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5最新三年级数学(下)整册电子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9.33 MB
- 文档页数:110
第1单元位置与方向(一)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余三个方向,培养辨别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会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3.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复习前、后、左、右。
师:请一名同学介绍自己后,顺便把前后左右的其他同学一起介绍好吗?(学生介绍。
)师:请你向后转面向大家再介绍一遍好吗?(学生转身再介绍一遍。
)师:老师不明白,刚才你面前明明是A,现在怎么变成了B了?(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他转了个身。
)2.揭示课题。
师:看来我们辨别方向用前、后、左、右有一定的局限性。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方向的词语?(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几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
)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
师: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去拜访一位朋友,可是走着走着迷路了。
朋友电话告诉我,只要一直往东走,一定能找到的。
可是我怎么找东的方向呢?师:同学们都知道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用生活中的经验告诉了我“东”在哪里。
现在大家坐在教室里想一想,早晨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请同学们指一指。
师:噢,太阳从这个方向升起,我把太阳升起的位置在教室的这面墙上标出来,这面就是东。
教室的东面有什么?2.认识东、南、西、北。
师:我们借助太阳知道了东面,还有几个方向怎么确定呢?你还知道哪个方向?能找出来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学生活动。
)师:看来有点难,请电脑博士帮帮忙吧。
(课件出示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师:你能通过儿歌找到其他的方向了吗?先请学生自己小声读一读,转一转、找一找,找出西、南和北来。
第1单元位置与方向(一)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余三个方向,培养辨别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会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3.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复习前、后、左、右。
师:请一名同学介绍自己后,顺便把前后左右的其他同学一起介绍好吗?(学生介绍。
)师:请你向后转面向大家再介绍一遍好吗?(学生转身再介绍一遍。
)师:老师不明白,刚才你面前明明是A,现在怎么变成了B了?(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他转了个身。
)2.揭示课题。
师:看来我们辨别方向用前、后、左、右有一定的局限性。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方向的词语?(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几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
)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
师: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去拜访一位朋友,可是走着走着迷路了。
朋友电话告诉我,只要一直往东走,一定能找到的。
可是我怎么找东的方向呢?师:同学们都知道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用生活中的经验告诉了我“东”在哪里。
现在大家坐在教室里想一想,早晨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请同学们指一指。
师:噢,太阳从这个方向升起,我把太阳升起的位置在教室的这面墙上标出来,这面就是东。
教室的东面有什么?2.认识东、南、西、北。
师:我们借助太阳知道了东面,还有几个方向怎么确定呢?你还知道哪个方向?能找出来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学生活动。
)师:看来有点难,请电脑博士帮帮忙吧。
(课件出示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师:你能通过儿歌找到其他的方向了吗?先请学生自己小声读一读,转一转、找一找,找出西、南和北来。
新人教版三年级的数学下册电子教案(全册).doc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 全册)2、本单元在此基础上. 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 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 . 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 .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 结合具体情境 .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 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 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 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并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课时安排5课时第一课时认识东西南北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造情景:出示第 2 页主题图 . 让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方位知识描述各建筑的位置关系?2、组织学生面向黑板 . 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二、探究新知:1、早晨 . 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3、东和西是相对的 . 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4、组织全班活动 . 起立 . 指一指东和西 . 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 . 指右边:这边是南 . 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1)观察例 1 挂图:问: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 体育馆在操场的()面.教学楼在操场的()面.大门在操场的()面 .(2)完成“做一做”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 2 题先观察 . 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德阳市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5、背儿歌:早晨起床向太阳. 前是东 . 后是西 . 左是北 . 右是南 .四、小结 .课外作业:认方向.第二课时认识平面图上的东西南北和路线图教学内容:例2、例 3 及练习教学目标:1 、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2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过程:1 、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2 、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2:1、观察第 3 页的校园图 . 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 能让别人看懂方向?2、学生同桌合作画.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 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 太乱了 . )5、为了方便交流. 