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学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刑事侦查学证据搜集一珍妮特谋案凯瑞报警称妻子珍妮特被人用棒球棒杀害了,并且自己的胳膊被凶手打断了,孩子也受到了袭击,凶手就是自己多年的好友比尔。
可是比尔的供词却说是凯瑞杀害了珍妮特,是凯瑞诬陷比尔的,于是就出现了两种版本另人费解的供词,评审团和议后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不能判定究竟谁是真正的凶手,珍妮特谋杀案就这样搁置了起来,成了悬案。
几年以后警方再次重新审理这起命案。
李昌钰重新对案情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现场拍下的血迹照片以及对凶器还有凯瑞和比尔衣服上的血迹进行仔细严谨的勘察后,种种现象表明,案情并不像凯瑞说的那么简单,这其中隐藏着巨大的秘密,李昌钰重现了当晚发生命案的整个经过。
案发当天凯瑞因为听说珍妮特和好友比尔有染,于是怒气冲冲的回到家里,和珍妮特开始争吵,并且演化成了打斗,凯瑞用棒球棒开始打珍妮特,这时比尔碰巧来到了凯瑞家,比尔的到来再一次激怒了凯瑞,于是凯瑞又一次用球棒袭击了珍妮特,从而导致了珍妮特的死亡,此时的比尔就在旁边并没有制止凯瑞,也没有叫救护车以及报警,而是两人开始研究对策,怎样洗脱罪名。
可是证据是不会撒谎的,在铁证面前凯瑞和比尔不得不承认了犯罪的事实。
陪审团经过对犯罪现场的勘察和李昌钰的血迹分析后,做出了终审判决。
因为比尔隐瞒了案发的经过,二级谋杀罪名成立,判处21年徒刑。
凯瑞则判处终身监禁,不得保释。
案件被发现后,珍妮特的尸体在客厅里,比尔说自己身上的伤时凯瑞用刺刀刺伤的,李昌钰博士从研究现场照片开始,发现地毯上有许多血迹,墙上还有许多飞溅的血迹,家具上有上百张照片。
凯瑞及珍妮特的朋友说,凯瑞和珍妮特关系不是特别好,打架殴打暴力,检查两人衣服后发现,两人裤子上均有中速喷溅的血迹,都沾有与珍妮特血型不一样的血迹,但两人都说没有见到珍妮特。
由此推测两个人都在现场而且凯瑞也参与的谋杀,珍妮特站立时被袭击,而且不止被殴打一次,因为墙上血迹有两层,两次袭击之间有时间间隔。
最终还原现场,两人在起居室十多个小时,是在研究办法怎样脱罪,因为左撇子挥动球棒,所以衣服上有棍棒的血迹,陪审团去了现场,发现房子并不大,因此凯瑞和比尔说没有看见珍妮特是在说谎,最终判定比尔过失杀人罪。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21年5月,某市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
受害人李某(男,25岁)在下班途中,被嫌疑人张某(男,30岁)持刀伤害,致李某重伤。
案发后,李某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张某潜逃。
二、案件侦破过程1. 初步侦查案发后,当地公安机关迅速成立专案组,对案件进行初步侦查。
侦查员通过现场勘查,发现现场有血迹、作案工具等物证,并初步判断嫌疑人具备一定的反侦查能力。
2. 案情分析侦查员对案发地点周边进行走访调查,发现案发当晚,张某曾在案发地点附近出现。
同时,李某的同事反映,张某曾与李某发生过矛盾。
综合以上线索,侦查员初步判断嫌疑人张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3. 线索追踪侦查员通过调取案发当晚的监控录像,发现张某在案发后逃离现场。
随后,侦查员对张某的社会关系进行梳理,发现张某与一名名叫王某的男子关系密切。
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王某曾在案发当晚与张某在一起。
4. 立案侦查侦查员对王某进行传唤,王某起初否认与张某的关联。
但在大量证据面前,王某最终承认了与张某一起逃离现场的事实。
同时,王某还提供了张某的藏身地点。
5. 抓捕嫌疑人侦查员根据王某提供的线索,在张某藏身地点将其抓获。
经审讯,张某对其故意伤害李某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6. 审理判决案件进入审理阶段,法院依法判处张某有期徒刑十年,并赔偿李某经济损失。
三、案例分析1. 侦查手段多样化本案中,侦查员运用了多种侦查手段,如现场勘查、监控录像调取、走访调查、线索追踪等,最终成功破案。
这表明,在刑侦工作中,侦查手段的多样化至关重要。
2. 证据链的构建本案中,侦查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证据,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
