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世界--突发性灾害中的公众风险感知与应急管理_以5_12汶川地震为例

管理世界--突发性灾害中的公众风险感知与应急管理_以5_12汶川地震为例

管理世界--突发性灾害中的公众风险感知与应急管理_以5_12汶川地震为例
管理世界--突发性灾害中的公众风险感知与应急管理_以5_12汶川地震为例

通过汶川地震对我国应急救援工作的几点思考

第11卷第1期 防 灾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V ol.11 No.1 2009年3月 J.of Institute of Disaster-Preven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r. 2009 收稿日期:2009-01-30 作者简介:何 宁(1978–),男,博士,工程师,主要从事灭火救援组织指挥和执勤训练管理方面的工作。 通过汶川地震对我国应急救援工作的几点思考 何 宁 (公安部消防局,北京 100054) 摘 要:本文基于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的亲身经历,对该次应急救援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从指挥机构、应急预案、联动机制和队伍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我国应急救援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汶川地震;薄弱环节;应急救援 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047(2009) 01-0069-04 前言 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 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灾害。地震发生后,公安消防部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公安部党委的部署,迅速从全国调集13 434名消防特勤官兵,全力投身到抗震救灾中。参战消防官兵共从建筑废墟中搜救深埋人员8 100人,其中生还1 701人,解救被困群众51 730人,医疗救助13 109人[1]。公安消防部队坚持生命至上,实施科学救援,以不到救援力量总数8%的比例,搜救出26%的生还者(在人员搜救阶段,军警各方投入救援力量达16万余人,截至2008年5月30日,共搜救生还者6 541人),成为救援生还率最高的专业队伍,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评价,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这场历史罕见的大地震,是对我国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尤其是应急管理能力的一大考验。我们经受住了这场考验,国家领导人的亲历亲为、广大人民的万众一心和公安干警、消防官兵、解放军、医护人员的忘我牺牲精神,尤为值得赞扬。但是,通过这次地震,也暴露出我国应急救援工作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现实问题。对此,笔者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和切实感受,对汶川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国应急救援工作提出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1 抗震救灾中暴露的薄弱环节 1.1 国家层面缺少应急管理的实体指挥机构 在这次特大地震救援中,解放军、武警部队、 消防官兵、公安民警、医护人员以及其他多种救援 力量首次联合作战,规模大、警种多,对统一协调和调度指挥带来一定困难。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应急管理的职能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实行统一管理和调度指挥,而是沿用传统的“分条块、分部门、分灾种”的做法,将突发公共事件的调度指挥交由相应的职能部门承担。 我国政府层面负责应急管理的主要常设机构是“协助国务院领导处置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简称“应急办”),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接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但应急办因没有隶属的救援队伍,不具备应急管理的统辖指挥权,不能指挥、调度分散于多个部门的救援力量,难以发挥出有效的组织指挥和行政权威。而国务院临时成立的“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虽然能够领导、指挥和协调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但属于临设机构,并非常设,仅在地震发生后才被启动,无法有效组织不同部门、不同救援力量之间开展危机前的预防、演练、准备等工作。应急管理日常工作和应急救援实战需求严重脱节。 由于没有建立应急管理的实体指挥机构,应急管理主体不明确,组织指挥机构不健全,难以指挥、调度彼此独立、互不隶属、分散于多个部门的救援力量,难以适应重大灾害事故的统一指挥、高效处置的需要。 1.2 国家应急预案建设尚需完善 地震发生后,国家启动了地震应急预案及其相应的运行机制,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军、警、地等相关部门和专业力量迅速实施抗

