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的空间布局研究4100字
- 格式:docx
- 大小:15.20 KB
- 文档页数:3
全域旅游助力武陵山片区脱贫研究一、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在扶贫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有一些深度贫困地区存在着巨大的脱贫压力。
武陵山片区是我国重点扶贫地区之一,这里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生产条件相对较差,因而致使部分地区居民生活困难。
如何有效地帮助武陵山片区脱贫,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武陵山片区地处湘鄂两省交界,境内山峦叠翠,河水潺潺,美不胜收,自古以来就是一块名副其实的旅游胜地。
地处中部山区,生态环境优美,民族风情浓厚,被誉为中国最美的“秦巴水乡”。
近年来,随着各地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武陵山片区的旅游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香樟湖、神农架、清江画廊等景区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旅游胜地,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除了自然风光之外,武陵山片区的人文景观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这里有着独特的苗、瑶、土家等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民族民间工艺和民俗活动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武陵山片区还有着丰富的农耕文化和历史遗迹,如土司城、古村落等,这些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武陵山片区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旅游业发展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三、全域旅游助力武陵山片区脱贫的重要性全域旅游的理念主张将旅游业融入到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中,通过开发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完善地方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景区服务质量,促进当地居民的就业和收入,从而实现全面带动地方经济的繁荣。
在武陵山片区实施全域旅游的理念,有着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性:1. 利用旅游资源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武陵山片区的资源丰富,通过旅游开发,可以带动当地的农民和村民转变生产方式,发展旅游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
2. 保护本土文化和生态环境。
实施全域旅游,强调对地方传统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传承,可以促进乡村文化的振兴,保护好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推动当地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3. 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吸引更多游客。
武陵⼭旅游度假区资源开发与提升研究武陵⼭旅游度假区资源开发与提升研究————————————————————————————————作者:————————————————————————————————⽇期:武陵⼭旅游度假区资源开发与提升研究-旅游管理武陵⼭旅游度假区资源开发与提升研究谭舒⽉1,2当前旅游区建设成为重庆旅游升级发展中的重点,涪陵武陵⼭旅游度假区正好契合重庆“⼤仙⼥⼭旅游区”发展的战略机遇,充分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采取全产业链模式升级打造武陵⼭旅游综合体。
⼀、引⾔武陵⼭旅游区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境内,主要涵盖⼤⽊乡、武陵⼭乡和⽩涛街道乐道村,⾯积213平⽅公⾥,与武隆、丰都相邻,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内峡⾕、地缝、森林、花卉、民俗等旅游资源丰富。
规划的五⼤核⼼景区,已建成开放的有武陵⼭⼤裂⾕、森林公园、⼤⽊花⾕,⾦⼭寺和⾓帮寨正在规划建设中,后发优势明显。
今年1-6⽉旅游区共接待游客35.6万余⼈次,同⽐上升652.8%,实现旅游收⼊3 205.7万元,同⽐上升156.3%。
2015年旅游区专线“梓⽩⾼速”启动建设,未来重庆主城到此车程仅需50分钟,充分融⼊重庆⼀⼩时经济圈。
⼆、武陵⼭旅游区资源开发条件分析(⼀)森林资源丰富、⽓候条件适宜旅游区平均海拔1 100⽶,区内森林茂密、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最⾼达95.2%,且林象优美、四季多姿;旅游区⽓候宜⼈,⽴体⽓候明显,年平均⽓温14℃左右;空⽓清新,负氧离⼦含量达10万个/cm3,⾮常适合休闲养⽣、度假避暑。
其中武陵⼭森林公园以“森林疗养”为主题,⾼⼭避暑、休闲养⽼、户外露营、亲⼦体验等功能⼀应俱全。
(⼆)⾼⼭峡⾕资源品类丰富武陵⼭旅游区峡⾕沟壑纵横,地质历史悠久,⼀条长约10公⾥的原⽣态喀斯特地貌裂⾕横穿⼭脉,集峡、泉、瀑、崖、洞、坑和缝等于⼀体。
其中2014年重点打造的武陵⼭⼤裂⾕以“动感峡⾕”为主题,开发有峡⾕游览、户外运动、⽣态休闲、商务会议等产品。
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调查报告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武陵山片区位于中国湖南省西部,地处雄伟壮丽的武陵山脉之中。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该地区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旅游目的地。
本报告对武陵山片区的旅游产业进行了调查,以了解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潜力。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 了解武陵山片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2. 分析现有的旅游设施和服务品质;3. 探讨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4. 提出针对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实地调查:调查团队对武陵山片区的旅游景点进行了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现场情况;2. 问卷调查:采用面对面和在线两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取来自游客和旅游从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3. 数据分析: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形成定量和定性的研究结果。