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现在 . 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二)教学例3:1、观察例 3 图 . 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 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4、同桌互相说: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影院怎么走?三、巩固练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挂图)2、做一做:从图上获知“北”. 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四、综合练1、观察第 2 页天安门广场图. 请根据示意图指出东西南北.2、你能说说这幅天安门广场图中哪个建筑物分别在哪边吗?3、第 6 页第 3题、第 7页第 4 题:观察中国地图. 先找出“五岳”. 现在告诉你中岳是嵩山. 你能根据这个说说其他的山分别是什么“岳”吗?比一比 . 谁说得对!讲评.4、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三、总结 .第三课时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教学内容:例 4 以及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能够用给定的一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学过程:一、复习:1、画一画方向示意图:2、我们知道了这四个方向. 那么 . 每两个方向之间又称为什么方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 4 图 . 观察:多功能厅在哪两个方向之间?2、这个方向称为“东北方向”.3、我们知道了“东北方向”. 你能说出下面的这几个方向是什么吗?4、我们又认识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你打算怎样记住这四个方向?请你把他们记下来.5、请自己画一个标有8 个方向的方向示意图.6、观察例 4 图:请说说校园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各有什么?三、练习:1、说说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2、第 10 页第 1 题:在黑板上标出自己家的位置.四、总结:这节课中你有哪些收获?你会用到这方面的知识吗?第四课时认识简单的路线教学内容:第9页例 5 以及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 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 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用手势指出你认识的8 个方向 . 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2、老师说方向. 你们就用手指向那边方向:北、西南、东北、西、东北等.二、新知:1、观察例 5 图:问:这是什么图呢?(动物园导游图)请认一认图上画有哪些动物馆?2、请在图中指出8 个方向:3、解决问题:熊猫馆位置?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在动物园的西北角. 可以先往北走到狮山. 再向西北走 . )还可以怎样走?也请你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 指名到黑板的挂图前说说行走路线. 同桌互相提问各个馆的行走路线 . 比一比 . 谁说得准!4、每个动物馆的行走路线是不是唯一的?你能说出了几条?你在说同一动物馆而不同的几条行走路线时. 有什么发现吗?5、小结:如果从不同的路线走. 说的方向就有所不同了.三、巩固练习:1、说一说 .1 路公共汽车的行车路线.2、第 10 页第 2 题:全班读题:熟悉小健的描述.根据小健的描述. 把那些游乐项目用序号标在适当的位置上. 讲评 .四、总结:收获?指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评价.第五课时练习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的综合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综合练习. 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2. 使学生熟悉的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 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 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重难点:认识 8 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过程:一、练习:1、说一说你认识的8 个方向:同桌互相考一考.2、画出一个标有8 个方向的方向示意图. 比一比 . 谁画得准!3、老师说方位. 学生指出来 .完成 11 页第 3 题、 11 页第 4 题、学生独立完成12 页的第 5 题、同桌合作完成12 页第 6 题 .三、总结:这一单元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用处呢?还在什么地方有用呢?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内容1、口算除法2、笔算除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 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 会用乘法验算除法.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 会表达估算的思路. 形成估算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 会表达估算的思路. 形成估算习惯 .教学难点使学生会口算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 . 会表达估算的思路. 形成估算习惯 .课时安排1、口算除法 3 课时2、笔算除法9 课时3、复习检测 2 课时课时计划1、口算除法第一课时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教学内容: 13-15 页图示和例 1教学目标:1.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 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2÷48÷214÷724÷635÷772÷92、口答:(1) 70 里有几个十? 500 里有几个百?(2) 25 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9 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教师谈话收入课题.二.教学例 11、出示第13 页主题图 . 教师:问根据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运算?2.出示例 1.( 1)赵大伯 3 次能运完60 箱 . 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观察:如用小棒来代替木箱. 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 得出结论 . )3. 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4.如果不分小棒 . 我们又怎样口算60÷ 3 能?结合学生汇报 . 教师板书:这样算6÷ 3=2 60 ÷3=206.试一试 . (学生独立完成)80÷460 ÷2(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二 .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1.出示第二个( 2)问题600÷3 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先独立思考 . 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 . 出图验证并板书:这样算6 ÷ 3=2 600 ÷ 3=2003.试一试 .360÷ 6640÷8二 .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1.出示第三个问题240 ÷3 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先独立思考 . 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2.结合学生汇报 . 出图验证并板书:这样算24 ÷ 3=8 240÷3=80三、巩固练习1、口算下列各题. 