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教案《冻冰花》含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2024年小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冻冰花》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小班科学领域,教材为《探索奇妙的世界》第三章《冬天的秘密》,详细内容为“冻冰花”的制作与观察。
本章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冰的形成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冰的特性,知道冰是由水在低温下凝固而成的。
2. 培养幼儿观察、动手操作和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冰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动手操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热水、盐、色素、容器、漏斗、绳子、胶带等。
2. 学具:小勺、放大镜、画笔、白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窗外或教室内结冰的现象,引发幼儿对冰的好奇心。
提问:“你们知道冰是怎么形成的吗?今天我们来制作冻冰花,一起探索冰的奥秘。
”2. 制作冻冰花教师示范制作过程,讲解冰的形成原理。
幼儿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 观察与讨论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冻冰花,并记录下来。
教师提问,引导幼儿讨论冻冰花的特点和冰的形成过程。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冰块,提问:“为什么冰块会融化?”结合教材,讲解冰在低温下凝固,高温下融化的原理。
5. 随堂练习幼儿用画笔和颜料在冰块上作画,观察冰块融化的过程。
教师指导幼儿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冻冰花2. 板书内容:冰的形成过程冻冰花的制作方法冰的特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冻冰花,观察并记录冰的融化过程。
2. 答案:冰融化过程:冰块逐渐变软,颜色变浅,变成水。
冰的特性:透明、坚硬、冰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针对幼儿的操作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制作冻冰花的经历,增强亲子互动。
环境创设:在教室内设置冰主题展览,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冰的知识。
小班科学教案《冻冰花》含反思小班科学教案《冻冰花》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科学《冻冰花》含反思教案吧。
科学意图:学习科学有利于幼儿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开发创造他们的潜能。
、科学目标:1、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材料准备:小碗、棉线、亮光纸纸屑、水。
制作方法:(1)在小碗中放人亮光纸纸屑,并倒满水。
(2)将棉线的一头放入小碗中,另一头露在碗外面。
(3)将小碗放入冰箱冷冻(如果是冬季,最好放在室外自然冷冻)。
(4)冻好后,把冰花提出来即可。
实验操作:(1)把冻好的冰花挂在树枝或者阳台上,请幼儿一起欣赏。
(2)让幼儿到户外把冰花放在地上拉着玩,摩擦产生的热量会使冰融化,在地面上留下一条水痕。
指导建议:●在制作和操作冰花的过程中,帮助幼儿体验水遇冷凝结成冰、冰遇热又化成水的过程。
●提醒幼儿在选择纸屑做冰花时,要选择不怕水的纸。
拓展与替代:◆鼓励幼儿选择各种漂亮的纸或者小玩具、花瓣等材料,将它们放入碗中冻冰花;也可以让幼儿在水中加入各色颜料,看谁的冰花最漂亮;还可以让幼儿选择不同形状的容器,冻不同形状的冰花(球状、三角状等)。
◆和幼儿一起观察冬季路面结的冰、屋檐上冻出的冰凌以及雾凇,进一步感受水遇冷结冰的现象。
活动反思:抓住冬天这一很好的季节教育时机,和孩子们一起制作冻冰花,感受冬天气温的变化,探索水的形态变化与气温的关系。
让幼儿知道天气不太冷的时候室外是冻不出冰花的。
一个简单的冻冰花制作给幼儿带来了莫大的快乐。
2024年小班科学教案《冻冰花》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冻冰花”的制作。
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冻冰花的形成原理,探索自然界中冰的特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冻冰花的制作过程,理解冻冰花形成的科学原理。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冻冰花形成原理的理解。
重点:冻冰花的制作过程以及观察冰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盐、色素、水、容器、漏斗、绳子等。
2. 学具:安全剪刀、色素、水、容器、漏斗、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提前制作的冻冰花,引发幼儿兴趣。
邀请幼儿观察冻冰花的外观、触感,引导幼儿讨论冻冰花的形成过程。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冻冰花的制作方法,引导幼儿了解冻冰花形成的科学原理。
通过图示讲解,让幼儿明白冻冰花是水在低温下结冰形成的。
3. 制作冻冰花(15分钟)幼儿分组,按照教师提供的步骤进行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疑问。
4. 观察冰的特性(10分钟)幼儿观察冰块在加入盐、色素等物质后的变化。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冰的特性,如透明、易碎等。
5.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用安全剪刀将冰块剪成小块,观察冰的形状变化。
教师指导幼儿用冰块进行拼图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制作冻冰花的步骤2. 冻冰花形成的科学原理3. 冰的特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制作冻冰花,观察并记录冰的特性。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冻冰花的制作过程和冰的特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冻冰花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冰雕、冰灯等,激发幼儿对自然界的好奇心。
