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诊疗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12
高脂血症标准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的脂质水平异常升高,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血脂。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国家心脏病学会(AHA)的定义,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如下:1. 总胆固醇水平:- 理想水平:低于5.17 mmol/L(200mg/dL)- 边缘水平:5.17 - 6.18 mmol/L(200-239 mg/dL)- 高水平:大于6.18 mmol/L(240 mg/dL)2. 甘油三酯水平:- 理想水平:低于1.7 mmol/L(150 mg/dL)- 边缘水平:1.7 - 2.2 mmol/L(150-199 mg/dL)- 高水平:2.3 - 5.6 mmol/L(200-499 mg/dL)- 极高水平:大于5.6 mmol/L(500 mg/dL)3.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理想水平:低于2.59 mmol/L(100 mg/dL)- 边缘水平:2.59 - 3.37 mmol/L(100-129 mg/dL)- 高水平:3.38 - 4.13 mmol/L(130-159 mg/dL)- 极高水平:大于4.14 mmol/L(160 mg/dL)4.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男性:- 理想水平:大于1.03 mmol/L(40 mg/dL)- 较低水平:0.91 - 1.03 mmol/L(35-39 mg/dL)- 高水平:大于1.55 mmol/L(60 mg/dL)- 女性:- 理想水平:大于1.29 mmol/L(50 mg/dL)- 较低水平:1.03 - 1.29 mmol/L(40-49 mg/dL)- 高水平:大于1.55 mmol/L(60 mg/dL)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标准可能会因不同地区、机构和人群而略有不同。
对于个别高危人群,如有家族史、心脏病或糖尿病等疾病史的人群,标准可能会有所调整。
最好根据医生的建议和个人健康状况来确定是否存在高脂血症。
高血脂症诊断标准目前,国内一般以成年人空腹血清总胆固醇超过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1.70毫摩尔/升,诊断为高脂血症;将总胆固醇在5.2~5.7毫摩尔/升者称为边缘性升高;根据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结果,通常将高脂血症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毫摩尔/升,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毫摩尔/升;2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毫摩尔/升,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即总胆固醇<毫摩尔/升;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572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1.70毫摩尔/升;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含量降低,<毫摩尔/升;高血脂症的治疗中药2.:草决明20g、海带30g;水煎滤药除渣,吃海带饮汤,每日1次,一月为一疗程,一般服用1~3疗程,此方有祛脂降压作用,适用于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或肥胖病人食用;3.泽泻:泽泻汤加味治疗法采用泽泻汤中配合补脾、活血、润肠类中药对治疗高血脂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4.三七:研究表面三七叶苷对食物性高血脂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6.柴胡:可有效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7.首乌片:每次口服5片,一日3次,连服2~4个月;本药的降脂作用,主要机理是滋补肝肾,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有关实验研究表明,首乌含大黄根酸,能促进运动,阻止或减少脂类在肠道吸收,因而血脂下降;8.红花:其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剂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的作用;药物利压肽主要成分:由菊花、槐米、槐花、菊苣、紫苏、蒲公英、酸枣仁、橘皮、覆盆子、藿香、茯苓、砂仁、青果、桃仁等多种中药制剂而成;主要功效:对血压血脂有双向调节功效,可以改善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维脂康胶囊:主要成分:三七、大蒜粉、、陈皮、、陈皮、槐花主要功效:行气,活血,降浊;适用于气质痰浊性高脂血症;从源头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三七花主要成分:三七皂苷、多糖类、类、三七素等;主要功效:三七花性凉味甘,清热、解毒、凉血、、调脂、免疫调节、活血通脉、养生抗衰、消炎镇痛作用的人参二醇型三七皂甙、黄酮、多糖等有效成份;具有显着的平肝、祛痰、平喘、镇痛安眠、扩冠、抗过敏、促进及DNA、RNA合成,排毒养颜,主要包括:由血热、湿毒引起的:青春痘暗疮、口边起泡;由气血虚引起的:眩晕、恶心、呕吐、头痛、心跳、失眠、情绪不定等;由肝火旺引起的:手心烫、脾气爆、夜咬牙等都有很好的疗效;用法与用量:每次取本品3-6朵用开水200毫升冲泡饮用;10克文山三七花、四个鸡蛋、先用花和鸡蛋煮10分钟,然后将鸡蛋敲碎壳再煮30分钟,花和鸡蛋同吃,可治疗高血压;适用人群:高血压、、高血糖、偏头痛、失眠症状患者,白领及长期坐办公室的人群;灵芝防治高血脂症灵芝单用或与降血脂药合用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同时,还能降低全血粘度和,改善血液流变学障碍;灵芝的保肝作用可防止或减轻化学合成调节血脂药引起的肝损伤;灵芝的调节血脂作用是其对保护作用的基础;利压肽由菊花、槐米、槐花、菊苣、紫苏、蒲公英、酸枣仁、橘皮、覆盆子、藿香、茯苓、砂仁、青果、桃仁等多种中药制剂而成,对血压血脂有双向调节功效;灵芝防治高血脂血症的疗效特点灵芝对高血脂症确有一定的疗效,可单独应用,也可以与常规的抗高血脂症药合用;临床疗效特点如下:1.