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如晦自信前行_江沛
- 格式:pdf
- 大小:254.29 KB
- 文档页数:5
勇气、毅力、自信——成功的三大法宝——高三励志演讲
稿?”
我们需要勇气。
勇气能让我们敢于尝试未知领域,敢于迎接挑战,敢于突破自己。
有了勇气,我们才能勇往直前,无惧困难,不断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当我们面临挣扎和疑虑时,勇气能让我们找到足够动力和勇气去继续前进,开创自己的人生。
接着,毅力也是成功的关键。
毅力是一种坚定的意志力量,一种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
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是如果没有毅力,很容易就会被击倒。
考试失败、遭遇挫折、遇到落差都是非常常见的情况,但是如果我们有了坚定的毅力,就可以克服挑战,不断向前迈进。
自信也是我们实现成功的必需品。
自信是成功的关键,只有拥有自信,我们才能在外界的压力下保持自我。
一个自信的人,不会因为失去信心而退缩,而是会勇往直前。
自信能够增强我们的耐力和韧性,让我们更加有勇气面对不同的考验,也让我们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
总之,勇气、毅力和自信是我们实现成功、迎接人生挑战的三大法則。
我们需要在这三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希望我们都能打破旧的思考模式,勇敢开拓,坚定自己的毅力,保持自信,勇往直前,在人生的路途中走得更远!
第 1 页共 1 页。
激流勇进,登上新高峰
佚名
【期刊名称】《模具制造》
【年(卷),期】2012(000)009
【摘要】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在《模具制造》创刊十周年的庆典上,我曾说:“创刊十周年是我们新的起点!”。
会后,我写下了《满江红·创刊十年》,其中写道:“辉煌过,岂轻慢?感恩应发奋,再迎考验。
昨日旅途多险阻,明朝征程更磨难。
盼齐心、登上新高峰,普天赞!”。
【总页数】1页(PI0001-I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76
【相关文献】
1.激流勇进助飞奥运梦想——记北京大学长江特聘教授佘振苏及其激流回旋科技攻关 [J], 萧磊
2.激流勇进助飞奥运梦想——记北京大学长江特聘教授佘振苏及其激流回旋科技攻关 [J], 燕磊
3.激流勇进誓攀科技新高峰--国产JRDL-800型软轴硅单晶炉 [J], 范朝明;殷志坤
4.踮起脚尖,勇攀新高——记激流勇进的湖南省洞口一中 [J],
5.百舸争流无旁骛,激流勇进闯天涯--奥天光学总经理臧惠明的技术求索之路 [J], 刘哲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少年生存之力:在自我挑战中蓬勃生长
周丽
【期刊名称】《教育家》
【年(卷),期】2022()28
【摘要】“你背单词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算数学时太平洋彼岸的海鸥振翅掠过城市上空你晚自习时极圈上的夜空散漫了五彩斑斓但是少年你别着急在你为自己的未来踏踏实实地努力时那些你感觉从来不会看到的景色那些你觉得终生不会遇到的人正一步步向你走来……”这段被无数人套用的网络金句,摘录在欧阳秋旻的朋友圈里。
下方的配图,一身户外装扮的她手持相机侧立,置身于辽阔低垂的蓝天白云和一片绵延至远山的油菜花海间。
秋旻有着重庆女孩活泼、飒爽的个性.【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周丽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挑战吧,少年——我的城市生存挑战体验
2.\"挑战吧,少年!\"大学生城市生存挑战平台
3.立本生道,积蓄学校蓬勃生长之力——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本道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4.自我认知在"创业生存挑战—创业实训"项目中的应用
5.自我赋能:让每一个生命蓬勃生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风雨将在阳光后
孙滢
【期刊名称】《中国机电工业》
【年(卷),期】2006(000)008
【摘要】我们已经享受了太长时间的市场繁荣,以致于都有些淡忘了不景气时期的窘境。
问题是,市场的繁荣不可能一直是条直线,波动将不可避免。
对此,我们准备好了吗?