同时,鼓励幼儿在家中尝试制作其他类型的冻冰花,探索不同物质的冻冰花特性。
小班科学精品教案《冻冰花》含反思一、教学内容《冻冰花》选自小学科学课程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奇妙的自然界》中的第二章节《冰雪的世界》。
本节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冰的形成、性质以及冻冰花的制作过程展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冰的形成过程,理解冰的性质,掌握冻冰花的制作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冰的形成过程,冻冰花的制作方法。
难点:理解冰的性质,掌握冻冰花的制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盐、色素、绳子、杯子、勺子、热水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冰块、盐、色素、绳子、杯子、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冻冰花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冻冰花的特点。
2. 讲解冰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冰的性质。
3. 介绍冻冰花的制作方法,并进行示范。
4. 学生分组进行冻冰花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6.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有关冰的溶解、冰的性质等知识点。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与冰相关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冰的形成过程2. 冻冰花的制作方法3. 冰的性质4. 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a. 冰是如何形成的?b. 冻冰花的制作过程中,为什么要在水中加入盐?c. 你还能想到其他制作冻冰花的方法吗?2. 答案:见课后反思部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冰的性质和冻冰花的制作方法,但对冰的溶解过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下节课中进行补充讲解。
2. 拓展延伸:a. 了解其他低温环境下形成的自然现象。
b. 探索不同物质在冰块中溶解的速度差异。
c.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冰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冰的形成过程、冻冰花的制作方法。
小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冻冰花优质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冻冰花》是小学科学课程中关于物质状态变化的内容,选自教材第四章第三节。
详细内容包括:冰的形成与融化过程,冻冰花的制作原理,以及冻冰花与自然界中冰晶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冰的形成与融化过程,掌握冻冰花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观察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冰的形成与融化过程,冻冰花的制作方法。
难点:冻冰花制作过程中物质状态变化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箱、冰格、色素、水、盐、绳子、剪刀、实验器材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相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图片展示美丽的冻冰花,引导学生思考冻冰花是如何形成的。
2. 例题讲解讲解冰的形成与融化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冻冰花的制作原理。
3. 制作冻冰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老师提供的步骤制作冻冰花。
4. 随堂练习学生观察冻冰花的变化,记录实验过程,讨论冻冰花形成的原理。
6. 知识拓展介绍自然界中冰晶的形态,引导学生了解冻冰花与自然界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冻冰花2. 内容:冰的形成与融化冻冰花的制作方法冻冰花与自然界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冻冰花,并记录实验过程。
2. 答案:(1)实验步骤:准备冰格,加入水、盐、色素,放入冰箱冷冻,取出后观察变化。
(2)实验心得:描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掌握了冻冰花的制作方法,对冰的形成与融化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冰晶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同时,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制作不同形状的冻冰花,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操作安全2. 冻冰花制作原理的理解3. 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4. 知识拓展与课后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验操作安全1. 使用冰格时,避免学生直接触摸冷冻物体,以免造成低温伤害。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冻冰花》一、教学内容《冻冰花》选自小学科学课程教材第三册第五章第一节,详细内容围绕水的三态变化,特别是冻结过程。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水在低温下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现象,探索冰的形成及其基本性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水的三态变化,特别是冻结过程,掌握冰的基本性质。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实践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原理,特别是冻结过程的理解。
