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认识创意分析方案-熄灭蜡烛
- 格式:docx
- 大小:46.21 KB
- 文档页数:4
工程创意熄灭蜡烛方案在我的理想中,这个方案首先应该是安全的,能够在避免烫伤手指的同时有效地熄灭蜡烛;其次,这个方案应该是便捷的,比如说,我们不需要走到蜡烛旁边,或者使用任何工具;最后,这个方案应该是环保的,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焰和烛烟对室内空气的污染。
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创新的工程方案来实现这个目标。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声音的原理来熄灭蜡烛。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它可以通过产生压力波使得周围的空气产生振动。
由于烛烟是由火焰燃烧产生的热空气和燃烧产物,当这些热空气和烟遇到振动的空气时,它们将失去平衡而迅速冷却,导致火焰熄灭。
基于这个原理,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装置,利用声波来熄灭蜡烛。
通过放置一个声音发生器和一个声音接收器,当有人在一定距离内对蜡烛说出指定的口令,发出的声波将会被接收器捕捉到,并且通过相应的控制系统对蜡烛进行熄灭。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光与热的原理来熄灭蜡烛。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通过产生热能使其照射到物体上使得物体变得热,就像我们普通生活中使用的激光笔一样。
利用这个原理,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装置,利用激光来熄灭蜡烛。
通过放置一个激光发射器和一个激光接收器,当有人在一定距离内对蜡烛进行指定的控制,发出的激光将会被接收器捕捉到,并且通过相应的控制系统对蜡烛进行熄灭。
最后,我们还可以利用气体的原理来熄灭蜡烛。
气体是一种物质,它可以通过产生压力和溶解性使得物体被覆盖其上只含有氧气以及二氧化碳等。
因此,我们可以在熄灭蜡烛过程中,构建一个用气体覆盖的装置将气体覆盖蜡烛并压缩蜡烛上的火焰使得蜡烛在短时间内得以熄灭。
通过放置一个气体发射器和一个气体接收器,当有人在一定距离内对蜡烛进行指定的控制,发出的气体将会被接收器捕捉到,并且通过相应的控制系统对蜡烛进行熄灭。
除了以上所述的原理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化学的原理来熄灭蜡烛。
化学是一种事物变化,它可以通过产生化学反应使得有变化产生的物质对于蜡烛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在蜡烛上加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当有人在一定距离内对蜡烛进行指定的控制,化学物质将会在一定时间内对蜡烛产生影响导致熄灭。
工程创意报告实验题目:熄灭蜡烛实验人员:组长:邱天昊,2011084113,负责管理监督实验进程与实验报告的起草和整理。
组员:2011084114 石轩2011084116 王柏荃2011084117 王帆2011084118 王凯旗全部结构图:实验步骤 1.搭建竖直升降齿轮齿条机构,齿条末端连接一可转动平台,平台上设有一压力开关,当小球放置在平台上时,触发开关。
2.电机开始工作,带动齿轮齿条机构上升,实现小球随平台的竖直上升运动,由于平台连接处有旋转轴,当平台与轨道接触时,平台转动至于轨道平行时,小球沿轨道向下运动,压力开关关闭,电机停止工作。
3.小球下滑至滚落平台的小球落进凹槽,小球重力使右侧飞轮逆时针旋转,带动最右侧飞轮顺时针旋转,同时固定在上面的球杆也一起运动。
,4.球杆上的小球撞击摇杆左侧使右侧上升,曲柄摇杆机构推动水杯至传送带上。
5.传送两端均有红外线感应开关,当水杯运送至传送带前端时,前段红外线感应开关触发。
6.传送带工作,水杯随传送带向前运动。
7. 运动至末端,触发第二个红外线感应开关,传送带停止,同时也使传送带末端的机械手工作。
8. 机械手工作后根据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夹紧水杯,并开始旋转。
9. 旋转至一定角度时(水已溢出),触发开关停止旋转。
10.蜡烛放在由一个悬挂的玻璃水杯,下端为一的水槽,当水倒入水槽中时,水面会上升,与水杯产生液封,蜡烛熄灭。
实验中所涉及的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工程管理、成本及环境因素的简要论述:在本次的实验中,主要涉及的工程材料是电机,需要三次用到电机,升降平台与传送带和机械手的动力装置都是电机,而且,需要强力的电机提供强大的动力,这些对电机的性能提出了很大的要求。
这个实验的方案的成本不高,需要机械手的程序控制的协调工作,而且方案对精密的要求不是很高,可行性强。
工程材料方面:金属材料:齿轮齿条,摇杆滑块,小球非金属材料:轨道,传送带,旋转凹槽成本方面;所选结构均较简易,大多机关都可自己制作,廉价易得,花费较低,在方案中各步骤均采用巧妙的设计将之前步骤的电机等,节约了能源制造技术;车削应用范围:摇杆。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熄灭的蜡烛》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学习和探究蜡烛的熄灭过程,了解火焰的需要条件和熄灭的机制;2.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和观察的能力;3.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纪录观察和实验结果的能力;4.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和安全的意识。