四、调查结果4.1 旅游资源和景点概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武陵山片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壮丽的山水风光、独特的自然生态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主要旅游景点有武陵源、天门山、凤凰古城等。
4.2 旅游设施和服务品质调查发现,武陵山片区的旅游设施整体还比较薄弱,尤其是交通、住宿和餐饮方面的配套设施不完善。
部分旅游景点的导览服务和游客接待能力也有待提高。
然而,部分景点的旅游服务质量较高,受到游客的好评。
4.3 旅游业发展机遇与挑战调查结果显示,武陵山片区的旅游业发展面临着一些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该地区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另一方面,旅游设施和服务品质的提升,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建议与措施基于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综合考虑,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以促进武陵山片区的旅游业发展:1. 增加投资:加大对旅游设施的投资,改善交通、住宿和餐饮等配套设施,提高游客的出行便利性和舒适度。
张家界武陵源区旅游资源调研报告调研背景张家界武陵源区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是一个以自然景观为主的著名旅游景区,也是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
为了更好地了解武陵源区的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并整理出以下数据和信息。
调研目的张家界武陵源区文创产品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该区域的文化资源和文创产业,开发出更具特色、更富有创意的文创产品,以吸引更多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自然景观湖泊和山峰武陵源区内有大量的湖泊和山峰,其中以被誉为“灵魂之山”的天子山最为著名。
该山海拔1262米,山势陡峭,峰峦叠嶂,景色壮观,是武陵源区的标志性景点。
此外,还有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的宝峰湖玻璃桥、被誉为“世界最美的草原”之一的袁家界草原等,也是游客们不可错过的景点。
溪流和瀑布武陵源区的溪流和瀑布数量众多,其中以被誉为“神仙洞外的瀑布”之一的黄龙洞瀑布最为著名。
这个瀑布高达74米,水流湍急,形成了壮观的水幕和水雾,令人惊叹。
此外,还有被誉为“百龙天梯”的百龙潭瀑布、被誉为“天上人间”的龙宫瀑布等,也是游客们喜爱的景点。
森林和动植物武陵源区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8%,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区域。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欣赏到大量的植物和动物,例如被誉为“天下第一树”的千年古树、被誉为“猴王”的金丝猴等,都是游客们喜爱的景点。
人文景观土家族文化武陵源区是一个融合了多种民族文化的地区,其中以土家族文化最为鲜明。
游客们可以前往当地的土家族村落,了解土家族的文化习俗和历史传承。
此外,当地的土家族特色食品、土家族手工编织品等,也是游客们喜爱的纪念品。
苗族文化武陵源区还有苗族文化的影响,其中以苗族银饰最为著名。
游客们可以前往当地的苗族村落,了解苗族银饰的制作工艺和历史背景。
苗族银饰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其精美的设计和制作工艺,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和喜爱。
纪念品武陵源区的纪念品种类繁多,包括书画、木雕、石雕、金属制品、陶瓷制品等。
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模式研究【摘要】武陵山片区位于中国中部,是一个充满民族文化的地区。
本文通过对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模式的研究,探讨了其发展现状、集群模式理论与实践以及影响因素。
武陵山片区的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但目前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研究发现,集群模式有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文章最后对集群模式的优势、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模式、研究、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优势、可持续发展、策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武陵山片区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武陵山片区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逐渐兴起,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如何更好地挖掘和传承武陵山片区的民族文化,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民族文化旅游也逐渐受到重视。
对于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模式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为其他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提供借鉴和启示。
有必要开展关于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模式的研究,以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地区经济的繁荣。