教学重点:冰的形成过程和基本性质的探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箱、冰格、水、食用色素、盐、温度计、显微镜。
学具:观察记录表、笔、冰格、食用色素、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讲解冬天河面结冰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水是如何变成冰的。
展示冰块,让学生观察冰的外观,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形成的吗?”2. 新课导入(10分钟)简述水的三态变化,着重讲解水的冻结过程。
分组讨论:学生们讨论在生活中看到的水变成冰的例子。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实验形式展示水如何变成冰,使用冰箱、冰格、水和食用色素。
记录实验过程,讲解冰的形成原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制作冻冰花”的实验,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加入盐后冰融化的速度会变快?强调冻结是水从液态到固态的过程,需要低温。
六、板书设计1. 《冻冰花》2. 主要内容:水的三态变化冻结过程冰的性质盐对冰融化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冰柜,记录冰的形成和融化过程。
思考:为什么冰箱里的冰块可以保持固态?2. 答案:冰的形成和融化记录应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冰箱里的冰块保持固态是因为冰箱内的温度持续低于冰的融化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学生对冻冰花的制作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2024年小班科学教案《冻冰花》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小班科学领域,教材为《探索冬日乐趣》,具体内容包括第三章“奇妙的冰”和第六节“冻冰花”。
详细内容围绕冰的形成、性质以及如何制作冻冰花展开。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冰的形成过程和性质,培养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制作冻冰花,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念。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分享快乐、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冰的形成过程和性质,制作冻冰花的技巧。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冰块、冻冰花样品、剪刀、彩纸、绳子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冰块、冻冰花材料、彩纸、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冻冰花样品,引发幼儿兴趣,让他们猜测这是用什么做的,激发好奇心。
2. 讲解:使用PPT课件,展示冰的形成过程和性质,让幼儿了解冻冰花的原理。
3. 实践:分组进行冻冰花制作,教师示范操作步骤,幼儿跟随操作。
a. 将彩纸剪成小片,放入模具中。
b. 加入适量的水,放入冰箱冷冻层。
c. 等待冻结后,取出冻冰花,用绳子绑好。
4.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自己的冻冰花进行观察,描述冰的性质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冻冰花2. 内容:a. 冰的形成过程b. 冰的性质c. 制作冻冰花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个冻冰花,并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2. 答案:观察到的冰融化过程可描述为:冰逐渐变软,表面出现水珠,完全融化成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到冰的形成和性质,但在课堂时间分配上还需调整,以充分保证幼儿动手操作的时间。
2. 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冻冰花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作冰雕、冰灯等,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增进亲子互动。
小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冻冰花》一、教学内容《冻冰花》选自小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涉及自然现象中的冻冰现象。
详细内容包括:冻冰花的制作原理、观察冻冰花的过程以及冻冰花的融化实验。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冻冰花的制作过程,认识冻冰花这一自然现象。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冻冰花制作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观察冻冰花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冻冰花模具、水、色素、盐、冰箱、照相机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户外冻冰现象,引导幼儿发现冻冰花,引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向幼儿讲解冻冰花的制作原理,引导幼儿了解冻冰花形成的过程。
b. 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观察冻冰花的形态,引导幼儿讨论冻冰花的特征。
3. 制作冻冰花(15分钟)a. 教师示范制作冻冰花,讲解注意事项。
b. 幼儿分组合作,按照步骤制作冻冰花,教师巡回指导。
4. 观察冻冰花(10分钟)a.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冻冰花的形态、颜色等特征。
b. 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冻冰花,记录在记录本上。
5. 冻冰花融化实验(10分钟)a. 教师讲解冻冰花融化实验的步骤,引导幼儿观察冻冰花融化过程。