这为案件的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3. 侦查员的专业素养本案中,侦查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能够迅速判断案件性质,准确分析案情,有效追踪线索,最终成功破案。
4. 社会舆论的引导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公安机关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及时公布案件进展,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理解。
四、总结本案的成功侦破,充分展示了我国公安机关在刑侦工作中的专业能力和高效执行力。
刑事侦查学案例分析在刑事侦查学中,案例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侦查人员更好地理解案件的情况,找出线索,推动案件的侦破。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进行刑事侦查学案例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刑事侦查学的实际应用。
案例背景:某市发生了一起抢劫案,一名女性被抢劫者用刀威胁,并抢走了她的钱包和手机。
警方接到报警后立即展开调查,但由于案件发生地点较为偏僻,没有目击者,而且抢劫者的面部被遮挡,难以确定其身份。
在现场勘查中,警方发现了一把被抢劫者掰断的指甲,抢劫者留下了一根烟头,以及一些脚印和手印。
现场勘查结束后,警方希望通过这些线索来找到抢劫者的身份。
案件分析:1. 指甲:被抢劫者掰断的指甲可能是在与抢劫者搏斗时留下的。
警方可以通过对指甲进行DNA检测,以确定抢劫者的身份。
另外,还可以通过指甲的形状和颜色来判断抢劫者的特征,比如指甲的长度、形状等。
2. 烟头:抢劫者留下的烟头可能是在作案前或作案后抽的。
通过对烟头进行DNA检测,可以确定抢劫者的身份。
另外,还可以通过烟头的牌子和烟灰的形状来判断抢劫者的特征,比如抽烟者的品味、习惯等。
3. 脚印和手印:现场发现的脚印和手印可以通过对比资料库中的指纹和足迹来确定抢劫者的身份。
另外,还可以通过脚印和手印的大小、形状等来判断抢劫者的特征,比如身高、手型等。
4. 现场调查:警方可以通过调查周边的监控录像、询问目击者等方式来获取更多的线索,比如抢劫者的逃跑方向、外貌特征等。
案件结论:通过对以上线索的分析和比对,警方最终确定了抢劫者的身份,并成功将其抓获归案。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刑事侦查学在实际案件中的应用,通过对各种线索的深入分析和比对,最终找到了抢劫者的身份,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结:刑事侦查学案例分析是刑事侦查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侦查人员更好地理解案件的情况,找出线索,推动案件的侦破。
在实际案件中,警方需要通过对各种线索的深入分析和比对,最终找到案件的破案关键,为案件的侦破提供有力支持。
刑事侦查学案例分析刑事侦查学是刑事司法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犯罪行为进行调查、侦破的一门学科。
在实际的刑事侦查工作中,案例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和经验,为今后的侦查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起刑事侦查案例,看看其中的侦查技巧和经验。
某市发生一起持刀抢劫案,案发当天晚上,一名女子在回家的路上被一名持刀歹徒袭击抢劫,女子被抢劫后受了轻伤,但幸运地逃脱了。
警方接到报案后,立即展开了侦查工作。
首先,警方到案发现场进行勘查,发现了歹徒留下的一把刀和一些物证。
通过对现场的勘查和物证的分析,警方初步确定了歹徒的外貌特征和可能的逃跑路线。
在这起案件中,警方采取了多种侦查手段,包括调取案发现场附近的监控录像,对案发当天的人员进行走访,以及对案发现场附近的居民进行排查。
通过这些侦查手段,警方逐渐掌握了一些线索,初步锁定了几名嫌疑人。
随后,警方对这些嫌疑人展开了秘密监视和调查,最终成功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在这起案件中,警方的侦查工作取得了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侦查技巧和经验。