【总页数】1页(P9)
【作者】孙滢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38.2
【相关文献】
1.广西程阳八寨风雨桥的田野调查
2.不经历风雨,也能见彩虹r——对一道稽阳联考题的思考
3.残疾人教师群体——虽历经风雨,却永怀暖阳之心
4.程阳"风雨桥"造型艺术及其当代传承
5.《灿烂千阳》中莱拉的反抗与自我救赎——不畏风雨,心有灿烂千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越困难越有机会超越别人
姚珏
【期刊名称】《浙商》
【年(卷),期】2016(0)2
【摘要】“十三五”主要精神是稳中求进的基调不变,很多专家也提出只要打出利好政策的组合拳,中国经济就会向一个好的方向发展。
【总页数】1页(P40)
【作者】姚珏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龙永图坐而论道越发展,越有钱,就应该越谦虚,越有教养 [J],
2.统编本小语教材:越教越有味,越学越有趣 [J], 吴民益
3.刮痧并非越痛越红越有效 [J],
4.信越有机硅,自信的超越者--专访信越有机硅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安立修三先生 [J],
5.保利物业:越服务,越有机会 [J], 廖月华;段文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04、中考课内单元主题范文——八下——第四单元——思想光芒——议论文【课内要求】在公共场合,有的人说话旁征博引,幽默风趣,魅力四射,能牢牢地抓住听众的注意力;有的人则结结巴巴,紧张不已,甚至词不达意。
其实,这种当众讲话的能力,便是演讲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本单元,我们将跟随演讲者,走入演讲的现场,去感受他们不同的风格,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
在此基础上,学习撰写演讲稿,举办演讲比赛。
【主题解析】精彩的演讲稿。
【主题范文】胸藏惊雷,向阳而生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胸藏惊雷,向阳而生”。
罗曼·罗兰曾长歌纵行:“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于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更当胸藏惊雷,拒绝躺平,纵使踽踽独行于暗夜茫茫,眸子里仍蹁跹着灼灼朝曦。
何谓躺平?“躺平”,顾名思义,就是瘫倒在地,失去斗志。
如今,躺平成为许多人的生活态度,他们沉浸在“还过得去”的生活,失去了往日的理想,不再执着于诗与远方。
拼搏的艰辛、未知的恐惧、失败的可能,让他们宁愿封闭在自己的狭小天地,也不愿踏上新的征程。
何来躺平?英国有尼特族,日本有低欲族,美国有归巢族。
躺平绝非哪国特有,面对一个信息大爆炸、人才辈出、竞争激烈的时代,在高压力、快节奏的运转中,不同的个体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生命状态。
面对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愈渐多元的经济选择,”躺平学”作为一种生命状态应运而生。
然,躺平绝不应成为生命的底色。
淡泊可以明志,宁静可以致远,但无论在哪个时代,怂恿人们去放弃理想和奋斗永远都站不住脚。
若李子柒躺平,则谁人把文化细落成物件,融进时代的诗,宣扬华夏之韵?若朱婷躺平,则谁人以实力击破流言,彰显女排精神,让国歌奏响奥运赛场?若袁隆平躺平,则谁人培育东方魔稻,缓解世界饥荒?人不可躺平,国家更不可。
时代的尘埃落到每个人肩上都是一座山,作为中流砥柱的中国青年倘若躺平,那东方雄狮又何以屹立与世界之巅,傲立于不败之地?时代的重担已沉甸甸的压在我们肩头,那我们,又怎能躺平?故,打破躺平窘境,融入时代的脉搏。
2013安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篇一:安徽省2008-2013年高考作文题目及满分作文】安徽省2008-2013年高考作文题目及满分作文【2008年安徽省高考语文作文题】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08年安徽高考满分作文:带着感动出发因为感动,人生的光辉与色彩才被我们领略;因为感动,生命的律动与力量才会给予我们希望;因为感动,万事万物深层的美好才会被我们碰触,被我们欣赏。
那么,带着感动出发吧,用感动充实出一个辉煌的人生。
带着感动出发,才会体会那些高尚的情操。