b. 幼儿分组进行冻冰花融化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a. 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制作冻冰花的过程和观察冻冰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冻冰花》2. 内容:a. 冻冰花制作原理b. 冻冰花观察记录c. 冻冰花融化实验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冻冰花,并记录观察过程。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操作过程,确保幼儿能熟练掌握冻冰花的制作方法。
幼儿园小班教案《冻冰花》含反思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美景,让幼儿切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2.让幼儿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细心、耐心的品质;3.增强幼儿对季节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冬季的特点。
教学内容活动一:听故事并进行感性认知在幼儿园小班教室内,老师向幼儿讲述故事《冻冰花》。
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情境橙子,让幼儿能够感性地认识到冬季和冰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活动二:观察外面的世界教师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观察冰花。
学生需要注意到以下问题:冰花长什么样子?都是哪些颜色?在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冰花?等等。
通过观察,让幼儿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冰花的产生原理和特点。
活动三:自制冰花在教学之前,老师会提前准备好必要的材料。
在课程中,需要向幼儿展示一个玩具,以展示如何制作冰花。
然后,老师将具体操作示范给幼儿,引领幼儿制作冰花。
活动四:个人创作在自制冰花完成后,老师让幼儿自己创作并装饰自己的冰花。
通过这个环节,让幼儿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同时对物品的色彩和形状进行更深入的认识。
活动五:小结和反思教师带领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鼓励幼儿表达对今天活动的感受,同时引导幼儿进行积极的评价和反思。
反思本次课堂教学主题为《冻冰花》,目的是让幼儿了解冬季和冰花的特点,通过亲身的体验和观察,深入感受大自然之美。
在课堂中,通过故事、观察、制作等多种方式,为幼儿呈现出一幅美妙的冬季画卷,让幼儿在乐趣中感受到自然美。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听故事、观察、自制、创作、小结等等,旨在让幼儿有一个全方面的体验。
同时,我也不断地引导幼儿,让他们能够主动探索和发现,加深对冰花的认识。
但是,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我的语言表达还不够简明通俗,需要进一步改善;同时在活动设计和操作过程中需要更严格地关注安全问题。
此外,对于幼儿的评价和反思,需要更多地鼓励和引导。
总的来说,这是一堂富有意义和乐趣的幼儿课堂,通过感性体验和认知,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冬季和自然界的美。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彩教案《冻冰花》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探索发现》第二册第五章《奇妙的水》。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冻冰花”的制作过程,引导幼儿探索水的三态变化,了解冻冰花的形成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冻冰花的制作过程,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冻冰花的形成原理,掌握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重点:动手制作冻冰花,观察并描述冻冰花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冻冰花模具、水、色素、绳子、盐。
2. 学具:每组一份冻冰花模具、水、色素、绳子、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美丽的冻冰花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其特点,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冻冰花的制作过程,引导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讲解冻冰花形成原理。
3. 动手操作(15分钟)a.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冻冰花模具、水、色素、绳子、盐。
b. 教师示范制作过程,引导幼儿动手操作。
c. 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冻冰花的制作。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观察并描述自己制作的冻冰花特点,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冻冰花》2. 内容:a. 水的三态变化:液态、固态、气态b. 冻冰花制作过程:冻冰花模具、水、色素、绳子、盐c. 冻冰花特点:晶莹剔透、色彩斑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冻冰花。
2. 答案:a. 准备材料:冻冰花模具、水、色素、绳子、盐。
b. 制作过程:将水倒入模具,加入色素,放入绳子,撒上盐,放置在冰箱冷冻层。
c. 观察并描述制作的冻冰花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冻冰花的制作过程,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冻冰花形成原理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冻冰花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探秘自然》第三单元“奇妙的物质”章节,详细内容为第11课“冻冰花”。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特别是冻冰花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冻冰花的形成原理,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三态变化。
