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与效率136 5-7-42008年政府办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与效率137 5-8-12008年各地区医院服务质量与效率138 5-8-22008年各地区政府办医院服务质量与效率139 5-9-12008年各地区医院医师工作负荷140 5-9-2综合医院工作效率141 5-10-12008年医院出院病人疾病转归情况142 5-10-22008年城市医院出院病人疾病转归情况146 5-10-32008年县医院出院病人疾病转归情况150 5-11-12008年医院出院病人年龄别疾病构成(%)(合计)154 5-11-22008年医院出院病人年龄别疾病构成(%)(男)158 5-11-32008年医院出院病人年龄别疾病构成(%)(女)1625-12-1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率(‰)166 5-12-2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及未就诊率167 5-12-3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及未就诊率168 5-12-4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及未就诊率169 5-13-1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就诊率(‰)170 5-13-2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就诊率(‰)171 5-13-3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就诊率(‰)172 5-14-1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住院率(‰)173 5-14-2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住院率(‰)174 5-14-3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住院率(‰)175 5-14-4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住院率(‰)176 5-15-1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住院率(‰)177 5-15-2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住院率(‰)178 5-15-3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住院率(‰)179 5-161998、2003、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经常就诊单位及原因构成(%)180 5-171998、2003、2008年调查地区住户距最近医疗单位距离和时间构181 成(%)5-181998、2003、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构成(%)182六、农村与社区卫生简要说明及主要指标解释183 6-1各地区县及县级市医院工作情况185 6-2各地区县及县级市妇幼保健院(所、站)工作情况186 6-3各地区县及县级市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工作情况187 6-4乡镇卫生院机构、床位、人员数188 6-52008年乡镇卫生院分科床位、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及构成188 6-6-1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情况189 6-6-22008年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情况190 6-7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人员数191 6-82008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科床位、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及构191 成6-9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疗服务情况192 6-102008年各地区家庭卫生服务人次数193七、妇幼保健简要说明及主要指标解释195 7-1监测地区5岁以下儿童和孕产妇死亡率197 7-2监测地区孕产妇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197 7-3儿童保健情况198 7-4-1孕产妇保健情况199 7-4-22008年各地区孕产妇保健情况200 7-5妇女病查治情况202 7-6-1计划生育手术情况203 7-6-22008年各地区计划生育手术情况2047-7-1婚前检查保健情况(合计)206 7-7-2婚前检查保健情况(男)207 7-7-3婚前检查保健情况(女)208八、人民健康水平及营养状况简要说明及主要指标解释209 8-1-1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211 8-1-2各地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212 8-2-1婴儿死亡率与期望寿命213 8-2-2年龄别男女期望寿命213 8-2-3各地区婴儿死亡率与期望寿命214 8-3-1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215 8-3-2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216 8-3-3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217 8-3-4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218 8-4-1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患病率(‰)219 8-4-2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患病率(‰)220 8-4-3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患病率(‰)221 8-51998、2003、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疾病严重程度221 8-6-1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222 8-6-2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223 8-6-3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224 8-6-4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225 8-7-1城市7岁以下儿童身体发育情况226 8-7-2农村7岁以下儿童身体发育情况227 8-7-3城乡青少年身体发育情况228 8-8-1城乡居民每人每日营养素摄入量229 8-8-2城乡居民膳食结构(%)230 8-8-3 城乡居民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克)231九、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简要说明及主要指标解释233 9-1-12008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及死亡数排序235 9-1-22008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排序236 9-1-3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237 9-1-42008年各地区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245 9-21岁儿童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率(%)253 9-3-12002年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253 9-3-22002年我国居民高血压治疗率(%)253 9-4-1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合计)254 9-4-2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男)254 9-4-3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女)254 9-4-4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城市)255 9-4-5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农村)2559-5-12008年血吸虫病防治情况256 9-5-22008年血吸虫病查灭螺情况256 9-6-12008年克山病防治情况257 9-6-22008年大骨节病防治情况257 9-6-32008年地方性氟中毒(水型)防治情况258 9-6-42008年地方性氟中毒(燃煤污染型)防治情况259 9-6-52008年地方性砷中毒(水型)防治情况259 9-6-62008年地方性砷中毒(燃煤污染型)防治情况259 9-6-72008年碘缺乏病防治情况260 9-7-1农村改水情况261 9-7-22008年各地区农村改水情况262 9-7-3各地区农村改水受益人口占农村人口比重263 9-7-4农村改厕情况264十、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简要说明及主要指标解释265 10-1-11990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267 10-1-21995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267 10-1-32000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268 10-1-42008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268 10-1-52008年大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269 10-1-62008年中小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269 10-2-12008年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270 10-2-22008年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274 10-2-32008年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278 10-3-12008年大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282 10-3-22008年大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286 10-3-32008年大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290 10-4-12008年中小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294 10-4-22008年中小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298 10-4-32008年中小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302 