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3 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
- 格式:doc
- 大小:432.50 KB
- 文档页数:11
lc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实验报告LC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实验报告引言振荡器是一种能够产生固定频率的信号的电路,它在无线通信、射频电路和其他电子设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LC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是一种常见的振荡器电路,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验证其工作原理和性能。
实验目的1. 了解LC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工作原理2. 掌握LC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实验方法3. 观察和分析LC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输出波形特性实验原理LC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是由一个LC谐振回路和一个放大器构成的。
当LC回路和放大器达到一定的条件时,就会产生自激振荡。
在振荡器的输出端,通过反馈网络将一部分输出信号送回到输入端,从而维持振荡的持续。
实验器材1. 信号发生器2. 示波器3. 电阻、电感、电容等元件4. 电路板和连接线实验步骤1. 按照实验原理搭建LC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电路2. 连接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3.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示波器的输出波形4. 测量并记录振荡器的频率、幅度和波形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我们得到了LC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频率为f,幅度为A,波形为正弦波。
在不同的频率和幅度下,振荡器都能够稳定地输出正弦波信号,验证了其工作原理和性能。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搭建LC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电路,观察和测量其输出波形特性,验证了其工作原理和性能。
振荡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电路,对于理解和应用振荡器电路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LC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其工作原理和实验方法。
振荡器作为一种常见的电子设备,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不断的实验和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振荡器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3 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一、实验准备1.做本实验时应具备的知识点:●三点式LC振荡器●西勒和克拉泼电路●电源电压、耦合电容、反馈系数、等效Q值对振荡器工作的影响2.做本实验时所用到的仪器:●LC振荡器模块●双踪示波器●万用表二、实验目的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2.掌握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熟悉其各元件功能;3.熟悉静态工作点、耦合电容、反馈系数、等效Q值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4.熟悉负载变化对振荡器振荡幅度的影响。
三、实验电路基本原理1.概述LC振荡器实质上是满足振荡条件的正反馈放大器。
LC振荡器是指振荡回路是由LC元件组成的。
从交流等效电路可知:由LC振荡回路引出三个端子,分别接振荡管的三个电极,而构成反馈式自激振荡器,因而又称为三点式振荡器。
如果反馈电压取自分压电感,则称为电感反馈LC振荡器或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如果反馈电压取自分压电容,则称为电容反馈LC振荡器或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在几种基本高频振荡回路中,电容反馈LC振荡器具有较好的振荡波形和稳定度,电路形式简单,适于在较高的频段工作,尤其是以晶体管极间分布电容构成反馈支路时其振荡频率可高达几百MHZ~GHZ。
2.LC振荡器的起振条件一个振荡器能否起振,主要取决于振荡电路自激振荡的两个基本条件,即:振幅起振平衡条件和相位平衡条件。
3.LC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频率稳定度表示:在一定时间或一定温度、电压等变化范围内振荡频率的相对变化程度,常用表达式:Δf0/f0来表示(f0为所选择的测试频率;Δf0为振荡频率的频率误差,Δf0=f02-f01;f02和f01为不同时刻的f0),频率相对变化量越小,表明振荡频率的稳定度越高。
由于振荡回路的元件是决定频率的主要因素,所以要提高频率稳定度,就要设法提高振荡回路的标准性,除了采用高稳定和高Q值的回路电容和电感外,其振荡管可以采用部分接入,以减小晶体管极间电容和分布电容对振荡回路的影响,还可采用负温度系数元件实现温度补偿。