灵芝可不同程度地减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β-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2.灵芝还能降低全血黏度和,改善血液流变学障碍;3.灵芝与常规的降血脂药合用,有协同作用,可相互增强疗效;4.灵芝治疗高血脂症的疗效与病情轻重、用药剂量及疗程长短有关,一般病情属轻、中度患者疗效好,剂量较大,疗程较长者疗效较好;5、目前常用的化学合成抗高血脂症药常能引起肝损伤,合用时,由于灵芝有保护作用可防止或减轻这些药物引起的肝损伤;6.用药后尚见食欲增加、睡眠改善、体力增强等效果;灵芝防治高血脂症的作用是如何产生的药理实验证明:1、灵芝及其所含多糖可降低高血脂症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降低肝脏中三酰甘油含量附表1;相反,可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并明显提高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SOD酶活性,减低血清LPO的浓度;2、灵芝多糖能调节大鼠高血脂症的代谢和增强抗脂过氧化的作用附表2一些细胞分子生物研究所结果还证明,灵芝能显着降低LDL的氧化,减轻由氧化型LDL和人糖白蛋白诱导的单核细胞对血管的黏附作用;3、灵芝还明显抑制氧化型LDL与人糖化白蛋白诱导的内表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VCAM-1的表达,并因此影响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从而防止的形成;4、灵芝或含三萜类可抑制胆固醇吸收,并抑制人体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现速酶-3羟-3-甲戊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并因此机制胆固醇合成;从而使血脂固醇降低;山楂山楂含有三萜类、生物类黄酮和丰富维生素C成分,具有扩张血管壁、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以及降低血压等作用;另外,还含有、柠檬酸,均有显着的降血脂功效,只是有的老年人食用山楂会引起反酸等胃部不适,须酌情慎用;山楂含钙量最高,对中老年人补钙有益;。
临床诊断诊断高脂血症的金标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临床诊断高脂血症的金标准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高血脂症诊疗指南
简介
高血脂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本文档旨在提供高血脂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管理患者的病情。
诊断标准
高血脂症的诊断通常基于测量血液中的脂质水平。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诊断标准:
- 高总胆固醇(TC)水平:男性大于5.2mmol/L,女性大于5.8mmol/L。
- 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大于3.4mmol/L。
-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男性小于
1.0mmol/L,女性小于1.3mmol/L。
- 高甘油三酯(TG)水平:大于1.7mmol/L。
治疗方法
高血脂症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1. 饮食控制: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
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2. 运动治疗: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水平,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3. 药物治疗:在饮食和运动治疗无法有效控制高血脂症时,可
以考虑使用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纤维酸类药物等。
随访和管理
对高血脂症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医务人员
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脂质水平,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应注意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变、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
总结
高血脂症诊疗指南提供了针对高血脂症的诊断和治疗的基本原则,希望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管理患者的病情。
然而,需注意
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临床效果。
高脂血症治疗指南引言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居于死亡原因的第一或第二位,其中冠心病的发病与死亡率在某些地区正在上升。
已有的证据说明冠心病的发病中有若干危险因素起重要作用,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在以上各因素中高胆固醇血症最被重视,其临床意义已经反复证实,随血胆固醇的长期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长期控制血胆固醇于合适的水平,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降低血胆固醇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
近年来,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的认识正在加深。
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大多数人可以经过此法降低血脂。
近来新发展的调脂药物已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作为危险因素一、总胆固醇(TC)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由以下研究证实:(1)动物实验;(2)人体动脉粥样斑块的组织病理学与化学研究;(3)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血脂检查;(4)遗传性高脂血症易早发冠心病;(5)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发现;(6)干预性预防治疗试验的结果。