并说说口算的方法.40÷ 5640÷ 82、课堂小结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 17 页 1.2第二课时除法估算教学内容: 16 页例 2 估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 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 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 . 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 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 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 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 什么时候要估小些.教学过程:一、复习1、听算 . (略)2、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值.148≈193≈87≈896≈253≈二.新授:1.出示例题2. “你有什么样的解答方法?”2、学生说 . 教师一边列式24÷ 3≈教师问:大约是什么意思?求它们的近似值用什么方法?再问:怎样进行除法估算?学生分组讨论. 再汇报 . 教师板书 .3、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 但注意其完整及简洁.4、对比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 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5、总结加强 .三 .巩固练习:做一做:1.260÷4≈260 可以看成240. 也可以看成280.2.估算练习.四、作业:第18 页 6、7 题.第三课时练习教学内容17页练习四教学目标1.经过多练多想 . 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 . 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注意发现学生错多. 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教学过程:一、听算6÷ 2 60 ÷2 600÷ 2 6000 ÷ 2 8 ÷ 4 80 ÷4 800÷4 8000 ÷ 4 10÷ 2 2× 5 60 ÷3 20× 3 24 ÷ 3 240 ÷3 2400 ÷ 3 120 ÷3 70÷ 710×7 54÷ 6 48÷ 8二、估算比赛: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125÷ 2 378÷ 5 435÷ 7 297 ÷4 469÷ 8 194÷ 6三、笔算比赛:8÷ 2 80 ÷2 800 ÷2 8000 ÷ 2 18 ÷ 3 180 ÷3 1800÷3 90÷ 3 54÷ 9 6× 9 81÷ 9 7×9 8 ×9 7 × 9 27÷ 3 6× 7 5× 8 40 ÷5 45 ÷5 21÷ 3四、再现问题1、每听饮料 3 元 .100 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2、在一次地震中 . 有灾民 182 人 . 如果按每人发一顶帐篷. 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估算?板书估算列式.3、教师小结 .五、总结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2 、笔算除法第一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1)教学内容: 19 页例 1教学目标:1. 经历分小棒地过程理解合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地计算顺序和商地定位方法.2. 学会一位数除法(被除数每一位商地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地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计算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 . 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以表内除法的笔算、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口算基础上. 进行一位数两位数(被除数每一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笔算除法.教学难点着重帮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哪一位. 就把商写再哪一位上面.教学过程:一 . 复习引入1、口算:120÷4280÷7300÷ 6540÷924÷284÷4问:24÷ 2 时是怎样想的?3、竖式计算8÷425÷564÷865÷9二、新授1、出示主题图. 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 并用自己的话口述. 编一除法应用题.2、出示板书例1. 求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你会列式计算吗?3、说说你是怎样算的.3.如果用竖式计算你会吗?(教师巡视指导)4.让板书的学生说说理由 . 根据他的回答 . 同学们用小棒代替书 . 分一分 . 看看他这样计算与思考对吗?5.教师讲解竖式除法的步骤和关键.6、试一试(抽学生黑板上做)36 ÷368÷284÷478÷3三 .巩固练习第21页第 2题.前两题四.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第二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2)教学内容: 20 页例 2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 理解每求出一位商. 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和每次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商的数合并造继续除的道理.2、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计算 .3、在操作活动中 . 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分钱币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除到某一位时有余数. 要把余数和后一位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的计算过程. 从而明白算理.教学难点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计算.教学过程:一、准备1、口算240÷ 8 360 ÷ 3 150 ÷ 5 36 ÷333 ÷ 3 63 ÷ 32、竖式计算69÷ 3 78 ÷ 3 95 ÷572 ÷ 3 78 ÷ 3 58 ÷ 2二、新授1.出示例 2 猜想每班种多少棵树?2.问:你用什么方法猜得如此正确?如果学生猜得不正确: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准确计算出每班种多少棵树?3.教师巡视 . 个别辅导 . 然后根据学生汇报 . 教师板书并讲解竖式计算过程 .4.课本第 20 页做一做第 2 题 .展示学生作业. 如果发现错误. 请学生判断 . 并说明原因 .5.小结:你觉得计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时要注意什么?三、巩固第 21 页第 4题.第三课时练习练习内容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 . 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2、结合习题渗透事物之间是有练习的这有简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通过练习旨在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 除的顺序和竖式的书写格式. 练习时不但对学生计算步骤方法要充分重视 . 同时要培养学生书写正确、整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略)全体练习 . 同桌校对2.出示课本练习题 .边做边思考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3、许多事物 . 它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我们数学也不例外. 请同学们看第21 页第 3 题 . 算算、填填、说说每一组上下有什么联系.二、笔算练习1.80÷ 568 ÷ 498 ÷7864÷4936 ÷2696÷ 42.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三、作业第 21页第 4 题.第四课时用一位数除三位数教学内容:例 3教学目标1、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一位数除法. 