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展示模型设计与制作新
- 格式:ppt
- 大小:4.86 MB
- 文档页数:79
第八章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本章采用基于UML的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的将分析模型转换为设计模型。
如第五章所述,面向对象的分析模型主要由顶层架构图、用例与用例图、领域概念模型构成;设计模型则包含以包图表示的软件体系结构图、以交互图表示的用例实现图、完整精确的类图、针对复杂对象的状态图和用以描述流程化处理过程的活动图等。
为完成这一转换过程,设计人员必须处理以下任务:(1)针对分析模型中的用例,设计实现方案。
实现方案用UML交互图表示。
(2)设计技术支撑设施。
在大型软件项目中,往往需要一些技术支撑设施来帮助业务需求层面的类或子系统完成其功能。
这些设施本身并非业务需求的一部分,但却为多种业务需求的实现提供公共服务。
例如,数据的持久存储服务、安全控制服务和远程访问服务等。
在面向对象设计中,需要研究这些技术支撑设施的实现方式以及它们与业务需求层面的类及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3)设计用户界面。
(4)针对分析模型中的领域概念模型以及第(2)、(3)两个步骤引进的新类,完整、精确地确定每个类的属性和操作,并完整地标示类之间的关系。
此外,为了实现软件重用和强内聚、松耦合等软件设计原则,还可以对前面形成的类图进行各种微调,最终形成足以构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础和依据的详尽类图。
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过程如图8-1-1所示。
图8-1-1 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过程第一节设计用例实现方案UML 的交互图(顺序图、协作图)适于用例实现方案的表示。
因此,本节首先介绍交互图的语言机制,然后探讨用例实现方案的设计方法。
该设计方法包含如下3个步骤:(1)提取边界类、实体类和控制类;(2)构造交互图;(3)根据交互图精华类图。
一、顺序图顺序图用来描述对象之间动态的交互关系,着重表现对象间消息传递的时间顺序。
在顺序图中,参与交互的对象位于顶端的水平轴上,垂直轴表示时间,时间推移的方向是自上而下的。
顺序图中的对象一般以“对象名:类名”的方式标识,但也可以仅采用缩写形式“对象名”或者“:类名”。
展览展示建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展览展示建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选择合适的展示方式,对特定主题进行创意设计。
3. 学生能了解展览展示建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其跨学科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建模软件进行基础的展览展示设计,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个人优势,与他人共同完成一个具有创意的展示项目。
3. 学生能通过展示项目,锻炼自己的沟通、表达和展示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展览展示建模产生兴趣,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热情。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展览展示建模在传播文化、促进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结合展览展示设计与建模技术,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跨学科素养。
学生特点分析:本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建模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灵感。
3.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展览展示基本概念:包括展览展示的定义、分类、功能和设计原则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展览展示设计方法:学习展示空间规划、展示形式创意、色彩与照明设计等,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建模软件操作技巧:介绍并练习使用展览展示建模软件,如SketchUp、3ds Max等,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展览展示案例分析与评价:分析成功案例,了解设计思路和实施过程,进行创意启发,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团队项目实践:分组进行展览展示项目设计,从选题、策划、设计到实施,全过程参与,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学习展览展示基本概念,了解设计原则。
制作牙齿模型:小学科学活动教案第一章:活动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牙齿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1.2 教学内容:引入牙齿的主题,向学生介绍牙齿的基本结构,包括门牙、犬齿和磨牙。
解释牙齿的功能,如咬碎食物、切割食物和磨碎食物。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模型展示牙齿的结构和功能。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牙齿的了解和观察。
第二章:探索牙齿的构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牙齿的构成,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髓和牙周组织。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牙齿的构成,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髓和牙周组织。
解释每种组织的功能和重要性。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模型展示牙齿的构成。
分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牙齿样本,识别不同的组织。
第三章:制作牙齿模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制作牙齿模型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制作牙齿模型的材料和工具。
教授制作牙齿模型的步骤和技巧。
3.3 教学方法:分组工作,让学生动手制作牙齿模型。
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完成模型制作。