教学内容1.看蜡烛燃烧的过程,并探究火焰的形成条件;2.观察蜡烛被熄灭的过程,并探究熄灭的原因和机制;3.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发现两个化学物质的反应会熄灭蜡烛的火焰。
教学准备教师:蜡烛、点火器、碗状烧杯、热水、重力瓶学生:本实验的实验记录表、笔教学过程一、引入1.让学生围坐在教室的地板上,展开小组合作,每一个小组都会在地上放一个大约3英寸高的蜡烛。
2.教师向每组发放一个点火器,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指示他们点燃蜡烛并看蜡烛燃烧时发生了什么。
二、探究燃烧过程1.在观察完蜡烛的燃烧过程后,教师带领学生发现,在蜡烛顶端的热膜,热膜使蜡烛的蜡油融化并流入蜡烛芯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了火焰。
2.让学生想想,在哪些条件下燃烧会更旺盛?教师将一盆热水和一些碗状烧杯带到教室中来,让小组各有一个碗状烧杯,将其放置在些许热水中,将蜡烛并放在碗状烧杯的内侧,点燃蜡烛并观察火焰。
三、探究熄灭的过程1.让学生思考,烛芯上为何会出现黑色烟雾?黑色烟雾是如何形成的?2.当火焰的上端有许多黑色烟雾并且蜡烛上的火继续变弱时,使用碗状烧杯把蜡烛熄灭。
学生可以记录熄灭过程的时间。
此时学生可以多次熄灭和重新点燃蜡烛,并尝试使用不同的对象熄灭火焰,例如使用打火机的吹口、湿的烟头、盖在上面的纸等等,让学生观察到阻止氧气和火焰接触时,火焰会熄灭。
四、实验探究1.让学生想一想,使用哪些化学物质能够阻止火焰的扩散?教师换取了两个化学物质,让学生在蜡烛的燃烧过程中将两个物质连续地滴入火焰中。
让学生观察熄灭的时间,并对实验进行记录。
化学物质可以是小苏打和硫酸。
工程创意报告熄灭蜡烛一.班级:20120422二.任务分配:三.目的:运用所学知识,实现对蜡烛较远距离的控制,完成课题要求,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熟练掌握并巩固自己所学的工程知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四.器材选用:细绳,简易机械臂,红外传感器,传送带,开关,电磁线圈,金属小球,多米诺骨牌,杠杆,电磁继电器,热敏电阻,直流电源,交流电源,电动机,曲柄滑块,活塞,化学仪器,化学药品(盐酸,碳酸钙固体),蜡烛。
五.具体步骤分析:1.人按下开关,启动简易机械臂,简易机械臂将滑块抓起,水平旋转180度,将滑块放置在传送带上,并遮住红外传感器。
2.传送带开始转动,将滑块水平传送至另一端掉下。
3.滑块掉下后,触动处于闭合状态的电磁线圈开关,开关断开,被吸附的小球脱离。
4.小球做摆动撞击撞摆,另一端的小球弹起撞击多米诺骨牌。
5.多米诺骨牌依次倒下,最终将杠杆一端压下。
6.杠杆另一端翘起,触动电磁继电器低压电路开关,线圈通电,将衔铁吸下。
7.衔铁上触点与高压电路接通,电动机开始转动,并带动曲柄滑块运动。
8.滑块带动活塞往复运动,将气体压入盛有盐酸的容器内。
9.容器内压强增大,使盐酸液体进入盛有碳酸钙固体的锥形瓶内,两者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
10.气体进入装有蜡烛的容器内,逐渐充满容器,最终蜡烛熄灭,热敏电阻阻值增大,低压电路断开,衔铁弹起,电动机停止工作,化学反应停止。
六.工程材料及工程管理:材料:小球采用刚性较大的金属,骨牌采用密度较大的材料,杠杆采用塑性较好的材料,如塑料板。
电路部分采用导电性能较好的塑胶皮铜线,机械结构均采用强度较高的金属,活塞采用塑封性好的橡胶材料,化学药品纯度要求较高。
管理:对装置各部分明确分工,利用各部分优点取长补短,提高工作效率,更快更好的完成预期工程目标。
七.成本及环境分析:成本:由于步骤偏多,工程材料要求较高,使用的某些器材技术含量较高,制作难度大,故成本较高:环境分析:本装置对环境要求较低,只需考虑风和地面水平度对多米诺骨牌的影响及环境温度对热敏电阻的影响即可。
哈尔滨工程大学工程认识创意报告-熄灭蜡烛熄灭蜡烛创意报告 20191122班第一步:①机电一体化使小球运动。
:K1触发,使M1转动,带动齿轮通过链条使装有长杆的大齿轮转动,长杆末端在旋转杆上滑动.曲柄滑块机构使顶端小球上升,通过隧道滑下(具有一定的动力能够完成下一步骤),当长杆完成任务后触发K2,使M1停止转动(为了能源的节约)。
【此两个环节实现了了机电一体化及曲柄滑块运动】第二步:②小球带动圆盘触发开关。
小球滑下来后,带动转盘转动,触发K3。
使树立的旗杆的发动机M2旋转,带动绳索运动,绳索上的木块触动平衡木,倾斜完成小车的滑动。
【此两个环节实现了了升降运动及机电一体化】第三步:③小车水平运动推动小球。
小车从斜坡滑下,在水平方向运动,到终点撞击重金属球。
金属球通过通道做自由落体运动,通道下方是装满硫酸铜的活塞,金属球的重力使活塞向下运动使右边硫酸铜溶液液面升高,导通k4。
【此两个环节实现了水平运动及液压原理】第四步:④水池注入导通电路转化风能。
电路导通后,带动风扇转动,使平行杆水平旋转轴转动。
旋转轴末端触动K5,使风扇停止转动并进行下一步。
【此两个环节实现了机电一体化和水平旋转运动】第五步:⑤灯变亮M3转动推动小球。
K5触发使灯变亮,通过光敏电阻,使电路导通,M3转动,带动重物升高。
升高到一定高度物块落下,做自由落体运动,物块落下利用机电一体化原理关闭电动机。
【此两个环节实现了光学电子物理及水平运动】第六步:⑥小车水平运动使蜡烛熄灭。
重物落下使弹簧装置发射小车,小车迅速向前水平运行。
撞击气筒,瞬时间产生的气流使燃烧的蜡烛熄灭。
【此两个环节实现了水平运动及气压原理】说明:全组共六人,每人负责一步的设计,一步包括两个环节,共12个环节。
运用了机电一体化,液压原理,气压原理,物理等知识。
装置包括水平运动,旋转运动,升降运动。