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 1. 需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再除的算理.2 、在经历一系列的计算练习后. 感悟多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步骤. 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3、在合作交流中积极发表自己意见. 同时学会倾听 . 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独立尝试. 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概括一位数除三位数. 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 需要看被除数得前两位再除得算理与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感悟多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步骤. 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引入1.口算(略)2.板演竖式计算81÷984÷754÷ 368÷280÷556÷4二、新授1、教师谈话引入.2、出示例 3.3、你能列式计算吗?算好后请你在小组交流以下问题:(1)被除数前一位 2 除以 6 不够商 1. 你是怎么处理的?(2)处理后得到的商你写在被除数的哪一位商?为什么?(3)接下来的商你又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学生说 . 教师板书:4、试一试:156÷ 3集体订正5.计算 .378÷ 6425 ÷ 5引导学生把每次除后余下的数余除数进行比较. 问:你发现了什么?强调:为什么每求一位商. 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6.小结 . 指着例 3 与学生的板演提问:说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二、练习1.做一做156÷ 3434÷ 8605 ÷ 5863÷72.计算 .176÷2456 ÷4381÷3495 ÷5这 4 道题都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 为什么有的商是两位数 . 而有的商是三位数?想想商的为数与被除数、除数有什么关系?第五课时练习教学内容:第23 页练习五1—— 8 题 .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地练习 . 提高计算能力 .2.逐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 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 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通过对除数是三位数以内.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练习. 加深对除法从高位算起的方法. 及被除数除于除数不够商 1 的除法算法 . 并让其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听算 20 题乘除法练习题.2.课本第23 页第一题 . 给合适的题目涂上颜色.3.第 23 页第二题 . 看好 . 并用尺子连线. 通过除法运算 . 锻炼计算能力.4.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要同时要求格式及书写的规范. 然后认真检查除法竖式的正确与否. 是否漏了单位等 .5.“蚂蚁搬家”:设置情境.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尽量的帮助蚂蚁抢运粮食过冬.6.先进行估算商是几位. 然后再计算 .7.第 7、 8 题 . 是综合练习 . 要求学生综合应用乘数、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知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知识和分析、推理能力解答一席简单的实际问题. 另外第 7 题的解法有多种.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第六课时除法的验算教学内容: 25 页例 4教学目标1. 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2. 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3.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 感知乘、除法的关系. 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1、口算 20 题(略) .2.18 ÷6= 27 ÷ 9= 8 × 8= 56 ÷ 8=()× 6=18 ()× 9=27 ()÷ 8=8 ()× 8=563.比较一下 . 上下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根据学生得结论教师板书:商×除数=被乘数二、新授1、教师谈话引入.2.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是怎样的?3、出示例 4. 抽学生分析题意. 然后自己列式 . 教师巡视指导.4、学生汇报 . 教师板书 . 再问:你们怎样验证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学生说. 教师板书 .5.验证带余数除法的方法 .你是怎样验算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 除数商的一种还可以:100-2=9898÷ 7=143. 小结 . 通过上面题目的联系. 请同学们说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要注意的问题.三、练习1. 课本第 25 页做一做 . 你们验算了吗?我们要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2.课本第 26 页第 3 题.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题目要求的这两类?一般学生:算出结果再分类.好学生:看末尾. 如果是 0 或 5 能被 5 整除 . 没有余数 . 反之带余数 .第七课时练习练习内容: 26-27 页第 4— 7 题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做练习 . 进一步熟练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2.边练习边观察 . 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 . 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 创新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一位数整除三位数的基本练习课. 巩固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计算找联系1.独立计算课本第27 第 5 题 .教师巡视看学生计算的方法. (有的同学做了27× 5=135. 直接就得出:135÷ 5=27)请做得快得同学介绍一下自己得方法. 这个方法好吗?我们就用乘除之间得关系来计算.2.算一算 . 填一填课本第 27 页的第 6 题 .二、多角度思考. 填里的数出示2× 4=104.你能在里填正确的数吗?请每组派代表说说你们的思考方法.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二、熟练笔算方法1.判断课本第 26 页第 3 题商的余数 .要指导自己判断是否正确. 可用什么方法验证?下面我们来计算一下. 看看它们商的为数与你判断的是否一致.再仔细观察以下. 商的为数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汇报 . 教师板书:除数一位数被除数首位够除:商的位数 =被除数的位数被除数首位不够除:商的位数 =被除数的为数—2. 27 页第 7题第八课时商中间有0 和末尾有0 的除法( 1)教学内容28 页例 5和例 6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分析图理解“ 0 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 .2. 理解商中间有 0 和商末尾有0 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3. 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学重点理解商中间有0 和商末尾有0 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过程一、引入1、口算:28÷ 2 240 ÷ 8 36 ÷3 84 ÷7= 32-0 48+00× 12 42 × 0 0+25 29+0 9 × 0 14 ×02、不计算 . 