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蛾综合防治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2.70 MB
- 文档页数:27
菜蛾无公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菜蛾又小菜蛾,俗名小青虫、扭腰虫、吊死鬼等,主要为害甘蓝、球茎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
初龄幼虫潜叶为害,在叶子上下表皮之间潜食叶肉,造成细小隧道;2龄幼虫除吃叶肉外,叶片下表皮也被吃掉,只剩上表皮。
较大的幼虫则把叶片吃成孔洞。
幼虫尤其喜食嫩叶,所以菜心部位受害最重,严重时难以包心,有时畸形生长。
在留种菜上,为害嫩茎、幼荚和籽粒,影响结实。
其无公害防治措施如下:
1、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以消灭越冬蛹和老熟幼虫;合理安排蔬菜茬口,避免在一个小范围内连年种植十字花科蔬菜。
2、利用菜蛾的趋光习性,在菜蛾成虫发生期(主要是4、5月和8、9月份)晚间7~11时。
用黑光灯或其它光源诱捕成虫,减少虫源。
3、近年来成功应用的性诱剂诱捕方法主要有:①利用人工合成的性诱剂,每个诱芯含人工合成的性诱剂50微克,穿铁丝吊在水盆上方距水面1厘米(水中含洗衣粉),每盆诱蛾半径可达100米,有效诱蛾期在1个月以上。
②把雌蛾每1~2头装入60目的纱网中,网下设药水盆,引诱雄蛾进行捕杀。
③把雌蛾的腹部后端剪下,用苯或二氯甲烷等有机溶剂抽提性诱素,喷或滴在吸水纸做的小纸筒上(小
纸筒用5厘米×5厘米方块纸卷成),将纸筒用铁丝吊在放有洗衣粉的水盆上方1厘米处,每天傍晚挂于田间,清晨收回,一次性诱素抽提物一般可用7~10天,在半径为100米的范围内一夜最多可诱捕雄蛾近千头。
4、菜蛾的天敌主要有蜘蛛、青蛙和寄生性绒茧蜂、菜蛾啮小蜂等。
另外,颗粒体病毒对菜蛾有一定控制作用。
在蔬菜生产中应注意保护并利用这些天敌防治菜蛾。
5、适当选用残效期短、残留低的药剂防治。
大白菜小菜蛾害防治
小菜蛾,别名小青虫、吊死鬼,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
它食害大白菜心叶后,常使大白菜只有外帮而无心叶,对产量、品质都造成一定的损害。
1.为害状况小菜蛾是鳞翅目的蛾类,虫体虽小,为害却大,初发生时,因其虫体微小,又潜在植株中心咬食心叶,稍一疏忽,就酿成后患。
孵化后幼虫,只啃食下表皮及叶肉组织,剩下上表皮,成透明状的小斑点。
随着虫龄的增长,也可将叶片吃穿成孔。
严重时,孔孔相连,仅余叶脉。
2.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成虫是灰褐色小蛾,体长6~7毫米,展翅12~15毫米,前翅灰褐色,中央有三次曲折的黄色波纹带,后翅白色。
静止时两翅合拢如屋脊状,其曲折的波纹带,凑成三个斜方块状。
翅尾向上翅起。
卵产在叶背,白色、光滑。
三粒或五粒聚在一起。
每成虫产卵近百粒。
幼虫纺锤形,头尾较细,中段略粗,淡黄绿色,老熟时身长约10毫米。
行动敏捷,受惊动即吐丝下堕,故名吊死鬼。
蛹灰褐色,长约6毫米,被蛹,外做网状薄茧。
发生世代,各地不同,北方一年3~4代,南方6~7代。
冬季以蛹在向阳处的杂草、枯叶越冬。
春季4月,成虫羽化,开始活动。
秋季发生,常决定于夏季雨量,夏季高温干旱之年,发生就多。
3.防治方法
(1)清洁园田。
在夏季甘蓝、花椰菜收获后,遗弃的残叶根株以及田埂杂草,应彻底清理铲除,消灭虫源,防止遗害下季白菜。
(2)施用药剂种类同菜青虫。
喷药时,应仔细注意心叶、心背,才能获得防治效果。
(3)注意间苗,间苗时应注意在植株心叶上见有结网的幼虫的幼苗立即拔除。
小菜蛾有什么危害?为什么难防治?小菜蛾的防治措施小菜蛾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农业害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如白菜、油菜、芥蓝等,其幼虫以叶片为食,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然而,小菜蛾的防治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那么,小菜蛾有什么危害?为什么难防治?小菜蛾的防治措施介绍!一、小菜蛾有什么危害?小菜蛾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叶片破坏:小菜蛾的幼虫以蔬菜的叶片为食,造成叶片被啃食、大面积枯黄、甚至脱落,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和品质。
2、传播病害:小菜蛾在啃食植物叶片的同时,还容易传播各种病原菌,如十字花科蔬菜的病毒性病害,加重了病害的发生和扩散。
3、抗药性:小菜蛾对常用的农药产生了抗药性,使得传统的农药防治效果逐渐减弱,农民面临着防治难题。
4、季节性大量繁殖:小菜蛾具有快速繁殖的特点,一年内可产生多代,特别是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虫害爆发迅猛。
二、小菜蛾为什么难防治?小菜蛾的防治存在一系列难点和挑战:1、抗药性:小菜蛾已经产生了对多种农药的抗药性,包括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等常用杀虫剂。
这使得传统的农药防治效果不佳,需要更多新型农药的开发和应用。
2、生物特性:小菜蛾的生物特性复杂,如快速繁殖、易于隐蔽、抗逆性强等,使得传统的防治方法不易实施。
