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4.63 KB
- 文档页数:6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是道路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原则和规范的制定对保障道路的安全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
以下是最新规范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内容。
一、基本要求1.路面设计应满足道路使用功能的需要,保证安全、舒适和可持续使用。
2.路面设计应考虑当地气候条件、交通量和设备状况等因素,确定适当的厚度和结构形式。
3.路面设计应满足最低使用期限要求,并考虑日常维护和修复的便利性。
二、材料选择1.水泥: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确保材料质量和性能的稳定性。
2.粗细骨料: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骨料,保证骨料的强度和稳定性。
3.混凝土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三、路面厚度设计1.路面厚度应根据设计交通量、使用年限和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确保路面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2.路面厚度设计应满足最小标准厚度要求,并考虑增加适当的厚度以提高路面的耐久性。
3.路面厚度设计应考虑垮塌、裂缝和变形等因素,避免由于路面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损坏。
四、路面结构1.路面结构形式应根据设计交通量和地理条件等因素确定,包括刚性路面、半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等形式。
2.刚性路面一般适用于交通量较大的道路,半刚性路面适用于交通量适中的道路,柔性路面适用于交通量较小的道路。
3.路面结构形式应考虑降低噪音、提高舒适性和减少油污等因素,并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防滑处理。
五、施工工艺1.路面施工应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要求进行,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措施。
2.路面施工应进行充分的土质处理和水平校正,确保路面的平整度和纵坡要求。
3.路面施工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和厚度,避免出现坑洼、裂缝和不均匀沉降等问题。
六、养护管理1.路面养护管理应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方案,包括定期巡检、维护和修复等工作内容。
2.路面养护管理应及时发现和处理路面损坏和缺陷,减少进一步扩大和加剧的可能性。
水泥混凝土路面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本构成和材料特性,理解其作为道路结构层的功能与重要性。
2. 引导学生了解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流程及其质量控制要点,明确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3. 使学生了解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维修与管理方法,认识到其在使用寿命内的持续管理必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和施工方案制定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的能力,为未来从事道路工程领域工作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总结报告撰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道路工程专业的兴趣,培养其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
2. 引导学生关注道路工程建设中的环保和节能问题,培养其绿色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其在学习和工作中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水泥混凝土路面基础知识:包括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我国道路工程中的应用;介绍水泥、砂、石等原材料的选择与性能要求。
2.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讲解路面结构层的组成、功能及设计原理;分析不同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特点及适用条件。