血清TC在4.5mmol/L(173mg/d1)以下冠心病较少,冠心病人血清TC 多数在5.0—6.5mmol/L(192—250mg/d1),血清TC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多越早,血清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
二、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在血中主要以LDL的形式存在,目前公认LDL属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其血中水平越高,动脉粥佯硬化的危险性越大。
高密度脂蛋白(HDL):HDL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
其证据来自:(1)流行病学研究结果;(2)家族性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者易患冠心病;(3)干预性试验中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可使动脉粥样硬化减退,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0.9mmol/L(35mg/dl)属于过低,流行病学资料发现血清HDL-C每增高0.4mmol/L(15mg/d1),则冠心病危险性降低2—3%。
高脂血症诊疗常规
概述
高脂血症是指血清中脂质浓度升高,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
极低密度脂蛋白等。
高脂血症是心血管疾病和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需要及早发现和诊治。
诊疗流程
1. 评估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饮食、运动、吸烟、超重和肥胖、糖
尿病、高血压、心肌梗死、脑卒中、非酒精性脂肪肝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医生应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评估其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
2. 评估血脂水平
高脂血症的常见检查包括血胆固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
和甘油三酯水平检测。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血脂水平确定是否确诊为高脂血症。
3. 制定干预方案
高脂血症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干预方案。
干预方案包括卫生生活
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卫生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改变饮食结构、减少饮酒、增加运动量、减少烟草消费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嗜肝药物等。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高脂血症类型,制定优化的干预方案。
4. 控制血脂水平
控制高脂血症的目标是控制血脂水平,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医生应根据
患者的高脂血症类型和干预方案,监测患者的血脂水平,并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
高脂血症是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及早发现和诊治。
医生在诊疗高脂血症的过
程中,需要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血脂水平,制定优化的干预方案,并控制患者的血脂水平。
患者应积极参与卫生生活方式干预,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定期复查和评估,控制高脂血症的发展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1998 年第10 版,确定高血脂症界限: 空腹血清胆固醇( TC) > 6. 2mmol/ L ; 甘油三脂(TG) > 2. 28mmol/ L ;高密度酯蛋白(HDL - C) < 0. 09mmol/ L。
其诊断标准为: 近期2 次(相隔2 周以上) 空腹血清总胆固醇( Tc) ≥6145 mmol/ L , 甘油三酯( TG) ≥1153 mmol/ L 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2ch) 男性≤1104 mmol/ L , 女性≤1117 mmol/ L 。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1997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确定了血脂升高标准,同时也将血清HDL-C降低作为高脂血症诊断标准之一。
静脉血液检查符合以下一项条件即可诊断高脂血症:1.血清LDL-C 3.64mmol/L(140mg/dl)以上;2.血清HDL-C 0.91mmol/L(35mg/dl)以下;3.血清TG 1.70mmol/L(150mg/dl)以上;4.血清TC5.72mmol/L(220mg/dl)以上;正确的血脂检测,应在隔夜禁食12-14小时后,抽取静脉血液进行测定。
以下人员属于高危人群,需要定期检查血脂:1.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者;2.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吸烟者;3.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病或早病死者;4.有黄瘤或黄疣者;5.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6.40岁以上男性以及绝经期后女性也应该接受血脂检查。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简介如下:⑴英国心脏病学会标准:1)胆固醇浓度>6.5毫摩尔/升(250毫克/分升),需要饮食控制;2)胆固醇浓度>7.8毫摩尔/升(300毫克/分升),应考虑饮食/药物治疗;3)治疗目的:降低胆固醇至<5.2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
⑵⑵英国高脂血症学会建议:1)一般人群最佳胆固醇浓度为<5.2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主要依赖于血脂检测结果,通常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等指标。
