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古文句子翻译分类练习习题.doc
- 格式:doc
- 大小:369.54 KB
- 文档页数:12
初中古文翻译试题及答案1. 翻译下列句子:(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答案:孔子说:“学习了并且经常复习,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答案:通过复习旧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这样的人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答案: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谋划事情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守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2. 翻译以下段落: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案:孔子说:“见到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是否有类似的缺点。
”3. 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案: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自己的不足。
”4. 翻译并解释下列句子: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答案: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这句话比喻在困难和艰苦的环境中,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
5. 翻译下列古文并回答问题: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孔子说:“知道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态度,认为热爱学习比仅仅知道学习更为重要,而将学习当作乐趣则是最高的境界。
6. 翻译以下古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答案:孔子说:“不到学生心急如焚的时候不启发他,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的时候不引导他。
如果教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了。
”这句话说明了教育要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
7. 翻译并解释下列句子: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答案: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成就,四十岁不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听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但不会逾越规矩。
初中语文翻译考试题及答案一、翻译题1. 请将下列古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答案:复习旧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这样的人可以成为老师了。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2. 请将下列现代汉语句子翻译成古文。
(1)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因此被选为班长。
答案:彼勤学而绩优,故被选为班长。
(2)尽管天气寒冷,他还是坚持每天跑步。
答案:虽天寒,彼犹坚持日跑。
(3)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要浪费。
答案:吾等宜珍惜光阴,勿虚度。
二、阅读理解题1. 阅读下列古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瑶池,抚绥四方,观行天下之民,信可乐也。
问题:请解释“衔远山,吞长江”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意指洞庭湖如同巨口,北边可以吞下长江,南边可以衔住远山,形容其宽广无边。
2. 阅读下列现代文,回答问题。
《我的母亲》节选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她没有文化,但她懂得做人的道理。
她总是教导我们要诚实守信,勤劳善良。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她始终是我坚强的后盾。
无论我遇到什么困难,她总是鼓励我,支持我。
她用自己的行动,教会了我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
问题: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答案: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作者的母亲是一个没有文化但懂得做人道理的农村妇女,她通过自己的言行教导作者诚实守信、勤劳善良,并在作者成长过程中给予支持和鼓励。
三、写作题1. 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答案:略2. 请以“难忘的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题题目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题目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题目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论语》有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题目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题目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左传》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题目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史记》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题目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诗经》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题目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题目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题目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左传》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题目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论语》有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题目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史记》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题目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诗经》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题目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题目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题目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左传》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题目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论语》有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题目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史记》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题目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诗经》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题目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题目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一、重点字词翻译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翻译:千里之行,都是从脚下开始的。
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翻译: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如同邻居。
4.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翻译:千里送来鹅毛,礼物虽轻但情意深厚。
5.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翻译:人民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君主最轻。
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三个人一起行走,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二、重点句子翻译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2.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翻译:孔子登上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觉得整个天下都变小了。
3.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
4. “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不要因为我而有所顾忌。
”5.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成就,四十岁不再困惑,五十岁懂得天命,六十岁能听从别人的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但不超过规矩。
”三、重点段落翻译1. 《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2. 《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10中考古文翻译与课后练习七年级上册1.河中石兽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位于黄河的岸边,寺庙庙门倒塌在河里,(门前的)两座石兽一起沉到河里。
经过了十余年,庙里的僧人募捐重新修建庙门,在河里寻找石兽,最终没有找到。
(寺僧)认为顺着水流往下游去了。
(于是)划着小船,拖着铁耙,寻找了十余里,没有踪迹。
一位学者在庙里设立学馆讲学,听到寺僧寻找石兽的事,嘲笑说:“你们不能懂得事物的规律,这(石兽)不是木块,怎么能被大水带着去呢?应该是石头坚硬沉重,泥沙松软轻浮,(石兽)湮没于泥沙上,逐渐逐渐越陷越深罢了。
顺着水流寻求不是糊涂么?”大家听了都认为(这种说法)非常精妙。
一个年老的船工听了讲学家的说法,讥笑说:“大凡石头掉到河里,应当到上游去寻找。
因为石头质性坚硬沉重,泥沙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的反冲力必定作用在石头的迎水面的下端,把泥沙冲刷成坎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石头(向前)倾倒在坎穴中。
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再向前滚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滚动不停,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下游寻求固然糊涂;到泥沙中寻求,不是更加糊涂么?”按照他的话(在上游去找),果然在几里以外找到了。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的的道理,不知道其中根本的道理的人和事很多啊,根据主观臆断可以么?课后练习:第一题:说明做任何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更不可做空头的理论家。
揭示这个道理的句子是:“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详见上面译文。
第二题:寺僧在河的下游寻找石兽,他按一般思维模式和惯例,认为水的流动会把石兽带往下游;讲学家的方法是:在原地寻找石兽。
因为“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所以认为石兽应在原地,只是“渐沉渐深”罢了。
老河兵的方法是:在河的上游寻找石兽。
因为根据多年的经验,他认为水流冲击石兽,然后水流就会冲走石兽上游方的泥沙,使其出现空穴,石兽就会向空穴倾倒,长期这样“再转不已”,石兽就会往上移动。
初中重点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100题(含答案)
初中重点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100题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文: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文: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民。
译文: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译文:
(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译文:
(3)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译文:
(4)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译文:
6、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百姓亦称其善,不亦怪哉!
