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属药用植物的研究概述
- 格式:docx
- 大小:11.67 KB
- 文档页数:6
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eaux ),是毛茛科乌头属植物,其母根和子根均可入药。
据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川乌为乌头植株的干燥母根,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
附子为乌头植株子根的加工品,具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效;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皖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1-2]。
在中国、韩国、日本、印度等亚洲国家均有广泛应用[3-5]。
乌头在我国已有近千年的栽培历史[6-7],主要种植在四川、云南、陕西、山西,湖北、湖南等地[8],其中四川江油是其道地产区,布拖是道地迁移产区[9]。
为保持其良种特性,主产区栽培乌头,在山区用产区子根保种繁殖,在平地用山区子根进行商品化生产[10]。
根部繁殖,使病原物在产区和保种区相互传播,以致病害严重发生,病害种类较多。
常见的有根腐病、白绢病、叶斑病、霜霉病和花叶病毒病等[11]。
这几种病害常混合侵染,交叉影响,严重时可造成附子药材50%以上的减产,给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给药农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12]。
加之,近年来乌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道地产区种植面积有限,为提高道地产区土地利用率,部分土地连年种植而引发了严重的连作障碍问题[13]。
土传病害是造成乌头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14]。
本文综述乌头生产上常见病害的研究进展,从症状、病原菌种类、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旨在为生产上乌头病害的防治提供指导。
1根部病害1.1根腐病根腐病是发生最为普遍的病害,发病率高。
受害初期上部植株萎蔫,叶片下垂,像被开水烫过,严重时被害植株叶片自下而上变黄褐色枯焦,严重影响子根膨大。
在根茎相邻处的表皮初为水浸状斑,逐渐扩大并腐烂变褐色,皮层渐坏腐,严重时表现为湿腐,略有臭味[15]。
该病害在乌头的整个生长发育期均可发生;在子根表面形成大片黑斑,使附子外观性状不符合药用要求;影响子根膨大,甚至造成腐烂,降低产收稿日期:2021-12-22基金项目: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2060302);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2020YFQ0054);四川省省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A-2019N-18)。
乌头的效果和作用乌头的药用价值乌头是毒性很强的中药材,是古代战场上常用的军事毒药。
但是,乌头不仅仅是冷血杀手的一面,如果使用得好,就能成为济世救人的良药。
中...乌头是毒性很强的中药材,是古代战场上常用的军事毒药。
但是,乌头不仅仅是冷血杀手的一面,如果使用得好,就能成为济世救人的良药。
中医专家认为,乌头生用毒性较大,但炮制后乌头碱水解,毒性降低。
炮制的时间越长毒性越小,连续炮制4小时以上就接近无毒。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乌头具有镇痛、抗肿瘤等作用,心血管系统具有强心、降压、扩张血管等作用。
镇痛活性:乌头属药用植物无论内服还是外用都有显著的镇痛作用,临床上常用于多种痛症的治疗,其镇痛的活性成分主要是其中的乌头类生物碱。
抗肿瘤作用:到20世纪80年代,乌头已被药理研究证实,其乌头碱成分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用中药乌头提取纯化的乌头注射液对动物和胃癌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肌肉注射乌头注射液具有抑制癌症肿瘤生长和癌细胞自发转移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晚期胃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乌头注射液对肝癌也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增加食欲,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心血管系统活性:乌头碱具有扩张冠状血管和四肢血管的作用,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达到强心的效果。
但是,研究发现,剂量把握不好会引起心律失常,结果引起毒性反应。
因此,乌头碱被用作强心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另外,现代中医在治疗顽固的风湿病疼痛时,多使用乌头。
例如,常用风湿病药物的小活络丹含有乌头。
