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14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教育部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这是旨在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深远。
新教材七下册“我的语文生活”就落实了这个要求。
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生活,心中会有一个疑问——学的知识是否有用。
关于这个疑问,我们要重视,并合理引导。
因为随着学习负担的加重,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只有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知识是有用的,语文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时每刻都要用到,学生才会自觉克服厌学情绪,振作精神,努力学习。
初一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初中语文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安排在最后,进行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我的语文生活),算是对这一年的一个总结,也算是对今后语文学习的一个引领,承上启下,让语文深入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感悟生活。
让学生感到:生活与语文,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学习就是生活,生活中无处不可学习。
所以,本次综合性学习非常重要,初一一年的语文学习,这最后的一笔是“画龙点睛”教材分析《我的语文生活》隶属于人教版(六三制)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一堂综合性学习活动课。
本次综合性学习以观察、实践和积累为主要活动方式,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认真观察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让学生懂得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本活动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学生的校外实践的引导,在实践中认识语文在生活中的运用。
难点是广告的创作。
本活动课,前期课外实践过程要早安排,最好提前一周安排,让学生利用课外进行实践,尤其是周末,有组织的进行团队课外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协作能力,收集、分析和整理的能力;课堂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学生的一个汇报过程,在汇报过程中,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共同学习。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一、综合性学习1.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班级开展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用两种不同字体书写的同一个汉字——“和”。
请你指出它们分别属于什么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600多年前,郑和受命出使西洋,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明朝初期的中国,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
但是,与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不同,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尊重当地习惯,平等开展多边贸易,把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
作为“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永载史册。
材料二:明朝洪武年间,缅甸与百夷(今缅甸北部)交战,明太祖未发一兵,派李思聪、钱古训二人劝和。
二人先奉劝缅甸“两国之民居处虽分,惟存关市之讥。
是其和也,其或纷争不已,天将昭鉴福善祸淫”,又告诫百夷“莫如守全,以图绵长,不亦美乎”。
双方均为道义所感悟,领会启动战端于人于己均不利,最终罢战息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元前33年,昭君为了汉匈两族的团结友好,请求出行,充当西汉的“和亲使者”,出嫁到塞北,担负起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政治使命,为民族友好做出了杰出贡献。
请了解“昭君出塞”的故事,简单写下自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末云云的父亲想带着全家一起去看望奶奶,但是母亲想回去看望姥姥。
《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充分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觉拓宽语文学习空间,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培养观察生活中语文现象的习惯,树立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
2.多角度观察生活,能敏锐地发现日常生活中不规范的用字现象,养成规范用字的良好习惯。
3.感受广告词、对联的语言魅力,了解广告词、对联的基本知识,尝试写广告词和对联,培养审美情趣及对资料的梳理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1.多角度观察生活,能敏锐地发现日常生活中不规范的用字现象,养成规范用字的良好习惯。
2.感受广告词、对联的语言魅力,了解广告词、对联的基本知识,尝试写广告词和对联,培养审美情趣及对资料的梳理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感受广告词、对联的语言魅力,了解广告词、对联的基本知识,尝试写广告词和对联,培养审美情趣及对资料的梳理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语文是清凉可口的泉水,让人清甜解渴;语文是水平如镜的湖泊,让人心旷神怡;语文是美妙绝伦的音乐,让人陶醉其中。
语文,如蒲公英的种子一般,随风散落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生活处处皆语文。
她能纳百川,化作空气,一点点地渗入我们的生活。
门店的招牌,街上的广告,寓居的门对,全都充斥着语文气息。
今天,让我们走进综合性学习,一起去看看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语文的影子。
设计意图:用排比句导入,展示生活中的语文,可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活动展示(教师明确注意事项:命名缘由切合;色彩搭配恰当;文化内涵丰富。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对招牌有了切身的体验,有利于不着痕迹地将学生引入到活动深处、语文深处、生活深处。
过渡:其实招牌就是“凝练版”的广告,提起广告,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下面就请大家展示一下搜集到的广告词吧!(二)我来写广告词1.成果展示:(1)各小组选派一名成员上台,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广告词,并尝试赏析。
①闻香知好茶。
【赏析】一个“闻”字不仅写出了品茶的一种方式,还告诉人们这个品牌的茶叶,茶好,味道也香。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难忘小学生活”这一主题,安排了“回忆往事”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
“回忆往事”这一板块分为两个活动阶段,第一阶段:了解活动建议,通过协作的方式记录难忘的小学生活,制作成长纪念册。
第二阶段:阅读《老师领进门》《作文上的双红圈》《如何制作成长纪念册》3篇材料,感受小学生活的美好,激发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依依惜别”板块的内容为:在毕业之前,通过举办毕业联欢会、写信、写毕业赠言等方式,为自己的小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1.能围绕活动主题,明确活动任务,制订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
2.能根据活动主题收集和整理反映小学生活的资料,填写时间轴,与同学分享难忘的回忆。
3.能设计制作成长纪念册。
4.能策划毕业联欢会,写出策划书,做到主题鲜明,分工职责明确,活动流程清楚。
5.能与人合作,筹备并举办毕业联欢会,表达对师友、对母校的惜别之情。
6.能用书信等形式表达情感,与人交流。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小组合作交流展示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3.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如照片等。
4课时1.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任务,激发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的美好情感。
2.了解收集资料的途径,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活动计划表。
3.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记录校园生活的照片,完成第1课时课前预学单。
板块一出示照片,导入主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开始第六单元的学习。
请大家将课本翻到第六单元导读页,我们一起来朗诵上面的诗句。
