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首尾诗词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7
四大名著的开头和结尾,竟然隐藏了巨大天机!四大名著的电视人人都看过,但是能读完这四部小说的人,是少之又少。
其实四大名著真正的思想精华,都在书里,电视里展现的只是情节和场景。
如果没时间去读这四部小说,那今天就一起来读一下这四部小说的开篇和结尾。
你会发现其实--人生最深的滋味,在四大名著的开始和结束处,展现的淋漓尽致。
读完定会让你豁然开朗!/红楼梦/风月情长,终究梦一场红楼梦一场,又如人生一出戏。
梦迷梦醒,戏里戏外,梦里是荒唐,戏外是荒凉。
梦里是荒唐从小说本身,红楼的开篇词就是那首《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曹公说,红楼“大旨谈情”,红楼的梦里是一场情天恨海。
世间之人,一个个都是情种,流落在人间风月场上,有真情和妄情,人情和欲情。
然而结果又能如何?还不是只剩无可奈何,伤怀和寂寥。
纵使曾经金玉满堂,也终归是一场追怀和悲悼。
人间的风月,不过是一场虚妄。
这就是人生的滋味。
想想你的人生,已经有了多少了结和落幕?红楼的结尾,是散场曲终人散让人伤感,繁华落尽、生死两茫茫更是有着无尽的凄凉。
正如小说本身的收尾诗词,那首《飞鸟各投林》所道:为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
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
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人生百态都在诗里,结果也让人唏嘘。
便如人的欲望和路途也有千万种,可是结局却是同一个宿命--终是镜花水月一场空,梦幻泡影真如梦,最后落下一片白茫茫大地,干干净净。
那我们曾经又争什么、乐什么、哭什么、痛什么、挣扎什么,放不下什么?也许,眼终究要看尽沧桑,心终究要味尽凄凉,有些事才能不再挂心上。
这或许就是所谓人生的道行。
在此之前,也许就只能该怎样还怎样。
咏“四大名著”律诗赏评知音诗友宗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方针。
讴歌伟大的党,伟大祖国,伟大人民,伟大时代。
讲求品味,提升格调,履行责任,培育人才,创新发展,建设高素质的诗词文化团体。
七律四首咏四大名著史文山(2021.9.1)赏评史文山先生咏“四大名著”七律四首刘连茂史文山先生是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德高才丰,文思敏捷,退休以来,充分发挥一位高级知识分子的作用,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活跃在诗词界。
在太原、山西以至全国,都有相当影响。
两年多来,担任知音诗友诗社教学和点评导师,积极开展教学工作,特别是系统地进行散曲教学,传薪播火,培桃育李。
尽管年届八秩高龄,然而学教笔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不仅积极热心开展教学工作,还积极参加群内的各种活动,受到广大师友爱戴和敬佩。
可谓老当益壮,桑榆瑰丽。
本期四大名著作业,要求七律,不限数量,可以系列写作。
史老师积极完成,写出四首七律,俱为精品力作。
《水浒传》杂税苛捐起大荒,梁山聚义反朝纲。
人经险苦冤仇细,各显神通武艺强。
故事层层多曲折,文风力力重昂扬。
多年翻刻书商喜,老少同声来赞扬。
全诗写出《水浒传》的社会基础和道义力量。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公平正义,腐朽统治阶级官逼民反,民众具有天然的社会根基和强大和斗争力量,以至于小说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
首联“杂税苛捐起大荒,梁山聚义反朝纲。
”写出苛政猛于虎,官逼民反,梁山好汉起事聚义。
起笔自然,开门见山。
颔联“人经险苦冤仇细,各显神通武艺强。
”写出每条好汉都不是无病呻吟,经受了如林冲那样的深仇大恨。
书中对每个好汉的立场和冤仇和经历都表现得很详细,使得体现“造反有理”。
压迫深,反抗重。
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各路英雄,各位好汉都有独到的高强的本领。
梁山泊有天罡地煞的胜战力,小说有八仙过海的感染力。
颈联“故事层层多曲折,文风力力重昂扬。
”写出小说的特点。
这部小说,自宋末以来,故事不断在民间流传,戏剧、评话等艺术不断加工,有如行云布雨,水蒸气积累多了,最后形成了降雨,而《水浒传》的集成历久,因此,最后经过天才的作家编著,故事情节曲折,作者手法高明,成就了鸿篇巨著。
四大名著的5首古诗中国的文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作品,对于学习中国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们被视为向后人传承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其中有许多优秀的古诗,下面就以《四大名著的5首古诗》为话题,来让我们一起来回望这五首古诗吧。
第一首是《西游记》中的“诗经”古诗:“风吹红叶秋,收藏已千里。
”这首诗歌反映了张果老精神的勇往直前和大勇无畏的精神,它所表达的意思是,即使是在千里之外,也要继续前进,不畏艰险,直至达到目的地。
这首诗的含义极其重要,张果老用生命激励着后人,让他们敢于挑战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勇挑重担,永不放弃,向着梦想的彼岸勇敢前行!第二首是《三国演义》中的“屈原”古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歌凝聚着汪伦和屈原之间的深厚情谊,汪伦见到屈原要迁居国外,竟把穿着的衣衫都赠送给屈原,赴死不忘故乡,在他登上船只的最后一刻,他的朋友汪伦将他的衣衫赠给他,满载着无穷的思念,他扔向桃花潭,以此告别朋友。
第三首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古诗:“千丈仙梦见今度,双剪春色未央河。