首先,警方在案发现场进行勘查时,及时发现了一些物证,这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重要线索。
其次,警方采取了多种侦查手段,包括勘查、走访、监控录像等,通过这些手段的有机结合,最终锁定了犯罪嫌疑人。
最后,警方在对嫌疑人展开秘密监视和调查时,保持了高度的警惕和耐心,最终成功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通过对这起案件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
首先,刑事侦查工作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包括现场勘查、物证分析、走访调查等,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了解案件的情况。
其次,刑事侦查工作需要警方保持高度的警惕和耐心,有时案件的侦破需要长时间的秘密监视和调查。
最后,刑事侦查工作需要警方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锁定犯罪嫌疑人。
总之,刑事侦查学案例分析对于提高警方的侦查工作水平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发生了一起恶性杀人案,受害者为一年轻女性,死因是锐器刺伤。
案发现场位于受害者家中,现场无明显挣扎痕迹,但受害者家中财物未被翻动。
警方初步判断,这是一起有预谋的故意杀人案。
案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警方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专案组展开侦查。
二、侦查过程1. 初步调查警方对受害者家庭、邻居以及案发周边地区进行了走访调查,了解到受害者性格孤僻,人际关系简单,无明显仇家。
同时,警方在案发现场提取了受害者衣物上的血迹,以及现场遗留的凶器。
2. 物证鉴定警方将提取的凶器送至鉴定机构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凶器为一把带有特殊刻痕的匕首。
此外,警方还从受害者衣物上提取到嫌疑人可能留下的指纹。
3. 侦查方向调整根据现场情况和物证鉴定结果,警方调整侦查方向,将重点放在寻找与匕首刻痕相匹配的刀具以及嫌疑人指纹。
4. 抓捕嫌疑人经过多方调查,警方发现一名嫌疑人李某,其家中藏有一把与案发现场凶器刻痕相匹配的匕首。
警方将李某传唤至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在对其进行指纹比对时,发现李某指纹与现场提取的指纹一致。
三、法律逻辑在刑侦分析中的应用1. 证据链的形成在本案中,警方通过走访调查、物证鉴定等手段,收集了大量证据。
这些证据相互印证,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为后续侦查提供了有力支持。
(1)受害者死亡:通过现场勘查、尸体检验等手段,证明受害者死亡。
(2)故意杀人:根据受害者死亡原因、现场痕迹等,证明嫌疑人有故意杀人的动机。
(3)嫌疑人身份:通过指纹比对、刀具比对等手段,证明嫌疑人李某具有作案嫌疑。
2. 排除合理怀疑在侦查过程中,警方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对嫌疑人进行审查。
在收集证据时,充分考虑合理怀疑,确保嫌疑人权利得到保障。
(1)嫌疑人李某有作案时间:通过调查李某的行踪,证明其案发时有作案时间。
(2)嫌疑人李某有作案动机:通过调查李某与受害者的关系,证明其有作案动机。
3. 法律逻辑推理在侦查过程中,警方运用法律逻辑进行推理,逐步缩小侦查范围,最终锁定嫌疑人。
案例分析练习题(刑事侦查学)2008年2月28日,清溪镇发生一起抢劫致2人死亡的特大命案。
此案2名死者的头颅基本被割断,性质极其恶劣。
案发后,清溪分局在市局的直接指挥下,与刑侦、技侦、网监等部门捆绑作战,采取有力措施,连续作战3天3夜,将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成功破案,充分展示了我市公安机关善于攻坚克难的破案能力和战斗力。
回顾整个案件,可以说此案是一起很特殊的抢劫杀人案,也是我们用刑侦基础手段侦破的一起精品案件。
现将该案件进行总结,供大家学习借鉴。
一、案件简介(一)接报警情2008年2月28日14时许,清溪分局110报警中心接到二名司机报案称,其停车在清溪长山头村成冬铺果园荔枝林中“解手”时发现尸体。