由于医学研究和指南的不断更新,最新的诊断标准可能已经发生变化。
以下是通常用于诊断高脂血症的一些血脂水平标准,但请注意确保查阅最新的医学文献或专业指南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
1. 总胆固醇(TC):
-正常范围:<200毫克/分升
-边缘高:200-239毫克/分升
-高:≥240毫克/分升
2.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优秀:<70毫克/分升
-良好:70-99毫克/分升
-较高:100-129毫克/分升
-高:130-159毫克/分升
-极高:≥160毫克/分升
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低:<40毫克/分升(男性);<50毫克/分升(女性)
4. 甘油三酯(TG):
-正常范围:<150毫克/分升
-边缘高:150-199毫克/分升
-高:200-499毫克/分升
-极高:≥500毫克/分升
这些标准可能会因年龄、性别、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相关疾病风险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具体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应该由医生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最新的医学指南来制定。
中医高脂血症诊断分型标准
中医高脂血症的诊断分型标准如下:
1. 脾胃湿热型:主要症状为胸闷、脘腹胀满、口苦、舌质红、苔黄腻等。
2. 气滞血瘀型:主要症状为胸闷、腹胀、心痛、胸胁胀痛、舌暗暴、脉弦涩等。
3. 肝肾阴虚型:主要症状为腰膝酸软、耳鸣、脱发、舌红少苔、脉细弦等。
4. 脾肾阳虚型:主要症状为乏力、畏寒、腹痛、腰膝酸软、舌淡胖、苔白腻等。
5. 肝胆湿热型:主要症状为胸闷、脘腹胀满、心痛、苔黄腻、舌质红等。
以上是常见的中医高脂血症的诊断分型标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舌脉情况等进行综合判断。
不同分型的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及早找医生诊断,并根据具体的中医分型进行个性化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高脂血症诊疗常规一、血脂异常的分型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TG升高,俗称高脂血症。
实际上高脂血症也泛指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高脂蛋白血症分型,共分为6型,如Ⅰ、Ⅱa、Ⅱb、Ⅲ、Ⅳ和V 型。
这种分型方法对指导临床上诊断和治疗高脂血症有很大的帮助,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其最明显的缺点是过于繁杂。
从实用角度出发,血脂异常可进行简易的临床分型血脂异常的临床分型二、血脂异常的检出及分层标准1、血脂异常的检出为了及时发现和检出血脂异常,建议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包括TC、LDL-C、HDL-C和TG测定。
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均进行血脂检查。
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则应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
对于因缺血性心血管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应在入院时或24h内检测血脂。
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1)己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
(2)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
(3)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
(4)有皮肤黄色瘤者。
(5)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2、我国人群的血脂合适水平血脂水平分层标准三、血脂异常的危险分层全面评价心血管病的综合危险是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的必要前提。
按照有无冠心病及其等危症、有无高血压、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多少,结合血脂水平来综合评估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将人群进行危险性高低分类,此种分类也可用于指导临床开展血脂异常的干预。
注: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45岁,女≥55岁)、吸烟、低HDL-C、肥胖和早发缺血性心管病家族史1.冠心病等危症是指非冠心病者10年内发生主要冠状动脉事件的危险与已患冠心病者同等,新发和复发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危险>15%,以下情况属于冠心病等危症:(1)有临床表现的冠状动脉以外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周围动脉疾病、腹主动脉瘤和症状性颈动脉病(如短暂性脑缺血)等。
高脂血症临床诊断标准
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的脂质含量超过正常范围,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脂质物质。
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对高脂血症的临床诊断至关重要。
高脂血症的临床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血脂检测,通过测定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来确诊高脂血症。
一般来说,成年人的胆固醇水平应该在5.18mmol/L (200mg/dL)以下,甘油三酯水平应该在1.70mmol/L(150mg/dL)以下。
超过这个范围的血脂水平可能提示高脂血症。
2. 临床症状,高脂血症患者可能出现胸闷、心悸、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症状。
这些症状结合血脂检测结果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