中国各地抗震设防烈度表

中国各地抗震设防烈度表 A.0.14 河南省 1 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g: 第一组:新乡(4 个市辖区),新乡县,安阳(4 个市辖区),安阳县,鹤壁(3 个市辖区),原阳,延津,汤阴,淇县,卫辉,获嘉,范县,辉县 2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 第一组:郑州(6 个市辖区),濮阳,濮阳县,长桓,封丘,修武,武陟,内黄,浚县,滑县,台前,南乐,清丰,灵宝,三门峡,陕县,林州* 3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 第一组:洛阳(6 个市辖区),焦作(4 个市辖区),开封(5 个市辖区),南阳(2 个市辖区),开封县,许昌县,沁阳,博爱,孟州,孟津,巩义,偃师,济源,新密,新郑,民权,兰考,长葛,温县,荥阳,中牟,杞县*,许昌* 4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 第一组:商丘(2 个市辖区),信阳(2 个市辖区),漯河,平顶山(4 个市辖区),登封,义马,虞城,夏邑,通许,尉氏,宁陵,柘城,新安,宜阳,嵩县,汝阳,伊川,禹州,郏县,宝丰,襄城,郾城,鄢陵,扶沟,太康,鹿邑,郸城,沈丘,项城,淮阳,周口,商水,上蔡,临颍,西华,西平,栾川,内乡,镇平,唐河,邓州,新野,社旗,平舆,新县,驻马店,泌阳,汝南,桐柏,淮滨,息县,正阳,遂平,光山,罗山,潢川,商城,固始,南召,舞阳* 第二组:汝州,睢县,永城 第三组:卢氏,洛宁,渑池 A.0.15 湖北省 1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 竹溪,竹山,房县 2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 武汉(13 个市辖区),荆州(2 个市辖区),荆门襄樊(2 个市辖区),襄阳,十堰(2 个市辖区),宜昌(4 个市辖区),宜昌县,黄石(4 个市辖区),恩施,咸宁,麻城,团风,罗田,英山,黄冈,鄂州,浠水,蕲春,黄梅,武穴,郧西,郧县,丹江口,谷城,老河口,宜城,南漳,保康,神农架,钟祥,沙洋,远安,兴山,巴东,秭归,当阳,建始,利川,公安,宣恩,咸丰,长阳,宜都,

汶川地震引发地质灾害特点 分布规律 对策的研究资料

汶川地震引发地质灾害特点、分布规律、对策的研究 10地理二班谢泳龙100204089 一、查询文献资料目录 1黄润秋,李为乐.“5.12”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12). 2 张永双等.四川5 12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初析[J].地质力学学报,2008,14(2). 3 殷跃平,等.汶川八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8,16(4). 4 韩用顺,等.四川省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次生山地灾害分布规律与发育趋势[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0,3(4). 5 程思,易加强,汶川县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7,(3). 6 谢洪,王士革,孔纪名,5 1 2 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与特点[J].山地学报,2008,26(4). 7 施斌,王宝军,张巍,徐洁,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析与灾后调查[J].高校地质学报,2008,14(3). 8 程强,吴事贵,苏玉杰,映秀至卧龙公路沿线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J]. 9 黄润秋,李为乐,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断层效应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9,17(1). 二、相关的有价值资料的摘抄 《“5.12”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研究》黄润秋,李为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摘要:“5.12”汶川大地震具有震级高、震源浅、破坏性强、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特点。通过灾后对地震地质灾害 的现场调查和遥感解译,共获得地质灾害点11 308处,对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有了总体认识。在此基础上,利 用GIS技术对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与距发震断裂距离坡度、高程、岩性等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得出: (1) 地震地质灾害在区域上具有沿发震断裂带呈带状分布和沿河流水系成线状分布的特点; (2) 地震地质灾害分布 具有明显的上盘效应,发震断裂上盘地质灾害发育密度明显大于下盘,且上盘强发育带宽度约为10 km;(3) 地形 坡度是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的控制性因素之一,绝大部分的灾害集中在坡度20°~50°的范围内;(4) 地震地质灾害 与高程和微地貌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大部分灾害发生在高程1 500~2 000 m以下的河谷峡谷段,尤其是峡谷段

地震烈度表

地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目前衡量地震规模的标准主要有震级和烈度两种。 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年重新编订): 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度:微有感-个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6级以上的地震 =============== 2010年04月21日:全国降半旗为玉树遇难同胞祈福,全国为玉树2064人遇难同胞默哀 2010年04月14日09时25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2,东经96.6) 发生6.3级地震。 2010年04月14日0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2,东经96.6)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 2010年3月4日8时18分50秒:台湾高雄市甲先乡(东经:120.7度,北纬:22.98度)发生6.7级地震。

从汶川地震看应急通信发展之道

从汶川地震看应急通信发展之道 ( 2008/6/30 14:16 ) 汶川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给国家带来了巨大损失,通信系统也遭重创。信息通信在抗震救灾中非常重要,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正因如此,其遭受重创后中断以及艰难抢通的过程才如此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反思我国目前的应急信息系统状况,建设统一的应急通信平台迫在眉睫。 现有系统能力仍有欠缺 调查显示,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地震、洪水、过境台风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其他工业事故、交通事故、水污染事件以及SARS、禽流感等传染病疫情更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四川汶川地震使交通、通信全部中断,地震中心区与外界全部隔绝,给抗震救灾工作增加了难度。 从抗震救灾过程中看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目前我国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总体基础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相关应急法规、应急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还很落后;全民危机意识和危机教育比较薄弱,抗灾和保障能力较低等。应急管理因其涉及面广、起步较晚,理论知识、法律法规不完善等特殊性,在国内信息化建设中一直处于滞后状态。目前国内已经建成或规划建设的应急指挥系统,从地域分布来看,多集中于一些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从行业领域来看,则多集中于公安、消防、医疗等公共领域;从资金投入方向来看,多集中于硬件,约占投资总额的70%,而软件和服务