在人生绚烂的路途上,我们无比渴望受到高洁气质的熏陶。
然而,怀抱一颗充满感动的心,那些美妙高尚的人格才会如花般灿烂地开放在你的眼前,永恒于你的心间。
如果不是心怀感动,陶渊明“性本爱丘山”的淡然气质如何让你觉得心旷神怡?如果不是心怀感动,司马迁那“史家之绝唱”如何在你心间激起层层浪花?因为感动,因为带着感动出发,我们在人生的坐标上才不会迷失方向,我们才会被那些高尚的人格引向新的路途。
带着感动出发,才会看到生命的真谛。
珍惜生命、感悟生命并非是人人都能恪守的真理。
如果不是把感动放在心间,你如何触摸到生命中最柔软的底层,你又如何理解生命复杂的含义?史铁生虽然双腿残疾,虽然怨恨过痛苦过,但他最终在苍凉的地坛中悟出生命的内涵,这种深刻的领悟来自他内心对生命的感动,来自亲情所带来的刻骨铭心的感动。
这感动,让他在破碎的生命旅途中走了那么远,这感动让他对生命充满敬畏,充满慨叹。
因为感动,因为带着感动出发,我们才能拥抱生命敞开的灵魂。
带着感动出发,才能做到坚守原则与坚持不懈。
感动让我们内心变得柔软,感动让我们将自己的信念把持得更为坚定。
苏武牧羊于瀚海之地,大漠飞沙,我相信是他心中的感动,那出自对国家的大爱的感动引领他向那条荒芜之路上勇敢迈进。
成思危不虚此生
文平
【期刊名称】《人事天地》
【年(卷),期】2008(000)005
【摘要】2008年3月13日下午四点,在北京市朝阳区吉祥里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机关大楼,在成思危位于三楼的新办公室里,成思危接受了他卸任前的最后一次媒体专访。
他的办公室原来在四楼,两个多月前他在民建九大上退休,而后执意将自己的办公室让给继任者,还表示不要办公室彻底回家。
经不住旧日同事的劝慰,他搬进了三楼那间小办公室。
【总页数】1页(P13)
【作者】文平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65.4
【相关文献】
1.不虚此行不虚此会--第二届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后记 [J],
2.同筑“南方”不虚此生专访南方家居董事长邬泽华 [J], 同顺
3.教师如何不虚度此生 [J], 谢云;
4.美国黄石·大提顿国家公园路过它,让我觉得不虚此生 [J], 王绍锋
5."抚视三书,即觉此生不虚过"
——苏东坡"功业"内涵新探 [J], 郭杏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阳光总在风雨后
蒋文德
【期刊名称】《航空制造技术》
【年(卷),期】2013(0)1
【摘要】当撕去2012年最后一张日历时,那种甜酸苦辣复杂心情对不经过实际拚搏的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这一年虽称不上《悲惨世界》,也可以说是《艰难时世》,因为受大气候影响,世界机床工具市场确实经受了重大考验。
然而阴霾和风雨过后是阳光和彩虹,山高刀具(上海)有限公司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不畏艰险地挺过来了,并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标。
【总页数】1页(P40)
【作者】蒋文德
【作者单位】山高刀具(上海)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阳光总在风雨后
2.阳光总在风雨后
3.阳光总在风雨后
4.阳光总在风雨后,风正犹然一帆悬——湖南省临湘市政府采购工作纪实
5.阳光总在风雨后--江苏阳光集团打造高品位大品牌职业装纪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非常之策应对非常态势
江涌
【期刊名称】《四川政报》
【年(卷),期】2008(000)022
【摘要】<正> 中央强调,今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
而如果一系列棘手的经济问题与社会矛盾得不到有效缓解的话,明年恐怕更加困难。
不久前,众多媒体还几乎异口同声称,2008年是"中国年"、"中国好运年"、"中国崛起年",等等。
但随着"中国制造"再起风波,加上南方的雪灾、飚升的物价、震荡的股市和西藏的"314"事件等接踵而至,所有
【总页数】1页(P40-40)
【作者】江涌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
【相关文献】
1.非常之时,非常之事,省委推出非常之策 [J], 本刊记者
2.以非常之策应对非常态势 [J], 江涌
3.“非常之时”要有“非常之策” [J], 郑柏平