通过对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模式的研究,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企业发展提供指导,为学术界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推动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1.2 研究意义武陵山片区位于中国中部,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正逐渐成为该地区的经济支柱之一。
对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可以帮助深入了解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对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调查报告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调查报告一、引言武陵山片区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以其壮美的山水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而闻名。
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的现状,包括旅游资源开发情况、旅游业态发展、旅游服务质量及需求状况等,以期为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概况2.1地理位置武陵山片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经度,纬度。
2.2自然景观武陵山片区拥有雄伟的山峰、清澈的溪流、丰富的植被等自然景观,如某山、某溪、某峰等。
2.3人文历史武陵山片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如某古村、某古寺、某历史纪念碑等。
三、旅游业态发展情况3.1景区开发状况3.1.1已开发景区武陵山片区已开发的景区包括某景区、某景区、某景区等,其中某景区是最受欢迎的景区之一。
3.1.2待开发景区武陵山片区尚有某景区、某景区等待开发,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潜力。
3.2旅游项目发展状况3.2.1传统旅游项目武陵山片区的传统旅游项目包括某游览线路、某传统节庆活动等。
3.2.2新兴旅游项目近年来,武陵山片区出现了某旅游项目、某旅游项目等新兴旅游项目,受到游客的热捧。
四、旅游服务质量评估4.1景区服务设施武陵山片区的景区服务设施包括某停车场、某公厕、某导览图等,整体设施状况良好。
4.2旅游接待能力武陵山片区的旅游接待能力较强,一年四季都能满足大量游客的需求。
五、旅游需求状况调查5.1游客来源调查本次调查对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包括某省、某市、某县等。
5.2游客满意度调查本次调查对游客在武陵山片区旅游过程中的满意度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大部分游客对景区的整体服务和环境表示满意。
六、结论与建议6.1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得出武陵山片区的旅游产业发展较为活跃,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服务质量较高,游客需求明确。
6.2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武陵山片区的旅游产业发展,建议加大对待开发景区的开发力度,推动新兴旅游项目的创新,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营销推广。
武陵山区特色旅游资源对策研究一、武陵山区基本情况武陵山区位于湖北、湖南、贵州、重庆三省一市跨界交汇处,为武陵山脉覆盖的地区,该地区是我国内陆跨界区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包括湘、黔、鄂、渝四省市共60多个地区(县、市、区),有土家、苗、铜、白、仡佬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该地区地貌为独特的喀斯特地形,最高峰是地处贵州省的凤凰山,海拔2570米。
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秀丽的自然风景。
武陵山区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区域和经济区域,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大力支持下,该地区采取多项措施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并获得一定经济利益。
但由于行政区划、区际经济利益、资金不足等障碍,严重阻碍了武陵山区特色旅游资源产业的开发与利用。
二、武陵山区独特的旅游资源(一)自然景区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依托武陵山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物种资源,建立起原生态的旅游景区。
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武陵源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该名胜区由张家界森林公园(张家界市)、索溪峪自然保护区(慈利县)、天子山自然保护区(桑植县)和杨家界景区组合而成,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
其中位于武陵山脉东段的张家界森林公园,是我国批准成立的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是一座天然氧吧。
景区内还有保护完好的生态系统和奇特的地质遗迹,不仅是难得的观赏资源,其科学研究价值也不可估量。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
另外,还开发了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内植被繁盛,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为其披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主要景点揽月峰是公园的最高峰,也是涪陵区海拔最高点,海拔1980米。
自然天象如雾海、日出、晚霞、雪景也构成了武陵山独特的景观。
(二)人文景区武陵山区独特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为民俗旅游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调查报告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调查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进行对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的调查研究,以全面了解该地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该片区的旅游资源、旅游规划与管理、旅游设施与服务、旅游市场开发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为相关部门提供可行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