2. 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冻冰花形成原理的理解,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变化,冻冰花的制作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冰块、食盐、色素、热水、实验器材、冻冰花成品。
学生准备:实验记录本、画笔、颜料、容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冻冰花成品,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其特点。
学生自由讨论,猜测冻冰花是如何形成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冻冰花的形成原理,引导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制作冻冰花的方法。
3. 实验操作(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冻冰花的形成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冻冰花的形成过程图。
5. 知识拓展(5分钟)教师讲解冻冰花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冻冰花相关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冻冰花形成原理2. 水的三态变化3. 冻冰花制作方法4. 实验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冻冰花,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答案:根据实验过程,绘制冻冰花形成过程图,并简要描述实验现象。
2. 作业题目:查阅资料,了解冻冰花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了冻冰花的形成原理和制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
拓展延伸:1. 开展“冻冰花创意大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制作独特的冻冰花。
2024年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冻冰花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第四章《季节的变化与探索》,详细内容为“冻冰花”的制作与观察。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冰雪的形成,探索自然界中冰冻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冻冰花的制作过程,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2. 让幼儿观察冻冰花的形态、颜色,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冻冰花的制作过程,冰雪形成的原理。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冻冰花模具、彩纸、胶棒、盐、色素、水、冰箱。
学具:彩纸、胶棒、盐、色素、水、冻冰花模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美丽的冻冰花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冻冰花的颜色、形状,激发幼儿兴趣。
2. 制作冻冰花(10分钟)1)讲解冻冰花的制作方法,演示制作过程。
2)指导幼儿按照步骤制作冻冰花:将彩纸剪成小片,用胶棒粘贴在模具上,撒上盐,加入色素和水,放入冰箱冷冻。
3)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避免盐和色素弄到眼睛。
3. 观察冻冰花(10分钟)1)取出冻冰花,引导幼儿观察其形态、颜色变化。
2)讨论冻冰花的变化原因,引导幼儿了解冰雪形成的原理。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5分钟)1)讲解冰雪形成的原理,出示例题:“为什么冻冰花会变成这样?”2)引导幼儿回答,巩固知识点。
3)进行随堂练习,让幼儿动手制作小实验,观察盐对冰的影响。
2)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冰雪有关?3)布置课后作业,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制作冻冰花的步骤2. 冰雪形成的原理3.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冰雪现象,画一幅与冰雪有关的画。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中,幼儿对冻冰花的制作过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部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幼儿园小班教案《冻冰花》含反思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冰的形成过程,知道水在低温下会结冰。
2、鼓励幼儿尝试制作冻冰花,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各种形状的容器(如塑料杯、小碗、小盘子等)、绳子或线、花朵、树叶、彩色纸屑、水。
2、环境准备:将活动场地布置成一个“冰雪世界”,悬挂一些白色的雪花、冰柱等装饰,营造出寒冷的氛围。
三、活动过程1、导入(1)教师通过讲述故事《小熊滑冰》,引起幼儿对冰的兴趣。
(2)提问幼儿:“你们见过冰吗?冰是什么样子的?”2、认识冰(1)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冰块,让幼儿观察冰的外观,如透明、光滑、冰冷等特点。
(2)让幼儿触摸冰块,感受冰的温度,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教师向幼儿讲解冰是由水在低温下凝固而成的。
3、制作冻冰花(1)教师介绍制作冻冰花的材料和步骤。
首先,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容器。
然后,在容器中放入花朵、树叶、彩色纸屑等装饰物。
接着,将水慢慢倒入容器中,注意不要太满。
最后,用绳子或线将容器系好,放在室外或冰箱里冷冻。
(2)幼儿分组制作冻冰花,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问题。
4、观察冻冰花(1)将幼儿制作好的冻冰花取出,让幼儿观察冻冰花的变化。