则分别仅占15%左右;从实际效果来看,多为“只应急不联动”或“小联动”(即110、119、120三警合一),而诸如信息集成、联动响应(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联动)、协调指挥、统一调配、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效能则还处于相当薄弱的状况。 在这次抗灾中,卫星通信网在前期完全处在瘫痪状态,根本原因就在于各部门建立的卫星预警专网是一个近似于封闭的系统,因各自独立,互不联接,使国内数以万计的卫星车成为摆设。由于卫星系统与固网、移动网基本脱节,灾区的通信网即便可以快速修复,仍存在全程或大面积覆盖难以实现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救灾的进展。目前很多部门建设的系统都非常强大,但不同部委之间的系统缺乏互相协调和调度的机制,在紧急情况下互相调用更不可能。 出现这种被动局面是因为被呼吁多年的应急联动体制始终未建立起来,各部门、各地方政府都各建一套应急网络,各自采购先进设备,各自组建自用的管理团队,国家花了庞大的建设费用,但应急仅仅是部门性应急,基本不存在网络层面的应急联动。联动的根本对策就是在信息提供商、信息组织者、信息运营商、信息传输者、信息使用者之间建立一套完整的融合方式。各个部门应不再独立建立应急预警系统,而是向国家级专门的运营组织机构提出需求和解决问题的目标,由专业化的机构按照联动、开放、统一标准、公益化的目标,建立统一的开放预警平台。 应急联动,就是要做到政策、体制、市场、社会公益四方面的联动,中国需要成立专门的应急联动机制,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

全国地震烈度数值表及烈度图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第附录 A.0.1 条首都和直辖市 1 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北京(除昌平、门头沟外的11个市辖 区),平谷,大兴,延庆,宁河,汉沽。 2 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密云,怀柔,昌平,门头沟,天津(除汉 沽、大港外的12个市辖区),蓟县,宝坻,静海。 3 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 大港,上海(除金山外的15 个市辖区),南汇,奉贤 4 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 崇明,金山,重庆(14 个市辖区),巫山,奉节,云阳,忠县,丰都,长寿,壁山,合川,铜梁,大足,荣昌,永川,江津,綦江,南川,黔江,石柱,巫溪* 注: 1 首都和直辖市的全部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 2 上标* 指该城镇的中心位于本设防区和较低设防区的分界线,下同。 第附录 A.0.2 条河北省 1 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一组:廊坊( 2 个市辖区),唐山(5 个 市辖区),三河,大厂,香河,在南,丰润,怀来,涿鹿 2 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第一组:邯郸(4 个市辖区),邯郸县,文安,任丘,河间,大城,涿州,高碑店,涞水,固安,永清,玉田,迁安,卢龙,滦县,滦南,唐海,乐亭,宣化,蔚县,阳原,成安,磁县,临漳,大名,宁晋 3 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 第一组:石家庄(6个市辖区),保定(3个市辖区),张家口(4个市辖区),沧州(2个市辖区),衡水,邢台(2 个市辖区),霸州,雄县,易县,沧县,张北,万全,怀安,兴隆,迁西,抚宁,昌黎,青县,献县,广宗,平乡,鸡泽,隆尧,新河,曲周,肥乡,馆陶,广平,高邑,内丘,邢台县,赵县,武安,涉县,赤城,涞源,定兴,容城,徐水,安新,高阳,博野,蠡县,肃宁,深泽,安平,饶阳,魏县,藁城,栾城,晋州,深州,武强,辛集,冀州,任县,柏乡,巨鹿,南和,沙河,临城,泊头,永年,崇礼,南宫*第二组:秦皇岛(海港、北戴河),清苑,遵化,安国 4 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第一组:正定,围场,尚义,灵寿,无极,平山,鹿泉,井陉,元氏,南皮,吴桥,景县,东光 第二组:承德(除鹰手营子外的2个市辖区),隆化,承德县,宽城,青龙,阜平,满城,顺平,唐县,望都,曲阳,定州,行唐,赞皇,黄骅,海兴,孟村,盐山,阜城,故城,青河,山海关,沽源,新乐,武邑,枣强,威县 第三组:丰宁,滦平,鹰手营子,平泉,临西,邱县 第附录 A.0.3 条山西省 1 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 第一组:太原(6 个市辖区),临汾,忻州,祁县,平遥,古县,代县,原平,定襄,阳曲,太谷,介

