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卫-第六章 职业伤害与职业安全
- 格式:ppt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74
第六部分职业危害及其预防一、判断题1.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物理因素中一般包括:异常的气候条件和工作环境;电离辐射线;非电离辐射线等。
( )2.生产环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般包括: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大或劳动组织安排不当;人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不良的人机因素。
( )3.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般包括: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缺乏必要的安全卫生技术设施;缺乏安全防护设施。
( )4.个体防毒的措施之一是正确使用呼吸防护器,防止有毒物质从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职业中毒。
( )5.个人皮肤防护的防毒措施之一是皮肤防护,主要依靠个人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可以避免有毒物质与人体皮肤的接触。
( )6.有毒作业环境管理中的组织管理包括调查了解企业当前职业毒害的现状,只有在对职业毒害现状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制定正确的规划,并予正确实施。
( ) 7.有毒作业环境管理中的组织管理包括对职T进行防毒的宣传教育,使职工既清楚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又了解预防措施,从而使职T主动地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
( )8.不定期对作业环境空气中有毒物质进行监测是防毒作业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
( ) 9. 职业危害和预防中所称飘尘是指在空气中悬浮的固体颗粒。
( )10.职业危害和预防中所称蒸气是指在常温、常压下液体物质挥发成的气态物质。
( ) 11.职业危害和预防中所称雾是指散发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 )12.职业危害和预防中所称烟是指空气中某些金属熔化产生的蒸汽凝结成的固体颗粒叫烟。
烟一般是和可熔金属联系在一起。
( )13.职业危害和预防中所称急性效应是指大量的或高浓度化学品的短期暴露(通常不多于一个轮班)引起的效应。
( )14.职业危害和预防中所称慢性效应是指在较长时间内重复暴露于某种化学品中所引起的效应,这种效应可能是在许多年的暴露后才被发现。
( )15. 职业危害和预防中所称气体是指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逸散于生产场所的空气中,如氯、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公司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护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护管理工作,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职业病发生和职业伤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护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职工,包括劳动合同制职工、临时工、其他劳动者。
第三条公司将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护管理工作纳入企业全面安全生产工作,以依法依规,科学管理为原则,切实做好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护工作。
第四条公司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护管理工作的目标是:预防职业危害,保护职工健康,提高职工生产安全意识,减少事故伤亡和职业病发生。
第五条公司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护管理工作的原则是:科学依法、综合管理、分层负责、全员参与、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第二章岗位危害识别与评估第六条公司应建立健全岗位危害识别和评估的制度,定期开展岗位危害识别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排除职业危害。
第七条公司应委托专业机构或具备职业卫生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员,对职业危害进行评估,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第八条公司应编制岗位危害识别和评估报告,明确岗位危害的具体内容、程度和范围,并及时公布于全体员工。
第九条岗位危害识别和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岗位危害因素、危害程度评价、暴露分析和管理建议。
第十条岗位危害识别和评估报告应保存至少三年以上。
第三章职业病防护设施与设备第十一条公司应为有职业病危害的岗位,配备相应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设备,确保职工的职业健康。
第十二条公司应委托有资质并具备职业卫生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机构,对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三条公司应建立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制度,明确责任和时间要求,确保设施和设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十四条公司应为有职业病危害的岗位,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安全帽、防护眼镜等,并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
第十五条公司应建立个人防护装备的查询、登记和发放制度,确保每位职工都能够及时获得并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职业伤害和职业安全,是与职业相关的两个重要概念。
职业伤害指的是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的身体或心理上的损害,而职业安全则是指在工作过程中保护和维护工作者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措施。
职业伤害和职业安全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对于保护工作者的权益和提高生产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伤害是指工作者在工作环境中受到的身体或心理上的损害。
职业伤害可以分为两类:物质性伤害和精神压迫。
物质性伤害即在工作过程中接触有害物质而导致的身体上的损害,如职业性病变和中毒等;精神压迫则是指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的心理上的压力和创伤。
职业伤害对于工作者个人和社会都是巨大的负担,不仅会导致工作者的健康问题,还会影响到其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
职业安全则是指为了防止职业伤害而采取的保护和维护措施。
职业安全包括了诸多方面,如工作环境的改善、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工作条件的改善等。
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相应的保护设施,可以减少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的伤害。