3. 其他危险因素,除了血脂水平,高脂血症的诊断还需要考虑其他危险因素,比如家族史、肥胖、吸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
这些因素也会增加患高脂血症的风险。
总之,高脂血症的临床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血脂水平、临床症状和其他危险因素。
及时发现和治疗高脂血症对预防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
如果怀疑自己患有高脂血症,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血脂异常中医诊疗指南(一)疾病诊断西医诊断:根据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结果,高脂血症分为四种类型: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572毫摩尔/升,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1.70毫摩尔/升。
2、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1.70毫摩尔/升,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即总胆固醇<5.72毫摩尔/升。
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572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1.70毫摩尔/升。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含量降低,<0.9毫摩尔/升。
中医诊断:血脂异常属于中医的“痰浊”、“血瘀”、“眩晕”等范畴。
中医认为因虚致实或肝脾失调是其主要病机。
(二)、证候诊断1.1 痰浊阻遏证主症:形体肥胖,头重如裹,胸闷,呕恶痰涎,肢麻沉重,舌胖苔滑腻,脉弦滑。
次症:心悸,失眠,口淡,食少。
本证诊断标准:同时具备主症2—3项,或具备主症1项,次症2项以上。
1.2. 气滞血瘀证主症:胸胁胀闷,走窜疼痛,心前区刺痛,舌尖边有瘀点或瘀斑,脉沉涩。
次症:心烦不安。
治疗原则:行气活血。
本证诊断标准:同时具备主症2—3项,或具备主症1项,次症2项以上。
1.3. 脾肾阳虚证主症:畏寒肢冷,眩晕,倦怠乏力,便溏,舌淡质嫩,苔白,脉沉细。
次症:食少,脘腹作胀,面肢浮肿。
本证诊断标准:同时具备主症2—3项,或具备主症1项,次症2项以上。
1.4. 肝肾阴虚证主症:眩晕耳鸣,腰酸膝软,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次症:口干,健忘,失眠。
本证诊断标准:同时具备主症2—3项,或具备主症1项,次症2项以上。
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中药汤剂2.1 痰浊阻遏证治法:燥湿祛痰。
方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二陈汤合《丹溪心法》胃苓汤加减2.2 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方药:《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加减2.3 脾肾阳虚证治法:健脾益肾方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附子理中汤合《伤寒论》苓桂术甘汤加减2.4 肝肾阴虚证治法:滋补肝肾方药:《医级》杞菊地黄丸加减(二)中成药:血脂康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早晚饭后服用,疗程8周。
高脂血症的诊疗及护理
高脂血症,是指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所导致的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脂血症。
【主要表现】
(1)症状体征: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即较早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冠心病,或心肌梗死年龄提前;也可引起脑血管硬化性疾病和周围血管硬化性疾病。
(2)辅助检查:血生化检查血脂增高。
【治疗与护理】
(1)饮食疗法:饮食疗法是治疗高脂血症的基本措施,减少总热能,限制糖和脂肪人量;加强体育锻炼;限制饮酒。
(2)药物治疗:①他汀类药物。
降低以胆固醇升高为主的高脂血症,如洛伐他汀20毫克,或辛伐他汀20毫克,或阿托伐他汀10毫克,均为晚上1次,口服。
②贝特类药物。
用于降低以三酰甘油升高为主的高脂血症,如非诺贝特0.1/次,3次/日,口服;或吉非罗齐(诺衡)0.6/次,2次/日,口服。
(3)中药治疗:可用月见草油丸3粒/次,3次/日,口服。
(4)针灸治疗:可针刺肾俞、脾俞、三阴交、阳陵泉、水泉、中脘、足三里等穴位,留针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5)护理措施:饮食护理。
主食粗细搭配,副食以鱼类、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海带、紫菜、木耳、金针菇、香菇、大
蒜、洋葱等食物有利于降低血脂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常吃。
少食精制食品、甜食、奶油、巧克力等。
烹调食物用素油,少吃油煎食物、少吃花生。
少食胆固醇过高的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鸡皮、虾皮、鱼子,忌甜食。
【小提示】
降脂药物应在医师指导下适当正确服用。
高脂血症患者往往有一定的肥胖,脂肪堆积,故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坚持不懈,以利于脂肪的消耗。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一般成年人血清中总胆固醇超过L,甘油三酯超过L,可诊断为高脂血症,而总胆固醇在者称为边缘性升高。
可有四种结果:
(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L,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L。
(2)::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L,
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即总胆固醇<L。
(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
胆固醇超过L,甘油三酯超过L。
(4):低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含量降低<L。
TC 合适范围 <L,TC L 为边缘升高,TC≥/L 为升高;TG 合适范围 <1. 7mmol/L,TG L 为边缘升高,TG≥L 为升高;LDL-C 合适范围 <3.