(2)引导幼儿说一说冻冰花的形状、颜色和里面的装饰物。
5、游戏:冰花融化(1)教师将冻冰花放在室温下,让幼儿观察冰花的融化过程。
(2)组织幼儿进行“冰花融化”的游戏,幼儿模仿冰花融化的样子,慢慢蹲下或躺下。
四、活动延伸1、让幼儿将冻冰花带回家,与家人一起分享制作的乐趣。
2、在科学区投放更多关于冰和水的实验材料,供幼儿继续探索。
五、活动反思本次活动《冻冰花》,旨在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了解冰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科学的兴趣。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出了极高的参与热情。
他们对冰块的观察非常仔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冰的外观和触感。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冻冰花》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冻冰花》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神奇的自然现象》,详细内容围绕冰的形成、冻冰花的制作以及冰的融化过程展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冰的形成原理,知道冻冰花的基本制作方法。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冰的形成原理和冻冰花的制作过程。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冰块、冻冰花模具、盐、色素、热水、毛巾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冻冰花模具、盐、色素、热水、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冰块,引导幼儿观察冰的外观,讨论冰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冰的形成原理:通过PPT展示水变成冰的过程,讲解冰的形成原理。
(2)冻冰花的制作:讲解冻冰花的制作过程,强调注意事项。
3. 动手操作:(1)将色素倒入冻冰花模具中,加入适量的水。
(2)将模具放入冰箱冷冻层,等待冰块形成。
(3)观察冰块颜色变化,讨论原因。
4. 随堂练习:分组制作冻冰花,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冻冰花》2. 内容:(1)冰的形成原理(2)冻冰花的制作过程(3)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冻冰花。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冻冰花的制作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冰的形成原理讲解过程中,部分幼儿理解程度较低,今后教学中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1)观察冰的融化过程,引导幼儿思考冰融化后的状态。
(2)开展家庭实践,与家长一起制作冻冰花,分享快乐。
(3)探索其他自然现象,如雪、雨、雾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冰的特点。
2. 冻冰花制作过程中,如何确保幼儿理解冰的形成原理。
小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冻冰花》一、教学目标1.了解冰冻的基本原理,知道水在低温下会结冰。
2.培养观察、记录和探索的科学精神。
3.通过制作冻冰花,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冻冰花制作的基本方法。
2.冻冰花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冰冻的基本原理,学会制作冻冰花。
2.教学难点:观察并记录冻冰花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1.教具:冰块、水、颜料、玻璃瓶、小棍、保鲜膜、冰箱等。
2.学具:每组一套制作冻冰花的材料(冰块、水、颜料、玻璃瓶、小棍)。
五、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冰块,引导幼儿观察冰块的特点。
(2)提问:你们知道冰是从哪里来的吗?冰是怎样形成的?2.讲解冰冻的基本原理(1)简单讲解水在低温下会结冰的原理。
(2)引导幼儿了解冰冻的过程。
3.制作冻冰花(1)分发制作材料,讲解制作方法。
(2)幼儿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制作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冰块的变化。
4.观察冻冰花的变化(2)冷藏一段时间后,取出冻冰花,观察变化。
六、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冰冻的基本原理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积极参与制作冻冰花的过程。
在观察冻冰花的变化时,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2.教学改进(1)在讲解冰冻原理时,可以加入更多生动有趣的实例,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
(2)在制作冻冰花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更加细致地观察冰块的变化,培养观察力。
3.教学感悟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深刻体会到科学教育的魅力。
在活动中,幼儿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用心引导他们探索科学的奥秘,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幼儿提供更多有趣、有意义的科学活动。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制作冻冰花的步骤需要详细讲解和演示,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并模仿。
2.观察冰块在结冰过程中的变化,并能够用语言描述这些变化。