”这首诗歌让我们感受到贾宝玉把梦想和现实结合在一起的智慧,哪怕遇到多大困难,梦想也绝不放弃,而是用智慧和勇气去挑战,在遥远的仙山,贾宝玉继续梦想着未来的美好,他用双剪把春色给剪了出来,让这美妙的景色没有一滴河水逃脱,让他的梦想永远存在。
第四首是《水浒传》中的“宋江”古诗:“百步穿杨一步到,英雄莫叫宋江跳。
”这首诗歌反映了宋江的勇往直前的精神,宋江是水浒传里最英勇的人物之一,他百步穿杨,英勇力量无双,在他眼中,无论再怎么激烈的战斗,也不可怕,他坚信着英勇胜利,才能为民族解放,解救苍生,这是宋江最理想的成就。
最后一首是《三国志》中的“华佗”古诗:“清流出湖光里,传授病人良方。
”这首诗歌反映了华佗的仁爱精神,以及奉献精神,华佗一直以把医药教授给人们为荣,总是奔赴战场去救援病患,无论何时,他都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治病救人,把清流给病人,用以治疗他们的疾病,这就是华佗活跃于战场上的可爱形象。
解析:中国四大名著开篇诗词纵览四大名著的开篇诗词,各以一字以蔽之:《三国》曰“空”,《水浒》曰“隐”,《西游》曰“修”(修成正果),《红楼》曰“梦”。
1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据说这是明代的一位状元唤作杨慎的写的词,有分教:纵然是千古英雄,也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随浪逐流一逝而尽。
秋月春风相续,人世转换不停,唯青山常在,夕阳依旧。
所谓是非成败,其实转瞬成空,均免不了化作笑谈。
即便是千古传奇,亦不过付之一笑而已。
此词调寄《临江仙》,词人真可谓临江之仙人了。
这首《临江仙》词教人看空:“是非成败转头空;教人看淡:“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该词用长镜头大视角,横观天地,纵论古今,有很强的历史沧桑感,更兼参透功名勘破富贵,属大手笔。
将此词拉来给《三国演义》这部鸿篇巨制做开篇词,无论是意境还是格调都是与之相吻合的,其宏伟的气势也是能够压住全篇的。
2《水浒传》的开篇词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
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
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扰扰乱春秋。
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
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
霎时新月下长川,江湖变桑田古路。
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
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水浒传》讲的是江湖豪杰的传奇故事,而这首开篇词,却大有笑傲江湖的味道。
按词中所论,称王称霸,攻城略地,不过是“扰扰”之人作“乱”而已。
世上成名求名及埋名者,终将被沧海桑田所掩埋。
而求鱼之路、穷猿之路,只怕最后走成了惊弓之路。
唯“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者,隐匿于书林之中,方才是“俊逸儒流”。
所以世上之人,不如握着掌中的酒杯茶杯,听一曲新鲜的曲目。
此词蔑视厮杀争斗的“七雄”,冷眼旁观熙来攘往的图名逐利者,笑看那些为名利而剜门子捣洞寻找门路的人,羡慕那些笑傲江湖的“俊逸儒流”,倡导一种隐逸恬淡的生活态度。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开篇和结尾诗词古人云“文以载道”,所有的经典文学作品都离不开一个“道”字,它集中表现为在人生感悟的过程中对崇德修身的颖悟,饱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天命观和道德观,为心灵指明方向。
一部优秀文学作品往往都有一个结构严谨的布局,吸引人的开头和意味深长的结尾。
文章的开篇诗词有揭示主题、直接点明所要表达的主旨的作用,在文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结尾诗词令人回味,使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整部作品富有含蓄的韵味和具有文生文外的特点。
以下举一些例子:《红楼梦》开篇: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结尾有诗云: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梦”者,一切皆虚幻也;“红楼梦”者,红尘梦幻也。
《红楼梦》的中心线索是一块灵石的经历,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幻为人身,后又引登彼岸。
书中的《鸟投林》告诉人们:世间万事有因,欠债必还,曲终人散;书中跛足道人在《好了歌》中罗列了炎凉世态中人情冷暖变化的一些现象;而甄士隐的注解则更进一步洞察了一切事物是过眼烟云,并且看穿了世人的荒唐之处在于“反认他乡是故乡”。
佛家认为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的一切都是幻象,是不实的。
喻示世人来头非比寻常,从天上而来,从远古走来,切勿迷失本来面目,抛弃对红楼的痴迷,梦醒时明心见性,返本归真。
《西游记》开篇: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结尾有诗云:圣僧努力取经编,西宇周流十四年。
苦历程途遭患难,多经山水受迍邅。
功完八九还加九,行满三千及大千。
大觉妙文回上国,至今东土永留传。
又有诗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同生极乐国,尽报此一身。
《西游记》是一部觉悟之书,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拜佛取经传东土的故事。
唐僧是一位慈悲为怀、一身正气的圣僧,立志拜佛求取真经以济众生,意志坚定,持之以恒。
中国文学到了明清时代,小说文体的创作渐次进入了鼎盛时期,于是产生了众望所归的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以历史的兴衰,社会的炎凉,事件的传奇,人物的悲欢等等故事或撼动人心、或悦人耳目、或破人愁闷。