10-5-11990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306 10-5-21995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306 10-5-32000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307 10-5-42008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307 10-6-12008年农村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308 10-6-22008年农村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312 10-6-32008年农村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316十一、卫生监督简要说明及主要指标解释321 11-12008年建设项目卫生审查情况323 11-2-12008年食品卫生被监督单位情况323 11-2-22008年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经常性监督监测情况32411-2-32008年食品抽样监测情况324 11-2-42008年食品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325 11-3-12008年公共场所卫生被监督单位情况326 11-3-22008年公共场所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情况326 11-3-32008年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327 11-4-12008年饮用水卫生(供水)被监督单位情况328 11-4-22008年饮用水卫生(涉水产品)被监督单位情况328 11-4-32008年饮用水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情况328 11-4-42008年涉水产品抽样监测情况328 11-4-52008年饮用水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329 11-5-12008年化妆品卫生被监督单位情况330 11-5-22008年化妆品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情况330 11-5-32008年化妆品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331 11-6-12008年消毒产品被监督单位情况332 11-6-22008年消毒产品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情况332 11-7-12008年职业卫生技术机构被监督单位情况333 11-7-22008年职业卫生被监督单位情况334 11-7-32008年职业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336 11-8-12008年放射卫生被监督单位情况338 11-8-22008年放射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339 11-92008年医疗卫生监督处罚案件340 11-102008年采供血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342 11-112008年传染病防治监督处罚案件(件)343十二、医疗保障制度简要说明及主要指标解释345 12-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347 12-22008年各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347 12-3城镇居民和职工医疗保险情况348 12-4生育保险情况349 12-5民政部门医疗救助情况350十三、人口指标简要说明及主要指标解释351 13-1人口数及构成353 13-2人口基本情况354 13-3各地区总人口(万人)355 13-4各地区市县人口及城乡人口356 13-5各年龄段人口数(万人)357 13-6各地区人口年龄结构358 13-7各地区性比例、人口密度与抚养比359 13-8入学率、升学率及每十万人口在校学生数360 13-9各地区文盲人口和文盲率361附录一、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简要说明及主要指标解释363 附录1-1-1全国行政区划(2008年底)365 附录1-1-2城乡基层组织情况366 附录1-2-1国内生产总值与财政收支367 附录1-2-22008年各地区生产总值与财政收支368 附录1-3价格指数(上年=100)369 附录1-4就业和工资情况370 附录1-5农村居民贫困状况370 附录1-6-1城乡居民家庭收支情况371 附录1-6-2各地区城乡居民家庭收支情况372 附录1-7城市设施水平373附录二、世界各国卫生状况简要说明及主要指标解释375 附录2-1死亡及疾病负担376 附录2-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84 附录2-3卫生服务覆盖392 附录2-4环境危险因素396 附录2-5卫生资源404 附录2-6卫生经费408 附录2-7人口与社会经济4/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zwgkzt/ptjnj/200908/42635.htm。
财政投入增加对卫生事业发展的影响摘要:财政投入是政府引导卫生事业发展的有力手段之一,政府可以通过其财政投入根据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更好的引导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本文从我国卫生事业的现状入手,通过国际的对比分析我国卫生事业存在的问题和特点,通过实证分析证明政府财政投入确实会对我国卫生事业产生影响,最后具体分析其影响方面。
关键词:财政投入,卫生事业一、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现状我国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4亿。
2010年卫生机构总数达到936927,其中医院2091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01709、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1835;卫生人员数达到8207502人,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478.68万张,其中医院338.74万张;卫生总费用19921.3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01%,人均卫生费用1478元,新生儿死亡率降至8.3%。
我国的卫生事业发展存在以下特点:1、卫生总费用持续增长1978 年卫生总费用110.21 亿元。
2010 年卫生总费用19921.35 亿元。
三十年间,卫生总费用增长180倍,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由1978 年的 3.0%增加到2010 年的 5.1%,而与此相对国内生产总值才增长91 倍,通过对比能够看出我国卫生总费用的持续快速增长。
2、卫生事业发展的区域性差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东、中、西部、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状况存在差异。
这使不同地区间、城乡间卫生资源的分配有不均衡的状况存在。
首先,地区之间卫生资源分配不均衡。
不同地区之间在医疗机构数、具有资格的执业医师数、医院病床数等指标都存在明显的差别。
在收费方面,各地人次均医药费用也在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
其次,城乡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
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80%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同时,城市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和素质也都优于农村。
从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来看,1990 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25.7 元,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9.0 元,城镇是农村的 1.4 倍。
医院现状调研报告医院现状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医院的现状,包括医院的规模、设施和设备的水平以及医疗服务情况,为医院提供进一步发展方向的参考。
调研主要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了解医院的管理模式、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情况。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实地调查:考察了医院的总体布局和各个科室的设置,了解了医院的规模和医疗设施的状况。
2. 访谈:与医院的管理人员以及医务人员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了解医院的管理模式、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情况。
3. 配套设施和服务观察:观察了医院的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包括病床数、医疗设备、楼层布局以及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等。
三、医院基本情况1. 规模:该医院位于城市中心,拥有1000余张病床,是该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医院之一。
2. 装备和设施: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CT、MRI、放射治疗设备等,能够满足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诊断与治疗需求。
3. 科室设置:医院设置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等综合科室,同时设有心脏中心、肿瘤中心等专科中心,以及药房、检验科、放射科等辅助科室。
4. 人员配置:医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医务人员队伍,包括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等多层次的医疗人员,同时还有专业的护理团队。
5. 服务质量:医院注重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医务人员态度亲切、热情,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1. 科室间协作不够:部分科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导致患者转诊和病案的处理存在问题。
建议医院加强科室间的交流和协作2. 专科中心建设有待加强:目前医院的专科中心还没有建设成熟,推进专科中心的建设,提高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
3. 设备更新有待加强:虽然医院的设备水平较高,但目前有一部分医疗设备已经过时,建议医院更新设备,提高科技水平。
4. 科室医生派遣问题:医院存在部分科室医生派遣不够合理的情况,建议加强科室工作分配的合理性和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