汶川地震案例分析

《公共安全管理案例分析》 课程设计 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班级:安管1203班 姓名:徐邦耘 学号:311219020320 2014.12

目录 1.案例简介 (3) 2.防灾减灾 (3) 2.1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差 (3) 2.2群众应对地震能力较差 (4) 3.应急准备 (4) 3.1地震应急预案未能落到实处 (4) 3.2应急准备资源不足 (4) 4.决策过程 (4) 4.1始终把拯救生命放在第一位 (4) 5.处置行动 (5) 5.1事态界定 (5) 5.2响应迅速 (5) 5.3采用心理干预 (5) 5.4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5) 5.5军警结合,专业救援到位 (5) 6.信息管理 (6) 6.1信息透明,发布及时 (6) 6.2多种传播媒介综合运转,联合作战 (6) 7.恢复重建 (6) 7.1国家高度重视恢复重建工作 (6) 7.2恢复速度迅速 (7) 8.结果与影响 (7) 8.1造成巨大的损失 (7) 8.2提高人民防灾意识 (7)

汶川地震案例分析 摘要: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快速响应,积极救灾。汶川地震可谓是我国现代该类灾害的代表性案例,本文将从该案例的防灾减灾、应急准备、决策过程、处置行动、信息管理、部门合作与冲突、恢复重建以及结果与影响方面剖析该案例的整个应对过程。 关键词:汶川地震案例分析 Abstract:May 12, 2008 Wenchuan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Richter 8.0 earthquake, causing a large number of casualties and serious property damage. After the incident,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rapid response, positive relief. Earthquake can be described as a representative case of such disasters of modern paper from the cas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preparedness,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e disposal ac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re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and impact case entire response process. Key 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 Case Analysis 1.案例简介 汶川大地震,也称2008年四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震中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与漩口镇交界处,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92千米处。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达里氏8.0级,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地震烈度可能达到11度。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惨重的一次。 2.防灾减灾 2.1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差 汶川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来说较为落后,建筑物大多都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建筑物,当时预制空心楼板中大量使用冷拔低碳钢丝构件的房屋,以及在农村建房中大量使用“干打垒”等土筑墙形式,用泥、砂或糯米浆为主要粘结材料的房屋,其整体性和抗震性均差,对于里氏8.0级的地震无力抵抗,在农村房屋基本全部倒塌,城市大部分建筑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在这次地震中倒塌房屋536.25万间,损坏房屋2142.66万间。

汶川县破坏性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汶川县破坏性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汶川县破坏性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2012年修订) 1.总则 1.1自行启动原则 1.2分级响应、统一领导原则 1.3社会参与、协同行动原则 2.地震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 2.1县抗震救灾指挥部 2.2县抗震救灾指挥部主要职责 2.3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 3.地震应急响应分级和启动条件 3.1突发性地质灾害分级 3.2应急响应的启动 4.指挥与协调 4.1应急指挥部署 4.2各部门协调配合 5.紧急处置 5.1人员抢救 5.2医疗卫生

5.3基础设施抢险与应急恢复 5.4物资供应 5.5社会治安 5.6灾民救济及安置 5.7震情跟踪监测 5.8灾情调查及灾害损失评估 5.9应急工作资金 5.10次生灾害防御 5.11对外呼吁与接受外援 5.12宣传报道 5.13涉外事务 6.应急结束 7.后期处置 8.地震应急宣传、培训和演习 9.附则 9.1预案解释 9.2预案实施1.总则 为切实加强对地震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职责,确保地震应急工作快速、高效、有序开展,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家地震应急预案》

和《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条例文件,结合汶川实际,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我县或发生在邻区波及我县的破坏性 地震应急处置活动。工作原则为: 1.1自行启动、立即应急原则 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县人民政府立即自动按照预案开展地震应急工作,处置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灾害事件。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立即自动按照预案开展地震应急工作。 1.2分级响应、统一领导原则 县人民政府是处置我县境内较大和一般地震灾害事件的主体。 根据应急响应级别视地震应急需求申请上级抗震救灾指挥 部负责组织、协调,对灾区给予必要的支持。 1.3社会参与、协同行动原则 各有关部门、单位和团体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同行动。 地震应急救援和救灾工作依靠广大群众,并建立广泛的社会动员与救助机制;依靠和发挥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消防部队在处置地震灾害事件中的骨干作用和突击队作用。 2.地震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 2.1县抗震救灾指挥部 发生重大或较大地震灾害,县防震减灾领导小组自动转为县