2024年大班科学领域教案《熄灭的蜡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熄灭的蜡烛”。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探究蜡烛熄灭的原因,理解熄灭蜡烛的各种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蜡烛的燃烧过程,了解蜡烛熄灭的原因。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蜡烛的燃烧过程,蜡烛熄灭的原因。
难点:理解蜡烛熄灭的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蜡烛、打火机、火柴、玻璃杯、小苏打、醋、针筒、湿抹布等。
学具:每组一套蜡烛、打火机、火柴、玻璃杯、小苏打、醋、针筒、湿抹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点燃蜡烛,让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蜡烛为什么会熄灭?有哪些方法可以使蜡烛熄灭?2. 例题讲解(1)讲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包括蜡烛的熔化、燃烧、熄灭等。
(2)讲解蜡烛熄灭的原因,如火焰失去氧气、火焰温度降低等。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的现象。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2)每组选代表分享实验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六、板书设计1. 熄灭的蜡烛2. 内容:(1)蜡烛的燃烧过程(2)蜡烛熄灭的原因(3)熄灭蜡烛的方法及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至少三种熄灭蜡烛的方法,并解释原理。
(2)为什么蜡烛熄灭后,火焰会瞬间消失?2. 答案:(1)方法一:用玻璃杯罩住蜡烛,使火焰失去氧气而熄灭。
方法二:用湿抹布捂住蜡烛,降低火焰温度而熄灭。
方法三:向蜡烛吹气,使火焰失去热量而熄灭。
(2)因为蜡烛熄灭后,火焰周围的气体温度降低,不再能维持燃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熄灭的蜡烛》活动背景本次科学活动旨在让大班的孩子们了解蜡烛的熄灭原理,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孩子们理解火焰的三个要素:热量、氧气和可燃物。
活动准备1.蜡烛2.打火机或火柴3.灭火器4.一张白纸活动流程步骤一:介绍蜡烛的结构和燃烧原理在开始活动前,让孩子们自由表达自己对火的认识,然后让他们观察一个蜡烛,并简单介绍蜡烛的结构。
同时,提出一个问题:“蜡烛为什么会燃烧?”让孩子们思考一下,试着找出答案。
步骤二:实验操作1.请孩子们围成一个圈,每个人手中拿着一支蜡烛,在一个安全的区域进行实验。
2.先让孩子们燃起蜡烛,让他们观察火焰的颜色、大小和形状。
3.随后,让孩子们用打火机或火柴点燃一张纸,然后将纸贴在蜡烛的正下方(需要确保纸离蜡烛足够近,但不能碰到蜡烛)。
让孩子们观察纸的变化。
4.孩子们可以继续实验,比如将蜡烛放在高处,或者把蜡烛放进一个容器中等等。
步骤三:探究熄灭蜡烛的原理1.让孩子们伸出一只手,绕着自己的手腕围一圈,这个姿势就像是熄灭蜡烛的动作。
2.询问孩子们,为什么这个动作会熄灭蜡烛?解释熄灭蜡烛的原理:燃烧需要三个要素:热量、氧气和可燃物。
这个动作会使得氧气无法流通到蜡烛周围,所以就会熄灭蜡烛。
步骤四:灭火器的演示在最后一个步骤中,可以将一种灭火器展示给孩子们,帮助他们理解的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活动延伸1.让孩子们观察不同种类的蜡烛,比如颜色、形状和大小等,然后让他们猜想这些蜡烛会燃烧的更好或者更坏。
2.带孩子们学习火灾预防知识,让他们了解在遇到火灾时应该怎么做。
3.让孩子们了解火的危害性,并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的安全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结束语通过这个科学活动,孩子们可以了解火的危险性和燃烧原理,学会了保护自己的一些知识和技能。
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观察力,增强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熄灭的蜡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熄灭的蜡烛”一节。
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与熄灭现象,让学生了解火的特性,理解燃烧需要氧气,并探究如何使蜡烛熄灭。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燃烧现象,理解燃烧需要氧气。
2. 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 提高安全意识,知道火的危险性,学会保护自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蜡烛燃烧与熄灭现象的观察,燃烧需要氧气的理解。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蜡烛熄灭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蜡烛、打火机、火柴、玻璃杯、小刀、镊子、水、食盐、白纸、记号笔。
2. 学具:每组一套蜡烛、打火机、火柴、玻璃杯、小刀、镊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蜡烛,点燃蜡烛,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
