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马克思原理第三章题库(含答案)

2019马克思原理第三章题库(含答案)

2019马克思原理第三章题库(含答案)
2019马克思原理第三章题库(含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70)

1. 在阶级社会中, 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 )

A. 社会大多数人的思想

B. 被压迫阶级的思想

C. 统治阶级的思想

D. 广大劳动群众的思想

答案:C

2. 自然环境对社会所起的作用, 主要是( ) 。

A. 直接决定人类社会的生活过程

B. 通过对生产的影响起作用

C. 通过对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的影响起作用

D. 通过对科学技术影响起作用

答案:B

3. 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 ) 。

A. 社会的上层建筑

B. 人口因素

C. 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答案:D

4. 在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中, 最基本的方面是( )

A. 劳动工具

B.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D. 产品的分配形式

答案:B

5.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 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

A. 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

B. 技术科学、语言学、哲学

C. 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D. 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答案:C

6. 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 文化具有多样性。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美国人务实等等。这种差异的形成是由( ) 。

A. 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环境造成的

B. 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基因决定的

C. 各民族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D. 各民族的自然、社会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答案:D

7.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

A. 劳动者

B. 劳动对象

C. 科学技术

D. 管理方式

答案:C

8. 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

A. 它是否适应自己的经济基础

B. 社会意识的性质

C.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 国家政权的性质

答案:C

9. 区分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 ) 。

A.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 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

C.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

D. 国家政权的性质

答案:C

10. 我国农村推广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之所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 在于它遵循了( ) 。

A.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D. 阶级斗争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规律

答案:A

11. 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 最基础的关系是( ) 。

A. 血缘亲族关系

B. 社会生产关系

C. 政治思想关系

D. 阶级压迫关系

答案:B

12.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 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矛盾

C. 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D. 进步社会势力和保守社会势力的斗争

答案:C

13. 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 。

A. 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B. 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

C.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 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答案:C

14. 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 )

A. 决定作用

B. 无足轻重的作用

C. 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D. 决定国家、民族的作用

答案:C

15.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

A. 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B. 社会基本矛盾

C. 社会革命和改革

D.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答案:B

16.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答案:B

17.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

A. 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B. 公有制水平的高低

C. 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D. 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

答案:C

18. 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

A. 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

B. 劳动者技术水平的高低

C. 劳动产品质量的好坏

D. 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答案:A

19.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 ,这是( ) 。

A.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答案:C

20. 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党和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在哲学上的依据有( ) 。

A. 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原理

B.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原理

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D.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原理

答案:B

21. 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 ) A. 劳动对象系统 B. 生产工具系统 C. 信息传递系统 D. 能源动力系统

答案:B

22. 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

态 准是 ( ) 。

A. 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

B. 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C. 生产力的不同水平

D. 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

答案:B

23. 由于社会历史是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

A. 社会规律是由人所创造的

B. 人们可以改造或消灭社会规律

C. 社会发展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

D. 人的一切活动都体现社会规律

答案:C

24. “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

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表明 ( ) 。

A.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 , 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

活动

, 这种划分法所依据的标

,因此( )

, 但老百姓吃不上饭 , 就没

B. 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 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

D. 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A

25. 历史唯物主义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这即是指( ) 。

A. 人类的生产力决定其生产方式

B. 人类的物质生活方式决定其精神生活

C. 人类的自然条件决定其社会条件

D. 人类的实践能力决定其认识能力

答案:B

26. 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 ) 。

A. 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能力的范畴

B. 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能力的范畴

C. 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

D. 人类进行政治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

答案:C

27.20 世纪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 致力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这在哲学上的依据是( ) 。

A. 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原理

B. 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的原理

C. 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原理

D. 人类社会本质是人口增长的原理

答案:C

28. 著名现代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著作中指出, 民众的精神价值取向和社会风俗等会深刻地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发展。这在哲学上的解释是( ) 。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 社会意识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C. 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的发展