3.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详细介绍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流程,包括基层处理、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振捣、抹平、养护等环节,强调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4.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与防治:分析常见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类型及其成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方法。
5. 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与管理:介绍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方法、周期和维护管理措施,强调养护与管理在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方面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确保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分析,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教学进度安排合理,保证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原理水泥混凝土路面是一种常见的道路建设材料,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机场跑道等地面工程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原理。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分类及特点水泥混凝土路面按其结构可分为单层路面和多层路面。
单层路面是指整个路面由一层水泥混凝土构成,多层路面是指路面由多层不同材料构成,其中水泥混凝土是其中一层。
常见的多层路面结构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石子沥青混合料路面、沥青混合料路面等。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以下特点:1.强度高: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较高的抗压、抗弯、抗冻融、抗渗透等强度性能,能够承受车辆荷载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2.稳定性好: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平整、硬度大,对车辆行驶具有稳定性。
同时,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较好的耐久性,使用寿命较长。
3.施工工艺简单: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相对简单,可采用机械化施工,施工速度较快。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原理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路面厚度设计原则路面厚度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厚度应根据设计车速、荷载、路基类型、地下水位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一般来说,高速公路路面厚度不小于25cm,普通公路路面厚度不小于20cm。
2.路面横向坡度设计原则路面横向坡度是为了排水和安全行驶而设计的。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横向坡度应根据道路的曲线半径、车速、雨量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一般来说,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横向坡度不应大于2%。
3.路面纵向坡度设计原则路面纵向坡度是为了排水、提高路面舒适度和保证安全行驶而设计的。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纵向坡度应根据道路长度、车速、车辆类型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一般来说,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纵向坡度不应大于4%。
4.路面结构设计原则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设计应根据路段的交通量、设计车速、荷载等因素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高速公路路面结构为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普通公路路面结构为水泥混凝土+碎石基层。
5.路面配合比设计原则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配合比是路面强度、耐久性等性能的保证。