5_12汶川地震高烈度区结构震害调查分析

5 12汶川地震高烈度区结构震害调查分析 郑 鑫1,2 , 陶夏新 1 (1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哈尔滨 150090; 2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 大庆 163319) 摘 要 结合现场调查结果,介绍并分析了汶川地震震中区附近建筑物震害现象。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一些按照国家现行(GB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规定设计的建筑物的破坏低于预估破坏,真正做到了 大震不倒 。框架结构的破坏主要集中于梁柱结点区及构件上,整体倒塌的较少,砌体结构的破坏主要是倒塌、局部倒塌、墙体开裂。 关键词 汶川地震;高烈度区;震害调查;框架 中图分类号 TU312 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6864(2009)06-0044-03 INVESTIGATION OF SEISMIC HA ZARD OF STRUCTURES IN HIGH INTENSITY REGION IN 5 12W ENC HUAN EARTHQUAKE ZHENG Xin 1,2 , TAO Xia -xin 1 (1.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90,China;2.School of Engineering,Heilongjiang August First Land Reclamation University,Heilongjiang Daqing 163319,China) Abstract :C ombined with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the hazard of building around the epicenter region in Wenchuan Earthquake is introduced.Some conclusions are got:Some buildings designed conforming to the C 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GB50011-2001)is better than what are anticipated.They did not collapse in severe earthquake.For the fla me structure buildings,joints of bea m and column and members fai-l ure are prevalent,and only fe w building totally collapses.For the masonry buildings,total collapse,local collapse and crack of wall are the main failure modes. Key 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high intensity region;investigation of seismic hazard;frame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538030)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 0级特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1 0 ,东经103 4 ,震源深度14km 。2008年8月29日,中国地震局公布了此次地震的烈度分布图,如图1所示。其中 度区面积约2419km 2,以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和北川县县城为两个中心呈长条状分布,其中映秀 度区沿汶川-都江堰-彭州方向分布,长轴约66km,短轴约20km,北川 度区沿安县-北川-平武方向分布,长轴约82k m,短轴约15k m 。 为了对震中高烈度区土木工程震害和工程地质震害现象做深入了解,于2008年8月随同中国地震局组织的联合考察团赴四川灾区进行现场考察。调查的主要地区为映秀 度区,如图1所示。在考察过程中,详细调查记录与初步分析了高烈度区建筑结构震害。1 一些建筑物的表现超出预期 在对震中区土木工程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烈度大小,建筑物距断层远近,在绝大部分房屋均严重毁损甚至倒塌的地区,仍有一些房屋基本完好或震害轻微。 在国家现行(GB 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中,北川、安县、绵竹、汶川及都江堰等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 图1 汶川8 0级地震烈度分布图 图2 虹口乡高原村村民住宅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 10g 。在此次地震中上述大 44 低 温 建 筑 技 术2009年第6期(

50-4汶川地震灾区和四川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和建议

汶川地震灾区及四川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与建议 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研究员盛昌明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当前对人类生命财产最为直接的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除外)等地质灾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必然增加了对自然与自然环境的破坏作用,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在减弱,地质灾害的频率和强度在增大。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由“又快又好”发展转变为“又好又快”发展,由以往效率优先发展模式转为经济、社会、民生、生态平衡和和谐发展要求。关注地质环境问题和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当前国土资源事业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本人实地调研了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北川旧城特大山体崩塌、绵竹清坪乡文家沟与走马岭特大山洪泥石流、汶川映秀镇红椿沟特大山洪泥石流和雅安地质灾害监测网等地质灾害现场,了解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实际情况,与省国土厅、国土资源基层管理部门及其地质灾害防治施工企业进行了深入的座谈。并研究了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总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建议,希望问题具普遍性,建设具可操作性。 一、四川省地质灾害概况 四川省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气候多变,是全国地质灾害严重省份之一,并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大、成灾快、暴发频率高、延续时间

长的特点。“5.12”汶川地震后,四川省广大山区特别是地震灾区地质环境条件急剧恶化,加之近年来局地强降雨和各类极端气候频繁出现,以及该区域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地质灾害呈高发势态。 据统计(见附表),2010年四川省发生地质灾害2163起(滑坡1493起,崩塌261起,泥石流345起,其它63起),造成77人死亡,44人失踪,7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90195.11万元。造成有人员伤亡的灾害点达59起。与2009年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是去年总数2.31倍,因灾死亡和失踪人数下降了23.9%。其中,5月至9月,四川省发生地质灾害2135起(滑坡1475起,崩塌253起,泥石流344起,其它63起),占总数的98.80%,并造成75人死亡,44人失踪,7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89412.61万元。造成有人员伤亡的灾害点达57起,占有人员伤亡地质灾害总数的96.61%。2010年四川省实现成功避险183起,搬迁避让48902人,成功避免39932人伤亡,避免直接经济损失36279.9万元,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四川省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达3.4万处,威胁170余万人的生命和500亿元资产的安全。根据四川省气候中心预测,四川省2011年5~9月川西高原南部、川西高原北部部分地区、盆地南部、东北部及北部总降水量正常偏多,省内其余地区正常偏少。今年的防治工作形势更加严峻,防范风险巨大,防治任务更为艰巨。 二、地质灾害防治成效