职业安全的目标是保护工作者的生命和身体健康,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在保障职业安全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政府的法律法规的支持和监管,还需要企业和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对职业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加强对工作环境和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
企业应落实职业安全的责任,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提供培训和教育,确保工作者了解和遵守安全规章制度。
工作者应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遵循安全规则,学习和使用防护措施,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同时,职业安全问题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媒体可以加强对职业伤害和职业安全的宣传和报道,引起公众的关注和思考。
职业工会组织可以通过协商和谈判的方式,在工作场所保障工作者的权益,并参与职业安全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公民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发起活动和倡议,促进职业安全意识的普及和提高。
总之,职业伤害和职业安全是与职业相关的两个重要问题。
职业伤害对于工作者和社会都是巨大的负担,而职业安全则是为了保护工作者的权益和提高生产效率而采取的措施。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英文名称:Occupation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 课程学时数:40学时授课科室:劳动卫生教研室 授课对象:MPH 执笔人:栗学军课程编码:MD264011 课程类别:选修 课程学分:2 授课地点:三楼多媒体教室 授课时间: 编写日期:═══════════════════════════════════════一、课程简介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学科。
研究与职业生命有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
主要任务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以职业人群和作业环境为对象,旨在创造安全、卫生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职业生命质量,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本学科的新内容、新进展及有关的法律和法规,达到能适应我国现代职业卫生工作的要求,成为能解决本学科实际问题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课程学时分配课时分配表授课内容理论教学时数合计 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绪论) 2 2 2、职业生命质量 2 2 3、职业生理 4 4 4、职业毒理学基础2 2 5、职业流行病学调查4 4 6、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 6 6 7、职业卫生服务与健康促进 4 4 8、职业卫生标准及其制订方法 4 4 9、职业病防治法及其相关法规 4 4 10、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4 4 11、职业安全 4 4 考试 2 24242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1、了解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任务及其相互关系2、熟悉不同作业条件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3、掌握职业性病损及职业病的种类4、掌握职业病的发生条件及其特点5、掌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准则及职业卫生服务的内容[讲授内容]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任务2、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主要内容及相互关系3、劳动条件4、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来源5、职业性病损及法定职业病的种类6、发生职业病的条件7、职业病的特点8、职业卫生工作中的三级预防原则9、职业卫生服务内容[授课时数] 2学时[外文专业术语]Occupational health; Occupational medicine; Occupational hazard; Occupational adverse effect; Occupational diseases; Work-related diseases; Occupational injuries[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授2、多媒体及有关图表投影第二章职业生命质量[目的]1、掌握生命质量的概念2、了解人类生命的三个阶段及职业生命3、熟悉提高职业生命质量的措施[讲授内容]1、职业生命2、职业生命质量3、提高职业生命质量的措施[授课时数]2学时[外文专业术语]Health promotion for working population; Workplace health promotion;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Hazards transfer; Occupational stress[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授2、多媒体及有关图表投影第三章职业生理[目的]1、掌握体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2、掌握脑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3、熟悉劳动和作业类型的划分4、了解作业能力及提高作业能力措施[讲授内容]1、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2、作业时氧的消耗动态3、作业时的能消耗量与劳动强度分级4、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与适应5、脑力劳动的内容与生理特点6、脑力劳动的职业卫生要求7、劳动和作业类型的划分8、劳动过程中作业能力的动态9、作业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改善措施[授课时数]4学时[外文专业术语]Intensity of work; Work physiology; Oxygen debt; Mental work; Physical work; Work capacity; Fatigue; Dynamic work; Static work; Maximum oxygen uptake[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授2、多媒体及有关图表投影第四章职业毒理学基础[目的]1、掌握职业毒理学的研究内容2、熟悉职业毒理学的研究方法3、了解职业毒理学的实际应用[讲授内容]1、化学物在职业环境中的特征2、职业环境对化学物中毒的影响3、职业人员健康状况与化学物中毒的关系4、职业毒理学的研究方法5、职业毒理学的实际应用[授课时数]2学时[外文专业术语]Occupational toxicology[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授2、多媒体及有关图表投影第五章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目的]1、了解职业流行病学的特点与应用2、掌握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设计要求及研究方法3、熟悉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讲授内容]1、职业流行病学的特点与应用2、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设计3、职业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4、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过程的质量控制5、混杂和偏倚因素及其控制[授课时数]4学时[外文专业术语]Occupational