其所蕴含着的世道人生之理,更是给人以警醒和启迪。
尤其是在开篇诗词中,蕴含着作者对世事人生的感悟,荟萃着一些精彩的醒世恒言,读来颇有兴味。
词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据说这是明代的一位状元——杨慎——写的词,有分教:纵然是千古英雄,也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随浪逐流一逝而尽。
秋月春风相续,人世转换不停,唯青山常在,夕阳依旧。
所谓是非成败,其实转瞬成空,均免不了化作笑谈。
即便是千古传奇,亦不过付之一笑而已。
此词调寄《临江仙》,词人真可谓临江之仙人了。
这首《临江仙》词教人看空:“是非成败转头空。
”教人看淡:“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该词用长镜头大视角,横观天地,纵论古今,有很强的历史沧桑感,更兼参透功名、勘破富贵,属大手笔。
将此词拉来给《三国演义》这部鸿篇巨制做开篇词,无论是意境还是格调都是与之相吻合的,其宏伟的气势也是能够压住全篇的。
词曰: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
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
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扰扰乱春秋。
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
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
霎时新月下长川,江湖变桑田古路。
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
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水浒传》讲的是江湖豪杰的传奇故事,而这首开篇词,却大有笑傲江湖的味道。
按词中所论,称王称霸,攻城略地,不过是“扰扰”之人作“乱”而已。
世上成名求名及埋名者,终将被沧海桑田所掩埋。
而求鱼之路、穷猿之路,只怕最后走成了惊弓之路。
唯“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者,隐匿于书林之中,方才是“俊逸儒流”。
对四大名著里的诗词感悟四大名著中的诗词给人以深深的感悟。
无论是《红楼梦》中的诗词对白,还是《西游记》中的唐诗佳句,都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情感。
通过欣赏和理解这些诗词,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到这些经典作品的内涵和魅力。
《红楼梦》中的诗词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而闻名。
其中《葬花吟》是最为人熟知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哀怨和无奈之情。
它通过描写冬天枯萎的花朵和凋谢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逝去岁月和离别之感。
《西游记》中也融入了许多经典的诗词佳句。
其中有一首描写女儿国的唐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这首诗描绘了女儿国的美丽景色和浪漫氛围,给人一种温馨和惬意的感觉。
《水浒传》中的诗词通常直接表达了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命运。
其中最著名的是武松杀嫂的那首咏梅诗:“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开时依旧豪英迈,落后犹能酷似师。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隐喻了武松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三国演义》中的诗词更多地表现了人物的志向、决心和豪情壮志。
例如关羽在樊城时的《满江红》:“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满城尽带黄金甲,穿戴不动六甲兵。
”这首诗通过描述关羽的威武形象和执着信念,展示了他的英雄气概和忠诚精神。
四大名著中的诗词无论从形式、内容还是情感表达上都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通过领略这些诗词的意境与美感,我们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并从中获得心灵的滋养和启发。
它们不仅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大名著红楼梦诗词赏析归纳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平淡,是成功的驿站;努力,是成功的积淀;祝福,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自信的你在我的祝福下,定会在中考中摘取桂冠,努力吧朋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四大名著红楼梦诗词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红楼梦》诗词赏析:护官符护官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诗词鉴赏】这几句俗谚口碑出现在第四回中。
贾雨村靠贾家的关系,复职补授应天府知府,一上任就遇上薛蟠为争买英莲(香菱)而打死小乡宦之子冯渊的案件。
雨村不知底细,立刻就要拿人判案。
手下的门子葫芦僧使眼色制止他,并呈上这份“护官符”,提醒他:金陵城这四大家族“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薛蟠就是“丰年好大雪”的薛家的公子,不可莽撞。
俗谚口碑就是流传在民间的顺口溜。
称之为“护官符”,是说巴结这四家官僚贵族就能保住官;得罪了他们不仅要丢官,连脑袋也保不住。