《高频电子电路》课程实验报告电容值为50pf:电容值为100pf:电容值为150pf:电容值为200pf:电容值为250pf:电容值为300pf:电容值为350pf:克拉泼振荡电路:电容值为10pf:电容值为50pf:电容值为100pf:电容值为150pf:电容值为200pf:电容值为250pf:电容值为300pf:电容值为350pf:总结:(1)克拉泼电路的振荡频率几乎与C1、C2无关,克拉泼电路的频率稳定度比电容三点式电路要好,但是克拉泼电路只能用作固定频率振荡器或者波段覆盖系数较小的可变频率振荡器。
(2)西勒电路频率稳定性好,振荡频率可以较高,可用作波段振荡器。
1.LC振荡器实质上是满足振荡条件的正反馈放大器。
LC振荡器是指振荡合理选择振荡管的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器工作的稳定性及波形的好坏,有一定的影响,偏置电路一般采用分压式电路。
当振荡器稳定工作时,振荡管工作在非线性状态,通常是依靠晶体管本身的非线性实现稳幅。
若选择晶体管进入饱和区来实现稳幅,则将使振荡回路的等效Q值降低,输出波形变差,频率稳定度降低。
因此,一般在小功率振荡器中总是使静态工作点远离饱和区,靠近截止区。
(2)振荡频率f的计算:振荡频率主要由L、C和C3决定。
(3)反馈系数F的选择:反馈系数F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经验数据F≈0.1~0.5,本实验取F=0.35.克拉泼和西勒振荡电路6.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实验电路图中3K05打到“S”位置(左侧)时为改进型克拉泼振荡电路,打到“P”位置(右侧)时,为改进型西勒振荡电路。
3K01、3K02、3K03、3K04控制回路电容的变化。
调整3W01可改变振荡器三极管的电源电压。
3Q02为射极跟随器。
3TP02为输出测量点,3TP01为振荡器直流电压测量点。
3W02用来改变输出幅度。
lc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LC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和电路结构,学习其工作特性和参数影响规律,培养学生对于实际电路的调试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LC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是一种常用的振荡器电路,它由一个LC谐振回路和一个三极管组成。
当谐振回路中的电容和电感相互作用时,会形成一个正弦波信号,而三极管则起到放大信号的作用。
在LC谐振回路中,当电容C和电感L组合成一个谐振回路时,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自激振荡。
此时,谐振回路中会有一定的能量存储,并且不断地从这些能量中提取出一部分来放大形成输出信号。
同时,在输出端口上还需要加入一个滤波网络来过滤掉高频噪声和杂波。
三、实验器材1. 万用表2. 示波器3. 信号发生器4. 三极管5. 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四、实验步骤及数据记录1. 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调整电阻和电容的值,使得输出波形为正弦波。
2. 测量并记录输出波形的频率、幅度和相位。
3. 调整电阻和电容的值,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并记录数据。
4. 将三极管更换为其他型号,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并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在LC谐振回路中,当电容和电感组成一个谐振回路时,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自激振荡。
此时,谐振回路中会有一定的能量存储,并且不断地从这些能量中提取出一部分来放大形成输出信号。
同时,在输出端口上还需要加入一个滤波网络来过滤掉高频噪声和杂波。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调整了电阻和电容的值,使得输出波形为正弦波,并测量了其频率、幅度和相位。
随着参数的变化,我们也观察到了输出波形的变化,并记录了相关数据。
此外,我们还更换了三极管型号,发现不同型号的三极管对于输出信号也有影响。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LC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和电路结构,学习了其工作特性和参数影响规律。
同时,我们也培养了对于实际电路的调试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LC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LC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电路,了解和掌握该类型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并进行实际测试和测量。
实验材料•电源•电容•电感•电阻•示波器•万用表实验步骤第一步:搭建电路根据实验要求,我们需要使用电容、电感和电阻来搭建LC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电路。
第二步:连接电源将电源与电路相连,确保正负极正确连接,以避免电路短路或其他安全问题。
第三步:调节电路参数根据实验要求,我们需要调节电路中的电容、电感和电阻参数,以便实现振荡器的工作。
可以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的频率和振幅,根据需要调整电路中的元件数值。
第四步:观察振荡器工作在调节电路参数后,我们可以通过示波器观察振荡器的输出波形。
根据实验要求,可以测量输出波形的频率、幅度等指标,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第五步:记录实验结果将实验中观察到的振荡器工作情况进行记录,包括电路参数、示波器测量值等。
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我们成功搭建了LC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电路,并观察到了其工作情况。