乌头外用比较安全,皮肤无破裂口可直接敷,制作膏或药酒饮用或外用,治疗腰膝冷痛、肩周炎、骨质增生、关节炎。
另外,乌头还具有抗炎、免疫调节作用。
乌头类有毒中药常用配伍药对的物质基础研究一、本文概述《乌头类有毒中药常用配伍药对的物质基础研究》是一篇专注于探讨乌头类有毒中药在配伍使用中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的学术论文。
乌头类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广泛的临床应用而备受关注。
然而,乌头类药物的毒性问题也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研究乌头类有毒中药与其配伍药对的物质基础,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以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本文首先对乌头类有毒中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毒性机制进行了概述,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随后,重点介绍了乌头类中药与其配伍药对的物质基础研究成果,包括配伍药对的筛选、药效学评价以及作用机制的探讨等方面。
文章还对乌头类有毒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合理用药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案。
本研究对于提高乌头类有毒中药的临床疗效、降低其毒性反应以及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剖析乌头类有毒中药与其配伍药对的物质基础,有助于为中药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促进中药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二、乌头类有毒中药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乌头类有毒中药主要包括川乌、草乌、附子等,它们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二萜类生物碱,如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等。
这些生物碱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毒性。
在药理作用方面,乌头类有毒中药主要表现出镇痛、抗炎、抗风湿和免疫调节等作用。
其中,镇痛作用是其最为突出的药理作用之一,主要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的疼痛传导过程来实现。
乌头类有毒中药还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减轻炎症对机体的损伤。
在抗风湿方面,乌头类有毒中药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和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炎症反应。
乌头类有毒中药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发挥免疫治疗和预防作用。
乌头的功效与作用乌头是一种植物,科学名称为Aconitum,属于毛茛科。
乌头植物具有长久的历史,被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
乌头的根部是常用的草药部分,其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包括一些生物碱,如乌头碱、乌头酸、乌头素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乌头许多药理作用,并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治疗环境。
一、乌头的功效与作用1. 镇痛作用:乌头具有很强的镇痛作用。
乌头中的乌头碱可结合神经系统的受体,改变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疼痛传导和感觉。
因此,乌头在中药中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疼痛,如头痛、牙痛、关节痛等。
2. 解热作用:乌头也具有解热作用。
乌头中的乌头碱能够刺激脑垂体,促使体温调节中枢降低体温。
因此,乌头在中药中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症状。
3. 抗炎作用:乌头具有抗炎作用。
乌头中的乌头酸具有抗炎效果,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炎症反应的发展,缓解炎症症状。
因此,乌头在中药中被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4. 抗肿瘤作用:乌头中的乌头碱被发现具有抗肿瘤作用。
乌头碱可以使癌细胞凋亡和减缓细胞增殖,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一些研究表明,乌头对某些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对正常细胞的毒性较低。