《红楼梦》诗词赏析:贾雨村诗词贾雨村对月寓怀口号一绝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诗词鉴赏】此诗出现在第一回中。
中秋夜,甄士隐把贾雨村从葫芦庙请到家里饮酒,“当时街坊上家家策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
贾雨村乘着酒意,狂兴不禁,吟出这首诗。
贾雨村脱口而出就是一首像样的诗。
诗的前两句平乎,并无特色;后两句却透出气象不凡,抱负不浅。
他一旦有出头之日,就要使“人间万姓仰头看”,你看这个落魄的穷书生名利之心多重,多热切,野心多大,又多么厚颜无耻!这在当时的社会是确有人在的。
甄士隐此时还看不透他的品质,只是爱他的才华,所以极口称赞:“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
可贺!可贺!”在甄士隐资助下,雨村进京赴考,果然十分得意,“会了进士,选入外班”,任了知府,平步青云了。
四大名著的开头与结尾,竟然隐藏了巨大天机!四大名著的电视人人都瞧过,但就是能读完这四部小说的人,就是少之又少。
其实四大名著真正的思想精华,都在书里,电视里展现的只就是情节与场景。
如果没时间去读这四部小说,那今天就一起来读一下这四部小说的开篇与结尾。
您会发现其实--人生最深的滋味,在四大名著的开始与结束处,展现的淋漓尽致。
读完定会让您豁然开朗!/红楼梦/风月情长,终究梦一场红楼梦一场,又如人生一出戏。
梦迷梦醒,戏里戏外,梦里就是荒唐,戏外就是荒凉。
梦里就是荒唐从小说本身,红楼的开篇词就就是那首《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曹公说,红楼“大旨谈情”,红楼的梦里就是一场情天恨海。
世间之人,一个个都就是情种,流落在人间风月场上,有真情与妄情,人情与欲情。
然而结果又能如何?还不就是只剩无可奈何,伤怀与寂寥。
纵使曾经金玉满堂,也终归就是一场追怀与悲悼。
人间的风月,不过就是一场虚妄。
这就就是人生的滋味。
想想您的人生,已经有了多少了结与落幕?红楼的结尾,就是散场曲终人散让人伤感,繁华落尽、生死两茫茫更就是有着无尽的凄凉。
正如小说本身的收尾诗词,那首《飞鸟各投林》所道:为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
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
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瞧破的,遁入空门。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人生百态都在诗里,结果也让人唏嘘。
便如人的欲望与路途也有千万种,可就是结局却就是同一个宿命--终就是镜花水月一场空,梦幻泡影真如梦,最后落下一片白茫茫大地,干干净净。
那我们曾经又争什么、乐什么、哭什么、痛什么、挣扎什么,放不下什么?也许,眼终究要瞧尽沧桑,心终究要味尽凄凉,有些事才能不再挂心上。
这或许就就是所谓人生的道行。
中国四大名著首尾诗词赏析四大名著以历史的兴衰,社会的炎凉,事件的传奇,人物的悲欢等等故事或撼动人心、或悦人耳目、或破人愁闷。
其所蕴含着的世道人生之理,更是给人以警醒和启迪。
中国文学到了明清时代,小说文体的创作渐次进入了鼎盛时期,于是产生了众望所归的四大名著。
红楼梦风月情长,终究梦一场红楼是一场梦,人生是一出戏。
梦迷梦醒,戏里戏外,红楼的开篇和结尾诗词,意味也有这样的两重。
▪梦里是荒唐从小说本身,红楼的开篇词就是那首《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曹公说,红楼“大旨谈情”,红楼的梦里是一场情天恨海。
世间之人,一个个都是情种,只是有真情和妄情,人情和欲情。
流落在人间风月场上。
其中充斥的是什么呢?奈何,伤怀,寂寥,愚衷。
纵然曾经金玉满堂,也终归是一场追怀和悲悼。
人间风月,一场虚妄。
这就是人生的滋味。
想想你的人生,已经有了多少了结和落幕?所以红楼的结尾,是散场。
曲终人散或许让人伤感,繁华落尽、生死茫茫更是无尽凄凉。
小说本身的收尾诗词,正是那首《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
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
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人生百态,人的欲望和路途也有千万种,可是结局却宿命般地奔向同一个——终究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镜花水月一场空,梦幻泡影真如梦。
那么我们曾经又争什么、乐什么、哭什么、痛什么、挣扎什么,放不下什么?也许,眼终究要看尽沧桑,心终究要味尽凄凉,有些事才能不再挂心上。
这或许就是所谓道行。
在此之前,也许就只能该怎样还怎样。
但至少,心中明了,总是好的。
▪戏外是荒凉红楼,还有另一种开篇和结尾,那是作者的自况。
更真实,也更残忍。
甲戌本第一回的回前诗说: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四大名著开篇、结尾诗词解读》古典名著开篇、结尾诗词选古典名著开篇、结尾诗词选2011-03-08 18:03古典名著开篇、结尾诗词选仰望文学的天空,经典作品可谓是繁星满天。
古人云"文以载道",所有的经典文学作品都离不开一个"道"字,其具体而微地集中表现为在人生感悟的过程中对崇德修身的颖悟,饱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天命观和道德观,为心灵指明方向。
一部优秀文学作品往往都有一个结构严谨的布局,吸引人的开头和意味深长的结尾。
文章的开篇诗词有揭示主题、直接点明所要叙述之事所要表达之意,在文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结尾诗词令人回味,使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整部作品富有含蓄的韵味和具有文生文外的特点。
以下举一些例子《三国演义》开篇: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结尾诗词中写有: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演义"这个概念,古已有之,古人推重讲史并不徒讲历史故事而已,而是叙史存义,强调阐发正统思想理义,重在"演义"。