通过示波器的测量,我们得到了输出波形的频率和幅度数据,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该LC电容反馈式振荡器的工作频率和理论值非常接近,证明了该振荡器电路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观察到了输出波形的振幅和频率的关系,并分析了其中的原理。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LC电容反馈式振荡器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熟悉了实际搭建和调试振荡器电路的操作方法。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搭建LC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电路,并对其进行测试和测量,达到了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该类型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并获得了实验数据和结果。
通过与理论计算值的比较,我们验证了该振荡器电路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振荡器输出波形的特点和频率与振幅的关系。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LC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的工作原理,还提高了实际搭建和调试电路的能力。
实验三LC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克拉泼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LC三点式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电容反馈式LC三点振荡电路的设计方法及参数计算方法。
2、掌握振荡回路Q值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3、掌握振荡器反馈系数不同时,静态工作电流I EQ对振荡器起振及振幅的影响。
二、预习要求1、复习LC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2、分析图3-1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并计算晶体管静态工作电流Ic的最大值(设晶体管的β值为50)。
3、实验电路中,L1=3.3μh,若C=120pf,C′=680pf,计算当C T=50pf和C T=150pf时振荡频率各为多少?三、实验仪器1、双踪示波器2、万用表3、高频电路实验装置四、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电路见3-1,实验前根据原理图在实验板上找到相应器件及插孔并了解其作用。
图3-1 LC电容反馈式振荡器、检查静态工作点(1)在实验板+12V插孔上接入+12V直流电源,注意电源极性不能接反。
(2)反馈电容C不接,(C′=680pf),用示波器观察振荡器停振时的情况,注意:连接C′的接线要尽量短。
(3)改变电位器Rp 测得晶体管V 的发射极电压V E ,V E 可连接变化,记下V E 的最大值,计算I E 值。
I =设Re = 1KΩ2、振荡频率与振荡幅度的测试实验条件:Ie=2mA 、C=100pf C′=680pf R L =110K(1)改变C T 电容,当分别接为C9、C10、C11时,记录相应的频率值,并填入表3.1。
(2)改变C T 电容,当分别接为C9、C10、C11时,用示波器测量相应振荡电压的峰峰值V p-p ,并填入表3.1。
表3.13、测试当C 、C′不同时,起振点、振幅与工作电流I ER 的关系(R=110KΩ)(1)取C=C3=100pf 、C′=C4=1200pf ,调电位器Rp 使I EQ (静态值)分别为表3.2所标各值,用示波器测量输出振荡幅度Vp-p (峰一峰值),并填入表3.2。
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实验报告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探究其工作原理和特性,并对其进行性能测试。
实验器材:1. 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电路板2. 信号发生器3. 示波器4. 电压表5. 电感6. 电容7. 电阻8. 电源实验步骤:1. 按照电路图连接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电路板,并接入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
2.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振荡器的输出波形,并记录波形的频率和幅度。
3. 测量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的电压、电流和频率的关系,绘制相关的特性曲线。
4. 调节电容或电感的数值,观察振荡器的频率和幅度的变化,并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在一定频率范围内能够产生稳定的正弦波输出。
随着频率的增加,输出波形的振幅也随之增大,直到达到共振频率时振幅最大。
在共振频率附近,振荡器的输出波形非常稳定,可以作为稳定的信号源使用。
此外,我们还发现当调节电容或电感的数值时,振荡器的共振频率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这表明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的频率特性受到电容和电感数值的影响,可以通过调节这些参数来实现对振荡器频率的调节。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我们发现该振荡器能够稳定产生正弦波输出,并且具有较好的频率调节性能。