(2)提问:“蜡烛为什么会燃烧?燃烧需要什么?”2. 例题讲解(1)讲解燃烧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燃烧需要氧气。
(2)讲解蜡烛熄灭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蜡烛熄灭。
3. 随堂练习(1)分组实验:每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使蜡烛熄灭(如吹灭、用玻璃杯盖住、用小刀切掉烛心等)。
(2)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讨论哪种方法最有效。
(2)强调火的安全使用,提醒学生注意防火。
六、板书设计1. 烛光为什么会熄灭?燃烧需要氧气阻断氧气供应,蜡烛就会熄灭2. 蜡烛熄灭的方法:吹灭用玻璃杯盖住用小刀切掉烛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燃烧需要氧气。
2. 答案提示:可以用一个玻璃杯,点燃蜡烛后,将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实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
但在安全意识方面,还需加强教育。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火的用途和危害,提高防火意识。
可以让学生课后收集关于火的资料,进行分享交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实验设计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蜡烛熄灭的方法。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熄灭的蜡烛》及教学反思[范文大全]第一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熄灭的蜡烛》及教学反思《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熄灭的蜡烛》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熄灭的蜡烛》含反思!设计意图:科学对于幼儿来讲就是生活中好玩的事情,是他们觉得好奇的现象。
虽然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这个原理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比较抽象,但我们可以创造条件让幼儿比较容易地感知。
本次科学活动,就是让幼儿通过动手实验,直观感受空气对燃烧的作用以及空气的多少对燃烧时间长短的影响。
活动目标:1.实验探究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了解空气助燃的特性。
2.学习做科学小实验的方法,喜欢做科学小实验。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材料准备:大小相同和不同的玻璃瓶;大小、粗细相同和不同的蜡烛;打火机、记录卡;经验准备:提前与幼儿玩装空气的游戏,引导幼儿了解我们周围都有空气,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以及空气助燃的特性。
活动难点:学习做科学小实验的方法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活动兴趣1.谜语:心细如线,胸怀大志,燃尽自己,照亮别人。
(打一日常用品)——蜡烛2.点燃的蜡烛有什么现象?有什么办法让蜡烛熄灭呢?[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如果给蜡烛上面罩上一个玻璃瓶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激发幼儿已有经验,进行猜想)二、实验操作,探讨蜡烛燃烧的原理以及空气助燃的特性(一)实验一:初步感受空气对燃烧的作用1.点燃蜡烛,引导幼儿观察燃烧的蜡烛罩上玻璃瓶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2.师幼共同做实验,验证猜想,交流发现。
3.师幼交流、讨论,梳理总结。
小结:实验发现,在燃烧的蜡烛上罩上玻璃瓶,蜡烛就会慢慢的熄灭。
这是因为燃烧的蜡烛把瓶子里的氧气都用完了,说明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中的氧气。
2024年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熄灭的蜡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活动手册》第四章“光与影”,详细内容为“熄灭的蜡烛”一节。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蜡烛的燃烧原理,探索火焰熄灭的原因,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燃烧原理,知道火焰熄灭的原因。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意识,提高表达和分享实验过程与结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蜡烛燃烧原理及火焰熄灭原因的解释。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及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蜡烛、打火机、火柴、玻璃杯、小刀、镊子、实验记录表等。
2. 学具:每组一套蜡烛、打火机、火柴、玻璃杯、小刀、镊子、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引导幼儿思考蜡烛为什么能燃烧,火焰为什么会熄灭。