清溪分局接报后,迅速组织警力赶赴现场,在该荔枝林发现一男一女两具尸体。
(二)成立专案组市局刑警支队、行动技术、网警支队等部门精干警力赶到清溪镇,会同清溪分局成立专案组。
清溪分局5名分局领导带领全体民警投入到该案的侦查工作中。
(三)现场勘查现场概况:现场位于清溪镇清樟路罗马桥南侧荔枝林内。
一荔枝树下地面有一男尸。
该男尸呈俯卧状,身上衣着完整,头部、手部和脚部均捆绑有透明胶带,双手被别于身后。
男尸旁边一荔枝树上有三处砍痕。
现场地面散落有透明胶带(标有“DE NIAN BA0”字样)、雨伞、红色塑料袋、蓝色厂牌挂绳、粉红色纸袋手提绳、蓝色水壶和水壶盖等物品。
距男尸58米处有一具女尸,女尸呈俯卧状,衣着完整,头部缠有透明胶带,衣服内袋有一厂牌(上标“安居家饰厂,谢兴群”)。
痕迹物证的提取情况:技术员在缠绕男死者手部的透明胶带上提取了一枚汗液指纹,在现场散落的胶带卷上提取一枚汗液指纹,提取了两具尸体的指甲,以及女尸的外阴部擦拭物、阴道内容物和内裤擦拭物。
尸检情况:男死者身上均为锐器形成的损伤,损伤的形态主要表现为:面部、颈部及胸部等多处的刺创;颈部前后侧的巨大砍切创;以及颈部及前胸部皮肤表浅切划创口。
女死者除了颈前部锐器切割创口及散在的皮肤表浅切划创口以外,在双侧腹外侧部、双侧髂部和双下肢均见片状皮下出血及表皮剥脱。
下周要考刑事侦查学了,但是对案例分析还是不太熟悉,不知道从何入手,在此论坛上请教大家。
刑事侦查学案例分析1.某年12月6日凌晨6时,某汽车站东22米的公路旁干涸的水沟内发现一具男尸。
仰卧,满脸血污,尸体附近有喷溅血迹。
距水沟4米远的公路边有一支刚点燃而未吸的“上游”牌香烟,已经吸过的烟蒂二支,已燃火柴梗二根,死者头顶部有三处钝器伤,据胃内容物检验,该男子是最后一次进餐三小时左右死亡的,衣袋无翻动。
经辩认死者名叫陈大龙,29岁,系城郊信用社会计,死者结交人员复杂。
据群众郑某反映,在5日晚8时,有个穿黄大衣的人走入信用社,随后领出一个人来到汽车站附近,天很黑,只见火光一闪,接着就听到有人喊“救命”的声音,以为闹着玩。
据死者周围人证实,在5日晚5时l0分他们一起吃饭后再就不知死者去向。
请回答下列问题:(1)作案时间,根据是什么?(2)作案过程,根据是什么?2.案例分析题(10分) 34.某年6月12日凌晨2时30分,A市一职工在连接A市与B市的交通干道上发现人体尸块,遂报案。
经勘验,该干道中间绿化带基缘上有十处抛尸点,共十四袋尸块。
尸块均用同一规格的全新黑色塑料袋包装,包装打结方式相同。
经法医检验并将尸块拼接,确定为两具女尸。
两具女尸均于肩关节、髋关节和膝关节处离断,皮肤、肌肉断面整齐,各离断处关节面骨骼完好;两具女尸都被切除阴部组织,尸块断端较苍白,呈水浇状。
问:分析犯罪嫌疑人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并说明理由。
34.某年5月30日凌晨4时,某小区保安员发现该小区居民李某被杀死于家中。
经现场勘查,被害人李某身穿睡衣仰躺于客厅地面,尸体附近地面上有大量血泊,墙壁上有喷溅血迹。
房门有撬压痕迹,屋内物品被翻动很大,在被翻动的物品上沾有血迹;经尸体检验,死者颅骨塌陷合并失血性休克死亡;经核实,被害人李某家价值2万元的玉器和一张银行卡丢失;经调查,死者李某,系某公司经理,生活富裕,社会交往复杂。
请回答以下问题:(1)本案的性质、根据是什么?(2)根据案件情况,侦查工作应如何开展?姓名:姬妍学号:0507021 班级:05级法学(1)班《4.10案件案情分析》引言:案件的分析情况直接指导着接下来的侦查活动, 在案件侦查的锁链中“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侦查学案例分析
侦查学是犯罪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刑事案件的侦查方法和技巧,以
及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
在刑事侦查工作中,侦查学的应用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帮助警方快速侦破案件,还能够有效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分析侦查学的应用。
案例一,盗窃案。
某商场发生了一起盗窃案,一名女性顾客在试衣间试衣服时,不慎将包中的贵
重物品遗落在试衣间内,当她发现包不见了时,立刻报警。
警方接到报警后,立即展开侦查工作。
在这个案例中,侦查学的应用非常重要。
首先,警方需要通过现场勘查和询问
目击者了解案发现场的情况,包括盗窃者的外貌特征、逃跑方向等信息。
其次,警方需要对商场的监控录像进行调取和分析,以获取盗窃者的活动轨迹。