2024年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冻冰花》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探索与发现》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冻冰花》。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冰的形成过程,探索自然界中冰的特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冰的形成过程,知道冰是水在低温下凝固而成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记录自然界中冰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冰的形成过程及特性。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实践,掌握冰的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块、热水、盐、色素、杯子、绳子、勺子、夹子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窗外或户外的冰,让幼儿分享他们对冰的观察和感受。
2.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冰块,讲解冰的形成过程,让幼儿了解冰是水在低温下凝固而成的。
3. 动手操作(1)制作冻冰花:教师指导幼儿用绳子、杯子、色素等材料制作冻冰花。
(2)观察冰的特性:让幼儿观察冰的颜色、形状、硬度等,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冰的特性。
(2)让幼儿讨论如何让冰融化得更快。
六、板书设计1. 《冻冰花》2. 内容:(1)冰的形成过程(2)冰的特性(3)制作冻冰花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里或户外发现的冰,描述其特性。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让幼儿了解了冰的形成过程和特性,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冰的特性,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1)开展关于冰的科普活动,如参观冰雪世界、制作冰雕等。
(2)让幼儿了解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冰袋、冰箱等。
(3)开展关于冻冰花的艺术创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冰的形成过程及特性。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冻冰花》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季节的变化》,详细内容为“冻冰花”的制作与观察。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冰的形成过程,感受冬天独特的自然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冰,了解冰的形成过程,知道冰与水的联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提高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冰的形成过程。
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冰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块、冻冰花模具、盐、色素、勺子、杯子、热水等。
学具:每组一套冻冰花模具、盐、色素、勺子、杯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冰,让幼儿观察冰的外观,感受冰的冷。
回到教室,让幼儿分享找到冰的经过,引导幼儿讨论冰是如何形成的。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讲解冰的形成过程,让幼儿了解冰与水的联系。
讲解冻冰花的制作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3. 制作冻冰花(15分钟)教师演示冻冰花的制作过程,讲解每一步骤。
幼儿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观察与讨论(10分钟)让幼儿观察冻冰花的变化,引导幼儿讨论冰的特点。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让幼儿动手触摸冰,感受冰的温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冻冰花2. 板书内容:冰的形成过程冻冰花制作方法冰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冻冰花,观察冰的变化。
2. 答案:冰的变化:从液态变为固态,颜色变浅,透明度增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冰的形成过程,提高了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拓展延伸:让幼儿调查冬天还有哪些自然现象,进行分享交流。
小班科学教案《冻冰花》含反思
小班科学教案《冻冰花》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科学《冻冰花》含反思教案吧。
科学意图:
学习科学有利于幼儿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开发创造他们的潜能。
、
科学目标:
1、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材料准备:
小碗、棉线、亮光纸纸屑、水。
制作方法:
(1)在小碗中放人亮光纸纸屑,并倒满水。
(2)将棉线的一头放入小碗中,另一头露在碗外面。
(3)将小碗放入冰箱冷冻(如果是冬季,最好放在室外自然冷冻)。
(4)冻好后,把冰花提出来即可。
实验操作:
(1)把冻好的冰花挂在树枝或者阳台上,请幼儿一起欣赏。
(2)让幼儿到户外把冰花放在地上拉着玩,摩擦产生的热量会使冰融化,在地面上留下一条水痕。
指导建议:
●在制作和操作冰花的过程中,帮助幼儿体验水遇冷凝结成冰、冰遇热又化成水的过程。
●提醒幼儿在选择纸屑做冰花时,要选择不怕水的纸。
拓展与替代:
◆鼓励幼儿选择各种漂亮的纸或者小玩具、花瓣等材料,将它们放入碗中冻冰花;也可以让幼儿在水中加入各色颜料,看谁的冰花最漂亮;还可以让幼儿选择不同形状的容器,冻不同形状的冰花(球状、三角状等)。
◆和幼儿一起观察冬季路面结的冰、屋檐上冻出的冰凌以及雾凇,进一步感受水遇冷结冰的现象。
活动反思:
抓住冬天这一很好的季节教育时机,和孩子们一起制作冻冰花,感受冬天气温的变化,探索水的形态变化与气温的关系。
让幼儿知道天气不太冷的时候室外是冻不出冰花的。
一个简单的冻冰花制作给幼儿带来了莫大的快乐。
虽然冻冰花的制作过程很简单,但由孩子亲手来制作,体会制作过程的快乐这才是活动最根本的目的。
小百科:冰花: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
水蒸气在平滑表面凝结成冰片,似无数花朵镶嵌而成,故称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