这些特性使得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例如在通信、测量和控制系统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希望通过本实验,能够增进同学们对振荡器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三 LC正弦波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熟悉电容三点式振荡器(考毕兹电路)、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克拉泼电路及西勒电路)的电路特点、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振荡器静态工作点调整方法。
3.掌握晶体管(振荡管)工作状态、反馈大小对振荡幅度与波形的影响。
4.掌握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振荡性能的测量方法。
5.掌握振荡回路Q值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5.比较不同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加深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理解。
二、预习要求1.复习LC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2.分析图3-7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并按小信号调谐放大器模的 (设晶体管的β值为100)。
式设置晶体管静态工作点,计算电流IC仿真要求:1.按图3-7构建仿真电路,实现各种结构的振荡器2.以克拉泼电路振荡器为原型,改变振荡回路参数测量振荡器输出3.改变反馈系数,观测振荡器输出4.改变负载电阻,观测振荡器输出5.试构建西勒电路,完成2-4内容。
三、实验内容:1)分析电路结构,正确连接电路,使电路分别构成三种不同的振荡电路。
2)研究反馈大小及工作点对振荡器电路振荡频率、幅度及波形的影响。
3)研究振荡回路Q值变化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4)研究克拉泼电路中电容C1003-1、C1003-2、C1003-3对振荡频率及幅度的影响。
5)研究西勒电路中电容C1004对振荡频率及幅度的影响。
四、实验原理1.实验原理:振荡器是一种在没有外来信号的作用下,能自动地将直流电源的能量转换为一定波形的交变振荡能量的装置。
根据振荡器的特性,可将振荡器分为反馈式振荡器和负阻式振荡器两大类,LC振荡器属于反馈式振荡器。
工作时它应满足两个条件:i.相位条件:反馈信号必须与输入信号同相,以保证电路是正反馈电路,即电路的总相移Σφ=φk+φF=n×3600。
ii.振幅条件:反馈信号的振幅应大于或等于输入信号的振幅,即│ẢF1,式中Ả为放大倍数,F为反馈系数。
实验 LC 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正弦波振荡器是指振荡波形为正弦波或接近正弦波的振荡器,它广泛应用于各类信号发生器中,如高频信号发生器、电视遥控器等。
产生正弦信号的振荡电路形式很多,但归纳起来,则主要有RC 、LC 和晶体振荡器三种形式。
本实验主要研究LC 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
一、实验目的1、理解LC 三点式振荡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振荡性能的测量方法。
2、理解振荡回路Q 值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3、理解晶体管工作状态、反馈深度、负载变化对振荡幅度与波形的影响。
4、了解LC 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仪器1、高频实验箱 1台2、高频信号发生器 1台3、双踪高频示波器 1台4、扫频仪 1台5、万用表 1块6、LC 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实验板 1块三、预习要求1、复习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技术指标的计算方法。
2、分析实验电路,理解各元件的作用并计算相关技术指标。
四、实验原理三点式振荡器的交流等效电路如图4-1所示。
图中,ce X 、be X 、cb X 为谐振回路的三个电抗。
根据相位平衡条件可知,ce X 、be X 必须为同性电抗,cb X 与ce X 、be X 相比必须为异性电抗,且三者之间满足下列关系:)(be ce cb X X X +-= (4-1)这就是三点式振荡器相位平衡条件的判断准则。
在满足式(4-1)的前提下,若ce X 、be X 呈容性,呈感性,则振荡器为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若ce X 、be X 呈感性,cb X 呈容性,则为电感反馈三点式振荡器。
下面以“考毕兹”电容三点式振荡器为例分析其原理。
1、“考毕兹”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工作原理“考毕兹”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电路如图4-2所示,图中L 和C 1、C 2组成振荡回路,反馈电压取自电容C 2的两端,C b 和C c 为高频旁路电容,L c 为高频扼流圈,对直流可视为短路,对交流可视为开路。
显然,该振荡器的交流通路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LC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优秀doc资料实验: LC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荡器一、实验目的与任务1. 掌握 LC 三点式震荡器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 LC 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电路设计及电参数计算。
