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编制说明培训讲学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9
附件2浙江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企业版简本)浙江省环境保护厅二○一二年十月目录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名词定义 (1)4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程序 (1)4.1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 (2)4.2 基本情况调查 (2)4.3 环境敏感点潜在的危险性分析 (5)4.4 环境风险评价与应急能力评估 (5)4.5 应急预案编制 (5)4.6 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更新 (5)4.7 应急预案的实施 (6)5 简本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6)5.1 总则 (6)5.2 基本情况 (7)5.3环境危险源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 (7)5.4环境敏感点 (8)5.7 组织机构和职责 (8)5.8 预防与预警 (9)5.9 应急响应 (9)5.10 后期处置 (11)5.11 监督管理 (12)5.12 附则 (12)5.13 附件 (13)6 预案格式和要求 (13)1 范围本导则规定了浙江省生产经营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简本)编制的基本要求,使其能够根据法律、法规和应遵守的其他要求,以及关于重大环境风险分析的信息,规定响应措施,并对实际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和紧急情况作出响应,以预防和减少伴随的环境影响。
所制定的简本应急预案应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实际边界、现场区域生产活动领域和所覆盖的时期,应考虑邻近单位周边设施(如工厂、道路、铁路等)可能发生的事故和紧急情况带来环境风险的防范和响应措施。
本导则适用于符合以下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环境风险等级评估为一般的企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见《浙江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企业版全本)》。
3 名词定义见《浙江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企业版全本)》。
4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程序为了确保简本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简本预案编制人员需要具备环保、安全、工程技术、环境恢复、组织管理、医疗急救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简本预案编制小组人员要由各方面的专业人员或专家组成,对简本的编制,须建立在生产经营单位对自身进行环境风险评估的基础上。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浙政办发〔2016〕139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11月7日浙江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管理,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是指本省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第三条全省应急预案的规划、编制、审批、发布、备案、演练、修订、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应急预案管理遵循统一规划、综合协调、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省政府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负责全省应急预案管理的综合协调工作,检查指导全省应急预案的制订和落实。
第二章应急预案体系第六条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
全省应急预案体系由县级以上政府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乡镇(街道)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等组成。
第七条总体应急预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政府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总体制度安排,由县级以上政府制定。
浙江省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编制说明
附件6
《浙江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修订说明
为贯彻落实环境保护部《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和《浙江省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实施办法》,我厅委托浙江省环科院修编完成了《浙江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导则》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应急预案编制程序、编制类型和编制内容,切实规范了我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行为。
一、修订背景
2012年,浙江省环保厅发布了《浙江省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浙环函〔2012〕449号)”。
为贯彻落实该办法精神,增强环境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受省环保厅委托,浙江省环科院负责起草了《浙江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企业版)》(以下简称《原导则》),并于2012年11月由省环保厅正式发布。
2015年1月,环境保护部下发了《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浙江省环保厅也于7月相应修订实施了《浙江省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实施办法》(浙环函〔2015〕195号),对企业
突发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备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围绕环境应急体系管理新的变化,浙江省环科院结合《原导则》施行期间各方反馈的意见与建议,在其基础上修订完善形成《导则》。
6月,我厅将《导则》下发全省环境监察系统征求意见,并召集部分设区市环境监察机构及专业技术机构代表举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座谈会进行专题讨论。
8月,在吸收全省环境监察系统意见后再次将《导则》下发至全省环保系统征求意见。
在充分吸收各方意见后,我厅于8月中旬组织召开了专家评审会对其进行评审,根据评审意见,省环科院对《导则》进行了完善。