37mmol/L,LDL-C L 为边缘升高 LDL-C≥4. 14mmol/L 为升高;HDL-C 合适范围≥1. 04mmol/L,HDL-C<L 为降低。
中医高血脂症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高脂血症是由于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可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或两者兼有。
可在相当长时间无症状,其主要表现有两方面,即脂质在皮内沉积引起黄色瘤以及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周围血管病。
二、治疗方法1.艾灸疗法【主穴】手三里、足三里、神阙。
【操作】选用华佗牌灸用太乙条在相距穴位皮肤10cm 处,在以穴位为中心直径5mm范围内回旋灸,每个穴位灸5min,共治疗25min。
2.穴位注射【主穴】双侧曲池、足三里、三阴交、丰隆。
【操作】选用丹参注射液8ml用0.55mm×40mm针头的5ml一次性注射器给患者注射。
局部用75%乙醇消毒后,于相应穴位进针,待酸胀得气后回抽无血,将丹参注射液注入,每穴1ml。
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穴位敷贴【主穴】足三里、丰隆、三阴交、脾俞、中脘。
【药物】麝香20g,沉香65g,冰片15g。
【操作】先把沉香粉碎后,再按配方将其他药材放入研钵内反复研磨,混合均匀后储瓶备用。
用时取药粉0.5g放在所选穴位上,用胶布固定。
每周敷药3次,一般21天为1个疗程。
3.耳穴压豆【主穴】脾、胃、肝、肾、心。
【配穴】脑、降压沟、神门、额、交感等。
【操作】将木香顺气丸置于6mm×6mm大小的胶布上,每次选上述穴位中的6~8个贴压,嘱患者自行按压,使耳廓充血、胀痛,按压力度适中,避免皮损引起感染。
每日按压5次,每次按压5min,每3~4天换帖,两耳交替,30天为1个疗程。
4.拔罐疗法【操作】沿膀胱经背部第一侧线进行走罐,患者俯卧位,以凡士林油均匀涂于背部,根据患者体质及耐受程度,取大小合适的玻璃罐,以适当的力度吸附于背部,推动其上下移动,要求在移动过程中患者没有明显疼痛感,上下推动5次,以出现皮下瘀点或瘀斑为度。
选取心俞、膈俞、肝俞中一个腧穴,在穴位处观察是否有小络脉扩张或浮于皮肤上,如有,则选用三棱针点刺其上;如没有,则选用七星针扣刺,中等力度,以出现血珠为度。
高脂血症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高脂血症。
(二)诊断依据参照2016年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4月)。
血脂异常通常是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升高,俗称高职血症。
实际上高脂血症也泛指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高脂血症的患者。
2.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5天。
(五)住院期间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2)肝胆B超;(3)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颈部彩超、凝血功能、血小板活化因子、肌酶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1.西药治疗:调整血脂药物: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树脂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其他调脂药;2.中药治疗(1)痰浊内阻证:化痰降浊,通经活络。
(2)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降浊。
(3)脾虚湿盛证:益气健脾,祛湿化浊。
(4)肝肾阴虚证:滋补肝肾,养血益阴。