2. 掌握振荡回路 Q 值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3. 掌握振荡器反馈系数不同时,静态工作电流 I EQ 对振荡器起振及振幅的影响。
二、实验基本原理与要求利用电容三点式振荡器正反馈特性产生振荡电压,通过测量了解各参数对频率、幅度的影响。
三、实验设备1. 双踪示波器2.频率计3.万用表4.实验板 12 四、实验内容 1. 设置静态工作点2. 振荡频率与振荡幅度的测试3. 当 C 、C ′为不同数值时,改变 I EQ (断开 C T , 由数字万用表测出 V E 值,根据 4R V I E E =4. 频率稳定度的影响五、实验步骤实验电路见图 1。
实验前根据图 1所示原理图在实验板上找到相应器件及插孔并了解其作用。
1. 设置静态工作点(1在实验板 +12V扦孔上接入 +12V直流电源(注意电源极性不能接反并按C=120pf、C ′ =680pf、 C T =51Pf (实验板标为 50Pf 、 R L =110K接入各元件其连线要尽量短。
(2 OUT 端至地接入双踪示波器和频率计(以函数信号发生器代,分别打开电源开关, 此时频率计应显示振荡频率, 调节 R P 使双踪示波器显示振荡波形最大时停止调节, 断开 C 、C ′、 C T 及 R L ,用数字万用表测出 V E (R 4上的电压,代入下式求得 I E 值。
4R V I EE == (1 设:R e =1KΩ 表 12. 振荡频率与震荡幅度的测试实验条件: C=120pf、C ′ =680pf、 R=110K当电容 C T 分别为 C 9、 C 10、 C 11时, 由频率计读出其相应的 f 值及由双踪示波器读出 V P-P(V P-P 为输出电压峰峰值值,并填入表 1中。
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实验报告通过实验研究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的工作原理、频率稳定性和幅度稳定性,掌握其基本特性和应用。
实验原理: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是由一个电感L和两个电容C1、C2构成的。
其中,电容C1和电感L构成谐振回路,电容C2用于调整振荡频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正反馈产生振荡。
实验步骤:1. 按照实验电路连接图搭建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
2. 调节电感L和电容C1构成的谐振回路,并确保其谐振频率与所需振荡频率相近。
3. 使用频率计测量振荡频率,并通过调节电容C2进行微调直至达到所需频率稳定。
4. 使用示波器观察振荡波形,并记录。
5. 测量振荡幅度,并通过调节电容C2进行调整,直至达到所需幅度稳定。
实验结果和讨论:在实验中,我们成功搭建了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利用频率计测量了振荡频率,并使用示波器观察了振荡波形。
实验结果显示,该振荡器能够稳定产生所需的频率,并能够输出稳定的振荡波形。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电容C2的微调对于振荡频率和幅度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调节电容C2,我们可以实现频率的微调,使振荡器达到所需的频率稳定。
同时,电容C2的调整也对振荡的幅度进行了调整,使振荡幅度保持稳定。
另外,在实验中我们还观察到了由于电感L和电容C1的参数变化或者干扰等原因会导致振荡频率发生改变的情况。
为了提高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性,可以通过使用选择性比较高的元件或者添加稳定电路等方式进行改善。
结论:通过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的实验,我们掌握了其工作原理、频率稳定性和幅度稳定性等基本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能够稳定产生所需频率的振荡信号,并能够输出稳定的振荡波形。
在实际应用中,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无线电通信、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中都有着重要作用。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实验报告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实验报告引言:电容三点式振荡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电路,广泛应用于通信、无线电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电路并进行实验验证,探究其工作原理和特性。
一、实验原理1. 振荡器的基本原理振荡器是一种能够产生稳定的交流信号的电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反馈回路将一部分输出信号再次输入到输入端,形成自激振荡。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是一种基于电容的振荡器,通过电容的充放电过程实现信号的产生和放大。
2.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结构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由三个主要元件组成:电容C、电阻R和晶体管Q。
其中,电容C用于存储电荷,电阻R用于控制电荷的流动,晶体管Q用于放大电荷。
二、实验步骤1. 搭建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电路根据实验原理,按照电路图搭建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电路。
注意连接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2. 调整电路参数调整电容C、电阻R和晶体管Q的数值,以及电源的电压,观察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和振幅的变化。
3. 测量振荡信号使用示波器测量振荡器输出的信号,记录振荡频率和振幅的数值。