因此,乌头在中医肿瘤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5. 镇静作用:乌头中的乌头素具有镇静作用。
乌头素可以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受体结合,抑制神经传导,减少神经兴奋性,从而产生镇静和安眠效果。
因此,乌头在中药中被用于治疗焦虑、失眠等症状。
二、乌头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 使用方法:乌头的根部常常干燥后制成粉末,可以直接服用。
一般剂量为0.5克至1克。
另外,也可以将乌头配制成煎剂或酊剂,根据具体疾病和症状的不同,酌情使用。
对于外用乌头药膏或乌头药水,一般可涂抹或涂擦等不同方式。
2. 注意事项:(1)乌头是一种有毒植物,使用时必须小心。
不要过量使用乌头,以免引起中毒。
特别是乌头内的乌头碱等成分可能对心脏有一定的毒性,对心脏疾病、高血压等患者需谨慎使用。
乌头的功效与作用文章目录*一、乌头的简介*二、乌头的功效与作用*三、乌头的市场信息1. 乌头的价格2. 乌头的选购方法3. 乌头的保存方法乌头的简介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为毛茛科植物,母根叫乌头,为镇痉剂,冶风庳,风湿神经痛。
侧根(子根)入药,叫附子。
有回阳、逐冷、祛风湿的作用。
治大汗亡阳、四肢厥逆、霍乱转筋、肾阳衰弱的腰膝冷痛、形寒爱冷、精神不振以及风寒湿痛、脚气等症。
乌头主产四川、陕西。
云南、贵州、河北、湖南、湖北、江西、甘肃等省有栽培。
茎直立。
叶互生。
总状花序,花大,蓝紫色。
乌头的功效与作用1、富含物质附子含中乌头碱(mesaconitine)、乌头碱(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异乌头碱(isoaconitine)、塔拉弟胺(talatisamine)、川乌碱甲、乙(chuan-wubaseA、B)。
草乌含剧毒的双脂类生物碱:中乌头碱(mes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乌头碱(aconitine)等。
2、功效作用搜风胜湿,散寒止痛,开痰,消肿。
治风寒湿痹,中风瘫痪,破伤风,头风,脘腹冷痛,痰癖,气块,冷痢,喉痹,痈疽,疔疮,瘰疬。
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
外用:生用,研末调敷或醋、酒磨涂。
3、临床应用3.1、中风瘫痪(手中颤动,言语蹇涩)用草乌头(炮,去皮)四两,川乌头(炮,去皮)二两,乳香、没药各一两,共研为末;生乌豆一升,以斑蝥三至七个,去头翅,同煮豆熟,去取得取豆,焙干为末,加入上述药末中,以醋、面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
此方名“左经丸”。
3.2、瘫痪顽负(风节疼痛,下元虚冷,一切风疮)。
用草乌头、川乌头、两头尖各三钱,硫磺、麝香、丁香各一钱,木鳖子五个,共研为末。
再以熟艾揉软,合在一起用草纸包裹。
烧熏痛处。
此方名“雷丸”。
3.3、腰脚冷痛。
用乌头三个,去皮脐,研细,醋调贴痛处。
生乌头的功效与作用生乌头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领域中。
它被认为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可以用来治疗和缓解许多不同的疾病和症状。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生乌头的功效和作用。
第一部分:生乌头的概述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毛茛科。
它主要生长在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地区的山地和草地中。
乌头的根部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中,并具有丰富的药用成分和化学元素。
在中医药学中,乌头的根部经过加工后被称为生乌头。
它的功效主要来自于其中的生物碱成分,如乌头碱、乌头酸和乌头酮等。
第二部分:生乌头的功效与作用1.镇痛作用:生乌头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中的镇痛治疗。
乌头碱是生乌头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具有镇痛作用。
它能够激活中枢神经系统的内啡肽系统,从而减轻疼痛感觉。
此外,生乌头还可以通过改变神经传递和终末神经活性,起到镇痛作用。
2.抗炎作用:生乌头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它能够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和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生乌头中的乌头酮等成分具有抗炎活性,可以有效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炎症介导的疾病。
3.降温作用:生乌头具有明显的降温作用。
它可以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温度调节中枢,降低体温。
生乌头通过调节体表的血流和汗腺分泌,加速体温的散发和散热,达到降温的效果。
4.祛风湿作用:生乌头被广泛应用于风湿湿热和风寒湿痹等疾病的治疗。