2. 新课导入(10分钟)a. 教师简要介绍蜡烛的燃烧原理。
b. 讲解火焰熄灭的原因,引导幼儿进行实验探索。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演示如何用玻璃杯将蜡烛的火焰熄灭,并解释原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蜡烛火焰熄灭的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b. 邀请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
6. 板书设计(5分钟)a. 蜡烛的燃烧原理b. 火焰熄灭的原因c.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火焰熄灭的方法和原因。
2. 答案:火焰熄灭的原因有:隔绝氧气、降低温度等。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应关注幼儿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知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如遇到火灾时如何自救等。
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蜡烛的燃烧原理和火焰熄灭的原因,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大班科学领域优质教案《熄灭蜡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科学领域教材中《光与影》章节《熄灭蜡烛》作为教学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观察蜡烛燃烧现象,解火传播原理,探究熄灭蜡烛不同方法,并通过实验操作,让孩子们掌握基本灭火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解蜡烛燃烧过程,理解火传播原理。
2. 培养孩子们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科学素养。
3. 让孩子们掌握基本灭火方法,增强他们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火传播原理和灭火方法掌握。
2. 教学重点:观察蜡烛燃烧现象,培养孩子们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蜡烛、打火机、火柴、玻璃杯、小苏打、醋、针筒、实验操作台等。
2. 学具:每组一套蜡烛、打火机、火柴、玻璃杯、小苏打、醋、针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点燃蜡烛,让孩子们观察蜡烛燃烧现象,引导他们思考火传播原理。
2. 例题讲解:讲解火传播原理,介绍灭火方法。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验,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实践灭火方法。
a. 实验一:用玻璃杯覆盖蜡烛火焰,观察蜡烛熄灭过程。
b. 实验二:用小苏打和醋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灭火。
c. 实验三:用针筒吸取空气,观察蜡烛熄灭过程。
六、板书设计1. 蜡烛燃烧现象2. 火传播原理3. 熄灭蜡烛方法a. 遮挡氧气b. 二氧化碳灭火c. 空气吸取灭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列举生活中灭火实例,并说明灭火原理。
2. 答案:例如,用锅盖覆盖灭火,原理是遮挡氧气;用灭火器灭火,原理是喷射二氧化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让孩子们掌握灭火方法,提高他们安全意识。
但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事项,防止发生意外。
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观察、思考,发现更多有趣科学现象,提高他们科学素养。
同时,可以开展关于火科普知识竞赛,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特别关注教材中《光与影》章节《熄灭蜡烛》。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熄灭的蜡烛》在设计这节大班科学公开课时,《熄灭的蜡烛》作为一个神秘而有趣的实验,能够让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到科学的魅力,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验教学,通过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从而引导他们发现科学的奥秘。
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蜡烛熄灭的原因,掌握一些基本的灭火方法。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掌握蜡烛熄灭的原因和基本的灭火方法。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验现象,自主思考出蜡烛熄灭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蜡烛、火柴、杯子、胡椒粉、喷壶、吹风机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份实验套件,包括蜡烛、火柴、杯子、胡椒粉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蜡烛的神话故事,引发孩子们对蜡烛的好奇心。