二、《导则》体例说明
《导则》主要由《浙江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全本)》(以下简称《全本》)、《浙江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简本)》(以下简称《简本》)、《浙江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表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应急处置表》)、《浙江省企业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技术规范》及《浙江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考核表》组成,结合2015年4月发布的《浙江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第二版)》,形成了一套有机的企业应急预案管理技术规范。
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工作是企业开展应急预案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其中企业环境风险评估结果决定了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类型:风险等级评估为重大或者较大的
企业编制《全本》;风险等级评估为一般的企业编制《简本》;风险等级评估为较小的企业编制《应急处置表》;应急资源调查结果影响到企业预案中关于企业应急能力建设及应急响应措施的制定。
《导则》通过《全本》明确了企业应当编制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并明确了三类预案的编制程序、主要内容及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简本》明确了企业可以仅编制综合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预案内容较《全本》有所简化;《应急处置表》明确了企业可以以表格形式简要说明企业存在的环境风险、对应的防控措施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流程等事项。
此外,《导则》还通过《浙江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考核表》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应急预案量化评审工作,为公正、科学、合理地评价企业应急预案提供了比较科学的依据。
三、主要修订内容
(一)规范性引用文件
更新《原导则》部分引用文件版本,增加部分引用文件,并将引用文件划分为“法律法规、规章、指导性文件”、“标准、技术规范”两部分,具体如下:
1、版本更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浙江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危险化学品名录》;
《剧毒化学品名录》;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目录》;
《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建设设计防火规范》;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2、增加文件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环发〔2013〕20号);
《浙江省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二)术语与定义
更新《原导则》“名词定义”部分为“术语与定义”,更新部分术语与定义,增加与删除部分术语与定义,具体如下:
1、术语与定义更新
突发环境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环境敏感点;
环境风险。
2、增加术语与定义
环境风险物质;
环境风险单元;
环境风险受体;
事故污水;
环境应急池;
应急预警;
应急处置。
3、删除术语与定义
危险物质;
危险废物;
环境危险源;
分类;
分级;
危险救援;
恢复。
(三)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程序
更新《原导则》“基本情况调查”等部分,增加“预警级别与响应级别判定”等部分,具体如下:
更新《原导则》基本情况调查内容;
更新编制程序为依托企业环境风险调查报告与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结论,进行环境风险辨识与应急能力评估;
增加“预警级别与响应级别判定”部分。
针对环境风险辨识及应急能力评估结论,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警级别进行判定,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警级别判定结论,结合企业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需要调动的应急资源,判定应急响应级别标准;
增加组织专家和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单位代表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开展演练等内容;
增加预案的签署发布等内容。
(四)综合预案主要内容
更新《原导则》部分章节内容为“环境风险辨识”,更新《原导则》部分章节内容为“预防、预警及信息报告”,增加“信息公开”等章节内容,具体如下:
将《原导则》环境敏感点、环境危险源确定、环境危险源的环境风险等章节内容调整入“环境风险辨识”,依托环境风
险物质、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环境风险受体、环境风险等级等结论,最终确定企业环境风险单元,进一步明确每个风险单元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源强分析、事故后果和突发环境事件级别。
更新调整“预防、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保障”等章节内容,进一步细化应急响应级别要求,其中《全本》实行车间、厂内、厂外三级响应,《简本》实行厂内、厂外二级响应,《处置表》实行一级响应;进一步梳理突发环境应急处置流程,明确综合预案的战略性。
增加“信息公开”等章节,明确向有关新闻媒体、社会公众通报事件信息的部门、负责人和程序以及通报原则。
(五)专项预案主要内容
更新调整“应急处置措施”、“环境风险辨识”等章节内容。
具体如下:
更新《原导则》“应急处置措施”章节部分内容,统一为“突发水污染环境事件现场处置”、“突发大气污染环境事件现场处置”、“突发土壤污染环境事件现场处置”。
删减突发水环境跨界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删减“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污染事件现场处置”、“溢油事件现场处置”、“辐射事件现场处置”等内容。
《导则》简本中删减了专项预案相关内容。
(六)现场处置预案的主要内容
调整了《原导则》中“危险性分析”、“对周围环境影响”等章节内容及格式要求。
进一步明确了现场处置预案的可操作性,并要求以卡片形式置于岗位现场明显位置。
增加了重点生产岗位、环境风险防控岗位、污染物处置岗位等重点岗位范围。
增加了不同类型重点岗位现场处置预案需包含的内容。
(七)附件
调整了《原导则》附件中应急联络表、应急图件等的内容及要求。
增加了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应急资源调查报告、有关协议或备忘录等附件要求。
(八)预案的格式和要求
重点增加了预案签署人、发布日期、编写单位名称等内容的格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