它可以通过祛风除湿、活络止痛的作用,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
生乌头中的乌头酸等成分有助于温经通络,舒展筋骨,具有良好的祛风湿作用。
5.镇静作用:生乌头还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它可以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达到镇静和安神的效果。
生乌头中的乌头碱等成分可以增加γ-氨基丁酸(GABA)的释放和抑制中枢神经的兴奋性,从而起到镇静和安定的作用。
6.抗心律失常作用:生乌头被广泛应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
它可以通过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抑制和调节心脏的电冲动传导和节律,达到抗心律失常的效果。
乌头属药用植物的研究概述
摘要:乌头属植物虽然具有很强的毒性,但由于其显著的药理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本文查阅了乌头属药用植物的文献资料,阐述了乌头类中药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近况,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药;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毛茛科(Ranuculaceae)乌头属(AconitumL )植物全世界约有300 余种,广泛分布于北温带,主要分布于亚洲,其中我国乌头属(AconitumL )主要有27种[1]。
在乌头属块根的种类中,多数是有毒的植物,其主要有效成分及毒性成分均为二萜类生物碱。
本文对乌头类中药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状况综述如下:
一、资源分布
毛茛科约50属,2000 种植物,分布全球,以北温带为多。
我国42 属800 余种,分布全国;已知药用30 属,近500 种。
其中比较大的有毛茛属、乌头属、铁线莲属、黄连属[2] 等。
乌头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华北西南等;生于山坡、草地、灌丛中,其中四川,陕西大量栽培。
贵州地处亚热带地区,境内分布有四个种,包括花葶乌头 ( Aconitum scaposum )、岩乌头
(Aconitum racemulosum )、昆明乌头(Aconitum vilmorinianum )和鞘柄乌头(Aconitum vagiratum )。
二、化学成分乌头类中药具有显著镇静作用,其镇痛的活性成分主要是其中乌头类生物碱,如乌头碱(AC)、中乌头碱(MAC)、
3-酸乌头碱(AAC)、次乌头碱(LA)、N-脱酸刺乌头碱(DLA)、
滇乌头碱(TI)等[3]。
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等方法对分离出来的乌头生物碱进行结构鉴定,目前已发现乌头属中药含有400 多种生物碱。
有人从瓜叶乌头根中分得氨茴酰牛扁碱、牛扁碱、8-酰滇乌碱、伪乌头宁、chacontine 、尼奥宁、senbusine、6-表弗斯生、滇乌碱、印乌碱、查斯曼宁等12个C19二萜生物碱[6];工布乌头的块根中黄草乌碱丁、黄草乌碱丙等9个C19二萜生物碱[4]。
三、药理作用
(一)镇痛作用。
乌头属植物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炎等症,其有效成分主要为二萜生物碱。
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观察了冉乌头的镇痛作用,得出冉乌头有显著的镇痛效果。
以吗啡为阳性对照药,用热板法测定小鼠疼痛反应的潜伏期,进行药物镇痛作用的研究,充分肯定了乌头注射液的镇痛作用,并证实其药效强度较高,维持时间较长等[6]。
观察乌头注射液镇痛作用的强弱及其药效等过程,用热板法测定小鼠疼痛反应的潜伏为痛阈指标,以吗啡为阳性对照药,进行药物镇痛作用的研究,具有肯定的镇痛、药效强度较高、时间长、其药
效动力等参数可作临床用药参数。
(二)抗炎作用。
研究表明其中许多二萜生物碱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乌头碱的抗炎作用研究比较全面,从早期的乌头汤抗炎作用,从川乌中提取的总碱也发现显著地抑制角叉菜胶致小白鼠足肿胀,用总碱给大鼠灌胃给药,在抗炎方面有良好的量效相关系数[7-8] 。
(三)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低剂量乌头碱76.8 卩g/kg对实验小鼠胸腺的重量有减轻趋势,表明乌头碱对免疫器官的实体有抑制作用,从而降低免疫功能[9] 。
汪氏认为,乌头属植物抗炎、镇痛和免疫抑制PGE合成环节,可以排除依赖垂体-肾上腺轴的关系,其镇痛作用与脑内外5-HT 水平有密切关系,而对免疫抑制作用则通过T 细胞及其亚群产生抑制,从而影响 B 细胞功能。
(四)麻醉作用。
乌头碱如拉普乌头碱乌头碱能一直兴奋在神经干的传导,高浓度使神经干完全丧失兴奋和传导传导能力,表现出明显局部麻醉作用[10]。
研究认为,乌头型生物碱的局部麻醉作用的构效不同于镇痛作用的结构特征,在C-14 位上连接芳酯基最具有局部麻醉活性,而C-4 位连接此基团则活性相对较弱。
五)毒性作用。