epidemiology; Cross-sectional study; Retrospective study[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授2、多媒体及有关图表投影第六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目的]1、了解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的方法和依据2、掌握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定的概念及方法3、掌握职业环境监测对象的确定4、掌握作业场所采样方式及采样点的确定原则5、掌握作业场所中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水平的估计方法及原则6、掌握生物监测的特点及监测类别7、熟悉职业性有害因素危险度评定的作用及基本过程8、了解作业场所通风的基本类型及卫生学要求[讲授内容]1、识别、判定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方法和依据2、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定的意义和基本内容3、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定的方法4、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水平估计表示方法5、生物监测的概念、特点及意义6、生物监测的类别及指标的选择7、职业性有害因素危险度评定的作用、目的及内容8、职业性有害因素危险度管理9、作业场所通风的意义和目的10、作业场所通风的主要类型11、不同作业的通风设备及要求[授课时数]6学时[外文专业术语]Occupational hazard; Exposure; Exposure assessment; Time weight average (TWA); Biological monitoring; Biomarker; Biological exposure limit (BEL);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授2、多媒体及有关图表投影第七章职业卫生服务与促进健康[目的]1、了解职业卫生服务的概念及模式2、掌握职业卫生服务的内容3、熟悉我国职业卫生服务特点4、了解健康监护的概念5、熟悉医学监护的内容及目的6、掌握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讲授内容]1、职业卫生服务概念及变迁2、职业卫生服务内容3、职业卫生服务模式4、我国职业卫生服务特点5、健康监护的概念6、职业医学监护的内容及目的7、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授课时数]4学时[外文专业术语]Occupational health service (OHS); Health surveillance; Pre-employment health examination; periodical health examination[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授2、多媒体及有关图表投影第八章职业卫生标准及其制订方法[目的]1、了解有关职业卫生标准的概念及种类2、熟悉职业卫生标准的制订依据及步骤3、掌握职业卫生标准的应用4、了解生物接触限值及化学致癌物职业接触限值的概念[讲授内容]1、职业卫生标准的种类2、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接触限值的概念及意义3、制订职业接触限值的依据和步骤4、制订职业接触限值的原则5、生物接触限值及化学致癌物职业接触“限值”6、职业卫生标准的应用[授课时数]4学时[外文专业术语]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 (OEL);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MAC); 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 average (PC-TWA); 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 (PC-STEL) [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授2、多媒体及有关图表投影第九章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目的]1、了解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制的发展2、掌握职业病防治法主要条款3、熟悉与职业病防治法相关配套法规[讲授内容]1、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化的发展过程2、职业病防治法的内涵3、职业病防治法相关配套法规[授课时数]4学时[外文专业术语]Law on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授2、多媒体及有关图表投影第十章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目的]1、掌握预防性卫生监督的内容2、掌握经常性卫生监督的内容3、熟悉事故处理与卫生监督的方法及程序4、了解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监督管理内容[讲授内容]1、预防性卫生监督2、经常性卫生监督3、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监督管理4、事故处理与卫生监督[授课时数] 4学时[外文专业术语]Preventive health inspection; Routine health inspection; Diagnosis of occupational disease[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授2、多媒体及有关图表投影第十一章职业安全[目的]1、了解职业安全的意义和任务2、熟悉职业伤害的范围和分类3、了解常见职业伤害事故类型及其危险因素4、掌握职业伤害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讲授内容]1、职业安全的意义和任务2、职业伤害的范围和分类3、常见职业伤害事故类型及其危险因素4、职业伤害流行病学调查方法5、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与事故预防对策[讲授时数]4学时[外文专业术语]Occupational safety[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授2、多媒体及有关图表投影四、习题作业讨论(略)五、考试形式与方法笔试(100%)六、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在修完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基础、现场调查技术及毒理学原理等课程后开设的课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实现公司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特制定本措施。
职业病:是指企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公司所属各单位和个人在从事接触粉尘、电气焊、建造防水、防腐保温、油漆作业等有毒有害作业时均应执行本办法。
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各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根据企业经营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单位的职业危害为六类:1、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在建造行业施工中,材料的搬运使用、石材的加工。
建造物的拆除,均可产生大量的矿物性粉尘,长期吸入这样的粉尘可发生矽肺病。
2、缺氧和一氧化碳的危害:在建造物地下室施工时由于作业空间相对密闭。
狭窄。
通风不畅、特殊是在这种作业环境内使用内燃机和燃烧器,耗氧量极大,又因缺氧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从而造成施工人员缺氧窒息和一氧化碳中毒。