D. 人们的精神世界决定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答案:B

29.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 。

A. 社会的政治关系

B. 人与自然的关系

C. 分工协作关系

D. 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答案:D

30.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主要是对( ) 。

A.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 科学文化的反映

C. 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D. 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

答案:A

31. 地理环境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是通过( ) 。

A. 生产发展水平表现出来的

B. 社会心理表现出来的

C. 社会制度表现出来的

D. 社会革命表现出来的

答案:A

32. 经过20世纪50、60年代的社会制度改造,贵州、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由农奴制社会迈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制度的变迁, 体现了( ) 。

A. 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

B.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

C. 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规律性

D.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

答案:A

33.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看它是否承认( ) 。

A. 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B. 人们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 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答案:C

34. 推动人类社会由低到高级发展的最深刻的原因是( ) 。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生产关系的变革

C. 上层建筑的变革

D. 社会形态的更替

答案:A

35. 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 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答案:D

36.19 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德国却成为欧洲最先进思想的发源地, 这一事件最突出地表明( ) 。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 社会意识不完全由社会存在决定

C. 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性

D. 社会存在反向决定社会意识

答案:C

37.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并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经济规律是( )

A. 价值规律

B. 剩余价值规律

C. 社会基本经济规律

D.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答案:D

38. 区分社会经济形态的基本标志是( ) 。

A. 如何进行产品分配

B.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C.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的程度

答案:C

39.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经济制度遵循了( )

A. 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B. 生产力具有加速发展的原理

C. 经济基础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原理

D.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答案:D

40. 自然科学属于生产力范畴,这是因为( ) 。

A. 它是对自然界的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B. 它把生产力系统中的各要素组成统一的整体

C. 它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D. 它是构成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

答案:C

41.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是( ) 。

A. 它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意识, 不包括对自然界的意识

B. 它是对社会全部意识现象的抽象, 因而是永恒不变的

C. 它是全社会的人的共同意识, 是各阶级意识中的共同内容

D. 它依赖于并反映社会存在, 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D

42.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

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答案:C

4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 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这是因为( ) 。

A. 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B.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都是通过文化体现出来的

D. 先进的社会意识就是先进文化

答案:B

44. 经济基础是一个社会中( ) 的总和。

A. 生产力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 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

D.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答案:D

45. 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口状况是( )

A. 人口多、密度大

B. 人口少、密度小

C. 人口不增也不减

D. 与物质的生产相适应

答案:D

46. 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 。

A. 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 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答案:C

47. 一定的上层建筑由两部分构成, 即( )

A. 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B. 军队警察等武装力量和政府组织部门

C. 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D. 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答案:D

48. 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

A. 政治法律思想

B. 国家政权

C. 哲学

D. 宗教

答案:B

49. 社会革命的实质是( )

A. 国家政权在各个阶级之间的相互转移

B. 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

C. 执政党的更迭

D. 国家政权在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相互转移

答案:B

50.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

A. 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B. 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C. 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

答案:A

51. 划分阶级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 )

A. 在国家政权中的不同地位

B. 在劳动组织中的不同作用

C. 取得劳动产品的不同方式

D. 同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

答案:D

52. 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

A. 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

B. 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政治统治

C. 统治阶级内部政权更替

D. 反动阶级重新篡夺政权

答案:B

53.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

A. 改革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

B. 改革是历史的火车头

C. 改革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的变革

D. 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部分质变答案:D

54. 改革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普遍性, 它是( )

A. 社会制度更替的一种形式

B. 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和革新

C. 被统治阶级向统治阶级的妥协

D. 革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斗争

答案:B

55. 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实现是在( )

A. 社会主义革命中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D. 共产主义社会

答案:D

56. “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 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 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C. 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 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最终必然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

答案:D

57. 科学技术革命作为社会动力体系中一种动力, 它是( )

A.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 社会发展的一般动力

D. 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答案:D

58.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指出, 改革和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以下属于改革和革命共同之处的有( )

A. 都是社会的质变

B. 都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C. 都是对原有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D. 其根本问题都是国家政权问题