第四章:展示和分享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牙齿模型,增强自信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
4.2 教学内容: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牙齿模型。
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所学知识。
4.3 教学方法:组织一个展示和分享环节,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牙齿模型。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制作过程和所学知识。
第五章:总结和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的牙齿知识。
培养学生对科学活动的反思和评价能力。
5.2 教学内容: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的牙齿知识。
学生反思和评价制作牙齿模型的过程和结果。
5.3 教学方法:组织一个总结和反思环节,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的牙齿知识。
鼓励学生反思和评价制作牙齿模型的过程和结果。
第六章:评估与反馈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评估自己的作品,理解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建筑制图与识图__教案第一章:建筑制图基础1.1 学习目标:了解建筑制图的基本概念、规范和标准,掌握建筑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2 教学内容:1.2.1 建筑制图的概念与意义1.2.2 建筑制图的规范和标准1.2.3 建筑制图的基本原理1.2.4 建筑制图的方法与步骤1.3 教学活动:1.3.1 讲解建筑制图的基本概念和意义1.3.2 介绍建筑制图的规范和标准1.3.3 演示建筑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3.4 引导学生进行建筑制图的实践操作第二章:建筑图纸的分类与作用2.1 学习目标:了解建筑图纸的分类和作用,掌握各种图纸的编制方法和技巧。
2.2 教学内容:2.2.1 建筑图纸的分类2.2.2 建筑图纸的作用2.2.3 各种图纸的编制方法和技巧2.3 教学活动:2.3.1 讲解建筑图纸的分类和作用2.3.2 介绍各种图纸的编制方法和技巧2.3.3 引导学生进行建筑图纸的实践绘制第三章:建筑制图符号与标注3.1 学习目标:了解建筑制图符号的种类和用法,掌握建筑标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2 教学内容:3.2.1 建筑制图符号的种类和用法3.2.2 建筑标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3 教学活动:3.3.1 讲解建筑制图符号的种类和用法3.3.2 介绍建筑标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3.3 引导学生进行建筑标注的实践操作第四章:建筑立面图与剖面图的绘制4.1 学习目标:了解立面图和剖面图的定义和作用,掌握立面图和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4.2 教学内容:4.2.1 立面图的定义和作用4.2.2 剖面图的定义和作用4.2.3 立面图和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4.3 教学活动:4.3.1 讲解立面图和剖面图的定义和作用4.3.2 介绍立面图和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4.3.3 引导学生进行立面图和剖面图的实践绘制第五章:建筑平面图与立面图的综合应用5.1 学习目标:了解建筑平面图和立面图的关系,掌握平面图和立面图的综合应用方法和技巧。
立体构成教案第一章: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1.1 立体构成的定义1.2 立体构成的分类1.3 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1.4 立体构成的原则与方法第二章:立体构成的基本技能2.1 观察与感知2.2 手工制作技巧2.3 模型制作与展示2.4 空间想象与创新第三章:几何立体构成3.1 立方体及其变形3.2 圆柱体及其变形3.3 球体及其变形3.4 几何立体的组合与分解第四章:有机立体构成4.1 生物形态的观察与分析4.2 有机形态的提炼与创意4.3 有机立体模型的制作与展示4.4 有机立体构成的应用实例第五章:抽象立体构成5.1 抽象立体构成的概念与特点5.2 抽象立体构成的创作方法5.3 抽象立体模型的制作与展示5.4 抽象立体构成在设计领域的应用第六章:立体构成的材料与工艺6.1 立体构成常用材料的特点与运用6.2 立体构成基本工艺介绍6.3 材料的创新应用与环保意识6.4 工艺实践:制作一个简单的立体模型第七章:立体构成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7.1 立体构成与雕塑艺术7.2 立体构成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7.3 立体构成与空间设计的关系7.4 案例分析:著名艺术家与立体构成的关联第八章:立体构成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8.1 立体构成与产品设计的关系8.2 立体构成在产品形态设计中的应用8.3 立体构成在产品结构设计中的应用8.4 实践项目:设计一个innovative 的立体产品第九章:立体构成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9.1 立体构成与建筑设计的关系9.2 立体构成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9.3 立体构成在建筑形态设计中的应用9.4 案例分析:著名建筑与立体构成的关联第十章:立体构成的创意与实践10.1 立体构成的创新思维训练10.2 立体构成实践项目:策划与实施10.3 立体构成作品的评价与反思10.4 立体构成在跨学科领域的应用探索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难点解析:理解立体构成的概念,区分不同类型的立体构成,掌握基本元素的应用以及运用原则与方法进行创作。
多功能雨刮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多功能雨刮器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及其在交通工具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多功能雨刮器涉及的科学原理,如物理学中的力学和电学知识。