同时,警方还需要通过对案发现场进行技术性侦查,比如采集指纹、DNA等物证,以便将来
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比对。
在这个案例中,侦查学的应用帮助警方迅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最终成功将其
抓获归案。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侦查学在刑事侦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它不仅能够帮助警方获取案件线索,还能够帮助警方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警方的侦查工作。
总之,侦查学是刑事侦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应用能够帮助警方更
好地开展侦查工作,提高侦破案件的效率和质量。
希望通过对侦查学案例的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侦查学的重要性,为刑事侦查工作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刑事侦查案例分析刑事侦查案例分析是对一个实际发生的刑事案件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对案件细节、证据、嫌疑人身份等方面的分析,帮助警方或律师了解案件的实质问题和核心矛盾,以确定刑事责任并作出相应的调查、起诉或辩护决策。
下面就一个刑事侦查案例进行分析。
案件发生在一个小镇上,案件类型为抢劫罪。
案件发生在晚上10点左右,当时被害人李正打算回家,突然有两名身穿黑衣戴口罩的男子朝他走来,一名男子手持一把水果刀,威胁其交出财物。
李害怕,将身上的钱包递给了男子。
男子接过钱包后,与另一名男子一起迅速离去。
警方接到报案后立即展开调查。
首先,警方在案发现场进行勘察,发现有一根男子用来威胁的水果刀,以及其他一些有可能为嫌疑人遗留下的证据。
其次,警方采集现场附近的监控录像,并发现了两名可疑人物,他们与李所描述的嫌疑人特征相符。
警方还采集了案发时的指纹和DNA等物证。
警方通过对案发现场的排查和勘察,以及对附近商铺的监控录像的仔细研究,确认了两名嫌疑人的逃跑方向,进而将案件调查重点锁定在附近的一座拆迁楼上,该楼上经常有流浪人员或吸毒人员出没。
警方在对该楼进行搜查时,发现一名男子与案发时的监控录像中的嫌疑人十分相似。
警方将该男子带回派出所进行进一步调查。
在讯问过程中,嫌疑人承认了对李实施抢劫的事实,但表示自己并不是主谋,只是受人指使。
警方在进一步调查过程中发现,该男子与另一名男子曾是好朋友,而这名男子是案件的主谋。
警方通过调查发现,这名男子有经济困难,且曾向朋友借钱未还。
这导致警方怀疑他是因为经济问题才策划了抢劫行动。
警方进一步调查男子银行账户发现,案发当天早上,该男子从银行提取了一笔金额相当于被害人损失的现金,并在案发之后将这笔现金存入自己的账户。
这一发现对警方进一步确立了这名男子的犯罪嫌疑。
警方根据这些调查结果,起诉了该男子,并将其带到法庭。
在法庭上,男子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进行了认罪,并向被害人表示了悔过和忏悔之意。
法庭依法判决该男子犯有抢劫罪,并判处有期徒刑。
刑事侦查学案例分析聂焱鑫20128216现场勘查xxxx年xx月xx日一位老伯在上海市郊河沟里发现一具女尸,刑警接到报案后立刻赶到现场,法医对死者解剖后发现死者死于他杀,死者年龄在20岁左右且已经怀孕,死亡原因系被人掐住脖子窒息而死。
从穿着看似乎是生活在富裕的环境中,但死者的手有着经常劳动的特征。
于是刑警就对案发地周围失踪人口进行调查。
很快警方确定了受害人的身份,是附近住在高档别墅区的一个姓陈业主所雇的管家,名叫丽丽,陈先生是某知名化妆品牌在上海的分公司经理。
丽丽的父亲在附近收废品为生,刑警便对丽丽的父亲进行了解,并派出另一路警员到陈先生的公司进行调查。
发现嫌疑人通过走访,警方发现丽丽与雇主陈先生关系暧昧,并且曾经以假装怀孕要挟陈先生立刻与在美国的妻子离婚,与她结婚。
当陈先生发现上当后对丽丽怀恨在心,曾经私下表示要杀了丽丽,警方推断陈先生有作案动机,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审查。
于是将陈先生带到警局进行24小时调查。
陈先生一开始并不配合,并扬言找律师谈,当警方向其说明所掌握的情况对其不利后,他立刻配合,承认自己想杀丽丽,但是觉得并不值当,所以没有杀人。