4.“在非常之年,举非常之力,谋非常之策” 自治区从事厅多举措力促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J], 耿学昌
5.非常之策成就非常之势——绵阳科技城以园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J], 侯治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0月/16日/第B07版专版风雨如晦自信前行——记南开大学历史学科九十年历程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江沛今年,南开大学历史学科迎来建系90华诞的荣光时刻。
自1923年设系,南开历史学科发展历尽艰辛,其兴盛则要追溯至1952年院系调整后。
目前,南开大学历史学科下设中国史学系、世界史学系和考古与博物馆学系,设有历史研究所、古籍与文化研究所,拥有“中国社会史”、“世界近现代史”两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一个国家基础学科(历史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在教育部历次评估中,总分均名列全国第二,成为国际知名的史学教学与科研重镇之一。
追溯南开历史学科90年的艰辛历程,既是对风雨如晦岁月的记忆,更是要从中找寻自信前行的信念与勇气!1923—1949年:历史学系的兴起与流变1919年,诞生于北方近代化重镇天津的私立南开大学,成立之初设文、理、商三科,文科的哲学及社会科学组有历史学门,1920年起,余文灿、美籍教师胡理(Houley)、梁启超、谢湘秋先后执掌教鞭。
梁启超讲授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课程,听众踊跃,其讲稿《中国历史研究法》于1922年由商务印书馆印行。
1923年,南开大学将专修的学门改称系,一批学养丰厚的教授如凌冰、范文澜、徐谟、汤用彤、何廉、肖蘧、萧公权、黄钰生等分别担纲文科各系,留美博士蒋廷黻受聘出任历史学系主任。
此后,历史学系陆续开设西洋通史等课程,构建了历史学系最初的西方史学课程体系,对南开史学影响深远。
私立南开大学早年系科设置变动较大,1929年9月,蒋廷黻转任清华,年底,历史学系撤销。
1930年初,谷霁光和留美归来的蔡维藩到校,分别讲授中国通史与西洋通史等课程。
文学院计划重设历史学系。
由于“九一八”事变后南开谋划在四川寻址迁移,成立历史学系计划随即搁置。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后,南开大学被迫南迁,与北大、清华合组长沙临时大学,后又迁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在长沙临大成立的历史社会学系,主要由北大历史学系与清华历史学系、社会学系共同组成,南开历史学教师加盟其中。
西南联大期间,加盟历史学系的南开教师有皮名举、蔡维藩、杨志玖等。
联大历史学系汇集三校教师,多学识渊博,留学者居多,学派渊源虽不同,均强调基础训练,且治学方法各异,中西杂陈,视野广大,观点纷然,课程极具吸引力。
战时学生多怀抱“学术救国”理念,恒念战火中衣食不易,多认真学习,在自由选课中领略大师治学门径,极大地开拓了视野,活跃了学术思想,培养了思想自由、善于思考、不唯教条的系风。
佼佼者如王玉哲、杨志玖、杨翼骧、丁则良、汪篯、王永兴、李挺、陈庆华、阎文儒、许寿谔、漆侠、罗荣渠、丁名楠、万绳楠、牟安世、孙思白、田余庆、李希泌、余绳武、丁则民等,后来能成为著名学者,当与此不无关系。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张伯苓校长预见抗战胜利在望,即着手天津复校准备。
在战后南开重建计划中,明确文学院设置中文、历史、英文、教育四系,并指示由文学院院长冯文潜出任历史学系主任。
1946年西南联大宣告结束,改为国立的南开复员北迁,在天津八里台原校址复校。
历史学系重建最大的问题是师资奇缺,被借调至昆明师范学院的蔡维藩无法北归。
于是,借调至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的杨志玖被召回,校边疆人文研究室的黎国彬等加入。
王玉哲、留美归来的杨生茂此时受聘。
历史学系师资初步奠定。
1946年8月招收新生,文学院共103人,历史学系分得16人。
1948年,历史学系共有26名学生。
1947年6月,历史学系学生蔡美彪(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史学家)为南开大学获国际奖学金三名学生之一。
这一时期的历史学系,体量虽小,但师生认真刻苦,气氛极佳。
系里开设的课程逐年增加。