2. 实验一:让孩子们自己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3. 实验二:用量杯倒入胡椒粉,将蜡烛放入胡椒粉中,观察蜡烛是否会熄灭,并记录下来。
4. 实验三:用喷壶喷水,将蜡烛喷湿,观察蜡烛是否会熄灭,并记录下来。
5. 实验四:用吹风机吹蜡烛,观察蜡烛是否会熄灭,并记录下来。
6. 讨论: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引导他们发现蜡烛熄灭的原因。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发现蜡烛熄灭的原因,并掌握基本的灭火方法。
活动难点: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验现象,自主思考出蜡烛熄灭的原因。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大多数孩子能够发现蜡烛熄灭的原因,并能够掌握基本的灭火方法。
但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孩子对喷壶喷水、吹风机吹蜡烛的操作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工程认识创意报告——熄灭蜡烛(一)小组分工:工程创意报告书写:任璇、沈丹薇相关PPT制作:刘红珍、肖召红工程制图:常成PPT讲解:常成(二)工程创意所用器材(材料);水车、水槽、链轮、齿轮、齿条、电磁继电器、杠杆、工业机器人、传送装置(配有红外线传感装置)、气缸、曲柄摇块结构、小木块、钢球、光敏传感器(三)工程创意实施步骤:1、在操作实验台上摆好继电器,在继电器左边放置用链条连接的水车和齿轮、齿条,在其右边放置杠杆以及传送装置,将气缸放在传送装置的后面,并将蜡烛放在与气缸连通的容器里。
2、准备工作完成后,将水倒在水车上,让其转动,通过链条带动齿轮的转动,于是,齿条在齿轮的带动下向右做水平运动,摁动开关,启动了电磁继电器。
3、电磁继电器接通后,钢球在斥力的作用下做自由落体运动,最终砸在杠杆上。
杠杆在支点的作用下倾斜。
4、杠杆倾斜后接通了连接工业机器人的电动开关,通过工业机器人将木块放置在传送带上。
5、此时,木块触动红外感应装置,传送带开始做水平运动,并带动木块一起运动。
把木块传送到装有旋转底盘的曲柄摇块装置上。
6、当木块运动到曲柄摇块装置上时,恰好触动红外线传感装置,此时传送带停止水平运动,旋转底盘开始向上运动,直到与斜坡达到同一水平高度上。
7、到达同一水平高度后,旋转底盘开始旋转180度,之后,曲柄摇块装置开始运作,将旋转底盘倾斜,木块由缺口滑下。
8、在重力的作用下,木块沿着斜坡滑下,触动了活塞的开关,活塞开始向下运动。
9、于是推杆的活塞运动将气缸中的CO2气体推入与气缸连接的器皿中,蜡烛熄灭。
10、在CO2作用下,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同时,光敏传感器使活塞的开关断开,活塞停止运动。
(四)实验中所涉及的工程材料、工程管理、成本及环境因素的简要论述:在本次的实验中,主要涉及的工程材料是电机,在工业机器人等装置中多次用到电机,这些对电机的性能提出了很大的要求。
除此之外,我们在水车与齿轮齿条传动装置的连接过程中应用到链传动。
工程创意报告熄灭蜡烛班级:小组成员:组内分工:纸制报告动画制作步骤设计我们组的任务题目是熄灭蜡烛,需要设计十个步骤,应用工程原理与知识,完成蜡烛的熄灭,我们的方法如下:具体步骤1:红外检测使栏杆移动如图1所示为一红外检测装置,左边两个红外检测仪中间通有红外光,(其中一个是发射光的装置,另一个是接受光的装置)当小车从中间通过时,小车将挡住光线,使得其无法接收红外光,装置提醒,使得右边的栏杆由水平放置(挡住物体使之不能通过)变为竖直状态,小车顺利通过检测及栏杆。
目前,由于该技术的广泛使用,其成本降低,使其成为工程认识课必要的用品成为可能,从生活中寻找方法,将普遍应用转为工程模型,是我组的目的。
2:3:4:动量守恒如图所示,小车从上方按照预定的轨道滑下,由于重力作用,到达下方时具有一定的速度,我们选用与小车质量相同或者相近的小球,放在拐点处,由动能守恒和动量守恒知,当小车与小球发生碰撞时,只有质量相当,才能保证有最少的机械能损失。
5:小球作用导致齿轮运动通过齿轮啮合来传递旋转的运动,是齿轮传动,当小球从左侧进入该机构时,带动左边大齿轮的转动,通过啮合作用,小齿轮转动,由于小齿轮的半径较小,使得小球对大齿轮的微小的作用力放大,具有加速功能。
与其他传送相比,齿轮传送的有点有很多,能保证瞬时传动比的恒定,且传动功率非常大,适应的速度范围较广,传送效率高,结构紧凑,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最重要的是方便应用,装备简单,所以我组同学选用该方式为第四步。
6:曲柄滑块机构推动滑块运动我们知道,上个步骤中大齿轮转动带动小齿轮转动,如下图所示,小齿轮的中心与一连杆连接,小齿轮转动带动连杆移动,构成以曲柄滑块机构,这一机构的主要原理是曲柄转动时,滑块沿导路作往复直线运动,所以,为了使曲柄滑块能够正常工作,应该保证曲柄长度小于连杆长度。
这个机构属于平面四杆机构,是在铰链四杆机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图示的结果又在曲柄滑块的基础上加以修改,逐渐演变。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熄灭的蜡烛》(通用7篇)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熄灭的蜡烛》篇1活动目标1.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以及空气助燃的特性。