3.中医适宜技术(1)针刺(2)穴位贴敷(3)耳针4.健康指导(七)出院标准。
1.形体肥胖、头重如裹、肢重、乏力、头晕、胸闷等主要症状明显改善。
2.血脂下降达到“有效”以上疗效。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2.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
高脂蛋白血症
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就是通常所说的高脂血症,它是指血清脂蛋白浓度异常升高,可以简单地将其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按病因又可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被列为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
随血胆固醇的长期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将血胆固醇长期控制于适当水平,不仅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且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
近年来,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的认识正在加深。
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
调脂药物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
〖入院评估〗
一、病史采集要点
1.现病史
1
[1] 高脂血症本身的症状:高脂血症患者一般无自觉症
状。
[2] 合并症的症状:
①腹部症状:要询问有无腹痛、肝区不适等腹部症状,
以确定是否有急性胰腺炎和脂肪肝等高脂血症的合并症
②全身性动脉硬化的症状:通过询问有无心绞痛、下肢
间歇性跛行和运动语言障碍等神经系统的症状,判断
患者心、下肢动脉和脑等主要靶器官动脉周样硬化的
发病状况。
[3] 一般情况:甲状腺功能低下所致的继发性稿脂血症
患者常有院发病的临床表现,如便秘、纳差、畏寒等,要注意询问
2.既往史
除系统回顾,询问全身各系统的患病史外,要特别注意和继发性高脂血症有关的即往史,要特别主要询问:
[1]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低下等
[2]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等
2
[3]肝脏疾病:如阻塞性黄疸等
[4]代谢性疾病:如痛风、糖尿病等
[5]用药史:是否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皮质类固醇、雌激
素、噻嗪类利尿剂等。
3.个人史
吸烟史、饮食习惯、运动量等
4.家族史
询问家族中是否有同类患者。
二、体格检查要点
除常规查体外,应特别注意:
1、一般情况:身高、体重、血压、脉搏
2、双侧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搏动
3、颈动脉血管杂音
4、脐周血管杂音
5、黄色瘤:高脂血症,特别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在体表可出现黄色瘤,其中扁平状黄瘤多见于上、下眼
睑;腱黄瘤多位于伸侧肌腱,如鹰嘴,髌和足跟部;而
块状黄瘤多见于手掌、肘和臀部
3
6、腹部压痛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1.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
表1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TC*(mmol/L)
LDL-C†
(mmol/L)
HDL-C‡(mmol/
L)
TG§
(mmol/L)
合适范
围﹤5.20﹤3.12﹥1.04﹤1.70
边缘升高5.23-5.
69
3.15-3.