而且丽丽死亡时陈先生不在中国,没有作案时间。
于是,刑警不得不对与丽丽有关的人物进行调查,通过调用别墅的监控录像发现案发当晚一个蒙面男子潜入陈先生家里,一个小时后离开,警方认定该男子与本案有关。
并且在别墅内地下室发现了大量血迹和毛发,经认定地下室为第一犯罪现场,警方在公司其他员工口中得知该公司销售总监肖女士与陈先生也是情人关系,当年陈先生生意失败,是肖女士将自己财产拿出来作为公司资金,后来两人产生了情愫。
刑警就对肖女士进行了调查,并发现肖女士对丽丽并无好感,并与来公司大吵大闹的丽丽发生过口角。
而且,在别墅地下室发现的毛发中有几根也是肖女士的,可见肖女士与本案有关。
真相大白不久之后,警方抓住了那个黑衣男子王某,王某对杀害丽丽的事实供认不讳,起因是肖女士花钱让他杀掉丽丽,警方便将肖女士抓获归案,经审讯肖女士承认曾经想雇凶杀人,但后来回短信让其终止杀人,但王某说案发前五天又收到了继续杀人的短信,并且短信在手机里,警方到电信部门调查,终于发现了本案的幕后黑手——陈先生。
侦查学案例分析题侦查学是刑事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犯罪的侦查方法、技术和规律。
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侦查人员提高侦查水平,提升工作效率。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个侦查学案例,深入探讨侦查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案例一,盗窃案。
某商场连续发生多起盗窃案,引起了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
侦查人员通过调取监控视频发现,案发现场都有一个身材高大、戴着帽子、口罩的嫌疑人出现。
但由于监控画面模糊,无法看清嫌疑人的面部特征。
侦查人员通过对案发现场的勘查和证据的分析,发现嫌疑人在作案时留下了手套的纤维,通过对纤维进行检验,最终确定了嫌疑人的身份。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侦查人员利用监控视频和现场勘查相结合的方式,成功确定了嫌疑人的身份。
监控视频提供了重要线索,而现场勘查则为案件提供了物证支持。
通过对案发现场的勘查,侦查人员发现了手套纤维,这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关键线索。
同时,对纤维的检验也是侦查学中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对纤维的检验,最终确定了嫌疑人的身份。
案例二,网络诈骗案。
一名受害人在网上购物时,被骗取了大笔钱财。
受害人向公安机关报案,侦查人员展开了调查。
通过对受害人的电脑和手机进行取证,侦查人员发现了嫌疑人使用的IP地址和作案的时间节点。
侦查人员通过与网络运营商合作,成功锁定了嫌疑人的位置,并最终将其抓获归案。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侦查人员利用了网络取证和技术手段,成功锁定了嫌疑人的位置。
网络诈骗案件往往涉及到IP地址、虚拟身份等技术问题,侦查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网络技术知识和取证技术。
通过对受害人的电脑和手机进行取证,侦查人员获取了重要的线索,成功锁定了嫌疑人的位置,最终将其抓获归案。
结论,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实际侦查工作中,侦查人员需要综合运用各种侦查技术和手段,如监控视频分析、现场勘查、物证检验、网络取证等,来获取案件线索,锁定嫌疑人,并最终将其抓获归案。
侦查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需要侦查人员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侦查技术和专业知识,以提高侦查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侦查实践案例分析案例一:交通肇事一、案情概述某市A路段发生一起交通肇事案件,肇事者小张驾驶私家车与行人发生碰撞,导致行人受伤。
警方介入调查,进行侦查实践。
二、侦查阶段1. 现场勘查警方到达事故现场,进行现场勘查,记录伤者和肇事车辆的位置,采集相关证据,如照片、视频等,以及目击者的证言。
2. 询问相关人员警方询问事故现场目击者,了解事故发生的经过。
同样,小张也被带回警察局接受问询,询问他的驾驶行为、事发时的状况等。