后来人们也常常把历史称之为"演义"。
《三国演义》在艺术上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成功典范,全书通篇讲述的就是一个"义"字,宣扬忠孝节义,天命天理,治国平天下,也有谋略、智慧在其中,非常突出地表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天命观。
书中多次讲到"天意"主宰着人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认为预兆吉凶、星辰明晦、天文乾象变化等都是"天意"的表现,"天意"是人所不能违抗的,人只能顺天而行。
《红楼梦》开篇: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结尾有诗云: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四大名著开篇结尾诗词万千悲喜终归一悟人生,最重要的节点,是开始和结束,所谓生与死。
一个眸子纯澈映满希望,一个回首望世事已沧桑。
当这起点和终点连接在一起,人生的真谛刹那洞明,人生的滋味铺天盖地。
小说写的,也是人生,最深的滋味也在开始和结束处。
四大名著用诗词开场和落幕,这或许就是人生的诗意,不论是喜乐还是哀悲。
一、红楼梦风月情长,终究梦一场红楼是一场梦,人生是一出戏。
梦迷梦醒,戏里戏外,红楼的开篇和结尾诗词,意味也有这样的两重。
梦里是荒唐从小说本身,红楼的开篇词就是那首《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曹公说,红楼“大旨谈情”,红楼的梦里是一场情天恨海。
世间之人,一个个都是情种,只是有真情和妄情,人情和欲情。
流落在人间风月场上。
其中充斥的是什么呢?奈何,伤怀,寂寥,愚衷。
纵然曾经金玉满堂,也终归是一场追怀和悲悼。
人间风月,一场虚妄。
这就是人生的滋味。
想想你的人生,已经有了多少了结和落幕?所以红楼的结尾,是散场。
曲终人散或许让人伤感,繁华落尽、生死茫茫更是无尽凄凉。
小说本身的收尾诗词,正是那首《飞鸟各投林》。
收尾·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
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
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人生百态,人的欲望和路途也有千万种,可是结局却宿命般地奔向同一个——终究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镜花水月一场空,梦幻泡影真如梦。
那么我们曾经又争什么、乐什么、哭什么、痛什么、挣扎什么,放不下什么?也许,眼终究要看尽沧桑,心终究要味尽凄凉,有些事才能不再挂心上。
这或许就是所谓道行。
在此之前,也许就只能该怎样还怎样。
但至少,心中明了,总是好的。
戏外是荒凉红楼,还有另一种开篇和结尾,那是作者的自况。
解读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开篇诗词中国文学到了明清时代,小说文体的创作渐次进入了鼎盛时期,于是产生了众望所归的四大名著。
其后的民国、共和国,小说一体虽然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却鲜有出类拔萃者,而能与古典名著抗衡的更是寥寥。
四大名著以历史兴衰、社会炎凉、事件传奇、人物悲欢等故事或撼动人心、或悦人耳目、或破人愁闷,其所蕴含着的世道人生之理,更是给人以警醒和启迪。
尤其是在开篇诗词中,蕴含着作者对世事人生的感悟,荟萃着一些精彩的醒世恒言,读来颇有兴味。
《三国演义》开篇词词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据说这是明代的一位状元唤作杨慎的写的词,有分教:纵然是千古英雄,也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随浪逐流一逝而尽。
秋月春风相续,人世转换不停,唯青山常在,夕阳依旧。
所谓是非成败,其实转瞬成空,均免不了化作笑谈。
即便是千古传奇,亦不过付之一笑而已。
此词调寄《临江仙》,词人真可谓临江之仙人了。
这首《临江仙》词教人看空:“是非成败转头空。
”教人看淡:“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该词用长镜头大视角,横观天地,纵论古今,有很强的历史沧桑感,更兼参透功名勘破富贵,属大手笔。
将此词拉来给《三国演义》这部鸿篇巨制做开篇词,无论是意境还是格调都是与之相吻合的,其宏伟的气势也是能够压住全篇的。
《水浒传》的开篇词词曰: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
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
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扰扰乱春秋。
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
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
霎时新月下长川,江湖变桑田古路。
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
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水浒传》讲的是江湖豪杰的传奇故事,而这首开篇词,却大有笑傲江湖的味道。
按词中所论,称王称霸,攻城略地,不过是“扰扰”之人作“乱”而已。
四大名著首尾诗词
红楼梦·开篇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结尾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三国演义·开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结尾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水浒传·开篇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