答案:B

59. 社会革命的根源在于( )

A. 阶级矛盾的尖锐化

B. 国际阶级斗争的推动

C. 人民群众革命积极性的高涨

D.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答案:D

60. 阶级社会中,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是( )

A. 社会革命

B. 阶级斗争

C. 改革

D. 生产力发展

答案:A

61. 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 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C.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D. 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

答案:A

62. 阶级的实质是( )

A. 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专政

B. 人们不同的社会地位

C. 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D. 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生产资料

答案:C

63. 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

A. 有的是偶然的, 有的是必然的

B. 是必然和偶然的辩证统一

C. 纯粹是偶然的

D. 纯粹是必然的

答案:B

64. 唯物史观所说的人民群众是指( )

A. 劳动人民

B. 无产阶级

C. 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一部分杰出人物

D. 一切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

答案:D

65. 群众追随英雄创造历史, 这是( )

A.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 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 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D. 二元论的观点

答案:C

66. 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

A. 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

B. 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C. 决定历史时代的根本特点

D. 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答案:A

67.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坚持的标准是( )

A. 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B. 政治地位的标准

C. 为现实服务的标准

D. 经济地位的标准

答案:A

68. 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其根本的条件是

指(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B. 人们头脑中的意识

C. 科学文化水平

D. 人们的生活水平

答案:A

第四章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2013)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 A、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 B、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 C、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 D、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科学因素 2、已有上千年历史的绣球,过去一直是壮族少女赠送给情郎的定情信物。现在广西百色市旧州镇的许多壮族人家把自家制作的绣球挂在门边售卖,甚至销售到了欧美.东南亚,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壮族文化的窗口。壮族群众将自家制作的绣球挂在门前售卖,这说明绣球实现了( ) A、从劳动产品到商品的转变 B、从商品到货币的惊人一跃 C、从使用价值到价值的转变 D、从物物交换到商品流通的转变 3、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4、商品的价格 A、是商品使用价值的货币表现 B、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C、由供求关系决定 D、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5、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6、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 )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7、价值规律是 A、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B、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特有的经济规律 C、私有制社会必然存在的经济规律 D、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 8、据韩国三星公司对印度手机市场的调查发现:有5%的印度顾客,由于审美情趣的差异,对目前三星公司推出的手机机型有不同需求。印度顾客对手机机型有不同的需求说明人们关注: A、商品的使用价值 B、商品的价值 C、商品的交换价值 D、商品的价格 9、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0、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它在使用过程中能() A、转移和保存自身的价值 B、转移自身的价值 C、长期保存使用价值 D、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1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12、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13、2013年国庆期间,小黄和父母选择了标价为2680元/人的云南五日游,小黄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第3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分,共分)。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 )ch3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2.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 )ch3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3.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C)ch3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4.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C)ch3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5.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C )ch3 A.生产对象; B.生产工具; C.生产者; D.生产资料 6.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C)ch3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B.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7.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D)ch3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D)ch3 A.对立统一规律 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 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考试重点 大学考试教程文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考试重点大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定义:从阶级属性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 2,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3,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学要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地位 (1)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本性决定的 (2)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3)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 (1)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2)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3)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要求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实现物质财富极打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2)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期盼过宗教的或世俗的“救世主”,但从来没有过人类解放科学理论的真正阐述者 (3)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 (4)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但又是十分艰巨的事业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规律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既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体看法。 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所遵守的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世界上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选择题

第三章选择题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存在是指 A.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2.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A.制造使用工具 B.具有宗教信仰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C.具有思想意识 D.具有语言文字 3.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的优劣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社会风气的好坏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441144703.html, D.人口增长的快慢 4.社会意识是 A.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B.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 C.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D.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 5.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A.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B.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 C.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D.技术科学、哲学、艺术 6.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采集者退散 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 C.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D.法律思想、哲学、艺术 7.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D.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8.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考试大论坛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