取值0.353100050.150.000010.22700040.150.2200058204100207255752140.91.150.0570.0653.8729414.68352695267410.8341.270.0525混凝土板长L=5m最大温度梯度Tg=95℃/m面层与基层之间竖向接触刚度κn=3000MPa/m温度回归系数bt=1.27温度回归系数at=0.834温度回归系数ct=0.052基层疲劳应力系数κf 面路水泥混凝土面层水泥混凝土面层综合温度翘贫混凝土基层标设计参数板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厚度h1=0.2m 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hc=0.35m水泥混凝土面层弯拉弹性模量Ec=31000MPa 水泥混凝土面层弯拉强度标准值fcr=5MPa水泥混凝土面层泊松比v=0.15水泥混凝土面层线膨胀系数αc=0.00001贫混凝土基层厚度hb=0.2m贫混凝土基层弯拉弹性模量Eb=27000MPa 贫混凝土基层弯拉强度标准值fcb=4MPa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回弹模量E1=2000MPa贫混凝土基层λ=0.065面层疲劳应力系数κf 贫混凝土基层泊松比v=0.15标准荷载Ps=100kN接缝传荷应力折减系数κr=0.9土基回弹模量E0=58MPa 最重荷载Pm=204kN 累计当量轴次Ne=20725575214次综合系数κc=1.15水泥混凝土面层λ=0.057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结构极限判断Ex 2000hx 0.2α0.441546Et 276.9174Dc 113.3099Db 18.41432rg 0.944548σps 0.744268σpm 1.454729σbps 0.360201κf 3.872941κf 4.683526σpr 2.983396σp,max 1.505644σbpr1.940062r β0.156007ξ0.978698t 1.764513CL 0.85413BL 0.296046σt,max 1.525746κt 0.434911σtr0.663563可靠度系数r 面层疲劳应面层最大应基层疲劳应面层最大温度应力σt,max 温度疲劳应力系数κt 面层疲劳系数κf 基层疲劳系数κf 面层荷载疲劳应力σpr 面层最大荷载应力σp,max 基层荷载疲劳应力σbpr半刚性基层板弯曲刚度Db 路面结构总相对刚度半径rg土面层标准荷载在临界荷位产生的荷载应力σps 土面层最重荷载在临界荷位产生的荷载应力σpm 温度疲劳应力σtr温度翘曲应力和内应力的温度应力系数BL基层标准荷载在临界荷位产生的荷载应力σbps计算项目混凝土面板弯曲刚度Dc 板底地基综合当量回弹模量Et结构极限判断结算结果1.274.6316373.8498652.463878计算公式1.27系数rr=1.27疲劳应力最大应力疲劳应力。
第八章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1.水泥混凝土板的宽度是指_____之间的距离或纵缝与路面边缘线之间的距离,板的长度是指__________之间的距离。
2.动荷系数是指_____和_____对路面疲劳损坏影响的比值。
3.混凝土路面设计强度是以混凝土的_____强度为标准,其龄期一般为_____天。
4.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下基础强度参数以其基层顶面的_____模量乘以一个模量增长系数,得到基层顶面的_____模量。
5.为保证胀缝的传荷能力,应在胀缝中部设置_____杆,这种杆通常选用_____钢筋。
6.刚性路面交通量分类主要依据是使用初期的_____轴载日作用次数划分的,对重型交通量道路,其设计年限为_____年。
7.刚性路面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_____,混凝土板的破坏,主要是_____引起的。
8.拉杆通常设在一缝,为了使车辆荷载应力有利传递,防止错台,通常在_____缝中设置传力杆。
9.刚性路面与其他建筑物相连时,一般以设置_____缝为宜,这种缝主要防止混凝土板由于_____应力而引起的裂缝。
10.刚性路面纵、横缝之间以相互_____为宜,当一次摊铺宽度大于4.5m时,增设纵向_____缝。
二、选择题1.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是以()为标准轴载。
A.BZZ-100或BZZ-60;B.后轴重100kN的轴载;C.黄河JN-150或解放CA-10B;D.8000磅2.我国水泥混凝土板下基础的强度参数,选用()为指标。
A.反力模量K;B.回弹模量月;C.计算回弹模量;D.基层材料弹性模量3.我国现行水泥路面设计规范规定,产生最大综合疲劳损坏的临界荷位为板的()。
A.纵缝边缘中部;B.横缝边缘中部;C.板块中部;D.任意位置4.水泥混凝土路面现行设计规范采用()理论。
A.弹性层状体系;B.极限荷载;C.经验法;D.弹性地基板5.防止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出现横向位移的有效措施是()。
A.设置传力杆;B.设置拉杆;C.设置角隅钢筋;D.增强板下基础强度6.传力杆应选用()钢筋。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摘要】水泥混凝土路面和其他的路面相比具有刚度强的特点,在外荷载的作用下变形小,使用年限高,是工程中重要的一项技术,本文定性的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特征、设计参数、设计原则、设计理论方法以及再生利用等做了详细分析介绍。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特征;结构设计;设计原则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是一种刚性路面,力学强度高,在外荷载作用下变形小,所以混凝土板通常都是处于弹性阶段,也就是在汽车荷载下,板内产生的最大应力不超过水泥混凝土板的比例极限应力。