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292÷2 358 ÷6 2147 ÷ 7 605 ÷ 5 488 ÷ 4二、新授1、出示 28 页主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四幅画的内容.2.嵌入数学问题:( 1)4 个西瓜 . 师徒 4 人 . 平均每人吃几个?生:4÷ 4= 1(2) 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 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引导学生想到:三人一个西瓜业没分到. 怎样用算是表示呢?这时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写出:0÷ 3= 0. 并深刻领会其中的含意.( 3)设置另一情境:当零为除数时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由于这个内容不是小学时学到的. 但为了让学生有个认识. 所以可以略带一些. 当 0 作为除数时 . 是没有意义的 .三、做一做0÷20 ÷40 ÷50 ÷1023843930 ÷ 0四. 出示例 6.1、问:怎样列式?怎样计算?结果是多少?2、同学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说说. 教师板书 .3、指板演题 . 问为什么十位上要写0?4 、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讨论后. 教师把省去的这步去掉.小结:这题是怎样计算的?5. 试一试 .505÷5 6018 ÷ 6 6015 ÷ 3指第 3 题问:为什么6015÷ 3 上的中间会有两个0?强调简便写。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本册知识结构图第一单元位臵与方向(一新知识点: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
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方位的技能,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
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
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感知。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第二课时认识地图上的方向第三课时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第四课时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新知识点:1、口算除法(1口算。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本册知识结构图第一单元位臵与方向(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课题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让学生参与活动,能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从现实生活的场景中引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在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方位知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教学难点能正确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具准备主题图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及反思一、学前准备1、复习旧知。
提问: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教室在第几层?楼上是几年级?楼下是几年级?如果现在咱们要开家长会,请家长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你怎样告诉家长自己的位臵呢?2、导入新课。
师问:太阳是从什么地方升起?(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发言)二、探究新知1、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1)全体到操场,找一找太阳在哪里。
(2)说一说,太阳从什么方向升起。
(东方)(3)想一想,太阳从什么方向落下。
(西方)(4)指一指,西边在哪里。
(5)请同学们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
提问:你们面对的、背对的、左手的、右手的位臵分别是什么方向?(6)讲述前、后、左、右与东、南、西、北的联系。
2、指出校园内的四个方向。
说说我们学校的校门朝什么方向。
站在操场中央,看一看,校园内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
3、学习两组相对的方向。
(1)站在操场上,你能确定出你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吗?(2)面向你家所在的方向站好。
(3)观察:家在东、西方向的同学,他们是如何站着的?(背对背而战)(4)观察:家在南、北方向的同学,他们是如何站着的?(也是背对背而战)(5)发现:东与西两个方向,南与北两个方向是相对的。
一位置与方向(一)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例1【教材分析】教材第2页呈现了北京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的航拍照片和相应的平面示意图,从而引出了本单元要学习的内容。
例1呈现了学生在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的技能,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情支柱和丰富的表象积累。
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认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会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2.让学生参与活动,能用东、南、西、北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从现实生活的场景引入,使学生体验在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方位知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难点:能正确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景引入】师:(课件出示谜语)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看哪位同学能最先猜出来:有位老公公,一副圆面孔,有朝一日不见它,不是下雨就是刮风。
学生讨论,给出谜底。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太阳”。
太阳能给大地送来无限光明和温暖。
太阳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可以给我们指引方向,这节课我们就看太阳来研究生活中的方向。
(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新课讲授】1.初步认识东、南、西、北。
师: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这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
那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上课时间:第周星期(详)案课型:新授课本期第1课时
课题:认识东西南北
上课时间:第周星期(详)案课型:新授课本期第2课时课题:认识平面图上的东西南北
上课时间:第周星期(详)案课型:新授课本期第3课时课题:认识简单的路线(一)
上课时间:第周星期(详)案课型:新授课本期第4课时课题: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上课时间:第周星期(详)案课型:新授课本期第5课时课题:认识简单的路线(二)
上课时间:第周星期(详)案课型:练习课本期第6课时课题:位置与方向的综合练习。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电子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6篇)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算理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进行自主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相互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老师这里有一组口算题,谁敢在没有见到题目之前就把手举起来。