4.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测量数据,分析电路的工作状态和特性。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和振幅的数值。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振荡频率与电容C的关系振荡频率与电容C成反比关系,即电容C越大,振荡频率越低。
这是因为电容C的大小决定了电荷的存储能力,而振荡频率与电荷的充放电速度有关。
2. 振幅与电阻R的关系振幅与电阻R成正比关系,即电阻R越大,振幅越大。
这是因为电阻R的大小决定了电荷的流动速度,而振幅与电荷的放大程度有关。
3. 振荡器的稳定性通过调整电路参数,我们可以观察到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和振幅的变化。
在一定范围内,振荡器的输出信号保持稳定。
然而,当电路参数超出一定范围时,振荡器可能失去稳定性,无法产生正常的振荡信号。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学号班级姓名
日期11-30 成绩
实验名称电容三点式
振荡器
实验目的:
1、掌握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基本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
电路参数计算。
2、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大小、负载变化对起振和振
荡幅度的影响。
3、研究外界条件(温度、电源电压、负载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
响。
实验器材:
1、模块 3 1块
2、频率计模块 1块
3、双踪示波器 1台
4、万用表 1块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插装好lc振荡器模块,接通电源,开始实验。
2、西勒振荡电路幅频特性的测量
3、克拉泼振荡电路幅频特性的测量
将开关3K05拨至左侧,振荡电路转换为克拉泼电路,测振荡频率与输出电压,填入下表,如图所示:
4、波段覆盖系数的测量:
5、测量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的影响
实验感悟:
有了前几次实验的基础,这一次实验进行的很顺利,在这次试验中,我们再次学习了西勒振荡电路和克拉泼电路基本原理和实验数据验证。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计算,当EC较大时,克拉泼电路的频率稳定度要略好于西勒振荡电路,但随着EC 的降低,西勒振荡电路渐渐好于克拉泼振荡电路。
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实验报告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实验报告引言:振荡器是电子电路中常见的重要元件,用于产生稳定的交流信号。
其中,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是一种常见的振荡器电路,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搭建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电路,验证其振荡频率与电路参数的关系,并观察其输出波形。
实验目的:1. 理解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的原理及工作方式;2. 掌握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的搭建方法;3. 验证振荡频率与电路参数的关系;4. 观察并分析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的输出波形。
实验器材:1. 电源2. 电阻箱3. 电容4. 电感5. 示波器6. 万用表7. 连线电缆实验步骤:1. 按照电路图搭建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电路,确保连接正确可靠;2. 调节电阻箱的阻值,观察振荡频率的变化;3. 使用示波器观察电路的输出波形,并记录观察结果;4.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各元件的参数值,并记录测量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在不同电阻值下的振荡频率和输出波形。
观察结果显示,振荡频率与电路中的电容和电感参数有关,当电容和电感值增大时,振荡频率相应增大;当电阻值增大时,振荡频率相应减小。
这符合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即振荡频率与电路参数成正比关系。
同时,我们还观察到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的输出波形为正弦波。
这是因为在振荡器电路中,电容和电感构成了一个谐振回路,通过不断的能量交换,实现了正弦波的产生和持续。
实验中我们还测量了电路中各元件的参数值,以验证其与理论计算值的一致性。
结果显示,测量值与理论值基本吻合,误差较小。
这说明我们的实验搭建成功,并且实验结果可靠。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电路,验证了振荡频率与电路参数的关系,并观察了其输出波形。
实验结果表明,振荡频率与电容和电感参数成正比关系,而输出波形为正弦波。
此外,实验结果还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验证了实验的可靠性。