二:调查目的和研究方法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问题及原因,并寻找发展的突破口和推动因素。
调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三: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情况3.1 自然景观资源3.1.1 森林资源3.1.2 山岳资源3.1.3 溪流与瀑布资源3.1.4 植物与动物资源3.2 人文景观资源3.2.1 历史遗迹3.2.2 文化村落3.2.3 传统手工艺3.2.4 地方特色美食四:武陵山片区旅游规划与管理4.1 规划概况4.1.1 发展目标4.1.2 规划内容4.2 管理措施4.2.1 环境保护4.2.2 旅游设施建设4.2.3 安全管理4.2.4 旅游人员培训五:武陵山片区旅游设施与服务5.1 交通设施5.1.1 飞机5.1.2 高速公路5.1.3 公共交通5.2 住宿设施5.2.1 酒店5.2.2 民宿5.2.3 露营地5.3 餐饮设施5.3.1 餐馆5.3.2 农家饭店5.3.3 特色小吃5.4 导游服务5.4.1 导游培训与认证 5.4.2 导游服务质量评价 5.4.3 导游服务管理六:武陵山片区旅游市场开发6.1 目标市场6.1.1 国内游客市场6.1.2 国际游客市场6.2 营销策略6.2.1 宣传推广6.2.2 产品开发6.2.3 价格策略6.2.4 渠道开发6.3 旅游产品创新6.3.1 主题旅游6.3.2 特色体验6.3.3 休闲度假七:问题与建议7.1 发展问题分析7.1.1 市场竞争激烈 7.1.2 设施与服务不足 7.1.3 管理不规范7.2 发展建议7.2.1 提升品质服务7.2.2 加强团队协作7.2.3 加大营销力度八:结论通过对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的调查和分析,本报告总结出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但存在市场竞争激烈、设施与服务不足、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全域旅游助力武陵山片区脱贫研究近年来,全域旅游成为了中国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旅游业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被许多农村地区看作是推动脱贫的重要途径。
武陵山片区作为湖南省的一个贫困地区,也在探索使用全域旅游来推动脱贫。
本文将对全域旅游助力武陵山片区脱贫的研究进行分析。
武陵山片区具备发展旅游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该地区地处于群山之间,山峦连绵起伏,风景秀丽。
该地区还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着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
这些自然和人文资源为武陵山片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全域旅游的理念可以帮助武陵山片区整合资源,打破地区之间的壁垒。
通过全域旅游,武陵山片区可以将不同地区的景点、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和产品。
在全域旅游的框架下,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得以加强,旅游相关产业链条也得到了有效延伸。
全域旅游可以促进农村地区就业机会的增加。
武陵山片区的农村地区人口多以农民为主,农村转移人口较多。
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增加收入。
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提出要求,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
全域旅游可以带动武陵山片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一般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可以带动农村地区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农家乐、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可以得到发展,助推当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全域旅游对武陵山片区的脱贫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也需要注意的是,发展全域旅游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注重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并且要深入挖掘和保护当地的特色文化资源,以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为武陵山片区的脱贫研究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旅游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空间错位分析——以湖南武陵山片区为例在旅游发展的广阔天地中,旅游城镇化犹如一艘承载着梦想的巨轮,它需要我们用智慧和勇气去驾驭。
而这艘巨轮的航向,则受到旅游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影响。
本文将以湖南武陵山片区为例,探讨旅游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空间错位分析。
首先,让我们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隐喻,描绘一下旅游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全景图。
这个全景图,就像是一位掌握着旅游知识的智者,它能够将各种旅游难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为旅游提供坚实的支持。
这个智者,犹如一位知心的朋友,它能够读懂旅游的心思,引导它们走向正轨。
在这个智者的指引下,旅游城镇化如同一场有序的舞蹈,充满了规律和秩序。
然而,旅游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并非一蹴而就。
它需要我们以夸张修辞和强调手法,去凸显其重要性。
这个质量与规模过程,如同一场智慧的较量,它需要我们运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和引导旅游城镇化。
同时,旅游城镇化质量与规模也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才能在众多信息中找到最关键的因素,为旅游提供有力的依据。