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
谈笑看吴钩。
七雄绕绕乱春秋。
见成名无数,图形无数,
更有那逃名无数。
刹时新月下长川,江湖桑田变古路。
讶求鱼橼木,拟穷猿择木,
恐伤,弓远之曲木,
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水浒传·结尾
天罡尽已归天界,地煞还应入地中。
千古为神皆庙食,万年青史播英雄。
西游记·开篇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西游记·结尾
圣僧努力取经编,西宇周流十四年。
苦历程途遭患难,多经山水受迍邅。
功完八九还加九,行满三千及大千。
大觉妙文回上国,至今东土永留传。
四大名著中的古诗引言古代中国文学历史悠久,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这其中,明代文学家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元代文学家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吴敬梓创作的《红楼梦》和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等四部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称为“四大名著”。
这四部名著中不仅有精彩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还融入了丰富多样的古诗。
古诗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为这些名著增添了一抹文化的光彩。
本文将深入探讨四大名著中的古诗,分析其在情节中的作用、表达的主题以及审美价值。
《水浒传》中的古诗1. 词章悲壮描述英雄气概《水浒传》中的古诗大多描绘了每个英雄人物的气概和心境。
例如,第一回中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描写了宋江为义兄报仇的决心和悲壮的情感。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首词章通过雄壮的词句和煽情的描写,表达了宋江对朝廷不公和自己身世的愤怒与抱负。
古诗通过充满激情的语言,烘托了英雄人物的形象和情感,增加了作品的震撼力。
2. 对白映衬主题突出人情古诗在《水浒传》的对白中经常出现,为角色塑造增色不少。
例如,第二回中的《唐多令·行香子》是一首宋江和武松对唱的古诗,通过他们的对话,突出了忠义之情和对武艺的赞美。
良人香堕金陵树,纤手弄香朱户无。
愁语咽从初见起,怨音滴到无梦处。
脂痕深有愁无际,兽世奇而有女子。
洞房昨夜停针线,恍然若失谁人识?这首古诗通过对白的形式,描绘了当时儿女情长和女性的无奈。
古诗与角色的对话相结合,使得情感更加鲜活和深入。
《西游记》中的古诗1. 神话意境抒发仙侠情怀《西游记》中的古诗以神话意境为主,描绘了仙山禅境以及人与神的相遇。
例如,第四回中的《玉树后庭花·黄金洞内神仙隐》描绘了孙悟空和龙王公主在黄金洞的相会。
对四大名著里的诗词感悟摘要:一、引言二、红楼梦诗词鉴赏三、西游记诗词鉴赏四、水浒传诗词鉴赏五、三国演义诗词鉴赏六、总结正文:【引言】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四大名著的地位举足轻重,它们不仅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诗词艺术的瑰宝。
诗词作为四大名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展现了作者们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见解。
本文将对四大名著中的诗词进行简要赏析,以期能领略到这些传世之作的神韵。
【红楼梦诗词鉴赏】红楼梦中的诗词,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为这部巨著增添了无尽的光彩。
作者曹雪芹善于运用诗词来揭示人物性格、心理活动以及故事背景。
如林黛玉的《葬花吟》表达了她悲剧命运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又如《桃花扇底江南水》描绘了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
这些诗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成为了红楼梦的一部分。
【西游记诗词鉴赏】西游记中的诗词,主要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为背景,展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形象。
如《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表现了孙悟空的英勇无畏,而《满江红·登高》则展示了沙僧的忠诚勇敢。
这些诗词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也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奇幻瑰丽的画卷。
【水浒传诗词鉴赏】水浒传作为一部英雄史诗,诗词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作者施耐庵通过诗词向读者展示了梁山好汉们的英勇事迹和忠诚义举。
如《西江月·夜泊牛渚怀古》赞美了武松、林冲等英雄的豪迈气概,而《浪淘沙·北戴河》则表达了作者对梁山英雄的惋惜之情。
这些诗词使得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更加立体生动,令人敬仰。
【三国演义诗词鉴赏】三国演义中的诗词,以历史为背景,展现了诸葛亮、曹操、关羽等历史人物的英勇事迹。
如《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描绘了三国时期的烽火连天,而《赤壁赋》则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这些诗词不仅凸显了历史背景,还展示了作者罗贯中的文学才华。
