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13.50 KB
- 文档页数:6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1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掌握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
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
实验准备:1、药品: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2、仪器:大试管,酒精灯、木条、火柴,集气瓶、水槽。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旧识回顾: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性质?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2、情景导入:出示氧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纯净的氧气,那如何制得纯净的氧气呢?3、探究新课[实验2—5]:过氧化氢制氧气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现象:结论:过氧化氢氧气+水讨论:1、用过的二氧化锰能否再用?[实验2—6]:在用过的二氧化锰中再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能否再次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1、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一变二不变)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3、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出具有催化作用。
探究: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现象:高锰酸钾是暗紫色的固体,加热后能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氧气。
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加热结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讨论:用加热过氧化氢与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的反应与化合反有什么不同?明确: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一变多第二课时:实验室制氧气1、旧识回顾:实验室用什么药品制氧气?2、探究新课:思考:实验室采用什么装置来制取氧气?出示:图2-17和图2-18讨论:1、在图2-17和图2-18中,使用了哪些仪器?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3、如何检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学生陈述:略教师演示:实验室制氧气的过程强调注意事项: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方可进行实验。
教案设计
【主问题2】1、比较上述实验,说明过氧化氢在什么条件下分解放出氧气更容易?
2、上述实验步骤四可以重复多次,而且若在实验前准确称出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将二氧化锰回收、干燥、再称量,会发现它的质量没有改变。
根据这个事实,你对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有什么看法?
【总结】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
简称:一变二不变
“一变”: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注意:改变:可以是加快、也可以是减慢)
“二不变”: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
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主问题3】你是怎样认识催化剂的?
1、没有催化剂反应能否进行呢?
2、有了催化剂是否可以使生成物质量增加呢?
3、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这种说法对吗?
【总结】
过氧化氢氧气 + 水
【拓展】
1、常见的催化剂,阅读汽车尾气处理的催化剂。
2、怎样选择制气装置呢?
3、怎样选择收集装置呢?
二氧化锰。
制备氧气是化学教育中非常基础的实验内容。
在化学实验教案二中,我们将介绍一种制备氧气的简单方法,并通过此实验教学,让学生们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将掌握用过氧化氢制备氧气的方法,并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实验器材:
过氧化氢3%(H2O2)、酒精灯、烧杯、试管、盆、滴管。
实验步骤:
1、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3%(H2O2),置于烧杯中。
2、点燃酒精灯,并将试管倾斜,将试管口放向烧杯中的过氧化氢中心。
3、缓缓将试管致过氧化氢,用滴管滴入几滴洗涤剂。
4、观察烧杯中的反应情况,会发现氧气慢慢地从试管口逸出。
5、当烧杯中的氧气足够多时,将试管口从反应液中取出,并用试管盖盖好。
实验注意事项:
1、由于实验过程中需要点燃酒精灯,请学生们切记注意安全。
2、制备过程中,试管需要缓缓致过氧化氢,以避免反应过程中氧气逸出。
3、若实验失败,要马上停止继续实验,避免造成伤害。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我们可以制备出氧气,并且了解到氧气的一些性质和应用。
氧气在自然界中所占比例较大,占空气的21%,在人类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氧气可以用于医学界中的氧疗,为患者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
同时,氧气也可以应用于航天、制氮、钢铁生产等领域。
结语:
制备氧气是一项基础的实验内容,但其实验过程并不简单。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提醒学生们注意安全,确保实验效果,并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化学实验的知识和应用。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彩虹学校高峰2016-041、教学目标1.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2.认识催化剂的特征和催化作用。
3.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
2、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难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实验装置的改进思路。
3、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分组实验探究法4、教学过程过氧化氢水+氧气环节四:合作探究选取实验装置刚才我们了解了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那我们该选用什么装置来制取氧气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投影展示】下面装置均是我们常见的反应仪器,哪些可以用来制取氧气?为什么?提示:我们如何才能让气流按我们的想法排出方便收集呢?【教师评价】大部分同学都组装出了以下装置:这套装置,很显然组装起来很方便,它使用起来会不会有什么不足呢?【探究实验3】用以下装置制取氧气,体会此装置的优缺点【教师小结】:若用这套装置制取氧气时,操作很方便,装置也很简单,但是若还未收集满,药品已用完,此时还需拔掉胶塞,再加液体,会混入空气,很探寻实验装置学生交流讨论探究一,利用桌面上的仪器进行筛选、并展示成果。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交流讨论此装置的优缺点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实验仪器麻烦,所以不便于随时添加药品。