那么,如何评价旅游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呢?影响因素,就像是一位掌握着医疗知识的智者,它静静地存在于旅游的各个角落,等待着被发掘和利用。
而旅游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则像是这位智者手中的一把利剑,它需要旅游发展的滋养和指导,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在这个全景图中,旅游城镇化质量与规模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如同一位教师与学生,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然而,旅游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并非一成不变。
它需要我们以夸张修辞和强调手法,去凸显影响因素的重要性。
旅游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如同一场智慧的较量,它需要我们运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将影响因素转化为旅游城镇化的有力支持。
同时,旅游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也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才能在众多信息中找到最关键的因素,为旅游提供有力的依据。
CATALOGUE目录•引言•武陵山片区县域旅游经济概况•武陵山片区县域旅游经济空间异质性分析•武陵山片区县域旅游经济空间异质性影响因素•武陵山片区县域旅游经济空间异质性发展策略•结论与展望研究武陵山片区县域旅游经济空间异质性,有助于了解各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差异和特点,为制定针对性的旅游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背景与意义意义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方法创新贡献研究创新与贡献自然资源武陵山片区内的许多县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如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以及古代战争遗址等。
历史文化现代旅游资源武陵山片区县域旅游资源分布旅游产业规模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就业人数030201武陵山片区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现状旅游产业链条武陵山片区内的县域旅游产业链条较短,缺乏对当地经济的深度带动作用。
旅游产业结构武陵山片区内的县域旅游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为主,缺乏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旅游产业升级为了提高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武陵山片区内的县域需要加快旅游产业升级的步伐。
武陵山片区县域旅游经济产业结构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历史文化资源差异明显旅游资源空间异质性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武陵山片区内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一些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较为成熟,如张家界、凤凰等地,而另一些地区则相对滞后。
基础设施建设差异大由于经济水平的差异,各县市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和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直接影响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异质性旅游经济产业结构空间异质性产业结构单一尽管旅游业是武陵山片区的支柱产业,但各县市的旅游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对旅游经济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产生影响。
缺乏多元化发展片区内一些地区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化的发展策略,难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和市场变化。
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气候条件自然环境因素1 2 3旅游政策土地政策产业政策政策制度因素人口因素文化因素社会观念社会文化因素地区生产总值人均收入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因素优化旅游资源空间布局旅游资源整合重点旅游区域规划旅游线路设计03推进旅游产业升级01提升旅游产业地位02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调整旅游经济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旅游加强产业融合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建立合作机制01加强区域合作02推广区域品牌03武陵山片区县域旅游经济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表现在旅游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水平、政策环境等方面。
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整合与市场协同开发探讨武陵山片区位于湖南、湖北交界处,是中国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之一。
该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灿烂的历史文化,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目前该地的旅游资源整合和市场协同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一、旅游资源整合问题武陵山片区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道、县、乡三个层面,涵盖了历史文化、自然景观、风俗习惯等方面。
但是这些资源的整合仍然存在问题,可能是由于地方政府的粗放管理,导致各地旅游资源的彼此孤立。
这就需要在资源的整合方面下大功夫:1.扩大旅游区域:武陵山的旅游区域包含了不少城市和县城,这些地方虽然均有独特的景点和文化,但由于地方的限制和缺少整合,使游客难以充分领略到这里的美景和文化魅力,游客通常在一个地方逗留时间有限、连贯性不强,随着旅游观光的提升,游客出现重复的现象较多。
2.加强交通连接:在旅游资源整合时,交通的问题至关重要。