9.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D.人与劳动资料之间的关系 10.在劳动资料,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A.运输设备 B.动力系统 C.传动装置考试大论坛 D.生产工具 11.自然科学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这是因为 A.它是对自然界的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B.它能把生产力系统中的各要素组合成统一整体 C.它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D.它是构成现代生产力系统的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1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D.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 13.生产关系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劳动的分工协作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产品的交换方式 14.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A.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B.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C.社会化的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1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经济制度遵循了 A.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B.生产力具有加速发展的原理 C.经济基础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原理 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441144703.html, 16.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17.上层建筑由两大部分构成,它们是 A.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B.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第三章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二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7.上层建筑是指( )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8.社会形态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_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 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D.科技的进步 11.社会革命根源于( ) 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 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_的含义是( )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14.,)k、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 A.唯心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15.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 A.阶级斗争史B.思想发展史 C.劳动发展史D、文化发展史 16.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 A.思想范畴B.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D.文化范畴 17.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1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 A.占人口大多数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具有先进思想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19.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新版)前四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意义: (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论述: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的胜利。 1.2谈谈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人工智能,它的“意识”就基于他所处的躯壳以及其中的代码,这决定了它的“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人工智能的“意识”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有可能突破人类的限制而产生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3)要想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1.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依据。 (4)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又必须注意中国的特点,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向前进。 1.4依据思维方法与思维能力的关系,谈谈如何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 学习和掌握唯物辨法的科学思维方法,就是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特别是不断增强辨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辨证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辨证思维能力,就要认真学习辨证唯物主义,全面,系统,准确的掌握联系和发展中的基本观点,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将其自觉地体现和运用于思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复习题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历史观是() A、人们对社会历史的一切观点和看 B、人们对社会历史的主要看法和认识 C、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看法 D、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或总的看法 2、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 A、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B、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规律 C、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D、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3、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人民群众决定社会历史发展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使自然和社会既联系又区别的基础是() A、社会意识 B、社会劳动 C、人的作用 D、生产资料 5、在人类社会全部关系中,最基础的是() A、血缘关系 B、思想关系 C、法律关系 D、生产关系 6、历史唯物主义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全部和局部的关系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7、地理环境是指() A、人类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合 B、一地的气候条件 C、一地的动植物分布状况 D、一地的矿产资源状况 8、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在于() A、根本否认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B、片面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C、承认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有一定的作用 D、认为地理环境是社会的自然历史前提 9、人口因素是指() A、人口数量 B、人口质量 C、人口密度 D、数量、构成、分布、素质及其变化规律 10、人口决定论的错误在于() A、片面夸大了人口因素对社会的作用 B、完全否认人口因素对社会的作用 C、重视人口因素对社会的作 D、主张对人口数量和质量进行积极调控 11、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客观规律 B、生产方式 C、地理环境 D、人口因素 12、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是为了() A、控制人口数量 B、提高人口素质 C、减轻国家负担 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3、生产方式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 D、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题库-章节题库-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圣才出品】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概念题 1.社会存在(浙江财经大学2016年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研;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中央财经大学2008年研)答:社会存在,又称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物质生产方式,即马克思所说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通常简称为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 2.生产方式(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研;江苏大学2016年研;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研;北京工商大学2007年研) 相关试题:生产关系(淮北师范大学2016年研) 答: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方式是划分社会类型的基本标志。

3.经济基础(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研;广西民族大学2016年研;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研;中央财经大学2011年研;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研) 答: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理解经济基础的内涵,要把握两点:①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社会实际运行过程是复杂的,在一定社会内部往往存在着多种而不是单一的经济关系,有前一社会残存的经济基础成分,也有未来社会的经济基础的萌芽,以及在几个社会形态中都有的以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小生产的生产关系。但决定一个社会性质的是其占支配地位的经济基础。②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经济体制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经济体制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更为直接、更为具体,在实践中它总是与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4.上层建筑(华中农业大学2016、2012年研;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研;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研;江西理工大学2016年研;天津商业大学2016年研;浙江财经大学2016年研;聊城大学2015年研;天津商业大学2014年研) 答: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具体为:①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②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为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行政制度与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测试题1