实验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电路中的元件参数对振荡频率的影响并非线性关系,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实验3 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一、实验准备1.做本实验时应具备的知识点:●三点式LC振荡器●西勒和克拉泼电路●电源电压、耦合电容、反馈系数、等效Q值对振荡器工作的影响2.做本实验时所用到的仪器:●LC振荡器模块●双踪示波器●万用表二、实验目的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2.掌握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熟悉其各元件功能;3.熟悉静态工作点、耦合电容、反馈系数、等效Q值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4.熟悉负载变化对振荡器振荡幅度的影响。
三、实验电路基本原理1.概述LC振荡器实质上是满足振荡条件的正反馈放大器。
LC振荡器是指振荡回路是由LC元件组成的。
从交流等效电路可知:由LC振荡回路引出三个端子,分别接振荡管的三个电极,而构成反馈式自激振荡器,因而又称为三点式振荡器。
如果反馈电压取自分压电感,则称为电感反馈LC振荡器或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如果反馈电压取自分压电容,则称为电容反馈LC振荡器或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在几种基本高频振荡回路中,电容反馈LC振荡器具有较好的振荡波形和稳定度,电路形式简单,适于在较高的频段工作,尤其是以晶体管极间分布电容构成反馈支路时其振荡频率可高达几百MHZ~GHZ。
2.LC振荡器的起振条件一个振荡器能否起振,主要取决于振荡电路自激振荡的两个基本条件,即:振幅起振平衡条件和相位平衡条件。
3.LC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频率稳定度表示:在一定时间或一定温度、电压等变化范围内振荡频率的相对变化程度,常用表达式:Δf0/f0来表示(f0为所选择的测试频率;Δf0为振荡频率的频率误差,Δf0=f02-f01;f02和f01为不同时刻的f0),频率相对变化量越小,表明振荡频率的稳定度越高。
由于振荡回路的元件是决定频率的主要因素,所以要提高频率稳定度,就要设法提高振荡回路的标准性,除了采用高稳定和高Q值的回路电容和电感外,其振荡管可以采用部分接入,以减小晶体管极间电容和分布电容对振荡回路的影响,还可采用负温度系数元件实现温度补偿。
实验3 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一、实验准备1.做本实验时应具备的知识点:●三点式LC振荡器●西勒和克拉泼电路●电源电压、耦合电容、反馈系数、等效Q值对振荡器工作的影响2.做本实验时所用到的仪器:●LC振荡器模块●双踪示波器●万用表二、实验目的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2.掌握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熟悉其各元件功能;3.熟悉静态工作点、耦合电容、反馈系数、等效Q值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4.熟悉负载变化对振荡器振荡幅度的影响。
三、实验电路基本原理1.概述LC振荡器实质上是满足振荡条件的正反馈放大器。
LC振荡器是指振荡回路是由LC元件组成的。
从交流等效电路可知:由LC振荡回路引出三个端子,分别接振荡管的三个电极,而构成反馈式自激振荡器,因而又称为三点式振荡器。
如果反馈电压取自分压电感,则称为电感反馈LC振荡器或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如果反馈电压取自分压电容,则称为电容反馈LC振荡器或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在几种基本高频振荡回路中,电容反馈LC振荡器具有较好的振荡波形和稳定度,电路形式简单,适于在较高的频段工作,尤其是以晶体管极间分布电容构成反馈支路时其振荡频率可高达几百MHZ~GHZ。
2.LC振荡器的起振条件一个振荡器能否起振,主要取决于振荡电路自激振荡的两个基本条件,即:振幅起振平衡条件和相位平衡条件。
3.LC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频率稳定度表示:在一定时间或一定温度、电压等变化范围内振荡频率的相对变化程度,常用表达式:Δf0/f0来表示(f0为所选择的测试频率;Δf0为振荡频率的频率误差,Δf0=f02-f01;f02和f01为不同时刻的f0),频率相对变化量越小,表明振荡频率的稳定度越高。
由于振荡回路的元件是决定频率的主要因素,所以要提高频率稳定度,就要设法提高振荡回路的标准性,除了采用高稳定和高Q值的回路电容和电感外,其振荡管可以采用部分接入,以减小晶体管极间电容和分布电容对振荡回路的影响,还可采用负温度系数元件实现温度补偿。
4.LC振荡器的调整和参数选择以实验采用改进型电容三点振荡电路(西勒电路)为例,交流等效电路如图3-1所示。
图3-1 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交流等效电路(1)静态工作点的调整合理选择振荡管的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器工作的稳定性及波形的好坏,有一定的影响,偏置电路一般采用分压式电路。
当振荡器稳定工作时,振荡管工作在非线性状态,通常是依靠晶体管本身的非线性实现稳幅。
若选择晶体管进入饱和区来实现稳幅,则将使振荡回路的等效Q 值降低,输出波形变差,频率稳定度降低。
因此,一般在小功率振荡器中总是使静态工作点远离饱和区,靠近截止区。
(2)振荡频率f 的计算 f=)(21T c c L +π式中C T 为C 1、C 2和C 3的串联值,因C 1(300p )>>C 3(75p),C 2(1000P)>>C 3(75p),故C T ≈C 3,所以,振荡频率主要由L 、C 和C 3决定。
(3) 反馈系数F 的选择 F=21C C 反馈系数F 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经验数据F ≈0.1~0.5,本实验取F=3.01000300= 5.克拉泼和西勒振荡电路图3-2为串联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克拉泼振荡电路。
图3-3为并联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西勒振荡电路。
C bCb图3-2 克拉泼振荡电路 图3-3 西勒振荡电路6.电容三点式LC 振荡器实验电路电容三点式LC 振荡器实验电路如图3-4所示。