【总结】四大名著中的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它们在塑造人物、描绘背景、传达情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大名著开篇诗词全解析纵览四大名著的开篇诗词,各以一字以蔽之:《三国》曰“空”,《水浒》曰“隐”,《西游》曰“修”(修成正果),《红楼》曰“梦”。
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据说这是明代的一位状元唤作杨慎的写的词,有分教:纵然是千古英雄,也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随浪逐流一逝而尽。
秋月春风相续,人世转换不停,唯青山常在,夕阳依旧。
所谓是非成败,其实转瞬成空,均免不了化作笑谈。
即便是千古传奇,亦不过付之一笑而已。
此词调寄《临江仙》,词人真可谓临江之仙人了。
这首《临江仙》词教人看空:“是非成败转头空;教人看淡:“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该词用长镜头大视角,横观天地,纵论古今,有很强的历史沧桑感,更兼参透功名勘破富贵,属大手笔。
将此词拉来给《三国演义》这部鸿篇巨制做开篇词,无论是意境还是格调都是与之相吻合的,其宏伟的气势也是能够压住全篇的。
2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
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
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扰扰乱春秋。
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
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
霎时新月下长川,江湖变桑田古路。
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
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水浒传》讲的是江湖豪杰的传奇故事,而这首开篇词,却大有笑傲江湖的味道。
按词中所论,称王称霸,攻城略地,不过是“扰扰”之人作“乱”而已。
世上成名求名及埋名者,终将被沧海桑田所掩埋。
而求鱼之路、穷猿之路,只怕最后走成了惊弓之路。
唯“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者,隐匿于书林之中,方才是“俊逸儒流”。
所以世上之人,不如握着掌中的酒杯茶杯,听一曲新鲜的曲目。
此词蔑视厮杀争斗的“七雄”,冷眼旁观熙来攘往的图名逐利者,笑看那些为名利而剜门子捣洞寻找门路的人,羡慕那些笑傲江湖的“俊逸儒流”,倡导一种隐逸恬淡的生活态度。
中国四大名著首尾诗词赏析四大名著以历史的兴衰,社会的炎凉,事件的传奇,人物的悲欢等等故事或撼动人心、或悦人耳目、或破人愁闷。
其所蕴含着的世道人生之理,更是给人以警醒和启迪。
中国文学到了明清时代,小说文体的创作渐次进入了鼎盛时期,于是产生了众望所归的四大名著。
红楼梦风月情长,终究梦一场红楼是一场梦,人生是一出戏。
梦迷梦醒,戏里戏外,红楼的开篇和结尾诗词,意味也有这样的两重。
▪梦里是荒唐从小说本身,红楼的开篇词就是那首《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曹公说,红楼“大旨谈情”,红楼的梦里是一场情天恨海。
世间之人,一个个都是情种,只是有真情和妄情,人情和欲情。
流落在人间风月场上。
其中充斥的是什么呢?奈何,伤怀,寂寥,愚衷。
纵然曾经金玉满堂,也终归是一场追怀和悲悼。
人间风月,一场虚妄。
这就是人生的滋味。
想想你的人生,已经有了多少了结和落幕?所以红楼的结尾,是散场。
曲终人散或许让人伤感,繁华落尽、生死茫茫更是无尽凄凉。
小说本身的收尾诗词,正是那首《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
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
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人生百态,人的欲望和路途也有千万种,可是结局却宿命般地奔向同一个——终究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镜花水月一场空,梦幻泡影真如梦。
那么我们曾经又争什么、乐什么、哭什么、痛什么、挣扎什么,放不下什么?也许,眼终究要看尽沧桑,心终究要味尽凄凉,有些事才能不再挂心上。
这或许就是所谓道行。
在此之前,也许就只能该怎样还怎样。
但至少,心中明了,总是好的。
▪戏外是荒凉红楼,还有另一种开篇和结尾,那是作者的自况。
更真实,也更残忍。
甲戌本第一回的回前诗说: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开篇诗又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结尾诗再说: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从这自况看,对于这情天恨海,写故事的人依旧是放不下的,人生难免会有耿耿于怀。
尽管故事的开始,就告诉我们这是一场梦;故事的结束,也告诉我们终究是一场空。
但那更多的,是作者的痴想,和向往。
就如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桃花源。
张爱玲说:时代是这么的沉重,不容我们那么容易就大彻大悟。
还有一句话说:懂得了太多的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这是人生最无可奈何的真相。
可是红楼的故事依旧是空蒙的,那是一种梦后的醒,痛后的悟。
于是我们就还可以抱着一份希望:所有的苦都不会白受,所有的泪都不会白流,所有的不堪都自有落场,只待水到渠成。
大彻大悟或许太奢侈了。
可总算还能够把人生所历的所有苦痛哀乐,当作更通透一些的粮。
三国演义心机,天机,契机三国的故事,从开始到结束,其实是一场后果前因。
你非要懂得了过程,看到了结局,才感悟得到最初。
这或许就是所谓返本归元、返璞归真。