您已经完成本次练习 一. 判断题注:每题2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18.0) 1.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错)标准答案:错 2. 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对)标准答案:对 3.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标准答案:对 4.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完全受物质制约、影响和作用”。(错)标准答案:错 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过多超过劳动人民需要的矛盾。(错)标准答案:错 6. 产业资本循环顺次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对)标准答案:对 7.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对)标准答案:对 8.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错)标准答案:错 9. 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对)标准答案:错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经达到数百万种。这说明物世界是人类创造的。(错)标准答案:错 二. 单选题注:每题1.5分。(得分:39.0)

11. 哲学上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B)标准答案:B A. 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B. 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C.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12.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标准答案:B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 工人罢工和起义 D. 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13.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客体的涵义的是:(B)标准答案:A A. 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 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 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D. 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14.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是鲁迅对《三国演义》的点评。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D)标准答案:D A. 对事物既要认识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认识其矛盾的次要方面 B. 对事物既要看到其现象又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C. 对事物既要把握其同一性又要把握其斗争性 D. 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15.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C)标准答案:C A. 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 B. 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练习题单选题 1.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依据是(C)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2.唯心史观的重要特征是(A) A. 认为英雄人物创造历史 B.重视社会基本矛盾的作用 C.认为社会历史是物质发展史 D.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区分国家的类型和本质的根据是(B) 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 B.国体 C.领土大小、人口多少和力量的强弱 D.政体 4.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D)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5.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A )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D.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6. 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念,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关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识是(D ) A. 社会意识及其载体都是社会存在 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 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 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7. 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从根本上说,这是由(B ) A. 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 B.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C.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决定的 D. 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改革决定的 8. 社会存在是指( D ) A.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 第三章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C )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D )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C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D )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7、上层建筑是指D )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关系 C、科学技术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8、社会形态是( B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B )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C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 11、社会革命根源在于( D )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C )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 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C )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14、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C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15、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C ) A、阶级斗争史 B、思想发展史 C、劳动发展史 D、文化发展史 16、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B )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 17、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C )

第二章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2013)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D )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 )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D.科学实验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 C ) A.先验论B.反映论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D.不可知论 4.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因为( C )A.它是对人类有用的活动B.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 C.它是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活动D.它是具有主观性的活动 5.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D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C.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A ) A.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是间接经验 D.感性认识可靠,理性认识不可靠 7.毛泽东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论断揭示了( B ) A.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B.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C.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D.理性认识先于感性认识 8.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D )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指导 9.摩尔根曾长期生活于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部落中,掌握了大量的实际材料,对这种社会组织做了深入的了解,才写出《古代社会》这部不朽之作,提出了一系列有重大科学价值的见解。这件事说明( C ) A.学习有科学价值的书本知识十分重要 B.只要掌握实际材料,就能获得理论知识 C.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D.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10.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 C ) A.概念、判断、推理B.抽象性、间接性 C.感觉、知觉、表象D.形象性、直接性 11.绝对真理是指( D ) A.绝对正确的认识B.终极真理 C.永恒不变的真理D.任何真理都有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 12.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论基础是( C ) A.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 B.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C.认识的辩证过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的矛盾运动 D.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有巨大作用的原理 13.“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好的音乐也无济于事。”这说明( A )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过程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14.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矿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绪论 1、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三个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者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9 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第一章 1、哲学基本问题(两方面内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唯心主义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可知论认为世界史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史不能被人们认识或不能完全被认识的。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们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运动观(定义,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反对错误观点)。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静止时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4、意识观(起源、本质、能动作用)。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5、实践观(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性,社会与自然的统一与分化)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1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6、联系与发展的本性。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7、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及其属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方法论意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贯通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8、质量互变规律(质量度、掌握度的意义、量变质变及其关系,方法论意义)。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度是保持事物的数量界限。质变和量变的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9、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否定观,事物发展过程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方法论意义)。 第二章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他认识论(唯心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ook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及答案