3、环境友好性:现代农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传统农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越来越受到关注。
因此,需要开发更环保的防治措施。
三、小菜蛾的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防治小菜蛾,需要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农艺措施等。
1、生物防治(1)天敌引入:引入天敌如寄生性蜂类(如小蜂属)和捕食性昆虫(如瓢虫、蚜虫寄生蝇)来控制小菜蛾的数量,降低虫害发生。
(2)使用微生物农药:利用昆虫病毒、细菌或真菌制剂,如苏云金杆菌、若干杆菌等,对小菜蛾进行生物防治,具有环保性和高效性。
2、化学防治(1)选择性农药:使用对小菜蛾有选择性的农药,减少对益虫和环境的伤害,同时要避免滥用农药,以减少抗药性的发展。
蔬菜小菜蛾防治技术前言蔬菜小菜蛾是致害茄科、豆科、十字花科等蔬菜作物的重要害虫。
虫害时期以卵和幼虫期为害,幼虫以蛀食叶片为主,导致叶片枯黄,影响光合作用和健康生长。
为了确保蔬菜的生长和产量,需要采取科学的防治技术来控制小菜蛾的传播。
一、生物防治1.1、引入捕食者引入食用小菜蛾的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小菜蛾的数量。
例如:翅目昆虫斜纹粉蝶(Trichogramma chilonis),碘锈蚜茧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等等。
引入捕食者的方法通常是将捕食者卵或初现场内血栓的幼虫密植于有害昆虫的繁殖区内,或按种植作物对有害昆虫的其时不同,掌握天敌放置时机,提高引入捕食者的效果。
1.2、微生物防治微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昆虫幼虫体内的土壤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在作物生长周期中发挥杀虫作用的生态防治。
在多年的实践中,微生物防治被证明是一种高效、可持续、低毒、环保的防治技术。
现代演化生物学研究表明,某些病原微生物具有好的适应性和协同作用,可以互相合作抑制蔬菜小菜蛾,从而达到防治效果。
二、物理防治2.1、黄色粘贴板小菜蛾喜欢黄色的颜色,利用这一特性,可以采用黄色粘贴板进行监测和防治。
黄色粘贴板覆盖水果和蔬菜冠层,小菜蛾就会粘到黄色粘贴板上,达到监测和防治目的。
2.2、遮光纱在蔬菜上覆盖一层遮光纱,可以防止小菜蛾直接寄生在蔬菜上。
遮光纱一般使用50目,50g/m2比较合适。
三、化学防治3.1、化学药剂化学防治是利用合成农药来控制有害昆虫。
选择适当的农药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小菜蛾的数量。
在使用药剂时,应该设计合理的剂量和使用时机,以免药物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2、雄蛋杀剂雄蛋杀剂是一种近几年兴起的新型农药,通过杀死雄性害虫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一般是通过土壤和喷洒等方式施药,效果比纯化学药剂要好。
四、红线蛛卡防治红线蛛卡也是一种防治小菜蛾的新型防治方式。
红线蛛卡是一种红色棉线,可以有效地拦截小菜蛾。
小菜蛾的发生与防治方法导语:小菜蛾又叫小青虫,是一种世界性的植物害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比如白菜、萝卜、甘蓝、花椰菜、油菜等,在十字花科蔬菜规模种植的地方很容易繁殖,单一的化学农药又容易使其产生抗体,致使常规用量的化学农药难以控制这类害虫的危害,那么,小菜蛾是怎么发生的,又如何防治呢?小菜蛾幼虫(一)小菜蛾识别要点初孵幼虫潜叶为害,造成细小隧道。
2龄以后在叶上取食叶肉,留下一层表皮,俗称“开天窗”。
较大幼虫则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孔洞。
成虫体长6~7毫米,灰褐色,翅狭长,前翅后缘有黄白色三度曲折的波纹,前翅缘毛长并翘起如鸡尾。
卵椭圆形,长0.5毫米,黄绿色。
幼虫体长约10毫米,黄绿色,两头尖细,臀足向后伸。
蛹长5~8毫米,黄绿色至灰褐色。
茧薄网状。
(二)小菜蛾发生规律小菜蛾在华北地区每年发生5~6代,以蛹在落叶、杂草中越冬。
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
幼虫很活跃,受到惊扰便倒退或吐丝下垂。
春、秋两季发生严重。
(三)小菜蛾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尽量避免十字花科蔬菜周年连作;蔬菜收获后应及时清理田间残株、落叶和杂草,并深翻土壤。
2、灯光诱杀有条件地区,可安装20瓦黑光灯诱杀小菜蛾成虫,成片地每10亩安装1盏,灯的位置要离菜高33厘米左右。
开灯重点时期:4月中下旬至6月初;9月份至11月中下旬。
3、药剂防治应掌握在孵化盛期至2龄以前及时用药。
药剂可选用阿维菌素、菜喜、卡死克、抑太保、农梦特、锐劲特等。
为了延缓抗药性产生,各种药剂应交替使用。
结语:暖冬和少雨干旱天气是小菜蛾滋生的温床,由于这种害虫越冬基数大,自然死亡率又低,对蔬菜种植区的危害很大,如果不重视无法种出高产优质的蔬菜,上文本人为您介绍了小菜蛾的发生与防治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