1948年,六七位教师开出中国史、世界史等方向的20余门课程。
王玉哲、杨志玖、杨生茂等人的论著连续问世,引起学界关注。
1949—1978年:南开历史学科的崛起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南开历史学系也迎来了自己的新时代。
杨生茂、吴廷璆先后于1949年6月和1950年9月任历史学系主任。
谢国祯、胡宜斋、来新夏、辜燮高、魏宏运先后加盟。
至1951年底,历史学系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3人,学生20人。
1950年代初进行的高校院系调整,使南开历史学科从中受益。
1952年秋,著名史学家郑天挺、雷海宗从北大、清华相继调入,杨翼骧等一批中青年教师陆续充实进历史学系,历史学系师资日渐壮大。
同年9月,教育部任命郑天挺为历史学系主任,原系主任吴廷璆调任学校总务长,雷海宗任世界史教研室主任。
郑天挺1949年出任历史系主任,来南开前曾任北京大学秘书长,有“北大舵手”之美誉,家学渊源深厚,博通古文字学、古地理学、校勘学、训诂学,长期从事明清史研究,卓有声望。
留美的雷海宗,曾连续出任西南联大和清华大学历史学系主任,致力于西洋史和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是以西方史学方法研究中国史的代表人物之一。
抗战时期因倡导“文化形态史观”而成为“战国策”派思潮的主将。
郑、雷两位大师的加盟,极大地提升了南开史学的声望,也对历史学系学术发展方向及专业设置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后十年间,历史学系模仿苏联模式制定教学大纲与专业课程计划,成立郑天挺、雷海宗分别主持的中国史和世界史教研组以及中国近代史教研组。
郑天挺与唐长孺共同编写的《中国古代史教学大纲》、雷海宗编写的《世界上古史讲义》及吴廷璆编订的《亚洲各国史教学大纲》,均被列入教育部高校历史学系交流教材。
杨志玖著《隋唐五代史纲要》、杨翼骧著《秦汉史纲》此时出版,也展现出个性化的研究风格。
1956年,经教育部批准,历史学系成立研究室,下分明清史组和世界通史组,分别由郑天挺、雷海宗负责。
林树惠、徐苹芳等一批新教师先后入系任教。
1957年下半年的“反右”运动严重扩大化,历史学系成为南开大学的“重灾区”。
雷海宗、辜燮高等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处于全国前列的世界史学科建设受到重击。
1962年,南开世界史学科奠基人雷海宗先生溘然长逝,享年60岁。
从1958年上半年始,“教育大跃进”和“教育大革命”运动相继展开。
历史学系也经历了关于教学与科研的专题整改,开展“教学与科研中的两条道路斗争”,制订了“历史系跃进初步计划20条”。
历史学系经历暑假大搞科研、大办工厂、大炼钢铁运动以及深入教学改革等四个阶段。
在运动热潮中,历史学系正常的教学秩序不仅难以保证,教学体系也受到冲击。
1959年,历史学系有教师47人,学生365人。
在1961年展开的调整中,历史学系明确了尊重教学规律,强调回归以教学为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的工作原则,决定暂不设立博物馆专门组,集中办好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专门组,确定明清史为重点发展方向。
1961年12月,魏宏运接替李云飞担任历史学系总支书记,杨生茂、杨翼骧分任正副系主任。
1963年2月,郑天挺任南开大学副校长。
为适应国家对外交流的要求,1964年3月,历史学系成立美国史、日本史和拉丁美洲史三个研究室,分别由杨生茂、吴廷璆、梁卓生负责,由此奠定南开地区国别史研究的雄厚基础。
“文革”十年,历史学系教学与科研陷于停顿。
1966—1970年间,全国停止高考,历史学系停招新生。
1971年10月始,历史学系开始连续招收4期、470名工农兵学员。
1978—2000年:南开史学的快速成长“文革”结束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在中国教育史上最辉煌的时代里,南开历史学科获得了发展空间。
这一发展沿循着秦汉史、明清史、唐元史、史学史、世界上中古史、美国史、日本史的传统路径,新增长点体现在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兴起和博物馆学专业设立上。
1979年,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成立,下辖美国史、日本史、明清史和周恩来四个研究室,吴廷璆任所长。
1983年,南开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杨翼骧任所长。