2.学习做科学小实验的方法,萌发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大小相同和不同的广口瓶;大小、粗细相同和不同的蜡烛;火柴。
活动过程1.第一次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燃烧的蜡烛被罩上广口瓶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初步感受空气对燃烧的作用。
(1)可根据需要设计问题:如果我们点燃一根蜡烛,然后在上面罩上一只广口瓶,猜猜会有什么现象发生?(2)请幼儿4人一组,分组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小结:在燃烧的蜡烛上罩上广口瓶,蜡烛过一会就会熄灭。
这是因为燃烧的蜡烛把瓶子里的氧气用完了,说明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2.第二次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两只蜡烛在不同大小的两个广口瓶内燃烧的时间,进一步感受空气的量对燃烧时间长短的影响。
(1)可根据需要设计提问:点燃两根相同的蜡烛,然后分别罩上大小不同的广口瓶,猜猜会有什么现象发生?(2)请幼儿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小结:通过验证,我们发现小瓶中的蜡烛先灭,是因为大瓶子里的氧气较多,所以燃烧的时间较长;小瓶子里的氧气较少,所以燃烧的时间较短,就先灭了。
3.第三次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蜡烛燃烧的时间与蜡烛的粗细、长短及广口瓶大小的关系,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1)可根据需要设计问题:点燃两根粗细、长短不一样的蜡烛,分别罩上两个相同大小的广口瓶,会发生什么想象呢?(2)请幼儿动手实验,发现瓶子里粗而长的蜡烛先熄灭。
小结:粗而长的蜡烛燃烧用掉的空气多,用得快,所以先灭。
4.引发幼儿思考与继续探究的愿望。
(1)提出话题:如果点燃两根粗细、长短不一样的蜡烛,分别罩上两个不同大小的广口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小朋友可以回家查阅资料,或者问问爸爸妈妈,第二天再来一起分享。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熄灭的蜡烛》篇2活动目标1、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以及空气助燃的特性。
2、学习了解做科学小实验的方法,萌发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
大班优质科学教案:熄灭的蜡烛教案名称:大班科学活动——熄灭的蜡烛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观察、实践和探索的方式,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蜡烛熄灭的原因,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到蜡烛熄灭的过程,了解蜡烛熄灭的原因。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能够观察到蜡烛熄灭的过程,了解蜡烛熄灭的原因。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践操作,理解蜡烛熄灭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蜡烛、火柴、杯子、颜料。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杯子、一支蜡烛、一盒火柴。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点燃一支蜡烛,放在杯子上,让幼儿观察蜡烛的火焰。
2. 实践:教师发给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支蜡烛和一盒火柴,让幼儿自己尝试将蜡烛点燃,并观察蜡烛的火焰。
3. 探索: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吗?”让幼儿自己思考并回答。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引导和讲解。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观察到蜡烛熄灭的过程,了解蜡烛熄灭的原因。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践操作,理解蜡烛熄灭的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对蜡烛熄灭的原因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幼儿对颜料滴在火焰上的效果不明显,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在家中让幼儿尝试用其他方法熄灭蜡烛,如用杯子、用手等,并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蜡烛熄灭原因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操作环节:让幼儿自己尝试将蜡烛点燃,并观察蜡烛的火焰。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因为通过亲身体验,幼儿能够更直观地了解蜡烛熄灭的过程。
在此环节中,我需要注意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火柴,保证安全。
