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专题 简单的受力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186.87 KB
- 文档页数:18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受力分析专题一.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1.重力产生:物体在地面上或地面附近,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大小: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物体静止时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
作用点:重心。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用悬挂法可以找薄板状物体的重心。
弹力产生条件:接触、发生弹性形变(接触力、被动力)。
方向:作用在使之发生形变的物体上,与接触面垂直(点接触时,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切面),指向形变前的位置。
常见的弹力:弹簧的弹力、绳的拉力、压力和支持力。
大小:弹簧的弹力大小遵守胡克定律f=kx,劲度系数k(N/m)。
摩擦力产生条件:接触、接触面不光滑、有正压力、发生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的趋势(接触力、被动力,有摩擦力必有弹力)。
方向:沿接触面,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大小:(1)滑动摩擦力f=μF N,动摩擦因数μ,F N指物体对接触面的正压力,其大小与接触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等大。
(2)静摩擦力f0、最大静摩擦力f m可由二力平衡条件求,f m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近似计算时,f m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
摩擦力既可以做阻力,也可以做动力。
二.受力分析基本步骤.一般情况下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按照以下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并把研究对象隔离出来。
(2)分析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一定受到地球对物体的重力作用。
(3)观察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与这些接触物对研究对象的弹力、摩擦力(先分析弹力再分析摩擦力)。
当很难判断是否受弹力、静摩擦力时,可根据假设法进行判断。
(4)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它物体所施加的力。
(5)为了使问题简化,将物体简化,将所有力的作用点都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对杆进行受力分析时例外)总之,在进行受力分析时一定要按次序画出物体实际受的各个力,为解决这一难点可记忆以下受力口诀:地球周围受重力,绕物一周找弹力考虑有无摩擦力,其他外力细分析合力分力不重复,只画受力抛施力三.例题分析【例1】如图所示,光滑斜槽由槽板AB、BC组成,AB与BC的夹角大于900,质量为m的均质球放在斜槽中,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在球和板接触的D、E点球受到的弹力。
必修一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含受力分析专题)物理第三章主要涉及科学实验及力学知识,重点包括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受力分析等。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原因,是一种作用在物体上能够改变物体状态的物理量。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单位。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时,它们的合力是两个力的矢量和。
合力的方向与力的方向有关。
力可以沿一定的方向进行分解,将该力分解为两个力,其大小和方向满足三角形法则。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体现为:改变物体的状态(静止或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压缩、拉伸、弯曲等)、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加速、减速、改变方向等)。
4. 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
在受力分析中,首先要分析受力物体,确定物体所受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确定力的方向和大小。
然后,利用物体所受力的特点,通过受力分析,求解问题。
具体的受力分析专题还有以下内容:- 斜面上的物体受力分析:当物体放在斜面上时,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可分解为物体的重力分力和垂直于斜面的支持力。
通过受力分析,可以计算物体在斜面上的摩擦力、加速度等。
- 倾斜面上的物体滑动和静止条件:当物体放在倾斜面上时,只有当物体的斜面倾角小于一定值时,物体会发生滑动;当倾角大于该临界角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 物体受到的拉力和斜拉力:当一端连接物体的绳子被拉力拉动时,物体会产生拉力。
当物体与绳子成一定的夹角时,绳子对物体的作用力可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个力。
- 物体的平衡条件:当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根据平衡条件,可以计算物体所受支持力、拉力、斜拉力等。
- 物体受力分析中的静力学方法:在受力分析过程中,可以采用静力学方法,即将物体在特定情况下所受的力与其相应的支持力、摩擦力相平衡。
以上是对物理第三章的知识点进行的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效果,并能够应用力学原理进行受力分析和问题求解。
专题:受力分析(基础篇)一、受力分析1、定义:把某个特定的物体在某个特定的物理环境中所受到的力一个不漏,一个不重地找出来,并画出定性的受力示意图。
对物体进行正确地受力分析,是解决好力学问题的关键。
2、相对合理的顺序:先找场力(电场力、磁场力、重力),再找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它力。
3、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①.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方向竖直向下。
②.次画已知力③.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摩擦力。
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
④.再画其他场力:看是否有电、磁场力作用,如有则画出。
二、受力分析的方法1、整体法:以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求解的方法。
2、隔离法:把系统分成若干部分并隔离开来,分别以每一部分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分别列出方程,再联立求解的方法。
3、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
有时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需要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使用。