61
升
高﹥5.72﹥3.64﹥1.70减
低﹤0.91
*: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
4
2.常见的鉴别诊断:主要是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脂,
要特别注意以下疾病导致的继发性高脂血症:
[1] 糖尿病
[2] 甲状腺机能低下
[3] 肾病综合征
[4] 痛风
[5] 肝脏疾病
〖医嘱要点〗
一、一般医嘱
1、护理:心内科护理常规;
2、饮食控制:低脂饮食
二、辅助检查
1、化验检查:
[1] 血、尿、便常规检查,以及电解质,血粘度,血
凝分析;
[2] 检测主要血脂参数:血清TC、LDL-C 、HDL-C和
TG;
[3] 和继发性高脂血症有关的检查:
5
2、特殊检查
必要时可检测脂蛋白电泳和基因学检查等特殊项目,以进行高脂血症的进一步分型,或确定治疗方案
三、治疗计划
1.治疗阈值和靶目标:
根据高脂血症患者是否为冠心病和是否存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制定治疗阈值和靶目标,具体见表2。
表2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的血脂治疗目标值和开始治疗的水平值
病人状况饮食疗法开始水药物治疗开始水治疗目标值
6
平平
动脉粥样硬化病(—)
其他危险因子
(一)
TC>5.72mmol
/L
TC>
6.24mmol/L
TC<5.72mmol
/L
LDL-C>
3.64mmol/L
LDL-C>
4.16mmol/L
LDL-C<
3.64mmol/L
动脉粥样硬化病(—)
其他危险因子
(十)
TC>
5.20mmol/L
TC>
5.72mmol/L
TC<5.20mmol
/L
LDL-C>
3.12mmol/L
LDL-C>
3.64mmol/L
LDL-C<
3.12mmol/L
动脉粥样硬化病(十)
TC>4.68mmol
/L
TC>
5.20mmol/L
TC<4.68mmol
/L
LDL-C>
2.60mmol/L
LDL-C>
3.12mmol/L
LDL-C<
2.60mmol/L
2.治疗方法
[1]治疗性生活方式调节:主要包括减轻体重、增加运动、控制饮食等。
[2]药物治疗:
7
①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
种类和剂量:见表3。
适应证: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和以胆固醇增高为主
的混合性高脂血症。
副作用:
肌肉损害:包括肌炎、肌痛和横纹肌溶解症
肝脏毒性:主要表现为血ALT和AST增高
其它:胃肠功能紊乱、恶心、失眠及皮疹等。
禁忌症:活动性或慢性肝病是绝对禁用,相对禁忌:②贝特类药物:
种类和剂量:见表3。
适应证:适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以甘油三酯增高
为主的混合性高脂血症。
副作用:
肌肉损害:包括肌炎、肌痛和横纹肌溶解症
肝脏毒性:主要表现为血ALT和AST增高
8
其它:恶心、腹胀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偶见头
痛、乏力、皮疹、脱发、阳瘦或性
欲减退。
禁忌症:严重的肾脏和肝病疾病
③烟酸类药物:
种类和剂量:见表3。
适应证:适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副作用:主要是面色潮红;高血糖;高尿酸血症(或
痛风);上消化道不适;肝毒性
禁忌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和消化性溃疡时禁用。
④胆酸鳌合剂:主要通过阻断胆汁酸的肠肝循环,降低
血中胆固醇浓度,但由于副作用较大,
目前已很少使用。
⑤其它:主要有中药、不饱和脂肪酸等。
这些药物虽然
有轻中度的降脂作用,但对临床预后的影响还
需进一步研究。
表3 不同降脂药物的剂量范围
9
药物种类剂量范围
洛伐他汀20-80mg,QN
辛伐他汀20-80mg,QN
普伐他汀20-40mg,QN
氟伐他汀20-80mg,QN
阿托伐他汀10-80 mg,QN
非诺贝特200mg,QD
苯扎贝特400mg,QD
吉非罗齐600mg,BID
缓释型900mg QD
烟酸 1.5—3g/天口服
3.药物选用:
[1]高甘油三酯血症:主要选用贝特类药物。
[2]高胆固醇血症:主要选用他汀类药物。
[3]混合性高脂血症:当甘油三酯<500mg/dL时,首先降低
LDL-C,待LDL-C达标后再考虑将甘油三酯;如甘油三酯>500mg/dL,首先降甘油三酯,亦防发生急性胰腺炎。
10
[4]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
症往往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首先按高甘油三酯血症的
原则治疗。
对单纯的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可选用
贝特类或烟酸类药物。
〖病程观察〗
一病程观察
在降脂药物使用的过程中必须监测不良反应,具体操作见表5
表5 降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监测项目随访计划
头痛、消化不良
等治疗前评价患者有无上述症状,开始用药后6-8周再次评价症状
肌痛、肌无力治疗前观察有无肌肉症状和检查CK水平。
开始治疗后6-12周评价肌肉症状。
当患者出现肌痛、肌无力等症状时再检测CK水平
ALT、AST
治疗前检测ALT/AST,约治疗后12周左右再次检
测ALT/AST,然后一般每年检测一次即可
二疗效分析和处理
11
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目标和疗效判定见表2,其对策如下: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