请同学来口答,其他同学与老师一同判断正误。
12×20=12×3=11×5=11×30=24×10=24×2=你能说一说24×2=48的各部分名称吗?1、谈话:同学们今天是几月几日啊?(4月22日)你知道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老师来告诉你们,今天是世界地球日(出示世界地球日图标)。
世界地球日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项世界性的_¤_活动。
说到环境保护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多种树、不乱扔垃圾……)对,我们可以做的事很多,每年这天我们平湖二小的红领巾小队都会到街头去清扫垃圾和卫生死角。
在一次整脏治乱活动中我们红领巾小队12人平均每人捡到垃圾23件。
课件出示:在一次整脏治乱活动中我们红领巾小队12人平均每人捡到垃圾23件。
师:从这句话中,你都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生:一共捡到多少件垃圾?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解决吗?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这样的计算吗?2、引出新知: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研究像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
(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请同学们估算一下,大约捡了多少件?(学生各自汇报估算结果和方法)估一估,23×12约是多少?怎样才能知道谁估算的钱数最接近准确数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计算出23×12的得数,1、自主探索算法:同学们,你能想办法算出23×12的得数吗?想想看,看谁能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想好了写在练习纸上。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新学期开始了,为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探究、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拟订如下教学工作计划:一、学情分析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本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好,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比较扎实;但一些学生粗心大意,灵活性不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但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要在端正他们学习态度的同时,加强各种数学能力的培养,尽快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一),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复式统计表,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1、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4、了解不同形式的复式统计表,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本册知识结构图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新知识点: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
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方位的技能,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
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
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感知。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第二课时认识地图上的方向第三课时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第四课时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新知识点:1、口算除法(1)口算。
(2)估算。
2、笔算除法。
(1)基本的笔算除法(2)除法的验算。
教学要求:1、会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几百几十以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2、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建议:1、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使学生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
为了避免学生在不理解算理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口算过程,套用计算法则,本册教材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既没有注明一般的口算思路,也没有出示笔算除法的法则,二是充分调动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计算的算理和算法。
(1)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经验,使之顺利迁移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中。
学生已有的与除法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表内乘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
这些口算经验是帮组学生解答除法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
因此,教学时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口算经验,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并将它灵活运用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景中。
(2)引导学生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计算规律,学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有序思考方法。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除法口算经验,结合一定的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一种有序的思考和操作习惯,从而自主概括出笔算除法的计算规律。
(3)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思考的过程。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归纳、整理运算程序和运算规律的过程,它是计算活动过程中的提炼和升华。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条件,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说话环境。
首先,让学生在思考每个例题时,自言自语地、轻声的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或与同桌)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最后,提供过程的范例。
让说得好的学生在班上交流,或者教师根据多个学生的表述概括出班上学生的不同解题策略。
通过有层次的说过程、说算理,自主归纳出口算或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同时,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2、拓宽主题图的情景视野。