译文: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3)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_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
一、文言文翻译练习题: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弟子规,圣人训。
4.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5.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二、答案:
1. 学习并经常复习,难道不令人高兴吗?
2. 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情。
3. 学子应该遵守好的行为规范,这是圣人的教诲。
4. 作为一个充满责任心的人,要为天地奋斗,为生民谋福利。
5. 我们要继承古人的学问,为未来的人类和平奠定基础。
以上为初中七年级文言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通过翻译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观念,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这项练习,扎实提升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完整文章内容在此结束,无需再重复题目或其他无关内容]
注意:本文使用了常见的文言文翻译方式,力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
具体的翻译方式可能会因语境而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文句和语义
进行灵活运用。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题1.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吾谁与归?2.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3.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4.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贻伊戚,其戚曷极!5.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6.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7.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
8.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9.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10.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赵王窃闻秦王之欲破赵国,乃悉召群臣而议之。
11.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秦王不说,乃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
12.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秦王怒,不听。
13.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齐威王欲将孙膑。
14.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15.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王之蔽甚矣。
16.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王之不明,蔽甚矣。
17.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王之不肖,蔽甚矣。
18.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王之不智,蔽甚矣。
19.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王之不仁,蔽甚矣。
20.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王之不义,蔽甚矣。
21.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王之不忠,蔽甚矣。
22.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王之不孝,蔽甚矣。
23.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王之不慈,蔽甚矣。
24.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王之不悌,蔽甚矣。
25.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王之不友,蔽甚矣。
26.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王之不仁,蔽甚矣。
27.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王之不义,蔽甚矣。
28.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王之不忠,蔽甚矣。
29.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王之不孝,蔽甚矣。
中考语文文言句子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正义》)(2)把“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一钱太守》,完成下面小题。
一钱太守刘宠任会稽太守,除苛政,禁非法,郡中大治,朝廷征为将作大匠①,山阴县有五六叟,自若耶②谷间出,人赍③百钱以送宠,曰:“山谷鄙人,未尝识朝政。
他守时,吏索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④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值圣明,故相扶而送。
”宠曰:“吾之政何能及公言邪?父老辛苦!”叟奉以钱,宠不能辞,遂各选一钱受之。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注释:①将作大匠:主管土木工程的官员,②若耶:山名,③赍(jī):携带,④明府:对太守的尊称。
1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文言文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出师表诸葛亮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亲贤臣,远小人。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四、2022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
(14分)王舆,合淝人。
舆初为小校,从周本攻危全讽①。
临战,本视贼水栅②,部分诸将,指旁山头一小营,谓舆曰;“尔往为我取彼。
”舆唯唯③,而色不欲行。
本曰:“尔惮往耶?”舆曰:“公必不以舆为不武,请得此柵破之,舍而趋彼何为?”本大喜曰:“尔亦知此为必争之地耶?吾本自行,今为尔功,劳而遣之。
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练习【专项分类】判断句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战,勇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莲,花之君子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中轩敞者为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省略句1.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皆以美于徐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属予作文以记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君与俱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屠惧,投以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胡不见我于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动句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岂能为暴涨携之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倒装句1.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以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斯人,吾谁与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