生:那些种在校园里长不大的记忆,那些留在岁月中忘不掉的纯真。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的学习。
我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谁来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资料。
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学写策划书。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带来了自己小学生活里的印象深刻的照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些照片上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时候?当时你在干什么?是怎样的情形?有哪位同学敢为人先,来和大家分享分享?收集小学生活里的印象深刻的照片,回忆这些照片上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时候,当时你在干什么,是怎样的情形。
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一、综合性学习1.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就在我们身边。
只要留心生活,随时都会有许多收货。
某校九年级一班开展“学习语文,关注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活动。
(1)【活动形式】请参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示例:年度热词盘点(2)【分组活动】某学习小组开展了“年度热词盘点”活动,搜集了2016年度盘点的汉字词,其中“刷”稳居2016年《新周刊》榜首。
其原因是:2016年是狠狠“刷”的一年,人人都是“刷一代”,刷微博、刷微信、刷淘宝、刷直播、刷网剧……我刷故我在。
刷,是我们今天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也是这个时代最生动的人类速写。
请盘点你的初三生活,试用一个字高度概括并工整地写在下边田字格中,再作简要描述。
(3)【活动心得】此次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大家纷纷发表感言:“生活处处有语文,处处生活是语文!”“学语文,用语文,爱语文!”……请参与活动的你也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吧!(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2.学语文,就要读灿烂多姿的中国文,品隽永含蓄的中国话,用规范典雅的中国词。
学校组织了一次“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1)【拟写标语】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请你以读书为话题拟写条标语。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赏评广告】请你仿照示例,从“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节能广告)”“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节水广告)”中任选一则,进行赏评。
示例:共担风雨,分享阳光(天气预报广告)赏评: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流畅,语意含蓄生动。
“风雨”与“阳光”既指天气现象,又指人生的坎坷与顺境。
“共担”与“分享”两个动词,又体现了责任与关怀,饱含人间温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阐释观点】当今社会,一方面是网络用语大行其道,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流行语,如“扎心了,老铁!”“你的良心不会痛吗?!”等。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本组综合性学习以“轻叩诗歌的大门”为专题,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
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按照学校、家庭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
“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关于诗歌的感性认识,在诗歌欣赏和童诗写作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
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提供。
学生在五年级已开展过两次这种集中编排、课内外一体的综合性学习,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
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综合性学习更有实效。
二、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
(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
(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单元重点: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综合性作业第一篇章:徜徉词与诗 感悟其真意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 )不及( ) ( )( )动听 身( )其( ) ( )手( )来 ( )( )不安 语( )心( ) ( )人 入( ) 字如( )( ) 无( )无( )(1)张老师走过来 地说:“考试时一定要认真审题呀!” (2)我相信我的选择没有错,就算挨批评我也 ! (3)这篇文章使读者 地感受到长城壮丽的景色。
(4)我还没来得及回答,他就 地说出了他的答案。
2.古诗词积累。
(1)《采薇》中,用对比手法写出征和归来的两种景致和心境的句子: , 。
, 。
(2)《送元二使安西》中王维借劝酒来表达对朋友的关切与祝愿的句子: , 。
(3)《春夜喜雨》中写夜雨悄然无声,随风而至,滋润万物的句子是: , 。
(4)韩愈笔下长安的早春朦胧美好,春雨滋润、细密,春草初萌、若有若无: , 。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李白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让我想到了《泊船瓜洲》中的“ , 。
”(6)《游园不值》中用拟人手法写出春天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句子: , 。
第二篇章 忆学习生活 说心中所想愉快的小学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马上要与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们分别,你一定有很多心里话要对他们说吧?快写下来吧。
我想对老师说: 我想对同学说第三篇章:忆小学生活 展心中所感 题1 作文上的红双圈带着红双圈的作文在报栏里贴了很久。
一天,县文化馆的同志来到学校,看见了报栏里的这篇文章,就揭下来带走了,不久,我的作文刊登在了在县办刊物上。
县办刊物送到扬州地区,被地区刊物选中,第二次发表。
几经周转,次年《补考》竟发表在上海一家出版社的正式刊物上。
那时,我已经下乡插队。
父亲鼓励我:既有一,何不能有二?于是,我就接着“折腾”,陆续发表了很多小说,成了作家。
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人生有无数条轨道可走,之所以选择了其中的一条,是偶然,更是必然。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总结作文800字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总结六单元的学习结束了,我们学习了“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综合性学习单元,接下来就给大家总结一下我的学习成果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想。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伟大的诗人。
世界上其他国家也都有伟大的诗人。
拜伦、海涅、普希金……他们的优秀诗篇,为各国人民传诵。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诗歌的起源: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
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
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接着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有关的文学常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
所以又有“诗三百”之称相传为孔子编订。
《诗经》根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
我国诗歌大展史上被公认为的三个黄金时期的文学样式分别是唐代的诗歌、宋代的词和元代的曲。
再让我们一起看看诗歌的发展史:诗歌发展经历了《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
《离骚》司马相如《长门赋》曹植《洛神赋》“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大多数是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的。
《诗经·采薇》选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分别属于唐诗、宋词、元曲。
《太阳的话》和《白桦》都是现代诗,一首是中国作家艾青所作,一首是俄国作家叶赛宁所作,这两首现代诗和前四首古诗在形式上有明显的不同。
最后让我们看看诗歌的特点: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