只有建设起相互联系的交通枢纽,才能让游客更便捷地前往武陵山片区各地游玩。
优化交通,有助于区域产业的发展和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
3.推进景区融合:武陵山各景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各自运营,缺乏整体规划,有碎片化、针对性极强的问题。
要对各景区的资源、功能进行整合,形成整体效益,统一管理和推进,提高景区的综合效益和吸引力。
4.挖掘新的旅游资源:武陵山片区的旅游资源丰富,然而还有相当一部分资源尚未被挖掘。
因此应该加大对新资源的开拓力度和保护力度,开辟新的旅游线路,打造全新的旅游项目。
二、市场协同开发问题武陵山片区各县市间的旅游市场彼此独立,互相竞争,游客往往觉得在武陵山集中了景区的资源,仍能感受到各景区运营方式的不同。
这就是导致旅游市场协同发展不足的一个原因。
1.深度挖掘旅游品牌:武陵山片区要打响自己的品牌,如此方能让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
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武陵山片区应该对景区名称,景区标识,景区布局以及景区形象进行整合,提升整合后的景区品牌影响力。
区域一体化下武陵山片区传统体育与旅游发展研究区域一体化是指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背景下,以区域为单位,通过加强区域间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区域内部资源的有机整合和高效利用,提高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
武陵山片区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武陵山片区的传统体育与旅游发展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武陵山片区传统体育与旅游的发展现状入手,探讨区域一体化对其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武陵山片区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包括湖南、湖北、广西和重庆四省市,地处中国长江中上游地区,是中国的屋脊之地,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武陵山区地处西南丘陵和山地交错带,地势险峻,山峦叠翠,水流澎湃,自然景观优美。
武陵山区还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体育资源。
在传统体育方面,武陵山片区有着独特的武术、射箭、马术等传统体育项目,这些项目在当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些传统体育项目不仅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表达,也是武陵山区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旅游方面,武陵山片区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张家界、武陵源等景区更是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为武陵山片区的旅游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区域一体化对武陵山片区传统体育与旅游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区域一体化的推进促进了武陵山片区内部各地资源的互补与整合。
通过区域一体化合作机制的建立,武陵山片区各地可以共同合作,集中优势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区域一体化的推进提升了武陵山片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了区域内部的联系与互通,为武陵山片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区域一体化的推进加强了武陵山片区与周边地区和国家的合作与交流,提升了武陵山片区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其旅游业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调查报告武陵山片区位于中国华南,涉及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是中国南方最具特色和魅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具有雄厚的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也是中国著名的国家森林公园。
武陵山片区的旅游业在过去几年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着重探究了武陵山片区的旅游产业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
一、现状1、发展概况武陵山片区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风景区,一直以来都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业。
近年来,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武陵山片区的旅游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据调查,武陵山片区近五年来的游客人数从2015年的200万人次增加到2020年的500万人次,年均增长约15%。
2019年,武陵山片区旅游总收入达120亿元人民币。
2、资源优势武陵山片区区域面积超过1.5万平方公里,包括1400多座山峰和100多个山谷,几乎涵盖了中国南方的一切自然景观,如瀑布、湖泊、森林、山洞、峡谷等。
此外,武陵山片区还拥有灵岩寺、竹林寺、云湖、武陵农家乐等人文景观,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丰富的资源为武陵山片区的旅游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基础设施随着武陵山片区的旅游业快速发展,其配套基础设施也得到改善。
区内道路、酒店、景点、导游等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得到提升完善,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利和舒适的环境。
此外,武陵山片区还建设了武陵山国际旅游景区,走遍全球有名山的旅游之父——佳士得克鲁克,亲笔题“武陵山”三个楷体大字,正式将武陵山国际旅游景区打造为“全球六大名山旅游体系”之一的代表。
二、问题1、旅游过度开发武陵山片区的旅游业发展极快,但与此同时,旅游过度开发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如过度采伐森林,造成环境破坏,部分山峰丧失了天然风貌。