1单选(2分) 在意识形态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哪一项() 得分/总分 A. 政治法律思想 B. 宗教 C. 艺术 D. 科学 2单选(2分)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得分/总分 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 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

生产力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3单选(2分) 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是() 得分/总分 A. 社会制度 B. 生产工具 C. 科学技术 D. 生产关系 4单选(2分) 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是()得分/总分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 生产关系 C. 生产工具 D. 生产力

所谓社会形态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指() 得分/总分 A. 社会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是自发的演化过程 B. 社会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有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C. 社会发展和自然界的演化是毫无区别的物质过程 D. 人类活动和动物界的活动是一样的 6单选(2分) 生产关系体现的是() 得分/总分 A. 人与生产资料之间的关系 B. 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C. 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D.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的变化,不仅取决于生产力的变化,而且受制于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即上层建筑的变化。这句话是() 得分/总分 A.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 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D.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8单选(2分) 上层建筑是指() 得分/总分 A. 社会意识形态 B.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设施组织和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 C. 政治法律制度 D. 国家政权 9单选(2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辩证法

第三章辩证法 第一节联系与发展 一、相关概念 1、联系:作为哲学范畴,包括一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 机整体。 3、整体:事物的各内在部分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 4、部分:构成事物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及发展全过程的各个阶段。 5、运动:物质的存在方式,它标志事物变动不居的动态过程。 6、发展:前进的变化或进化,反映着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或 从一种运动形式中产生另一种运动形式的过程,从总体上概括世界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有方向的运动。 7、新事物:合乎历史发展方向,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二、普遍联系原理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1、联系的客观性 事物本身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依赖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的联系概念不过是客观存在的联系的反映。坚持联系的客观性是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否认联系的客观性是唯心主义观点。 2、联系的普遍性 (1)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2)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处在和其它事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3)整个世界及每个事物都是由无数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构成的有机整体。 3、联系的多样性 (1)联系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各种不同的联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作用是不一样的。 4、联系的条件性 任何具体联系都依赖于一定的条件,条件改变了,联系的性质、方向也随之改变。(1)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2)条件是可以改变的; (3)改变条件也是要有条件的,只有有条件这点才是无条件的。 5、方法论意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系统论(整体和部分) 1、整体和部分的含义 整体:事物的各内在部分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 部分:构成事物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及发展全过程的各个阶段。 2、相互区别 (1)概念不同 (2)地位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3)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2019马克思原理第三章题库(含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70) 1. 在阶级社会中, 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 ) A. 社会大多数人的思想 B. 被压迫阶级的思想 C. 统治阶级的思想 D. 广大劳动群众的思想 答案:C 2. 自然环境对社会所起的作用, 主要是( ) 。 A. 直接决定人类社会的生活过程 B. 通过对生产的影响起作用 C. 通过对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的影响起作用 D. 通过对科学技术影响起作用 答案:B 3. 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 ) 。 A. 社会的上层建筑 B. 人口因素 C. 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答案:D

4. 在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中, 最基本的方面是( ) A. 劳动工具 B.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D. 产品的分配形式 答案:B 5.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 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 A. 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 B. 技术科学、语言学、哲学 C. 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D. 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答案:C 6. 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 文化具有多样性。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美国人务实等等。这种差异的形成是由( ) 。 A. 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环境造成的 B. 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基因决定的 C. 各民族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D. 各民族的自然、社会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答案:D 7.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 A. 劳动者 B. 劳动对象

C. 科学技术 D. 管理方式 答案:C 8. 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 A. 它是否适应自己的经济基础 B. 社会意识的性质 C.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 国家政权的性质 答案:C 9. 区分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 ) 。 A.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 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 C.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 D. 国家政权的性质 答案:C 10. 我国农村推广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之所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 在于它遵循了( ) 。 A.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D. 阶级斗争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规律 答案: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