3.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多功能雨刮器的材料特性及其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多功能雨刮器模型。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并解决多功能雨刮器在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对现有多功能雨刮器进行改进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情,认识到科技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沟通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科技发展应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小学高年级科学课的实践探究活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生特点: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好奇心,喜欢探索新事物。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多功能雨刮器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 知识点:雨刮器的组成、电路原理、运动原理等。
- 教材章节:第五章《简单电路》和第六章《物体的运动》。
2. 多功能雨刮器的材料特性与制造过程:- 知识点:不同材料的特性、材料的加工与制造、环保材料的选择等。
- 教材章节:第四章《物质的性质》和第七章《科技与生活》。
3. 多功能雨刮器的创新设计与实践:- 知识点:设计原则、创新思维、团队合作、模型制作等。
- 教材章节:第八章《设计与制作》。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一周:学习多功能雨刮器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进行课堂讲解和实践操作。
第一章展示设计概述教学目的要求: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展示设计的意义及其作用,把握展示设计的发展势。
教学重点:1 、展示设计的概念2 、展示设计在经济建设、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展示设计的涵义及范畴教学时间: 2 学时第一节、展示设计的概念第二节、展示设计的机能一、商业与经济意义二、教育与传播意义三、生态环保意义四、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意义五、社会意义★课后思考1 、展示设计的概念是什么?2 、展示设计具有什么特征?3 、展示设计的机能是什么?4 、展示设计研究的范畴包括那些内容?第二章展示设计的沿革与发展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展示设计的发展历史,把握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展示设计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难点:把握现代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
教学时间: 2 学时第一节、展示设计的演变第二节、博览会展览的兴起与发展第三节、现代展示的发展★作业与思考1 、简述展示艺术的发展历程2 、简述博览会、博物馆以及展览会在社会中的作用3 、简述展示设计与社会经济的关系4 、简述现代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向第三章展示设计的分类教学目的要求:重点了解展示设计常见的类型及其对应功能。
教学重点:博览会、博物馆及商业展示的特征。
教学难点:不同展示类型的设计要求。
教学时间: 2 学时第一节、展示设计的分类第二节、常见的展示设计类型一、博览会展示二、博物馆展示三、商业环境展示四、橱窗展示五、美术馆展示★作业与思考1 、常见的展示设计类型有那些?2 、博览会、博物馆以及商业环境展示的一般特征是什么?第四章展示设计的程序教学目的要求:学习展示设计程序的基本内容,掌握展示设计程序策划的内容、方法,了解展示设计者必备的素质与要求。
教学重点:1 、展示设计的基本程序2 、展示设计的总体构思教学难点:展示设计规划与表达的关系教学时间: 4 学时第一节、展示设计的要素分析第二节、展示设计的前期工作一、展示设计总体规划方案二、设计脚本三、技术资料及设计依据的收集第三节、设计过程与表达一、总体设计阶段二、方案深化设计阶段三、设计与施工制作的协调第四节、展示设计者必备的素质与要求★作业与思考1 、展示设计的要素是什么?2 、对人、物、时、场四个基本要素进行研究,对展示设计有何重要意义 ?3 、分析人、物、时、场在展示设计中所代表的基本内容。
商业计划书模块化制作与演示设计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第一章测试1.《商业计划书模块化制作与演示设计》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在掌握商业计划书制作的原理、工具和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创业者和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A:对 B:错答案:对2.《商业计划书模块化制作与演示设计》课程的实用价值包括()。
A:了解商业计划书的定义和价值 B:引导大学生就业 C:掌握商业计划书制作的原理和步骤 D:精通商业计划书的演示设计和沟通答案:了解商业计划书的定义和价值;掌握商业计划书制作的原理和步骤;精通商业计划书的演示设计和沟通3.模块化思维能帮助创业者将商业计划书制作复杂的工作分解,分清主次,降低难度,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A:对 B:错答案:对4.商业计划书的制作和路演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A:商业计划构思细化 B:资料获取和市场调研 C:商业计划书制作 D:答辩陈词和反馈答案:商业计划构思细化;资料获取和市场调研;商业计划书制作;答辩陈词和反馈5.麻省理工学院100K创业大赛包括以下阶段()。
A:执行摘要竞赛 B:商业计划竞赛 C:电梯演讲竞赛 D:创意构思竞赛答案:执行摘要竞赛;商业计划竞赛;电梯演讲竞赛6.商业计划竞赛最早起源于德国。
()A:对 B:错答案:错7.商业计划书制作因为项目不同,无规律可循,制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编写。
()A:对 B:错答案:错8.投资人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很难会见来访的每位创业者,而商业计划书是会见风险投资的敲门砖。
()A:错 B:对答案:对9.商业计划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和创业者认知变化而改变的。
()A:错 B:对答案:对10.商业计划书是指创业公司、企业或项目单位为了达到招商融资和其它发展目标,根据一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而编辑整理的一个向听众全面展示公司或项目目前状况、未来发展潜力的书面材料。
()A:对 B:错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蒂蒙斯创业三要素模型中不包括以下要素()。