▪开始也是结束三国的开篇,借用了明代大学问家杨慎的一首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用在三国,最合适不过。
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曾经叱咤风云、阅尽世间成败的白发老者,站在离开的小船的船头,端着杯中酒,唱着这首歌。
这种境界太高。
功名争斗,哪怕是三国中搅动风云的英雄们,也始终沦陷在这个角斗场,脱不开,逃不掉。
我们每个人,在现实的漩涡里,也何尝不是如此。
但起码我们能够由此知道:顿悟,是需要跳出来的,跳出人间种种利欲纠葛;就像我们作为局外人,看着三国中的是非成败转头空,历史中的浪花淘尽英雄,才能秋月春风笑谈中。
可惜,世人争做的却是当局者。
如何跳出来呢?观心,观人,观世间,观自在。
三国,一开始就把最高处,轻轻而重重地搁放在我们眼前。
▪结束也是开始三国的结尾,有一首长诗,尽说那个金戈铁马的英雄时代。
最深彻的是最后一句: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这让我想到《三国志·诸葛亮传》里最后那句话: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这就是天数。
于是我们就更能理解开篇那首词的意味——那样的旷达之人,不只是经历过、跳出看,就可以的;他还需要看到和明白“天数”这个东西。
古人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命不可违”,又告诉我们“尽人事,安天命”。
人能做的,只是尽力而为,不能也不该对结果太过执着,太挂心上。
有时候,往往是这句话最管用:这就是命。
由此,生命开始有所悟。
开始也是结束,结束也是开始,三国的故事如一个闭合的圆。
人间争夺,本是这样循环不尽。
故事之中,是心机;故事之外,是天机。
对于顿悟,是契机。
水浒传尘归尘,土归土水浒,大体说来就是一个义字当先、替天行道却毁于一旦的故事,扑面草莽英雄气,一场江湖侠义志,万千无语悲凉意。
所以开卷词才流露这样的气质: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
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
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扰扰乱春秋。
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
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
霎时新月下长川,江湖变桑田古路。
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
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仿佛笑傲江湖,似乎遗世独立。
对于水浒故事,这真是完全看客的心思,像饮酒品茶听着评书唱曲。
而水泊梁山却是一个悲剧,比起红楼的悲剧,其中的现实更沉重,更真实。
所以这开卷词中的潇洒与冷眼或许都是装出来的——什么看淡名利、隐迹书林、儒流俊逸,都分明是一种在现实面前的无奈和不得已。
这种情绪,在结尾处的几首诗中,终于明白流露出来。
先是说梁山108好汉:天罡尽已归天界,地煞还应入地中。
千古为神皆庙食,万年青史播英雄。
看上去是众神归位,永受香火供奉,青史留名。
可想起梁山英雄们的故事和结局,却多少带着些“尘归尘,土归土”的悲凉感。
这是一种通透,也是一种奈何。
然后诗说:莫把行藏怨老天,韩彭当日亦堪怜。
一心征腊摧锋日,百战擒辽破敌年。
煞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相尚依然。
早知鸩毒埋黄垠,学取鸱夷泛钓船。
替天行道,建功立业,为国尽忠,可是“谗臣贼相尚依然”,有什么用呢?早知如此,不如学范蠡归隐江湖泛舟而去。
这种无可奈何和心底的悲愤,更加重了。
最后诗说:生当鼎食死封侯,男子平生志已酬。
铁马夜嘶山月暗,玄猿秋啸暮云稠。
不须出处求真迹,却喜忠良作话头。
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愁。
这或许就是“尽人事,听天命”了,即使无用,终究已无愧于心。
即使心中再多不甘,心上是萦绕不去的遗憾和悲哀,却已经无憾了。
人生的滋味,本是如此。
人生的玄机,本是难以捉摸。
只好但求尽力而为,问心无愧。
西游记始于慈悲,终于觉悟《幽梦影》里说,西游是一部“悟书”。
比起上面三部,它的主题更直接,调子也更温情——四大名著里,只有西游是“喜剧”,虽然同样历经坎坷,却有着皆大欢喜、不复更求的结局。
这是一个关于佛家的故事。
而佛家的主题只有两个:慈悲,和觉悟。
西游记也同样如此。
开篇诗中说: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从混沌鸿蒙、开天辟地开始,却落在仁善二字上,这就是西游的慈悲精神。
老子言道德;德,即是人之道。
西游结尾时,有两首诗:圣僧努力取经编,西宇周流十四年。
苦历程途遭患难,多经山水受迍邅。
功完八九还加九,行满三千及大千。
大觉妙文回上国,至今东土永留传。
一体真如转落尘,合和四相复修身。
五行论色空还寂,百怪虚名总莫论。
正果旃檀皈大觉,完成品职脱沉沦。
经传天下恩光阔,五圣高居不二门。
最后引用,是佛家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在结束处,慈悲与觉悟的主题依旧在,而且道出了慈悲才能觉悟之理,这正是大乘佛教的精神。
说起来,西游的主题似乎简单多了。
可是莫忘了,在开始和结束中间的九九八十一难,那无数的误会和委屈、挫折和历练。
觉悟,从来不是容易的事。
比起其他三部名著,西游的珍贵更在于:承受磨难的意志、战胜挫折的勇气、矢志不渝的坚韧,都来自慈悲之心、觉悟之求,而不是因了欲望和执念。
这就是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四大名著的故事和主题各有不同,但结局却不约而同地走向了空悟之境。
这也是一种宿命。
人生始终是要觉悟的,梦再美也终究是梦,终究要醒。
这是最后的选择与唯一的路途,人与人的差别,只在迷执的深和浅。
经云: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故,不能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