地震烈度定义

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同一地震发生后,不同地区受地震影响的破坏程度不同,地震烈度也不同。判断烈度的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家具及物品振动情况、房屋及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以及地面出现的破坏现象等。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有下列因素:(1)地震等级;(2)震源深度;(3)震中距离;(4)土壤和地质条件;(5)建筑物的性能;(6)震源机制;(7)地貌和地下水位等。按人的感觉及地震破坏情况划分等级,依次排列成表,即为地震烈度表。目前世界上地震烈度表的种类很多,以12度表较普遍。此外还有7度表(日本)和10度表等。中国采用12度表。 资料: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震级和烈度 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的尺子有两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把叫地震烈度。举个例子来说,地震震级好象不同瓦数的日光灯,瓦数越高能量越大,震级越高。烈度好象屋子里受光亮的程度,对同一盏日光灯来说,距离日光灯的远近不同,各处受光的照射也不同,所以各地的烈度也不一样。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

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1960年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小于三度: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 ◢三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

汶川地震烈度图

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组织专家赴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宁夏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现场调查,调查面积达50万平方公里,调查点4150个,在实地调查基础上,编绘了汶川 8.0级地震烈度分布图。 (一)烈度分布图 汶川地震能量相当于256/5600颗原子弹,400/5600颗广岛原子弹,20000长崎原子弹同时爆炸 汶川8.0级地震Ⅵ度区以上面积合计440442平方公里,其中:Ⅺ度区:面积约2419平方公里,以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和北川县县城为两个中心呈长条状分布,其中映秀Ⅺ度区沿汶川-都江堰-彭州方向分布,长轴约66公里,短轴约20公里,北川Ⅺ度区沿安县-北川- 平武方向分布,长轴约82公里,短轴约15公里。 Ⅹ度区:面积约3144平方公里,呈北东向狭长展布,长轴约224公里,短轴约28公里,东北端达 四川省青川县,西南端达汶川县。 Ⅸ度区:面积约为7738平方公里,呈北东向狭长展布,长轴约318公里,短轴约45公里。东北端达到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和陕西省宁强县的交界地带,西南端达到四川省汶川县。 Ⅷ度区:面积约27786平方公里,呈北东向不规则椭圆形状展布,东南方向受地形影响不规则衰减,长轴约413公里,短轴约115公里,西南端至四川省宝兴县与芦山县,东北端达到陕西省略阳县和宁强县。

Ⅶ度区:面积约84449平方公里,呈北东向不规则椭圆形状展布,东南向受地形影响有不规则衰减,西南端较东北端紧窄,长轴约566公里,短轴约267公里,西南端至四川省天全县,东北端达到甘肃省两当县和陕西省凤县,最东部为陕西省南郑县,最西为四川省小金县,最北为甘当省天水市麦积区,最南端 为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 Ⅵ度区:面积约314906平方公里,呈北东向不均匀椭圆形展布,长轴约936公里,短轴约596公里,西南端为四川省九龙县、冕宁县和喜得县,东北端为甘肃省镇原县与庆阳市,最东部为陕西省镇安县、最西边为四川省道孚县、最北部达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最南为四川省雷波县。 二、烈度说明 (一)本次地震的震中烈度达Ⅺ度,以汶川县映秀镇和北川县县城为两个中心。 (二)Ⅸ度以上地区破坏极其严重,其分布区域紧靠发震断层,沿断层走向成长条形状;Ⅹ度和Ⅸ度边界受龙门山前山断裂错动的影响,在绵竹市和什坊市山区向盆地方向突出,都江堰市区也略有突出。 (三)在山前盆地边缘的过渡带,烈度向东衰减很快,而西侧则衰减相对较缓。 (四)烈度分布南北也不对称,Ⅷ度区和Ⅶ度区范围向四周扩大,且相同烈度的区域在北部比南部大, 进入甘肃省和陕西省境内,显示出断层破裂向北东方向传播,最大余震发生在断层北部。 (五)Ⅵ度区在四川盆地和丘陵地区分布范围很广,一直延续到重庆市西部和云南省昭通市北端,在 四川省西部面积相对要小。 (六)此次地震有多个烈度异常区,其中汉源为位于Ⅵ度区的Ⅷ度异常区,其余均为高于所在区一度的异常区,包括:康县(Ⅸ度异常区)、中江(Ⅷ度异常区)、通江(Ⅶ度异常区)、洪雅(Ⅶ度异常区)、宝鸡- 岐山-眉县(Ⅶ度异常区)、西安(Ⅵ度异常区)。 17939人失踪共投入救灾资金644亿 据新华社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授权发布: 据民政部报告,截至11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225人遇难,374640人受伤,失踪17939人。 据总参谋部报告,截至11日12时,抢险救灾人员已累计解救和转移1486197人。 据卫生部报告,截至11日12时,因地震受伤住院治疗累计96538人(不包括灾区病员人数),已出院91995人,仍有1877人住院,其中四川转外省市伤员仍住院820人,共救治伤病员3663816人次。 据民政部报告,截至11日12时,向灾区调运的救灾帐篷共计157.97万顶、被子486.69万床、衣物1410.13万件、燃油285.4万吨、煤炭609.6万吨。

