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习作:漫画的启示》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漫画的启示》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漫画的启示》是一篇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漫画,从中得到启示,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的作文。
教材通过提供一幅漫画,引导学生观察漫画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从中得到启示,并将自己的思考写成作文。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漫画,理解漫画的基本内容,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但是,他们的表达和写作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漫画,帮助他们分析漫画的寓意,并指导他们如何将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
三. 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漫画,理解漫画的基本内容。
2.能够分析漫画的寓意,从中得到启示。
3.能够将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写成一篇有逻辑、有深度的作文。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观察漫画,理解漫画的基本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从中得到启示;将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
2.难点:分析漫画的寓意,从中得到启示;将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漫画,分析漫画的寓意,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同时,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漫画案例,让学生理解漫画的特点,掌握分析漫画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幅漫画,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准备相关案例,用于讲解漫画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3.准备作文纸,用于学生写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漫画吗?为什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课堂。
2.呈现(10分钟)展示准备好的漫画,引导学生观察漫画的内容。
提问:请大家看看这幅漫画,它讲述了什么故事?你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漫画的寓意,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幅漫画,按照刚才的分析方法,分析漫画的寓意,并讨论从中得到的启示。
提问:你们小组选择的漫画是什么?它讲述了什么故事?你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分析结果,并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
习作漫画的启示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次习作,是一次持殊的看图作文。
说它特殊,一是写的依据是一幅漫画;二是不是一般地把作者所要表述的图意写下来,而是要写出自己“自己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强调淡化文体意识,倡导自由表达,强调习作写想象作文,要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作文是生命的创新,但也要做到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
要注重主观感受,注意写作的个性化。
指导学生写这次习作,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漫画同故事图画的不同之处,明白漫画的特点;其次,要引导学生看懂图意,体会作者的用意。
其次,习作的内容也不是侧重写画面内容,而是侧重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并进行联想,最终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体会。
最后,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叙述自己自己的思考。
由于是初次在教材中接触漫画,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挖掘出漫画所表达的内容和现实意义,在教学中力求做到:减少束缚,引导自由表达;诱发兴趣,引导真情表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习作:漫画的启示》教案(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习作:漫画的启示》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习作。
本单元以“漫画”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创作漫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本课时的习作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幅具有启示意义的漫画,并写一篇习作,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他们对漫画有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漫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但在创作漫画和写作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构思、描绘细节、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充分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写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学会观察和分析漫画,从中获取启示。
2.培养学生运用漫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他们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观察和分析漫画,创作具有启示意义的漫画。
2.难点: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漫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2.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漫画作品,让学生了解漫画的创作方法和表达技巧。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漫画作品,用于展示和分析。
2.准备纸张、画笔等绘画工具,方便学生创作漫画。
3.准备相关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漫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漫画,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提问:“你们喜欢漫画吗?为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具有启示意义的漫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引导学生关注漫画的细节,如画面、线条、色彩等,并思考漫画所传达的启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习作:漫画的启示》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漫画的特点及其启示意义。
2.能够运用漫画的形式表达思想感情,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3.能够合作进行集体备课,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漫画的语言特点。
2.运用漫画的形式表达思想感情。
3.集体备课,分享创意,提高写作质量。
三、教学准备1.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课本《习作:漫画的启示》2.班级黑板、彩色粉笔3.漫画示例图片4.学生笔记本和笔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漫画的启示。
2.展示几幅优秀的漫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漫画的特点。