这是板由于是处于弹性阶段,基层和土基所承受的荷载及产生的变形都很小,力学分析上可以判定水泥路面结构是属于弹性层状体系。
1.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特征和柔性路面相比,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弹性模量和力学强度远远高于基层和土基的相应模量和强度;混凝土的抗弯强度也远小于抗压强度,设计时要以抗弯强度为标准;混凝土的面板和基层之间的摩擦阻力不是很大,具体设计时可以将路面看作是弹性地基板,即用弹性地基板的理论进行设计。
由于车辆的重复作用加上面板的抗弯强度低于抗压强度,混凝土面板会在长期的荷载作用下没有达到极限抗弯强度就已经破坏。
另外面板顶面和底面的温差也会引起翘曲应力,地基的变形对面板的影响也很大,不均匀的地基沉降等变形会使混凝土板局部脱空。
所以混凝土路面设计时,为了使路面能够经受车辆长期的重复荷载、抵抗温差产生的翘曲反应、具有较强的适应地基变形能力,混凝土板压要具有足够的抗弯、抗拉强度以及足够的厚度。
混凝土路面在外界影响下容易产生的破坏形式有断裂、错台、拱起、接缝挤碎等。
从破坏类型可以看出混凝土路面性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轮载、温度、水分、基层、接缝构造、材料、施工技术以及养护条件等。
混凝土路面设计必须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以保证其正常的使用寿命。
2.混凝土路面的结构设计内容结构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2.1路面结构层组合设计根据交通的繁重程度来确定路面结构层的组合,并根据当地的环境和自然条件材料供应等具体设计。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原理水泥混凝土路面是公路路面常用的一种路面结构,其设计原理主要包括路面承载力设计、路面结构设计和配筋设计三个方面。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道路的使用寿命、交通量、车辆类型、地理位置等因素,以保证路面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
一、路面承载力设计路面承载力是指路面能承受的车辆重量和交通荷载的能力,是路面设计的重要指标。
路面承载力设计的主要步骤包括交通量测算、荷载计算、路面类型选择和厚度计算。
1. 交通量测算交通量测算是指对道路上的车辆流量进行测算和分析,以确定道路的设计交通量。
交通量测算包括交通量观测、交通量调查和交通量预测三个方面。
交通量预测是指根据道路的使用寿命、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等因素,预测未来的交通量。
2. 荷载计算荷载计算是指根据交通量和车辆类型等因素,计算路面所承受的交通荷载。
荷载计算主要包括轴重计算和应力计算两个方面。
轴重计算是指根据不同车辆类型和荷载,计算路面所承受的轴重。
应力计算是指根据荷载大小、路面材料和路面厚度等因素,计算路面所承受的应力大小。
3. 路面类型选择和厚度计算根据荷载大小和路面使用寿命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路面类型和厚度。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厚度一般为20-30厘米,不同的路面类型对应不同的厚度。
例如,高速公路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一般为26厘米,城市道路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一般为20厘米。
二、路面结构设计路面结构设计是指根据路面承载力和使用寿命等因素,确定路面的结构形式和材料。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形式一般包括下部结构、道面结构和路面附属设施三个部分。
1. 下部结构下部结构是路面的支撑结构,主要包括路基和路面基层。
路基是指路面下方的土层,其主要作用是为路面提供支撑和稳定性。
路面基层是指路面下方的混凝土层,其主要作用是为路面提供支撑和保护。
2. 道面结构道面结构是路面的承载结构,主要包括水泥混凝土层和沥青混凝土层两种。
水泥混凝土层是指路面上方的水泥混凝土层,其主要作用是承载车辆荷载和保护路面基层。
工程名称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审批日期: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第二章工程概况第三章施工方案及主要技术措施第四章主要物资和施工机械设备第五章劳动力安排第六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第七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第八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第九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第十章施工进度计划第十一章雨季施工措施第一章编制依据一、编制说明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是在充分尊重投标文件、理解设计要求、深入现场考察的基础上,对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部分进行了深化、细化与优化,阐述了本工程实施的施工安排、施工计划、施工方案、以及工程质量、成品保护、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等措施。