此外,过度发展导致旅游景点的资源匮乏,很多景点的管理和维护也存在问题,给游客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2、文化传承欠缺武陵山片区拥有众多的历史和文化资源,但在旅游开发中这些文化资源很少得到充分利用和传承。
更多的是将区内的文化资源作为旅游商品出售,而缺乏深度的文化体验,这与提升武陵山片区旅游品牌形象相悖。
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的空间布局研究4100字摘要:旅游景区的空间布局对于区域旅游产业的合理布局,实现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
文章在回顾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应用最邻近分析法、基尼系数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武陵山片区国家A级旅游景区空间布局的类型及其在各地市的分布差异,并探讨了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结果表明,景区在开发建设中要充分考虑交通条件、经济状况以及客源市场等因素。
毕业关键词:武陵山片区;旅游景区;空间布局一、引言武陵山片区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区),区域森林资源丰富,生物物种多样,且是全国著名的少数民族聚集区,民族风情浓郁。
区域内自然景观原始奇特,人文景观自成一体,拥有很多垄断性和品牌性的旅游资源。
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旅游资源的分布则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而这种地域差异性对旅游者进行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研究区域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地区旅游资源的优势,对区域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而且对整个区域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和旅游竞争力的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产业空间布局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如Christaller(1964)基于中心地理论提到了旅游者的游憩活动与城市地理空间的关系问题。
Butler(1980)提出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Lundgren(1973)和Britton(1980)建立了核心―边缘理论模型。
吴必虎(2001)提出环城游憩带理论(Re BAM)]。
陆大道(2003)对点轴系统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概括与总结。
Alan(2006)认为交通、旅游资源及旅游者是影响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林明太、黄金火(2007)提出莆田旅游产业空间发展“一心七瓣”的扇型格局。
党晴晴(2010)根据大连市旅游资源的类型分布以及旅游业发展现状,对大连市旅游空间发展格局进行调整优化。
黄远水、陈钢华(2010)分析了福建省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区域分布特征,界定了其在全省及各设区市的空间结构类型。
申涛、田良(2010)分析了海南岛41家高等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演化阶段和模式。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对产业空间布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相关理论、模式、影响因素以及优化对策等,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但是对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空间布局的系统研究还比较少。
因此,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Arcgis软件对片区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片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提供有益指导。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一)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武陵山片区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分布状况、所占比例等进行统计分析,再利用研究模型,如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采用ArcGIS10.2空间分析工具对其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
(二)数据来源利用国家旅游局以及相关部门网站上公布的数据,选取区域内截至到2014年评定的国家A级以上的旅游景区(点),共有66处。
这66处旅游景区(点)基本上囊括了武陵山片区的主要景区(点),对区域旅游吸引物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66处旅游景区(点)的地理坐标借助谷歌地图进行标定,并利用ArcGIS10.2对地图矢量化,得到武陵山片区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点)空间分布图(如图1所示)。
三、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一)空间分布类型最邻近分析法能够较为准确、客观地判定点状要素的空间分布类型是均匀、随机还是凝聚的。
从宏观层面上看,旅游资源属于点状要素。
最邻近点指数R是表示点状事物的相互邻近程度的地理指标,定义为实际平均最邻近距离与理论平均最邻近距离之比。
其公式为:(二)空间分布差异为深入分析66处旅游景区(点)在区域各市州的分布状况,引入基尼系数这一指标。
基尼系数(Gini)是用于分析地理学中不同研究对象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空间分布差异性的重要方法,其计算公式为:式中,Gini表示武陵山片区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点)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类型,Pi 为第i个市州内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点)的数量占整个区域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点)总数的比重,N为区域内各市州的数量,C为分布均匀度。
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数值越大表明集中程度越高,分布越不均匀。