第二步:理解漫画的特点(20分钟)1.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漫画的语言特点:简洁、生动、富有想象力。
2.引导学生思考,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如何运用漫画形式表达思想感情。
第三步:集体备课(4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共同商讨如何创作一幅漫画作品,体现课文中的题材。
2.每个小组设计漫画的内容、人物、对话等要素,并做好创作准备。
第四步:展示与分享(20分钟)1.每个小组展示他们设计的漫画作品,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创作理念。
2.全班同学进行互动交流,提出建议和意见,共同提升漫画作品的质量。
五、课堂总结与反思通过今天的集体备课活动,学生不仅理解了漫画的特点和意义,还提高了合作能力和创作能力。
同时,教师需要及时总结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为下节课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习作:漫画的启示》这一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习作八《漫画的启示》教案一. 教材分析《漫画的启示》这篇课文通过一幅漫画,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文内容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本文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漫画,理解漫画的寓意,并能够从中得到启示,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观察漫画,理解漫画的内容。
但部分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可能缺乏深度,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
此外,学生对漫画的喜爱程度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漫画的喜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漫画的寓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从漫画中得到启示,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漫画的寓意,从中得到启示。
2.难点:学生能够独立观察漫画,进行深入思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漫画,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讨论教学法: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思考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老师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漫画素材,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展示一幅漫画,引导学生观察漫画的内容。
提问:你们觉得这幅漫画有趣吗?为什么?2.呈现(5分钟)老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明确漫画的寓意。
提问:这幅漫画想要表达什么意思?3.操练(1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思考漫画给他们的启示。
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讨论成果,老师点评并总结。
提问:从这幅漫画中,你们得到了什么启示?5.拓展(5分钟)老师展示其他相关漫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提问:这些漫画给你们带来了哪些启示?6.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要从漫画中得到启示,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漫画的启示》教学设计板块二漫画作文,初学者的启蒙1.了解漫画作文的要求,激发写漫画作文的兴趣,初步学写漫画作文。
1)教师介绍:漫画作文是一种文字和图画相结合的作文形式,要求文字简洁、生动,图画形象、有力。
漫画作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意思。
2)教师示范:请看这张漫画(教师出示一幅漫画),我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你们来帮我画一下。
(教师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学生们跟着教师一起画图。
)3)学生练:请你们自己想一个故事,然后画一个简单的漫画,再写一段文字描述你的漫画。
(学生们自己动手画图和写作。
)2.学会观察漫画,体会画家的用意,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1)教师引导:请观察这张漫画(教师出示一幅漫画),你们能发现画家想表达什么意思吗?你们又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呢?2)学生交流:学生们交流自己对漫画的理解和想法,教师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表达。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们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予改进意见。
板块三修改作,把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写清楚1.学会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作,把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写清楚。
1)教师指导:请大家交换作品,互相阅读,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2)学生修改:学生们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作品,并把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写清楚。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们修改后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哪些地方改进得很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2.教师小结:通过这次练,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观察漫画,如何写漫画作文,还学会了如何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作品,以及如何把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写清楚。
希望大家能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设计意图】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漫画,并通过观察漫画内容和比较不同图画的特点,了解漫画的特点和含义。
同时,研究人物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在板块二中,首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假文盲》漫画的内容,并描述画面。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习作:漫画的启示》一. 教材分析《习作:漫画的启示》是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第八单元的习作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漫画,从中得到启示,并将自己的感悟用文字表达出来。
教材中提供了两幅漫画,一幅是《 Procrastination》(拖延症),另一幅是《Compare》(比较)。
这两幅漫画寓意深刻,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认识到拖延和过度比较对个人成长的不利影响。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漫画有浓厚的兴趣,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趣味盎然的事物。
然而,在观察漫画时,学生往往关注的是表面的趣味性,而忽视了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深入观察漫画,挖掘其内在的启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漫画,发现其中的启示,提高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提高写作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自我反思,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观察漫画,从中得到启示。