力争各方面都能够充分符合业主的各项要求,确保工程各项管理目标的实现。
1.1 编制依据一)本工程采用的技术规范(根据工程实际,选择以下规范)1《道路工程术语标准》GBJ124-882.《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3.《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管理规定》建城[2002]221号4.《市政工程质量等级评定规定》建城[1992]68号5.《市政工程质量等级补充评定规定》(95)建城市字第1号6.其他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规定。
二)对材料的质量和试验要求1)《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2-921.1 编写过程1.1.1 组织落实我公司对此工程非常重视,成立了由项目执行经理牵头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小组,编制小组由总体路基、面层、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等专业人员组成。
1.1.2 前期准备工作各专业组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写前,认真踏勘了工程现场,研究了有关基础资料,对现场施工场地、工程区域道路交通状况、供电供水情况、工人住宿场地的作了详细的调研咨询工作,获得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的一手可靠资料,使施工组织设计切实可行。
1.2 编制原则(1)严格贯彻“安全第一”的原则。
遵守施工承包合同的各项条款的要求。
(2) 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现行法律法规、规范、规程、标准。
第八章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一、填空题
1 .水泥混凝土板的宽度是指_____ 之间的距离或纵缝与路面边缘线之间的距离,板的长度是指__________ 之间的距离。
2 .动荷系数是指_____ 和_____ 对路面疲劳损坏影响的比值。
3 .混凝土路面设计强度是以混凝土的_____ 强度为标准,其龄期一般为_____ 天。
4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下基础强度参数以其基层顶面的_____ 模量乘以一个模量增长系数,得到基层顶面的_____ 模量。
5 .为保证胀缝的传荷能力,应在胀缝中部设置_____ 杆,这种杆通常选用_____ 钢筋。
6 .刚性路面交通量分类主要依据是使用初期的_____ 轴载日作用次数划分的,对重型交通量道路,其设计年限为_____ 年。
7 .刚性路面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_____ ,混凝土板的破坏,主要是_____ 引起的。
8 .拉杆通常设在一缝,为了使车辆荷载应力有利传递,防止错台,通常在_____ 缝中设置传力杆。
9 .刚性路面与其他建筑物相连时,一般以设置_____ 缝为宜,这种缝主要防止混凝土板由于_____ 应力而引起的裂缝。
10 .刚性路面纵、横缝之间以相互_____ 为宜,当一次摊铺宽度大于4 .5m 时,增设纵向_____ 缝。
二、选择题
1 .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是以()为标准轴载。
A .BZZ-100 或BZZ-60 ;
B .后轴重100kN 的轴载;
C .黄河JN-150 或解放CA-10B ;
D .8000 磅
2 .我国水泥混凝土板下基础的强度参数,选用()为指标。
A .反力模量K ;
B .回弹模量月;
C .计算回弹模量;
D .基层材料弹性模量
3 .我国现行水泥路面设计规范规定,产生最大综合疲劳损坏的临界荷位为板的()。
A .纵缝边缘中部;
B .横缝边缘中部;
C .板块中部;
D .任意位置
4 .水泥混凝土路面现行设计规范采用()理论。
A .弹性层状体系;
B .极限荷载;
C .经验法;
D .弹性地基板
5 .防止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出现横向位移的有效措施是()。
A .设置传力杆;
B .设置拉杆;
C .设置角隅钢筋;
D .增强板下基础强度
6 .传力杆应选用()钢筋。
A .螺纹;
B .人字;
C .圆钢筋;
D .A 、B 、C 中任一种
7 .水泥混凝土路面横向缩缝构造一般有()。
A .半缝带拉杆型;
B .假缝、假缝加传力杆型;
C .企口缝、企口缝加传力杆型;
D .假缝、假缝加拉杆型
8 .钢筋混凝土板内配筋的主要目的是()。
A .防止板块开裂;
B .减薄混凝土板厚度;
C .增加板的抗弯强度;
D .控制裂缝张开量及延长
9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厚计算是以计算荷载应力不超过混凝土板在使用年限内的()的-5 %和+3 %范围为控制。
A .抗折强度;
B .抗折疲劳强度;
C .折压强度;
D .抗弯拉强度;
E .荷载疲劳应力和温度应力之和
10 .在原有路面上铺筑混凝土路面时,板下基础当量回弹模量可以通过()确定。
A .查表法;
B .承载板或弯沉检测;
C .原路面类型;
D .土基回弹模量
三、判断题( 正确者打“√”,错误者打“X ”)
1 .我国水泥混凝土板下基础强度参数,选用计算回弹模量为指标。
( )
2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荷载计算图式是采用双圆形荷载图式。