3. 调取监控视频警方调取周边监控视频,找到事故发生时的录像段,并对录像进行分析,确认事故发生的过程。
4. 事故重构基于现场勘查和视频分析,警方进行事故重构,模拟事故发生时的驾驶轨迹、速度等,并根据模拟结果推断肇事原因。
三、案件分析1. 事故原因分析通过事故重构,警方确认小张超速行驶,并未遵守交通信号灯,导致与行人发生碰撞。
因此,小张应承担交通肇事的责任。
2. 相关证据收集警方通过现场勘查、录像分析等手段,收集到了足够的证据,以便之后对小张进行起诉并支持起诉。
四、侦查结论根据上述调查和分析结果,小张因超速行驶、违反交通信号灯规定,导致交通肇事,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警方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提起相应的刑事诉讼,以维护法律的公正和社会的安全。
案例二:盗窃案一、案情概述某商场发生一起盗窃案件,一名男子从商场商品陈列架上偷盗了一部智能手机。
警方接到报案,开始展开侦查实践。
二、侦查阶段1. 取证商场工作人员提供了盗窃现场的监控录像,并告诉警方盗窃嫌疑人的特征。
警方将监控录像作为重要证据,并展开对嫌疑人调查。
2. 调查目击者证言警方调查商场附近居民,找到了目击者。
他们提供了与嫌疑人相关的证言,描述了其外貌特征和逃离现场时的方向。
3. 其他证据搜集警方对商场进行调查,寻找其他可能留下的痕迹,如指纹、DNA等,以进一步锁定嫌疑人的身份。
三、案件分析1. 嫌疑人身份确认基于目击者证言和监控录像,在警方的努力下,成功确定了嫌疑人的身份。
侦查学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一现场勘查情况(1)××年2月16日下午,某单位职工张某向公安局报称:他的13岁女儿张惠于昨日下午放学未归,四处寻找未信。
公安局接报后当即查找未果。
2月22日晨7 : 40,某单位职工刘××上班时,在该单位办公楼东北270米处土沟内发现一女尸,随即报告。
经辨认,死者系失踪的张惠。
现场勘查所见:现场土沟位于马路东侧13米处,南北朝向,沟长65米左右,沟宽近4米,沟深3米,沟呈上宽下窄的坡状。
沟底土质潮湿,无杂草杂物。
尸体伏卧于土沟西沿土坡上,头南脚北,面朝东,右臂、手伸向沟底,左臂、手向右上方弯曲,右下肢伸向沟底,左下肢平伸。
衣服上沾有类似煤屑、稻草、棉线头、木渣屑等物,衣服干燥。
距尸体右脚1.5米沟底西坡南边,有一白色破旧塑料布,不洁净,在一边角处有不完整的灰煤色右手拇指印一枚。
沿沟底西北坡有一趟旧旅游鞋印,鞋印花纹不清,鞋长27公分,宽不规则;步幅长短不一,与成趟鞋印有长2米的并行拖尸痕迹,在尸体躯干东侧,有一趟向西南方向逃跑的足迹,约长3米,上土坡西岸消失。
鞋印上有类似虫爬的痕迹,左步长78公分,右步长79公分,左脚中外展,右脚小外展,有擦痕和挑痕。
死者身高1•6米,头发黄褐色,短发型,头发中有类似稻草叶、木屑等物,头皮有血痂。
面部青紫,瞳孔散大,眼结膜高度充血,鼻腔外有血流痕迹,口腔内堵塞一男式灰布裤腿,另一裤腿绕在尸体躯干上。
裤长115公分,裤腰98公分,裤子臀部、左腿膝盖内侧有两处补丁,手工技术较好,裤兜内有烟丝末,煤灰微粒等物。
反转尸体检验,死者颈部喉头处及两侧有三处表皮剥脱,阴道张开2X1.7公分,处女膜严重破裂,内分泌物化验有精虫。
全身尸僵消失,背部、臀部、大腿后部有大面积暗红色尸斑,指压不褪色,变动尸体尸斑不变。
尸体解剖,胃内有米饭粒,土豆丝等物150克,大部分已呈乳靡状,腹部已出现轻度腐败绿斑。
1)作案时间是12月26日早1时左右。
根据:法医检验胃内容物的判断和调查最后一次进餐时间;(2)此案是熟人作案。
根据:①杀人凶器在现场的隐蔽部位,犯罪人可以就地取材;②现场门窗没破坏,半夜能叫门入室;③现场有穿拖鞋和袜子的血足迹,时处冬季,说明居住附近;④伪装成强奸杀人、转移侦查视线;(3)案件性质是抢劫杀人。
根据:①被害人衣兜,现场衣兜、抽屉、旅行袋被翻动,大量物品散落在地;②被翻动物品上有零星血迹,证明先杀人后抢劫财物。
2.某年6月12日凌晨2时30分,A市一职工在连接A市与B市的交通干道上发现人体尸块,遂报案。
经勘验,该干道中间绿化带基缘上有十处抛尸点,共十四袋尸块。
尸块均用同一规格的全新黑色塑料袋包装,包装打结方式相同。
经法医检验并将尸块拼接,确定为两具女尸。
两具女尸均于肩关节、髋关节和膝关节处离断,皮肤、肌肉断面整齐,各离断处关节面骨骼完好;两具女尸都被切除阴部组织,尸块断端较苍白,呈水浇状。
问:分析犯罪嫌疑人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并说明理由。