地震烈度表-GFZpublic

地震烈度表 欧洲地震烈度表(EMS)所用的等级划分 结构(建筑物)易损性等级分类(易损性分类表) 最可能的易损性等级; 可能范围; 可能性小的范围或异常情况。

破坏等级划分 注:建筑物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依赖于建筑物类型,作为一种概括性的分类方法,可以把砌体结构建筑物归为一组,将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归为一组。 砌体建筑破坏等级的划分 1级:基本完好至轻微破坏 (承重结构没有损坏, 非承重结构只遭受轻微损坏) 在个别墙上有细微裂缝。仅有小块抹灰掉 落。只有非常少的情况,才会出现松散石块从建筑物上部掉落的现象。 2级:中等破坏 (承重结构遭受轻微损坏,非承重结构遭受中等损坏)许多墙体出现裂缝。有相当大块的灰泥掉落。烟囱部分倒塌。 3级:显著破坏至严重破坏 (承重结构遭受中等损坏,非承重结构遭受严重损坏)宽大裂缝在墙上到处可见。屋顶流瓦及滑落。烟囱在根部断裂。个别非承重结构(隔墙、山墙)破坏。 4级:毁坏 (承重结构遭受严重破坏,非承重结构遭受毁破坏)墙体严重损坏。屋顶和楼板部分破坏。 5级:倒塌 (结构遭受毁破坏)全部或几乎全部倒塌。

钢筋混凝土建筑破坏等级的划分 1级:基本完好、轻微破坏 (承重结构没有破坏,非承重结构只有轻微破坏)底层墙体和框架构件的抹灰层有细微裂缝。隔墙或填充墙有细微裂缝。 2级:中等破坏 (承重结构轻微破坏,非承重结构中等破坏)。框架结构的柱和梁出现裂缝及承重墙墙体出现裂缝;隔墙和填充墙有裂缝;易碎的钢筋保护层和灰泥脱落;混凝土碎块从墙体的连接处脱落。 3级:显著至严重破坏 (中等结构损坏,严重的非结构损坏)在底层的钢筋混凝土柱及梁柱节点及联肢墙的连接处出现裂缝。混凝土覆盖层龟裂剥落,钢筋屈曲。隔墙和填充墙出现大裂缝,个别填充墙破坏。 4级:毁坏 (承重结构遭受严重破坏,非承重结构遭受非常严重破坏)伴随混凝土压碎和钢筋受压屈曲失稳,承重结构出现大裂缝,梁钢筋锚固粘接失效,柱子倾斜。少数柱子倒塌,个别上部楼层坍塌。 5级:倒塌 (非常严重的结构破坏)下部楼层坍塌或者建筑物部份(比如翼楼)坍塌。

中国地震烈度表

中国地震烈度表 (GB/T 17742-1999) 1、范围 本标准采用12等级的地震烈度划分。 本标准规定了地震烈度从Ⅰ度到Ⅻ度的在地面上人的感觉、房屋震害程度、其他震害现象、水平向地面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的评定指标和使用说明,适用于地震烈度评定。 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地震烈度 seismic intensity 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 2.2、房屋震害程度 damage degree of building 地震时房屋遭受破坏的轻重程度。 2.3、震害指数 damage index 将房屋震害程度用数字来表示,通常以“1.00”表示全部倒塌,以“0”表示完好无损,中间按需要划分若干震害等级,用0-1.00之间的适当的数字来表示。 2.4、平均震害指数 mean danmage index 一个建筑物群或一定地区范围内所有建筑的震害指数的平均值,即受各级震害的建筑物所占的比率与其相应的震害指数的乘积之和。 3、中国地震烈度表 表1 中国地震烈度表