( )
3 .水泥? 昆凝土路面设计荷载计算图式是采用方形荷载图式。
( )
4 .水泥混凝土路面现行设计规范规定,采用动荷垂直荷载作为设计荷载。
( )
5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设置钢筋的目的主要是使之克服温度应力,使之不产生裂缝。
( )
6 .传力杆应选用螺纹钢筋或圆钢筋。
( )
7 .传力杆应选用圆钢筋。
( )
8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主要是因受垂直荷载的作用而产生累积竖向变形,并超过规范规定而引起的。
( )
9 .在原有路面上铺筑混凝土路面时,板下基础当量回弹模量可以通过承载板或弯沉检测确定。
( )
10 .在原有路面上铺筑混凝土路面时,板下基础当量回弹模量可以通过土基回弹模量来确定。
( )
11 .在新建公路上铺筑混凝土路面时,目前规范规定对板下基层的顶面当量回弹模量是通过查表法或公式计算确定的。
( ) 。
·
12 .水泥混凝土板的宽度是指纵缝的距离,板的长度是指横缝的距离。
( )
13 .动荷系数是反映动轮载和静轮载及路面不平整等对路面疲劳破坏影响的一个系数。
( )
14 .混凝土路面设计强度是以混凝土的抗折强度为标准,其龄期一般为28d 。
( )
15 .混凝土路面设计强度是以混凝土的抗折强度为标准,其龄期一般为14d 。
( )
16 .为保证胀缝的传荷能力,应在胀缝中部设置传力杆,予以加强。
( )
17 .为保证胀缝的传荷能力,应在胀缝中部设置传力杆,并常选用圆钢筋。
( )
18 .刚性路面交通量分类主要依据是使用初期的标准轴载日作用次数划分的。
( )
19 .刚性路面交通量分类主要依据是使用初期的BZZ-60 或BZZ-100 轴载日作用次数划分的。
( )
20 .刚性路面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很小,其破坏主要是因疲劳引起的。
( )
21 .刚性路面设计是依据等效弯沉原则进行轴次换算的,前轴重大于40kN 的亦应进行换算。
( )
22 .拉杆通常设在假缝上,有时也设置在胀缝上,以增加整体性。
( )
23 .拉杆通常设在纵缝上,传力杆通常设在胀缝上。
( )
24 .刚性路面与其它建筑物相连时,一般应设置胀缝,至少应设置假缝型。
( )
25 .刚性路面纵、横缝之间以相互垂直为宜,当一次摊铺宽度大于4 .5m 时,应增设纵向缩缝。
( )
26 .刚性路面两块板( 指每个单车道) 各设置的横向接缝,以错开为宜。
( )
27 .钢筋混凝土路面中配置钢筋的作用是防止混凝土板产生裂缝。
( )
28 .混凝土路面设置纵缝和横缝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混凝土板因温度应力过大而导致破坏。
( ) ·
29 .混凝土路面设计进行交通量换算时,不考虑汽车前轴的影响。
( )
30 .混凝土路面设计进行交通量换算时,前轴大于30kN 时应进行换算。
( )
31 .可以在原有路面上直接铺筑混凝土板块。
( )
32 .在传力杆一端涂沥青或装小沥青纱套管的主要作用是防止传力杆滑动,以利传递荷载。
( )
33 .只有在横缝中有施工缝出现。
( )
四、问答题
1 .对刚性路面设置基层有何要求?
2 .刚性路面基层有何作用?
3 .简述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的主要内容及程序。
4 .在什么情况下需设置补强钢筋?
5 .对混凝土路面下的路基有何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第八章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纵缝横缝
2 .动轮载静轮载
3 .抗折28
4 .当量回弹计算回弹
5 .传力圆
6 .标准30
7 .很小疲劳
8 .纵横
9 .胀温度
10 .垂直缩
二、选择题
1.B;
2.C;
3.A;
4.D;
5.B;
6.C;
7.B;
8.D;
9.E;10.B 。
三、判断题
1 .√;
2 .X ;
3 .X ;
4 ,X ;
5 .X ;
6 .X ;
7 .√;
8 .X ;
9 .√;
10 .X ;11 .X ;12 ,√;13 .X ;14 .√;15 .X ;16 .X ;17 .√;
18 .√;19 .X ;20 .√;21 。
X ;22 .X ;23 .√;24 .X ;25 .√;
26 .X ;27 .X ;28 .√;29 .X ;30 .X ;31 .X ;32 .X ;33 .X
四、问答题
1 .答: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整体性好,透水性小,平整而坚实,厚度一致,断面正确,以免出现板底脱空和错台现象。
2 .答:基层不仅能给板提供均匀而稳定的支承,而且能防止唧泥和冻胀的不良影响,保证
水泥混凝土板的整体强度和具有较好的平整度,对延长路面板的使用寿命有着良好作用。
3 .答:(1) 混凝土材料组成;(2) 结构组合设计;(3) 板厚计算;(4) 板的平面尺寸确定;(5) 接缝构造设计;(6) 配筋设计。
4 .答:当混凝土板纵、横缝自由边缘下的基础,如有可能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时,则在混凝土板边加设补强钢筋,在角隅处加设发针钢筋或钢筋网。
5 .答:混凝土路面下的路基必须密实、稳定和均质。
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的地面水和地下水,必须采取拦截或排出路基以外的措施。
路面设计应正确地确定路基干湿类型。
一般要求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过湿状态或强度与稳定性不符合要求的潮湿状态的路基,必须经过处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