3、有机溶剂的危害:建造施工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往往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业往往接触到苯、苯系物外还可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氰酸等,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4、焊接作业产生的金属烟雾危害;在焊接作业时可产生多种有害烟雾物质,如电气焊时使用锰焊条,除可以产生锰尘外,还可以产生锰烟、氟化物,臭氧及一氧化碳,长期吸入可导致电气工人尘肺及慢性中毒。
5、生产性躁声和局部震动危害:建造行业施工中使用的机械工具如钻孔机、电锯、震捣器及一些动力机械都可以产生较强的躁声和局部的震动,长期接触躁声可伤害职工的听力,严重时可造成躁声性耳聋,长期接触震动能伤害手的功能,严重时可导致局部震动病。
职业伤害和职业安全是指在工作岗位上,因为工作所导致的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损害,以及为保障工人在工作岗位上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职业伤害和职业安全是一个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话题,它关乎着每个工作者的生命安全和未来发展。
在现代工业社会中,随着劳动工作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职业伤害和职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职业伤害和职业安全的定义、影响、原因和对策等方面对这一话题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职业伤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工人受到脑部、肺部、内脏器官等身体部位的直接损伤或因工作需求所产生的疾病。
职业伤害包括身体伤害和心理伤害两个方面。
身体伤害主要涉及工作场所的物理环境,如高温、高压等。
而心理伤害则包括工作强度过大、工作压力过大等。
职业安全则是提供保障工人在工作岗位上安全、健康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它包括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劳动保护机制,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等。
职业伤害和职业安全问题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个人来说,职业伤害可能导致工作能力下降,甚至失去工作。
职业伤害还可能给个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长期的影响,甚至对个人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社会来说,职业伤害可能导致劳动力供应不足,影响经济发展。
此外,职业伤害还可能增加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的负担。
职业伤害的发生有多种原因,包括工作环境的不安全、工作条件的恶劣、工作过程的不科学等。
首先,工作环境的不安全是导致职业伤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工作场所的设计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其次,工作条件的恶劣也是导致职业伤害的常见原因。
例如,工作场所的噪音、震动、粉尘等环境污染物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此外,工作过程的不科学也是导致职业伤害的重要原因。
例如,工作过程中存在的疲劳、重复性劳动等问题可能导致工人出现职业疲劳、肌肉骨骼疾病等职业伤害。
为了减少职业伤害,保障工人的职业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XX工区(以下简称工区)职业健康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职业健康的法律法规、标准及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职业健康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依据源头治理、科学防治、精细管理、严格考核的原则,实行分级管理、相关部门、架子队协同工作机制,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第三条职业健康管理工作依法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及相关权益,有效防止职业病和职业伤害。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工区及工区各架子队工班、拌合站、钢筋加工场(以下统称“各单位”).第二章管理机制与职责第五条工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为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领导协调机构,安质部为职业健康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第六条按照国家相关部委对职业健康工作要求,工区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相关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一)主要负责人(工区经理、常务副经理)职责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2、设置与单位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3、每年向员工代表大会报告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工会或员工对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和解决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4、每季召开一次职业卫生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和制订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与方案。
5、组织建立、健全本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6、督促、检查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及时消除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保障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投入,并有效的实施。
7、组织建立并实施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和预案。
8、及时、如实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并及时组织救援。
9、依法承担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全面责任.10、每年底以报告的形式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上报本单位年度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及数据报表.(二)分管职业卫生的负责人(安全总监)职责在工区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根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在本单位具体组织实施各项职业病防治工作,具体职责:1、组织制定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落实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根据各部门分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人员职责并组织具体实施,督促并保证职业病防治经费的落实和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