【思考】有没有制得气体多些,又可随时方便添加液体药品的方法呢?提示:可以试着选用以下仪器【讲解】研究者们经过不断探索改进得到以下装置,克服了第一套装置的不足.【探究实验4】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思考】那这套装置还有没有缺点呢?如何改进?【教师总结评价】这套置制氧气,气流会不够平稳,而且对过氧化氢需要的比较多,那么怎样改进可以控制氧气产生的快慢呢并能节约药品呢?学生讨论思考:如何组装仪器使反应可以随时添加药品呢?实验体会并思考以下问题:1这套装置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呢2该装置有没有缺点呢?学生讨论实验前不提醒,让学生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从而了解使用的注意事项,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2.理解过氧化氢在分解过程中产生氧气的原理;3.学会用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科学推理和实验验证。
教学内容: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教学重点: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用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科学推理和实验验证。
教学准备:1.实验装置:试管、滴定管、气液分液器、火箭瓶、导管等;2.实验试剂:过氧化氢溶液、酶溶液、柠檬酸溶液等;3.实验器材:点火器、扑火器等;4.实验药品: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等;5.实验安全措施:实验室通风设备、安全镇痛器等。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对过氧化氢的认知和兴趣。
例如:“大家有听说过过氧化氢吗?它有什么作用呢?”Step 2:实验操作演示教师示范操作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步骤和原理,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例如,“我们将过氧化氢溶液倒入火箭瓶中,加入酶溶液,然后使用导管将氧气引入到气液分液器中,最后用点火器点燃氧气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
”Step 3:实验讲解教师对实验的原理和步骤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理解过程中产生氧气的原理。
例如,“在过氧化氢的分解过程中,酶能够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产生气体氧气。
这个过程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点燃时会产生明亮的火焰。
”Step 4:实验操作分组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Step 5: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验证和讨论。
例如,“我们在实验操作中观察到了明亮的火焰,并且火焰会随着氧气的disa的增加而增大。
这与我们的实验预期结果相符合。
”Step 6:实验应用推广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应用领域和意义。
例如,“除了在实验室中使用,过氧化氢制氧气还可以用于工业生产,如潜水装备、航天器和医疗设备等。
”Step 7:实验总结和反思学生回顾整个实验过程,总结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并进行实验意义的思考和反思。
3.2 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制氧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概括叙述制取氧气三种方法(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和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的实验用品、过程、实验现象、原理、注意事项等。
2.概述催化剂的作用和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演示实验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强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1.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操作、方法、步骤、仪器等。
2.催化剂的作用及其在催化过程中的质量守恒。
教学难点1.理解催化剂的作用和如何判断是催化剂。
教学突破以主问题来引领课堂推进,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对有一定难度或者是不同意见的可以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展开讨论。
同时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手段,帮助学生进一步对抽象概念进行剖析和理解。
教学方法演示—总结对比—归纳教学准备1.有关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多媒体课件。
2.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所需的实验仪器、药品等。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问题】1、如何检验氧气?2、氧气有什么用?3、自然界有纯氧吗?氧气有如此重要的用途,且自然界没有纯氧,要想得到纯净的氧气,就需要制备,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如何认制取氧气。
【展示】1、制取氧气包括工业制氧和实验室制氧,工业上需要大量的氧气,从空气中分离,而实验室则需要提供一些药品制取氧气。
2、实验室制氧气的一般步骤药品原理装置步骤【主问题1】下列哪些物质可以产生氧气?为什么?【讨论探究并分析原因】:1、食盐(主要成分为NaCl)2、过氧化氢(H2O2)3、氧化汞(HgO )4、高锰酸钾(KMnO4)5、氯酸钾(KClO3)6、甲烷(CH)7、水(H 2O )【过渡】实验中,用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分解来制取氧气【展示】资料介绍【过渡】我们今天将介绍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一、原理:过氧化氢--------- > 氧气+水H2O2O 2 H 2。
出示过氧化氢溶液,倒少量于试管中,观察颜色状态。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彩虹学校高峰 2016-041、教学目标1.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2.认识催化剂的特征和催化作用。
3.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
2、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难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实验装置的改进思路。
3、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分组实验探究法4、教学过程下面装置均是我们常见的反应仪器,哪些可以用来制取氧气为什么提示:我们如何才能让气流按我们的想法排出方便收集呢?【教师评价】大部分同学都组装出了以下装置:这套装置,很显然组装起来很方便,它使用起来会不会有什么不足呢?【探究实验3】用以下装置制取氧气,体会此装置的优缺点【教师小结】:若用这套装置制取氧气时,操作很方便,装置也很简单,但是若还未收集满,药品已用完,此时还需拔掉胶塞,再加液体,会混入空气,很麻烦,所以不便于随时添加药品。