2.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漫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示范法:教师示范写作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将自己的感悟转化为文字。
4.反馈法: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两幅漫画:《 Procrastination》(拖延症)和《 Compare》(比较)。
2.准备纸张、笔等写作工具。
3.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漫画《 Procrastination》(拖延症)和《 Compare》(比较),引导学生观察漫画,并提出问题:“你们从这两幅漫画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启示?”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对两幅漫画进行解读,指出拖延和过度比较对个人成长的不利影响。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漫画的启示》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漫画的启示》优秀教案,主要针对学生对漫画的兴趣和认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漫画,发现漫画中的启示,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漫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漫画,对于漫画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漫画的观察往往停留在表面,无法发现其中的深层含义。
此外,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限,往往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漫画,发现漫画中的启示,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理解力。
2.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的能力。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漫画,发现漫画中的启示,并能够用语文知识表达出来。
2.教学难点:学生对漫画的深入观察和理解,以及对自己观点和感受的准确表达。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观察漫画,如何发现漫画中的启示,并如何用语文知识表达出来。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漫画素材,包括各种类型的漫画,以及与漫画相关的故事和案例。
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喜欢看漫画吗?为什么喜欢看漫画?”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组漫画,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漫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从漫画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漫画,发现漫画中的启示。
习作:漫画的启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读懂漫画,理解漫画的寓意,并写成作文。
过程与方法
1.仔细观察,看懂图意,了解漫画内容,得到启示。
2.根据阅读提示把看到的、想到的编成故事。
3.抓住中心,恰当地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进行写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理解漫画中蕴含的寓意,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够仔细观察,读懂漫画的意思,理解漫画。
2.能通过漫画展开联想,想象漫画描绘空间外的情景,并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漫画画面之外的寓意;透过漫画体现的思想,针砭时弊。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几幅漫画,让学生用心欣赏,并找出漫画与普通图画之间的异同。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漫画特点: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批评性的画面;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采用幽默、风趣的画面,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或事,引人深思,给人以启示。
因此,欣赏漫画时,我们不能光用眼看,还要用心“看”。
3.试着让学生简单理解前面出示的几幅漫画中的一幅,体会漫画的欣赏方法。
二、文题展示
漫画能让我们会心一笑,也能让我们有所思考,获得生活的启示。
你能读懂教材116页中的两幅漫画吗?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这次习作,让我们写一写从漫画中得到的启示。
可以从教材中的两幅漫画中选择一幅来写,也可以写其他漫画。
三、写作指导。
1.审题立意。
从漫画中得到启示,则需要我们把漫画的内容介绍清楚。
写作时,要围绕漫画或其内容,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可以直接以《一幅漫画》为题;可以在“漫画”前加上一个修饰词,有个题眼则更好,如《一幅发人深思的漫画》;还可以结合漫画的内容,用“……的启示”或一个含义深刻的句子来命题,也很好。
2.观察思考。
仔细观察漫画画了哪些有趣的内容,可笑之
处在哪里,注重对细节的观察。
再借助漫画的标题或简单的提示语,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展开联想,拓展画面,思考漫画的含义及从中获得的启示。
3.谋篇布局。
本次作文遵循“内容→启示”式的基本写作思路,按一定的顺序记叙,先写清楚漫画的内容,再写出受到的启示,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通过具体的事件说明道理。
突出感受,给读者以启发、教育或生活的思考与引导。
4.写作手法。
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写清楚漫画内容的同时,也要写出漫画的启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范文评析
一幅漫画的启示
今天,我看了一幅名为《假文盲》的漫画,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张图画,却使我的心情感到很沉重。
漫画的内容是这样的:寒冬腊月,北风呼啸。
一位手抱孩子的母亲站在立着一块“母子上车处”的牌子的通道旁。
众所周知,“母子上车处”这一快捷通道是专门为抱小孩的乘客所设立的。
可漫画中,站在通道处的却是几个高大健壮的男士。
他们衣着体面,双手插在衣服口袋里,把窄小的通道堵得严严实实,仿佛不认识牌子上的字,对旁边抱小孩的母亲不闻不问,不管不顾。
那位抱孩子的母亲用无助的眼神望着这几个“文盲”叔叔,而他们不但不理会,甚至还闭上了眼睛。
红色牌子上“母子上车处”这五个大字显得格外刺眼。
漫画中占用“母子上车处”的人难道是真的文盲吗?不是的,他们是为了自己方便而假装不认识牌子上的字的假文盲。
这样获得的“方便”难道会让他们感到快乐吗?如今,社会进步,科技发达,知识学问上的文盲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可是道德品质上的“文盲”呢?数不胜数。
这虽然只是一幅漫画,却活生生地揭露了生活中的一些丑陋的不文明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大多数人都是文明的,可这种假文盲的现象也并不少见。
如在图书馆里,明明写着“不准大声说话”,可又有多少人在嬉戏打闹呢?又如公共汽车上,都设有“老、弱、病、残、孕”专座,可又有多少人视而不见,若无其事地坐在上面呢?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曾经说过:“人需要有一颗牺牲自己私利的心。
”但是,这幅漫画却揭示出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少人缺少一颗这样美好的心灵,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人的感受。
我们是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学会奉献,而不是自私自利。
奉献是一种超越情感的升华,它凌驾于一切情感之上,只有懂得了奉献,才不会成为华君武先生笔下的假文盲。
总评:以小见大,从漫画中的不文明现象联想到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再借屠格涅夫的名言升华主题,指出“我们应该学会奉献,而不是自私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