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景中学习除法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从中引出需要用除法解决的若干问题。
但是,这些素材还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
因此,实际教学时,老师应根据当地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将除法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健康成长、交通、体育、娱乐、饮食和科普知识等联系起来,使枯燥乏味的除法计算融入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把估算放在与口算、笔算同等重要的地位。
“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是《课程标准》为学生提供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
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①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作用,认识到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②将估算、口算、笔算的数学结合起来。
教学时,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估算算法与其他算法结合起来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作业,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
③适当补充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估算内容,加大估算应用的力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4、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乘法和除法具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入手,将乘法运算的思维方法迁移到除法当中。
如:教学60÷3()时,可引导学生思考3×()=60。
又如,在验算除法时,可依据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引出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检验方法。
这样,通过从矛盾的双方入手,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既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又培养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口算除法第一课时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数以及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数第二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第三课时口算练习课2、笔算除法第一课时基本的笔算除法(1)观察、研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
(2)改正错误之处。
第二课时基本的笔算除法第三课时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第四课时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的练习第五课时商中间有0的除法(1)出示题。
第六课时商末尾有0的除法第七课时运用估算解决问题3、整理和复习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新知识点:1、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要求:1、通过对现实生活事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使学生学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建议:1、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统计表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2、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时,就已经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测,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景,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例如,在做一项决策时,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其结果便能对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就体现了统计的一个主要功能,通过有限样本的数据分析来推断总体样本的大致情况。
一课时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新知识点:1、口算乘法:(1)整十、整百的数乘整十数。
(2)估算。
2、笔算乘法:(1)两位数乘两位数。
(不进位)(2)两位数乘两位数。
(进位)(3)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建议: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计算方法。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扎起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
教材为学生学习计算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景。
让学生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学习材料饱含生气,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讨计算方法,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切实体会到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
本单元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乘法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也设计了自主探索、合作、谈论鹅学习情境。
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
教学时,要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尝试、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恶化笔算方法。
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
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经历乘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理解,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学生也能逐步学会用数学手段去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是《课程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本单元教材不仅在口算乘法中专门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还在笔算的乘法中展示了估算方法。
切实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扎扎实实地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
老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估算是机会,让学生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估算检查计算结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估算的必要性,逐步形成估算的意识,提高估算的能力。
1、口算乘法第一课时口算乘法第二课时口算乘法的练习课2、笔算乘法第一课时笔算乘法第二课时笔算乘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