【思考】有没有制得气体多些,讨论探究一,利用桌面上的仪器进行筛选、并展示成果。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交流讨论此装置的优缺点学生讨论思考:如何组装仪器使反应可以随择实验仪器又可随时方便添加液体药品的方法呢?提示:可以试着选用以下仪器【讲解】研究者们经过不断探索改进得到以下装置,克服了第一套装置的不足.【探究实验4】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思考】那这套装置还有没有缺点呢如何改进【教师总结评价】这套置制氧气,气流会不够平稳,而且对过氧化氢需要的比较多,那么怎样改进可以控制氧气产生的快慢呢并能节约药品呢?通过讨论得出第三套装置:时添加药品呢?实验体会并思考以下问题:1这套装置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呢2该装置有没有缺点呢?学生讨论思考:怎样改进可以控制氧气产生的快慢呢并节约药品呢?实验前不提醒,让学生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从而了解使用的注意事项,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一、教学目标:1.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基本原理;2.掌握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过氧化氢溶液、酶催化剂、淀粉溶液、漏斗、试管、蜡杆、氧气气球等;2.学生准备:笔记本、实验报告本、实验室装备(理化实验中常用的试管架、玻璃棒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问:“氧气是一种什么物质?它在我们生活中有着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学生的回答,然后解释氧气的重要性,包括让生物进行呼吸、燃烧、氧化等。
2.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基本原理,包括过氧化氢和酶催化剂的反应产生氧气,在反应过程中酶催化剂起到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作用。
3.实验操作(30分钟)(1)准备工作: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操作的步骤,并组织学生自行准备所需实验器材和药品,检查实验器材和药品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2)实验步骤:a.将过氧化氢溶液倒入漏斗中,与酶催化剂混合均匀;b.将淀粉溶液加入漏斗中,让淀粉溶液在漏斗中滴落均匀;c.实验者迅速将一个氧气气球套在漏斗的出口处;d.观察氧气气球的膨胀情况。
(3)实验注意事项:a.实验者要迅速将氧气气球套在漏斗出口处,以避免气体泄漏;b.在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发生意外。
4.实验结果和讨论(15分钟)观察氧气气球的膨胀情况,通过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淀粉溶液滴入漏斗中,氧气气球会膨胀?”通过学生的回答,帮助他们理解酶催化剂的作用和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产生氧气的机制。
5.知识总结(10分钟)对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和结果进行总结,并重新强调氧气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总结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鼓励并指导学生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和思考。
6.实验报告(1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记录,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的目的、所需材料和装备及操作过程、实验结果及讨论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报告写作能力和科学表达能力。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步骤。
2.掌握实验中所需的化学实验仪器和试剂的使用。
3.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和试剂:过氧化氢溶液、催化剂(MnO2)、马弗瓶、橡皮塞、硬质玻璃吸管、试管架、试管夹等。
2.教师准备:PPT、实验操作指导书、相关教学资料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5分钟)1.导入话题,介绍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际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2.帮助学生回顾关于过氧化氢的知识,让学生明确过氧化氢的化学式和性质。
第二步:理论讲解(20分钟)1.PPT呈现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步骤,并解释其中的化学反应过程。
2.引导学生分析过氧化氢的催化剂作用和氧气的收集方式。
3.将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展示在PPT上,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过程。
第三步:实验操作(45分钟)1.演示实验:教师现场操作,并全程解释每个步骤的目的和操作要点。
a.将过氧化氢溶液倒入马弗瓶中,加入适量的催化剂。
b.用带针筒的硬质玻璃吸管插入橡皮塞上的小孔,吸取适量氧气。
c.将吸取的氧气放入试管中,观察氧气燃烧现象。
2.学生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一个马弗瓶和一支硬质玻璃吸管。
a.学生按照操作指导书的步骤进行实验,注意安全操作并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b.每组完成实验后,交流讨论实验中的问题和经验。
c.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第四步:实验结果分析(20分钟)1.学生向全班呈现实验现象和结果。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深化对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原理的理解。
3.帮助学生总结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改进的方法。
第五步:实验总结(10分钟)1.小结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2.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和总结。
3.教师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表现。
教学延伸:1.探究过氧化氢催化剂的种类和使用条件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彩虹学校高峰 2016-04
1、教学目标
1.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
2.认识催化剂的特征和催化作用。
3.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难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实验装置的改进思路。
3、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分组实验探究法
4、教学过程
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2催化剂在反应中的表示方法:
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水+氧气念的关键词加以解领悟。
环节四:合作探究选取实验装置
刚才我们了解了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的原理,那我们该选用什么装置来制取
氧气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投影展示】
下面装置均是我们常见的反应仪器,哪
些可以用来制取氧气?为什么?