两个研究所的多数成员出自南开历史学系。
1979年,教育部委托历史学系主办全国高校明清史教师研讨班和中国现代史教师研讨班。
1980年,历史学系设立博物馆和旅游学专业(后独立建系并划归商学院)。
郑天挺主持召开了第一届明清史国际研讨会,影响广泛。
由郑天挺、杨志玖主持的国家“六五·七五”规划项目《中国历史大辞典》开始编撰。
魏宏运主编的国内第一部《中国现代史稿》教材于1980年问世,采用广泛。
1980—1993年间,历史学系与历史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南开史学》杂志,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
此时,历史学系设立中国史、世界史、博物馆学三个本科专业,在建制上形成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上古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博物馆学5个教研室。
1994年,历史学系被国家教委确定为首批“历史学人才培养基地”。
1996年,南开历史学科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首批立项建设学科。
1998年12月,南开历史学科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单位。
1999年1月,历史学系获准设立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
1981年和1986年,中国古代史、世界地区国别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史4个二级学科,先后被教育部批准为历史学博士点。
1988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地区国别史三个二级学科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重点学科。
2000年6月,教育部首批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成立。
这一时期,南开历史学科在行政归属上,分为历史学系、历史研究所、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和古籍整理研究所四个单位,但学科建设紧密配合,在一系列国家级学科建设上通力合作并获成功。
1981年,著名史学家郑天挺谢世后,吴廷璆、王玉哲、杨志玖、杨翼骧、杨生茂、林树惠、魏宏运、来新夏等担负重任,中生代如刘泽华、冯尔康、陈振江、俞辛焞、王敦书、南炳文等在国内外已有重要影响,年轻一代如朱凤瀚、李喜所、王永祥、白新良、李治安、陈志强、张分田、乔治忠、赵伯雄、张国刚、杨栋梁、李剑鸣、王晓德、常建华、杜家骥、王先明等强势崛起,南开历史学科人才济济。
从这一时期开始,历史学与经济学、化学和数学并称南开“四大支柱学科”,逐渐站稳了全国史学重镇的学术地位,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及赞誉。
2000—2013年:学科整合与南开史学的持续发展2000年10月,历史学系与历史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日本研究中心(后独立建成日本研究院,学科上与世界史共建)、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合并组建历史学院,学科整合为南开史学持续发展提供了最佳契机。
在2001年、2007年两次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历史学院下属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学科均连续入选重点学科。
2007年8月,南开历史学科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一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
1996年以来,南开历史学科连续三期被教育部确定为“211工程”立项建设单位。
2005年,“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2005年以来,教育部科研评估中心主办的连续三次全国学科评比中,南开历史学科均名列全国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