图中3K05打到“S ”位置(左侧)时3C01OUT输出图3-4 LC振荡器实验电路为改进型克拉泼振荡电路,打到“P”位置(右侧)时,为改进型西勒振荡电路。
3K01、3K02、3K03、3K04控制回路电容的变化。
调整3W01可改变振荡器三极管的电源电压。
3Q02为射极跟随器。
3TP02为输出测量点,3TP01为振荡器直流电压测量点。
3W02用来改变输出幅度。
四、实验内容1.用示波器观察振荡器输出波形,测量振荡器电压峰—峰值V P-P,并以频率计测量振荡频率。
2.测量振荡器的幅频特性。
3.测量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的影响。
五、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插装好LC振荡器模块,按下开关3K1接通电源,即可开始实验。
2.西勒振荡电路幅频特性的测量示波器接3TP02,频率计接振荡器输出口3V01。
电位器3W02反时针调到底,使输出最大。
开关3K05拨至右侧,此时振荡电路为西勒电路。
3K01、3K02、3K03、3K04分别控制3C06(10P)、3C07(50P)、3C08(100P)、3C09(200P)是否接入电路,开关往上拨为接通,往下拨为断开。
四个开关接通的不同组合,可以控制电容的变化。
例如3K01、3K02往上拨,其接入电路的电容为10P+50P=60P。
按照表3-1电容的变化测出与电容相对应的振荡频率和输出电压(峰一峰值V P-P),并将测量结果记于表中。
表3-1注:如果在开关转换过程中使振荡器停振无输出,可调整3W01,使之恢复振荡。
3.克拉泼振荡电路幅频特性的测量将开关3K05拨至左侧,振荡电路转换为克拉泼电路。
按照上述方法,测出振荡频率和输出电压,并将测量结果记于表3-1中。
4.波段覆盖系数的测量波段覆盖即调谐振荡器的频率范围,此范围的大小,通常以波段覆盖系数K 表示:minmaxf f K测量方法:根据测量的幅频特性,以输出电压最大点的频率为基准,即为一边界频率,再找出输出电压下降至21处的频率,即为另一边界频率,如图3-5、图3-6所示,再由公式求出K 。
10fV10.5fVf min图3-5 图3-65.测量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的影响分别将开关3K05打至左测(S )和右侧(P )位置,改变电源电压E C ,测出不同E C 下的振荡频率。
并将测量结果记于表3-2中。
其方法是:频率计接振荡器输出3P01,电位器3W02反时计调到底,选定回路电容为50P 。
即3K02往上拨。
用三用表直流电压档测3TP01测量点电压,按照表3-2给出的电压值Ec ,调整3W01电位器,分别测出与电压相对应的频率。
表中△f 为改变Ec 时振荡频率的偏移,假定Ec=10.5V 时 ,△f=0,则△f=f-f 10.5V 。
表3-26.8.8MHZ频率的调整在用各个模块构成无线收、发系统时,需要用到LC振荡器模块,作为接收系统中的本振信号。
此时振荡频率需要8.8MHZ左右,如何得到8.8MHZ左右的频率,其方法如下:(1)振荡电路为西勒电路时(3K05往右),3K01、3K02、3K03、3K04四个开关全部往下拨,此时输出的振荡频率为8.8MHZ左右。
如果频率高于8.8MHZ,可将3K01往上拨,这样频率可以降低。
(2)振荡电路为克拉泼电路时(3K05往左),3K02、3K03接通(往上拨),此时输出振荡频率为8.8MHz左右。
如果频率相差太大,可调整四个开关的位置。
实验4 石英晶体振荡器—、实验准备1.做本实验时应具备的知识点:●石英晶体振荡器●串联型晶体振荡器●静态工作点、微调电容、负载电阻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2.做本实验时所用到的仪器:●晶体振荡器模块●双踪示波器●频率计●万用表二、实验目的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
2.掌握石英晶体振荡器、串联型晶体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其各元件功能。
3.熟悉静态工作点、负载电阻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
4.感受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高的特点,了解晶体振荡器工作频率微调的方法。
1.用万用表进行静态工作点测量。
2.用示波器观察振荡器输出波形,测量振荡电压峰-峰值V p-p,并以频率计测量振荡频率。
3.观察并测量静态工作点、负载电阻等因素对晶体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
四、基本原理1.晶体振荡器工作原理一种晶体振荡器的交流通路如图4-1所示。
图中,若将晶体短路,则L1、C2、C3就构成了典型的电容三点式振荡器(考毕兹电路)。
因此,图4-1的电路是一种典型的串联型晶体振荡器电路(共基接法)。
若取L1=4.3μH、C2=820pF、C3=180pF,则可算得LC并联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f0≈6MHz,与晶体工作频率相同。
图中, C5是耦合(隔直流)电容,R5是负载电阻。
很显然,R5越小,负载越重,输出振荡幅度将越小。
2.晶体振荡器电路晶体振荡器电路如图4-2所示。
图中,4R03、4C02为去耦元件,4C01为旁路电容,并构成共基接法。
4W01用以调整振荡器的静态工作点(主要影响起振条件)。
4C05为输出耦合电容。
4Q02为射随器,用以提高带负载能力。
实际上,图4-2电路的交流通路即为图4-1所示的电路。
五、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在实验箱主板上插好晶振模块,接通实验箱上电源开关,按下开关4K01,此时电源指示灯点亮。
2.静态工作点测量改变电位器4W01可改变4Q01的基极电压V B,并改变其发射极电压V E。
记下V E的最大、最小值,并计算相应的I Emax、I Emin值(发射极电阻4R04=1KΩ)。
电压最大值为 3.154,最小值为 2.062,对应的电流最大值为0.003154,最小值为0.0020623.静态工作点变化对振荡器工作的影响⑴实验初始条件:V EQ=2.5V(调4W01达到)。
⑵调节电位器4W01以改变晶体管静态工作点I E,使其分别为表4.1所示各值,且把示波器探头接到4TP02端,观察振荡波形,测量相应的振荡电压峰-峰值V p-p,并以频率计读取相应的频率值,填入表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