2. 探索环节:让幼儿自己思考并回答蜡烛为什么会熄灭的问题。
0.1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班
1.设计课题:熄灭蜡烛
2.小组成员及任务分配
2.1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2.2任务分配
王宇开:①熄灭蜡烛杠杆装置及旋转门设计;②小组成员任务协调及联系;③创意报告最终成型设计。
③绘图设计。
任子瑜:①PPT制作;②红外电路设备具体图设计。
王勇:①PPT制作;②电磁继电器设备图例设计。
唐科:①电动机升降模块、滑轮传动模块、
王超:①带传动与链传动模块、红外线感应模块、电磁驱动模块等设计。
王莹:①装置原理图汇总及手工初步设计;
田梦琪:①创意报告成型材料打印复印。
②创意报告审查。
3.方案论证
3.1题目分析
熄灭蜡烛装置设计大部分利用传统机械设备,对蜡烛实行较远距离的控制,以达到远距离熄灭蜡烛的目的。
为完成相应的功能,简单的将系统分为:电动机升降模块、滑轮传动模块、带传动模块、红外线感应模块、电磁驱动模块、杠杆传动模块以及旋转运动部件等。
3.2装置原理图
重物,保证初始时旋转门打开,重量比小球小得多。
3.3各种方案比较
3.3.1
方案一:熄灭蜡烛装置利用机电一体化装置,在灯罩内部设置电动机,电动机上连接小风扇。
远距离按下控制器开关时,电动机在最底端向上运动,在火焰高度处有触碰开关,当电动机到达火焰高度处时碰到触碰开关,电动机运动停止同时小风扇开始吹风。
当蜡烛熄灭时,同时安装在火焰高度处的光电感应器感应到蜡烛熄灭,光电感应器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动机使小风扇运动停止同时电动机回到初始位置。
经试验验证,风力吹灭蜡烛可行性不大。
由于风力较小,使得蜡烛很难熄灭。
同时,此方案要用至少两个电动机,安装不方便,因此此方案不予施行。
3.3.2
预计原理图(简约)
3.3.3
方案二:熄灭蜡烛装置利用纯机械装置传动,最后用水浇灭。
前面传动装置与本创意基本一致,最后实现装置有所区别。
当电磁继电器将小球弹出时,小球落入一盛满水水桶,水平面表面有漂浮平板(平板与输水管组成出水开关),漂浮平板中间有凹槽,支撑落入平板的小球。
当小球落入平板,启动开关,水流出将蜡烛熄灭。
此方案最大的缺点在于,出水量难以控制,对部件有损坏可能,故对此方案予以否决。
3.3.4
预计装置原理图(实现装置)
3.3.5
方案三:(本创意采用方案)熄灭蜡烛装置设计大部分利用传统机械设备,对蜡烛实行较远距离的控制,以达到远距离熄灭蜡烛的目的。
为完成相应的功能,简单的将系统分为:电动机升降模块、滑轮传动模块、带传动与链传动模块、红外线感应模块、电磁驱动模块、杠杆传动模块以及旋转运动部件等。
本方案较好的解决了其他方案的不足,并节约能源,操作简单易行,易于实现,因此我组选择此方案。
3.3.6
预计实验原理图(详细) 控制器
触碰开关
电动机及风扇 水
开关
4.对系统机械、电子设备的总体要求
电动机驱动保证能够稳定有序地运行,不产生空转等问题;同时电动机与齿轮、滑轮等传动装置接触良好、位置准确。
要求升降机轨道足够光滑
红外传感器能够精确感应遮光并及时控制电路的开关;能保证准确地判断小球的落地。
旋转门关闭时保证灯罩密封,其他机械部件连接良好。
5.总体设计分析
熄灭蜡烛装置由机械结构进行传动,少量电子设备进行测控,两者结合完成整个熄灭蜡烛方案的装置。
若想要熄灭蜡烛时,打开电动机开关,电动机开始运转,等到升降机正好到光敏传感器上(经计算)。
接通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磁性消失。
小球经过一个斜轨道,将一个多米诺骨牌的装置击倒,然后多米诺骨牌击中单摆小球,小球在单摆的控制下撞击在平台上的另一个小球。
小球平抛落在杠杆一端的固定盒子里,在杠杆的作用下,绳子沿滑轮上升,旋转门落下。
旋转门上涂上液体润滑剂,在落下后分子间距离很小,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
最后蜡烛熄灭。
6.1装置运行具体步骤
若想要熄灭蜡烛时,打开电动机开关,电动机开始运转,等到升降机正好到光敏传感器上(经计算)
,挡住红外线控制电路之间发射的红外线后,控制电路通电运行。
,小球滑落。
,在杠杆的作用下,绳子沿滑轮上升。
,绳子沿滑轮上升,旋转门落下。
,在落下后分子间距离很小,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
当旋转门落下后,氧气耗尽最后蜡烛熄灭。
6.2设计工程材料
金属材料:钢铁质旋转轮,铜质线圈等。
塑料:塑料质各类平台,灯罩,杠杆等。
木材:桌子。
6.3制造技术简介
电动机的外壳制造用浇铸的方法,各种齿轮、转轮运用了浇铸、车削、磨削等工艺。
遮光风扇主要运用磨削工艺。
6.4工程管理
在熄灭蜡烛创意设计中,我组清楚地认识到了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一个优秀的工程管理着应该善于分解制作流程,善于分配任务,懂得协调各部门的关心及时沟通获得信息。
学会巧妙地利用工程管理,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各部门之间的矛盾,提高产品的质量并缩短工期。
6.5熄灭蜡烛成本分析
此装置大部分都可以用废弃的装置组装,成本相对较低。
电动机用一个,红外线传感器一个,电磁继电器一个需要购买,相对花费很低。
6.6环境因素
本装置在室内进行,基本不受外在环境的影响。
7.回顾反思
7.1分析评价
《吹灭蜡烛创意报告》从立题到结题,我们分析了许多方案,经过讨论最终选定了本方案。
我们要善于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调动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齐心合力完成任务。
但本方案也有缺憾,没有运用智能化、机电一体化来完成既定目标,没有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