将相关的数据带入公式(2),计算得出H=1.0137,Hm=1.2553,Gini=0.8077,C=0.1923 。
可以看出,武陵山片区内66处国家A 级以上旅游景区(点)在18个市县中呈集中分布状态,且分布的均匀度较低。
借助ArcGIS10.2软件得出片区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在各市县的分布图,如图2所示,图中市县色块颜色越深表示景区(点)分布越多。
可以看出,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主要集中分布在怀化市、张家界市,两市的集中程度最高,占全区域的22.73%和21.21%,其次是重庆市和湘西自治州,占全区域的18.18%和10.61%,常德、邵阳、娄底、遵义市等则分布较少。
四、影响因素分析在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及旅游景区发展的实际状况,本文认为以下因素是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投入,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会影响旅游景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区域旅游业的开发程度。
而武陵山片区作为全国较为著名的旅游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势必对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空间布局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近几年,武陵山片区经济快速发展,各地区GDP总值及年增长率都很高,为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环境和物质基础。
据数据显示,怀化、湘西自治州、恩施自治州、张家界等地区生产总值位列前五位,且年均增长率较高,市域范围内拥有的国家级旅游景区的数量也基本上保持前列。
因此可以看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区域内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旅游产业的整体布局有重要的影响。
(二)交通条件交通是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前提,是旅游目的地有序发展和产业空间合理布局的关键。
本研究通过查询相关的统计年鉴,得出武陵山片区内六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2014年公路客货运输情况。
从数据可以看出,张家界市、怀化市、恩施自治州、湘西自治州的公路里程较多,四市的交通可进入性强,通达性较好,与外界联系紧密,节省了游客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拥有的国家级旅游景区的数量较多。
(三)客源市场旅游市场是一个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旅游者的市场需求和消费偏好、旅游者的出游半径等对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空间布局有着重大的影响。
武陵山片区各市州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相得益彰,互为补充,旅游产品丰富多样,满足了现代消费者市场需求的多元化。
且张家界、怀化、湘西自治州、恩施自治州在地理空间上靠近东部经济发达地带,更接近客源市场,有稳定的客源。
因此,这些城市的旅游资源就会得到优先开发和利用,数量也相对较多。
相反,铜仁、黔江区等地位于西部地带,由于地形和气候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增加了游客的消费成本,因此旅游产业的发展还较慢,旅游景区的数量也相对较少。
五、结语结合上文的分析研究,本文认为,武陵山片区旅游景区空间布局的优化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第一,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片区各市县要依据区域的实际发展状况,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集中优势力量发展优势产业,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整体经济实力。
第二,积极改善区域的旅游交通,提高可进入性。
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强化中心城市的交通枢纽作用,加强行政中心与大中城市的联系,促进片区内部高级别旅游景区的建设。
第三,明确目标市场,丰富旅游产品。
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时要明确目标市场,深化旅游产品结构,彰显地方特色。
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提供不同的服务,根据旅游地与客源市场的距离来确定旅游资源开发广度、强度、旅游接待设施的规模等。
参考文献:[1]Christaller W.Some considerations of tourism location in Europe:the peripheral region-undeveloped countries recreation areas[J].Papersand Proceedings of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1964(12).[2]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4]陆大道.新时期我国区域空间规划的方法论探讨―以“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前期研究”为例[J].北京:地理学报,2005(11).[5]Alan L. Modeling tourist movements; A local destination analysi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6 (02).[6]林明太,黄金火.莆田市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优化研究[J].莆田学院学报,2007(06).[7]党晴晴.大连市旅游业空间布局优化及其发展战略构想[J].科技创业,2010(06).[8]黄远水,陈钢华.福建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研究-基于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统计分析[J].经济地理,2010(07).*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12BMZ057)、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基金(14K080)项目成果及吉首大学社会科学处课题(14JDY017)成果。
(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