答案:作案人的年纪应该是中年人30至50之间因为搬运尸块需要体力充沛,2,会驾驶交通工具因为两具尸体14个口袋不可能多次进行抛弃所以需要交通工具,3,熟悉当地情况,不熟悉当地情况不会放在两市之间,这样的目的是为了给警方带来困难4作案人职业屠宰加工职业或曾经从事过类似行业,医生职业也不排除,因为要把两具尸体分解的那么整齐必须熟练肢解动作,最后一点,作案人为男性且心理变态仇视女性,或受过精神刺激否则不会采取切割女性生殖器的手段。
3.2004年12月9日早6时,发现村民李永死于自己家中。
经勘查,死者仰卧于自己独居卧室的床上,死者的衣兜被翻动,掏出,身盖一条棉被;头部两侧的床面上有大量喷溅血迹,头部左侧颅骨塌陷;肋骨呈广泛性骨折;颈部有9cm长的切割伤。
该床下一块红砖的棱角处沾有血迹,刀柄上有两枚灰粉指纹。
床边桌子上的煤油灯罩上有两枚浅红色粉末的加层指纹。
室内被翻动,大量谷物、地瓜粉散落在地。
3月11日,兰州市城关区郑家台发生一起烟铺老板夫妇同时被害的恶性案件。
该起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特大入室抢劫杀人案,经过公安机关缜密侦查,于3月16日成功告破,涉案的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
夫妇两人家中遇害
2006年3月12日,兰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接报:兰州市城关区郑家台256号102室发生一起特大杀人案。
租用该室的景锦霞、张礼二人被杀死在室内。
第一个发现两人被害的是死者的女儿张惠(化名)。
警方从张惠处了解得知,案发当天,她与同学在外玩耍,夜上也没有回家。
其间她曾向家中打过多次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父母手机也处于关机状态。
12日清晨,张惠回家打开房门后,发现父母躺在床下,两人双手被捆绑,嘴上被缠了好几层胶带,已经没有了呼吸。
随后,她向警方报了案。
案件惊动省公安厅
“3·12”案件发生后,省公安厅将此案作为今年省级督办案件,要求兰州市公安局调集专门力量快速侦破。
之后,省公安厅副厅长、兰州市公安局局长姚远立即组织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全力开展侦破工作,专案组组长、兰州市公安局副局长胡义带领刑警支队支队长胡静汉、副支队长周建等人立即赶赴现场。
经勘查,案发现场的衣柜和抽屉都被人翻过,保险柜内财物被抢。
专案组结合案发现场情况分析后初步认为,此案系特大抢劫杀人案。
通过现场走访调查,得知该室自2000年以来出租给景锦霞、张礼二人,二人在兰长期以收购、买卖高档礼品烟酒为业。
三名凶犯先后被擒
为了尽快破获此案,警方多个侦查小组开始对死者生前交往的人以及案发地近期出入的陌生人进行调查。
3月13日,警方发现死者张礼生前的一部小灵通竟然仍在使用之中。
3月15日,在经过大量的调查后,两名30岁左右、分别叫李燕(女)和梁义的人进入了
专案组的视线,近期这两人行踪诡秘,而且经常去大商场疯狂购物。
掌握了这些异常举动后,当晚10时许,专案组人员迅速出击,在城关区和政路口,将准备外出购物的李燕和梁义抓获。
经过审查,又发现一名叫李文民的人与该案有重大关系。
16日中午,警方在红星巷某家属院将收拾东西准备潜逃的李文民抓获。
并从其住处起获赃款8000余元,并缴获斧头等作案凶器。
经审理,3名嫌疑人对此案供认不讳。
三嫌犯是亲属关系
警方审讯后发现,3名嫌犯竟然是亲属关系。
犯罪嫌疑人李文民既是犯罪嫌疑人李燕的父亲,也是犯罪嫌疑人梁义的亲舅舅。
李文民一向好吃懒做,并因此早年与妻子离婚。
1982年他因盗窃罪被判刑2年,2004年又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刑,2005年6月刑满释放。
李文民与前妻离婚后,女儿李燕随其母生活,不幸的经历使李燕自小性格孤僻,结婚没多久就离了婚。
李文民的外甥梁义父母离异,自小没人管教,长期混迹于街头,曾于2005年因替别人销售赃物被判刑6个月。
贪慕奢华走上邪路
没有工作的李燕离婚后做起了回收烟酒的买卖,就这样结识了张礼夫妻,一来二去,她对张礼的家庭收入情况有所了解,知道张礼家庭富裕。
自此,贪慕奢华的李燕开始心理不平衡,后来便找表弟梁义商量,明确告诉他想从张家弄些钱花。
梁义将此信息透露给舅舅李文民后,3人一拍即合,决定做一笔大生意。
为了实施抢劫杀人,3人提前买好了绳子、胶带、匕首、斧头等作案工具。
3月11日中午,李燕以向张礼交收购好的高档烟酒为由,打电话约张礼在家等待交货。
下午4时许,李文民父女和梁义三人一同进入了张礼的家中。
他们将张礼、景锦霞二人捆绑后,逼迫他们说出了保险柜密码,在抢得保险柜内的现金及价值30余万元的财物后,凶残地将张礼夫妇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