提示:我们如何才能让气流按我们的想
法排出方便收集呢?
【教师评价】
大部分同学都组装出了以下装置:
这套装置,很显然组装起来很方便,它
使用起来会不会有什么不足呢?
【探究实验3】用以下装置制取氧气,
体会此装置的优缺点
【教师小结】:若用这套装置制取氧气
时,操作很方便,装置也很简单,但是
若还未收集满,药品已用完,此时还需
拔掉胶塞,再加液体,会混入空气,很
麻烦,所以不便于随时添加药品。
【思考】有没有制得气体多些,又可随
探寻实验
装置
学生交流
讨论探究
一,利用桌
面上的仪
器进行筛
选、并展示
成果。
学生观察
实验现象,
交流讨论
此装置的
优缺点
学生讨论
思考:
指导学生学会选择
实验仪器
二氧化锰
时方便添加液体药品的方法呢?
提示:可以试着选用以下仪器
【讲解】研究者们经过不断探索改进得到以下装置,克服了第一套装置的不足
.
【探究实验4】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
【思考】那这套装置还有没有缺点呢?如何改进?
【教师总结评价】这套置制氧气,气流会不够平稳,而且对过氧化氢需要的比较多,那么怎样改进可以控制氧气产生的快慢呢并能节约药品呢?
通过讨论得出第三套装置:
【探究实验5】利用以上装置制取氧气如何组装
仪器使反
应可以随
时添加药
品呢?
实验体会
并思考以
下问题:
1这套装置
使用时需
要注意什
么呢
2该装置有
没有缺点
呢?
学生讨论
思考:
怎样改进
可以控制
氧气产生
的快慢呢
并节约药
品呢?
体会改进
后装置的
优点
实验前不提醒,让学
生从自己的错误中
吸取教训从而了解
使用的注意事项,有
利于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通过比较各装置
的优缺点,引导学生
改进实验,保留优点
克服不足,从而得出
小结:各装置的优缺点
【思考】如何收集氧气呢?
排水法及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这两种方法的优点是什么?复习回顾
最佳的装置,培养了
学生分析、比较、评
价的能力。
环节六:体验制取氧气的全过程
通过前面的学习和探究我们知道了制
取氧气方法,现在我们一起来体验实验
室制取氧气的过程。
观察,体
验,利用不
同的方法
进行制取
了解操作
过程及操
作要点
让学生体验制氧全
过程,熟悉操作要
领,为到实验室实验
做好准备。
环节七:归纳总结制取气体的思路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
获?还有什么疑惑?
(引导总结所学知识,发现规律)
学生交流
总结谈收
获及疑惑。
通过总结反思回顾
巩固知识,发现规
律,形成知识网络。
环节八: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
件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回答下列问题:
(1)分液漏斗中应该放入的物质 ;
锥形瓶中放入的物质 .
(2)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上图
中的装置 (填字母).
(3)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中由大量的
气泡时,开始用C装置来收集氧气,过
一段时间以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
口、瓶中、瓶底,都没有见木条复燃,
其原因:
完成导学
案当堂检
测。
让学生有效的巩固
所学知识,提高运用
与迁移的能力
(4)若实验室中用此方法来代替高锰酸
钾加热制取氧气,优点是填序号
A. 生成物中只有氧气
B. 不需要加热
C. 需要加热
(5)装置A中反应剧烈,据此提出反应的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
A. 控制液体的滴入速度
B. 用体积小
的锥形瓶C. 加热反应物
5、板书设计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一、实验原理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水 + 氧气
H2O2 H2O O2
催化剂:(一变两不变)
二、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