4、使用说明 4.1、用本标准评定烈度时,Ⅰ度-Ⅴ度以地面上人的感觉及其他震害现象为主;Ⅵ度-Ⅹ度以房屋震害和其他震害现象综合考虑为主,人的感觉仅供参考;Ⅺ度-Ⅻ度以地表震害现象为主。 4.2、在高楼上人的感觉要比地面上室内人的感觉明显,应适当降低评定值。 4.3、表中房屋为未经抗震设计或加固的单层或数层砖混和砖木房屋。相对建筑质量特别差或特别好以及地基特别差或特别好的房屋,可根据具体情况,对表中各烈度相应的震害程度和平均震害指数予以提高或降低。 4.4、平均震害指数可以在调查区域内用普查或随机抽查的方法确定。 4.5、在农村可按自然村为单位,在城镇可按街区进行烈度的评定,面积以1Km2左右为宜。 4.6、凡有地面强震记录资料的地方,表列水平向地面峰值加速度和峰值速度可作为综合评定烈度的依据。

地震局正式公布汶川地震烈度分布图

中国地震局正式公布汶川地震烈度分布图 烈度11度地区超过2400平方公里,调查过程曾遭遇非技术因素干扰【《财经网》专稿/记者李虎军】在“5·12”汶川8.0级地震发生一百多天之后,8月29日,中国地震局在其官方网站正式公布了此次地震的烈度分布图。 据悉,在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就组织专家赴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宁夏等地区开展现场调查,调查面积达50万平方公里,调查点4000多个。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中国地震局编绘了汶川8.0级地震烈度分布图(地震的能量大小用震级表示,其破坏程度则可以用烈度来区分)。 根据这份烈度分布图,汶川地震的震中烈度高达11度,以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和北川县县城两个中心呈长条状分布,面积约2419平方公里。其中,映秀11度区沿汶川——都江堰——彭州方向分布,北川11度区沿安县——北川——平武方向分布。 汶川地震的的10度区面积则为约3144平方公里,呈北东向狭长展布,东北端达四川省青川县,西南端达汶川县。9度区的面积约7738平方公里,同样呈北东向狭长展布,东北端达到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和陕西省宁强县的交界地带,西南端达到汶川县。 中国地震局在其网站称,9度以上地区破坏极其严重,其分布区域紧靠发震断层,沿断层走向成长条形状。其中,10度和9度区的边界受龙门山前山断裂错动的影响,在绵竹市和什坊市山区向盆地方向突出,在都江堰市区也略有突出。 此外,汶川地震的8度区面积约27786平方公里,西南端至四川省宝兴县与芦山县,东北端达到陕西省略阳县和宁强县;7度区面积约84449平方公里,西南端至四川省天全县,东北端达到甘肃省两当县和陕西省凤县,最东部为陕西省南郑县,最西为四川省小金县,最北为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最南为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 而6度区的面积约314906平方公里,一直延续到重庆市西部和云南省昭通市北端,其西南端为四川省九龙县、冕宁县和喜得县,东北端为甘肃省镇原县与庆阳市,最东部为陕西省镇安县,最西为四川省道孚县,最北达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最南为四川省雷波县。 在龙门山前盆地边缘的过渡带,汶川地震的烈度向东衰减很快,西侧则衰减相对较缓。同时,汶川地震烈度分布的南北也不对称:8度区和7度区范围向四周扩大,呈现为北东向的不规则椭圆形,且相同烈度的区域在北部比南部大,进入甘肃省和陕西省境内,显示出断层破裂向北东方向传播,最大余震发生在断层北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谢礼立告诉《财经》记者,烈度分布图反映出地震发生后的实际破坏情况,对于地震灾害的经济损失估算和灾后重建的抗震设防等具有重要意义。 实际上,在汶川地震发生以后,其烈度分布图何时公布,就一直受到各界关注。6月13日,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程洁就曾经向中国地震局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希望公开汶川地震震中及周边地区的烈度分布信息。 不过,谢礼立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认为,在汶川地震烈度分布图的绘制上,多花一些时间是值得的;毕竟,此次地震的影响范围很广,甘肃、陕西等地区都有破坏,工作量非常大。 此外,有的受灾地区可能希望将地震破坏程度评估得严重一些,这样可以多争取补助;而中央政府则希望获得客观的数据。 知情人士亦对《财经》记者表示,个别地方政府之所以希望尽量把烈度说得高一些,除了进一步争取补助之外,也不乏逃避责任的“曲线考虑”;因为如果烈度大的话,造成的破坏,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归咎于天灾。专家组也采取了各种技术手段,以尽可能地避免非技术因素的影响,力求细致和精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