乌头属植物对心脏的毒性作用是兴奋心脏迷走神经,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和传导性,引起窦性停搏或房室传导阻滞,并可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产生严重的心率失常而致死[11-12]。
口服生乌头0.3g即可出现中毒症状,口舌及全省麻木,恶性呕吐及心律失常,最后因呼吸抑制而死亡[13]。
科学研究表明:乌头类毒性成分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水解后为单酯型,毒性减小为原来的1/200,当进一步水解成胺醇型时,毒性下降为最初的
1/2000,这说明炮制对乌头解毒、减毒有重要作用[14]。
四、临床应用
(一)治疗痛证孟广铠认为乌头类中药具有显著镇痛作用,临床上常用于各种痛证如头痛、心痛、脘腹胁痛、痹痛、癌痛,临床均有报道。
此外,陈绍斌用生川乌、生草乌各30g,桂枝15g, 研为细末,用布包熨压痛点,治疗坐骨神经痛效果满意。
(二)用于癌症通过对乌头注射液联合化疗进行临床效果观察得出乌头注射液对各级癌痛有缓解作用,而且对不同程度和性质的疼痛效果不同,慢性痛、轻度痛、胀痛、隐痛效果好,但尤其适用于治疗消化系统肿瘤。
对心脏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胆碱能神经外周机制抑制窦房结,引起异位节律[15]。
乌头中毒是否与乌头品种、有无炮制和服法有关,生服
时毒性最大。
口服纯乌头碱0.1mg即可中毒,3〜4mg可致
死,乌头草药中毒与品种有关,草乌为5〜7.5g,川乌为5〜
15g为中毒量,一般服用未经炮制的乌头块根2g,即可致死
[ 1 6] 。
所以服用乌头药物时,应选用炮制剂,一定要注意服用方法和剂量,乌头中毒除按常规方法治疗外,加服绿豆或生甘草汤具有疗效快、治愈率高、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
五、结语乌头碱主要集中在二萜生物碱,二萜生物碱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同时也具有强烈的毒性,对其进行深入的构效关系研究,并对乌头类中药加强炮制,对其毒性、部位用药、药理以及临床用药都有待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才能有效地确保用药安全
有效,以满足临床需要,并为其应用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梦然,曲玮,梁敬钰.乌头属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0年第22卷第4期,1-4.
[2]薛娇,杨春华•乌头属二萜生物碱研究进展[J]•海峡药
学,2009,21(2):100-101.
[3]杨春华,张汉杰,刘静涵.黄花乌头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04,35(12): 1328-1330.
[4]孔航辉,高乞,罗艳.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J].2013,
35(3):241-244.
[5]周先礼,简锡贤,王锋鹏.瓜叶乌头中生物碱成分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2,14(5):14-16.
[6]阿萍,王锋鹏•工布乌头中生物碱成分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2,14(5):37-40.
[7]杨军英,党月兰,松潘乌头总碱的抗炎解热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3,8(4):441-443.
[8]张义伟,铁棒锤浸膏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治疗作用的
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31(1):9-10.
[9]中国医学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药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128-136.
[10]张继,杨永利,姚键•多根乌头的药用资源研究[J].西
北植物学报,2002,22(4):975-976.
[11]卢中秋,胡国新,乌头碱急性中毒及诊治研究现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12(2):119-121.
[12]王衍堂,李宏霞,乌头碱对乳鼠心肌细胞的毒性作
用[J]华西药学杂志,2007,22(1):61-64.
[13]王慧玉,孙晖,陆欣,乌头属中药成分的构效关系
研究进展,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综述,2011年第
1 3卷第六期1022-1024.
[14]楼之岑,秦波.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M].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 年7 期141-146.
[15]李飞,刘曦,杨蕾.乌头蜜制的工艺研究及主要生物碱的含量测定[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6):5-8.
[16]张寿林,黄金祥,周安寿,主编.急性中毒诊断与急
救[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