三、受力分析的判断依据:①从力的概念判断,寻找施力物体;②从力的性质判断,寻找产生原因;③从力的效果判断,寻找是否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
总之,在进行受力分析时一定要按次序画出物体实际受的各个力,为解决这一难点可记忆以下受力口诀:地球周围受重力 绕物一周找弹力 考虑有无摩擦力 其他外力细分析 合力分力不重复 只画受力抛施力四、例题例1、单个物体受力情况(A 静止)(A 匀速下滑)空中飞行的足球 匀速行驶的汽车例2、两个物体受力情况ABA 、B 都静止A 、B 都静止A 、B 静止不动(A 向下运动,斜面不光滑)A 沿着墙向上运动A 沿着水平面向右运动A 沿着斜面向上运动A 静止v例3、三个物体受力情况变式:如图所示,各图中,物体总重力为G,请分析砖与墙及砖与砖的各接触面间是否有摩擦力存在?如有大小是多少?五、习题精选1.(2020·山东滕州市第一中学新校高三月考)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被垂直于墙面的推力F紧压在倾角为θ的墙面上并保持静止。
必修一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含受力分析专题)必修一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含受力分析专题)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力的概念定义: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单位:牛N2.力的性质:力的相互性: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独立性:任何一个力都独立的产生作用效果3.力的作用效果: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5.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6.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物体:几何对称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由质量分布决定;重心质量分部均匀,由形状决定重心。
7.四种基本作用:(1)万有引力(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二、弹力1、性质:接触力2、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如弹簧范性(塑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
如橡皮泥3、弹力产生条件(1)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5、常见弹力(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6、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F=kxk劲度系数N/mx伸长量三、摩擦力1.摩擦力产生条件:两个物体接触且粗糙;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静摩擦力:产生条件:相互接触;接触面不光滑;两物体间有弹力;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0≤f≤Fmax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相互接触;接触面不光滑;两物体间有弹力;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
大小:f=μNN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弹力N可能等于Gμ动摩擦因系数没有单位四、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等效替代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效果相同的一个力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非共点力不能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长度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合力与分力的关系1、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2、夹角θ一定,θ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3、当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夹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合力就减小(0<θ<π)4、合力最大值F=F1+F2最小值F=|F1-F2|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替代F的两个力原则:分力与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本质:力的合成的逆运算找分力的方法:1.确定合力的作用效果2.形变效果3.由分力,合力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连接4.作图或计算(计算方法:余弦定理)五、受力分析步骤和方法1.步骤(1)研究对象:受力物体(2)隔离开受力物体(3)顺序:①场力(重力,电磁力......)②弹力:绳子拉力沿绳子方向轻弹簧压缩或伸长与形变方向相反轻杆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面与面接触优先垂直于面的③摩擦力静摩擦力方向1.求2.假设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滑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速度相反④其它力(题中已知力)(4)检验是否有施力物体六、补充结论1.斜面倾角θ动摩擦因系数μ=tanθ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μ>tanθ物体保持静止μ<tanθ物体在斜面上加速下滑2.三力合力最小值若构成一个三角形则合力为0若不能则F=Fmax-(F1+F2)三力最大值:三个力相加受力分析专题一、受力分析1定义: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外力都找出来,并画出受力示意图,这个过程就是受力分析2受力分析顺序(1)重力(2)弹力(3)摩擦力(4)其它力3受力分析步骤明确研究对象----即确定分析受力的物体隔离物体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而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画出受力示意图----边分析边将力一一画在受力示意图上,并标出力的方向和表示力的符号检查画出的每一个力能否找出它的施力物体,检查分析结果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的运动状态二、常用方法(一)整体法与隔离法概念选用原则整体法将加速度相同的几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的方法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用力或系统整体的加速度受力分析时不再考虑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隔离法将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分隔开分析的方法研究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一般隔离受力较少的物体注意问题(二)弹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方法1、弹力的有无的判断方法(1)条件判断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判断是否存在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